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有哪些有關電子商務的報刊雜志
國內比較權威的電子商務的雜志是《電子商務》,我03年就看過,這個雜志比較早專,在國內同行業雜志中屬是比較重要的。你要是投稿可以考慮。
其他可以參考的有「電子商務世界」
《電子商務》雜志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電子學會主辦,是中國第一份全面介紹電子商務的全彩色月刊。其前身是中國信息產業商會的同名會刊,於1997年底創刊,內部發行。2000年4月經新聞出版署批准正式向全國出版發行。
欄目介紹
封面報道:深入報道影響產業發展的焦點和熱點話題。
特別報道:充分報道不同行業在轉型中所面臨的不同問題、解決對策以及潛在商機,介紹國外相關行業的最新商業模型和進展。
他山之e:國外知名企業轉型的經驗與教訓。
e彩紛呈:在翻譯Smart Business Labs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國情進行本地化采訪。
(Smart Business Labs對各種商業模型進行比較和分析)
e門心思:各類企業在轉型過程中的共性問題,如數字品牌的建設。
春秋演e:互聯網時代的企業診斷。
e類人物:對典型人物的深入報道。
e網撈魚:國外成功電子商務案例的深度剖析。
就是e通聊:以輕松詼諧的語言進行月度熱點評析。
⑵ 電子商務安全導00997論述題某一出版社開展的網上銷售業務,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
1人物肖像權 2網路交易的防範 3支付時候的資金 4所提供物品的來源 5物品是否安全是否有致癌物質 6適合的年齡段 7時間的影響 等等
⑶ 出版商務專業是干什麼
出版商務專業是一門專科專業。
1、主幹課程
出版物發行實務、出版物營銷實務、出版物流管理實務、出版物市場調查與預測、電子 商務、新媒體營銷等。
2、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掌握出版物營銷 策劃的基本理論與實務,熟悉出版物生產流通環節,了解版權事務,具備較強的出版物營銷、 電子商務及新媒體營銷能力,從事出版物發行、營銷策劃、出版市場調研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電子商務基本特徵
從電子商務的含義及發展歷程可以看出電子商務具有如下基本特徵:
1、普遍性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交易方式,將生產企業、流通企業以及消費者和政府帶入了一個網路經濟、數字化生存的新天地。
2、方便性
在電子商務環境中,人們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客戶能以非常簡捷的方式完成過去較為繁雜的商業活動。如通過網路銀行能夠全天候地存取賬戶資金、查詢信息等,同時使企業對客戶的服務質量得以大大提高。在電子商務商業活動中,有大量的人脈資源開發和溝通,從業時間靈活,完成公司要求,有錢有閑。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電子商務;網路-出版商務專業
⑷ 電子商務會有哪些教科書
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電子商務專業專、本科課程指定教材
序號 課程代碼 課程名稱 學分 首次理論課考試時間 指定教材
電 子 商 務 專 科
1 0001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3 每年考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趙家祥,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2 0002 鄧小平理論概論 3 每年考 《鄧小平理論概論》,錢淦榮,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年版
3 0003 法律基礎與思想道德修養 2 每年考 《法律基礎與思想道德修養》,鞏獻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 0041 基礎會計學 5 2001年4月 《基礎會計學》,王俊生,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版
5 0888 電子商務英語 3 2002年10月 《電子商務英語》,崔剛,線裝書局,2002年版
