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太行山農村電子商務

太行山農村電子商務

發布時間:2022-03-28 02:38:38

A. 太行山東麓地形特點和成因

經濟,經濟水平高了才有能力建。太行山高速公路自北向南貫穿太行山區全境。北連北京門頭溝,起自張家口涿鹿縣,經保定、石家莊、邢台、邯鄲等設區市,途經17個區縣,輻射太行山30個區縣。其中已建成和在建路段共200公里,新建段總計480公里,投資560億元人民幣,建設期3年,2018年建成通車,屆時將形成連通北京、貫穿太行山南北的交通大通道。八百里巍巍太行,既是紅色革命的搖籃,也蘊藏著雄奇壯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寶藏。然而多年來,受自然條件所限,太行山區經濟發展滯後、貧困問題突出,經濟發展遠遠落後於全省平均水平。建設太行山高速公路,對加快太行山區農村資源、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開發,帶動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這條高速將直接連接4A級及以上景區53個,包括平山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淶源白石山、武安太行奇峽谷等著名景點,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扶貧路、致富路、發展路和旅遊路。

B. 太行山區有種動物叫「土豹子」,究竟是什麼動物

我認為土豹子指的應該是金貓,因為金貓也是個子比貓大,但是比正常的金錢豹要小一些,而且很多金貓和豹子一樣,身手敏捷會爬樹,身上是帶有斑點狀的花紋的,加上顏色也是以土黃色為主,因此當地的居民認為這就是一種低配版的豹子,加上它顏色不如金錢豹那麼鮮艷,就把它稱作為是土豹子了。

所以看的出來亞洲金貓或許就是他們描述的動物,亞洲金貓體長大概有一米左右,比猞猁稍微小一點,但是比一般的家貓還是大很多的體重,大約有20公斤,主要分布在我國華北和西北西南地區,顏色也是以土黃色和金色為主,亞洲金貓和豹子一樣,同樣也是一種身手敏捷擅長爬樹的動物,金貓的性格比較兇猛,主要捕食一些老鼠以及各種鳥類和野兔,有時候也會襲擊人們養殖的雞,鴨,這種動物還有很多地方的人叫它為貓豹子。

C. 太行山戰役

1、1938年3月,山西主要地區淪於敵手,日軍佔領了山西境內大中城市及鐵路和公路干線,廣大農村地區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呂梁山、太行山等山脈為依託開辟了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三大敵後抗日根據地,展開全面的游擊戰爭,並與中國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抵抗遙相呼應,互為依存,共同支撐了華北持久抗戰和全中國持久抗戰大局。

2、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太行軍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先後發起了上黨、邯鄲、豫北、晉中等戰役,殲滅了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與此同時,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派出大批部隊、幹部、民兵和民工支援全國解放戰爭。並在全區開展土地改革運動,實現了耕者有其田,調動了人民群眾參軍參戰和支前的積極性,為解放全中國做出重要貢獻。

(3)太行山農村電子商務擴展閱讀:

太行山戰役的重要性:

太行山是八路軍堅持抗戰的堅強堡壘,太行山區是中國共產黨在爭取民族獨立與解放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區域。太行山書寫了中國抗日戰爭和中國革命的英雄史詩,為中國抗日戰爭和革命走向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太行軍民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形成了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百折不撓、艱苦奮斗、萬眾一心、敢於勝利、英勇斗爭、無私奉獻的太行精神。在改革開放的今天,要謹記太行革命根據地的光輝業績,發揚光大太行精神,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

D. 太行山精神的有關文章

弘揚太行山精神 堅持太行山扶貧道路

從1979年開始,河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全省科技力量,對太行山區進行技術經濟開發,利用先進適用技術開發當地優勢資源,使農民很快擺脫了貧困,走出了一條科技扶貧的新路子。國務院對此發來了賀電,國家科委發了賀信,並譽之為「太行山道路」。「七五」以後,我省圍繞《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實施,在國家科委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農業科技工作始終堅持面向扶貧開發主戰場的方針,積極弘揚太行山精神,把科技扶貧工作拓展、延伸到全省貧困地區,為推動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發展,實現全省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做出了貢獻。

