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賣餅促銷活動

賣餅促銷活動

發布時間:2022-04-17 18:08:50

A. 示秬秸張來這首詩首聯採用什麼表達方式,表達詩人怎樣感情

宋代詩人張耒的《示秬秸》這首詩,首聯採用了渲染的表達方式寫景,表達了詩人對賣餅兒的關注和同情。

首聯「城頭月落霜如雪,樓頭五更聲欲絕」,通過「落月」「霜」「更聲」等意象,渲染清晨的寒冷、靜寂,表現了賣餅兒活動的典型環境。月亮剛剛從城頭落下去,早晨的霜厚得像雪一樣;打更的鼓聲從樓上響起來,聲音冷澀得彷彿要斷絕。

霜如雪:白霜像雪一樣,寫霜的濃重,表現天氣寒冷。五更:古代指自黃昏至拂曉一夜之間的時間,有甲、乙、丙、丁、戊五個關鍵時間點,謂之「五更」,又稱五鼓、五夜。這里指第五更的時候,此時天將明,是寅正四刻,相當於現代的凌晨四時四十八分左右。

這首詩的題目很長,原文是:「北鄰賣餅兒,每五鼓未旦即繞街呼賣,雖大寒烈風不廢,而時略不少差也。因為作詩,且有所警,示秬秸。」這個題目實際上是本詩寫作動機的一個詳細說明。最後一句的意思就是寫給他的兩個兒子「秬」和「秸」看,後人就用這三個字作題目。《示秬秸》是張耒寫的七言古詩。此詩以深切的同情,曉暢如話的詩句,生動地描述了賣餅兒的情狀,表達了作者對下層勞動者的關懷之情。

張耒《示秬秸》

B. 《後漢書·華佗傳》譯文

1、譯文: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一名旉,游學徐土,兼通數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曉養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葯,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度,捨去,輒愈。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

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若病結積在內,針葯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

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視脈,曰:「胎已死矣。」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則男,在右則女。人雲「在左」,於是為湯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縣吏尹世苦四支煩,口中乾,不欲聞人聲,小便不利。佗曰:「試作熱食,得汗則愈;不汗,後三日死。」即作熱食,而不汗出,佗曰:「藏氣已絕於內,當啼泣而絕。」果如佗言。

府吏兒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葯,明旦並起。

鹽瀆嚴昕與數人共候佗,適至,佗謂昕曰:「君身中佳否?」昕曰:「自如常。」佗曰:「君有急病見於面,莫多飲酒。」坐畢歸,行數里,昕卒頭眩墮車,人扶將還,載歸家,中宿死。

故督郵頓子獻得病已差,詣佗視脈,曰:「尚虛,未得復,勿為勞事,御內即死。臨死,當吐舌數寸。」其妻聞其病除,從百餘里來省之,止宿交接,中間三日發病,一如佗言。

督郵徐毅得病,佗往省之。毅謂佗曰:「昨使醫曹吏劉租針胃管訖,便苦咳嗽,欲卧不安。」佗曰:「刺不得胃管,誤中肝也,食當日減,五日不救。」遂如佗言。

東陽陳叔山小男二歲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問佗,佗曰:「其母懷軀,陽氣內養,乳中虛冷,兒得母寒,故令不時愈。」佗與四物女宛丸,十日即除。

彭城夫人夜之廁,蠆螫其手,呻呼無賴。佗令溫湯近熱,漬手其中,卒可得寐,但旁人數為易湯,湯令暖之,其旦即愈。

軍吏梅平得病,除名還家,家居廣陵,未至二百里,止親人舍。有頃。佗偶至主人許,主人令佗視平,佗謂平曰:「君早見我,可不至此。今疾已結,促去可得與家相見,五日卒。」應時歸,如佗所刻。

佗行道,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車載欲往就醫。佗聞其呻吟,駐車,往視,語之曰:「向來道邊有賣餅家,蒜齏大酢,從取三升飲之,病自當去。」即如佗言,立吐蛇[1]一枚,懸車邊,欲造佗。佗尚未還,小兒戲門前,逆見,自相謂曰:「似逢我公,車邊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見佗北壁懸此蛇輩約以十數。

又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佗。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

又有一士大夫不快,佗雲:「君病深,當破腹取。然君壽亦不過十年,病不能殺君,忍病十歲,壽俱當盡,不足故自刳裂。」士大夫不耐痛癢,必欲除之。佗遂下手,所患尋差,十年竟死。

廣陵太守陳登得病,胸中煩懣,面赤不食。佗脈之曰:「府君胃中有蟲數升,欲成內疽,食腥物所為也。」即作湯二升,先服一升,斯須盡服之。食頃,吐出三升許蟲,赤頭皆動,半身是生魚膾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後三期當發,遇良醫乃可濟救。」依期果發動,時佗不在,如言而死。

太祖聞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

李將軍妻病甚,呼佗視脈。曰:「傷娠而胎不去。」將軍言:「聞實傷娠,胎已去矣。」佗曰:「案脈,胎未去也。」將軍以為不然。佗捨去,婦稍小差。百餘日復動,更呼佗。佗曰:「此脈故事有胎。前當生兩兒,一兒先出,血出甚多,後兒不及生。母不自覺,旁人亦不寤,不復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脈不復歸,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今當與湯,並針一處,此死胎必出。」

湯針既加,婦痛急如欲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長可尺所。

佗之絕技,凡此類也。

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後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到家,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

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於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懸,宜含宥之。」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佗。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索火燒之。佗死後,太祖頭風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及後愛子倉舒病困,太祖嘆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初,軍吏李成苦欬嗽,晝夜不寤,時吐膿血,以問佗。佗言:「君病腸癰,欬之所吐,非從肺來也。與君散兩錢,當吐二升余膿血訖,快自養,一月可小起,好自將愛,一年便健。十八歲當一小發,服此散,亦行復差。若不得此葯,故當死。」復與兩錢散,成得葯去。

五六歲,親中人有病如成者,謂成曰:「卿今強健,我欲死,何忍無急去葯,以待不祥?先持貸我,我差,為卿從華佗更索。」成與之。已故到譙,適值佗見收,匆匆不忍從求。後十八歲,成病竟發,無葯可服,以至於死。

廣陵吳普、彭城樊阿皆從佗學。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濟。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頸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

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並利蹄足,以當導引。體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體輕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阿善針術。凡醫咸言背及胸藏之間不可妄針,針之不過四分,而阿針背入一二寸,巨闕胸藏針下五六寸,而病輒皆瘳。

阿從佗求可服食益於人者,佗授以漆葉青黏散。漆葉屑一升,青黏屑十四兩,以是為率,言久服去三蟲,利五藏,輕體,使人頭不白。阿從其言,壽百餘歲。漆葉處所而有,青黏生於豐、沛、彭城及朝歌雲。

2、《後漢書·華佗傳》 [魏晉] 陳壽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一名旉 ,游學徐土,兼通數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曉養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葯,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度,捨去,輒愈。

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若病結積在內,針葯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

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視脈,曰:「胎已死矣。」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則男,在右則女。人雲「在左」,於是為湯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縣吏尹世苦四支煩,口中乾,不欲聞人聲,小便不利。佗曰:「試作熱食,得汗則愈;不汗,後三日死。」即作熱食,而不汗出,佗曰:「藏氣已絕於內,當啼泣而絕。」果如佗言。

府吏兒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葯,明旦並起。

鹽瀆嚴昕與數人共候佗,適至,佗謂昕曰:「君身中佳否?」昕曰:「自如常。」佗曰:「君有急病見於面,莫多飲酒。」坐畢歸,行數里,昕卒頭眩墮車,人扶將還,載歸家,中宿死。

故督郵頓子獻得病已差,詣佗視脈,曰:「尚虛,未得復,勿為勞事,御內即死。臨死,當吐舌數寸。」其妻聞其病除,從百餘里來省之,止宿交接,中間三日發病,一如佗言。

督郵徐毅得病,佗往省之。毅謂佗曰:「昨使醫曹吏劉租針胃管訖,便苦咳嗽,欲卧不安。」佗曰:「刺不得胃管,誤中肝也,食當日減,五日不救。」遂如佗言。

東陽陳叔山小男二歲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問佗,佗曰:「其母懷軀,陽氣內養,乳中虛冷,兒得母寒,故令不時愈。」佗與四物女宛丸,十日即除。

彭城夫人夜之廁,蠆螫其手,呻呼無賴。佗令溫湯近熱,漬手其中,卒可得寐,但旁人數為易湯,湯令暖之,其旦即愈。

軍吏梅平得病,除名還家,家居廣陵,未至二百里,止親人舍。有頃。佗偶至主人許,主人令佗視平,佗謂平曰:「君早見我,可不至此。今疾已結,促去可得與家相見,五日卒。」應時歸,如佗所刻。

佗行道,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車載欲往就醫。佗聞其呻吟,駐車,往視,語之曰:「向來道邊有賣餅家,蒜齏大酢,從取三升飲之,病自當去。」即如佗言,立吐蛇[1]一枚,懸車邊,欲造佗。佗尚未還,小兒戲門前,逆見,自相謂曰:「似逢我公,車邊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見佗北壁懸此蛇輩約以十數。

