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電子商務會計信息系統

電子商務會計信息系統

發布時間:2022-04-20 07:31:17

A. 單位建立會計信息系統有哪幾種模式 ,各自適應的范圍是什麼

一、手工會計信息系統(15世紀~至今)
其核心是會計恆等式、會計循環、會計科目表、分錄和賬簿。該模式可追溯到13、14世紀威尼斯商人的借貸記賬法,後由義大利數學家、近代會計之父盧卡·帕喬利經過6年調查研究和整理,於1494年11月10日出版了《數學大全》一書。該書共分5部分:(1)算術和代數;(2)商業算術的應用;(3)簿記;(4)貨幣和兌換;(5)純粹和應用幾何。其中,論述復式簿記的是第3卷第9部第11篇《計算與記錄詳論》①。它是人類歷史上關於復式簿記的最早文獻,標志著近代會計的開始。該模式一直延用至今。其缺點是:處理會計數據易出錯、效率低、信息孤島、丟掉了非財務信息。
二、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20世紀50年代~至今)
電子計算機應用於手工會計信息系統之中,即為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模式,該模式正逐步取代手工會計信息系統。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政府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合作開發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在費城公諸於世。1954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第一次使用計算機計算職工工資,從而引起了會計處理的變革,標志著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模式的開始。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橫向擴展,最後形成整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縱向發展並按職能結構可分為「會計信息處理系統、會計管理信息系統、會計決策支持系統」②。
1.會計信息處理系統(AIP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又稱會計核算信息系統或財務會計電算化,其中包括財務系統:總賬、報表、工資、固定資產、成本、存貨核算、應收賬款、應付賬款、財務分析等;還包括業務系統:采購、庫存、銷售。AIPS處於成熟應用階段,目前相關研究重點是電子商務和ERP。
(1)電子商務。20世紀80年代EDI(電子數據交換)得到發展,90年代以後基於Internet的電子商務也得到廣泛應用,他們的特點是改變了業務系統中詢價、采購、支付、銷售、配送等指令的處理平台,不但迅速快捷,而且基於網上的這些業務活動會被自動採集,自動生成財務數據,企業對外實時報告也成為可能。
(2)ERP。企業資源計劃ERP的概念產生於20世紀90年代初,由美國加特納公司(Gartner Group Inc.)提出。AIPS相當於ERP中的會計子系統,但二者產生的途徑不同,這是由於不同的企業,出於技術和管理水平的限制,採取兩種不同的循序漸進的道路進行信息系統建設所致的:一是,部分企業從使用易學易用的AIPS開始,再擴展到生產製造、客戶關系管理,過渡到面向供應鏈管理的ERP,典型的軟體產品是中國的用友、金蝶等;二是,部分企業走MRP、MRPII、ERP的開發應用之路,典型的軟體產品是北京利瑪、德國SAP R/3等。製造資源計劃MRPII的概念起源於1977年9月,由美國生產管理專家懷特提出,MRPII 「主要側重對企業內部人、財、物等資源的管理」,其軟體功能相當於AIPS系統加上生產製造系統(含物料需求計劃MRP)。ERP在MRPII基礎上擴展了管理范圍,把供應商的製造資源、企業內部的製造活動、客戶需求整合在一起,形成企業一個完整的供應鏈,並對供應鏈上所有環節如計劃、采購、庫存、生產製造、分銷、財務、運輸、人事管理、質量控制、產品數據等進行有效管理。第二種途徑應該是信息系統建設的主流途徑,因為它符合首先應記錄發生的經濟業務、再由業務信息自動生成會計信息的自然流程。
2.會計管理信息系統(AMIS, Account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又稱管理會計電算化,它以計算機為工具,利用AIPS提供的會計核算數據,運用統計學、計量經濟學、運籌學等數學模型,建立各種會計管理模型,進行會計管理。例如,利用時間序列或回歸分析方法進行成本性態分析、成本預測、銷售預測;利用邊際分析、線性規劃、概率統計等方法進行本量利分析,進行生產品種和數量決策、定價決策、經濟訂貨量決策;籌資及最佳貨幣持有量決策、長期投資決策和敏感性分析等。20世紀50年代,計算機在經濟訂貨量等庫存管理模型中的應用,標志著AMIS應用的開始,應用效果主要取決於領導者重視程度和會計人員知識結構等因素。有人也將AMIS劃分在會計決策支持系統ADSS中。
