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書《營銷》觀後感
[看書《營銷》觀後感]1,與眾不同的自我推銷:「上帝」也要推銷自己2,一是時刻想著為顧客創造快樂;二是與眾不同的推銷方式,看書《營銷》觀後感。3,營銷是雙向式的,即買者和賣者的相互溝通日趨重要。我們在強調「顧客是上帝」的同時,作為顧客的我們是否也應具備基本的推銷「上帝」的方法呢?4,推銷自己良機難逢,抓住了它!缺乏推銷自己的意識,大忌:在公開場合使人難堪。(抓住機會)5,新意,不可復制的。6,當一個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跌到低谷並遭遇信譽危機時,產品形象的再造就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再造的關鍵,是要找到適合市場需求的新的產品形象主題,即所謂的品牌主題。7,守信用,要誠信!8,一位客人在餐廳用餐,他叫來了餐廳老闆,說:這個紅燒雞塊里,怎麼還有雞毛?老闆說:這,這,這個嘛,是我們的防偽標志!9,人是群居的動物,如果要離群索居,那另當別論。不然,自絕於群體其實是自我毀滅的同義詞。和一群獅子相處,最好的方式就是將自己變成獅子。一昧阻止獅群獵食的結果就是自己成為它們的食物。自然生存的法則,才是不變的真理。10,企業家要創新,有時就不得不進行「破壞」,甚至破壞他自己親手建造起來的大廈。管理學的老鼻祖熊彼得講過一句話,說所謂的「企業家就是從事創造性破壞的那些人」,就是說他要在創造中進行破壞。我們是否有勇氣打破我們賴以成功的基石去尋找新的發展思路?11,每位營銷大王成功的背後都有一則看似平凡的故事。然而這「平凡」的背後,卻是他有別於凡人的用心和執著。尋找客戶是每個營銷者每天所做的首要工作。但是每天我們在做這項工作的時候,首先應思考這個問題:顧客可以為我們帶來什麼?我們需要的是什麼顧客?怎樣找到顧客?因循守舊、缺乏權變思維的營銷者是不會找到自己的顧客的。12,建立建立起了銷售網,自立自足。13,畫龍點睛,滿盤皆活使其凸顯了個性,成為有別於其它飯店的重要賣點。14,不要與企圖打倒自己的對手合作,當他們給你一點利益的時候,你也許失去的是更大的利益。15,競爭是有規則的,當我們採取了不正當的手段去對付競爭對手的時候,也許我們自己已經也踏入失敗的門檻。16,顧客與商家之間,不只是簡單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買賣關系。商家只有重視顧客的存在,真正了解顧客的需求並滿足他的需求,才能獲得顧客的青睞,從而使商家與顧客得到共同發展。17,「給你一盞燈,讓你不斷來買我的油」。大公司的長遠目光由此可見一斑,觀後感《看書《營銷》觀後感》。18,只有想不到的營銷智謀,沒有賣不出去的東西。19,營銷無處不在,在稍縱即逝的機會中成功地推銷了自己,「為他人著想」的態度和機敏的頭腦。20,做品牌好比做文章,要突出主題。保證品牌主題的統一性及連續性。21,顧客需求是多樣的,顧客的偏好也是多樣的,企業營銷的問題是找出解決顧客需求的產品和方法,並且這種產品和方法能夠滿足顧客的需求,這才是成功的營銷,許多企業在廣告中吹噓自己的產品可以解決什麼什麼問題,當顧客購買使用後卻不見效果,想評理卻找不著人訴說了。22,在指導下屬的工作中,贊揚比批評更有效。23,這是一種相對「消極」的危機營銷方法。企業如果碰到確實不能或不利直接經營的危機產品時,應運用心理學去主動淡化危機。24,對於善於思考的營銷者來說,營銷的成功法則就是選擇合適的營銷對象,推銷他們最需要的產品。25,給別人留有餘地,更要為自己爭取盡大可能大的領域。只有這樣,才會於不聲不響中獲勝。銷售不僅僅是方法問題,更多的是對消費心理的理解。26,消費者、市場佔有、潛在消費者、忠誠顧客27,成功的最佳目標不一定是最有價值的那個,而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那個。28,知識是需要一種心態才可以捕獲的。29,人一旦對時間有了真正透徹的理解,也就真正弄懂了人生了。因為時間包含著機遇,包含著規律,包含著人間的一切,比如新生的生命、沒落的塵埃、經驗和智慧,等等人生至關重要的東西。30,人啊!你應該知道,你不可能取悅於所有的人;最重要的不是去擁有什麼東西,而是去做什麼樣的人和擁有什麼樣的朋友;富有並不在於擁有最多,而在於貪欲最少;在所愛的人身上造成深度創傷只要幾秒鍾,但是治療它卻要很長很長的時光;有人會深深的愛著你,但卻不知道如何表達;金錢唯一不能買到的,卻是最寶貴的,那便是幸福;寬恕別人和得到別人的寬恕還是不夠的,你也應當寬恕自己;你所愛的,往往是一朵玫瑰,並不是非要極力地把它的刺根除掉,你能做的最好的,就是不要被它的刺刺傷,自己也不要傷害到心愛的人;尤其重要的是:很多事情錯過了就沒有了,錯過了就是會變的。31,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32,有些營銷人雖然精力充沛,頭腦機靈,但很難出成績,原因可能就在於他把精力才智平均使用或投入到了不重要的80%之上了。33,客人的需求永遠是第一位的。34,正面進攻和側面出擊。當企業對戰場不熟悉,群眾基礎尚未建立之時,先建立穩固的根據地,從側面入手是一條穩健可行的策略。35,網路營銷的最大特點是:方便快捷,滑鼠一點,一切搞定。36,在當今的市場競爭中,除了商品質量和銷售價格的競爭之外,營銷策略也是一種競爭手段。如何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轟動效果,已成為許多商家參與競爭、吸引顧客的又一熱點。聰明的經營者不妨從利普頓茶葉公司促銷成功的經驗中得到一些啟迪,針對不同層次消費需求,搞一些別出心裁的促銷妙招,從而迅速達到銷售目的。37,營銷談判與其說是利益的抗衡,不如說是智慧的較量。誰掌握著談判對方的底細,誰就掌握著主動權,利益的天平就會向誰傾斜。38,留心處處皆商機。在我們抱怨生意難做之時,卻有無數的商機在我們身邊溜走或等待我們去發掘。發掘新的商機,比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更具發展前景,因為誰是新商機的發現者,誰就是市場的獨占者,沒有競爭,任君馳騁。不過,要強調的一點就是,只有在需求存在時,營銷創新才能構成新的商機,否則一文不值。39,俗話說:「有智吃智,無智吃力」。一個人立足於社會,說到底只有用智和用力兩種謀生手段,要麼靠一身力氣,要麼靠自身的智慧,智慧往往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40,朋友和敵人是相對的,如果一個敵人變成了朋友,不正是少了一個敵人嗎?在銷售市場上,競爭對手是相對的,如果相互之間通過聯盟共同開拓市場,對於企業來說不但節省了大量的銷售成本,而且市場空間會更廣闊。 營銷讀後感。今天你營銷了嗎?
