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隴南市武都區金都大酒店早餐上的土蜂蜜是純蜂蜜嗎
純蜂蜜有2種概念:
1、蜂蜜屬於單一花種蜂蜜。
2、蜜蜂採集蜜源植物釀造成熟的蜂蜜(這個包括單一和混合)
2. 找土蜂蜜愛好者
蜂學大家園論壇里有很多養土蜂(中蜂)的人,你可以去看一下。
3. 一碗臊子面怎麼那麼受歡迎
2015年8月,天津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教師、30歲的宋鵬遠赴1800公里外秦巴山區腹地的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沙灣鎮大寨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2016年8月,他兼任大寨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2017年8月,宋鵬主動申請延期駐村工作1年。近三年來,大寨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道路硬化了,太陽能路燈亮了,安全飲水通了,更重要的是整合種養殖戶、代加工廠、檢驗機構、線上線下平台等優勢資源,建立了農村電商產業鏈,村集體收入從0到55萬元,大量外流務工人才開始迴流。
接下來的幾天我都到農戶家走訪,村民們熱情純朴,不管到誰家,都留我吃飯,誰家蒸地耳包子、殺雞或者殺羊,都會想著我。那些天,我整夜睡不著,一直在想,貧困地區缺什麼?種植、養殖技術老百姓都會,但應該種什麼、養什麼、怎麼種、怎麼養、怎麼能賣出去,這些是他們缺乏的。
幾天以後,到村裡第一次開兩委會,我就提出村裡缺經濟發展理念,缺農村經營型人才,缺帶領村民致富的信息、信心,缺優質農副產品加工銷售的渠道,這些都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大夥都很支持我,當時我就想,豁出一條命,也要挖斷窮根。
沙灣臊子的電商實踐探索
問題找到了,怎麼破題呢?我想起了酸菜雞蛋臊子面。每年臘月,這里家家戶戶都會用土豬做肉臊子,一日三餐都離不開它。既然本地這么多人吃,是不是能真正產業化,做成一個產品,把養殖帶起來?同時,做臊子面對花椒需求量特別大,也能把種植花椒發展起來。
2015年,我幾乎走遍了天津、北京、西安、蘭州等地的大型超市、批發市場,並參加了全國農博會。我發現,沙灣臊子存在市場空白,它麻辣鮮香的口感和目前市場上的陝西岐山臊子、河南新野臊子都不同,最受甘肅本地人喜愛,不僅如此,依託隴南的電商扶貧政策,還可以把沙灣臊子賣到全國各地。於是,我決定開發沙灣的特色肉臊子,建立村辦集體企業,把大家凝聚起來,共同致富。
起初村民並不相信我,村支書馬忠昌說:「萬一賣不出去怎麼辦?咱們可賠不起啊。」我不死心,帶著村幹部到周邊縣區調查了解,結果大家都說就想吃沙灣臊子。
2015年11月,我又和村幹部專程到甘肅省輕工研究院咨詢沙灣臊子產業化的可行性,並請食品質量檢驗室檢驗沙灣臊子是否含有有害成分、微生物菌群是否超標等。2016年4月,我與馬忠昌再次到訪甘肅省輕工研究院,請教學習沙灣臊子、沙灣土蜂蜜、沙灣紅谷酒、乾菜等食品的生產加工、質量檢驗、食品添加劑及食品安全國家標准等。這次調研,我們不僅理清了沙灣臊子的產業化思路,更重要的是,送檢的兩個臊子樣本都通過了檢驗,符合食品安全標准。
2016年,我為當地創立的第一家村集體企業——隴南市白龍灣農副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揭牌,村民可以技術入股,半成品入股。
2016年7月,臊子加工車間正式動工。8月,我代表村辦企業隴南市白龍灣農副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與甘肅省輕工研究院、甘肅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簽訂合作協議,共同開發、推廣沙灣臊子。2017年12月12日,從農戶家裡收購來的20頭散養黑豬被拉到中轉養殖場;12月16日正式開始宰殺黑豬,連夜切肉,經過十餘個小時的小火慢熬、麻香撲鼻的沙灣臊子正式出鍋!