3.會計決策支持系統(ADSS,Accounting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
決策支持系統,是指利用數據和模型幫助決策者去解決半結構化、非結構化問題的互動式計算機系統。DSS主要分為:傳統決策支持系統、智能決策支持系統、新決策支持系統和綜合決策支持系統幾種。
(1)傳統決策支持系統。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人莫頓(Morton)在《管理決策系統》一文中首先提出DSS的概念,並在20世紀80年代得以迅速發展。傳統決策支持系統,實質上是管理信息系統提供的資料庫和運籌學提供的模型庫相結合的產物,輔助決策者進行定量分析。
(2)智能決策支持系統。專家系統(ES,Expert System)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末,並於20世紀80年代得到了廣泛發展,其核心由推理機、知識庫和資料庫組成,它利用專家知識、推理的方法,像人類專家一樣解決特定領域的實際問題。ES與傳統的DSS幾乎同時興起,並各自平行發展起來,ES輔助決策者進行定性分析。20世紀90年代初,傳統決策支持系統與專家系統相結合,形成了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於一身的智能決策支持系統,提高了輔助決策能力。
(3)新決策支持系統。20世紀90年代中期,興起了三種互相獨立又相互關聯的決策支持新技術,即數據倉庫(DW,Data Warehouse)、聯機分析系統(OLAP,On 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數據挖掘(DM,Data Mining)。DW、OLAP、DM相組合,就形成了新決策支持系統,包括基於數據倉庫的DSS;基於數據倉庫和聯機分析系統的DSS;基於數據倉庫、聯機分析系統和數據挖掘的DSS。
數據倉庫是一個面向主題的、集成的、穩定的、反映歷史變化的數據集合。不同於普通資料庫的事物處理,數據倉庫是一種存儲技術,側重於存儲和管理面向決策主題的數據,用於決策分析。它將資料庫的數據按決策需要重新組織存儲,包含大量歷史、當前、綜合數據,為用戶提供輔助決策的隨機查詢、綜合數據、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分析信息等。聯機分析系統,側重於把數據倉庫中的數據進行多維分析,如切片、鑽取、旋轉等,並轉換成輔助決策信息。數據挖掘,是使用統計、神經網路、機器學習等方法,對數據倉庫或資料庫中的數據進行挖掘分析,從中提取隱含的、以前未知的有用信息並用它來進行輔助決策。數據挖掘廣泛應用於商業、銀行、電信、統計局、地質勘探、稅務等部門。
(4)綜合決策支持系統。把數據倉庫、聯機分析系統、數據挖掘、資料庫、模型庫、專家系統結合起來,就形成了綜合決策支持系統。
(5)會計決策支持系統ADSS 。ADSS是DSS在會計領域的應用。AMIS可歸入ADSS中,除了AMIS之外,還有財務狀況分析專家系統,例如美國人理查德·希克斯和羅納德·李開發的VP專家系統、北京用友通寶公司的《用友通寶財務報表分析專家系統》。還有審計決策支持系統,例如美國的NAARS系統,可以指導審計人員如何形成審計觀點;例如珠海中普公司的計算機輔助審計軟體《中嶽通用審計系統》,運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建立財務數據的數學模型,由系統從數據的突變點直接找出可能存在的疑點,使得疑點分析及查證功能具有智能化,輔助確定審計重點。還有審計專家系統,它可以評價內部控制的分析檢查的結果,判斷內部控制的強弱,給出實質性測試的范圍、重點,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風險。另外,沃爾瑪利用數據挖掘工具研究銷售數據倉庫,以分析顧客的購買習慣。也有人嘗試在審計和實證會計研究中使用數據挖掘。
4.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弊端
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弊端主要表現為:(1) 盡管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它仍是手工會計系統的翻版,核心仍然是會計科目表、分錄、賬簿。即使是ERP,其中的會計子系統仍保留了人工會計的特質;(2)系統僅記錄了組織中的部分業務事件,即僅記錄了影響組織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變動的會計事項,忽略了許多業務細節;(3)系統僅記錄了會計事項的部分數據,即會計事項的貨幣計量結果,丟掉了許多非財務信息;(4)系統嚴重依賴於會計科目表,只按照會計科目表來組織數據以編制會計報表,用戶不能從多個角度探究、分析會計事項的貨幣計量結果。另外,會計科目表給系統的維護也帶來了困難,修改科目表影響信息的記錄、過賬、結賬、試算平衡,也影響前後期會計數據的一致性;(5)提供的會計報表不實時,缺乏時效性。報表信息過於綜合,既不能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要,也使許多用戶不易理解,使用效果受到限制;(6)會計系統與其他業務部門的系統數據存儲重復,造成冗餘甚至不一致,特有的借貸記賬法也是造成數據不一致的原因。