6 0889 經濟學(二) 5 2001年4月 《經濟學》、劉鳳良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 0890 市場營銷(三) 5 2001年10月 《市場營銷》,呂一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 0891 國際貿易實務(三) 6 2003年10月 《國際貿易實務》,董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9 0892 商務交流(二) 4 2001年4月 《商務交流》,王秀村等譯,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0 0893 市場信息學 5 2002年4月 《市場信息學》,楊小平,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年版
11 0894 計算機與網路技術基礎 3 2001年10月 《計算機與網路技術基礎》,於淼,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2 0895 計算機與網路技術基礎(實踐) 3
13 0896 電子商務概論 4 2001年10月 《電子商務概論》,成棟,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4 0897 電子商務概論(實踐) 2
15 0898 互聯網軟體應用與開發 3 2002年4月 《互聯網軟體應用與開發》,楊紀成,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16 0899 互聯網軟體應用與開發(實踐) 3
17 0900 網頁設計與製作 2 2002年4月 《網頁設計與製作》,於淼,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8 0901 網頁設計與製作(實踐)?? 3
19 0902 電子商務案例分析 2 2002年4月 《電子商務案例分析》,楊堅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20 0903 電子商務案例分析(實踐)?? 3
21 0904 綜合作業(實踐) 4
電 子 商 務 本 科
1 0004 毛澤東思想概論 2 每年考 《毛澤東思想概論》,羅正楷,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2 0994 數量方法(二) 6 每年考 《數量方法》,錢小軍,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 0015 英語(二) 14 每年考 《大學英語自學教程(上、下冊)》,高遠,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 0995 商法(二) 5 每年考 《商法》,王小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 0910 網路經濟與企業管理 6 2003年10月 《網路經濟與企業管理》,李鳳雲,線裝書局,2002年版
6 0996 電子商務法概論 6 2005年11月 《電子商務法概論》,周慶山,遼寧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7 0997 電子商務安全導論 3 2005年10月 《電子商務安全導論》,蔣漢生,遼寧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8 0998 電子商務安全導論(實踐) 2
9 0906 電子商務網站設計原理 3 2002年4月 《電子商務網站設計原理》,楊雅輝,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年版
10 0907 電子商務網站設計原理(實踐) 3
11 0908 網路營銷與策劃 3 2002年4月 《網路營銷與策劃》,褚福靈、成棟,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12 0909 網路營銷與策劃(實踐) 2
13 0910 網路經濟與企業管理 6 2003年4月 《網路經濟與企業管理》,李鳳雲,線裝書局,2002年版
14 0911 互聯網資料庫 3 2001年10月 《互聯網資料庫》,周志忠,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年版
15 0912 互聯網資料庫(實踐) 3
16 0913 電子商務與金融 3 2002年4月 《電子商務與金融》,陳進、謝懷軍,線裝書局,2001年版
17 0914 電子商務與金融(實踐) 3
18 0915 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 3 2002年10