2. 詳細的促銷活動執行方案
要想有一個成功的促銷活動,必然要提前做好促銷策劃方案,並組織相關人員、部門參與討論,並最終達成一致,作最後的確定,開始利用各種媒體宣傳。本促銷活動策劃方案模板基本上包括了活動策劃中所涉及的內容,包括:市場分析、活動主題、活動目的、活動時間、預期目標和效果、市場推廣建議、費用預算明細等。
1、市場分析:做運營必須能夠把握市場的發展,如果需要,請描述一下自己負責產品的市場情況。
2、活動主題:填寫活動的主題,要求主題一定要簡潔、清晰明確、有吸引力。
3、活動目的
4、活動時間:活動執行的時間段。
5、效果預期和數字目標
5.1效果預期:預期的可以到達的效果。
5.2數字目標:制定運營數字目標。
6、活動詳細情況
6.1參與產品:說明本活動涉及的產品,及其配合程度。
6.2活動詳細說明:詳細說明活動的實施方式。
6.3獎項設置(隨機):獎項和獎品設置。
7、廣告宣傳(市場推廣):針對本次活動,做出詳細的廣告宣傳計劃和市場推廣方面的想法和建議。
7.1內部宣傳(推廣)
7.2外部宣傳(推廣)
8、活動任務安排及工作計劃:將活動中的所有需要完成的任務細分並分配到責任人。
9、費用預算:對所有活動計劃投入費用的匯總。
10、活動總結:詳細總結本次活動的成功典與失敗點,作為參考學習的寶貴資料
3. 關於公益活動觀後感400字
寫作思路:根據題目要求,可以以生活中某個相關事情作為主題,最後總結自己的感受。
一年一度的暑假終於來到了,今年跟去年一樣,我依然跟媽媽一起去參加媽媽所在公司舉辦的公益活動「閱讀帶我飛」。我來跟大家講講這個活動的內容吧,公司將每年投資的部分收益,捐獻給中國貧困山區小學為他們建立圖書館,因為媽媽和她的同事相信只有閱讀才能帶領孩子們飛翔。
今年我們的目的地是甘肅酒泉的十所鄉村小學。我的工作還是當助教,可是今年的老師不同,他不是大人是一個比我大兩歲的孩子,我叫他東東哥哥。為了上好這堂課我們做了很多准備。
天還沒有亮我們就出發了,我們來到酒泉市花海鄉中心小學。庄嚴的升旗儀式後我們開始工作。我和東東負責的是三年級的小學生,剛開始時我們都特別緊張完全懵了。台下有六十多位同學因為沒有課桌椅,很多同學站著停我們的課。
我們的課題是「歷史的長河」東東老師為大家講了甘肅和酒泉的來歷,還有香港和澳門的故事,還打開地圖讓同學上台指出自己的家鄉。東東老師介紹他的家鄉在西安,有大雁塔和華山。我說我的家鄉在深圳,以前深圳是個漁村,現在變成了繁華的.都市是無數年輕人奮斗的城市。
最後我們講了書分為哪幾類,有的同學回答說是語文書,還有的同學回答說漫畫書。於是我學著老師的樣子跟大家說:「書分為三類,分別是課內書、課外書、工具書。
非常有意義的一堂課,希望明年我能像東東老師一樣,成為一名合格的公益教師。
4. 義賣活動觀後感
難忘的校園生活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已經是一個小學畢業班的學生了,可當我回想起四年的學習生活時不禁想起了許多,有校園生活的精彩,有同學之間的友誼,有師生之間的關愛,而有一件事讓我怎麼也忘不了。這是學校組織的一次義賣活動,同學們把自己的物品捐出來義賣,義賣下來的錢都捐給印度洋海嘯中失去家園的人。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們學校的大操場上彩旗飄揚,十分熱鬧。「義賣活動開始!」隨著校長的一聲令下,每個班級的攤位上都擠滿了人。我是一名光榮的營業員,我的任務就是負責把同學們捐出來的物品賣出去。伴隨著《愛的奉獻》這首優美的樂曲,「啦啦隊」不住地喊:「獻出你的愛心,救救印度受災的小朋友吧!」我忙得手腳不停,左手緊捏著充滿愛心的錢,額頭上冒著汗。
有一個二年級的胖胖的男孩從人群中擠進來,手裡捧著一堆東西還捏著二十元錢,結結巴巴地問我:「有…有沒有…書…書?」我便拿出一疊出,問他:「小弟弟你要什麼書?」「作文書。」我從一疊書抽出一本《二、三年級作文選一本通》給他,並對他說:「這本出很適合你,5元。」他給了我二十元,我便說:「收你二十元,找你十五元。」他接過錢,夾著書跳跳蹦蹦地走了,邊走還邊說:「我又獻愛心嘍。……」
不一會兒我們班的東西就全部賣完了。我顧不上擦汗連忙數了數錢轉身大聲告訴同學們:「我們一共賣了一百零三元。」同學們都有高興地跳了起來。
義賣結束了,可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世間的愛是無比的奉獻,這些奉獻是從人們心頭來的,奉獻給需要幫助的人。
我愛我的校園生活
5. 從營銷學角度怎麼寫電影觀後感
一) 電影營銷個性分解
電影是不同於一般消費品,它首先是一種娛樂產品。與其他有形產品相比,紐約大學教授埃爾.李伯曼等著的《娛樂營銷革命》認為娛樂營銷具有如下特點[3]:
? 娛樂營銷非常注重時效性。在產品投放之前,幾乎沒有時間進行市場檢測。
? 只要電影出現任何票房不佳細微徵兆,就須立即採取相應措施以扭轉不利的局面,因為通常一部影片首映期一般都只能維持二至四個星期。
