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十八屆四中全會上決定通過的重大事項有哪些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以依法治國為主題,是歷史上的第一次,相信在這次四中全會上,中央將會對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決定中涉及「法治中國」的項目做更為細致的部署。
去年11月公布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將「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作為重要內容。在《決定》中,法治中國建設包括五個部分的內容,即維護憲法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和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五個部分中為何將維護憲法權威排在首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顧問郭道暉的解讀是,在現階段,不僅要強調依法治國,「更要強調依憲治國」。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憲法是保證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權威。要進一步健全憲法實施監督機制和程序,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多位專家認為,經過這一年多來高強度的反貪治腐,像蔣潔敏、李東生及中央候補委員李春城、王永春已被中央政治局開除黨籍,預計十八屆四中全會將對這些處分予以追認,正式將他們清除出黨。由於中央委員會的名額是固定的,因此中央委員會也會空缺了幾個位置,這樣就會就會存在中央委員會的人事遞補,這將是四中全會的一個重要看點。
『貳』 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了什麼總目標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這個總目標,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同時全會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叄』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肆』 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主要研究了什麼重大問題
難以想像,卻真實的發生在身邊的人之中。最近幾天,大家都在討論該不該打疫苗的問題。我想是因為大家都處於很惶恐和不知所措的精神狀態下吧。有什麼能比生命更重要呢?生命沒了,一切也就化成了煙塵。而,今年的事情,對於每個人的意志真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考驗。經過了五月的事件,九月那場中毒也在心裡留下了陰影,所以,十月的心情並不輕松。那時候,不知道情況如何,只飛去電話,直到得知,親愛的平安,親人平安才平靜下來。而,我只是提早一個小時離開,否則,也會在那是場驚嚇中的一個。
『伍』 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指的是什麼
一、十八大的精神:
十八報告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圍繞這一主題,報告共分十二個部分:
(一)過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總結;
(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
(四)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五)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七)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
(八)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九)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十)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
(十一)繼續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十二)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主題是「全面深化改革」,這與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前6次三中全會有所不同。盡管前6次會議也都與改革有關,但主題僅是某一方面改革。
這次則包括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以及國防和軍隊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等等。之所以確定這樣的主題,一方面是為了與「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相適應,另一方面也是實踐需要,當前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只有堅持全面改革,才能繼續深化改革。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描繪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藍圖、新願景、新目標,匯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反映了社會呼聲、社會訴求、社會期盼,凝聚了全黨全社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識和行動智慧。
《決定》又不僅僅是一份藍圖。它詳細合理地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和時間表、路線圖。《決定》明確了一系列的戰略任務,更注重在落實方面下工夫,確保改革的可操作性。
十八大會議
1、明確了科學發展觀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
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2、制定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前進方向。
一是要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二是要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三是要完善基層民主制度。四是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五是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六是要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七是要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3、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4、回答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政策立場。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強調,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是我們毫不動搖的行動綱領
『陸』 十八屆四中全會主要內容有哪些
【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 十八屆四中全會主要內容】
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項目徵集和論證制度,健全立法機關主導、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
全會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
全會提出,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
全會提出,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
全會提出,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全會提出,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完善法律職業准入制度,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健全從政法專業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范便捷機制,完善職業保障體系。
『柒』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什麼重大論斷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許多新論斷、新觀點、新舉措,標定了法治中國的新方位。這里依據公報,對其中的新論斷、新觀點、新舉措作初步的梳理。
●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全會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目標,要求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五個子體系,這對於加快法治中國建設具有劃時代意義。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同於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它意味著法律不僅要制定出來,還要遵守和落實。從法律體系向法治體系的邁進,一字之差,標志著黨治國理政理念的重大飛躍和治國理政方式的重大轉型,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大跨越。
●闡明了「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的內涵
全會提出,「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各級
領導幹部„„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完善黨委依法決策機制」,「堅決查處執法犯法、違法用權等行為」。
這些相對具體的要求,指向明確,就是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
『捌』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完善什麼等方面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完善網路信息服務、網路安全保護、網路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依法規范網路行為。將「依法治網」納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整體部署。
要正確處理「網路安全和信息化」中「安全和發展」的關系;要爭取盡快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實現「彎道超車」;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要建設網路良好生態;要讓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要提高我們在全球配置人才資源的能力。
(8)十八屆四中電子商務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三條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第四條國家制定並不斷完善網路安全戰略,明確保障網路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提出重點領域的網路安全政策、工作任務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