又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佗。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

又有一士大夫不快,佗雲:「君病深,當破腹取。然君壽亦不過十年,病不能殺君,忍病十歲,壽俱當盡,不足故自刳裂。」士大夫不耐痛癢,必欲除之。佗遂下手,所患尋差,十年竟死。

廣陵太守陳登得病,胸中煩懣,面赤不食。佗脈之曰:「府君胃中有蟲數升,欲成內疽,食腥物所為也。」即作湯二升,先服一升,斯須盡服之。食頃,吐出三升許蟲,赤頭皆動,半身是生魚膾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後三期當發,遇良醫乃可濟救。」依期果發動,時佗不在,如言而死。

太祖聞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

李將軍妻病甚,呼佗視脈。曰:「傷娠而胎不去。」將軍言:「聞實傷娠,胎已去矣。」佗曰:「案脈,胎未去也。」將軍以為不然。佗捨去,婦稍小差。百餘日復動,更呼佗。佗曰:「此脈故事有胎。前當生兩兒,一兒先出,血出甚多,後兒不及生。母不自覺,旁人亦不寤,不復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脈不復歸,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

今當與湯,並針一處,此死胎必出。」湯針既加,婦痛急如欲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長可尺所。

佗之絕技,凡此類也。

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後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到家,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於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懸,宜含宥之。」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佗。

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索火燒之。佗死後,太祖頭風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及後愛子倉舒病困,太祖嘆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初,軍吏李成苦欬嗽,晝夜不寤,時吐膿血,以問佗。佗言:「君病腸癰,欬之所吐,非從肺來也。與君散兩錢,當吐二升余膿血訖,快自養,一月可小起,好自將愛,一年便健。十八歲當一小發,服此散,亦行復差。若不得此葯,故當死。」復與兩錢散,成得葯去。

五六歲,親中人有病如成者,謂成曰:「卿今強健,我欲死,何忍無急去葯,以待不祥?先持貸我,我差,為卿從華佗更索。」成與之。已故到譙,適值佗見收,匆匆不忍從求。後十八歲,成病竟發,無葯可服,以至於死。

廣陵吳普、彭城樊阿皆從佗學。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濟。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頸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並利蹄足,以當導引。體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體輕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阿善針術。

凡醫咸言背及胸藏之間不可妄針,針之不過四分,而阿針背入一二寸,巨闕胸藏針下五六寸,而病輒皆瘳。阿從佗求可服食益於人者,佗授以漆葉青黏散。漆葉屑一升,青黏屑十四兩,以是為率,言久服去三蟲,利五藏,輕體,使人頭不白。阿從其言,壽百餘歲。漆葉處所而有,青黏生於豐、沛、彭城及朝歌雲。

(2)賣餅促銷活動擴展閱讀

1、華佗人物生平:

華佗從小就喜歡讀書,年輕時游學於徐州一帶,通曉各種經書和養生的學問。沛國相陳珪和太尉黃琬曾先後舉薦或徵召他出來當官,都被他拒絕了。他立志以醫濟世,為民眾解除病苦。華佗行醫遍及今安徽、江蘇、山東、河南的一些地區,深受群眾的愛戴和推崇。

華佗不僅精於針灸,在婦產科、小兒科、內科雜病和寄生蟲病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他最大的成就,是在外科方面。他發時了麻沸散,並成功地使病人在全身麻醉下施行腹部外科手術。據史書記載,華佗已能做腫瘤摘除、胃腸縫合一類的手術。

他對那些發於體內,針灸服葯都不能治好的病,就採用手術治療。他先讓病人用酒服麻沸散,待病人如同酒醉失去知覺時,切開腹壁,若是腫瘤就割除;若病在腸胃,就將胃腸截斷,除去疾穢的部分,經過洗滌後再很好地加以縫合,在傷口上敷以一種葯膏。四五天後傷口癒合,病人一個月左右就可恢復健康。麻沸散是一種用於全身麻醉的中葯麻醉劑。

華佗在公元二三世紀發明全身麻醉術,比西方醫學家使用乙醚或笑氣進行全麻手,要早一千六百多年。因此。華佗不僅是中國第一位,而且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麻醉術進行腹腔手術的人。

華佗還很多重視體育鍛煉。他認為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消化、暢通氣血,不但能預防疾病,還可延長壽命。(戶樞不蠹,流水不腐)就是這個道理。據此,他模仿虎、鹿、熊、猿、鳥的動作,創造了「五禽戲」。他的弟子吳普照這個方法堅持鍛煉,活到九十多歲,仍耳聰目明,牙齒堅固。

漢丞相曹操患頭風頭痛,久治不見效,召華佗治療。華佗施以針刺,頭痛立刻就停止了。曹操要留華佗在身邊做侍醫,華佗不願意只為他一人服務,托辭回家不返。曹操一怒之下,將華佗殺害了。

2、關於華佗的小故事:

(一)、心理療法

華佗善於應用心理療法治病,有一郡守得了重病,華佗去看他。郡守讓華佗為他診治,華佗對郡守的兒子說:「你父親的病和一般的病不同,有淤血在他的腹中,應激怒他讓他把淤血吐出來,這樣就能治好他的病,不然就沒命了。你能把你父親平時所做過的錯事都告訴我嗎?我傳信斥責他。」郡守的兒子說:「如果能治好父親的病,有什麼不能說的?」

於是,他把父親長期以來所做不合常理的事情,全都告訴了華佗。華佗寫了一封痛斥郡守的信留下,郡守看信後,大怒,派捕吏捉拿華佗,沒捉到,郡守盛怒之下,吐出一升多黑血,他的病就好了。

(二)、狗腿治瘡

有一位極漂亮的姑娘,已經過了結婚的年齡,可是仍沒有嫁人,因為常期以來她的右膝,長了個瘡,不斷往外流濃水。華佗看過後,她父親問女兒的病情,華佗說:「派人騎馬,牽著一條栗色的狗跑三十里。回來後,乘狗身子正熱時截下狗的右腳,拄在瘡口上。」不一會兒,有一條紅色的小蛇從瘡口中出來,進到狗的腳中,那姑娘的病就好了。

(三)、槍頭化酒

後漢末年時,有人腹中長一結塊,白天黑夜疼痛無比。臨死時,他對兒子說:「我死以後,可以剖腹把那東西拿出來,看看到底是什麼。」他兒子不忍心違抗父命,於是剖腹,取出一個銅槍頭,約有三分之一升左右。華佗聽說後,就前去了解。華佗看完,從小箱子里取出葯放在槍頭上,槍頭立刻化成了酒。

(四)、漆葉青黏散

華佗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彭城的樊阿、廣陵的吳普和西安的李當之,皆聞名於世。吳普著有《吳普本草》,李當之著有《李當之葯錄》,樊阿喜針灸,這三個弟子後來均成為有名望的醫家。

為了將醫學經驗留傳於後世,華佗晚年精心於醫書的撰寫,計有《青囊經》、《枕中灸刺經》等多部著作,可惜失傳。吳普遵照華佗的醫術治病,許多人被治好救活了。華佗對吳普說:「人的身體應該得到運動,只是不應當過度罷了。

運動後水谷之氣才能消化,血脈環流通暢,病就不會發生,比如轉動著的門軸不會腐朽就是這樣。因此以前修仙養道的人常做」氣功「之類的鍛煉,他們摹仿熊攀掛樹枝和鴟鷹轉頸顧盼,舒腰展體,活動關節,用來求得延年益壽」。

樊阿精通針療法。所有的醫生都說背部和胸部內臟之間不可以亂扎針,即使下針也不能超過四分深,而樊阿針刺背部穴位深到一二寸,在胸部的巨闕穴扎進去五六寸,而病常常都被治好。樊阿向華佗討教可以服用而且對人體有好處的葯方,華佗便拿「漆葉青黏散」教給他。

葯方用漆葉的碎屑一升,青黏碎屑十四兩,按這個比例配製,說是長期服用此葯能打掉三種寄生蟲,對五臟有利,使身體輕便,使人的頭發不會變白。樊阿遵照他的話去做,活到一百多歲。