一、因時制宜,科學制定科技扶貧戰略

科技扶貧工作是黨和政府實施脫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我省扶貧開發戰略的需要,河北省科委制定了河北省科技扶貧總體戰略,即通過促進貧困地區的科技發展,努力平衡並滿足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現實需求與戰略需求;在幫助貧困地區實現經濟發展,摘自《我要公文網》(www.51gongwen.com)擺脫貧困的同時,為貧困地區在經濟、社會、生態上實現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為了實現上述科技扶貧的總體戰略目標,根據我省在不同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要求及經濟發展形勢的變化,我們又分別確定了不同時期我省科技扶貧工作的戰略重點。

「七五」期間,結合國家星火計劃實施,我們確定了這一時期的科技扶貧戰略重點,即變「輸血型」為「造血型」扶貧,通過科技下鄉、科技培訓、科技項目實施等方式把科技星火送向貧困地區,以盡快提高貧困地區的落後面貌。這一時期,我省先後在貧困人口比較集中的太行山和燕山深山區,壩上高寒區以及黑龍港鹽鹼地區和水庫移民區開發推廣了果樹豐產栽培、糧食增產綜合栽培、中低產田改造、鹽鹼地棉花增產及農副產品綜合利用等先進適用技術,形成了山區、壩上、鹽鹼地區等具有區域性特點的特色支柱產業。科技與扶貧的結合,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貧困地區農業產量低而不穩,農作物品種單一的局面,而且有力地推動了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快了貧困人口的脫貧步伐。

進入90年代,從促進「兩高一優」農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將重點放在貧困地區農業科技規模的擴大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上,並加大新產品開發和關鍵增產技術的攻關力度,為提高主要農產品生產能力和增加農民收入提供技術支撐。為此,我們在貧困人口集中的黑龍港流域、山區和壩上分別布設了一批科技攻關綜合試區,其目的是根據不同區域農業發展的限制因素,進行科技攻關、科研成果中間試驗和示範,形成一批適於不同類型區需要的技術體系,帶動整個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黑龍港流域地處平原,土地瘠薄鹽鹼,氣候乾旱少雨,地下水礦化嚴重,但光照條件較好,飼草資源豐富。針對這一特點,確定了以改造中低產田,搞好種養業的農業綜合技術開發為重點的科技扶貧戰略方針。山區人均耕地少、土質差、水資源匱乏,但荒山、荒灘、荒坡等非耕地資源豐富,水土流失較重,於是立足於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大搞「經濟溝」,改善生態環境和生產條件,以提高農業綜合發展能力。壩上地區耕地較多,草場廣闊,但氣候條件惡劣,無霜期短,土壤沙化,草場退化、鹼化問題突出。根據這一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經濟開發與生態農業工程建設相結合的綜合技術開發策略,促進壩上地區農、林、草、牧、水協調發展。科技攻關綜合試區的建立,為貧困地區開發出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和新品種、新產品,從而為貧困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據統計,「八五」期間,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達35%,有力地促進了我省扶貧工作的開展。

「九五」期間,隨著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深入實施,扶貧開發進程的加快,扶貧已經到了最艱難的攻堅階段。同時,隨著市場農業的不斷深化以及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對我省科技扶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為適應新形勢變化的需要,這一時期,我省科技扶貧的重點是加大貧困地區農業綜合試區的科技攻關力度,強化小流域綜合治理和農村產業化的發展,針對解決貧困地區生態條件惡劣、地理環境復雜以及制約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等關鍵性技術難題進行重點攻關。通過提高單產,改善產品品質,增加效益,促進貧困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實現貧困地區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的循環。

