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商價格戰對消費者、電商生產者以及社會發展帶來什麼影響
電商價格戰,或多或少的對消費者有利,貨比三家嘛,在質量一樣的情況下就看誰的價格更具有誘惑力了。也許這種所謂價格戰只是噱頭,但不得不承認這種營銷手段卻是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帶動了消費。通過競爭讓電商生產者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完善電商,電商是以後的趨勢,物流將是以後的陽光產業
B. 如何看待電商行業價格戰
1.電商之間的價格戰本質上是一種效率之爭。電商的實質就是效率,內是發揮規模優勢的平台,是容讓小眾商品大眾化、標准化的平台,客觀上也起到產品推廣的作用。
2.平台打價格戰的原因有三點:一是以「價格戰」的名義進行品牌造勢,實際上是公關戰,帶動用戶的關注度,拉動消費欲和消費力;打價格戰就是一種低成本增加流量的營銷方式,電商平台最終將節省下來的營銷成本,讓利給用戶。二是藉助促銷以處理滯銷品,為刺激消費者,帶動其他商品銷售,大促時也會拿出部分暢銷品做活動,但這些暢銷品可提供的貨源量極為有限,主要還是起到帶動其他滯銷品銷售的作用。三是用價格驅動消費者,搶占市場份額,借勢抬高股價。
3.價格戰是一場持久戰。對於處於落後被動地位的電商平台而言,價格戰要持續不斷地打,而且要有針對性地打,針對競爭對手的熱銷產品來長期定向地打。其次,價格戰表面上是一種營銷策略,實際是系統性營銷方式,考驗的是團隊協調能力。
C. 誰說電商就是價格戰
1、打價格戰要有誠信。
現在的價格戰之所以很多消費者不買賬,不是價格戰沒有吸引力,而是電商平台集體誠信的缺失,先抬高價格再打折的伎倆累見不鮮,以至於讓消費者心灰意冷。狼來了的故事大家都聽過,騙人一次兩次還行,再想騙人第三次就沒人願意相信了。國美在線要想通過價格戰打出效果,如何重塑消費者的心理預期,真正讓消費者接受認可其低價的真實性是其要優先考慮的。比如,你好歹得秀一下自己的歷史價格曲線,證明自己沒有先抬後降吧(盡管同樣存在作弊的可能),貌似現在只有淘寶做到了。再比如,你敢不敢在自己的商品頁直爆競爭對手的價格?能不能少搞什麼送幾億幾十億紅包自欺欺人的營銷噱頭,消費者不是傻子,送紅包還不如實際商品打個折來得更痛快些。
2、價格戰是一場持久戰。
對於處於落後被動地位的電商平台來說,價格戰要持續不斷的打,打一次沒有意義,就像往海里扔一塊石頭,根本無法掀起層層漣漪。前兩年聲勢浩大的蘇寧跟京東的價格戰,打的時候熱火朝天,但價格戰之後消費者一對比,還是京東的價格更實惠。所以價格戰是趕超對手的長期策略,要打價格戰,就要做好長期低於競爭對手的准備,至少價格不能高於競爭對手。
3、價格戰要有針對性打。
要打價格戰,就要找准自己的目標,針對競爭對手的熱銷產品來長期定向打。二八法則同樣適用於價格戰,死死盯住對方銷量排名前20%~30%的產品狠狠打,當兩者價格差高於50元時,其實就能打動部分消費者了。當然,價格相差越大吸引力就更高,電商平台要至少學會測算出最佳比例來調整的價格區間。
4、價格戰應該是一套組合拳。
價格戰表面是一種營銷策略,實際是系統性營銷方式,考驗的是團隊協調作戰水平。比如是否已經做好了關聯銷售,長尾流量的通路是否合理,網站服務體驗是否跟得上,你的物流體驗、你的安裝體驗、你的售後服務是否足夠令人尖叫。像蘇寧國美這樣的電商平台,本來其很好的優勢是在門店體驗、安裝及售後服務,但可惜的是兩家巨頭除了只會玩價格戰炒作外,並沒有做好在服務層面上的配套玩法。比如,你物流速度敢不敢承諾比競爭對手更快?安裝你敢不敢承諾免費安裝?售後你敢不敢比競爭對手更優質?
