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子商務交易中哪些因素會影響顧客滿意度
店鋪裝修 產品質量 客服服務態度 售後服務 支付環節 運輸環節 等等 比較多了
2. 移動商務中的客戶保持策略
一、界定客戶保持的內涵
要對客戶保持加以定義,首先就要界定「客戶」的內涵,本文以分析移動通信業的客戶保持為中心,將「客戶」界定為企業所面對的最終消費者。
客戶保持是指企業維持已建立的客戶關系(客戶關系是指從企業角度來看的企業與客戶之間的商務關系),使客戶不斷重復購買產品或服務的過程[1]。
客戶流失是與客戶保持相對的概念。當企業無法保持原有的客戶關系時,客戶轉向了其他的供應商,那麼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則是發生了客戶流失。
客戶保持中的主要問題就是減少客戶流失,所以本文在論及客戶保持時主要研究如何防止客戶流失。
二、移動通信業客戶流失的表現形式
客戶流失有兩種表現形式:客戶被動流失與客戶主動流失。
客戶被動流失表現為運營商由於客戶欺詐或惡意欠費等行為而主動終止客戶使用網路和業務。
而客戶主動流失則分為如下4種情況:
1.客戶不再使用任何一家移動通信運營商的通信業務。當客戶不再享受資費折扣和免費使用時間時,客戶有可能簡單地選擇退出該通信業務。
2.客戶選擇了另一家運營商。例如:原中國移動的客戶跳到中國聯通。這種情況可能是客戶認為公司不能提供他所期待的價值,即公司為客戶提供的客戶讓渡價值低於另一家運營商。具體的原因有多方面,可能是客戶對本運營商的業務和服務不滿意,也可能是由於客戶想跳至價格更為便宜的運營商,還有可能是客戶僅僅想嘗試一下另一家運營商提供而原運營商未提供的新業務。
3.客戶轉移至本通信運營商的不同網路、不同業務或不同品牌。如原「全球通」客戶轉為「動感地帶」、「神州行」或「大眾通」客戶;從使用普通長途轉移至使用IP長途;或是客戶由於工作關系,從中國移動某公司的服務網路遷移到中國移動另一公司的服務網路。這種變化往往是受到個人因素、營運商網路服務質量與資費結構調整等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就某個業務的單獨統計來看存在客戶流失,對公司整體而言客戶卻沒有流失。但是,公司內部的客戶轉移也是會影響公司的收入的。
4.客戶的每月平均消費量降低,從高價值客戶變成低價值客戶,或是從原來的消費層次滑向較低的消費層次。這有可能是客戶在使用原運營商服務的同時開始使用另一家運營商或原運營商的其他網路品牌服務所導致的。
本文研究客戶流失是針對主動流失的客戶,不考慮那些由於欠費而被移動通信公司欠費銷戶的客戶。
三、客戶保持的意義
1.客戶保持的重要性。保留舊客戶比開發、吸收新客戶更重要。根據Kotler(1994)研究顯示,吸引或開發一位新客戶所花的成本要比留住一位舊客戶大5倍之多,且保留舊客戶利率為開發一位新客戶之16倍。在成熟期的產品市場中,要開拓新客戶很不容易。客戶的忠誠度應該是一個企業能夠生存發展的最大資產之一,擁有忠誠度的客戶,會因客戶有學習的效果,而使企業可以花費較少的成本來服務客戶,降低了公司在服務成本上的支出,而且忠誠的客戶也會宣傳正面的口碑效應以作為他人的參考,進而替企業創造新的交易。一旦企業無法留住客戶,將因客戶的轉換行為而造成企業成本負擔加重,不僅失去原有客戶的收益,且需花費更多的成本去尋求新的客戶以取代原有客戶。擁有長久且比較忠誠的客戶,對企業的營運與收益較為有益。