針對上述弊端,人們探尋了新的會計信息系統模式,本文將其劃分為准現代會計信息系統和現代會計信息系統。
三、准現代會計信息系統(20世紀60年代末~至今)
1. 事項會計(Event Accounting)
現行財務會計是價值法,會計信息主要屬於價值信息,並通過通用報表將信息傳遞給使用者。1969年美國會計學家索特發表了《構建基本會計理論的事項法》一文,全面闡述了以事項法(Event Approach)為基礎所形成的基本會計理論。所謂事項是指可觀察的、可以用會計數據來表現其特徵的具體活動、交易和事件。事項法認為,會計的目標在於提供與各種可能決策模型相關的、不經過加工匯總的原始事項,由使用者從中選擇並在自己的決策模型運用。因為,一套通用的價值信息並不能滿足所有使用者的決策需要、加工後的價值信息可能失真、單一貨幣計量丟掉了非財務信息。因此會計事項信息系統應具有強大的資料庫,包含大量基礎數據以反映組織活動的全部事項,事項具有的多重屬性會計都要反映,而不只局限於價值量。
事項會計的思想,理論上克服了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中的諸多弊端,但由於缺乏可操作性,不得以它仍然要記錄會計分錄,主張重構會計報表以方便從會計報表演繹出相關事項,獲取更多的輔助決策信息。由於未能擺脫會計科目表、分錄等核心內容,因此本文稱其為准現代會計信息系統。
2. 資料庫會計
計算機數據管理技術經歷了人工管理(1946~20世紀50年代中期)、文件系統(20世紀50年代後期~20世紀60年代中期)、資料庫系統(20世紀60年代後期)三個階段。資料庫系統又經歷了第一代網狀、層狀系統(1969-),第二代關系資料庫系統(1970-),第三代以面向對象模型為主要特徵的資料庫系統(1990-)。
資料庫會計的理論模型可以追溯到1939年,由戈茨(Goetz)提出,該系統是保存最原始狀態的數據,以便數據可以按照最切合每一個用戶需求的形式進行組織。20世紀60年代末資料庫系統產生後,許多學者,包括Colantoni(1971)、Liebarman(1975)、Everest(1977)等人,嘗試將資料庫技術應用於該理論模型,建立儲存強大的、分解的、多計量屬性數據的會計信息系統。遺憾的是,在建立數據模型時,主要按傳統會計模式的數據邏輯模型組織數據,利用資料庫技術對數據進行更多的分類操作;只描述與復式記賬會計體系有關的數據,未能用先進的數據結構描述會計處理的對象本身,以便系統能產生更多的視圖。因此,本文也將其稱為准現代會計信息系統。
四、現代會計信息系統(1982年~至今)
1982年7月,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會計系教授麥卡錫(McCarthy)在《會計評論》上發表了題為《REA會計模型:共享數據環境中的會計系統的一般框架》的論文,提出了REA模型,標志著現代會計信息系統模式的開始。REA表示資源(Resources)、事件(Events)、參與者(Agents),後來加入了地點(Location),變成了REAL模型。REAL是以業務流程重組為基礎或前提的事件驅動處理模式,它採集業務事件(例如采購訂貨、驗收材料、支付貨款),以及事件涉及的資源(例如材料、現金)、參與者(例如公司職員、供應商、銀行)、發生時間和地點等原始的未經處理的詳細數據,存放於包含事件表、資源表、參與者表和地點表的集成資料庫中,通過報告工具生成用戶所需的視圖,包括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輸出可以是固定格式的,也可以由用戶自己定義。系統中可以不再有日記賬、分類賬、會計科目、分錄等元素。
隨著資料庫、網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REAL模式在美國學術界、實務界受到相當關注。1994年Denna 和Jasperson對捕魚、鋼鐵和石油生產過程用REAL建模;1997年Geers和McCarthy把REAL應用於供應鏈和工作流任務數據建模也獲得成功;1994年IBM公司用REAL原理開發了IBM工資系統;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1997年對REAL模式作一定折中後建立了在大型資料庫中迅速獲取數據的Geneva系統。雖然實務中仍有問題有待研究,例如數據存儲量大、通用與用戶化視圖的生成問題、與傳統會計准則沖突等問題。但REAL模式是理論最完善、研究最系統、變革力度最大、成果最多的一種創新模式,極有可能成為未來會計信息系統的主流模式。
REAL的核心是集成,集成業務處理、信息處理、實時控制和管理決策。它不僅僅局限於財務管理,而是面向整個企業管理,從詳細記錄最原始經濟業務事件的屬性或語義表述於資料庫中開始,而不是從記錄經過人為加工後的會計分錄開始,其基本元素不再是科目、分錄、賬簿。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並克服了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弊端,因此稱其為現代會計信息系統。