如果你是電子商務專業畢業,你可以報考助理電子商務師,如果你是其他專業專科畢業,你只能先報考電子商務員
電子商務師職業共設四個等級,分別為:電子商務員(國家職業資格四級)、助理電子商務師(國家職業資格三級)、電子商務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高級電子商務師(國家職業資格一級)
目前電子商務在中國發展的還不是太好,現在一般企業還不認識電子商務師資格證書,也就談不上認不認了,不過以後相信會有用的,而且證書發放單位是國家和社會勞動保障部,權威性還是很大的。
⑸ 電子商務網站建設的清華出版
書名:電子商務網站建設與管理 作者:李建忠
責任編輯:陳仕雲
封面設計:張岩
版式設計:文森時代
ISBN:9787302276517
定價:29.8元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6日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電子商務網站及建站流程、電子商務網站基本建站技術及電子商務網站安全與運營管理三部分內容。書中採用了大量典型案例,案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從靜態網站到動態網站,從簡單網站到綜合性網站,不斷地完善,遵循「理論夠用、注重應用」的原則,突出了以「建站流程為主線,以技能應用為核心」的特點。同時,每一章最後都附有精心設計的思考與練習、技能實訓兩個模塊,針對重點和難點進行訓練,便於讀者掌握電子商務網站開發的基本過程和方法。
本書可作為應用型本科電子商務專業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適用於高職高專電子商務專業、計算機專業及相關專業的學生,以及從事電子商務網站設計和開發的技術人員。
前言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電子商務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電子商務網站作為企業的窗口,不僅能夠實現產品的展示和企業形象的宣傳,而且通過網站在線交易,能夠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拓寬發展空間,提高企業內部的生產、管理和服務水平。「電子商務網站建設與管理」是電子商務專業的核心技術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掌握如何規劃網站、建設網站與管理網站等相關知識和技能,從而為將來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電子商務網站構建、管理等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全書分3篇,共11章。
第1篇為電子商務網站及建站流程。包括第1~3章,主要介紹了電子商務網站的基本概念、電子商務網站建設的工具、網站的規劃與設計、網站伺服器方案的選擇及建站流程。
第2篇為基本建站技術。包括第4~9章,內容包括HTML語言、Dreamweaver設計網頁的基本操作、VBScript腳本語言和資料庫基礎的簡要介紹,以及ASP的內置對象,最後以網上書店為例介紹了電子商務網站的設計與開發方案。
第3篇為網站安全及運營管理。包括第10~11章,介紹了電子商務網站的安全、運營與管理、電子商務網站的推廣以及網站的SEO優化技術等內容。
本書遵循「理論夠用、注重應用」的原則,把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崗位實踐能力放在第一位,注重實際項目開發能力的引導和培養。圍繞網站開發,書中採用了大量典型案例,突出技能應用,循序漸進地介紹了電子商務網站開發過程中的方法和技巧。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對於書中案例及章後的技能實訓模塊,一定要親自上機實踐,只有多上機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了方便教學,本書配備有電子課件、案例源代碼、實訓素材及課後習題答案。電子課件及教學資源均與教
材配套,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直接使用。
本書面向應用型本科電子商務專業,同時適用於高職高專電子商務專業、計算機專業及相關專業的學生,也可供從事電子商務網站設計和開發的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⑹ 網上電商的圖書價格戰對出版行業有什麼影響呢