C. 找一篇文章,內容和荼有關的。100分。

茶文化文章

北京是重要的茶葉消費地區,但不產茶。在北京以及天津、沈陽、哈爾濱、大連等北方城市能否安排茶文化旅遊?怎樣安排茶文化旅遊?值得認真研究。
一、可能性與必要性
1998年以來,茶館業、茶飲料業發展態勢良好,成為拉動茶產業發展的新增長點,而旅遊業的發展勢頭更好。中國進入wto後,面對更多的機遇和挑戰,茶產業認識到:加強與旅遊等支柱產業的關聯度是自身發展所必需的。同時,旅遊產業認識到:增加茶文化旅遊新項目,也是自身發展所需要的。因此,橫向聯合、優勢互補、發展茶文化旅遊事業,符合茶產業和旅遊業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方向。
北京是世界聞名的歷史名城,也是旅遊熱點城市。現有6000多家茶莊、435家茶館,買茶葉送禮、到茶館消費已開始成為時尚。同時,經過前些年世婦會、亞運會、二環、三環、四環等集中建設及包括旅遊飯店建設在內的配套建設,北京已初步具備了發展茶文化旅遊的硬體基礎。再加上幾十萬長住北京的外交官、外商、外教、外國留學生,還有每年超過1000萬的國內外遊客,特別是北京已經培育起有閑錢、閑工夫和閑情逸致的茶館消費群體,發展茶文化旅遊的客源基礎業已初步具備。
二、北京茶文化旅遊要素整合
1.旅遊路線。在北京茶文化旅遊發展初期,可以安排3條基本路線。一是市區線。主要思路為:名勝古跡—著名茶館--購物,或者安排工業旅遊(參觀燕京啤酒集團現代化茶飲料生產線)--茶館—茶城。二是郊區線。可以安排大覺寺茶之旅或香山茶之旅(可過夜)。三是市區·郊區混合線,如馬連道茶城買茶—八大處公園品茗等。到北京茶文化旅遊比較成熟時,可以安排更多路線和內容,如北京·杭州·武夷山茶之旅、北京·承德茶藝/看廟游等。
2.旅遊景點。自然景觀方面有:龍潭湖京華食苑茶樓、西山櫻桃溝水源頭、周口店猿人遺址、故宮、八達嶺長城、溝崖自然風景區、大楊山森林公園等。人文景觀方面有:老舍茶館的布希/尹盛喜品茗紀念銅質壁畫、馬連道茶葉一條街的陸羽立像、碧露軒茶藝館的室內仿古船、頤和園人物長廊、中華世紀壇與中華和鍾等。
3.特色專題旅遊。越有特色就越有生命力。在北京茶文化旅遊中,可以儲備和逐步推出一批特色專題旅遊項目。如「茶藝茶膳周末游」、「中國茶藝『三個一』講習班」、「愛茶人篝火茶會」、「昆玉河茶藝泛舟」、「胡同·四合院漫遊」、「做一天北京市民」、地壇春節廟會、黑龍潭金秋栗子節等。
4.購物。北京市場有豐富的旅遊產品。除景泰藍、玉雕、鼻煙壺等地方特產外,僅就茶產品而言,有各類名優茶、名壺、茶乾果、茶飲料,也有茶字畫、茶書刊、茶文化cd、vcd,更有乾隆皇帝煮茶的風爐和鑒評泉水的特製銀斗、趙之中先生的《金書茶經》等國寶級茶文化文物,以及蔣蓉女士、汪寅仙女士、周桂珍女士、徐漢棠先生、顧邵培先生等著名壺藝大師的紫砂珍品。茶文化遊客在北京完全可以買到放心茶產品和品牌茶產品。
5.吃與喝。北京烤鴨、滿漢全席、爆肚、灌腸、鹵煮火燒、豌豆黃等早已聞名海內外。1993年,北京青年旅行社小天鵝酒家茗緣閣又率先推出系列茶膳項目;到2002年,北京老舍茶館等也用茶膳招待海內外遊客,受到歡迎。同時,在茶館品茗,茶食的花色品種越來越多。如茶瓜子、茶香梅、茶果凍、泡沫紅茶、花生酥等。
從整體上看,北京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發展茶文化旅遊的空間很大。但還需要觀念創新和要素整合。1999年,筆者與高麟溢、劉崇禮兩位先生一起接受《中國旅遊報》記者史延廷先生采訪時共同提出:在北京原有3大旅遊特色項目即「登長城、吃烤鴨、聽京戲」的基礎上,再加上「品香茗」,使其成為北京旅遊4大特色項目。希望能與有關機構和廣大消費者就此達成共識,使茶產業與旅遊產業在北京實現有機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三、茶文化旅遊的接待服務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賓館、飯店、茶館、茶莊等窗口單位,硬體、軟體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而且,人們逐漸認識到:在未來的競爭中,單純拼硬體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旅遊接待服務質量等軟體將越來越重要。從一定意義上講,只有下大力氣做好接待服務工作,才能使茶文化旅遊事業穩步發展。
1.營造特色環境。干凈、幽靜、舒適,是對茶館、飯店環境的基本要求。不管是傳統風格,還是現代風格,都適宜使用柔和的燈光、舒緩的音樂,盡可能多擺放綠色植物和應季花卉。在環境美方面,北京五福茶藝館阜城門店、碧露軒茶藝館國際俱樂部店、香山公園溢芳軒茶藝館、碧水丹山茶藝館、聖淘沙茶樓、北京一花一葉茶飲工房等比較有特色。
在茶館、飯店消費環境方面,宜注意3個問題。一是突出北京傳統特色。比如,在茶館的適當位置使用八仙桌椅、宮燈,掛放鳥籠,壁掛、匾額多使用明清帝王或北京籍名人墨寶。二是保持好環境衛生。尤其是在就餐高峰時段或晚上品茗高峰時段,宜安排專人打掃、維護公共區域衛生。三是洗手間的裝修水準要與雅間或門臉相同,因為越來越多的遊客很在意洗手間的質量狀態。
2.提供特色產品。中國有豐富的旅遊產品資源。其中,茶產品的花色品種也越來越多。和其他消費者一樣,參加茶文化旅遊的遊客,也都希望買到貨真價實的、有地方特色的產品。因此,在遵循旅遊產品一般規律的基礎上,茶館、飯店宜積極開拓貨源,做好茶文化旅遊產品的銷售工作。
這方面,宜注意5個問題。一是確保產品質量,做到價質相符。包括遊客在內的廣大消費者,十分關心茶葉質量與價格。因此,宜多提供無公害產品、有機產品和品牌產品。其價格區位宜明顯分為高、中、低三檔,以適應遊客的不同需求。二是可以適當多提供茶禮盒。近年來,以茶產品送禮開始蔚然成風,蘊含著無限商機。茶禮盒可以有多種配置。如名茶搭配、茶葉茶具搭配、茶的物質產品與文化產品搭配、茶產品與非茶產品搭配等。三是摸索規律,有針對性地銷售。比如,日本遊客比較喜歡鐵觀音、人參烏龍、普洱茶、中低價位書法繪畫等產品。四是不要硬性促銷,給遊客強買強賣的感覺。五是專門接待外國遊客的茶館,定價不宜過高。
3.堅持特色服務。向特色要效益是向管理要效益理念的延伸,而特色服務是優質服務的重要內容。在茶館、飯店業務中,能否向老舍茶館、茗人茶藝館、中國大飯店、京瑞大廈那樣,提供並堅持特色服務,將直接影響到茶文化旅遊事業能否生存和發展。
那麼,在茶文化旅遊中,可以提供哪些特色服務項目呢?
第一,傳統類特色服務項目。北京茶館可以為遊客演示清宮茶道,請遊客品嘗栗子面小窩頭、冰碗兒,學習盤頭技藝、做中國結等。
第二,創新類特色服務項目。可以在茶館教外國遊客學泡1種中國茶、學養1把中國壺、學做1種中國菜(茶菜),可以代客養壺、手機充電,還可以在茶館安排記者茶座、「燭光茶座」、「雙語沙龍」、茶藝教學實習基地等。
第三,綜合類特色服務項目。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融合、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融合,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吃與喝結合、休閑與娛樂結合,是茶館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參與茶文化旅遊的茶館,在安排綜合類特色服務項目方面,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比如,在大堂可以同時提供茶水、咖啡、紅酒啤酒等(當然是以茶水為主),還可以開設商務中心。又比如,可以在茶館安排「網路茶吧」、「茶館氧吧」、專業美容、高檔茶膳等項目。
在茶館、飯店服務方面,宜注意以下問題。一是堅持微笑服務。這里的微笑,是指自然的、自信的、不卑不亢的微笑,是忙的時候、累的時候、遊客挑理的時候能堅持的微笑。二是一般情況下,要堅持講普通話,以避「柴火妞兒」之嫌。三是要制定合理的價格結構。目前,全國許多茶館的價格結構不合理,該低的沒有低下來,可以高的沒有高上去,導致不少消費者由此產生了心理障礙,在茶館價格「高門檻」外徘徊。有關方面宜對此加強調查研究,積極提出對策,切實加以改進。
四、配套政策與措施
北京茶文化旅遊是一項系統工程,相關因素多,拓展空間大,需要解決的問題也不少。從發展的角度看,比較突出的有以下幾點。
1.茶館功能定位尚需進一步明確。總的來講,北京市有關政府主管部門對茶館業是愛護和支持的。沒有這一點,北京茶館業不可能取得今天的良好業績。同時,為了進一步發展茶館業,推動茶文化旅遊事業的開拓,有必要進一步加深認識,加強指導。必要時,給予政策扶植。如非典時期適當減稅等。
目前,需要進一步明確的有以下幾點。一是茶館的地位與作用。茶館是茶文化事業和茶產業的重要窗口,是現代休閑產業的主要支柱,是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絕不可以簡單地將其與歌廳視為同類。二是茶館服務功能的發展。隨著個性化、多元化消費時代的到來,茶館的休閑功能、商務功能、教育培訓功能等將進一步充實和發揮。三是茶館發展趨勢。未來一個時期,茶館業將著重增加與旅遊業的關聯度,走吃與喝結合、休閑與娛樂結合的發展道路。
2.一線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筆者注意到:不少茶館的茶藝師,因為知識掌握得不扎實或知識面窄,禁不住客人連續3問甚至2問;有的茶藝師,面對一點例外情況就束手無策;有的茶藝師,沒到下班時間就在客人面前打掃衛生;甚至還有茶藝師當著顧客的面吵架。這樣,怎能留住顧客呢?又怎能搞好茶文化旅遊呢?
改進的基本辦法有3條。一是多從茶藝學校、旅遊職高和有實際經驗的從業人員中招聘。同等條件下,茶館宜按照「茶藝師六項基本標准」,優先錄用喜歡茶、文靜、白凈、身高1.60米至1.70米、會講普通話、手指纖細的員工。二是有針對性地加強在職培訓,要求員工熟練掌握有關服務知識和技能,及時掌握、更新和儲備知識。三是加強現場管理和制度建設,獎懲嚴明,樹立良好店風,留住人才。
3.缺乏新服務項目及其儲備。筆者認為,旅遊業及茶館業的競爭可以分為3個基本階段:硬體競爭階段,軟體競爭階段,項目和項目儲備競爭階段。就北京茶館業目前的狀況而言,已經處於產業發展周期的成長期和茶館業競爭進程的軟體競爭階段。服務細節中的文化品位是目前茶館業競爭的重點,也是不少茶館的弱點。同時,在這一階段,茶館企業文化的行業特徵、時代特徵和老闆個人性格特徵表現得還不明顯。茶館業的項目和項目儲備還遠遠不夠。
這方面,也有一些可行的對策。一是茶館業注重借鑒旅遊業、特別是休閑產業的相關經驗。二是大陸茶館業適當借鑒台灣、香港茶館業的經驗。三是茶館老闆結合自己的興趣、閱歷和已有經驗,善於「琢磨」,加強同業間交流,一點一滴地發現苗頭、積累項目,做有準備的企業家,從事理性競爭。最終,靠特色生財,靠項目和項目儲備發展茶館事業和茶文化旅遊事業。
總之,茶文化旅遊是老話題,新事業;有基礎,困難多。如果能把政府、企業、消費者3種積極性整合到一起,把民族文化與民族經濟整合到一起,北京茶文化旅遊是能夠搞好的,全國茶文化旅遊是能夠搞好的,境外茶文化旅遊也是能夠搞好的。

