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馬未都的人物經歷
馬未都,早年下過鄉,插過隊,回城後當了幾年機床銑工。
1980年開始文學創作。
1981年,《中國青年報》用一個整版發表了他的小說《今夜月兒圓》,小說發表後調為《青年文學》的編輯。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與王朔、劉震雲等人一起組建了「海馬影視創作室」創作了頗有影響的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海馬歌舞廳》等。8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規模,陶瓷、古傢具、玉器文玩等藏品逾千件。
1992年至今出版多部有關收藏的著作。
1996年10月,在馬未都的奔走下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終於獲准成立了。
1997年1月18日,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
1999年為配合世界建築大會,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同建築報合作,舉辦了中國古建築門窗及陳設展,精美的展品和獨特的展覽設計給20萬來自全世界的參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政協主席李瑞環在開幕時也參觀了展覽,並給予了高度評價。
2000年伊始,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遷至朝內南小街,依然沿襲過去的展覽方式和風格,力求將更好的展覽展現給大家。2002年,馬未都創辦了全國首家私立博物館分館——觀復博物館杭州館。
2003年10月,遠赴巴黎展出中國古代門窗,受到各界好評,當地的歐洲時報並以大幅文章報導展出盛況。
2004年,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遷至朝陽區大山子張萬墳金南路18號。
2005年,創辦觀復博物館廈門館。
2007年,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正式更名為「觀復博物館」,正式實行理事會制。
2010年6月9日,成立觀復基金會。
2011年,馬未都在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訪時提出:「二流的制度比一流的人強」。他指出「現在文物鑒定根本沒有形成一個行業,也就沒有行規。文物知識很深奧,不是誰都能勝任的。文物收藏又很火爆,不少專業工作者或「疑似專業工作者」的機會就來了,電視里的好多「專家」連基本的專業知識都不具備。」他的話再次提醒收藏愛好者,人眼已經不可靠,光憑經驗太不科學。專業的鑒定工具和一流的監管制度才能更好地規范收藏界。
B. 收藏家馬未都的個人經歷
馬未都,早年下過鄉,插過隊,回城後當了幾年機床銑工。
1980年開始文學創作。
1981年,《中國青年報》用一個整版發表了他的小說《今夜月兒圓》,小說發表後調為《青年文學》的編輯。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與王朔、劉震雲等人一起組建了「海馬影視創作室」創作了頗有影響的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海馬歌舞廳》等。
8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規模,陶瓷、古傢具、玉器文玩等藏品逾千件。
1992年至今出版多部有關收藏的著作。
1996年10月,在馬未都的奔走下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終於獲准成立了。
1997年1月18日,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
1999年為配合世界建築大會,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同建築報合作,舉辦了中國古建築門窗及陳設展,精美的展品和獨特的展覽設計給20萬來自全世界的參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瑞環主席在開幕時也參觀了展覽,並給予了高度評價。
2000年伊始,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遷至朝內南小街,依然沿襲過去的展覽方式和風格,力求將更好的展覽展現給大家。2002年,馬未都創辦了全國首家私立博物館分館——觀復博物館杭州館。
2003年10月,遠赴巴黎展出中國古代門窗,受到各界好評,當地的歐洲時報並以大幅文章報導展出盛況。
2004年,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遷至朝陽區大山子張萬墳金南路18號。
2005年,創辦觀復博物館廈門館。
2007年,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正式更名為「觀復博物館」,正式實行理事會制。
2010年6月9日,成立觀復基金會。
C. 觀復博物館杭州館前段時間聽說在整修,不知道現在是否還在原址開放了么
最近去杭州的清河坊一條街上,發現官復博物館似乎關門歇業了………………
D. 馬未都以前什麼什麼工作的
馬未都(1955年3月22日-),生於北京,祖籍山東榮成,收藏家、古董鑒賞家,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主講系列節目《馬未都說收藏》,現為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中國網》專欄作家、專家 ,同時也是超級暢銷書作家。
人物生平:
馬未都,早年下過鄉,插過隊,回城後當了幾年機床銑工。
1980年開始文學創作。
1981年,《中國青年報》用一個整版發表了他的小說《今夜月兒圓》,小說發表後調為《青年文學》的編輯。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與王朔、劉震雲等人一起組建了「海馬影視創作室」創作了頗有影響的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海馬歌舞廳》等。
8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規模,陶瓷、古傢具、玉器文玩等藏品逾千件。
1992年至今出版多部有關收藏的著作。
1996年10月,在馬未都的奔走下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終於獲准成立了。
1997年1月18日,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
1999年為配合世界建築大會,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同建築報合作,舉辦了中國古建築門窗及陳設展,精美的展品和獨特的展覽設計給20萬來自全世界的參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瑞環主席在開幕時也參觀了展覽,並給予了高度評價。
2000年伊始,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遷至朝內南小街,依然沿襲過去的展覽方式和風格,力求將更好的展覽展現給大家。2002年,馬未都創辦了全國首家私立博物館分館——觀復博物館杭州館。
2003年10月,遠赴巴黎展出中國古代門窗,受到各界好評,當地的歐洲時報並以大幅文章報導展出盛況。
2004年,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遷至朝陽區大山子張萬墳金南路18號。
2005年,創辦觀復博物館廈門館。
2007年,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正式更名為「觀復博物館」,正式實行理事會制。
2010年6月9日,成立觀復基金會。
E. 杭州觀復博物館今年暑假營業嗎
原來在河坊街上,但早就閉館了。好久了,說是要遷址,但一直沒有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