十五年來,我省科技扶貧工作,大力發揚太行山精神,緊緊依靠科技進步,為全省扶貧攻堅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在科技扶貧的帶動下,我省的扶貧開發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績。1986年,我省有1001萬貧困人口 ,到1994年減少到706萬人,每年平均有37萬人脫貧。1994-1999年底, 不包括當年因災返貧的160萬人,全省貧困人口已由706萬人減少到39.1 萬人,減少了94�5%。1999年全省46個貧困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746元,比1993年增長了3.1倍。我省扶貧開發取得如此輝煌成就,其中科技扶貧功不可沒。

二、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加快我省扶貧攻堅進程

十幾年來,我省科技扶貧工作始終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充分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努力促進科技與扶貧開發的有機結合,全面提高貧困地區農村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和效益,使科技進步成為推動扶貧攻堅進程的強大動力。

(一)強化科技培訓與宣傳,提高貧困地區廣大幹部和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

1、建立星火培訓基地,充分利用培訓基地開展培訓工作。一是組織省內外專家和技術人員辦先進實用技術的培訓班,對縣、鄉、村不同層次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農民分期分批加強培訓,有計劃、有步驟地全面提高貧困地區人員的科技、文化素質;二是針對生產中的具體問題,有重點地組織專家講課和到生產第一線進行技術指導;三是結合科技開發和技術推廣項目的實施進行技術培訓。

2、利用多種形式,大力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一是利用現代媒介,傳播科技知識。將需要推廣的先進技術,先進成果錄製成專題錄象片、磁帶,在市、縣電視台、廣播電台連續播放,向農民傳授技術和科普知識;二是利用集市組織有關部門科技人員趕科技大集,發放農業科技資料和明白紙;三是舉辦農業知識大獎賽和畜牧業優良品種大獎賽,以充分調動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趣味性和積極性。

3、充分發揮我省各級農業院校、科研單位在科技培訓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利用農業高等院校、農廣校、農技校等陣地,聘請專家、教授舉辦不同類型的培訓班,培養各種專業人才;二是組織有關院校和科研單位的教師及科技人員,編寫農村實用技術叢書和科技扶貧培訓教材,為貧困地區廣大幹部和群眾學習技術提供指導;三是組織有關院校和科技單位的科技人員組成科技扶貧小分隊,深入到貧困地區開展科技咨詢活動。通過以上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累計培訓技術骨幹75萬人次,管理骨幹5萬人次,能熟練掌握1-2門適用技術的農民達800多萬人。

(二)加大推廣普及先進實用技術力度,努力促進科技成果向貧困地區轉化

1、緊緊圍繞群眾溫飽問題,因時、因地確定科技推廣重點。解決群眾溫飽問題是科技扶貧工作的中心。十幾年來,我們始終把直接解決群眾溫飽問題的種植業、養殖業和以當地農副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等實用技術作為科技推廣的重點,並根據不同時期經濟發展的要求和不同區域的特點,重點推廣了糧棉油高產技術和畜牧業、水產業、林果業增產技術,以及成熟配套的綜合技術及增產增收潛力大、輻射面廣的重大農業新技術。「七五」期間,我們重點推廣了農作物和畜禽優良品種、合理施肥、節水灌溉、地膜覆蓋等技術;進入九十年代,則把優良品種、模式化栽培、地膜覆蓋及中低產田改造等15項先進實用技術作為推廣重點;「九五」以來,在繼續抓好動植物優良新品種推廣的基礎上,重點推廣了動植物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旱作農業和節水農業技術、畜牧業綜合配套技術、水產養殖技術等,保證了貧困地區三大戰略任務的如期完成。

