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合肥的,大湖名城,創新高地,什麼意思
「大湖」指的是生態之湖、人文之湖、融合之湖。
「名城」指的是「六個城」;分別是經濟繁榮的實力之城、人才集聚的智慧之城、環境優美的生態之城、全民參與的創業之城、文化濃郁的魅力之城、和諧美好的幸福之城。
「創新」指的合肥創新精神、創新理念、創新模式、創新文化和創新資源,全面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各個環節,不斷激發創新活力。
「高地」指的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地」,就是能夠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吸引更多戰略資源、營造更優發展環境、擁有更新體制機制、贏得更好發展先機的「集聚地」。
合肥,安徽省省會,居皖之中,地處江淮之間,因東淝河與南淝河發源於此而得名,是正在建設中的「大湖名城、創新高地」,是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和「一帶一路」節點城市,是皖江示範區、合肥經濟圈、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城市,是「全國文明城市」。
現轄肥東、肥西、長豐、廬江4個縣和縣級巢湖市(代管),瑤海、廬陽、蜀山、包河4個區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合肥巢湖經濟開發區4大開發區。全市1.14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79萬;城市建成區面積416平方公里,建成區常住人口409萬。
(1)跨境電子商務內陸港擴展閱讀:
合肥歷史文化悠久:
巢湖流域是古人類最早的發源地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約4000多年。合肥這座城市已有2200多年歷史,素有「江南唇齒、淮右襟喉」,「江淮首郡、吳楚要沖」,「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
「合肥」之名,最早出現在大文學家、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秦漢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縣」,屬九江郡。東漢劉秀升合肥為侯國,三國時為揚州治所。明清時為廬州府治,故又別稱為「廬州」。
人文底蘊深厚,楚漢相爭時期政治家范增、三國名將周瑜、宋代名臣包拯、晚清重臣李鴻章、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愛國將領馮玉祥、「和平將軍」張治中、人民解放軍上將李克農、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等,都是合肥人。
合肥區位條件優越:
承東啟西、連南接北,靠山抱湖、臨江近海。以合肥為圓心、500公里為半徑,基本涵蓋中國東、中部7省1市、近5億人口,是中國經濟發展和消費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
交通便捷,集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國際機場、內河航運等多式運輸於一體,是建設中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合肥高鐵南站與上海虹橋站、南京南站和杭州東站組成「華東四大鐵路樞紐站」,隨著該站的開通,合肥逐步形成「一橫兩縱四射」「米」字形的高鐵路網布局,3小時內可通達國內諸多重要城市。
軌道交通1號線開通運營,合肥邁入地鐵時代。4E級新橋國際機場設計年吞吐能力1200萬人次,1500噸級貨輪可從合肥新港通江達海,開通了新亞歐大陸橋國際貨運班列。
合肥科教資源豐富:
是全國重要的科教基地、唯一的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市,也是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
中國第一台窗式空調、微型電子計算機及世界第一台VCD、仿生洗衣機、變容式冰箱等均誕生於合肥。
現有中科大等高校60所,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電科38所等中央駐肥科研機構13家,各類研發機構959家,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試驗室150個、國家大科學工程5個,進入「千人計劃」的海歸人才225人,在肥工作的兩院院士86名,各類科技人員70多萬。英國《自然》雜志報告評價,合肥基礎科研實力位居中國第三,僅次於北京、上海。
2017年1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建設。現在,合肥正在大力推進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中科大國際金融研究院、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中科院技術創新工程院、合工大智能製造研究院、北大未名生物經濟研究院、中國農科院食品創新研究院、安大綠色發展研究院、北航合肥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熱物理所合肥先進能源裝備研究院、哈工大機器人中央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創新平台建設,朝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邁進。
近年來,先後獲批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城市、國家半導體照明應用工程試點城市、國家股權激勵和分紅激勵試點、國家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國家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試驗區、全國「智慧城市」試點示範城市等。
合肥產業特色鮮明:
