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農分期利息和一分五受法律保護嗎
只要是在法律認可的范圍內都是受法律保護的。如果超出了你可以去舉報他。
❷ 農分期的官方網站是什麼
就是農分期的拼音縮寫
❸ 中國黃金天津津南區的工程項目
❹ 互聯網改變傳統農業模式的好處有哪些
2017年5月農業部推出「農業綠色5大行動」,就是要讓未來農業走綠色、環保、高效、循環的創新型農業發展道路。
現在的土地確權,促進流轉,支持適度規模經營、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都是為了使創新型農業更快發展。
所以說,市場和前景是相當廣闊的,我們做農業的要順勢而為。
國內外創新型農業如有機農業、永續農業(食物森林)、城市農業、循環農業,市民農園和休閑農庄,高科技設施農業,植物工廠,太陽能農場。
現在的互聯網農業模式:
1、現在比較熱門的就是搭上共享經濟東風的共享農場,用戶認購一塊土地,可自己種植也可代種,通過APP使種植全程可視化,還有一種是社會化組織把閑置的土地、廠房、房屋等流轉過來,再進行治理、增加配套設施,讓農民參與。
2、農業眾籌,有農產品眾籌、農場眾籌、股權眾籌等幾種模式,佔比最多的還是農產品眾籌,提前預售+團購的形式讓發起者提前募集資金,投入生產。如開始眾籌、大家種等。
3、農產品B2B電商、生鮮電商、農資電商,把線下交易流程搬到線上,減少中間流程,讓流通成本更低。如一畝田、每日優鮮、農一網等。
4、農技問答,通過APP平台,由在線專家解答農戶提出的技術。既有用戶提出問題系統推送給相應專家,專家一對一解答模式,也有用戶提出問題,開放給大家解答的模式。如雲種養、農醫生、我會種等。
5、農業金融,為農業大戶、合作社、農業企業提供貸款/保險等金融服務,解決他們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資金短缺問題。如農發貸、農分期、樂農貸等。
6、社交+農業,為農民和城市搭建一座屬於自己的橋梁,打破傳統營銷模式壁壘,帶領老百姓共同邁向小康生活。如山西在他鄉
7、互聯網+土地,平台建立全國土地承包、租賃、轉包等信息資料庫,並聯合線下土地流轉服務,衍生土地金融產品。如土流網、地合網、農地圈等。
❺ 小城鎮正追趕大都市能追上嗎
中國的數字革命、農業的進步以及花在新的公路和鐵路上的大量資金正在使遠離大城市的中國人做出反應,中國的許多邊遠地區正在追趕富裕的大都市,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融入范圍更廣的經濟之中,從而可能使中國經濟和全世界長期受益。
邢自強說:「我們的確期待著這些地區趕上來,縮小與大城市的收入差距。」
報道稱,企業界也改變了對此類地區的看法,新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使得企業經營活動更容易轉移到小城市,從而使公司能夠利用那裡較低的成本。去年,鹽城的工業產值增速超過全國速度。
在鹽城市區附近的新凌村,現年37歲的羅建海(音)是新一代農民企業家的典型代表。通過租用鄰居的土地,他不斷地擴大自己耕種水稻和小麥的農場,他還投資購買了兩輛新的拖拉機,他也會把拖拉機租給需要將其用於耕種自己更大地塊的其他農民。三年來,他的年收入已經增加了6倍,達到10萬美元。他的開支則翻了兩番,主要用於為3個孩子買衣服和購買通用汽車公司合資企業生產的一輛價值1.7萬美元的新轎車。
不遠處,現年47歲的程志國(音)今年也擴大了自己的農場,從而使凈收入增加到2.3萬美元左右,為三年前的5倍,他因此在8月份購買了他的第一輛轎車——韓國現代。
報道稱,這種變化正在引誘著周建等城市企業家。現年33歲的周建琢磨出大型農業也需要更多的錢,2013年,他創建了農分期電子商務公司,該公司負責幫助農民家庭獲得銀行等放貸機構的貸款。從那時以來,農分期公司已經幫助農民獲得了大約1.5億美元的貸款,在中國農村各地開辦了100多個辦事處,僱用了800名雇員。
周建說:「市場的升級使我們這樣的企業得以服務於這些大農戶。」
趕不上的,不然怎麼有大都市。
❻ 農分期 沒有了吧
農分期 現在大概這樣是沒有了。
公司不大好的,
農民一般承擔不起。
❼ 電子商務的應用現狀與發展前景的探討,怎麼寫拜託各位了 3Q