倡導茶為國飲

全國政協文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劉楓先生這幾天十分高興,他今年3月向全國政協十屆二次會議提交的一份《關於確定茶為中國「國飲」的建議提案》終於有了迴音。6月25日,中國農業部正式答復劉楓先生,認為倡導茶為「國飲」很有意義,將會同國家質檢總局、商務部、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國家工商總社、國家工商總局等有關部門,對確定茶為「國飲」工作予以推動、支持。

提倡「茶為國飲」並非自今日始。茶聖陸羽在《茶經》中提及「茶之為飲,發於神農氏,聞於魯周公」;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稱茶為「葉嘉」,有「葉嘉酬賓」的記載,並有「活水還須活火烹」的煮茶經驗;宋代范仲淹有詩雲:「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稱茶香比蘭花之香更勝一籌;而孫中山先生則明確倡導茶為國飲。

考古發現證實茶為國飲有著十分豐厚的實物依據。陝西法門寺出土的唐代宮廷御用系列金銀茶具、浙江長興顧渚山發現的唐代貢茶院遺址和茶聖陸羽行蹤遺跡、福建建甌發現的宋代北苑貢茶摩崖石刻碑文、河北宣化出土的遼代古墓道煮茶、奉茶、飲茶的壁畫,以及中國茶走向世界各地的種種歷史見證,足以證明茶為國飲順乎歷史,合乎國情。

近年來,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茶文化被越來越多的國人認知。以茶會友,崇尚茶文化,追求茶理念,漸成社會時尚。1999年,福建省茶葉學會發出倡議:提倡茶為國飲,使茶在推進社會文明中發揮獨特作用。今年3月,第三次全國茶文化工作座談會在杭州召開,全體與會者再次倡議:提倡茶為國飲。他們認為,提倡茶為國飲,不僅符合清廉節儉精神,而且也是愛國、支持民族文化的實際行動。

遺憾的是,雖然「茶為國飲」的呼聲已經叫了多年,卻沒有能引起各級主管部門的重視,我國的主要產茶區雖然也舉辦了各種類型的茶文化活動,但也只是形式上的熱鬧,茶文化的學術研討流於形式,缺少學術性,茶文化的出版物雖然不少,但內容空泛,質量不高。

就我國的茶產業而言,現狀也不容樂觀。據有關部門介紹,全國至少有8000萬人的生計跟茶有關。從業人員雖然堪稱世界第一,但茶葉地位卻排不上世界第一。我國茶的產量、質量和效益不如印度和肯亞,在國際上叫得響的知名品牌更是寥寥無幾,近年來我國茶的國際地位甚至還呈下降趨勢。由於粗放式生產經營,茶的品牌蕪雜,精品太少。我國的品牌茶有數百種,僅浙江就不下80種,最出名當數西湖龍井,但在國外的知名度也不高,真正能走出國門的「名茶」屈指可數。英國雖不產茶,而「立頓茶」卻風靡全球。我國雖說有許多部門在管茶,包括農業、林業、供銷、經貿等,從種植、加工到出口,都有不同的部門分管,但結果卻是互相制約,在人力、物力上造成很大的浪費。

與我國相比,我們的鄰國對茶的重視程度要強得多。在日本和韓國,都已經將茶定為「國飲」,日本更是提出讓每個小學生每天喝一杯茶。筆者曾赴日本采訪,所到之處,主人敬上的基本上是茶,而且屢屢說明「這是貴國傳入我國的福祉」。回過頭來看中國,中小學幼兒園大多不教學生如何飲茶,更不必說指定讓學生每天喝一杯茶。許多孩子從小長大幾乎全是以喝可樂解渴,甚至不知茶的滋味。

倡導茶為國飲,與國人的健康直接相關。茶葉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如鈣、鎂、鋅、核糖酸等,對男女老少都有益。研究表明,飲茶能起到「三增、三抗、三降」作用,即增力、增智、增美;抗衰老、抗輻射、抗癌症;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這樣一件有益身心健康的大好事,當然該向國人大力地推薦和倡導。

應該說,在中國推行「茶為國飲」並不會太困難。在中國,茶葉基地遍布全國17個省、900多個縣,茶葉總產量位居世界第二。全國茶館更是超過萬家。喝茶已經成為中國百姓日常的必需。倡導茶為國飲,可以讓茶文化在中國發揚光大,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提高中國茶的國際地位。

倡導茶為國飲是一項具體務實的工作,需要多個部門的合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比如設定「國飲日」,舉行各種茶事活動,大力弘揚茶文化;編寫《中國茶讀本》,普及茶的知識;開設名茶市場,做大茶葉產業;制定茶葉標准,提高中國茶葉的質量;以及在國民中倡導不抽煙、少喝酒,養成多喝茶的習慣,尤其在中小學幼兒園推行每天喝上一杯茶,以扭轉青少年的飲料消費習慣。等等。

魯迅先生說過:「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筆者以為,飲茶是健身的良葯,是生活的享受,是修身的途徑,是友誼的紐帶。國家有關部門應該支持「茶為國飲」的倡議。

外國人品茶

在現代信息社會中,那些忙得腳不沾地的外國人羨慕死了中國人喝茶的那份情調。然而,茶千種,味萬種,外國人喝茶卻獨有特點。

日本人對茶情有獨鍾。喝的主要是綠茶,其中有一種玉綠茶,茶葉綠得微藍,有幽幽的感覺。用古茶碗、立橢形茶盅等茶具來沖泡,茶葉澀中有甘,甘中又分化有濃郁的玉米香,有若林莽沐雨的感覺。茶道多用粗瓷舊碗,有自謙自重之意。

美國是個咖啡王國,卻有大約一半的人喝茶。美國的茶銷售額每年超過10億美元。美國市場上的中國烏龍茶、綠茶等有上百種,但都是罐裝的冷飲茶。美國人與中國飲茶不同,大多數人飲的是冰茶,而不是熱茶。飲用時,先在冷飲茶中放冰塊,或事先將冷飲茶在冰箱里冰好,然後啜飲。遺憾的是,由於這茶以涼為上,便沒有中國茶沏出的那份品味、那份溫煦、那份繾綣,所以,茶的味道大打折扣。

德國人也喜歡飲茶。但德國人的飲茶,有些既可笑又可愛的地方。比如,德國也產花茶。但不是我國用茉莉花、玉蘭花或米蘭花等熏制過的茶葉,他們所謂的「花茶」,是用各種花瓣加上蘋果、山楂等果乾做成的,裡面一片茶葉也沒有。真正是「有花無茶」。中國花茶,講花味之遠香;德國花茶,求花瓣之真實;德國之花茶,須放糖,不然因花香太盛,有澀酸味。

德國人也買中國茶。但居家飲茶是用沸水,把放在細密的金屬過濾篩子上的茶葉不斷地沖,沖下的茶水通過安裝於篩子下的漏斗流到茶壺內即可,之後竟將茶葉倒掉。有一位中國人到德國人家中作客,發覺其茶味兒淡,顏色也淺,一問才知德國人「獨有創舉」的「沖茶」功夫。