電商大多走的是低價位路線,在普通書店裡賣到50元的書籍在電商那裡可能只要30,這樣就大大打擊了實體店的利益。但是實體店的進貨量和銷量都比不過電商,出版商自然會給電商稍低的價格。因為電商的量很大,所以電商有資本跟出版商談進貨價,這樣出版商的單本書的利潤會降低,但是銷量會增加,總利潤應該還是可觀的。網店對實體店的沖擊無處不在,很多行業都出現類似的情形。限制折扣是不現實的做法,因為網銷是大勢所趨,企業不會不和有實力的網店合作的,比如京東,當當,亞馬遜都經營書刊業務。
⑺ 電子書對圖書出版業有什麼影響
經過多年的默默無聞之後,現今電子書已經對出版商產生了重大沖擊——在歐洲和北美,電子書銷量已經超過了印刷書籍,且這種趨勢正不斷向全世界擴展。於出版商而言,隨著手持閱讀設備等移動終端的普及以及價格供應鏈模式的發展,電子書發展將機遇與挑戰並存。現在要做的不是去預測未來,而是要認真評估當下行業現狀——電子書發展過程中依然面臨著採納和盈利能力問題,從而至少在理論上幫助出版商及其合作者在新環境下依舊能夠蓬勃發展。
電子書的發展史在此就不再贅述,但是我們可以注意其幾個歷史轉折點:2007年,亞馬遜推出電子墨水閱讀器,電子商務發展潛力非凡。Kindle的流行使得電子書變成一種消費趨勢,尤其是對於敘事文本來說。如今的問題就是平板電腦的流行是否也會預示著類似的趨勢,究竟是會帶來電子書消費的質變,還是只是其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量變而已呢。
電子書採納的發展趨勢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電子書閱讀逐漸興起取代了紙質書閱讀,這一現象在美國表現的尤為明顯。2012年12月,皮尤研究中心發現,有23%的16歲以上的美國人在去年閱讀過電子書,而前年這一數字只有16%。同一時期,美國紙版書籍的閱讀份額則從72%下降到了67%。成人書籍的數字化更為明顯,Book Stats的數據顯示,2010年到2011年,成人書籍電子書收入占出版商總收入的比重從13%增至30%。當然代價就是同期大眾市場紙質書的收入從33%下降至24%。其他如未成年人書籍貿易中,也呈現出一派電子書增長紙質書下降的趨勢。隨著電子閱讀器的普及,這一現象將更為普遍。
然而,高等教育的電子書採納走的卻是和大眾圖書完全不同的路線。燈塔數字化戰略的產業分析師Steve Paxhia指出,以往以高價出售紙質內容的傳統教育出版商現今並未採用出售紙質內容的電子版本的方式轉變,而是進一步提供互動式學習系統。「通過將重點轉向一體化學習系統,出版商可以以相當低的價格同時提供紙質版和電子版學習內容。傳統出版商就沒有這種優勢。」Paxhia參與合著的《書業研究集團》(BISG)半年度報告中就詳細記錄了印刷圖書和數字化課程中學生的互動情況。
消費者態度
2009年以來,BISG也在報道消費者的電子書閱讀和購買行為。該報告顯示攜帶型設備的使用會繼續影響電子書採納行為。正如亞馬遜將專用電子閱讀器與電子商務結合成功地促進了敘事小說閱讀上漲,此後也有其它電子設備採用電子書格式來推動非小說文本的增長。從2010年初到2011年中期,專用電子閱讀器取代PC成為最受歡迎的電子閱讀設備。然而,隨後平板電腦的崛起(主要以亞馬遜的Kindle Fire為主導),則改變了這一戰局。另一份3月的報告顯示,平板電腦和專用閱讀器的比重分別為43.9%和42%。(見下表)。
BISG的研究還顯示了何種圖書受電子書格式影響最大。在2011年中期,小說類,尤其是「娛樂」小說類(例如神秘小說,浪漫小說)電子書在專用電子閱讀器中占據主導地位。然而,隨著平板電腦的興起,專用電子書閱讀器中的一般小說電子書開始流失,而且其他類型小說的電子書在平板電腦中也開始受到歡迎(見下表)。
總體而言,那些使用專用電子閱讀器的用戶更偏愛通俗小說和神秘/驚悚風格的小說,選擇比率分別高出平均水平(63.3%和62.9%)的7.4%和6.4%。然而,奇怪的是,在使用平板電腦的用戶中這兩類小說的選擇比率則稍低於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使用電腦閱讀電子書的用戶中,科幻小說閱讀率高出平均水平(44.2%)達6.8%。
BISG的學生態度調查研究發現,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數字採納遠不是單純的電子書那麼簡單,而是更偏向於採納一體化學習系統,例如聖智的CengageBrain平台或者是培生的MyLab系統。平板電腦和電子閱讀器,占據主導地位的台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加之愈加復雜的學習環境,共同推動教育出版向不同於傳統紙質出版的數字化方向轉型。
另一個影響平板電腦電子書消費的因素就是這些新設備本並不是專門為閱讀而設計的,而是可以做很多其他事情。有研究表明,諸如視頻、音頻、游戲和一般的網頁瀏覽、收發郵件等活動都會影響到電子書的閱讀,相較於亞馬遜的Kindle Fire和巴諾的Nook平板電腦,這一點在蘋果的iPad和Android平板電腦上表現的更為明顯。讀者們正在從專用電子閱讀器閱讀轉向平板電腦閱讀。更重要的是,一點讀者們習慣了閱讀電子書,那麼閱讀和購買紙質書的讀者就會減少。