? 電影營銷預算耗資巨大。一般來說,一部製作費用5000萬到1億美元之間影片在營銷方面需要投入2500至4000萬美元,用於投入到電影上映之前及放映期間6周~8周內推廣活動。
? 娛樂如同潮流,瞬息萬變,令人難以捉摸。
? 盡管成功的娛樂營銷依賴於適當的推廣活動,娛樂內容創作則幾乎完全取決於製作過程中創造力的發揮,非常具有不確定性。把娛樂產品推向市場往往是運氣和創造力結合。
? 娛樂營銷所著重推廣的首先是一種消費體驗,而不是具體某件產品。
(二) 中國電影市場現狀分析
電影營銷一直是中國電影行業中薄弱一環,中國傳統電影運作一直是條塊分割,制、發、放體系互不統屬,導致電影從上市到退市,發行到放映系統各自獨立、孤軍作戰;利益分配、體制牽扯上種種原因使電影營銷人員或例行公事或無法放開手腳去營銷傳播,電影營銷僅停留在「一發了之」水平和階段。
《十面埋伏》的成功,掀起中國電影整合營銷高潮,但中國電影營銷仍只在初步水平。探究中國電影營銷過往和目前存在問題原因,不外乎如下:
其一是傳統電影發行體制。在傳統電影市場上,電影產品是政府宣傳導向產物,生產、製造和傳播擴散過程都受到來自政府方面嚴格管制,電影也就難成為真正商品,營銷也成了形式。這不僅捆綁營銷人員手腳,且壓抑著營銷人員智慧,使得一些最基本、反映市場經濟一般規則營銷理念、方法和技巧等,無法激發、挖掘和運用開來,直接導致中國電影營銷的「有場無市」。
大陸內地影院為獲取票房,一個漫長檔期內往往只有一部大片在多個播映廳內循環放映,很多優秀國產影片根本排不上檔期,很多片子拍出來也進不了院線,觀眾也無從選擇;僅2004年,國產電影高達212部,真正進入院線播放沒幾部;相關制度對院線管制欠缺,使電影營銷出現一種「偽壟斷」現象。香港金像獎協會董事局主席文雋就曾在2005年長春電影節談到:內地的影片發行和放映機制在深深傷害著國產影片市場[4]。
其二是電影人理念。這一點更多是歷史積淀、文化影響和操作的固步自封等作用下的結果。電影人更多地重視電影產品開發和製作,對電影營銷和後電影產品開發則相對弱視甚至漠不關心。在美國,一部電影70%收入來自於玩具、服裝之類的衍生產品,只有30%收入來自於門票。好萊塢電影營銷是銀幕營銷和非銀幕營銷齊頭並進、互為支持連鎖式營銷方法,具體表現為銀幕營銷、電視營銷、家庭影院、網路營銷和相關商品開發這「五位一體」營銷構架,非銀幕營銷成功更能決定電影營銷成功與否。迪斯尼帝國是一部影片神話,近年來則有「哈利?波特」產業,哈利?波特和周邊產品之間形成互動關系:《哈利?波特》拍攝成電影後,促進了書籍銷售,而書籍和電影又促進了哈利?波特相關產品的銷售,前4部《哈利?波特》在全球用55種語言銷售了2億本;根據第一部和第二部《哈利?波特》改編的電影在全球共取得了18億美元的票房收入[5];
相對來說,電影營銷不應該只是局限於影片本身,一部電影的商業運作是可以通過一個產業鏈做營銷的,電影產品如果是強勢品牌,很容易拉動商家趨之若鶩。中國《十面埋伏》除了在票房這個銀幕營銷上贏得成功以外,以後電影產品開發上則底氣不足,《十面埋伏》本具備開發後產品的一切條件,但抓不著切入點,也失去了電影贏利的半壁江山。故《英雄》、《十面埋伏》前期營銷雖做得有聲有色,但卻配套營銷卻不多,只能算是電影營銷的小打小鬧。
華誼影視總裁王中磊認為,電影營銷細分市場還存在許多空白點,國內人才在這方面觀念尚缺乏,也就未能找到這些市場空白,專業運作電影衍生產品公司也就暫時難以出現。
其三是觀眾層面。中國人傳統是靜心養性,人們本來娛樂活動不多,加上中國電影發展滯後,電影的影響力一向不大;另一方面盜版橫行,影碟租售業務街頭小店到處可見,DVD播放器價格大幅下降,有線電視播放最新影片日期與該片的影院公映日期越來越短,電影票價虛高等這些原因,使中國市場巨大,國民收入高速上升,但中國觀眾還是不很願意進電影院,這也促使電影營銷開展艱難。
6. 寫觀後感
過去,美國人通過節儉和勤勞來實現美國夢,那就是事業有成、聲名遠播和家財萬貫。然而,19和20世紀的工業化使這種觀念開始變化,代之以「快速致富(get rich quick)」的哲學。此後就發展出了許多形形色色的誘人卻難以琢磨的策略。現今瞬間致富(instant wealth)的三種主要的途徑分別是:大額獎金的電視知識大獎賽、全國性彩票的頭彩和賠償訴訟。在本文中,康涅狄格州州立大學歷史學教授,馬修•沃夏爾(Matthew Warshauer),詳細分析了為什麼那麼多的美國人願意靠這種簡單而輕松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美國夢。