現有37個工業行業,200多個工業門類,擁有家電、裝備製造、汽車、電子信息等一大批重點產業,是全國最大的家電城,全國最大的挖掘機、叉車、輪胎生產基地之一,全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全系列汽車生產基地,擁有江淮、安凱、長安等知名自主汽車品牌。
近年來,新型平板顯示、智能語音、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公共安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呈爆發式增長,確立在全國先發優勢,集成電路、燃氣輪機、生物醫葯、高端醫療與裝備、智能機器人與智能製造等產業加快推進,正在形成新的突破。
2016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685億元、增長13.5%;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1300億元、增長12%,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增至1186家,主要創新指標穩居全國省會城市「十強」。
合肥充滿開放活力:
大力弘揚「開明開放、求是創新」的城市精神,先後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貿往來,與美國哥倫布等國外多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
目前,已有來自5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家企業在肥投資發展,其中境外世界500強企業40家。已建或正在建設「四港」(水運港、國際內陸港、航空港、跨境電子商務港)、「三區」(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空港保稅物流中心)、「一中心」(對外勞務合作服務中心)等八大對外開放平台,推動合新歐國際貨運班列西延入歐、國際貨運航班直達歐美。
深度參與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合作,積極參加長三角大通關建設和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發展,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成功經驗,不斷提升產業承接、市場融合、體制接軌以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努力打造對內對外開放新高地。
合肥環境宜居宜業:
合肥坐擁八百里煙波浩渺的巢湖,城湖共生、產城一體、生態宜居,是國家首批命名的3個全國園林城市之一和「國家森林城市」,多次榮膺「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目前,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6%,人均公共綠地13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26.8%,是全國唯一城區擁有兩個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城市。
2014年7月,巢湖流域獲批首批「國家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近年來,持續開展「效能革命」,被評為「全國投資環境50優城市」「全國十大經商成本最低城市」「中國最佳投資城市」,是國務院表彰的「全國創業先進城市」,獲批「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多次被評為「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三次捧得「長安杯」。
「十二五」以來,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合肥市加快「創新、轉型、升級」發展,在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的征途上邁出了堅實步伐,「文明城市」「幸福城市」「創新城市」「森林城市」「平安城市」的美譽度不斷提升。
在全國26個省會城市中,合肥主要經濟指標總量大多從「十五」末的第17位、18位,提升至前10位,或接近前10位。201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74.3億元,增長9.8%;完成財政收入1114.11億元,增長11.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14.85億元,增長7.6%;規上工業增加值2269.13億元,增長9.9%;固定資產投資6501.17億元,增長1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45.70億元,增長12%。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合肥市將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不斷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樹立新標桿、謀求新跨越,努力在踐行五大發展理念、落實五大發展行動上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全力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加快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努力在全國提前、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參考資料:南方網-合肥
『貳』 跨境電子商務與國內電子商務的區別
1、業務環節的差異
跨境電子商務業務環節更加復雜。需要經過海關通關,檢驗檢疫,外匯結算,出口退稅,進口征稅等環節。在貨物運輸上,跨境電商通過快遞方式出境,貨物從售出到國外消費者手中的時間更長,因路途遙遠,貨物容易損壞,且各國快遞派送能力相對有限,集聚增長的郵包也易引起貿易摩擦。國內電子商務發生在國內,以快遞方式將貨物送達消費者,路途近,到貨速度快,貨物損壞概率低。
2、交易主體差異
