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包拯是誰養大的求大神幫助
包拯出身於廬陽一個官宦家庭。二十八歲考上進士。按照宋朝的制度,考中進士就可以當官,但包拯是個孝子,他信守聖人所謂「父母在,不遠游」的教誨,直到三十六歲才正式出山,當了知縣這樣的小官。在知縣任上,他斷了一個奇案,聲名遠播。三十八歲升任知州,清明廉潔,受到上司重視和世人稱贊,之後,便開始朝廷重臣的政治生涯。 家庭簡介 包拯是楚國忠臣申包胥第三十五代孫(《包拯墓誌》《宋史·包拯傳》《通志》卷八之五)。祖父包士通是平民百姓,讀書耕田。父令儀,太平興國八年進士,官至刑部侍郎,與文彥博的父親文洎同供職閣中,遂結為世交。所以包拯與文彥博「方業進士,相友甚厚」,後來還結為兒女親家。父後來致仕返回原籍,贈太保。母宣氏,贈馮翔郡太夫人。 包拯兄弟三人,長兄包瑩、二兄包穎均早前去世,只有他一個傳支接代。他家境殷實,所以從小受到了良好的傳統知識教育和熏陶。 刻苦讀經 包拯的父母是農民,以耕作為生,對子女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出人頭地。包拯五歲開始識字,十三歲讀完四書五經。農忙時,他幫助父母下田做農活,農閑時,就寄居在城南的一座古廟 ,埋頭鑽研學問。他對儒家治國安邦的思想和歷代清官賢臣的事跡最有興趣,常常一卷在手,廢寢忘食,三更燈火五更雞,從來不知疲倦。十年寒窗苦讀,到二十八歲去考進士時,他已經是一個滿腹經綸、飽讀詩書的學者。
❷ 在中國和尚為什麼不能吃肉
我們都知道出家人四大皆空,是不能碰葷腥之物的。虛竹被阿紫騙了吃肉,就尋死覓活的。
❸ 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建安詩歌、魏晉南北朝民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詩歌、現代詩,各一首!!
詩經 國風·周南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楚辭 九歌 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從文狸,辛夷車兮結桂旗。 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後來。 表獨立兮山之上,雲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 留靈修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 采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曼曼。 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 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啾啾兮又夜鳴。 漢賦 風賦 楚襄王游於蘭台之宮,宋玉、景差侍。有 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 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曰:「此獨 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 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今子獨以為寡人之風, 豈有說乎?」宋玉對曰: 「臣聞於師: 枳句來巢, 空穴來風。其所託者然,則風氣殊焉。」 王曰:「夫風,安生始哉?」宋玉對曰:「夫 風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於 土囊之口,緣太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飄忽 淜滂,激颶熛怒。耾耾雷聲,回穴錯迕,蹶石 伐木,梢殺林莽。至其將衰也,被麗披離,沖 孔動楗, 眴煥粲爛, 離散轉移。 故其清涼雄風, 則飄舉升降,乘凌高城,入於深宮。抵花葉而 振氣,徘徊於桂椒之間,翱翔於激水之上。將 擊芙蓉之精,獵蕙草,離秦蘅,概新夷,被荑 楊,回穴沖陵,蕭條眾芳。然後徜徉中庭,北 上玉堂,躋於羅幢,經於洞房,乃得為大王之 風也。 故其風中人, 狀直憯憯惏栗, 清涼增欷。 清清冷冷,愈病析酲,發明耳目,寧體便人。 此所謂大王之雄風也。」 王曰:「善哉論事!夫庶人之風,豈可聞 乎?」宋玉對曰:「夫庶人之風,塕然起於窮巷 之間,堀堁揚塵,勃鬱煩冤,沖孔襲門。動沙 堁,吹死灰,駭渾濁,揚腐餘,邪薄入瓮牖, 至於室廬。故其風中人,狀直憞溷鬰邑,驅溫 致濕,中心慘怛,生病造熱。中唇為胗,得目 為篾,啖齰嗽獲,死生不卒。此所謂庶人之雌 風也。」 漢樂府 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 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 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 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 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 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而未為久 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 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 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 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 吾已失恩意,會不相從許。 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 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我語。 