沙灣臊子一經上市,短短幾天,數次斷貨。村民們都樂壞了,我也鬆了一口氣。創辦村集體企業,把大家擰成一股繩去做一些事情,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把大家都帶動起來,一塊兒去致富,提高村集體的威信和地位,一舉多得。
我們挖掘沙灣特色,還開發了宕昌罐罐酒、宕昌參芪蜜、沙灣蜂糖酒、沙灣梅花椒等產品5類10款,通過電商途徑推廣,當年實現了村集體經濟銷售收入55萬元。
莫讓貧困成為下一代的負擔
在對比分析處在同一自然環境、基礎設施、交通條件下的「先富戶」與「貧困戶」後我發現,文化素質是兩者最大的不同。思維活躍、善於把握商機、接受新觀念和新事物較快的村民更容易致富。
於是,我們針對農村電商人才、經營型人才匱乏的問題,組織開展「農村電商培訓」,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知識不足、制約貧困村富民產業發展的問題,舉辦「農村電子商務能力提升暨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培訓班」;成立「電商工作室」,開展農村青年電商創業項目培育、孵化、推廣;發起成立「宕昌縣青年電商薈」,整合資源、聚合資訊、搭建平台,在市場、技術、人才、渠道等方面助力農村青年電商創業。村裡的年輕人趙國強,原本在新疆打工,收入也不錯,看到村裡發展電商及農產品加工,主動聯系我要回來跟著一起創業,目前已成為隴南電商扶貧講師。
此外,我們還積極探索構建「1+X幫1」的扶貧工作模式,第一個「1」指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第二個「1」指大寨村,「X」指社會力量,也就是充分發揮第一書記、幫扶工作隊的資源優勢,廣泛團結社會力量,助力大寨村扶貧開發及集體經濟發展。我聯系天津大學校友企業與村裡簽署「結對幫扶合作協議」,建設「季蒔鮮梅花椒基地」「季蒔鮮中華蜂蜜基地」,惠及貧困村7個、貧困戶200餘戶;與甘肅省輕工研究院等5家單位簽署合作協議,在天津大學、山東省濟南市舉辦年貨會、推介會,並發起成立「沙灣大寨產業扶貧發展基金」,首期募集社會資金11萬元。
我始終沒有忘記老文書說的營盤山,沒事就上去轉悠。既要考慮經濟效益,又要兼顧生態保護,到底該怎麼開發?去年9月,在推介農產品時,我看到梅花椒價格非常高,再想想現在村民種的花椒品質差價格低,還賣不出去。於是我就自己掏錢,從網上購買了試種的1000棵無刺花椒、賒賬購買2900棵梅花椒到達服務站,與十來個村民一起種到營盤山上。現在營盤山已經種植梅花椒、核桃1800畝,成為大寨村的「銀行」。
兩年多來,我走遍村裡所有249戶農戶、沙灣鎮21個行政村、宕昌縣80%的鄉鎮、隴南市7縣1區,我看到更多的是朴實、勤奮、渴望幸福美好生活的普通老百姓。回首這三年的駐村扶貧工作,「莫讓貧困成為下一代的負擔」最能代表我的工作理念,在這種理念下,我們扶貧人、村民、基層政府能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拚命。
內容來自《 人民日報 》
4. 隴南綠水謠土特產銷售野生核桃,花椒,土蜂蜜,
你的蜂蜜純嗎?我也愛喝蜂蜜,我之前買的良品雨田蜂蜜,冠生園這些都蠻純的,不知道你這個純不純。
5. 我是賣蜂蜜的,品質保證的土蜂蜜,誰有市場,幫忙銷銷
可以做電商,學習一些電商方面的知識,從買家做起,了解電商的整個流程。決定產品的定位,在准備做電子商務前就要考慮這個問題,必須先考慮清楚自己准備做產品還是服務,做產品做哪些產品等問題。定位好了產品,在這個定位上去考慮接下來的推廣營銷計劃,決定產品的定位之後,選擇適合自己的電商平台,分析各平台的優缺點,結合自己的產品和服務,看選擇哪個平台更合適。按照平台要求,准備相關的開店資料和啟動資金,按照流程注冊店鋪資料,繳納保證金,符合條件之後,平台商鋪就可以開通運營了。
6. 有沒有關於電子商務的新聞復制一篇
當「農村電商」遇上「阿里巴巴」
3月1日,我省首個「阿里巴巴農村淘寶」落戶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
一時間,無論是縣城還是鄉村,關於「電子商務」、「農村淘寶」的橫幅、噴繪隨處可見,「誠信、勤奮、願意將農村淘寶作為自身發展事業」的「農村淘寶合夥人」火熱招募……於是,「阿里」進村了,「農民」開始「觸網」了,不少年輕人也回鄉創業了!