電子商務交易主體一般在國內,國內企業對企業,國內企業對個人或者國內個人對個人。而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的主題肯定是關境之間。可能是國內企業對境外企業,國內企業對境外個人或者國內個人對境外個人。交易主體遍及全球,有不同的消費習慣,文化心理,生活習俗,這要求跨境電商對各國流量引入,各國推廣營銷,國外消費者行為,國際品牌建設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復雜性遠遠超出國內的電商。
3、交易風險差異
國內企業只是產權意識比較薄弱,大量的無品牌,質量不高的商品和假貨仿品充斥跨境電子商務市場,侵犯知識產權等現象時有發生。在商業環境和法律體系較為完善的國家,很容易引起知識產權糾紛。國內電子商務行為發生在同一個國家,甲乙雙方對商標,品牌等知識產權有統一的認識,侵權引起的糾紛較少,及時產生糾紛,處理時間較短,也比較方便。
4、適用規則差異
跨境電商比國內電商所需要適應的規則更多更細更復雜。首先是平台規則。跨境電商經營藉助平台除了國內的平台,還可能在國外平台上開展交易,各個平台均有不同的操作規則。
5、跨境電商要以國際一般貿易協定和雙邊多變的毛衣謝頂為基礎。跨境電子商務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台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並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國內電子商務主要是在國家之內達成的一種電子商務的交易模式,主要的客戶群體也是國內。
(2)跨境電子商務內陸港擴展閱讀:
跨境電子商務作為推動經濟一體化、貿易全球化的技術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跨境電子商務不僅沖破了國家間的障礙,使國際貿易走向無國界貿易,同時它也正在引起世界經濟貿易的巨大變革。對企業來說,跨境電子商務構建的開放、多維、立體的多邊經貿合作模式,極大地拓寬了進入國際市場的路徑,大大促進了多邊資源的優化配置與企業間的互利共贏;對於消費者來說,跨境電子商務使他們非常容易地獲取其他國家的信息並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
參考資料:跨境電子商務-網路
『叄』 跨境電子商務具體到底要怎麼做呢
要確定好是做進口還是出口業務,這兩個性質是不同的。確定了明確的內業務方向,然後容就是需要了解該項業務的全部流程,明白該流程下需要的資金情況,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還要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用戶對該項業務的合法性。
做跨境電商最好找個人合作一起做,一個人做顧全的方面太多,比較吃力,要與人一起做資源正好,做好各項環節,如果已經組成了團隊,然後就是相關的產品標准、市場情況、國內競爭商價格,確定相關的運輸方式以及銷售方式。
(3)跨境電子商務內陸港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跨境電商時代的產品,跟傳統大宗外貿時代的產品,在采購方式上有一定的區別。跨境電商時代的采購特點是多次、少量、交貨時間短,而傳統企業在以前更多的是接收OEM訂單,這些訂單的特點是貨期長、數量和金額大。很多浙江的企業在面對電商企業的詢價時,依然動輒3000 個以上的起訂量。
跨境電商賣家需要向目標市場銷售適合外國人使用的產品。比如同一個手電筒,在澳大利亞的潛水運動愛好者面前,可能要多介紹其防水性能,而在一些內陸國家,則要多介紹其耐摔防震的功能。
『肆』 國內內陸港 有什麼商機
摘要 內陸港演化發展至今,已具備十分豐富的功能,包括國際采購分銷、國際中轉、倉儲配送、多式聯運、加工製造、金融保險和檢測維修等,幾乎可以涵蓋海港的所有功能。但從本質上看,內陸港最基本的功能應該是多式聯運樞紐,正如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將其定義為「一個具備多種交通運輸方式,對接沿海港口,具有海關和集裝箱服務功能的內陸多式聯運節點」。
『伍』 什麼是跨境電子商務
跨境電商,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互聯網,從商品展示到買家下單、付款,賣家專發貨,一些中國出口商借屬助電子郵件和即時聊天工具與海外買家交流,企業和個人賣家通過網路與海外買家進行小額貿易,這樣的一種流程。隨著國內商城的接近飽和的狀態,跨境電商又是一種機遇吧,想做的話可以看看有贊跨境電商,還是不錯的,各方面都有保障的。
『陸』 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跨境電商的發展前景如何?跨境電商的發展趨勢,跨境電商作為一個新興潛力巨大的行業,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一直飽受爭議,一直有人說跨境電商已經飽和了,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一個行業的發展前景,主要取決於政策環境與市場環境。
只有政策支持才能走的長遠。政府對於跨境店鋪這個項目立場很明確,從國內各地的電商孵化園,到最近開通的鄭歐班列,國家的態度很明確,可以清楚的看得到,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也確實急需解決,再加上最近幾年「中國製造」在全球也有一定的享譽,不管大家接不接受,但都在使用。所以在當下這個互聯網時代,我們依託互聯網做電商出口,解決產能過剩,吸納外匯,絕對是好事。
中國跨境電商現狀:跨境電子商務進入迅猛發展階段。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全球性物流網路的構建,跨境電商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增長態勢,交易規模日益擴大,目前跨境電商已經站到了資本市場的風口上。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條件的惡化,以及歐洲、日本的需求持續疲弱,我國出口貿易增速出現了下台階式的減緩,一大批傳統企業將目光瞄準在電子商務的新契機,轉而投身跨境電子商務領域
綜上所述跨境電商的未來還是一片利好,成功還是需要依靠個人努力,2020年依舊是擁有機會的一年!
『柒』 跨境電子商務是什麼概念
跨境電商即跨境電子商務,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專平台達成交易、進行屬支付結算,並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
從進出口方向分類,分為:出口跨境電子商務和進口跨境電子商務