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 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謂言無罪過,供養卒大恩,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 妾有綉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 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具異,種種在其中。 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後人,留待作遣施,於今無會因。 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 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綉夾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當, 指如削蔥根,口如含珠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上堂謝阿母,母聽怒不止: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 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幣多,不堪母驅使 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裡。 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 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 出門登車去,涕落百餘行。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後, 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通口。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 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 誓天不相負。 新婦謂府吏,感君區區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 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 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 。 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 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 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 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蘭芝懟阿母,兒實無罪過, 阿母大悲摧。 還家十餘日,縣令遣媒來,雲有第三郎,窈窕世無雙,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阿母謂阿女,汝可去應之, 阿女含淚答,蘭芝初還時,府吏見叮嚀,結誓不別離, 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 阿母白媒人,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不堪吏人婦。 豈合令郎君,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 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說有蘭家女,丞籍有宦官, 雲有第五郎,嬌逸未有婚,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 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 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姆豈敢言。 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 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 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謝家事夫君,中道還兄門, 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約,後會永無緣, 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 。 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還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 言談大有緣,府君得聞之,心中大歡喜,視歷復開書, 便利此月內,六合正相應,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 卿可去成婚,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雲,青雀白鵠舫, 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 流蘇金縷鞍,齋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采三百疋, 交廣市鮭珍,從人四五百,鬱郁登郡門。 