據說德國柏林有一家中國人開的餐館,餐館新辟飲茶和茶藝業務,店中宜興茶壺、細瓷茶杯等茶具一應俱全,已有專門培訓的服務生服務,但價錢相當貴。雖如此,德國人也樂意來這里享受地道的中國茶藝。因為席位少,常常要7天前預定席位,出現「排隊飲茶」的奇觀。

佛理與茶理

談到中國的茶文化,人們經常注意到與佛教有重大關系。日本還經常談到「茶禪一味」,中國也有這種說法。唐代茶文化所以得到迅猛發展與禪宗有很大關系,這是因為禪宗主張圓通,能與其他中國傳統文化相協調,從而在茶文化發展中相配合。

禪,梵語作「禪那」,意為坐禪,靜慮。禪宗主張以坐禪修行的方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就是說,心裡清靜,無有煩惱,此心即佛。這種辦法與儒家注重內心修養很接近,有利於凈化自己的思想。禪宗其次主張逢苦不憂,得樂不喜,無求即樂。這也與道家清靜無為得思想接近。

禪是中國化的佛教,主張「頓悟」,你把事情都看淡些就「大覺大悟」。在茶中得到精神寄託,也是一種「悟」,所以說飲茶可得道,茶中有道,佛與茶便連結起來。道家從飲茶中找一種空靈虛無的意境,儒士們失意,也想以茶培養自己超脫一點的品質,三家在求「靜」、求豁達、明朗、理智這方面在茶中一致了。但道人們過於疏散,儒士們終究難擺脫世態炎涼,倒是禪僧們在追求靜悟方面執著得多,所以中國「茶道」二字首先由禪僧提出。

熟悉中國茶文化發展史的人都知道,第一個從中國學習飲茶,把茶種帶到日本的是日本學僧最澄。第一位把中國禪宗茶道帶到日本的又是僧人,即榮西和尚。所以日本茶道以及「茶禪一味」說法也源自中國。在向海外傳播中國茶文化方面,佛家作出了重要貢獻。從這一點說,佛家茶文化是起了帶頭作用的。

茗品匯聚——中國十大名茶

中國古今名茶有千種之多,從中選出最著名的名茶,過去就有中國十大名茶之說。但具體指那十大名茶,說法不一。這里是根據歷史影響、產量和著名程度等綜合因素,選出了下列十大名茶,予以簡介。

1、西湖龍井

西湖美景、龍井名茶,早已名揚天下。游覽西湖,品飲龍井茶,是旅遊者到杭州的最好享受。西湖龍井茶產於西湖四周的群山之中,其品質特點是:外形扁平挺秀,色澤綠翠,內質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葉色綠,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西湖龍井茶素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稱著。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四次到天竺、雲棲、龍井等地察看龍井茶的採制並作詩贊美。還傳說曾將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顆茶樹封為"御茶",年年採制進貢。

龍井茶優異的品質是精細的採制工藝所形成的。採摘1芽1葉和1芽2葉初展的芽葉為原料,經過攤放、炒青鍋、回潮、分篩、輝鍋、篩分整理去黃片和茶末、收灰貯存數道工序而製成。凡觀看過炒制龍井茶全過程的,都會認為龍井茶確實是精工細作的手工藝品。
品飲龍井茶,宜用玻璃杯沖泡,3克茶葉加200毫升80℃左右的熱水,沖泡3-5分鍾後,就可聞香、觀色、品味了。

西湖龍井茶過去按產地分為"獅、龍、雲、虎、梅"五個品類。長期以來,西湖龍井茶已成為禮尚往來的禮品茶、友誼茶。在國際交往中曾發揮過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國宴茶話會上是清廉的象徵。

2、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產於我國著名風景旅遊勝地江蘇蘇州市的吳縣洞庭山。唐代陸羽《茶經》中有關茶產地中提到"蘇州長洲縣生洞庭山"。洞庭山所產的茶葉,因香氣高而持久,俗稱"嚇煞人香",後來清代康熙皇帝品嘗此茶後, 得知是洞庭山碧螺峰所產, 改定名為"碧螺春"。

碧螺春採制工藝精細,採摘1芽1葉的初展芽葉為原料,採回後經揀剔去雜,再經殺青、揉捻、搓團、炒干而製成,炒制要點是"手不離茶,茶不離鍋,炒中帶揉,連續操作,茸毛不落,捲曲成螺"。碧螺春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纖細,捲曲成螺,茸毛披覆,銀綠隱翠,清香文雅,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

品嘗碧螺春茶,在白瓷茶杯中放入3克茶葉,先用少許熱水浸潤茶葉,待芽葉稍展開後,續加熱水沖泡2-3分鍾,即可聞香、觀色、品評。碧綠纖細的芽葉沉浮於杯中,香氣撲鼻而來,品飲過後,鮮爽怡人。

3、黃山毛峰

黃山地區,由於山高,土質好,溫暖濕潤,"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雲霧縹緲,很適合茶樹生長,產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黃山茶在400餘年前就相當著名。《黃山志》稱"蓮花庵旁就石隙養茶,多清香冷韻,襲人斷齶,謂之黃山雲霧茶"。傳說這就是黃山毛峰的前身。真正的黃山毛峰茶何時創制,據《徽州商會資料》記載,起源於清光緒年間(1875年前後),當時有位歙縣茶商謝正安(字靜和)開辦了"謝裕泰"茶行,為了迎合市場需求,清明前後,親自率人到充川、湯口等高山名園選采肥嫩芽葉,經過精細炒焙,創制了風味俱佳的優質茶由於該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取名"毛峰",後冠以地名為"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茶產於黃山風景區和毗鄰的湯口、充川、崗村、芳村、揚村、長潭一帶,其中桃花峰、雲谷寺、慈光閣、崗村、充川等的品質最好。黃山毛峰分特級和一、二、三級,特級黃山毛峰形似雀舌,白毫顯露,色似象牙,魚葉黃金。沖泡後,清香高長,湯色清澈,滋味鮮濃、醇厚、甘甜,葉底嫩黃,肥壯成朵。其中"魚葉金黃"和"色似象牙"是特級黃山毛峰外形與其他毛峰不同的兩大明顯特徵。

黃山毛峰的品飲,沖泡時水溫也以80℃左右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一般可續水沖泡2-3次。

4、婺綠(屯綠)

婺綠是指江西婺源的綠茶,婺源建縣於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建縣後一直屬於徽州(上溯屬歙州、新安郡)管轄,至1934年從安徽劃入江西,1947年又重劃回安徽省,1949年復劃歸江西省至今。因此,婺源綠茶在1949年前均由安徽屯溪精製加工統稱"屯綠"出口。

江西省婺源縣是一個多山地區,境內群山逶迤,煙雲繚繞,氣候溫潤,雨量充沛,很適宜於茶樹的生長。早在唐代就是一個"綠叢遍山野,戶戶飄茶香"的著名茶區,素有"茶鄉"之稱。宋代,"婺源謝源茶"是全國六大名茶絕品之一。明代嘉靖年間,靈山的"天竹峰茶"被列為貢品。

清朝,婺源綠茶以"屯綠"品牌出口獲得盛譽。尤其是婺源東鄉的"四大名家"茶更為出名,它們是溪頭梨園茶、硯山桂花樹底茶、大畈靈山茶、濟溪上坦園茶。當時與婺源"四大名家"同時有名的還有祁門東鄉的"四大名家"、休寧的"四大名家"。

婺綠(屯綠)採摘一芽二、三葉至一芽三、四葉。經殺青、揉捻、炒干製成毛茶,再經精製後製成精製茶(眉茶,花色有珍眉、貢熙、秀眉、婺綠(屯綠成品茶以珍眉為例,外形條索緊結壯實,色澤灰綠光潤,沖泡後湯色黃綠明亮,熟栗香高長鮮爽,滋味濃醇回甘。婺綠屯綠)是我國出口眉茶拳頭產品,主銷摩絡哥、阿爾及利亞、馬里、利比亞、茅利塔尼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5、平水珠茶

平水珠茶是浙江的獨特產品,其產區包括浙江的紹興、諸暨、嵊州、新昌、蕭山、上虞、餘姚、天台、鄞縣、奉化、東陽等縣。整個產區為會稽山、四明山、天台山等名山所環抱,境內山嶺盤結、峰巒起伏,溪流縱橫,氣候溫和,青山綠水,風景名勝眾多,不少地方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也是浙江省茶葉的主產區。

平水是浙江紹興東南的一個著名集鎮,歷史上很早就是茶葉加工貿易的集散地,各縣所產珠茶,過去多集中在平水進行精製加工、轉運出口。因此,浙江所產的珠茶在國際貿易中逐漸以"平水珠茶"稱著。這一地區歷史上就出產過不少名茶,如會稽的"日鑄茶"、山陰的"卧龍茶"、諸暨的"石筧嶺茶"、餘姚的"瀑布茶"等,都是古代名茶中的珍品。據說,珠茶是由日鑄茶演變而來。現代珠茶的採制與日鑄茶相仿,鮮葉採下後,經過殺青、揉捻、炒二青、炒三青、做對鍋、做大鍋而製成。過去人工制茶非常辛苦,現在已實現制茶全程機械化。