從交易模式分類,分為:B2B跨境電子商務和B2C跨境電子商務
所以,跨境電商分為跨境出口B2B、跨境出口B2C、跨境進口B2B、跨境進口B2C四個子領域。
總體上來說,跨境電商還是比較難做的,或者說,無論哪個行業,發展到比較完善的階段,都進入紅海期,不可能太容易。2013年之前的跨境電商屬於外貿批發的黃金年代;2014年之後,跨境電商進入了平台賣家時代,ebay,亞馬遜,wish,速賣通等平台開始崛起;2017、2018年,各大跨境電商平台逐漸正規化;特別是2018年開始,平台的規則審核越來越正規化,跨境電商也在茁壯的成長。近兩年還是適合入跨境電商的。中國商品產能過剩,需要更廣闊的市場;而我國的產品因為成本低,還是有比較大的競爭力的;同時跨境電商平台還在上升期,遠遠沒有達到一個飽和的狀態。
『捌』 跨境電商平台對港口業務有哪些優勢
摘自:YiShop電商系統
2013年,上海、重慶、杭州、寧波、鄭州,獲批為第一批跨境電商試點城市,廣州、深圳、青島等地也相繼獲批了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各大試點城市根據各自的優勢,推出相應的跨境電商業務,或以進口保稅為主,或以直購為主,或出口為主,呈現不同的規模發展趨勢。
港口物流綜合服務平台主要功能
(1)整合物流資源
一方面,整合港口的內部物流資源,實現電子商務、電子政務、信息服務等平台的有機整合,將碼頭基礎信息、公司業務信息、全程通關信息等整合在一個平台中,建立包括貨代、倉儲、堆場、碼頭裝卸、公路運輸、水路運輸、多試聯運、查驗配套服務等綜合性全程物流服務體系。另一方面,整合社會物流資源。運用互聯網的需求匯聚能力,將社會上眾多的零散物流資源匯集到港口,並為他們提供優質服務,不僅可以為客戶降低運輸成本,也為港口帶來了新的業務,最終達到雙贏的結果。
(2)提供全程通關服務
通過信息平台,對接電子口岸系統,提供一站式的通關服務,有效的將一關三檢的服務時間、物流與碼頭生產的銜接時間進一步縮短,提高通關效率。同時,將更多的碼頭供應、港口物流服務、金融服務內容整合在公共平台上,可以提高用戶的滿意度,打造全新的臨港產業生態圈。
(3)對接貿易平台
物流本質上來說是服務於跨境貿易的。因此,港口物流綜合服務平台,通過與貿易平台的對接,將貨物進行匯集整合,甚至可以整合物流企業,建立貿易型的港口,對港口來說這是一個有待進一步開發的新興市場需求,港口通過提供定製化的優質跨境物流服務,可以拓寬客戶范圍,開辟全新業務。
(4)提供智能化服務
在港口物流綜合服務平台的基礎上,應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客戶和運營狀況,為港口戰略發展及決策提供支持,有利於港口企業更精細高效的經營,並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港口服務供應鏈服務。同時,隨著移動互聯網也將逐步在港口應用,通過手機APP和微信公眾號等新平台帶來更便捷的服務體驗,將營業廳搬到網上,讓客戶體驗到跨境物流的便捷服務和全程物流的跟蹤服務,隨時隨地,貨物動態盡可掌握。
『玖』 跨境電子商務有哪些方式以及跨境電子商務有哪些平台
跨復境電子商務是指制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台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並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
跨境電子商務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點:
自建電子商務平台:電子商務公司自己建造一個品台,通過與電子支付營業執照的支付方式選擇合作即可,這樣電子商務公司在處理退稅、關稅、檢疫等等一些問題解決比較方便;
與其他電商平台合作:需要提供物品,平台負責銷售、推廣、結算等等一些列問題;
在其他電商平台上面注冊:需要企業自己推廣,利用已有的電子商務平台進行合作等。
跨境電子商務主要經營模式如下:
海外代購模式:簡稱「海代」的海外代購模式是繼「海淘」之後第二個被消費者熟知的跨國網購概念;
朋友圈海外代購:依靠熟人、半熟人社交關系從移動社交平台自然生長出來的原始商業形態;
直發/直運平台模式:電商平台將接收到的消費者訂單信息發給批發商或廠商,後者則按照訂單信息以零售的形式對消費者發送貨物;
綜合型自營跨境模式:指企業有自己的倉庫,自己經營商品。
跨境電子商務目前最著名的是:「亞馬遜」,「1號店」,「當當網」等。
『拾』 什麼叫跨境電子商務
跨境電子商務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台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並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
跨境電子商務是基於網路發展起來的,網路空間相對於物理空間來說是一個新空間,是一個由網址和密碼組成的虛擬但客觀存在的世界。網路空間獨特的價值標准和行為模式深刻地影響著跨境電子商務,使其不同於傳統的交易方式而呈現出自己的特點。
其主要分類是跨境電子商務從進出口方向分為:出口跨境電子商務和進口跨境電子商務。從交易模式分為B2B跨境電子商務和B2C跨境電子商務。2013年E貿易的提出。跨境電子商務分為:一般跨境電子商務和E貿易跨境電子商務。
(10)跨境電子商務內陸港擴展閱讀:
跨境電子商務的挑戰:
第一,跨境電子商務法律體系亟須建立。跨境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法律方面的沖擊,主要是因為現今應用於國際貿易的法律不健全而造成的。我國相關法律制度的制定遠遠滯後於信息產業的發展。所以,目前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制定一些相應的電子商務法律,以解決電子商務上發生的各種糾紛。
第二,信用評價和標識亟待統一。電子商務具有虛擬的特點,它不僅具有傳統商務活動的風險,而且還具有自己獨特的開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特點。交易雙方的行為、市場中介的行為等都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不守信用的行為在電子商務領域中更加突出。
第三,在線支付需要安全環境。電子支付是國際電子商務進行的必要條件,也是交易得以實現的重要環節。如果沒有第三方支付,就沒有電子商務產業的今天。跨境電子商務也離不開第三方支付。因此,第三方支付的國際化已然成為佔領未來消費者市場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