阿母謂阿女,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何不作衣裳, 莫令事不舉。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廳下,左手持刀尺,右手執綾羅, 朝成綉夾裙,晚成單羅衫,暗暗日欲暝,愁思出門啼。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 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 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自君別我後,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願,又非君所詳。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 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 府吏謂新婦,賀君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蒲葦一時韌,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 新婦謂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 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 。 執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 念與世間辭,千萬不復全。 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 嚴霜結庭蘭,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後單,故作不良計, 勿復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 阿母得聞之,零淚應聲落,汝是大家子,仕宦於台閣, 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 阿母為汝求,便復在旦夕。 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轉頭向戶里, 漸見愁煎迫。 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我命絕今日,魂去屍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 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 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 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建安詩歌 曹操 氣出唱(三首) 其一 駕六龍,乘風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歷登高山臨溪谷,乘雲而行。 行四海外,東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來翱遊。 驂駕六龍飲玉漿。 河水盡,不東流。 解愁腹,飲玉漿。 奉持行,東到蓬萊山,上至天之門。 玉闕下,引見得入, 赤松相對,四面顧望,視正〔火昆〕煌。 開玉心正興,其氣百道至。 傳告無窮閉其口,但當愛氣壽萬年。 東到海,與天連。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當專之。 心恬澹,無所愒。 欲閉門坐自守,天與期氣。 願得神之人,乘駕雲車, 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葯。 跪受之,敬神齊。 當如此,道自來。 其二 華陰山,自以為大。 高百丈,浮雲為之蓋。 仙人慾來,出隨風,列之雨。 吹我洞簫,鼓瑟琴,何誾誾! 酒與歌戲,今日相樂誠為樂。 玉女起,起舞移數時。 鼓吹一何嘈嘈。 從西北來時,仙道多駕煙, 乘雲駕龍,郁何〔艹務〕〔艹務〕。 遨遊八極,乃到昆侖之山, 西王母側,神仙金止玉亭。 來者為誰?赤松王喬,乃德旋之門。 樂共飲食到黃昏。 多駕合坐,萬歲長,宜子孫。 其三 游君山,甚為真。 崔嵬砟硌,爾自為神。 乃到王母台,金階玉為堂,芝草生殿旁。 東西廂,客滿堂。 主人當行觴,坐者長壽遽何央。 長樂甫始宜孫子。 常願主人增年,與天相守。 南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唐詩 李白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宋詞 李清照 孤雁兒(並序·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里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元曲 壽陽曲·山市晴嵐 馬致遠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霽。 四圍山一竿殘照里,錦屏風又添鋪翠。 明詩 點絳唇 春日風雨有感 陳子龍 滿眼韶華,東風慣是吹紅去 。幾番煙霧,只有花難護。 夢里相思, 故國王孫路。春無主,杜鵑啼處,淚染胭脂雨。 清代詩詞 觀梅回汲細林山泉水 沈祥龍 我昨探梅亂雲窟,欲練梅花作詩骨。只愁竟體塵氛多,脈脈芳馨苦汩沒。願汲泉水山之陰,未洗雙眼先洗心。心清始覺吟夢穩,縞衣仙子來深林。斜陽半峰泉瀉磴,手挈銀瓶下幽徑。歸來分水呼煎茶,浣滌徐凝惡詩凈。 現代詩 贈友 朱自清 你的手像火把, 你的眼像波濤, 你的言語如石頭, 怎能使我忘記呢? 你飛渡洞庭湖, 你飛渡揚子江; 你要建紅色的天國在地上! 地上是荊棘呀, 地上是狐兔呀, 地上是行屍呀; 你將為一把快刀, 披荊斬棘的快刀! 你將為一聲獅子吼, 狐兔們披靡奔走! 你將為春雷一震, 讓行屍們驚醒! 我愛看你的騎馬, 在塵土裡馳騁--- 一會兒, 不見蹤影! 我愛看你的手杖, 那鐵的鐵的手杖; 它有顏色,有斤兩, 有錚錚的聲響! 我想你是一陣飛沙 走石的狂風, 要吹倒那不能搖撼的黃金的王宮! 那黃金的王宮! 嗚---吹呀! 去年一個夏天大早我見著你: 你何其憔悴呢? 你的眼還澀著, 你的發太長了! 但你的血的熱加倍的熏灼著! 在灰泥里輾轉的我, 彷彿被焙炙著一般!--- 你如郁烈的雪茄煙, 你如釅釅的白蘭地, 你如通紅通紅的辣椒, 我怎能忘記你呢?