當消費者一旦有更多的選擇機會或感覺想嘗試新的事物時,對於使用新品牌之品質及價值皆不甚在意,尤其是對忠於某一品牌並未得到任何回饋報酬時,轉換其他品牌產品之行為必會增加。一般來說,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評價結果就會影響到其轉換的意願,客戶流失或保留就取決於對產品或服務的評價。因這與消費者行為的探討有關,包括外在因素(如競爭者的促銷方法)與消費者個別差異(如主觀的滿意度)。降低客戶流失不但是電信業持續經營的關鍵,也是其提升競爭力的重要動力,且Morgan and Hunt (1994)認為客戶行為是被客戶滿意度、服務品質、信任、承諾與未來合作意願(future intention)所領導,因此降低客戶流失與客戶關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關系營銷(Relationship marketing)的關系非常密切。 興興網站建設提供
2.移動通信業客戶保持的重要性。在移動通信業客戶保持管理實踐中,凸現以下幾個困惑:
第一,我國移動客戶群體龐大,中低端客戶在不同運營商網間流動性強,不存在明顯的客戶忠誠的特徵。運營商過度採用超低話費、贈手機等非理性競爭手段,更是降低了客戶轉網壁壘,促進了這樣的網間流動,弱化了客戶忠誠,傳統的客戶忠誠理論對這些客戶保持問題分析遇到了困難。
第二,盡管移動客戶數在持續增長,可是客戶ARPU值(平均每客戶每月收入)逐年下降,運營商利潤降低,說明存在潛在的客戶價值流失的危險。過去的研究核心是如何保持客戶不離網,而對客戶的保值並沒有涉及。
第三,對客戶保持管理憑經驗和直覺。缺乏關於移動客戶保持及其具體影響因素的系統性研究。
因此,隨著行業中的競爭愈來愈激烈和獲得一個新客戶的代價愈來愈大,保持原有客戶的工作就愈來愈有價值。誰能留住那些能給企業帶來豐厚利潤的有價值客戶,並贏得他們長久的信任和支持,誰就能獲得滿意的客戶投資回報,進而贏得持續的競爭優勢。中國的移動通信業曾經長期處於獨家壟斷的局面,移動運營商根本無須擔心客戶的流失,每年新增加的客戶遠比流失的客戶多[2],總的客戶數和營業利潤在一定時期內處於高速增長階段。但是這種高速成長的階段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在日益成熟的移動市場,客戶流失的影響日益顯現出來,優質客戶的流失對公司的影響甚大,不但使公司開發客戶時投入的成本難以回收,而且使目前已穩定的收入水平直線下降,還會讓競爭對手日漸強大[3]。因此進行移動通信業客戶保持分析具有重要的商業價值。
3.影響移動通信業客戶流失的因素。學者對電信市場的客戶流失行為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研究表明影響客戶流失的主要因素如下:
(1)客戶滿意度。運營商產品價格、人員服務和網路服務的客戶滿意度直接影響客戶的流失。
(2)轉換成本。即客戶在不同運營商之間轉換付出的成本,包括違約的成本和已經享受利益的損失(如客戶忠誠度回報)。研究結果顯示在相同的滿意度水平下,轉換成本高則客戶忠誠度高,反之則客戶忠誠度亦低。
(3)號碼可攜帶。電信客戶在不同運營商之間轉網,客戶號碼不需要改變,對客戶的流失影響較大。號碼可攜帶的市場中客戶流失的可能性更大。
(4)客戶生命周期。出於不同客戶生命周期階段的客戶的流失傾向有所差別,AT&T的研究結果表明客戶在入網的1-11個月內和61個月以上的離網可能性較大。
興興電子商務公司提供
3. 怎麼說客戶才能滿意,影響滿意度的因素有什麼
在服務完客戶以後一定要加上尾語,比如說,您這次對我的評價如何或者是請稍後對我的個人服務進行下評價,感覺。我覺得影響滿意度的因素在於你是否對於客戶的用心,還有在服務中的一些細節處理。
4. 推動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推動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有很多的。現在的工作時間太緊。都是推動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因素。
5. 電子商務環境下零售企業的顧客忠誠現狀
不知道你要寫的是本科論文,還是博士或者碩士論文?