2、建立科技扶貧示範區、村、戶,以點帶面促進科技推廣工作。一是依據當地農業立地條件和資源優勢,建立不同類型的科技示範區。如我們根據山區、壩上、黑龍港流域的特點,分別在不同區域設立了「小麥豐產栽培技術試驗及示範點」、「稻麥良種示範區」、「高寒地區玉米增產技術示範點」、「紅富士蘋果高產示範園」、「大棚菜生產技術示範區」等示範區、示範田、示範園、示範點,促進了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二是既注重培育科技示範戶又特別重視科技示範村建設。村是一個自然的農業和農村經濟單元,以村為單位加強村級范圍的科技培訓、技術指導,建立科技示範村有著更有廣泛的意義。所以我們在科技扶貧中始終注重建設科技示範村和示範戶。如進入九十年代以來,我省科技扶貧在山區實施了「依靠科技雙百奔小康工程」,即每年在全省山區設立200個小康示範村,從技術、資金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有力地促進了先進技術在山區的推廣應用,加快了我省山區的扶貧開發進程。

3、組織創辦農民科技服務組織,強化科技推廣與普及的組織化程度。多年來,在科技扶貧中,我們注重發揮農民的自我組織、自我發展的作用,分別以縣、鄉兩級科委為龍頭,組織了各種類型的專業技術協會,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如我們在全省不同地區創辦了「農民食用菌協會」、「農民養雞協會」、「紅富士蘋果開發協會」、「西瓜協會」、「桃協會」等專業技術協會。專業技術協會的建立,極大的調動了農民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

(三)加強科技攻關,著力解決扶貧開發中的關鍵性技術難題,為科技扶貧提供技術支撐。

1、建立了一批農業綜合試區,為實現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樹立樣板。我省貧困人口多集中在自然條件差、生態環境惡劣、地理環境復雜、經濟發展落後的黑龍港流域、山區和壩上地區,而且各個地區的區情差異很大。針對這一實際,我省農業科技攻關,始終堅持面向扶貧開發主戰場的方針,在大名、曲周、南皮、平山、唐縣、隆化、張北等不同區域的國家級貧困縣設置了15個農業綜合試區,組織省內外科技力量聯合攻關,重點解決生態環境條件惡劣、地理環境復雜的貧困地區的關鍵性技術難題,為不同區域的農業持續發展及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提供試驗示範。如1996年8月,特大暴雨襲擊我省,災區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據統計,在全省10個重災縣中,太行山就佔了5個。但設置在太行山區的試驗區和試驗基點普遍顯示出較強的抗災減災能力。特別是邢台縣漿水試區,盡管日降雨量達600多毫米,但上百條經濟溝仍喜獲豐收。再如,張北試區針對我國北方高寒半旱農牧交錯帶農牧業生產關鍵問題進行攻關。「七五」以來,張北試區共取得農、畜、草、經16項科技成果,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三等獎6項。1997-1999三年累計推廣旱作增產技術面積3010萬畝,其中旱作農田2700萬畝,人工草地250萬畝,錯季蔬菜60萬畝,共增產糧食9�5億公斤,乾草1�9億公斤,獲社會經濟效益23.19億元。

2、加強農業高新技術研究,增強科技扶貧開發後勁。

「九五」以來,隨著全省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扶貧開發工作的深入,要求科技扶貧工作必須進一步提高扶貧項目的科技含量,提升扶貧產業的技術水平。對部分有條件的地區,通過加強農業高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強化先進技術集成與創新,並以此作為推動產業化、增強科技扶貧後勁的突破口。這一時期,我省的科技攻關大力依託省內外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結合當地資源優勢和生產條件,分別在張家口、承德等貧困區域布設了一批農業高新技術園區。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省農業高新技術園區的科技含量明顯提高,已基本形成集科研、開發、生產、加工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雛形,有力地帶動了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