據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抽樣調查,2002年,全國62.7%的零售企業建成了區域網,38.8%的零售企業在網上公布商品信息;17.9%的零售企業提供網上購物方式;只有3%的零售企業實施了供應商管理庫存(VMI)。我國農業網站發展很快。不僅各省市普遍建立了《農業信息網》,還涌現了類似《中華十億農副產品網》《福州亞峰》《南京白雲亭》這樣一些大型網上市場。網上經營的品種一改去年以糧食,化肥為主的局面。副料、家禽、農葯、土特產、花卉、園林、水產品、茶葉、鮮果等全部上網。江蘇目前已有九大類,三十個農產品市場實現了連網。沛縣率先在全國實現全縣28個鄉鎮連網。網上銷售菜糧等農產品23億公斤。《環球農商網》、《中青農網》、《中國農村星火數據廣播網》讓農民用電視機即可走進網路時空。成為面向九億農民的數字化信息網路。農業監測預警系統已開始按月提供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糖料的監測報告,年底可建立幾個品種的數據平台。農村供求信息服務系統,農村供求信息全國聯播系統(農村供求一站通),一年來已有注冊會員18000家,每月頒布信息6000條,內容詳查13萬條,已成為中國最全面、權威的農業信息網路,每月點擊已達到1000萬次,農產品價格供求信息還通過中國聯通的尋呼機向全國用戶發送,2002年改進了對網站信息管理,建立了三層結構內容管理系統,推進縣、鄉信息服務點建設,年底預計完成60%縣級、20%鄉鎮農村經濟信息服務站建設任務 網上農產品超市開通,位於北京市大興縣的北京萬福喜食品公司的員工在其配送中心內為網上訂貨的顧客准備農產品。該公司從2002年5月起利用互聯網銷售農副產品,就可以看到圖文並貌的大興蔬菜、瓜果、肉食等農副產品的介紹,公司設立配送站點的小區居民通過網路訂貨後,該公司針對顧客的要求進行清洗、加工和配送,市民不出小區就可購買到新鮮、便宜的優質農副產品。目前,已有6萬戶北京市民成為該公司會員。自1997年至今,南通市農民通過上網銷售的農產品累計達到200多個品種,實現銷售額近1億元,通過信息搭橋,農民走上了致富快車道。 2.5.省市地區電子商務取得不少進展 北京、上海、湖南、徐州、海南等地電子商務已取得不少進展。 北京首都電子商務工程取得較大進展,首都電子商城作為首都電子商務主要基礎設施,已開始為國內外企業、商戶開展全國性和全球性電子商務發揮作用,每月訪問者達數百萬人次,每月網上經營額已達數百萬元人民幣。2002年北京電子商務逐步建立和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電子商務體系,電子商務服務平台-首都電子商城的功能進一步完善,四級社區電子商務服務信息網路系統全面開通。在2002年1至9月,BtoB、BtoC電子商務交易額分別為360.1億元和3.83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21.87%和164.14%,電子商務市場前景看好。西單商場於2001年底投資900萬元成立了電子商務公司(igo5.com)。到2002年6月,igo5.com月銷售額已超過400萬元。2002年9月,實華開以單筆跨國網上采購額超過千萬人民幣而刷新亞洲網上開放式純電子商務采購新紀錄,此次交易開設四個競價市場,對四種不同的特製塑料進行拍賣。總成交額超過千萬,為采購方節省金額百萬餘人民幣,節省比例達到10.72%.至此,實華開已成功地為包括美國最大的辦公文具連鎖店以及德國最大的零售商,舉行了十幾場中國出口商品網上競價訂貨會。網易2001年初易趣合作網上拍賣,2002年7月5日,合同期滿,雙方拍賣合作正式到期。2002年7月9日網易的主頁上出現了網易拍賣推出了自己的拍賣服務。2002年3月18日美國eBay公司為易趣注資3000萬美元易趣與美國eBay公司合作eBay獲得了易趣的33%股權,使易趣成為國內最大的CtoC網上拍賣網站。2002年,中國互聯網上的手機銷量增長了近150%,目前國內外各種品牌的手機型號有264種,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來銷售;同樣一部手機網上銷售價格比傳統的專賣店銷售價格要低1%至2%,手機配件的網上銷售能比傳統專賣店便宜到40%至50%。北京社區電子商務工程一年來取得顯著成果:依託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將18個區縣、149個街道連接成一個整體,實現互聯互通、在169個社區服務中心建立169個網站,形成覆蓋全市社區服務信息網站群,安裝了149套街道熱線呼叫系統,在1200個社區安裝了管理軟體,開發社區電子商務支撐平台,在2400個社區實現了網路接入,採用96156熱線電話和信息亭三種接入方式。