5、價格戰不能脫離商品價值。
無論價格戰如何打,商品都不應該脫離其商品價值,否則價格戰非但達不到提升銷量的作用,反而會起到負面作用。我們經常能看到的情況是京東和天貓在打價格戰(以大型促銷的節日來打)時,淘寶上有些電器的產品價格會比正常的價格低很多,甚至可能只有一半價格。當看到這些如此低價的產品時,絕大部分消費者可能都會質疑產品的質量,反而影響了平台的公信力
D. 中國電商價格戰還能打多久
電商的價格戰「基因」
2012年註定是中國電商行業硝煙彌漫的一年。據艾瑞咨詢日前發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中國B2C購物網站市場份額」統計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市場份額排名前六位的分別是天貓、京東商城、亞馬遜中國、騰訊B2C、蘇寧易購和當當網。此輪價格戰除了騰訊B2C,另外5家全部加入。而這5家企業所佔的全國B2C市場份額超過82%。當電商行業巨頭們紛紛投入高達數十億元巨資,都揚言要做全網最低折扣,甚至提出「擊穿全網最低價」等等口號的時候,是否有人思考過這樣的問題:為什麼電商就一定要低價?
從電商誕生之初的商業模式來看,導致電商爆炸式野蠻生長和發展的三大「便利」基因決定了電商的低價「性格」:
一是空間便利基因,藉助於互聯網的普及,消費者宅在家裡也能逛遍全世界的商場,買家——商品——賣家三者只用在互聯網上進行零距離接觸即可達成交易,剩下的物流、交通問題就交給中間商去做即可。不管身處世界何地,只要快遞可以到,就可以網購。按照勞動創造價值理論,省下的勞動自然可以折算成商品價格上的折扣;
二是時間便利基因,無論是B2B還是B2C等等,最大的優勢無非是將賣家和買家的距離通過互聯網拉近為零,空間上的節省直接帶來了時間的節省,從現金流的角度,交易時間的節省意味著商家在價格上必須要做出讓步;
三是比較便利基因,實體店鋪中永遠不可能做到將同一商品按款式、價格、銷量甚至還有好評率等等指標在消費者面前排好了序以供選擇,可是藉助於搜索引擎技術,這一切是那麼的簡單和自然。「款式全網最流行」、「價格全網最低」、「銷量全網第一」、「好評全網第一」等等,總有一個指標會擊中消費者購物偏好,進入訂單支付界面。比較的便利直接降低了交易成本。
低價是必須的,但低價不表示低利潤,在看似「低價」的電商行業,電商要做的就是在「低價」中尋找自己的利潤空間。
消費者的低價「情結」
追求低價是消費者普遍的心理,尤其是在「省略了店鋪租金、人工成本等中間環節成本」的電商市場,如果不能做到低價,至少是和門市店相比的低價,可以說這家電商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問題是,對於消費者來說,多低才是真正的低價?對於商家來說,多低才是承受的底線?在商家在價格上不斷的妥協,消費者是否正在逐步喪失判斷和比較價格與價值的能力,而純粹的依賴搜索引擎來追求全網最低價?亞馬遜中國總裁王漢華也曾表態:「中國的消費者被寵壞了」。到底誰才是價格戰的幕後推手?
不得不說的是,作為消費者,面對電商一輪又一輪的降價風暴,而又找不到一個可以信賴的公正的價格標准來衡量,於是價格和送貨速度成了網購的重要衡量標准,支付前的搜索比價流程成了網購的必做動作。正因為如此,一些以次充好的「低價」商品才有了生存空間,更嚴重的後果是,電商行業的檸檬市場也許將因此形成。
當實體店遇上網店
國內電商行業價格戰愈演愈烈,紛紛投入巨資「讓利」給消費者,甚至發生了懷疑對方資金鏈即將斷裂而對賭千萬的怪事。這一幕幕鬧劇的結局當然只能不了了之,可似乎讓人有穿越回上世紀九十年代,投資商爭相燒錢投網站的互聯網爭霸戰時代。電商的網店時代已經到來了么?