❹ 旹維癸酉孟冬月上浣滌塵左凈沐手敬書是什麼意思誰給翻譯一下
旹維(時維)
癸酉
孟冬月
上浣
滌塵
左凈
沐手
敬書
時間是癸酉年農歷十月上旬(初一到初十),清掃塵埃,四旁干凈(?),洗濯雙手恭敬書寫
追問:
那這上有人名嗎
知道誰寫的啊
回答:
似乎沒有,這裡面的「左凈」意思不太確定,但也不像人名,「滌塵左凈」也不像人名。
❺ 浣怎麼讀,與什麼字同音
浣:讀huàn。
同音字:
換、患、喚、幻、煥、豢……
「浣」是洗的意思。如:浣衣、浣滌、浣染等等。
有一種動物叫「浣熊」,因為它吃東西之前,總要將食物放在水裡洗一下。
❻ 李疑者《居通濟門外》文言文翻譯
宋濂【文憲集~李疑傳】原文
李疑者,居通濟門外,閭巷子弟執業造其家,得粟以自給。故貧甚,然獨好周人急。金華范景淳吏吏部,得疾,無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門,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聞君義甚高,願假榻。」疑許諾,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爐灶居之,征醫師視脈,躬為煮糜煉葯,旦暮執手問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穢不可近。疑日為刮摩浣滌,不少見顏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復生,無以報厚德,囊有黃白金四十餘兩,在故旅邸,原自取之。」疑曰:「患難相恤,人理宜爾,何以報為!」景淳曰:「君脫不取,我死,恐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攜而歸,在見好就收囊,志其數而封識之。數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財,買棺殯於城南聚寶山。舉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書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還之。二子以米饋,卻弗受,反贐以貨,遣歸。
平陽耿子廉械逮至京師,其妻孕將育,眾拒門不納,妻卧草中以號。疑問故,歸謂婦曰:「人孰無緩解,安能以室廬自隨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為風露所感,則母子俱死,吾寧舍之而受禍,何忍死其母子?」俾婦邀以歸,產一男子。疑命婦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辭支去,不取其報。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與疑交,見疑者皆曰: 「善士,善士!」疑讀書為文亦可觀,嘗以儒舉,辭不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與疑往來,識其為人,非有奇偉壯烈之姿也,而其所為事乃有古義勇風。語曰舉世混濁,清士乃見。吾傷流俗之嗜利也,傳其事以勸焉。
宋濂【文憲集~李疑傳】譯文
李疑,居住在通濟門外,同鄉的年輕人去他家接受學業,他得到一些糧食來生活,本來自己十分貧困,但特別喜歡周濟別人的急難。金華人范景淳在吏部當差,得了病,沒有別的親人。人們對他很冷漠,不收留他。范景淳拄著拐杖走到李疑門口,告訴李疑說:「我不幸患病,人們不收留我。聽說您品德很高尚,希望能借給我一張床養病。」李疑答應了他,邀請他就座,打掃房間,安置了床褥爐灶,讓他在裡面休息。李疑找來醫生給他把脈,親自給他煮粥熬葯。從早到晚拉著他的手,問他的痛苦。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臟了床被,又臟又臭讓人難以接近。李疑每天給他擦洗,沒有一點厭惡的神情。范景淳流著眼淚說:「我連累你了。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沒有辦法報答您的大恩,行囊中有黃金白銀四十多兩,在過去住過的旅店裡,希望你自己取來。」李疑說:「患難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應該如此,還要回報干什麼?」范景淳說:「如果你不去取,我死後,恐怕被他人取走,這有什麼好處呢?」李疑於是請鄰人一起去,提著回來了。李疑當面打開行囊,記下數目封存起來作了標記。幾天後范景淳最終死了,李疑拿自己的錢買棺材,把范景淳埋在城南聚寶山。將所有封存好的裝有財物的行囊,存放到了他的鄰人家裡。李疑寫信讓他兩個兒子來。等他的兩個兒子來了,李疑取出行囊按帳冊歸還給他們。他們用米饋贈他,李疑推辭不接受,反而用財物送給他們,讓他們回去了。
平陽的耿子廉被抓捕的人用兵刃架著押解到了京城。此時,他的老婆懷孕即將生產,親友卻都關上大門不肯收容。他的妻子卧在草中大聲哭泣。李疑見到了這一幕,問清楚了原委後,回到家中對妻子說:「沒有人能隨身帶著自家的房子四處行走,誰沒有個困難的時候呢?況且人命關天,如果在生育的時候受到了風寒,就很容易造成母子喪命。我寧可冒著連坐的風險收留他們,也不忍心眼看著她們母子死去。」於是,李疑讓妻子將耿子廉的老婆帶回家中,結果順利地產下一個男嬰。李疑讓妻子照顧耿子廉的老婆就像疑自己范景淳一樣。過了一個多月,耿子廉的老婆才拜別他家。他不要耿子廉老婆的任何報酬。
因為這些事,大家都稱贊李疑,名士大夫都喜歡與疑結交。凡是認識疑的人都稱道:「好人啊,好人!」。李疑讀了一些書籍,文章也寫的很好。李疑曾經憑借很好的儒學造詣中舉卻推辭不去做官。然而高尚的品行最為人們所稱道。宋學士說:「我和李疑有交往,了解他的為人。李疑沒有魁偉雄壯的外表。可是他所做的事,卻有真摯純朴的仁義之風。《論語》上說:整個社會污濁,清廉的君子才顯現出來。我為貪財好利的流俗而痛心,記載他的事跡來規勸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