閱讀設備、人口統計和印刷書籍的命運
相較於一般消費者,年輕、受過良好教育和經濟條件優越的消費者更喜歡電子書和電子閱讀設備。BISG於2009年開始電子書研究,當時的電子採納者大體情況如下:男性,30歲至44歲之間,大學學歷,收入在50000至75000美元之間。現如今,閱讀電子書的女性遠多於男性。當然其他年齡段、受教育程度、就業和收入群體的電子書閱讀率雖然比不上前者,但是也還是很高的。例如,相較於2010年,55歲以上的退休受訪者中的實力買家(至少每周讀一次電子書)比2010年就多了很多。雖然,現今依然是年輕消費者占據電子書消費的主導,但是整個市場版圖正在擴大之中。
這就意味著,雖然短期內印刷書籍依舊受到歡迎,但是受眾卻會逐漸縮小。印刷書籍最大的優勢——舒適、無技術開銷、低成本,將隨著閱讀設備成本下降,數字閱讀舒適體驗增加而變得優勢不再,從而無法存活。
事實上,就像黑膠唱片之於唱片業一樣,印刷書籍可以找到一個可持續的細分市場來生存下去或者基於尚未被定義的價值主張進行開發。基於這種可能,不少分析師認為,從長遠來看,印刷書籍依舊是圖書內容的一種大眾傳播媒介。
上述預測就警示我們,相對於電子書的一些缺陷,如技術故障、DRM和閱讀軟體壽命等,印刷書籍仍舊是一個更為開放、穩定的閱讀和存儲介質。電子書要想完全取代印刷書籍,就必須要能夠滿足未來讀者、研究人員和檔案存儲人員的需求。
電子書的發現渠道
BISG的研究顯示,亞馬遜在電子書二次銷售的渠道上占據了主導地位。有73%的受訪者通過亞馬遜網站獲取電子書,而另外13%的受訪者通過Kindle應用程序獲取電子書。當然,亞馬遜不是一家獨大。另有21%的受訪者通過巴諾書店的網站獲取電子書,緊隨其後的獲取來源分別是公共圖書館,蘋果的iBooks/ iTunes的應用程序,以及其他一系列較小的電子書來源。人們大多通過安卓設備或者蘋果IOS商城購買電子閱讀器應用來發現電子書的,例如Google Play Books、Kobo等閱讀程序。除了巴諾書店和一些公共圖書館外,人們很少在實體店發現電子圖書。一些出版商就恰好利用了這一點,他們與亞馬遜合作以使自己的書籍出現在亞馬遜的「新書榜單」中。不過,出版商的這種緊張是可以理解的,他們也在嘗試其他圖書發現技術,例如出版商或者作者通過社交媒體進行推廣。不過目前成效不大。在線評論、印刷書評,以及來自朋友和家庭成員的推薦,樣章免費下載試讀等,仍然是電子書購買最具有影響力的因子。
BISG關於電子書發現渠道的調查關注兩個相互獨立的問題,一個是一般電子書信息的首要來源,另一個是受訪者最常用的獲取和閱讀電子書的具體方式。亞馬遜網站以47.4%的比例成為排名最高的一般電子書信息源,以25.2%的比例成為排名最高的具體電子書發現源。亞馬遜的電子郵件和簡報也是獲取電子書信息的重要來源,占據26.1%的比例。來自家人和朋友的推薦排名也很靠前,一般信息源和具體發現源比例分別為24.4%和16.1%。社交網路佔一般圖書信息發現的比例為15.7%,但是具體電子書發現比例僅為3.5%。其他的二次銷售渠道,特別是巴諾和蘋果,是很好的一般電子書信息獲取來源,比例分佔到14.7%和10.7%。但他們並不是具體圖書發現的主要渠道,所佔比例僅有7.2%和3.7%。圖書館本該是讀者發現電子書的主渠道。然而,由於目前的出版商和圖書館就電子書的定價和可獲取性上的分歧,阻礙了這種潛力的發展。圖書館雜志的一項研究表明,圖書館用戶的經常控訴電子書目過小問題。未來研究的將試圖探討如何打破目前的僵局,讓顧客通過他們的圖書館購買想要的電子書。BISG的研究還發現,實力買家(每周都購買電子書的人)中,圖書館是第三大受歡迎的電子書獲取來源,比例為24.9%,僅落後於巴諾0.5%。
在價格問題上,電子書相對於印刷版本而言具有明顯的優勢。這一點在蘋果試圖實現代理定價的措施時備受爭議就可以看出。但是,這種計算這並沒有將總成本考慮進去。雖然專用的電子閱讀器價格在迅速的下降,但是平板電腦(日益受歡迎的電子書閱讀設備)的價格仍然是很多消費者購買的障礙。電子書要想擊敗紙書,平板電腦就必須降價,或者智能手機的屏幕變大但是消費者仍買得起。從表面上看,電子書的價格是其減少印刷成本和分銷成本的一種反映。消費者就是這樣看的。BISG的調查研究中問及受訪者能接受的最高電子書價格是多少。很多人表示硬拷貝類電子書最多30美元,其他商店的電子書則最高不要超過17美元。他們認為,9美元的電子書是「超值」,13美元的電子書「小貴但也算合理」,但是18美元的話就「太貴了」。2012年5月以來,「超值」、「小貴但也算合理」的比重緩慢上升。這也意味著,無論格式如何,公眾對書籍本身認知正在逐漸發生變化。