人們怎樣實現美國夢?答案無疑取決於對美國夢的定義,而這樣的定義有很多。約翰•溫思羅普(John Winthrop)設想了一個「山上城市」里的宗教天堂。馬丁•路德•金夢想著實現種族平等。這兩人均渴望著實現他們心中的盡善盡美。學者們已經認識到對美國夢的追求,其觀念是千差萬別的。不過,美國夢中的一個組成要素似乎相當一致:追求金錢。沒人會否認美國人的目標集中在「萬能的美元(almighty money)」上。在一個專注於資本主義和信奉「誰死時玩具最多,誰就贏了」這種格言的社會里,能否購買豪宅和高檔轎車就區分了人們是否成功。但是,問題依然是:人們怎樣才能獲得這種成功?這個夢如何實現?對許多美國人而言,成功的公式就是種雖難以琢磨但快速的滿意。不是堅守傳統的工作倫理,太多的美國人將其希望寄託在他們理想中的「快錢(easy money)」上。本文集中分析了當代美國社會中成功地實現了美國夢的三種現象。精明的市場營銷者讓其觀眾確信致富的方法就是電視知識大獎賽的新趨勢、幸運彩票和能贏得財富的訴訟。 從衣衫襤褸到腰纏萬貫的傳統致富法:通過節儉和勤奮 快速致富不總是美國夢的主要要素。美國人過去努力節儉和辛勤勞作。殖民時期,本傑明•富蘭克林勸告人們走向「致富之路(the way to wealth)」。《窮理查的年歷》建議人們「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裕又聰明。」致富的關鍵在於勤勞。「勤能償債,」 窮理查堅持這樣認為。早期共和國的美國人將富蘭克林的勤勞觀擴展為勞動意識形態。對許多人而言,目的不是過分富裕,而是經濟獨立和通過獲得財富得到改進社會的機會。亞伯拉罕•林肯堅持認為美國北方的偉大就是允許人們通過勤勞致富獲得成功。「謹慎的、身無分文的新手,一邊通過打工掙取工資,將超出家庭所需的部分存起來,以之購買工具和土地;一邊想有朝一日能雇一個新手來幫他。這……自由勞動——一個公平、慷慨而能讓人致富的體制,這個體制對所有人都適用。」 美國內戰後,工業化中期,許多美國人經歷了經濟前景變化的極度艱難。他們從霍雷肖•阿爾傑寫的故事中得到安慰,因為他作品中的主人公都通過勤勞、毅力、自力更生和自我約束戰勝了逆境。無處不在的「從衣衫襤褸到百萬富翁(rags to riches)」的傳奇故事就成了美國社會的基石。只要工作勤奮,誰都能成功,都能獲得財富。加上建基於宗教上的新教徒的「工作倫理」,阿爾傑作品中的主人公展示的勤勞,林肯對自由勞動的理想,富蘭克林的實用格言在美國人的頭腦中得到了進一步鞏固。許多人相信勤勞不但能讓人獲得經濟上的成功,還能通過這種成功揭示上帝的仁慈。 無數的學者注意到傳統美國人工作倫理的變化,這種變化與勤勞直接相一致。隨著生產線和機器驅動的美國工業氛圍吞噬了熟練工,勞動價值戲劇般地變化了。二戰的後果惡化了倫理變化,因為消費者文化得到了興旺發展,美國人的頭腦中滿是物質商品。正如一位評論家指出的,「因為渴望地位、物質商品和認同感,美國人明顯失去了個性、節儉、勤勞和技能,而這些曾經是這個國家的象徵。」
這種工作倫理變化的結果實際上刺激了,而不是減少了人們對獲得美國夢的渴望。但是,真正的區別在於,美國夢與其說是工作的目標,還不如說是種權利(entitlement)。許多美國人不再對包括時間、汗水和終極成功的未來抱有想像。相反,他們妄想通過捷徑致富。許多工作者更多是將其視為必需的邪惡,直到它突然使人富裕。通過大規模的市場努力,迅速而輕松致富這一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了。不管是通過電視娛樂產業、全國性的由市場驅動的彩票,還是合法的廣告,美國人一再被人教導說通往美國夢的財富成功之路,與其說在於勤勞,還不如說在於運氣。
誰想成為百萬富翁?
再沒有比瘋狂而流行的電視知識大獎賽更能說明對美國夢追求的轉變了。里吉斯•菲爾賓(Regis Philbin)主持了「誰想成為百萬富翁」這一電視知識大獎賽節目,每次打進熱線聽眾的平均人數是24萬人。「決賽日」這一節目也想與之競爭,每次觀看節目的人數是2.9億。可以很有把握的說,美國人已經被多數人認可的快速獲得經濟成功的觀念所俘虜了。「百萬富翁」這一電視知識大獎賽節目原本源於英國的事實不過強調了追求金錢超越了國界的程度。當然,這種節目在美國取得了最大的成功是毫不令人驚奇的。正是該節目的名稱利用了美國夢:大量的現金。問題是「誰想成為百萬富翁?」這一節目顯而易見(no-brainer)。美國人渴望致富是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核心。該節目的製片人只是引入了一個當今社會早已流行的價值觀。這樣做的結果使得該節目既是貪婪和物質主義的反映,又是其催化劑。
將「誰想成為百萬富翁?」這一節目與以前的電視知識大獎賽節目分開的是一個獲勝者能得到的純金錢數額及有時什麼是特容易的問題。五位節目參與人2000年獲得一千萬美元,迄今為止2001年又有兩位贏得了頭獎。成打成打的人贏得了五十萬以上的獎金。除了大獎,因為普通觀眾將自己看作是潛在的獎金獲得者,「誰想成為百萬富翁」之一節目也是成功的。我們沒必要成為「危險」高智者(brainiac)來回答電影「閃靈(The Shining)」鏡子中哪個字是逆著拼寫的。那是「謀殺(murder)」這個字。或者更簡單的問題是,樹的年輪表示什麼?