3、加強國際技術合作,為科技扶貧開辟新的技術源泉。積極開展對外技術交流與合作,及時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外先進農業技術,是迅速提高我國農業科技水平,盡快解決貧困地區農業生產中存在的關鍵性技術難題的有效途徑。「七五」以來,我省農業科技戰線取得了一批效果顯著的農業科技合作成果:如通過實施中加政府旱作農業項目,加方贈款3000多萬元人民幣,開展了多項農業科技攻關課題的研究,解決了一批科技難題。通過實施中日政府間科技合作項目「河北太行山農業綜合開發調查」,制定了河北省太行山農業開發規劃,為合理、有效地開發利用太行山資源,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爭取國外資金和專項技術合作奠定了基礎。引進日本水稻旱育稀植技術,首先在國家級貧困縣承德隆化縣試驗成功,現已在承德唐山等地大面積推廣,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並獲得了省長特別獎。我省引進美國抗蟲棉獲得成功,1997年全省示範推廣7�1萬畝,1999年全省推廣種植300多萬畝,對我省黑龍港流域的棉花產業的發展產生了重要推動作用。

4、開發名品名牌,促進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結構單一,產品質量差,市場競爭力弱,產業布局分散,低水平重復等結構性矛盾突出,是嚴重製約貧困地區農業及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我們把發展地方優勢農副產品加工業作為重中之重來抓,立足當地的優勢資源開發了一批名牌產品和名牌產業,如滿城草莓、盧龍甘薯、京東板栗、滄州小棗等,已在國內外市場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有效地帶動了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發展。

三、弘揚太行山精神,進一步做好科技扶貧工作

「七五」以來,經過全省科技戰線的共同努力,我省科技扶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為加快我省扶貧攻堅進程,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但仍有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需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解決。一是遇災返貧現象依然存在。一些初步解決溫飽問題的地方,由於生產條件尚未得到根本改善,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還很低,一遇到災害很容易返貧。因此,加強科技減災防災,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仍是一項長期任務。二是目前基本解決溫飽問題的標准還很低。今後,要在此基礎上實現小康仍有較大的距離。三是面對加入WTO的挑戰,國際國內市場將融為一體,市場競爭更趨激烈,農產品賣難更加突出,拓寬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的渠道將成為科技扶貧工作新的難點和重點。

面對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十五」期間,河北省科技扶貧工作要大力弘揚太行山精神,緊緊依靠科技進步,鞏固已基本解決溫飽的成果,進一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以農村低收入人口為對象,以農業產業化為核心,以優勢資源的開發利用為重點,以改善生態環境為長遠目標,實現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改善貧困地區經濟、科技、教育等諸多方面的落後狀況,縮短與發達地區和富裕人口的差距,逐步實現寬裕型小康,把科技扶貧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按照上述思路,「十五」期間河北省科技扶貧重點做好三項工作。一是區域農業綜合治理。抓好10個科技興山示範縣、20個農業科技園區和10個山區優勢資源支柱產業開發區,100個科技小康示範村樣板建設。實施好「太行山區片麻岩綜合開發治理」,在開發治理速度、規模、水平上邁上新台階。二是對外科技合作。重點搞好與日本JICA、芬蘭NK公司、香港宏威制葯公司、德國ENE組織、丹麥生物基金會、聯合國UNDP組織、澳大利亞對外援助局等的合作項目。落實好沙河市石嶺水引水、太行山農業資源調查、養兔、秸稈加工、科技信息扶貧、小流域治理、冀西北農林復合業等10個合作項目,加快貧困地區對外開放步伐。三是關鍵技術開發。圍繞貧困地區優勢資源開發與利用,在新品種培育與引進、旱作農業、節水灌溉、產品保鮮、貯運與加工等方面,開發一批關鍵增產增效技術,取得一批高技術含量的成果,提高貧困地區科技水平和人民的科技素質。

E. 太行山高速公路的建設意義

太行山高速公路是列入《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規劃》的重點工程,這是河北與北京相連接的第十一條高速公路,也是穿越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高速公路。
八百里巍巍太行,既是紅色革命的搖籃,也蘊藏著雄奇壯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寶。然而多年來,受自然條件所限,太行山區經濟發展滯後、貧困問題突出,經濟發展遠遠落後於全省平均水平。建設太行山高速公路,對加快太行山區農村資源、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開發,帶動老區人 民脫貧致富奔小康,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這條高速將直接連接4A級及以上景區53個,包括平山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淶源白石山、 武安太行奇峽谷、阜平瀑布群等著名景點,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扶貧路、致富路、發展路和旅遊路。
建設太行山高速公路是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重要措施。作為河北與北京相連接的第十一條高速公路,太行山高速將大大拉近太行山區與北京的時空距離,使太行山區成為北京近距離的功能疏解地、產業轉移地和旅遊休閑地,能有效緩解北京西南方向過境壓力,增強承接京津輻射外溢能力,推動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率先突破,更好地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