蘇寧是個典型的案例,2011年底蘇寧的銷售規模達到939億元,而支撐這一高速增長的正是不斷的「開店」,蘇寧的門店數量2003年僅38家,2011年底已多達1724家,僅2011年一年新開門店就達到376家。而到了2012年,這種復制粘貼式的開店擴張模式遇到了挑戰,蘇寧電器一季度整體收入同比增長近10%,但實體門店的收入增幅僅6.4%,而蘇寧易購的收入增幅卻高達74%。一降一升,不得不讓蘇寧重新考慮年初定下的新增400家門店的構想,而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蘇寧易購。
蘇寧是從實體店到網店的成功案例,面對以蘇寧為代表的「實體店+網店」雙管齊下的商業模式,其他純電商,比如京東、當當等,優勢在哪裡?瀏覽幾大電商巨頭,就會發現他們的商品越來越同質化、物流服務也越來越趨同,價格戰更不是長久之計,拿什麼來競爭?
淘寶的實體店可以作為另一個案例來做對比。說起中國的電商,就不得不提阿里巴巴和淘寶,淘寶是純粹的電商,有段時間也開了很多的線下商店,可是經營的效果遠不理想,不久就紛紛關閉。
一個從實體店到網店,另一個從線上到線下,一個是自己開店自己賣,一個是提供平台別人開店賣。雖然二者商業模式顯著不同,但一個上網就獲得成功,另一個下線就「見光死」,充分說明,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做生意,消費者的口碑最重要。無論是對於京東和當當這種純電商模式,還是蘇寧這種實體店+網店模式,口碑才是生存的底線,價格戰只是生存的技巧。
即將到來的中國電商行業洗牌
為什麼電商不在產品的質量上競爭,而是在價格上競爭?
應該說,電商行業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已經是一種相對成熟的商業模式,打的就是供應鏈和價值鏈細分的主意,羊毛出在羊身上,廠商、物流商、電商的利潤來源始終還是消費者,有口碑就有銷量有利潤。
那麼電商的口碑從何而來,還是得靠商品的性價比。電商和實體店本質的區別只是存在形式不一樣,一個是實物展示,一個是圖片展示。可是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做生意,都應遵守基本的商業道德。
縱觀中國當前的電商市場,各大商家的宣傳口號無一例外的都是「低價」,都誓言要做「全網最低價」,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價格是市場競爭中最有殺傷力的利器,可是當一個市場只討論價格的時候,那這個市場已經不正常了,極容易發展成為劣幣驅逐良幣的檸檬市場。低價不是電商的錯,而且低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電商的實力,可是無論怎樣的低價,前提都是要把好質量關。
2012年也許就是行業洗牌的一年。這場洗牌的結局還未可預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僅僅靠價格戰是笑不到最後的。
E. 我國b2c電子商務現狀面臨哪些問題
我國B2C電子商務發展現狀特點
近年我國B2C電子商務飛速發展,從商品銷售到配套服務都取得顯著成效,但仍有許多地方需要不斷完善。總體看來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B2C電子商務網站數量持續增加,且經營產品由原來的音響圖書、服裝、日用品等簡單易描述商品轉向越來越多商品類型,網購商品種類已基本不受限制。但網站商品質量管理總體情況欠佳,一些服裝、鞋、小家電、通訊器材等日常生活類商品存在質量不過關情況。
與電子商務發展相配套的物流配送有了很大改善。B2C網站無論是選擇自建物流模式還是選擇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都在提升消費者購物滿意度方面不斷努力並取得顯著進步。但仍有物流配送標准化水平低,物流服務質量不高,高峰期配送不及時甚至丟件等情況出現。