我從自己做的文獻綜述中給你摘幾個,如果是本科,我想應該夠用了。
1.Carlos Flavian,Miguel Guinaliu, Raquel Gurrea, The role played by perceived usability, satisfaction and consumer trust on website loyalty.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43 (2006) 1–14.可用性、滿意和消費者信任在網站忠誠中的角色。研究了意識到的可用性對消費者忠誠度的影響。實證分析證實:消費者意識到可用性後會增加對網站的信任,並進而增加對網站的忠誠度;同樣的,更大的可用性對使用者滿意度有正面影響;使用者信任部分依賴於對網站的忠誠度。
2.Kristof De Wulf,Gaby Odekerken-Schroder,Assessing the impact of a retailer』s relationship efforts on consumers』 attitudes and behavior,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10 (2003) 95–108,銷售商關系營銷努力對消費者態度和行為的影響(1)研究關系營銷努力和產出之間的關系。結構方程分析,分別用300個比利時樣板和281個荷蘭樣本作驗證和檢驗。(2)理論模型:自變數(直郵、偏好對待、可見回報)——〉中間變數(信任)——〉因變數(關系承諾——)行為忠誠)
3.Venkatesh Shankar等人,Online trust: a stakeholder perspective, concepts,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11 (2002) 325–344。利益相關者視野中的在線信任。理論模型:p337,自變數(網站特點,使用者特徵,其他特徵)——〉中間變數(信任,包括可靠性/可信性,情感舒適性,質量/競爭力,善行)——〉結果變數(行為意向,滿意和忠誠,公司績效)。
4.Jyh-Shen Chiou,The antecedents of consumers』 loyalty toward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Information & Management 41 (2004) 685–695。消費者對網路服務提供商的忠誠的先在變數。(1)通過問卷調查台灣209名使用商業ISP的家庭用戶,利用CFA說明信度和效度,用SEM驗證因果模型。(2)理論模型:(對ISP的未來期望;對ISP的特徵與服務滿意;意識到的信任)——〉意識到的價值——〉總體滿意度——〉忠誠意向。P686 (3)研究發現:意識到的價值對產生總體滿意度和忠誠意向非常重要;意識到的信任可以提高意識到的價值、總體滿意度和忠誠意向;但對ISP的未來期望卻對總體滿意度和忠誠意向有負面影響。
5.Lloyd C. Harris,Mark M.H. Goode,The four levels of loyalty and the pivotal role of trust:a study of online service dynamics,Journal of Retailing 80 (2004) 139–158, 忠誠的四個層次和信任的重要角色:在線服務動力學研究。(1)將信任納入現有的服務動力學模型,並檢驗信任的四個層次。(2)研究方法:對圖書和機票在線市場進行研究,圖書市場上294份有效問卷,機票市場上204份有效問卷。(3)理論模型:p141,自變數(服務質量)——〉中間變數(意識到的價值——)信任——〉滿意)——〉因變數(忠誠)。(4)五個研究假設:忠誠有四個連續層次(認知、情感、意動和行為);信任對忠誠有正面影響;滿意對忠誠有正面影響;意識到的價值對忠誠有正面影響;服務質量對信任有正面影響。(5)研究結果:作為連續四階段的忠誠與信任、意識到的價值、滿意和服務質量都有直接或間接關系;信任是忠誠的核心驅動因素,與意識到的價值、滿意和服務質量共同起作用;忠誠的四個階段之間的因果關系沒有得到驗證??。(6)未來研究:不僅應該納入更多建構和變數,而且應該考慮它們的共變。
6.Dimitris Kardaras等人,The potential of virtual communities in the insurance instry in the UK and Gree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3 (2003) 41–53,虛擬社區在英國和希臘保險業中的潛力。(1)調查了43名英國和希臘保險公司中的信息系統和營銷部門的經理。(2)研究問題是:四種類型的社區能否在保險業中成功;社區對提高顧客忠誠的作用;保險業是否願意發展社區;參與調查者是否願意改投到有社區的保險公司。(3)對虛擬社區的兩個定義:p41-42,虛擬社區應該滿足Armstrong & Hagel, 1996提出的四個需求:transactions, interest, fantasy,relationship。(4)三個研究發現:英國和希臘的保險業更願意建立交易型社區;英國和希臘的保險業對虛擬社區的社會涵義理解不同:希臘更注重社會方面,而不願共享作為秘密的信息和經驗。英國則注重交換經驗;兩國都對虛擬社區對提高顧客忠誠的發展前景不看好,僅有剛過50%的人認為虛擬社區只能稍微阻止客戶流向競爭者。
7.Marcel Gommans等人,From Brand Loyalty to E-Loyalty: A Conceptual Framework,Journa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3(1) 2001, 43-58,從品牌忠誠到電子忠誠:一個理論框架。(1)理論框架:5個自變數:網站和技術;顧客服務;價值陳述;品牌構建;信任和安全。3個因變數:態度(情感、認知);行為意向(意動conative);行為。(2)沒有實證研究,但提出管理建議和未來研究方向:不同驅動因素在構建電子忠誠度中的相對重要性:不同驅動因素在構建電子忠誠和傳統的品牌忠誠時的比較研究。對電子忠誠的整合測量。
8.Srini S. Srinivasan等人,Customer loyalty in e-commerce: an exploration of its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Journal of Retailing 78 (2002) 41–50,電子商務中的顧客忠誠度:先在變數和結果。(1)發展了8個影響因素:8Cs,customization, contact interactivity, care, community, convenience, cultivation, choice, and character,對1,211個在線消費者的調查表明,除了方便性之外都影響電子忠誠;電子忠誠對口碑促銷和購買有影響。使用SEM和LISREL.