B. 會計信息系統在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會計信息系統的發展趨勢——網路多功能化

電算化會計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產生而產生,也必將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逐步完善和發展。會計信息系統的網路多功能化正逐步增強,會計信息系統將出現或可能出現以下發展趨勢:

(一)與其他子系統之間的銜接度加強,向企業管理信息系統靠攏
會計信息系統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一個主要子系統,與企業的其他管理子系統是有機聯系在一起的,對於一個孤立的會計信息系統,其管理功能是有限的,遠不能滿足企業對現代管理的需要。在新經濟時代,企業經營與管理思想不斷創新,這種創新不斷對信息系統提出新的要求。在建立會計信息系統時,必須基於現代管理科學理論、經營管理理念和管理活動。縱觀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每一代管理信息系統的出現,都和管理思想的創新分不開,都是實現管理思想的載體。例如,MRP(物料需求計劃)是為解決製造企業原材料庫存管理問題而誕生,MRPⅡ(製造資源計劃)為了實現物流和資金流的實時同步更新而誕生。MRPⅡ又發展成為ERP(企業資源計劃)。ERP不僅是一種計算機軟體,更是一種管理思想的綜合。它的核心就是實現對整個供應鏈的有效管理,它把企業和供應商、客戶等市場要素結合起來,並將企業內部的采購、開發設計、生產、銷售進行整合,使企業能夠對人、財、物、信息等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與調控,提高資源運作效率。在這個系統中體現了系統化計劃管理、供需鏈管理、信息集成、精益生產、敏捷製造和同步工程的現代管理思想。會計信息系統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由核算型向管理型過渡,由部門級發展到企業級,會計信息系統作為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內部的一個子系統,通過與其他子系統建立各種數據鏈接,並緊密地融入到基於供應鏈思想的ERP中,綜合整個企業各部門最即時的信息,所以網路多功能化會計信息系統是以先進的管理思想為核心,從提高整個企業管理效率、經營效率著手滿足現代化管理的需要。

(二)企業網路化促進企業之間信息傳遞與交流加強
隨著網路及電子技術的發展,會計信息系統是依託在互聯網環境下對各種交易和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披露的會計活動,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在通過內部網、外部網和互聯網等電子信息技術進行電子商務的同時,將網路技術應用到會計中,完全代替人工進行原始數據的收集、原始憑證的錄入、復式記賬、算賬與報賬,以及代替人腦完成對會計信息的分析、預測和決策的過程,能夠幫助企業加強相互之間的信息傳遞與交流,實現財務與業務的協同遠程報表、報賬、查賬、審計等遠程處理。事中動態會計核算與在線財務管理,支持電子單據與電子貨幣,改變財務信息的獲取與利用方式。使企業會計核算工作走上無紙化的階段。隨著經濟的發展及人們對網路技術認識的加深,它必將獲得普遍推廣和應用,並建立大范圍的會計信息處理網路。