F. 太行山地區拍攝的影片都有哪些

在如今,影視劇不斷更新換代,越來越多新興的元素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影視劇能夠讓我們在空閑的時間能夠通過它們來獲得快樂。近年來,也有許許多多不錯的影視劇出現,並且得到了大眾的認可。在之前所播放的影視劇中,也有許多十分不錯的影視作品。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有哪些影片是在太行山地區拍攝的吧。

以上就是我對「太行山地區拍攝的影片都有哪些」這個問題的解答了。

G. 太行山算貧困地區么

太行山不能說算貧困地區,它就是貧困地區。雖然當地脫貧攻堅已經卓有成效,但仍然稱不上達到全國的平均水平。在我國,貧困問題主要出現在經濟較落後的農村和深遠山區一帶,呈現出規模性的集體貧困現象。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區域屬於深度貧困地區,集中了河北省39個國家級貧困縣中的16個,由於該區域自然、地理條件以及歷史等原因,脫貧難度較大。

H. 太行山道路,太行山精神

太行山精神
從1979年開始,河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全省科技力量,對太行山區進行技術經濟開發,利用先進適用技術開發當地優勢資源,使農民很快擺脫了貧困,走出了一條科技扶貧的新路子。國務院對此發來了賀電,國家科委發了賀信,並譽之為「太行山道路」。「七五」以後,我省圍繞《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實施,在國家科委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農業科技工作始終堅持面向扶貧開發主戰場的方針,積極弘揚太行山精神,把科技扶貧工作拓展、延伸到全省貧困地區,為推動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發展,實現全省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做出了貢獻。

一、因時制宜,科學制定科技扶貧戰略

科技扶貧工作是黨和政府實施脫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我省扶貧開發戰略的需要,河北省科委制定了河北省科技扶貧總體戰略,即通過促進貧困地區的科技發展,努力平衡並滿足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現實需求與戰略需求;在幫助貧困地區實現經濟發展,摘自《我要公文網》(www.51gongwen.com)擺脫貧困的同時,為貧困地區在經濟、社會、生態上實現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為了實現上述科技扶貧的總體戰略目標,根據我省在不同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要求及經濟發展形勢的變化,我們又分別確定了不同時期我省科技扶貧工作的戰略重點。

I. 抗戰中太行山戰役對中國歷史的意義

挺進太行山使在南昌起義之後毛澤東作出的很英明的覺定。在南昌起義之後與秋收起義之後,毛澤東的戰略的部署是攻擊大城市,大城市的國名黨的人數太多,共產黨有很大的傷亡。當時的動產黨的兵力只有5萬到6萬人,而且效果也不大,只是攻下幾座的城池,後來毛澤東提出農村包圍城市的構想,後來向挺進太行山,在太行山整合了隊伍,使隊伍效忠黨,後面與朱德帶的隊伍匯合在太行山,後面國名黨的人有一段的時間稱紅軍為朱毛軍。

J. 山西21個貧困縣是哪些

截止2019年5月份,山西共有16個貧困縣,分別是:天鎮縣、廣靈縣、渾源縣、壺關縣、平順縣、寧武縣、五台縣、靜樂縣、偏關縣、代縣、大寧縣、永和縣、汾西縣、臨縣、石樓縣、興縣。

1、天鎮縣

天鎮縣,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東北端,隸屬於山西省大同市。地處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東臨河北省懷安縣,南毗河北省陽原縣,西接陽高縣,北楔內蒙古興和縣,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稱。

