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書店裡可以搞一些什麼活動
書店可以組織一些與書籍有關的活動,比如閱讀會、演講比賽、詩詞鑒賞等等。還可以創意一些,增加品茶、插畫、手工、角色扮演等等方面的活動。
琴棋書畫
❷ 書店六一兒童節做促銷活動所有書六折銷售會員折上再折小明帶著會員卡去買一套150的兒童故事書支付多少
150X60%X60%
=150X0.6X0.6
=90X0.6
=54元
答:小明帶著會員卡去買一套150的兒童故事書支付54元錢。
❸ 求點子,書店六一兒童節的促銷活動
根據顧客購買書的多少送一些禮物,比如筆、鑰匙扣、水杯、帽子等等(專根據你屬的利潤狀況自己定奪),只要是進入你的店裡的顧客不管買不買都送一個氣球,同時在打個95折或9折,反正你們即使這樣也比你們的進價高很多,利潤怎麼說也是有的,只是沒有平時多,畢竟賺錢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現在打下好名聲對以後也有好處啊。現在國營的書店一般沒有什麼促銷活動,你這樣弄一點也能夠吸引顧客的。
但是別忘了再在那些物品上都打上你的店的名字,順便做做廣告。
有條件的話設一個會員制度,一次性購書或者累計購書滿多少多少元時就給會員卡,平時用會員卡打個9折或95折,以便留住顧客。
私營書店只有靠促銷、服務和質量才能從書市裡面分得一杯羹,和國營書店拼最終受害的還是你。國營書店一般沒有什麼促銷,你這樣的一點點已經能夠吸引消費者了。
還有就是叫上當地電視台,在過節的時候去鄉村小學捐書,以擴大影響,同時也為慈善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❹ 六一兒童節新華書店開展促銷優惠活動(如圖),李老師帶了205元錢去買《新華字典》,最多能買多少本
根據題意及其分析可知:
205元買5個以上
205÷5=41(個)
答:最多能買41本.
❺ 某書店搞促銷活動,推出一種優惠卡,每張卡售價20元,憑卡購書可享受八折優惠。小王同學到該書店購書,
解1:設書總價X元,由題意,按照書價構成思路,則:X=小王實際花的錢+12
即: X=X*80%+20(買卡)+12
0.2X=12+20
X=160(元)
實際花錢:160-12=148(元)
解2:設小王共花了M元,由題意,書價=M+12
按照實際花錢的構成思路,則:
M=20(買卡)+書價*80%
所以:20(買卡)+(M+12)*80%=M
0.2M=29.6
M=148(元)
書價=148+12=160(元)
答:小王共花了148元,書的總價是160元
檢驗:小王花的錢+12=20(買卡)+160*80%+12=160
❻ 書店宣傳活動策劃
給你篇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1 圖書市場營銷的戰略研究一、制約當前中國圖書營銷的因素分析目前,制約中國圖書營銷存在著諸多因素,其主要因素在於絕大多數出版社的市場定位模糊,組織機制存在缺陷,不懂市場營銷或雖懂卻沒有能力建立與競爭環境相適應的完善和高質量的營銷管理體系。(一)出版社的組織結構不健全中國的圖書出版社一直屬於宣傳部門,1960以前定位為「事業單位」,一切全由國家包,不用考慮經濟方面的盈虧。從1980年以後,出版社定位是「事業單位,企業管理」,實行的是自負盈虧制。但出版社由於一直是事業單位的建制,其組織建設是行政型的,組織機構的設置是按照出版過程為編輯部、生產部、發行部三大部,而不是圍繞圖書市場運作而設置。同時,在此組織建設的基礎上,管理模式為行政管理,而非一個健全的分析、計劃、執行、控制的營銷管理模式。所以,在現行體制和機制的條件下,出版社對圖書市場往往缺乏整盤考慮的大策劃,圖書的出版與發行又形成分割的局面,而出版社本身各環節之間也缺少總體的協調和監督,往往在圖書印製完成之後,銷售環節無法了解圖書選題的目標市場,致使圖書流通不暢、信息不暢。(二)出版社圖書營銷結構不完善圖書的營銷是一項連鎖式的工程,是以分析、計劃、執行和控制的市場運作過程為根基。