大額的彩票頭彩和「誰想成為百萬富翁」的相對寬裕就是美國夢的范疇。過去的電視知識大獎賽節目通常提供新的電器設備、旅遊或成千上萬的現金獲得者。這種新的有著大額獎金的電視知識大獎賽節目適合美國夢,因為它既利用了成為「百萬富翁」的心理和視覺感受(spectacle),還利用了任何人都能獲得這種成功這一觀點。後者正好與願意辛勤工作的人能獲得經濟上的獎勵這一傳統一致。 「百萬富翁」這一名稱的諷刺之處在於電視知識大獎賽得到的巨額獎金不足以獲得美國夢的完全的經濟獨立。稅後雖然還會餘下一大筆錢(a tidy sum),但是這筆錢得花得合理,也得合理投資,確保一個人能用這筆錢一直到退休。今天做個百萬富翁會讓人想到電影《王牌大間諜》①,在該電影中,大壞蛋邪惡博士(Dr. Evil)持有人質要求贖金「一百萬美元」,結果只是被告知,在今天的經濟中這是微不足道的金額。他馬上將金額改為「一百億美元」。 要是在「誰想成為百萬富翁」節目中贏得的錢都無法真正滿足美國夢,那麼其它掙錢的方法則更值得質疑。人們可能會問,哪兒才是內在與傳統美國夢的工作倫理和產業呢?有人可能會說要在電視知識大獎賽中勝出需要相當高的智力和知識。這樣一來,某些有助於獲得知識的工作才能存在。但是,這種觀點本身站不住腳,因為知識競賽中有安全措施,在達到最後一輪的過程中還有很多相持不下的狀況。在競賽過程中,每一個競賽者都有三條「救命索」,在競賽者選擇多項選擇題的准確答案時,這是設計來作為援助的。競賽者可以選擇「去掉兩個錯誤答案(Fifty-Fifty)」,這樣電腦就會去掉兩個錯誤答案,只留下兩個可能的答案;「向觀眾求助(Ask the Audience)」,讓競賽者測試演播室里的觀眾,以得到最可能正確的答案;「向親友求助(Phone a Friend)」,讓競賽者給預先安排好的五位親友打電話,幫助他確定正確答案。所有這些設計使競賽者的知識水平趨於相當,這樣要贏得比賽就真正得靠運氣了。這肯定不會要求,為了比賽,知識得積累到象「危險」這樣的節目中那樣的程度。在那個節目中,沒有多項選擇題,競賽者得自己完成任務。而且,要進入到最後一輪,有很多的機會。 「誰想成為百萬富翁」的成功直接與這樣的觀念相關,那就是知識不多但運氣很好的人能成為百萬富翁。這種信息特別能反映普通大眾的心聲,因為這樣一來,實現美國夢似乎非常容易。在此過程中,勤奮,這一實現美國夢最基本而傳統的方式給徹底消除了。窮理查的勸告要「勤奮」在這一圖式中也不必要了。富蘭克林可沒說過「睡得早,起得早,運氣好,獲頭彩(early to bed, early to rise, hope for some luck and you might win a prize)。」
「誰想成為百萬富翁」利用美國夢的成功促生一大批的模仿(cat)競賽節目。「貪婪」、「二十一點」,及或許最有趣的是「誰想成為千萬富翁(MultiMillionnaire)」等節目利用美國人同樣的基本而資本主義式的想賺大錢的迫切心理。最後一個競賽節目尤其令人瞠目結舌。2000年2月15日,獨立的房地產商里克•洛克韋從五十位女性競賽者中挑選,如果被選中的話,這五十位女士同意嫁給一位「千萬富翁」。福克斯電視台(Fox Television)的「主現節(epiphany)」是執行主管麥克•達奈爾(Mike Darnell )設計的,他說:「錢是扭捏作態的激勵因素。我認為大部分正在尋找一種關系。」達維•科恩傑(Darva Conger),一位急救室護士,成了這個節目的「勝出者」,她宣稱兩者都不是她的目的。她只想去拉斯維加斯免費度假(getaway),因為這個節目是在拉斯維加斯報道的,那樣的話,「我的家人和朋友通過電視和廣播就能看到我。」「就是好玩(lark),」科恩傑堅持說,當我贏了時我「完全驚呆了」。當今日秀(Today Show)節目主持人馬特•勞兒(Matt Lauer)采訪(press)她,堅持說錢是她參與這個節目的主要原因時,科恩傑宣稱不是這樣的,盡管她輕易地獲得了一次免費加勒比海蜜月游,一枚價值3萬5千美元的戒指和一輛五十鈴越野車(Isuzu Trooper)。獎金總額約為十萬美元。即使科恩傑強烈否認參與節目的關鍵動機是因為錢,並且解除了與洛克韋的婚約,因為《花花公子》雜志(Playboy Magazine)選用了她的照片,她因而獲得了媒體所說的四十多萬美元。 不管科恩傑的動機是什麼,許多婦女通過全國性的電視節目中的速配婚姻,欣然接受(jump at)獲得美國夢的機會。「誰想成為千萬富翁」電視節目第一次成功播出之後,福克斯網站因為婦女們蜂擁著申請參與接下來的節目而崩潰了。盡管如此,這個節目的收視率成功地達到2千3百萬觀眾,評論者輕蔑地指責「福克斯節目的主張就是人們為了錢什麼事都會做,就是說,錢是萬能的……。」有人建議說這個節目事實上要將其名字改成了「人們為了錢什麼都做,」或「美國最滑稽的妓女。」 只因為其新穎,許多觀眾將頻道調到「誰想成為千萬富翁」。但是,事實依然是福克斯電視台的主管們顯然有意識地利用了人們對美國夢的追求。他們利用了與「誰想成為百萬富翁」一樣的策略,那就是提供大量的現金作獎金,從心理上和視覺上吸引觀眾。競賽者在美國夢的追求中也起了他們的作用。獎金的數額是確定的,但是贏得巨額獎金的幾率是五十分之一。競賽者只需一張漂亮的臉蛋和性感的身體。例如在里吉斯•菲爾賓主持的節目中,通過勤勞致富這一傳統的致富方法被廢棄了。 全國性的彩票 「誰想成為百萬富翁」和其它類似的電視知識大獎賽節目是最新的利用美國夢的瘋狂之舉。更為人所共知的、常能使人獲利更多的是全國性的彩票。紐約彩票中心吹噓說,「人們只需『一美元和一個夢想』就行。」正如電視知識大獎賽節目一樣,彩票也是聚焦於人們用最少的努力而能輕松賺錢的希望上。選擇一系列數字並不要求一個人勤勞工作。在博彩中,人們只有等到他們賭中了大「樂透(Lotto)」或「威力球(Powerball)」的分數才能發達。