天鎮縣國土總面積1718平方公里,轄5鎮7鄉、235個行政村,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被國家列入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地區。

天鎮縣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戰國時為趙國延陵邑,西漢建延陵縣,唐設天成軍,遼代改為天成縣,明代又改制為天成衛、鎮虜衛;清順治三年(1646年)合成天鎮衛,雍正三年(1725年)稱天鎮縣一直至今。

2、廣靈縣

廣靈縣,隸屬於山西省大同市,位於山西省東北邊陲,北嶽恆山東襟。東與河北省蔚縣毗鄰,南同靈丘縣接壤,西連渾源縣,北接陽高縣和河北省陽原縣。

廣靈縣被授予「國家首批綠色能源示範縣」稱號。境內有漢白玉石林、小懸空聖泉寺等景點。2011年,廣靈縣地區生產總值14.7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7.1%。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3、渾源縣

渾源縣,隸屬於山西省大同市,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地處桑乾河支流渾河中上游。東接廣靈,西毗應縣,東南部以恆山與靈丘、繁峙縣分界,北面由六棱山與雲州區、陽高縣相連。

渾源始置於西漢,定名於唐,因渾河發源於縣境內,故名渾源縣。境內有恆山,懸空寺等景點。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4、壺關縣

壺關縣,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位於山西東南部,東與河南省林、輝二市相連,西與長治市為鄰,北與平順縣隔界,南與陵川縣壤,總面積1008平方千米。

故西鐵路、蔭林公路橫貫壺關縣境,是國家中部地區經濟開發的重化工基地。境內旅遊景點眾多,太行山大峽谷是山西省重點建設的十大景區之一,先後獲「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中國十大最美峽谷」、「中國縣域旅遊品牌景區200強」和「國家AAAA級景區」。

5、平順縣

平順縣隸屬山西省長治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東部,縣域面積1510.3平方公里,轄5個鎮、7個鄉。

平順縣地處太行山脈南段西半側,是典型的干石山區和革命老區。全境地形崎嶇,山高谷深,土壤瘠薄,乾旱缺水,自然條件惡劣。

抗戰時期平順縣是太行抗日根據地的一部分,朱德、楊秀峰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生活和戰斗。20世紀50年代農業合作化時期,李順達、申紀蘭等先進模範帶領西溝村群眾發展農林生產的事跡家喻戶曉,「西溝精神」成為中國農業戰線的一面旗幟。

平順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境內主要種植玉米、穀子、小麥、馬鈴薯等作物,盛產花椒、黨參、連翹。工業門類有采礦、冶金、建材、水電、風電、機械、農副產品加工等。

旅遊景區主要有太行水鄉、通天峽、天脊山、神龍灣、西溝村等。瓦日鐵路、長平高速公路橫貫全境。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家級貧困縣

閱讀全文

與太行山農村電子商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8中職班主任培訓方案 瀏覽:453
組織建設基層業務培訓方案 瀏覽:370
雲智造電子商務崑山 瀏覽:347
商場促銷活動宣傳詞 瀏覽:236
校園網路信息化培訓方案 瀏覽:591
智能酒店合作策劃方案 瀏覽:394
縣旅遊宣傳營銷方案 瀏覽:508
國際市場營銷期末考試題 瀏覽:46
市場營銷的求職目標情況及簡況 瀏覽:253
如何解決電子商務交易安全問題 瀏覽:105
微觀市場營銷環境的競爭者 瀏覽:269
建湖電子商務 瀏覽:327
舞蹈品牌加盟策劃方案 瀏覽:689
培訓學校集體活動安全方案 瀏覽:654
微信網路營銷的禮貌用語 瀏覽:528
年會晚宴策劃方案ppt 瀏覽:411
當當網的網路營銷策略ppt 瀏覽:356
交付及培訓方案 瀏覽:442
銷售企業新人培訓方案 瀏覽:939
面膜促銷活動名稱 瀏覽: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