圖書營銷系統應貫穿於信息、選題、組稿、編輯、價格、設計、紙張、製版、印刷、渠道、運輸、宣傳、銷售、促銷等等一系列出版流程,而我們的現行的出版各要素問存在著很多斷層:從圖書的作者這個環節來說,作者在完成書稿交給編輯之後便完成了使命,至於書籍以後的命運則掌握在出版社編輯的手中,書稿編輯的程度、何時出版、如何包裝、整體編輯裝幀是否與書稿原創意圖一致等等是都是出版社的事。這里有兩種情況出現:一是一些優秀的作者對自己的讀者群很熟悉,所創作的作品也深為了解他的讀者喜愛,但書稿進入出版社後,卻由於編輯自居,不願與作者進行進一步的溝通,且把握不住該作品讀者市場的優勢,往往編輯出版出的圖書失去了願有的市場感覺,讓這個目標市場的讀者不能接受;其二是作者本身不了解圖書市場的需求,所創作的作品往往不顧讀者的閱讀審美情趣和習慣,而編輯又不能及時地進行相關需求的信息反饋,加之編輯書稿時編輯的主客意識強,沒有或很少考慮讀者的口味,所編輯的圖書往往讀者甚少,缺乏市場。(三)當前,再圖書營銷策劃中宣傳模式老化中國書業當前的圖書宣傳工作,最大的弊病是習慣於體內循環,宣傳對讀者是「找不著北」,讀者看宣傳是「霧里看花」。出版社一般只為新書作宣傳,大多起到「新書出版通告」的作用,並沒有將這些宣傳作為圖書營銷推廣的工具。同時,出版社往往認為書已經發給中間商和零售商,市場宣傳應該是它們的事情,所以不願與書店共同培育市場,營造市場。另外,宣傳定位不準也是重要原因,總是對宣傳媒體的選擇、對圖書中間商、零售商、讀者等接受群體渠道的選擇等等極少去研究和策劃,宣傳手法也是傳統的,落後於當代資訊社會、信息社會。(四)圖書發行部門慣性操作,現代營銷意識單一由於圖書發行部門,特別是國營書店,在對教材教輔發行依賴性強以及傳統發行方式的影響下,還未提升到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營銷,缺乏現代的營銷意識。至今,還有很多的縣、鎮國營書店,在一年兩季學生課本發行任務完成,保住之後,對一般圖書的銷售持可有可無的消積態度。而對圖書銷售的市場細分、目標市場選擇、市場定位,市場服務,銷售渠道,人員銷售及促銷和公關營銷等等缺少認識,更談不上設計圖書市場的營銷戰略及營銷組合。在圖書賣場—— 書店店堂的設計上,缺少營銷的考慮,甚至在店堂書架圖書的分類上也是一直沿用的老模式,很少有根據讀者圖設計營銷方式的。同時,圖書發行部門在圖書促銷手段上創新意識也不強,一直是流動供應、節日圖書九折優惠大唱主角,未能掌握整體營銷的一切技術,這已不能適應圖書市場競爭形勢的需要。(五)缺乏圖書市場信息反饋機構出版社或是圖書發行部門建立專職市場信息部門的極少,即使建立了也存在兩大問題:一是管理層重視不夠,只將信息部門作為向自己提供相關資料的部門,並沒有真正認識到信息的收集處理後可以成為生產力;二是缺少稱職的圖書市場信息人員和合理的資金配置。所以,缺乏圖書市場信息機構,缺少將市場信息處理後轉化為選題—— 出版—— 市場的良性循環的信息管理模式。二、創新—— 中國圖書營銷的戰略思考(一)
❼ 書店做促銷活動或送禮品的活動方案
我曾經去做過一個飲料促銷活動,可是人流量不是很多,就算有人經過也不會停留版太長時間。我分權析了一下導致這個結果到底是什麼原因:1.首先就是我們的飲料商場哪都有賣 2.價格方面沒有什麼性價優勢 3.宣傳的氣場也不夠、亮點不多像書店促銷活動:擺一些書以外的物品,像博景筆筒這類 偉人人物類
❽ 某書店開展促銷活動,每本書15元,買3本送1本,如果買48本書,共花了多少錢
48/3=16,
15x16x2=480元!
買三本送一本,可以這樣想:我買了兩本,然後,送我一本,這樣就一內共三本了,而我不容要買三本送的那一本!這樣一來,就等於買三本,只花了兩本的錢。摺合一下,就等於每本書只花了15x2/3=10元錢。這樣,買48本,就等於48x10=480元了!
這樣算是非常狡猾的想法!
還有就是
48/4=12元,一共有四個12,其中每四本花費的是三本的錢,15x3=45元,
45x12=540元
一般商家都會這么計算吧!
❾ 新華書店促銷活動「買五送一」,買300本原價8元的書,需要付多少錢
因為買五送一,所以買5本書的錢可以買5+1=6本書。
總共要買300本書,每本書8元,
所以要花,300÷6×5×8=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