伊利諾斯州在芝加哥猶太人居住區的廣告鼓勵人們說,「彩票可能就是你離開猶太人居住區的入場券。」 不過,大賭注彩票的獎金(payoffs)比「百萬富翁」的電視知識大獎賽節目高得多。2000年五月的一注威力球的獎金高達35億美元。不過,獲勝的幾率沒有電視知識大獎賽節目的大。平均而言,獲獎的機會是一千二百萬或一千四百萬分之一,而獲得大獎的機會是八千萬分之一,其需要的運氣可說是天文數字,無法估計。但是,美國人仍然對此趨之若騖,中大獎的機會很渺茫時也是如此。1998年,30億美元的大獎使得紐約人蜂擁至康涅狄格州。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的商店裡有500人排對6個多小時來購買彩票。為了處理完全停滯的交通和混亂的秩序,該鎮不得不花上八萬美元來僱傭警察和其它的應急措施。在同一個威力球接近的過程中,新罕布希爾州的彩票中心主管只得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求人們投注不要超出其經濟能力。盡管有這一警告,有人承認他花了三千美元購買彩票。 人們瘋狂地博擊威力球和樂透容易得到解釋:很可能每個美國人都相信美國夢。雖然大部分人承認贏得彩票的機會很小(a long shot),但是他們幻想著成功的機會。擁有希望就是美國夢的一部分,國家彩票中心才能利用這種幻想,從而使得彩票事業能如此成功。在全國37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開展的彩票事業,1996賣出了總額為42.9億美元的彩票,其中38%為純利潤,使得彩票成了迄今為止盈利最大的賭博。大部分賭博的利潤要將他們收入的90%支付出去,而彩票只支付出去了約50%。 但是,確切地說,彩票只有幾百年的歷史。美國藉助彩票才得以創立。1612年,英國王室授權倫敦弗吉尼亞公司舉行彩票來幫助建立詹姆斯敦殖民地。在殖民期間及其後,美國人舉行彩票來籌資用於國內的改善和國防。這樣,今天的彩票與過去如何不同,它們又是如何影響美國夢的傳統意義的呢? 簡單的回答就是廣告。全國性的彩票學會了有效而全面營銷的重要性。直到1975年,聯邦政府一直禁止各州打廣告,但是禁令解除後,彩票事業得到了有目的的高度發展。1997年,花了四十億美元投資於各種樂透和即開型(instant games)彩票,其金額是大部分大公司投於廣告的兩倍。但是,這不僅是廣告的單純范疇,更確切地說是其效率。許多評論者說彩票的目標是窮人,因為他們是在經濟上最不可能應付其日常花銷的。這樣做,國家就能利用那些可能最需要實現美國夢的人。例如,俄亥俄州超級樂透(SuperLotto)彩票在其廣告計劃中建議,在該月盡早實現「促銷(promotional pushes)」目的。政府津貼、工資總額和社會保險支出每月第一個星期二發放。實際上,這為當地經濟創造了數以百萬計的額外的非稅收入,這種收入的大部分可以支配。 伊利諾斯州彩票中心參與了一種平等計算策略,誘使西芝加哥的臨近地區的經濟蕭條。該州租用了40個戶外廣告牌向人承諾:「怎樣從華盛頓大道到達舒適街②(Easy Street)。」該廣告隱含的「從衣衫襤褸到百萬富翁」信息就利用了美國夢最核心的方面。許多研究表明這樣的促銷活動起作用了。跟富人(the more affluent)比起來,窮人的收入花在彩票上的錢的比例多得多。 同樣重要的是,彩票有意誤導參與彩票的人通過博彩致富的機會。一個研究發現70%的電視廣告描述的是人們贏得彩票的情形。而且,該研究注意到,各州有意假裝先給彩民讓步(the odds)③。事實上,這給人的印象就是獲獎機會很大。甚至一些政府官員也非常關注這樣的策略。1997年,紐約州州長喬治•帕塔基(George Pataki)要求彩票官員「低調處理(tone down)」他們的「嘿,你從不會知道」這個促銷活動,並且他說彩票營銷應該避免「提出不現實的企望。」有人可能會問,難道沒有法律阻止這樣的欺騙性商業廣告(commercials)嗎?當然,聯邦貿易委員會頒布了「誠實廣告(Truth In Advertising)」法(standards)。然而,因為彩票是國家實體,它們不會被私人企業該遵守的要求所限。 這樣,彩票通常就能自由地將成百上千萬的錢花在狡猾的廣告上,而這些廣告專門設計來利用人們對美國夢的追求上。正如一位作者注意到的,「據說彩票充分利用了人們對更好生活的嚮往,給他們提供一種裹在促銷廣告(hype)中的傻客賭注(a sucker bet)。」另一位作家批評說:「我們政府無恥地迎合人們的美國夢。他們向人們建議,其中許多是窮人,說彩票是賺錢的好辦法……要是有種快速致富的詭計,那就是由政府操縱的彩票。」 與「百萬富翁」的電視知識大獎賽節目類似,實現美國夢的關鍵要件之一是運氣。美國人再次給出一種信息,那就是可以獲得成功,不是通過勤勞,而是通過運氣。沒有評論者漏過這個現象。米歇爾•桑德爾(Michael Sandel)堅持認為彩票發送「一個與工作倫理、犧牲和道德責任……相悖的信息。」相反,人們被告知「只要有一點點兒運氣,他們就能逃脫厄運(misfortune)委託(consign)給他們的工作世界(the world of work)。」另一位評論者對此表示同意,說「總而言之,彩票可能消弱(undercut)工作倫理和成就感,而代之以運氣標准(ethic of luck)。」 但是,事實上,彩票的作用不僅於此。他們同時利用運氣標准和試圖欺騙人們相信世上存在某種超過運氣的事物--那就是技能是贏得彩票的一個要件。美國國家賭博影響研究委員會(National Gambling Impact Study Commission) 注意到彩票的廣告專門企圖勸說彩民,說他們能「通過他們選擇的數字影響他們的機會(odds)。」 而且,有許許多多的書承諾能夠教會彩民,讓他們成為將來的彩票大獎得主。