平水珠茶,也稱圓茶。外形渾圓緊結,色澤綠潤、身骨重實,活象一粒粒墨綠色的珍珠。用沸水沖泡時,粒粒珠茶釋放展開,別有趣味,沖泡後的茶湯香高味濃,珠茶的另一特點是經久耐泡。

珠茶出口歐洲和非洲不少國家,有穩定的市場,深受消費者的信賴。

6、祁紅

祁紅是祁門紅茶的簡稱。產於安徽省祁門、東至、貴池、石台、黟縣,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帶。茶葉的自然品質以祁門的歷口、閃里、平里

D. 華佗的故事50字

1、有一次,華佗在路上遇見一位患咽喉阻塞的病人,吃不下東西,正乘車去醫治。病人呻吟著十分痛苦。華佗走上前去仔細診視了病人,就對他說:「你向路旁賣餅人家要三兩萍齏,加半碗酸醋,調好後吃下去病自然會好。」病人按他的話,吃了萍齏和醋,立即吐出一條像蛇那樣的寄生蟲,病也就真的好了。

2、有一位極漂亮的姑娘,已經過了結婚的年齡,可是仍沒有嫁人,因為常期以來她的右膝,長了個瘡,不斷往外流濃水。華佗看過後,她父親問女兒的病情,華佗說:"派人騎馬,牽著一條栗色的狗跑三十里。回來後,乘狗身子正熱時截下狗的右腳,拄在瘡口上。"不一會兒,有一條紅色的小蛇從瘡口中出來,進到狗的腳中,那姑娘的病就好了。

3、華佗善於應用心理療法治病,有一郡守得了重病,華佗去看他。郡守讓華佗為他診治,華佗對郡守的兒子說:"你父親的病和一般的病不同,有淤血在他的腹中,應激怒他讓他把淤血吐出來,這樣就能治好他的病,不然就沒命了。你能把你父親平時所做過的錯事都告訴我嗎?我傳信斥責他。"

郡守的兒子說:"如果能治好父親的病,有什麼不能說的?"於是,他把父親長期以來所做不合常理的事情,全都告訴了華佗。華佗寫了一封痛斥郡守的信留下,郡守看信後,大怒,派捕吏捉拿華佗,沒捉到,郡守盛怒之下,吐出一升多黑血,他的病就好了。

4、華佗曾經替廣陵太守陳登治病,當時陳登面色赤紅心情煩躁,有下屬說華佗在這個地方,後來他就命人去請華佗,為他診治,華佗先請他准備了十幾個臉盆,然後為他診治結果陳登吐出了幾十盆的紅頭的蟲子,為他開了葯,說陳登是吃魚得的這個病。

告訴他這個病三年後還會復發,到時候再向他要這種葯,這個病就可以根治了,並且臨走告訴了華佗家的地址,那年陳登36歲,結果陳登果然三年後舊病復發,並派人依照地址尋找,可是華佗的葯童告訴陳登的使者說華佗上山采葯還沒回來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能回來,結果陳登去世的。

5、華佗由於治學得法,醫術迅速提高,名震遠近。正當華佗熱心在民間奉獻自己的精湛醫術時,崛起於中原動亂中的曹操,聞而相召。原來曹操早年得了一種頭風病,中年以後,日益嚴重。每發,心亂目眩,頭痛難忍。諸醫施治,療效甚微。華佗應召前來診視後,在曹操胸椎部的鬲俞穴進針,片刻便腦清目明,疼痛立止。

曹操十分高興。但華佗卻如實相告:「您的病,乃腦部痼疾,近期難於根除,須長期攻治,逐步緩解,以求延長壽命。」曹操聽後,以為華佗故弄玄虛,因而心中不悅,只是未形於色。他不僅留華佗於府中,還允許他為百姓治病。

E. 醫古文《三國志 魏志 華佗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華佗,字元化 ,沛國譙人也,一名旉,游學徐土,兼通數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曉養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葯,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度,捨去,輒愈。

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若病結積在內,針葯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

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視脈,曰:「胎已死矣。」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則男,在右則女。人雲「在左」,於是為湯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縣吏尹世苦四支煩,口中乾,不欲聞人聲,小便不利。佗曰:「試作熱食,得汗則愈;不汗,後三日死。」即作熱食,而不汗出,佗曰:「藏氣已絕於內,當啼泣而絕。」果如佗言。府吏兒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

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葯,明旦並起。鹽瀆嚴昕與數人共候佗,適至,佗謂昕曰:「君身中佳否?」昕曰:「自如常。」佗曰:「君有急病見於面,莫多飲酒。」

坐畢歸,行數里,昕卒頭眩墮車,人扶將還,載歸家,中宿死。故督郵頓子獻得病已差,詣佗視脈,曰:「尚虛,未得復,勿為勞事,御內即死。臨死,當吐舌數寸。」其妻聞其病除,從百餘里來省之,止宿交接,中間三日發病,一如佗言。

督郵徐毅得病,佗往省之。毅謂佗曰:「昨使醫曹吏劉租針胃管訖,便苦咳嗽,欲卧不安。」佗曰:「刺不得胃管,誤中肝也,食當日減,五日不救。」遂如佗言。東陽陳叔山小男二歲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

問佗,佗曰:「其母懷軀,陽氣內養,乳中虛冷,兒得母寒,故令不時愈。」佗與四物女宛丸,十日即除。彭城夫人夜之廁,蠆螫其手,呻呼無賴。佗令溫湯近熱,漬手其中,卒可得寐,但旁人數為易湯,湯令暖之,其旦即愈。

軍吏梅平得病,除名還家,家居廣陵,未至二百里,止親人舍。有頃。佗偶至主人許,主人令佗視平,佗謂平曰:「君早見我,可不至此。今疾已結,促去可得與家相見,五日卒。」應時歸,如佗所刻。

佗行道,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車載欲往就醫。佗聞其呻吟,駐車,往視,語之曰:「向來道邊有賣餅家,蒜齏大酢,從取三升飲之,病自當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懸車邊,欲造佗。

佗尚未還,小兒戲門前,逆見,自相謂曰:「似逢我公,車邊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見佗北壁懸此蛇輩約以十數。又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佗。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

又有一士大夫不快,佗雲:「君病深,當破腹取。然君壽亦不過十年,病不能殺君,忍病十歲,壽俱當盡,不足故自刳裂。」士大夫不耐痛癢,必欲除之。佗遂下手,所患尋差,十年竟死。廣陵太守陳登得病,胸中煩懣,面赤不食。

佗脈之曰:「府君胃中有蟲數升,欲成內疽,食腥物所為也。」即作湯二升,先服一升,斯須盡服之。食頃,吐出三升許蟲,赤頭皆動,半身是生魚膾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後三期當發,遇良醫乃可濟救。」依期果發動,時佗不在,如言而死。

太祖聞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李將軍妻病甚,呼佗視脈。曰:「傷娠而胎不去。」將軍言:「聞實傷娠,胎已去矣。」佗曰:「案脈,胎未去也。」將軍以為不然。佗捨去,婦稍小差。

百餘日復動,更呼佗。佗曰:「此脈故事有胎。前當生兩兒,一兒先出,血出甚多,後兒不及生。母不自覺,旁人亦不寤,不復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脈不復歸,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今當與湯,並針一處,此死胎必出。」

湯針既加,婦痛急如欲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長可尺所。佗之絕技,凡此類也。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後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

佗曰:「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到家,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

於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懸,宜含宥之。」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佗。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索火燒之。佗死後,太祖頭風未除。

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及後愛子倉舒病困,太祖嘆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初,軍吏李成苦欬嗽,晝夜不寤,時吐膿血,以問佗。佗言:「君病腸癰,欬之所吐,非從肺來也。

與君散兩錢,當吐二升余膿血訖,快自養,一月可小起,好自將愛,一年便健。十八歲當一小發,服此散,亦行復差。若不得此葯,故當死。」復與兩錢散,成得葯去。

五六歲,親中人有病如成者,謂成曰:「卿今強健,我欲死,何忍無急去葯,以待不祥?先持貸我,我差,為卿從華佗更索。」成與之。已故到譙,適值佗見收,匆匆不忍從求。後十八歲,成病竟發,無葯可服,以至於死。

廣陵吳普、彭城樊阿皆從佗學。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濟。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頸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

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並利蹄足,以當導引。體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體輕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阿善針術。

凡醫咸言背及胸藏之間不可妄針,針之不過四分,而阿針背入一二寸,巨闕胸藏針下五六寸,而病輒皆瘳。阿從佗求可服食益於人者,佗授以漆葉青黏散。漆葉屑一升,青黏屑十四兩,以是為率,言久服去三蟲,利五藏,輕體,使人頭不白。

阿從其言,壽百餘歲。漆葉處所而有,青黏生於豐、沛、彭城及朝歌雲。

譯文:

華佗字元化,是沛國譙縣人,又名敷。離開家鄉,到徐州地區求學,通曉數種經書(指《詩》、《書》、《易》、《春秋》等儒家經典)。沛國的相陳圭推薦他為孝廉,太尉黃琬徵召任用,(他)都不去就任。