C. 什麼是電子商務會計和網路會計有什麼區別

會計網路化:會計網路化就是一種基於網路技術,以整合實現企業電子商務為目標,能夠提供互聯專網環境下的會計核算、財務管理模式及其各種功能的財務管理軟體系統。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會計網路化是基於互聯網平台上的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在網路環境下,會計從核算型過渡到管理型具備了先進的物質條件,網路、通信與資料庫等先進技術被用於會計信息的獲取、加工、處理、傳輸、儲存、應用,同時也具有分析、預測、規劃、控制和責任評價等功能,形成了管理型的網路化會屬計信息系統。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時,需要建立內部網進行財會與其他部門的協調工作與信息管理,並將各類信息貯存於同一資料庫。會計信息系統通過資料庫隨時可以獲取有關記錄,使會計信息及時地反映交易活動,及時提供與決策相關事項的信息,從而加強會計信息對信息使用者決策的相關性。

D. 簡述ERP對會計信息系統的影響

一、會計信息系統與ERP系統概述
(一)會計信息系統
會計信息系統(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AIS)是一個面向價值信息的信息系統,是從對組織中的價值運動進行反映和監督的角度提出信息需求的信息系統。它是利用信息技術對會計信息進行採集、存儲和處理,完成會計核算任務,並能提供為進行會計管理、分析、決策所用的輔助信息的系統。
(二)ERP系統
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ERP)是當今國際上先進的企業管理思想和先進的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企業信息系統發展的最新成就。它的核心是實現對整個供應鏈的有效管理,把企業和供應商、客戶等市場要素結合起來,並將企業內部的采購、開發設計、生產、銷售進行整合,使企業能夠對人、財、物、信息等資源有效管理與調控,實現資源運作效率的提高。它的本質是一種管理思想,必須以軟、硬體系統作為實現這種管理思想的載體。
二、傳統會計信息系統的缺陷與ERP系統中會計信息系統的優越性
在ERP系統出現之前,企業將很多重要的商業信息儲存在許多不同的部門,各部門用於管理這些信息的系統和技術也不同。有時某種信息在企業內部多次復制,但是其中有些部門並不需要這些信息。還有一些書面信息使得其在部門間的傳閱比較困難。例如,客戶可能打電話到銷售部門查詢一個重要訂單的進展情況,為回答這個問題,銷售部因無共享資料庫可查,而不得不打電話到公司的生產或貨運部門查詢訂單進展情況。
(一)傳統會計信息系統的缺陷
面對管理要求的提高和科技發展賦予的新特性,傳統會計信息系統暴露出它所固有的局限。例如,傳統會計信息系統在設計時,是站在會計部門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不是站在企業的角度,會計軟體的設計總是不能邁出會計部門的禁錮,這樣形成的會計信息系統,信息流只能在會計部門內部流動,形成了信息孤島,而信息孤島之間交換數據很難保證其真實性,因為信息孤島間的信息流動往往不能以原始的形式流動,如需要轉換成紙制憑證,或者存入磁碟來傳送。傳統會計信息系統的不足之處具體表現在:
1.局限性
傳統的會計信息系統以貨幣為計量單位,而許多重要資源無法用貨幣計量。財務部門只是記錄經濟業務的資金流信息,並不採集業務活動的全部數據,同一經濟業務的相關數據被分別保存在財會人員和非財會人員手中,這樣忽略了大量管理信息,導致會計信息系統與其他業務系統數據有可能不一致或信息隔閡及信息重復,無法滿足管理者的需要。
2.封閉性
傳統的會計信息是通過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明細賬及總賬進行「篩選」後得出的,從中看不到每項經濟活動發生、執行與完成的全過程。由於過分細分的核算結構,使各個核運算元系統之間彼此分割,會計人員很少涉及業務層的流程,會計人員只負責業務發生的單據流轉和記錄,而不涉及業務本身,缺乏會計數據傳輸的一致性、系統性,這就可能在客觀上導致會計信息與業務信息不一致問題,降低了會計信息的質量。
3.滯後性
傳統的會計信息系統將全部會計信息存放於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其附表中。由於會計業務流程的順序化特點,使得信息只能靠金字塔似的結構進行一級一級地逐步傳遞,不能跳躍。會計信息需求者只能在會計人員報出的月末、季末或年報的會計報表中得到一定的會計信息,使得會計信息缺乏實時性和及時性。而在現今的經濟環境下,這種信息披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二)ERP系統中會計信息系統的特性