這樣的書有《創建金錢:怎樣有意識地贏得彩票》(Found Money: How to Consciously Win the Lottery)、《贏得樂透彩票的基礎》(The Basics of Winning Lotto-Lottery)和《怎樣贏得彩票:更多用於增加贏得彩票的策略》等。這樣做的含義是通過勤奮閱讀彩票書籍,人們能提高他們贏得彩票的必需技能,就能增加實現美國夢的機會。 藉助這種信息,人們可能認為美國夢是活生生的、健康的,其誠實得到了維持。本•富蘭克林提倡的傳統因素,勤勞,通過計算和高級(superior)規劃得以實現。但是,這遠不是誠實(truth)的本意。彩票無疑是隨機的。因此,象「百萬富翁」的電視知識大獎賽節目一樣,全國性的彩票通過仔細規劃的廣告,利用了也徹底地改變了傳統的美國夢概念。 賠償訴訟 要是電視知識大獎賽和彩票似乎開啟了實現美國夢的道路,那麼「百萬美元傷害(million dollar injury)」這一諺語同樣如此。訴訟(litigation)就是美國特色④,盡管它留在美國人口中的口味不像蘋果派那樣甜。事實上,許多人輕視法律職業,尤其是人身傷害律師,他們無處不在的「你出車禍了嗎?你有權獲得賠償」的廣告鼓勵大眾相信,錢很容易掙。這種「專辦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等的律師(ambulance chasers)」滋生(spawn)了成百上千的律師笑話。「一百萬個律師在海底幹嘛?問得好。」盡管我們對這種笑話一笑而過,但是這也說明了公眾對法律職業的看法。 美國人每年仍然有成千上萬的訴訟案,許多人希望通過人身傷害案或產品責任案得到現金賠償。有學者將這種策略比作博彩(playing the lottery): 民事侵權行為的操作類似於彩票。大多數支付的關鍵標准大多由機會控制:(1)一個人是 否足夠幸運被人傷害,而那人的產品或行為被證明為不完美;(2)一方的保險限額或財 產是否足夠承諾一個與損失或花費相當的獎勵或處理;(3)被人誣為次品,能證明自己 的產品是好的;(4)一個人是否幸運到能保留一個在易受影響的陪審團前會充分利用 (exploit)所有的證據變數,包括能圖示一個人不管受過什麼傷害。 將這種情形等同於美國夢最多可能會讓人覺得特別奇怪。但是,與電視知識大獎賽、彩票和民事侵權行為的訴訟間的相似不是人們認為的那樣牽強附會。在此三種狀況中,合意的結果是拿著一張大額的支票去銀行。最近幾年裡,許多庭審案件的結果就是如此。原告若贏得官司,他很可能不單會得到損害賠償(償還醫葯費、誤工的工資等),而且也可能獲得懲罰性賠償(懲罰被告的過失或危險性行為)。而且,為了讓犯罪的一方得到教訓(message),懲罰性賠償通常遠遠多於損害賠償。 這樣一來,象電視知識大獎賽和彩票一樣,傷害訴訟和產品責任訴訟也特別賺錢。在此過程中,實現美國夢的傳統方法再次得到了規避。本•富蘭克林的勤勞和林肯的勞動倫理都不是原告致富的要件。美國人經典的成功要素,勤勞、節儉(frugality)、和自力更生不會出現在律師的信念中。美國新的窮理查頌歌(mantra)變成了「早睡早起,提起法律訴訟直到」他們哭。 但是,在通過法律實現美國夢的途徑中有一個奇怪的因素。在電視知識大獎賽和博彩中,人們都不要通過傷害自己的身體而勝出。通過訴訟(litigation)來實現美國夢,傷害是唯一的因素。因此,一個問題就避開(beg)了:「頭腦清醒的人,誰會拿健康來換取經濟上的厚利(bonanza)呢?」當然,至少還有人假裝自己受傷了。探索頻道(the Discovery Channel)最近做了個專輯,研究賭場視頻監控的有效性,他們通過錄像對那些在賭場假裝受傷的人提起訴訟,隨後告他們欺詐。 然而,藉助錄像阻止此類訴訟幾乎難說是正當之舉。無疑,在成千上萬的案子中,原告偽造受傷癥候(injury and symptoms)以騙取經濟賠償。
7. 作文展示活動觀後感一張
「校本課程展示活動」有感
12月15日,我校舉行了「校本課程展示活動」,外校的很多老師都前來參觀。當時可謂是人山人海,每個校本課程的攤點前都聚集了許多老師,他們目不轉睛地盯著一個個展品看,情不自禁地感嘆道:「真不錯。」,同學們也在熱情地招呼著客人。大廳里,一陣陣管樂聲傳來,吸引了不少教師的眼球。為了讓更多的老師們觀賞,管樂團的同學們也是鼓足了勁兒,一遍一遍地演奏著。
為了選出最受歡迎的校本課程,學校設置了投票環節,每位老師都掌握了投票權,他們可以投給自己最喜歡的校本課程。同學們為了爭取到老師的投票,都很賣力地展示著自己的才華。你看,DIY類校本課程的同學們一刻不停地招呼著客人來參觀他們的手工作品,而合唱、管樂、皮影戲、京劇校本課程的同學們則在不停地表演著。
我是合唱團的成員,開始第一場演出時,沒什麼客人來觀看,有看的也是匆匆照了張相就離開了,當時我們感到特別的失落,但我們並沒有放棄,依然忘我的演唱著。我們的堅持沒有白費,從第二場演出開始,觀看的人數明顯增多,看著投票箱中的票數越來越多,我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可能是太沉浸於喜悅之中了,我們的演唱水平逐漸下降,時好時壞,丁老師多次瞪著雙眼提醒我們注意,可是我們都沒有領會老師的意圖。不過讓我們竊喜的是,進來的人都沒聽出我們的錯誤,繼續把一張張票投入到箱中。
表演完之後,我去皮影戲劇場看了《新編狼來了》,雖然他們的演技還略顯稚嫩,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已經是一種視覺的享受了。不僅如此,我也對皮影戲產生了興趣,如果有機會,我也想親自嘗試一下。
經過一下午的表演,我們都已經筋疲力盡,但是能為那麼多的老師表演,我們感到非常高興、非常自豪!希望所有老師都能記住我們學校的「校本課程展示活動」!