(華佗)懂得養生的方法,當時的人都認為他年已百歲可外表看上去還像青壯年。又精通醫方醫葯,他治病時,配製湯葯不過用幾味葯,心裡明了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著再稱量,把葯煮熟就讓病人服飲,告訴病人服葯的禁忌及注意事項,葯渣倒完後病就痊癒了。

如果需要灸療,也不過一兩個穴位,每個穴位不過燒灸七、八根艾條,病痛就應手消除。如果需要針療,也不過扎一兩個穴位,下針時(對病人)說:「(針刺感應)應當延伸到某處,如果到了,告訴我。」當病人說「已經到了」,應聲便起針,病痛很快就痊癒了。

如果病患集結郁積在體內,扎針吃葯的療效都不能奏效,應須剖開割去的,就飲服他配製的「麻沸散」,一會兒(病人)便如醉死一樣,毫無知覺,於是開刀後取出結積物。

病患如果在腸中,就割除腸子患病部位,清洗傷口及感染部位,縫合刀口用葯膏敷上,四五天後,病好了,不再疼痛,病人自己也不覺得,一個月之內,傷口便癒合復原了。

原來的甘陵(諸侯國名)相的夫人有孕六個月了,腹痛不安,華佗診察脈象,說:「胎兒死了。」派人用手摸知道所在位置,在左邊則為男嬰,在右邊則為女嬰。人說「在左邊」,於是喂湯葯流產它,果然產下男嬰形狀,隨即痊癒。

縣吏尹世苦手和腳燥熱,口中乾燥,不想聽到人聲,小便不順暢。華佗說:「試著做吃熱食,出汗則痊癒;不出汗,此後三日內死亡。」立即做吃熱食而不出汗,華佗說:「五臟的元氣已斷絕在體內,當哭泣而死。」果然如華佗所言。

郡守府中的官吏倪尋、李延同時到來(就診),都頭痛發燒,病痛的症狀正相同。華佗卻說:「倪尋應該(把內熱通過小便)拉出來,李延應當(把內熱通過)發汗排出去。」有人對這兩種不同療法提出疑問。

華佗回答說:「倪尋是外實症,李延是內實症,所以治療它們應當不同。」馬上分別給兩人服葯,次日早晨兩人一同起來(即都已病癒,行動自如了)。

鹽瀆(地名,東漢屬廣陵郡,今江蘇鹽城市西北)嚴昕與數人一起探問華佗,剛剛來到,佗對昕說:「您(感覺)體內好嗎?」嚴昕說:「自己(覺得)跟平常一樣。」華佗說:「您有急病反映在臉色上不要多喝酒。」

坐完回去,行了幾里,嚴昕突然頭腦眩暈,墜落車下,人們攙扶他返回,乘車回家,半夜死去。

原來的督郵(官名,為漢代郡守佐吏,掌管督察糾舉所轄各縣違法之事)頓子獻得病已痊癒,到華佗(那裡)察看脈搏,說:「還是有虛症,還沒有康復,不要做致人疲勞的事,與女子交合馬上就死。臨死時,會吐舌數寸。」

他的妻子聽說他的病除掉了,從百里外來探望他,住宿並性交,間隔三日病發,完全像華佗說的那樣。督郵徐毅得病,華佗前去看望他。徐毅對華佗說:「昨天讓官府內負責醫療的小官吏劉租針刺胃部後,便受苦於咳嗽,想躺下休息都不安寧。」

華佗說:「針刺未及胃部,誤中肝臟了,食量應會日益減少,過五日不能挽救。」接著像華佗所說的那樣。東陽(縣名)陳叔山的小兒子二歲,得了病,大小便時總要先哭一陣,一天天地瘦弱疲睏。

詢問華佗,華佗說:「他的母親懷孕,陽氣生養於體內,未能達到體表,致使乳汁氣虛偏冷,孩子得到母親的寒氣,所以使他不能應時而痊癒。」華佗給他四物女宛丸(丸葯名),十日即病除。

彭城有位夫人夜裡到廁所去,蠍子蟄了她的手,呻吟呼叫沒有辦法。華佗叫家人溫水煮到燙手的程度,再把夫人的手浸在裡面,終於可以睡著,只是旁邊的人屢次為她換熱水,熱水要保持其溫度,次日早晨就痊癒了。

軍隊中的小吏梅平得了病,被去名籍後回家,家居住在廣陵(郡名),沒有到二百里,留宿在親戚家中。一會兒,華佗偶然到了主人許家,主人請華佗察看梅平,華佗對梅平說:「您早遇到我,可以不到這種地步。

如今疾病已經凝積,趕快回去可以和家人相見,五日後命終。」按時回去,正如華佗所說的時間。華佗行在路上,看見一個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東西卻吃不下,家裡人用車載著他去求醫。

華佗聽到病人的呻吟聲,車馬停止去診視,告訴他們說:「剛才我來的路邊上有家賣餅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買三升來吃,病痛自然會好。」他們馬上照華佗的話去做,病人吃下後立即吐出蛇(這里指一種寄生蟲)一條,把蟲懸掛在車邊,想到華佗家去(拜謝)。

華佗還沒有回家,他的兩個孩子在門口玩耍,迎面看見他們,小孩相互告訴說:「像是遇見咱們的父親了,車邊掛著的『病』就是證明啦。」病人上前進屋坐下,看到華佗屋裡北面牆上懸掛這這類寄生蟲的標本大約有十幾條。

有一名郡守得病,華佗認為這人極其憤怒就好了,於是多次接受他的禮品而不加以醫治;沒有多久棄他而去,留下書信辱罵他。郡守果然大怒,命人追趕捕殺華佗。郡守的兒子知道情況,囑咐使者不要追趕。郡守大怒得更厲害了,吐黑血數升而痊癒。

又有一士大夫不舒服,華佗說:「您病得嚴重,應當開腹取疾。然而您的壽命也不過十年,病不能使您死,忍病十年,壽命也就全到盡頭,不值得自己特意開刀。」士大夫不能忍受疼痛,發癢,一定要去除它。華佗隨即下手,所病不久痊癒,十年後終於死了。

廣陵郡太守陳登得了病,心中煩躁鬱悶,臉色發紅,不想吃飯。華佗為他切脈說:「您胃中有蟲好幾升,將在腹內形成內一種腫脹堅硬的毒瘡,是吃生魚、生肉造成的。」

馬上做了二升葯湯,先喝一升,一會兒把葯全部喝了,過了一頓飯的功夫,吐出了約摸三升小蟲,小蟲赤紅色的頭都會動,一半身體還是生魚膾的模樣(膾:切得很細的魚肉),所受病痛也就好了。華佗說:「這種病三年後該會復發,碰到良醫才以救活。」

按照預計的時間果然舊病發作,當時華佗不在,正如華佗預言的那樣,陳登終於死了。曹操聽說而召喚華佗,華佗常守在他身邊。曹操為頭痛病所苦,每當發作,就心情煩亂,眼睛眩暈。華佗只要針刺膈俞穴,應手而愈。

李將軍的妻子病得很嚴重,召喚華佗切脈,說:「胎兒收到傷害而不能去除。」將軍說:「聽說確實胎兒受到傷害,胎兒已經去除了。」華佗說:「切脈,胎兒沒有去除啊。」將軍以為不是這樣。華佗告辭離去,婦人稍微好些,百餘日後又發病,再召喚華佗。

華佗說:「此脈相(按照)先例有胎兒。先前應該生兩個嬰兒,一個嬰兒先去除,血出得太多,後面的嬰兒沒有及時產下。母親自己沒感覺到,旁邊的人也沒有領悟。不再接生,於是不得生產。胎兒死了,血脈不能回復,必然乾燥附著他母親的脊背,因此造成許多脊背疼痛。

如今應當施以湯葯,並針刺一處,這個死胎必定產下。」湯葯針刺施加後,婦人疼痛急著想要生產。華佗說:「這個死胎日久乾枯,不能自己出來,適宜派人掏取它。」果然得到一個死去的男嬰,手足完備,顏色發黑,長大約達到一尺。

華佗的卓絕醫技,大都像這些(指上文所述各病例)。然而他本是讀書人,以醫術養活自己(見:魏晉六朝時用於動詞前,有指代自己[第一人稱]的作用),心裡常感懊悔(按,中國封建社會中醫生屬於「方技」,被視為「賤業」,所以華佗時常「自悔」)。

後來曹操親自處理國事,所得的病十分嚴重(篤:十分),讓華佗專為他個人治病。華佗說:「這病近於難以治好,不斷地進行治療,可以延長一些壽命。」華佗長期遠離家鄉,想回去看看,因此說:「(要治療這個病)一定要拿到家裡面的方書,所以想回家一趟。」

到家後,推託妻子有病,多次請求延長假期不回來。曹操多次用書信召喚,又下詔令郡縣征發遣送。華佗自恃有才能,厭惡吃侍候人的飯,還是不上路。曹操很生氣,派人前往查看:如果他妻子確實生病,就賜贈四十斛小豆,放寬假期;如果他虛假欺騙,就逮捕押送他回來。

於是遞解交付許昌監獄,拷問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說:「華佗的醫術確實高明,關系著人的生命,應該包涵寬容他。」曹操說:「不用擔憂,天下會沒有這種無能鼠輩嗎?」終於拷問致死華佗。華佗臨死前,拿出一卷醫書給獄官,說:「這書可以用來救活人。」