1.即時性
在ERP的狀態下,資料是聯動的而且可以隨時更新,每個有關人員都可以隨時掌握即時的資訊,這在過去只能依賴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才能完成。一般說來,影響企業競爭力固然有許多因素,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於它對企業內部各種信息的把握,以及對外部市場的資訊、現狀變化的了解。在當今信息社會里,不僅要知己知彼,還貴在「即時」。能否如此,其效果迥異。
2.集成性
在ERP狀態下,各種信息的集成將為決策的科學化提供必要條件,在ERP尚未導入之前,知識庫的信息資訊是屬於過時的,更多的是局部的信息、片面的信息,乃至失真的信息。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其他因素外,信息的集成機制不完善無疑是一個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以往的會計信息系統在面臨組織增減變化時,需要花較多時間去修改串聯,在導入ERP之後,面對這樣的變化,便可以很輕松地進行銜接,預算規劃精確,控制更為落實,也使得實際發生的數字與預算之間的差異分析、管理控制更為容易與快速。
3.遠見性
ERP系統的財務子系統與ERP系統的其他子系統融合在一起,會計子系統又集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於一體,這種系統整合及其系統的信息供給,有利於財務做前瞻性分析與預測。
三、ERP系統對會計信息系統的影響
(一)對於會計分期假設的影響
在會計信息系統中,從會計數據向會計信息的加工、轉換需要較長的時間,加之受到信息技術的限制,所以傳統會計便有了會計分期的假設。會計分期假設是指為了定期總結企業組織的經營狀況,人為地將企業組織的持續經營過程劃分為等距的、首尾相接的期間,並將其作為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的時間范圍。在信息化社會,就主觀而言,會計信息的使用者需要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方便快捷地獲取會計信息,以支持經營決策;就客觀而言,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電子商務,一筆交易在瞬間完成,並將已發生交易或事項實時地反映在財務會計報告上,信息使用者可以從網上隨時獲取最新的財務報告,而不必等到某個會計期間的結束,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實時性。這時,會計分期假設的要求於計算機實時性的特點便產生了沖突。
(二)對於貨幣計量假設的影響
貨幣計量假設是指會計核算以貨幣作為計量單位,這一假設的內涵主要包括:貨幣計量、幣種唯一、幣值穩定。貨幣作為會計信息的統一計量單位,在不同的企業組織、不同的行業之間實現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反映和比較。在信息化社會,會計信息使用者需要諸如創新能力、客戶滿意度、市場佔有率等表現企業組織競爭力方面的非貨幣信息。由此可見,會計核算的信息化,對傳統貨幣計量會計假設造成了沖擊。
(三)對會計核算的影響
會計中的許多業務處理都具有固定的格式或者是機械重復地進行,而這些正是計算機所擅長的。傳統會計信息系統一般的設計僅僅是模仿手工記賬,雖然是電腦處理,卻並沒有給會計人員帶來多少自動化,原始憑證一般為紙制,記賬憑證由會計人員錄入系統,之後的記賬、生成報表才開始體現了計算機的自動化特點。而ERP則不同了,由於它將企業中的各種資源都集成到了ERP當中,原始憑證被相關部門人員錄入之後,會計部門不必再自己生成記賬憑證,計算機會通過讀取資料庫自動獲取原始憑證相關數據,生成記賬憑證。企業間的交流可以通過標準的數據介面傳送得到原始憑證,在資料庫中記錄相應的數據,然後根據這些數據生成各種報表,支持企業分析決策。「如果信息集成度做得好的話。企業財務的70%以上的憑證是可以自動生成的」,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
(四)對於傳統會計報告的影響