p.s 你要是懸賞500分,我再給你找點,O(∩_∩)O哈哈~
6. 電子商務中的不良現象和原因
網路虛擬空間是現實生活的擴展和延伸,現實生活中誠信缺失問題也在同時影響著電子商務活動的發展。電子商務的發展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仍有許多受人詬病的問題存在,主要表現在:
(一)網路欺詐在我國電子商務行業中,由於經營人員和所售商品等信息的開放度和透明度不高,導致電子商務經營人員與網路購物者兩者之間掌握的信息不對稱,這給一些抱著欺詐消費者心態的不法電商經營人員有了可乘之機,從而產生了網路欺詐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2013年5月,中商協會與北師大電商研究中心就中國電子商務的誠信狀況做了首次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曾對一些網站的合法性和真實性等持有過懷疑態度的被調查者佔71.1%;曾遇到網上商品信息失實失真的被調查者佔56.4%;還有被調查者曾遇到在線服務所承諾的不能兌現等問題的佔40.9%。不法人員進行網路欺詐的手段有以下幾種:1、電商經營者信息虛假不法電商經營者在網上發布虛假的商品信息、公司地址和名稱,當購物者把錢款匯到發布者所指定的賬戶後,發布者立即攜款消失的無影無蹤。因為他們的信息都是不真實的,因此,當消費者受騙後去報警大都也是無從查處。2、電商貨品信息虛假網路購物可以讓人足不出戶,淘盡自己想買的東西,但與實體店購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不能對所需商品進行直觀的甄選、查驗,只能通過賣方所提供的信息決定商品是否買入,很難了解商品的真實信息。一些不法電商經營者就利用此特點,在網上發布的所售商品信息與實際商品有著很大出入,以次充好、以假亂真,這直接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二)低劣的售後服務質量電商的售後保障服務是讓很多消費者擔心的問題,往往是說一套做一套,在簽訂電子商務訂單前往往做出一定的承諾,一旦貨物發生質量問題,賣家卻是以一種非常躲閃、不正面回應的態度應對顧客,並拒絕幫助解決問題,更有甚者直接把責任推給廠家。從目前我國電商經營狀況上來看,很多電商經營人員並沒有設置專門的售後服務中心,導致權益受損害的消費者尋求不到解決方法。有一些電商經營人員雖然設立了售後中心,但服務條件差、態度差、服務質量低,給消費者購物帶來不小的心理陰影。
(三)網購者的個人信息容易泄露在電子商務活動中,客戶的支付信息、訂貨信息等包含個人隱私的信息均需要在網路上進行傳送,這樣就很容易導致網購消費者的個人信息被竊取。有的電商經營者會要求網購者在其網站注冊登記,填寫個人信息,因此,諸如身份證號、銀行賬號、手機號、交友賬號等信息很容易被不良電商經營者因商業目的或其他目的泄露出去。據調查,有40.9%的被調查者因電商活動而被別人竊取了個人信息;有66%的被調查者曾懷疑自己的個人信息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被泄露出去。電商經營者私自泄露網購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或因保密不當致使他人信息被竊取,這種行為違反了誠實守信原則,同時也違反了法律所規定的保密義務。
二、電子商務活動誠信缺失的原因
(一)影響電子商務活動中購買者信任的影響要素分析由於電子商務活動中的誠信缺失對電子商務的發展造成了致命的影響,因此需要了解影響消費者信任的因素,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以保證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1、建立信任測度模型在電子商務環境下,TanSuthvrland綜合性地考慮了多學科的研究情況,建立了一個多維度信任模型。這一模型說明,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信任應該包括信任傾向、人際信任和制度信任。本文在此模型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將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信任分為消費者購買信任、廠家或賣家的銷售信任,並通過以下模型進行問卷調查分析。2、樣本選取原則考慮到電子商務是新興的購物方式,CNNIC的報告顯示,電子商務的購物人群以中年以下人群佔比最大,筆者傾向於選取50歲以下的人群進行分析,這有助於數據更具有代表性且真實有效。筆者選取了福州地區的187人進行調查,分別採用了電子問卷和紙質問卷,且內容完全一致,其中有效問卷163份,佔全部問卷的87.17%,符合分析要求,具體統計性數據見表2。3、回歸分析將交易成功與消費者信度要素聯系起來,通過建立回歸方程,分析各要素與被解釋變數之間的相關性,得到表3結果。4、分析結果通過計算發現,信度的各個指標都對交易的達成起到積極作用,不同之處在於對交易達成的重要性有所區別。其中對第三方的依賴是消費者最為看重的,這也表明消費者對電子商務環境的依賴性較高;對服務的感覺也較高,表明消費者逐漸注重個人體驗,在消費層次和質量上都有新的追求。