獄吏害怕觸犯法律不敢接受,華佗也不勉強,討取火來把書燒掉了。華佗死了以後,曹操腦神經痛沒有去除。曹操說:「華佗能治好這種病。這小子有意拖延我的病,不加根治,想藉此來抬高自己的地位,如果我不殺掉這小子,也終究不會替我斷掉這病根的。」

直到後來他的愛子倉舒(曹沖的字)病危,曹操才感嘆地說:「我後悔殺了華佗,使這個兒子活活地死去了。」

當初,軍中小吏李成苦於咳嗽,早晚不能入睡,經常吐帶膿的血,因此詢問華佗。華佗說:「您的病是腸道癰疽濃腫,咳嗽所吐出來的,並非從肺里來。給您葯末兩錢,應當吐出二升余濃血,終了,能自己保養,一月可以小起,好好自己把握珍愛,一年便能健康。

十八年當有一次小的發作,服用這個葯末,也將再痊癒;若無如果不得此葯,仍舊要死。」再給兩錢葯末。李成得到葯,走了五六年,親戚中有病似李成的人,對成說:「您如今強健,我要死了,怎麼人心沒危急隱藏葯物,以等待我不幸?先拿來借給我,我痊癒,為您向華佗再索要。」

李成給了他。隨後特地到了譙地,正好趕上華佗被拘捕,倉促間不忍心向華佗求取葯物。十八年後,李成病終於復發,無葯可服,以至於死去。

廣陵人吳普、彭城人樊阿都曾跟華佗學過醫。吳普依照華佗的醫術治病,許多人被治好救活了。華佗對吳普說:「人的身體應該得到運動,只是不應當疲憊罷了。

運動則養分(谷氣:中醫術語,指飲食的精氣[即養分])才能消化,血脈環流通暢,病就不會發生,如同門戶的轉軸部分因轉動而不會腐朽一樣。因此古時的仙人常做「氣功」之類的鍛煉,摹仿熊懸掛(頸:通「經」,懸掛)樹枝和鷂鷹轉頭顧盼,伸展腰部軀體,使各個關節活動,用來求得不易衰老。

我有一種鍛煉方法,叫做「五禽戲」,一叫虎戲,二叫鹿戲,三叫熊戲,四叫猿戲,五叫鳥戲,也可以用來防治疾病,都使腿腳輕便利索,可以當作導引之術。身體不舒服,起來做其中一種禽戲,浸濕衣服熱汗發出,接著在上面塗上爽身粉,身體便覺得輕松便捷,腹中想吃東西了。」

吳普施行這種方法鍛煉,年紀到九十多歲時,聽力和視力都很好,牙齒完整而牢固。樊阿精通針療法。一般的醫生都說背部和胸部臟腑之間不可以亂扎針,即使下針也不能超過四分深,而樊阿針刺背部穴位深到一二寸,在胸部的巨闕穴扎進去五六寸,而病就都痊癒了。

樊阿向華佗求取可以服用而對人體有好處的東西(葯物),華佗傳授給他「漆葉青黏散」:漆葉的粉末一升,青黏的粉末十四兩,按這個做比例,說是長期服用此葯能打掉三種寄生蟲(蛔蟲、赤蟲、蟯蟲),對五臟有利,使身體輕便,使人的頭發不會變白。

樊阿遵照他的話去做,活到一百多歲。漆葉到處都有,青黏據說生長在豐、沛、彭城和朝歌一帶。

(5)賣餅促銷活動擴展閱讀

華佗醫學成果

華佗經過數十年的醫療實踐,熟練地掌握了養生、方葯、針灸和手術等治療手段,精通內、外、婦、兒各科,臨證施治,診斷精確,方法簡捷,療效神速,被譽為「神醫」。

從其治療范圍看,內科病有熱性病、內臟病、精神病、肥胖病、寄生蟲病,屬於外、兒、婦科的疾病有外傷、腸癰、腫瘤、骨折、針誤、忌乳、死胎、小兒瀉痢等等。他發明了麻沸散,開創了世界麻醉葯物的先例。歐美全身麻醉外科手術的記錄始於十八世紀初,比華佗晚一千六百餘年。

《世界葯學史》指出阿拉伯人使用麻葯可能是由中國傳去,因為「中國名醫華佗最精此術」。《隋書·經籍志》記有「華佗枕中灸刺經」一卷,已佚。

《醫心方》所引《華佗針灸經》可能是該書的佚文,《太平聖惠方》引有「華佗明堂」之文。從現存佚文看,《華佗針灸經》所載腧穴名稱及定位均與《黃帝明堂經》有較大不同。

三國志總述

《三國志》主要善於敘事,文筆也簡潔,剪裁得當,當時就受到贊許。與陳壽同時的夏侯湛寫作《魏書》,看到《三國志》,認為也沒有另寫新史的必要,就毀棄了自己本來的著作。

後人更是推崇備至,認為在記載三國歷史的一些史書中,獨有陳壽的《三國志》可以同《史記》、《漢書》等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國史相繼泯滅無聞,只有《三國志》還一直流傳到今天。

陳壽在書中表現出品題人物的興趣。他說曹操是超世之英傑,劉備是英雄,孫策、孫權是英傑,周瑜、諸葛亮、魯肅是奇才,龐統,程昱、郭嘉、董昭是奇士,董和、劉巴是令士,和洽、常林是美士,徐邈、胡質是彥士,王粲、秦宓是才士,關羽、張飛、程普,黃蓋是虎臣,陳震、董允、薛綜是良臣,張遼、樂進是良將。

F. 賣餅,買一斤送半斤,15元一斤,那麼10元稱15元的價合理嗎差了多少,

作為賣來說當然不合理了,這不是單是個數學問題,是一個經濟學的問題,作為個促銷手段,客人要買了15塊的東西,才能享受這個促銷優惠。你賣15塊一斤,就是一塊五一兩,十塊錢只能買6.7兩,要想優惠,只能過了15塊這個門檻。。。

G. 賣餅,買一斤送半斤,15元一斤,那麼10元稱15元的價合理嗎差了多少,

賣餅買一斤送半斤,15元一斤,那麼十元乘15元的價合理嗎?差了多少?人家的促銷方式就是買一斤送半斤,如果你買不到一斤,人家是不會按買一斤送一斤的價格賣給你的。你買十元,人家按15元的價收,你是合理的。

H. 什麼叫做有商業頭腦

只能這么說 比如同樣是上網半夜出來買餅當宵夜,有人一買就走,邊啃邊想著游戲;有人卻在意今天餅厚薄大小,自己是不是買虧了;有人卻注意到了最近賣餅的生意特別好,不由自主地替他算算今天能賺多少,除去成本後的月凈利潤,還看周圍有沒有類似攤點,客流量的多少,有多少人買餅這么一堆數據。最後這位同學,略有經商的頭腦,肯德基為什麼在中國極少倒閉,它的市場調研和前期研究方面就是這樣來的

I. 如何推銷自己做的餅呢!

在人流多的地方擺攤,搞一些促銷活動,貼廣告,免費試吃等等,關鍵是讓顧客品嘗到才會有回頭客。在人流多的地方擺攤,搞一些促銷活動,貼廣告,免費試吃等等,關鍵是讓顧客品嘗到才會有回頭客。希望對你的回答有所幫助。

J. 15元一斤的餅買一斤送半斤,那麼10斤要多少錢

引言:現在很多人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的小本買賣,並不是像平常超市那樣的計算,反而是有一些按照非常規的計算方式。比如說有一位賣餅商15元一斤的餅,買一斤送半斤,那麼想要買10斤要花多少錢呢?其實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只需要進行拆分就可以了。

三、生活上的例外。

畢竟生活不是數學題,在某些情況下經過相應的轉換還是有餘地的。當自己已經購買了6斤餅的時候,一般在生活當中這些小販看到這樣的大手筆的購買自己產品的情況,會進行贈送一些產品,這個時候就可以提出要求再讓商販送自己一斤的餅或者用更低廉的價格將這一斤餅給補齊。所以這個時候就可以減少了花銷成本來將這10斤餅勾起,甚至還可能夠到蒸好10斤的餅。

閱讀全文

與賣餅促銷活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會展管理策劃方案怎麼寫 瀏覽:597
釘釘的推廣方案 瀏覽:229
微信群裂變營銷 瀏覽:416
家裝微信營銷聊天 瀏覽:625
製作一份賽事贊助的策劃方案 瀏覽:410
新店開業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87
單身派對策劃方案獎品 瀏覽:863
上海鋼銀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地址 瀏覽:658
kfc市場營銷策劃 瀏覽:754
幼兒園暑期師資培訓方案 瀏覽:456
分析網路營銷現狀分析 瀏覽:238
銀行11月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38
跨境貿易電子商務企業類型 瀏覽:762
市場營銷營銷畢業生去富士康 瀏覽:583
線下水果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599
清華市場營銷博士 瀏覽:809
脫貧能力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786
冬季瑜伽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28
鞋子的網站策劃方案模板 瀏覽:853
農夫山泉品牌營銷策略 瀏覽: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