需要注意的是,印刷圖書和電子書的內容開發、編輯和營銷成本並無多大差異。電子書價格之所以很低,是為了迎合公眾過度低估了電子書成本從而對書價產生的預期,而像亞馬遜這樣的網上零售商採取激進策略更是進一步拉低了電子書價格。出版商們已經簡化內部流程,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來彌補電子書低價帶來的盈利能力不足。但是最終,還是需要作者和出版商開發出不能被經銷商復制的新的價值來源(包括內容與營銷方面)。
轉售困局
與價格相關的另一個問題是,電子書不能或者說不應該被轉售。GiantSteps Media的分析師比爾·羅森布拉特指出,電子書交易和紙質書完全不同,紙質書交易是一種現實的交易,需要有買賣雙方,但是賣方並未擁有所售內容的版權。相反,電子書交易則是一種權利使用許可協議,即需要有被許可人(買方)和授權人(賣方)。其中賣方即發行商和渠道合作夥伴對內容有完全控制權。根據發行商/分銷商的政策,如果是受DRM保護的作品,將會嚴格禁止轉售,甚至連租借都不可以。
今年1月,亞馬遜申請專利允許用戶轉售電子書的內容,同時刪除了原始用戶的所有本地電子書副本。羅森布拉特指出,這一「數字優先銷售」的策略是很有問題的,比如,在多台Kindle設備和應用程序中刪除其所有的本地電子書副本頗有難度。雖然,圖書館和其他權利倡議者都希望推動更為開放的轉售實踐,但是鑒於混亂的DRM以及專有電子書平台的現狀,這顯然不大可能實現。
轉售會損害出版商的既得利益,因為受DRM保護的電子書可以阻止電子書價格進一步下降。如果亞馬遜這樣做了,那麼作者和出版商之間的密切聯系也可能失去了。羅森布拉特認為,出版商將就此問題與其打一場長久的官司。
據BISG研究顯示,目前轉售問題尚未成為影響電子書消費的主要障礙。過去的四年調查表明,平均只有13%的受訪者表示「當閱讀過後不能合法出售電子書」是個大問題,還有17%的人認為這只是或多或少有些影響。未來的調查將探討不能轉售問題是如何影響那些因此而尚未開始閱讀電子書的人的。
另一方面,轉售問題還可能涉及到作者和出版商的二級市場收入,這在印刷書市場是無法實現的。但是,由於此類交易的技術壁壘、電子書平台的專有性競爭以及大出版商的一些短期戰略,轉售在短期內尚無法實行。
結論
電子書採用的最大障礙可能就是該媒介本身的新穎性以及其受專利技術公司控制。在許多應用程序和閱讀設備中粗略一看,就能發現電子閱讀的體驗就是一種一致性,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電子閱讀體驗將進一步完善,從而吸引更廣泛的受眾。即使是像亞馬遜和蘋果這樣咄咄逼人的公司也可能屈服於公眾壓力以及讀者和研究者的需求。畢竟,自閱讀出現至今,這種需求就從未改變過。
然而,在那之前,電子書對於作者、出版商和分銷商而言依舊是一個破壞性力量,並且會逐步培養起讀者的數字閱讀習慣。(
⑻ 談談如何把電子商務引入圖書營銷
標簽: 電子, 圖書, 商務
傳統圖書營銷,專注於直線性圖書展示,既圖書為單一媒介,將圖書純粹的作為一種知識,沒有正視其產品的特性。沒有深入開展其市場性,同時,又深深地將讀者誤引入一個陷阱。書評、書摘、或新書介紹都是傳統的「經典」之作,名家之書評引導了一波波消費潮流,名人推薦的標簽更是大肆打折,猶如市場小販,前街賣狗肉,後街掛羊頭,更有美女帥哥脫光洗凈當純種綠色食品,想咱袁伯伯雜交水稻都沒有這般崇高的解民於水火之中,於是傳統圖書營銷方式向新營銷模式轉型成為必然。
新得營銷模式的建立也即順應電子商務的發展。
傳統圖書向電子商務轉型,已經成為網路業界和傳統圖書出版業共同關注的熱門話題。
"需求"是市場之源,從研究"需求"入手,我們的圖書營銷才會走穩每一步。回顧電子商務歷史,正是來自企業的商務需求推動了電子商務的產生、形成和發展。沒有企業的商務需求,就沒有今天的電子商務。沒有傳統企業對電子商務的需求,同樣也談不上出版向電子商務轉型的必要。轉型當然需要專家咨詢,但是,指導傳統企業向電子商務轉型的第一個"專家",是企業自身的商務需求。需求是最好的"專家",考察和研究你的需求,讓需求告訴你傳統圖書營銷向電子商務轉型的第一步究竟應該怎麼走。
作為企業,你的需求可能來自客戶對你越來越高的要求,可能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可能出自你進一步發展的戰略考慮,也可能來自其它什麼地方。仔細研究你的企業需求究竟在哪裡?電子商務確實能夠提升你的客戶服務能力嗎?電子商務確實能服務於你的企業發展戰略嗎?你的競爭對手已經或計劃向電子商務轉型了嗎?電子商務確實能為你的企業增加效益嗎?一切從企業的商務需求出發,需要怎麼轉型就怎麼轉型,沒有需求不轉型也罷。你也可以從最迫切的需求入手,看一看哪個環節、哪個方面是你的企業中最薄弱、最令人頭疼的?這往往就是你的企業中最迫切需求應用電子商務之處。比如你感覺采購管理太亂、采購成本太高,很想改善卻又沒有什麼好的辦法,那麼不妨試一試電子商務的辦法,試一試應用網上采購與管理,效果可能會讓你喜出望外。從這里開始,你可以漸次調整和變革企業的其它環節、其它方面,逐步整合並完成企業向電子商務的轉型。