8. 建材促銷活動總結
強調活動的意義、促銷與管理的重要。
沒有範文。
以下供參考,
主要寫一下主要的工作內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績,最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總結就是讓上級知道你有什麼貢獻,體現你的工作價值所在。
所以應該寫好幾點:
1、你對崗位和工作上的認識2、具體你做了什麼事
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動腦子去解決的。就算沒什麼,也要寫一些有難度的問題,你如何通過努力解決了
4、以後工作中你還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實哪些知識
5、上級喜歡主動工作的人。你分內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備,即事前准備工作以下供你參考: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的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評價、總分析,分析成績、不足、經驗等。總結是應用寫作的一種,是對已經做過的工作進行理性的思考。
總結的基本要求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
2.成績和缺點。這是總結的主要內容。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產生的,都應寫清楚。
3.經驗和教訓。為了便於今後工作,必須對以前的工作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並形成理論知識。
總結的注意事項:
1.一定要實事求是,成績基本不誇大,缺點基本不縮小。這是分析、得出教訓的基礎。
2.條理要清楚。語句通順,容易理解。
3.要詳略適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寫作時要突出重點。總結中的問題要有主次、詳略之分。
總結的基本格式:
1、標題
2、正文
開頭:概述情況,總體評價;提綱挈領,總括全文。
主體:分析成績缺憾,總結經驗教訓。
結尾:分析問題,明確方向。
3、落款
署名與日期。
9. 跪求顛峰營銷觀後感
{ 一}人生何處無挑戰
過年那幾天我開始看《絕對挑戰》的《顛峰營銷》特別節目,並且馬上就被這個節目吸引住了,一口氣把11集都看完了。我很後悔以前為什麼沒有這么關注過電視,因為這些節目所提供的知識都是我所欠缺的。
前兩天給所有選手都留了一遍言,我也順便看了一下他們的博客。我發現其中很多的選手都有很豐富的實習、志願者或者求職經歷,而反觀自己則基本沒有非學校安排的實習,連求職面試都沒參加過。我很慚愧,在這方面真的比大家落後了很多。當我們身在校園里的時候,跟身邊的同學比較,往往不容易看出自己的缺點,因為大家所處的環境很相似,生活的內容也都差不多,但是當我們跟一些更為優秀的人比較的時候,卻會立即明顯的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我想這也是我參加這個活動取得的最大的收獲之一。
看了《絕對挑戰》,我彷彿看到了另外的一個世界、一類人。那些挑戰項目是我以前從未聽說過的,比如兩個隊在汽油不足的情況下卻要求到達終點,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立即要在兩天之內籌辦一個項目並且盈利,等等。印象最深的當然是壓力面試屋了,選手們剛剛還是同組的夥伴,卻馬上就得在必須淘汰一人的情況下互相尋找責任,並且直接說出誰應該被淘汰。我記得昨天看到一個同學的博客上寫他看到上海的一個同類節目選手們最後都說要被淘汰的人應該是自己,他很受感動。我不知所有人都把責任歸到自己身上對不對,不過我覺得《絕對挑戰》里在這點上做得已經不錯了,值得作為一個範例來研究。參加那個特別節目的全都是各個公司的高管,里邊有很多海歸和自己創業者,我覺得除去里邊的個人矛盾因素不說,他們的反應完全顯示了一個職業經理人的素質。我也更深的體會到了職場如戰場這句話的涵義。
之前我因為沒參加過招聘面試,老實說對面試沒有什麼感覺,但是現在,我彷彿像受了打擊一樣,壓力很大。我總在設想著給那些選手的考驗放到我身上我能不能行,不過總覺得差距太大了。現在對我來說其實學校能鍛煉的能力已經差不多很難再有所突破了,所以我下一步還應該多進行實習的工作,來豐富我的職場經驗,盡力使自己的能力提升得更快一些。希望大家有一天能夠看到能力素質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的我出現在節目中,請大家拭目以待!
{二}絕對挑戰「顛峰營銷」結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我還是放棄不下內心的激動,想繼續寫點觀後感受。與上篇不同,這回我是從幾集比賽中選取了一集比較典型的案例來談談我的視點看法。
記得在那次西安營銷的任務中,招聘方把剩餘的六名選手分為了兩隊,一隊是由三名女將組成的巾幗隊,另一隊則是由三名男選手組成的須眉隊。巾幗隊在比賽中把她們的創造力發揮的淋淋盡致,在整個營銷比賽中姑娘們最少使用了兩個非常關鍵且具有創造力的策略,使整個團隊的營銷過程增值了不少。
案例一:她們請來了當地考古隊隊長去為自己團隊的活動增加知名度。因為考古隊長的權威吸引了不少遊客。這也是她們第一步棋,我暫且稱她們的這種策略為「借風使船」。
案例二:他們在整個團隊銷售商品的過程中,打破了常規的思維定式,而使用拍賣的銷售方式來出售自己的商品。這恐怕也是她們團隊在最後銷售所獲得的利潤上勝的原因之一。這招使的很圓滑,因為大家都知道拍賣實際是一個價格遞增的過程體現,以這樣的方式去銷售商品,最終的結果則必然會造成產品本身的價格有了不同於直銷的顯著優勢。而拍賣其本身又可以調起觀眾積極參與的活動性,從而招引更多的人來此購買,也因此帶動了其它所需銷售產品的運作。
當然在整個任務過程中,她們還用了邀請馬隊來助威等方式促進整個銷售過程盡快「升溫」。但我以上舉的兩個案例卻是她們的制勝法寶。巾幗隊正是利用她們多元素、全方位、立體化的營銷模式最終戰勝了銷售方式單一且缺乏團隊合作默契的須眉隊。
這場比賽也讓我看到了當今市場的變動性,認識到現在的人才已不能像過去那樣單憑有效的組織、信任的合作、規整的方法就能立足於這個市場了,要想突出,帶來利潤的顯著成效,其結果就得要求具備創造的思維,敢於迎風險而上的勇氣和自我發覺優勢的能力。因此在每回看完絕對挑戰以後,我都會把每次前來應聘的企業所需求的用人標准和選手們的優勢、方法所一一記錄下來,因為即將走向社會的我始終堅信那句話「行業雖不同,但其中的理念卻是差不多的」。而善於將他人的長處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才能是自己更出色,永遠超越前人。這就是我腦子中的N合一的觀念罷了
10. 活動觀後感
[活動觀後感]某某天,洛社幼兒園全體老師組織了一場小朋友戶外游戲活動,包括驅趕小水瓶、頭頂小花帽、過獨木橋、集體自由體操等等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活動觀後感。當然作為家長的我們也受邀參與了其中,不過做的旁觀者,偶爾也與小學生們互動,參與其中,樂在其中,只因在我們工作之於,能讓我們享受到那麼多張可愛的笑臉,不經意間,也讓我們家長回到了童年。 作為這次活動中的一分子,能夠深深地體會到學校組織這樣的活動的意義之大,用心之細,觀後感《活動觀後感》。這次活動我們注意到:小朋友的各方興趣愛好、動手能力、團結互助精神、小朋友間的友誼等等都充分地調動了起來,對小學生們的各方能力都得到了鍛煉,而且在小朋友們學習知識之於,享受到屬於他們的那份童年的快樂,幾百張開心的笑臉就是最好的詮釋!這也同時讓作為家長的我們對當初選擇該校的那份執著更加堅定。讓我們更相信這里將是學生們知識的海洋,更是歡樂的海洋。再後來,看到全體學生做體操那般認真,那般整齊,我們只能伸出大拇指,學校那份嚴謹的教學作風、一絲不苟地育人態度值得誇獎!所以學校的這次活動我們舉雙手贊成,更希望學校多組織這樣類似的活動。 在這里就讀的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願他(她)們都能夠快樂健康地成長,更希望貴校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