上海社保卡工程幾年來取得成效,累計發卡800萬張,600萬人用於醫保結算。 濟南市電子商務及現代物流應用示範工程一年來,以三聯集團為龍頭與22家家電生產廠家和20多個銷售商建立家電電子商務聯盟,對34家連鎖店進行改造,24家實施緊密分銷商管理系統,10家實施核心分銷商管理系統(即由ERP統一管理)。總部與連銷店分銷效率大為提高,訂單處理由來1.5天縮短到5分鍾,實現了商流、信息流、物流全面集成,資源共享。海南在旅遊業電子商務、農產品網上營銷,重慶在網上農,貿超市、網上輕工市場,徐州淮海食品商城,天津在物流配送方面進行了試點,積累了有益的經驗,中國電信湖南電子商務中心建立了179門戶網站,開展在線安全交易、安全支付、證券、銀行、購物與CA論證等安全服務。 2.6我國B2B、B2C市場的發展現狀 根據CCID的研究分析資料:2002年12月,我國電子商務網站3804家,比2001年3391家增長12%,能有效運行的1533家,比2001年1326家增長16%;消費類電子商務網站2277家,其中綜合類網站285家,專業類網站1992家,能有效運行的737家;B2B網站1527家,其中綜合類網站189家,專業類網站1338家,能有效運行的796家;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電子商務交易額2002年1809億元,比2001年1088億元增長66.2%;B2C交易額2001年為13.15億元,2002年25億元,年增長率90%;B2B交易額2001年為1075億元,2002年1784億元,年增長率65.9%.
❽ 合肥工業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合肥工業大學有任傳俊、張家仁、浦天祥、趙經徹、葉青等名人。
任傳俊:原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
張家仁:原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黨組成員。
浦天祥:原中國西電集團總經理。
趙經徹:原兗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葉青:原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
合肥工業大學(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是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平台重點建設高校。
師資力量:
根據2018年11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有教職工3783人,專任教師數2269人,其中正高416人,副高885人;具有博士學位1410人,碩士學位663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8人。
綜述:
根據2018年11月綜合信息顯示,學校合肥工業大學有屯溪路校區、翡翠湖校區、六安路校區、宣城校區共4個校區。屯溪路校區、翡翠湖校區、六安路校區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簡稱「合肥校區」;宣城校區坐落在安徽省宣城市區。
❾ 現存10種高毒農葯將分期分批淘汰,淘汰這些農葯的原因是什麼
說起來農葯,身處不同環境的人,聯想到農葯的想法也有所不同。對於很多農民來說,農葯是每年農耕時節必不可少的。除了能夠保證農作物的質量之外,也能夠保證農作物不受到侵害。而對於一些生活在城市的人來說,對農葯大多都是避之不及的。彷彿只要沾上了一點點的農葯,就能夠威脅到健康以及生命,所以與農葯相關的問題,必須要引起絕對的重視。
農葯的研發工作一直以來都在默默的展開著,可能這並不為我們所熟知,但是卻事關我們的安全以及健康問題。之所以對這些農葯高度重視,並且定期進行農作物的抽查,也都是為了我們的食品以及飲食安全問題,事關民生,容不得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