多元化與個性化越來越成為我們時代的一個標志。電子商務豐富了消費者的生活方式,也豐富了企業的商務選擇,出版企業向電子商務轉型不必也不能一個模式、一概而論。需求也是網路業界最好的"專家"。出版業界的同仁們,不妨從那些泊來的、通用的、"標准化"模式中解脫出來,努力將目光投向中國傳統出版企業的商務需求,研究和推出真正適合中國出版企業向電子商務轉型的東西。比如模式,是需求和成功創造了模式,而不是相反。從需求出發而不是從模式出發,成功才會離你更近些。下一個新的商務模式,也許正期待你在需求的引導下去創造。
出版業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中社會文化環境因素也必然被加強。
文化傾向對出版營銷的影響在傳統意義上主要深層表現在核心文化和亞文化,具體反映在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層面上。核心文化為公眾所廣泛承認的道德准則,行為規范,風俗習慣等,它是社會意識形態的基礎。亞文化是在認同核心文化的基礎上頭,各個社會群體表現出的不同的文化特徵,如地區亞文化,民族亞文化,職業亞文化等。
為什麼電子商務在發達國家首先發展起來?為什麼美國的網上購物沒有遇到信息化基礎、信用體系、配送環節等"瓶頸"?為什麼歐美在探討電子商務如何發展的問題上主要集中在安全、征稅等技術和管理的層次上?而我國在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中,人們關心的問題集中在如何搬走"信用、支付、物流"三座大山上?問題的關鍵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已經成熟,信用基礎、金融服務、運輸服務早已不是社會經濟發展中要解決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是如何當成"過剩資源"進一步利用、開發、組合的問題,而在這一點上,電子商務是一種新的嘗試與突破。
圖書營銷電子商務化的過程在中國的發展空間必然超越傳統產業,出版發行行業的轉型更加迅速。外國資本在國內發行領域不再受任何限制,投資比例、經營項目、設立地點均由投資者自主決定。當然,對外資發行企業也有條件限定,就是零售企業注冊資金500萬元,經營期限不超過 30年;批發企業注冊資金3000萬元,營業面積不少於50平方米,獨立設置的經營場所面積 500平方米。這意味著發行這一塊全面開放。我國加人世貿組織已經三年, 到現在為止:1.香港泛華公司和人民日報大地發行中心合資成立的「大華媒體服務有限責任公司」;2.福建外文書店和台灣圖書出版事業協會合資的「福建閩台圖書有限公司」;3.南京師大出版社和台灣信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資的「江蘇寧誼文化實業有限公司」;4.北京二十一世紀錦綉圖書連鎖有限公司與德國貝塔斯曼合資;5,北京科文書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與美國、盧森堡合資);6.重慶電腦報經營有限公司(與香港合資)。目前看來,這些狼還是「狼崽子」,還不是兇猛的「大灰狼」,還沒有對我國的發行業形成大的威脅。但從長遠看來,我們就不能高枕無憂。
大的國際背景,把發行逼上了改革開放的前沿。這就叫形勢逼人。逼著我們去求改革、謀發展。大型電子商務平台的建立與電子平台的運營更是在改革的潮頭。
社會系統工程
美國的電子商務英雄如貝索斯、德爾等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榜樣的力量,不斷有精英要創造電子商務奇跡,但事實是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需要搬走一座又一座的大山、突破一個又一個的瓶頸,太多的先驅變先烈的故事都在證明著一件事,即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這項系統工程至少應該包括以下方面:
1、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 網路是電子商務的傳媒和載體,沒有高速通信網路做支持,就很難做好網路營銷。
通過網路技術的提升,圖書營銷新的形式的推出也會有依託的基礎。比如利用網路進行的大型網路書展,專家,作家,讀者互動平台的建立,大型出版,發行集團ERP系統的應用。
2、金融支付手段的完善。 電子商務的優勢在於能夠實現零距離收付、零距離購銷。但如果沒有安全有效的金融服務尤其是電子支付手段是做不到"零距離"的。
3、標准和法律環境建設。 電子商務進行的是無紙貿易,這涉及數字簽名、電子發票、電子合同的法律地位和效力問題。此外,還關繫到信息安全問題、隱私權保護問題、交易程式規范和數據交換標准問題,以及稅收問題。缺乏標準的電子商務是不能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