提供會計報告是會計核算信息化的基本目標。與傳統手工會計信息系統相比,網路環境下將會更好地實現會計的目標。主要表現在:首先,互聯網使電子聯機實時報告成為可能,這不僅加快了會計信息傳輸的速度,也改變了會計信息的閱讀方式;其次,在網路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將採集到的數據和加工生成的會計信息存儲在系統資料庫中,既可以按約定的格式和內容提供會計信息,也可以由用戶根據自己的信息要求,在資料庫的基礎上加工生成個性化的會計信息;再次,會計信息的交流在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間實現了雙向互動,且不再受到時間、地點和空間的限制;此外,聯機實時的報告輸出方式,還在增加會計信息量的同時降低了會計信息提供的成本。ERP環境下,會計報告能得到更好的表達,但是在現有的會計制度下,卻沒有給這種表達提供太多的機會。
四、ERP系統在會計信息系統中應用的改進措施
(一)建立基於網路的全方位原始數據採集系統
在現行信息化環境下,經濟業務發生時首先填制或取得用以證明經濟業務的發生或完成情況,明確經濟責任,並作為記賬原始依據的原始憑證。這些原始憑證是紙質的,在傳遞上存在時延,所以會計的日期通常和經濟業務發生時的日期不一樣。原始憑證通常是一式幾份,財務部門、業務部門重復錄入數據,浪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而在運用ERP系統的環境下,由於網路技術的發達,企業交易過程是在網上進行的,因而這些經濟業務發生的依據是各種電子單據,它們通過網路可以無時延地傳到企業,同時,通過企業內部區域網,會計部門可查看其他部門正在發生的經濟業務,為管理和決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數據只需一次錄入,其他部門都可共享。可見,在ERP環境下,原始單據的形式發生了變化,搜集的方法發生了變化,傳遞的時效上也發生了變化,因此建立基於網路的全方位原始數據採集系統是解決傳統信息採集、傳遞存在時間差的根本措施。
(二)建立基於網路的會計實時信息處理系統
現行會計業務流程由於受制於技術和成本,信息的披露主要以季度、年度為主的定期報告方式進行披露,然而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這種制約因素得到有效克服,使會計實時信息處理成為現實。現代網路技術的廣泛應用,打破了傳統信息交換的時間和空間概念,改變了人們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方式,實現信息的共享。因此,要實現財務業務一體化信息處理流程需要充分利用網路技術,以計算機網路為平台,將實時信息處理流程嵌入業務處理過程中,將財會人員工作嵌入經營活動過程中,使財會人員的工作空間拓展到生產經營的各個業務部門,將財會工作由被動地、過濾地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加工信息轉變為主動地、全面地、實時地收集和加工會計信息。
(三)建立基於網路的會計實時信息多元化披露系統
通過網路技術將財會人員工作環境由財務部門延伸到各個業務部門,直接關注實際業務過程,有助於財會人員通過會計實時信息處理系統准確、及時地獲取信息並進行加工處理,實現處理的動態化和實時化。使信息採集、加工的實時性,完整性和有用性得以實現,同時可以應用網路技術,設計能夠滿足多種用途的全面反映歷史信息,實時信息及未來預測信息的財務報告體系,實現會計信息披露多元化,同時充分利用網路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和資料庫技術,豐富實時報告的形式和內容,實現信息披露的多樣性。
(四)培養信息化人才以促進會計信息系統的發展
信息化是一項系統工程,系統的組成部分包括人才在內。無論從信息化建設還是信息系統的運行來看,人才的問題都是重要的組成要素。由於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而專業人才的供不應求,形成了對人才的爭奪戰,不但國內用人單位競相招募,而且國外也千方百計用優厚條件在爭奪國內的優秀人才。因此,培養信息化人才顯得十分迫切。
人才是會計信息化成功之本,我國在會計信息系統的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把人才的培養放在會計信息系統建設的首位。20多年來,各部門、地區、基層單位都已認識到培養專業應用人才的重要性,開展了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培訓工作,一些院校相應開設了專門課程,從理論水平和應用技能上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專業應用人才。此外,在會計信息系統的實踐中,一大批財會人員自主學習、大膽摸索,自覺成長為專業應用人才。然而,隨著企業信息化進程的不斷加深,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從內涵和外延上都在發生變化:從內涵上要求專業人才趨向信息化,從外延上則表現為對需求量的日益增加。