(二)電子商務活動誠信缺失的原因網路經濟飛速發展,電子商務席捲全球,網路成為商務的媒介,信用、誠信危機成為網路經濟發展的屏障,網路上充斥著謊言、虛假、陷阱、騙局。據統計,每年全球發生在網路上的投資金額詐騙達十幾億美元,究其原因主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一是目前我國缺乏誠信機制,電商交易可信度低。現實生活中欺詐行為每天都有發生,而電子商務因其所獨具的網路虛擬性成為一種無需見面的交易模式,讓很多人在思想觀念上都較難接受。「無奸不商」這種觀念在很多人心中早早埋下,人與人、消費者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更多的是防範,相互之間的信任很難建立,這些都是電商發展路途中的心理障礙。二是我國電子商務立法不夠完善,極大地阻礙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市場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需要法律作保障,電子商務也不例外。不夠完善的立法必然會導致對違背道德、誠信之人的仲裁不力,對嚴於遵守誠信道德者的保護不夠到位,其直接結果就是失誠收益大而成本低,守信收益小卻成本高,如此一來,失誠失信的不良之風將會蔓延整個行業甚至整個社會,這不僅阻礙了電子商務的發展,更有可能敗壞整個社會風氣。三是政府監管不嚴,網路經營門檻低。由於我國還沒有制定相關的《電子交易法》對網路經營應具備的程序和條件進行一定的判斷和裁定,因此,網路經營許可的認證還有許多問題。現實操作中,耳熟能詳的淘寶網和京東網等大型的交易類網站對申請經營的認證都只是在乎形式。電子商務經營人員因網路的虛擬性,讓網路經營者的身份辨認難度提高,甚至出現多種身份或出現冒用他人身份的情況。另外,政府有關部門對電子商務行業的經營活動缺少有效的監管。一方面嚴重影響了人們對電商的信任和理解,另外也使得電子商務在誠信交易方面存在著不小的隱患,同時極大阻礙了電商的大規模發展。
三、如何解決我國電子商務活動中的誠信缺失問題
建立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誠信體系已經成為發展電子商務的重中之重,要從根本上改善並解決電子商務現存的誠信缺失問題,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一)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電子商務成為目前新型的商務交易活動之一,其每次的交易都牽涉到諸多方面,有參與交易雙方、物流公司、電商網站、銀行、工商、稅務及其他多個部門和機構,每一個參與者都有與之相應的信用責任需要承擔,並與社會各方組織機構努力合作才能營造出一定的誠信環境。要想建設一個誠信社會,應該做好以下幾點:1、加大信用管理制度宣傳力度西方國家企業有較強的信用意識,較為健全的信用管理制度,同時,其保密技術也較為先進,這些都為電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在我國則是另一番景象,薄弱的信用基礎,信用意識管理的缺乏等多方面因素使我國的電商發展受到很大制約。為了提高電子商務在交易主體上的積極性,加速建設電商信用體系建設,必須加強培訓力度和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成員的誠信觀念,力爭以最快速度使社會信用體系深入人心。2、建立個人和企業的監管機構與信用評價電商銷售模式與其他交易模式一樣,在交易活動進行中牽涉的個人、有關機構和部門都會遇到一些風險:資信風險、產品風險、品牌風險、支付風險及售後技術風險等,這些風險在各種商務模式中均會存在,在電商模式中也存在著,要想最大限度防範以上風險,必須建立以政府為依託的監管體系,實現跨地區、跨行業的信用信息互通。3、進一步加強政府信用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包括了個人信用、企業信用及政府信用,其中,政府信用建設要根據取得群眾信任,服務整個社會的要求,對行政管理機制進行創新,努力建設高效、公開、誠信、透明的政府,努力向服務型政府靠攏。