當相對閉塞的農村嫁接上無限開放的互聯網;當「農村電商」遇上「阿里巴巴」,地處高原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民和縣,又將在互聯網+的「大時代」中迸發出怎樣的火花?政府聯手電筒商巨頭,「阿里巴巴下鄉」能否在我省的「東大門」開啟另一扇「財富之門」?思索中,我們充滿期待!
「村淘」,理想很豐滿
「一根線,連著一台電腦,就能買到全國各地的東西,還能讓自家生產的農產品賣出去」——這種「買賣」對於民和縣總堡鄉總垣村的村民來說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兒了,「村淘」,讓村民們也擁有了「等待收貨」、「確認收款」的急切心情。
「如今,村裡有了電商服務點,不僅能買到平日里買不到的東西,還能把大棚里的葡萄、家庭牧場里的牛羊肉賣到天南地北去!」「觸網」後的村民李成和對此津津樂道。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在全國各地蓬勃興起的農村電商,已成為「互聯網+三農」的重要表現形式。
位於我省東部河湟谷地的民和縣,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高原特色農產品品種多、品質優。如何在新時期的發展中,促進農業轉型升級、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加收入,民和縣在創新中尋求發展,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重大機遇,充分發揮「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區位優勢,搶抓「互聯網+」模式,瞅准機遇,積極謀劃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產業。
2015年11月,民和縣組成黨政考察團先後赴甘肅省隴南市、天水市考察農村電商,並正式啟動農村電商服務平台籌建工作。
除了村級電商服務點之外,民和縣還組建了電子商務管理中心、電商扶貧指揮中心、電商扶貧眾創服務中心。在已引進海東大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民和和潤電子商務公司、民和農合供銷電商服務有限公司等電商企業的基礎上,整合了縣內相關快遞公司組建了電商物流中轉公司。縣財政還將每年安排100萬元電商發展引導資金,採取獎補和貼息的形式,引導電子商務企業聚集發展,撬動金融資本及社會資本投入,讓「農村電商」根深苗壯。
在民和縣農村電商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不足50平方米的辦公室內,裝修整潔雅緻,農村淘寶的標志分外顯眼,四五名工作人員正在電腦前忙碌地查詢、發布著「農村淘寶」的信息,在滑鼠不停地點擊聲中將本地和全國各地電商的訊息傳遞到鄉村。
服務中心主任甘萬旺告訴記者,目前,民和縣312個行政村中,208個村已經覆蓋移動網路,271個村覆蓋聯通網路,178個村覆蓋電信網路,84個村覆蓋郵政網路,已建成供銷網點52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389個,現已注冊的商標118件,其中青海著名商標、知名商標和縣域好商標32件——這些都是民和縣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前提和基礎。
加之國家利好政策的不斷釋放,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們似乎看到,農村電商的春天已經到來!
然而,「深耕」農村這片「藍海」,現實也顯出了幾分「骨感」。
「農村網路通訊等基礎設施還比較滯後,物流配送短板明顯,網路消費習慣培育尚需時日……一系列難題,讓很多電商企業和『草根』電商在農村,特別是在像我們這樣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很難施展身手。」民和縣副縣長馬瑞直言不諱地說。
聯手「阿里」打開新天地
不照搬照套,不盲目跟風。面對「農村電商」發展的瓶頸,民和縣大膽探索,創新實踐,通過與阿里巴巴(中國)軟體有限公司成功簽約農村淘寶項目,尋求「農村電商」發展的突破口,為全縣農村電商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據了解,該項目將以電子商務平台為基礎,通過搭建縣村兩級服務網路,突破物流、信息流的瓶頸,解決農村買難、賣難等問題,實現「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
省商務廳電子商務和信息化處的工作人員表示,近年來,伴隨農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其消費潛力和願望也在不斷增強。但長期以來,由於農村流通基礎設施投入不足,農村居民消費受到很大制約,而「農村電商」則為農村購買力的釋放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它打破了時空的界限,使農村居民可以像城裡人一樣,足不出戶就能購買到各種商品,將會使農村購買力得到大規模地釋放。
據阿里研究院預計,今年全國農村網購市場規模有望增長到4600億元,將成為市場的新增長點。
采訪中,阿里巴巴農村淘寶事業部負責人張龍告訴記者:「農村淘寶主要向農民用戶提供農用商品、農資農具,此外,農村淘寶也向用戶提供服裝、居家百貨等品類的日常用品。並且將盡可能的實現就地取材,將農村的農產品進行統一包裝、統一管理,形成品牌化
7. 怎麼把老家土蜂蜜的銷量提起來我是甘肅隴南的,地區偏遠,又是山區,好多農戶都養殖土蜂蜜,但總是賣不
要想富先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