E. 電子商務對傳統會計沖擊和影響的原因是什麼

電子商務對傳統會計造成沖擊和影響的原因如下:

  1. 電子商務早就了自動化、無紙化、數字化的社會經濟環境,數字簽名代替了紙面簽名,這必然對傳統的適應於紙面交易的現行商業法規帶來沖擊。

  2. 改變了企業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

  3. 改變了傳統會計運作的環境。電子商務極大地改變了傳統會計的環境,也必然對會計理論帶來影響。

  4. 電子商務對企業傳統貨幣及其結算體系的沖擊是巨大的。傳統支票、現金的主導地位將逐步被數字貨幣所替代。數字貨幣是採用電子技術和通信手段在市場上流通的按照法定貨幣單位來反映商品價值的信用貨幣。

  5. 在電子商務環境中,數字產品已超越了資源限制約束,數量和內容可無限制地復制,按實物產品形式出現的貨幣就失去價值了。因為在具體會計核算上,這些以實物形式出現的產品無法反映具體存貨數量和金額,只有銷售數量和銷售額。數字產品的廣泛應用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特徵,並必將成為我來的重要產業之一。

  6. 自動化、無紙化、數字化的電子商務環境,也完全改變了傳統審計的環境,使得審計人員將面臨以下問題:(1)如何對網上公司、虛擬公司進行審計。在這些公司中,傳統書面資料形式的審計線索變得殘缺不全,用傳統的審計方法己很難跟蹤電子商務的交易活動。審計人員必須學會利用網上用數字形式提供的審計線索進行審計;(2)面對實時會計信息系統,今後審計的工作重心需要從對綜合會計報告的審核轉移到對原始會計資料的審核方面;(3)面對網上實時報告模式,需要研究實時審計問題。


F. 電子商務與會計信息系統的關系

企業利用電子商務進行網上交易,形成了以電子貨幣和數字貨幣結算的新結算體系.網上公司及其經營核算方式的出現,將對傳統會計理論的改變、會計實務產生重大影響.

G. 會計信息系統是學什麼的。學了會不會對會電有幫助。

目前會計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工業時代會計的種種沿革的同時,更需要獲得信息時代會計人員應具有的知識和技能。不僅要熟悉手工會計信息系統,還要掌握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並且要了解組織中管理者的需要。所以,《會計信息系統》是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會計信息系統》既是一門跨學科的課程,又是一門專業理論、方法、實踐都很強的課程。本課程介紹會計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會計信息系統的設計方法;通過對賬務處理子系統處理流程、數據文件、總體結構的分析和講解,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機技術如何被用於會計信息系統,並實現購銷存及資金管理過程中會計數據的收集、加工、存儲和輸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培養學生從信息技術發展的角度去理解會計;應用分析和設計工具正確地描述不同時期不同企業的會計數據和信息的處理流程;根據會計核算和管理的需要確定會計信息系統的基本功能;正確地理解和評價會計信息系統,並為不斷完善和創新會計核算與管理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礎。
會計信息系統離不開高素質的會計人員,所以政府和企業都要重視加快專業人才引進和復合型人才培養。對現有會計人員要採取定期培訓和長期進修相結合的辦法,要改革和完善相應的會計人員管理制度,比如實施會計委派制,形成科學的會計人才選拔和激勵機制。
會計信息系統要求有一批掌握現代電子技術、網路技術,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於一身的復合型人才。這種復合型人才還很匱乏。因此要加大復合型會計人才的培養力度。貫徹人本戰略,積極培養人才,普及信息技術及電子商務知識,培養專業化的人才。社會各界應大力支持會計信息系統的發展,為提高企業未來的國際競爭力、迎接人世帶來的挑戰提供保障。

閱讀全文

與電子商務會計信息系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促銷活動預算價格 瀏覽:728
臨沂汽車優惠促銷活動 瀏覽:526
李寧公司2012到2013年品牌營銷策略 瀏覽:759
網路營銷模式和特點是什麼意思 瀏覽:585
微信萌寶活動營銷70 瀏覽:47
施工企業管理培訓方案 瀏覽:465
校園微信營銷策劃案 瀏覽:990
近幾年網路營銷的發展 瀏覽:41
服裝品牌市場營銷論文 瀏覽:799
旅遊市場營銷策略論文 瀏覽:953
環衛宣傳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02
二本院校市場營銷畢業投簡歷 瀏覽:938
幼兒園大培訓大執法方案 瀏覽:182
飲料廣告促銷活動 瀏覽:426
網路營銷績效評價舉例 瀏覽:104
新產品的市場營銷方案 瀏覽:847
市場營銷項目組合 瀏覽:319
高端樓盤營銷方案 瀏覽:307
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544
公司商務禮儀培訓方案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