4、建立信用獎勵懲罰機制建立電子商務健康完備的誠信體系一定要以信用獎勵懲罰機製做依託,尤其要建立對誠信行為或失誠失信的獎勵懲罰機制: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健全的法律法規是立國之本,也是社會信用體系建立和實施的保障,世界各國對信用管理制度都比較重視,均頒布了一系列的關於電商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有效管理,在此方面我國還稍有欠缺,沒有制定與電商進程同步相適應的法律章程,我國還需加快對誠信信用的立法工作。二要建立獎懲機制。賦予有關部門依照法律實行獎懲的權力,對信譽度優良的企業及電子商務經營者給予優惠政策,採取例如免年檢、授予店鋪「誠信經營者」稱號等措施予之獎勵;對失誠失信的企業和個人應對其採取相應的行政處罰,對他們進行監管,並將失誠失信行為的不良記錄進行傳播,讓電子商務活動中其他的企業和經營者引以為鑒。
(二)提高全社會公民的誠信意識,培養誠信消費的習慣在我國,目前信用評價及監管體系均不是很健全,人們誠實守信的意識和誠信的消費習慣都較為薄弱,由於失信的成本低廉,或者說有時甚至不存在,使得有些人與「誠信」二字愈行愈遠。與傳統商務模式相比,電子商務更需要人們在這個虛擬空間中更多的誠信。
四、我國電商誠信機制建設的具體措施
建立系統全面的社會誠信機制是解決我國電子商務活動中失誠失信問題的關鍵,然而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是一項復雜龐大的工程,它牽涉到我們國家的多個方面,所以需要多方面的共同配合,以期構建和諧穩定的電商誠信機制。根據我國的當前國情及西方國家的成功經驗,我國電商誠信機制建設應分三步走:
(一)採取試點實驗首先是需要獲得政府批准及各個政府部門的支持和協調,在一些信息化建設較為發達及電子政務工作做得比較好的省市區選擇3至5個點做實驗,進行區域化的可行性研究和實驗,目的是為了取得經驗,大致測得全國的數據標准,為以後推廣工作奠定基礎。
(二)完備實驗數據在試點地區取得成功後便可以對信用咨詢、服務企業進行引入,再對數據進一步完善,提高數據的可適度和可用度,同時,要整合一些金融企業的數據,以利於開展跨地區、跨行業的數據整合實驗。
(三)初步完成資料庫建設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統一的、合理的整合方案和數據標准,迅速完成全國范圍內的信用資料庫的建設,增值信用信息和加工信用數據,基本上完成對社會信用體系的完善和建設。綜上所述,每一個事物都有其兩面性,中國的電商行業也是機會與風險並存。隨著時代的進步,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及我國經濟的騰飛,要想提高貿易效率,增加貿易機會,減少貿易成本,增強企業自身競爭力,一定要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通過對客戶的調查、數據的分析及事前的風險控制,降低企業及電商經營者的投資運營風險,這將有助於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穩定我國的電商行業發展,促進國家經濟的不斷騰飛,也能使我國早日步入發達國家行列。
7. 網路消費者購物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網路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如年齡、計算機應用水平等;外部因素如網站形象、商品價格、交易安全、物流配送速度、服務水平、他人評價等。這些因素如果利用得好,會促進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和購買行為的發生。如果利用不好,消費者可能會離開該網站,結束購買過程。因此,網路商家和購物網站應該十分重視這些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和決策的因素,對這些因素進行研究分析,制定相應的營銷策略。
第一,消費者的個體因素。個體因素包括性別、年齡、教育背景、工作領域和收入情況等,會影響消費者的網路購物行為。然而,網上購物還是一種新型的購物模式,它的推廣和擴散應該遵循一般規律,即在一個社會系統中,較早採用這種新方式的人群應該年紀較輕、學歷相對較高、有相關的工作、財務狀況較好等。
第二,消費者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和網路經驗影響消費者的購物行為。消費者進行網路購物必須使用計算機和互聯網,消費者檢索產品信息、登錄網站、瀏覽網頁等都需要一定的計算機使用能力和網路知識儲備。本書認為,相對傳統消費者,網路消費者擁有計算機使用能力和網路知識不同,對網上購物就會採取不同的態度和行為,而擁有較強計算機使用能力和較多網路知識儲備的消費者將更容易接受網上購物這一新型購物方式。
第三,網站因素。如網站的知名度、網站的設計和布局等會影響消費者的購物行為。購物網站相對於網路消費者在一定程度上就如同商場相對於傳統消費者。商場的布局、商品陳列都會對消費者的購物行為產生影響。同樣,購物網站對網路消費者也會產生很大影響。購物網站的知名度和聲譽將會影響消費者對網站的態度,一般情況下,消費者都會選擇知名度高、聲譽良好的網站進行購物。
例如淘寶網,一提到網路購物,大部分人第一個就會想到淘寶網,這是因為淘寶網的知名度已經深入人心。網站的頁面布局和設計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對商務網站的印象,進而影響消費者對網站的初期信任感。
第四,產品因素。消費者進行網路購物這一行為的最終目的是滿足其對商品的需要,由於產品特性的不同,會導致消費者採取不同的購買決策。因此在網上銷售產品,首先要考慮網上消費者的特徵,即以青年人為主,追求時尚新穎和個性,所以要注重商品的新穎性和個性,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其次要考慮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的體驗程度。如果一件商品要求消費者體驗參與的程度比較高,即非標准化產品,一般不適合在網上銷售。而且,研究發現,在網路環境中,消費者對產品價格的敏感度比在傳統渠道中更高。消費者選擇在網路商店進行購物,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網站的售價較低。
第五,安全性因素。對個人隱私及交易安全的擔心是影響網上購物的兩大先決因素,加上對產品質量的懷疑等,這些因素都會阻礙消費者的網上購物行為。
由於在線交易的特殊性,基於互聯網進行的電子商務活動一般都需要消費者向注冊網站提供相關的個人信息。然而對於這些用戶信息,很多網站並沒有像事先承諾的那樣採取保密措施,有的甚至為了牟取暴利將這些信息出賣給其他網站。另外,網上購物的虛擬特性很強,消費者通過網路與商家進行交流,購買商品。消費者在獲得商品之前沒辦法像傳統購物方式那樣親自觸摸、感覺商品,一些思想比較保守、謹慎的消費者會對網上購物產生懷疑,甚至打消網上購物的念頭。
第六,便利性因素。一方面,與傳統商場相比,網上購物商店具備很多獨特的功能,可以同時完成商品信息的收集、交易支付及部分商品的配送,如軟體產品,這是網路購物的最大優勢。另一方面,消費者可以減少傳統購物過程中逛街購物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不會受到天氣、交通等外界環境因素的限制和干擾,並且沒有時間限制,只要條件許可,消費者可以24小時隨時不用出門購買到需要的商品。同時也不受地域限制,消費者坐在家中就可以購買到全國各地甚至國外的商品。許多研究表明,方便和節約時間是許多消費者選擇網上購物的首要因素。
第七,互動因素。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種體驗:剛走進商場就有一大堆營銷人員圍在身邊推銷商品,而他們推薦的商品並不是基於消費者的需要,只是為了多賣出商品,提高業績。這樣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就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做出的購買決策往往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甚至買到自己不需要的產品。而在網上購物時,消費者面對的是計算機桌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任意搜索商品,在網站導航目錄的幫助下,消費者還可以查尋到每個商品的具體特徵、功能,如品牌、大小、款式、價格等。而且幾乎每個購物網站都為顧客提供了幫助中心和多種即時溝通方式,顧客在購物過程中遇到問題或困難可以直接向網站或服務人員求助。
第八,他人評價因素。在網路購物環境下,消費者的購物行為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人評價的影響,特別是初次在網上購物或網購經驗不豐富的消費者。消費者在提供同類商品的兩家或多家網店中做選擇時,網店的好評率會起到很大的作用,有時甚至直接影響消費者的選擇。
以上幾個方面的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消費者的網上購物行為,研究這些因素對消費者網上購物行為的影響程度和具體方式,對購物網站的發展和創利來說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