各類在線支付方式出現及支付技術的不斷完善,讓網路購物更便捷。同時,如何確保網路支付安全已經成為阻礙網上支付發展的主要問題。
B2C電子商務的售後服務系統更加健全,越來越多電商企業注重售後服務和客戶滿意度,60%以上的公司對售後服務作出承諾。
2 網路消費者的現狀
2.1 消費者群體變化
隨著網路消費者數量不斷擴大,網購消費者群體表現出以下幾個變化:男性網購者佔比呈逐年上升趨勢;網購人群年齡層逐漸提高,中高齡網民加速滲透;網購用戶仍以中高學歷為主,但用戶的學歷差距有所縮小;網購群體中,收入結構向中高端發展。
2.2 B2C電子商務消費者評價
隨著網路購物日漸成熟,它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已經被越來越多消費者認可。而消費者對購物過程的滿意度對網路購物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艾瑞網路用戶在線
調研數據顯示,52.2%的中國用戶有過網購不滿意的經歷。艾瑞分析認為,雖然中國網購市場整體規模增長迅速,但一些購物網站在商品質量、頁面體驗、配送
速度等方面卻達不到用戶要求,整體服務水平仍有較大的改進空間。在網路購物中,C2C購物的滿意度較低,而B2C電子商務的滿意度各項指標比例都高於
C2C,滿意度較高的都是B2C網站。整體滿意度最高的前置依次是京東商城、麥考林、凡客誠品,用戶滿意度均在84%以上。而在網站的好用性方面,京東商
城、凡客減品、麥考林排前三。京東商城和麥考林被認為是性價比較高的網站。凡客誠品、京東商城、麥考林、當當網的支付滿意度較高,在商品配送上,自建物流
的滿意度較高。麥考林,凡客誠品的售後評價較高。導致消費者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有:商品與圖片不一致、偽劣或殘損物品、送貨時間長、商品仿冒、賣家騙取貨
款、快遞人員態度不好等。
3 B2C電子商務市場競爭狀況
3.1 我國B2C市場電子商務企業類型
B2C電子商務按服務主體可分為兩種類型:自主銷售式B2C電子商務和第三方平台式B2C電子商務。自主銷售式網站是由企業自建服務於本企業需要的電子
商務網站,如凡客誠品、京東商城、當當網、亞馬遜、蘇寧易購、唯品會等。而第三方平台式B2C是由電子商務企業建立網站向企業提供第三方交易平台的方式,
如淘寶商城。一些自主銷售式B2C網站為了商品更豐富和更好的利用已有網站資源,也推出B2C購物平台,如京東、當當、亞馬遜等都相繼開放第三方平台,在
自營業務的同時,兼顧第三方平台業務。數據顯示,來自全球第三方賣家的商品在亞馬遜所銷售商品總量中已經超過三成,第三方賣家已經成為了B2C電商的重要
組成部分。
3.2 B2C電子商務市場企業現狀及市場份額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展網上購物,B2C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
2013年B2C前三名全年交易額分別為,天貓交易額4 410億元,京東交易額1
255億元,蘇寧易購交易額284億元。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了《2014年度中國網路零售市場數據監測報告》,報告顯示中國2014年B2C市場份
額排名依次為:天貓(59.3%)、京東20.2%、蘇寧易購3.1%、唯品會2.8%、國美1.7%、亞馬遜中國1.5%、一號店1.4%、易迅
1.1%、聚美0.6%、其他所有B2C 7%。中國市場B2C購物網站正朝規模化運營方向發展。在TOP
30的企業中,總部在北京的有16家、上海6家、廣州2家。B2C電子商務還存在巨大的城鄉差異,2014年,網購用戶中90.5%的人居住在城鎮,只有
9.5%的網購用戶居住在農村地區。北京、上海、廣州等幾個特大城市電子商務發展迅速。
綜上所述,我國B2C電子商務領域仍處於高速發展階段。越來越多的網路消費者認可網路購物,B2C電子商務市場潛力巨大。與此同時,要提高客戶滿意度,擴大消費群體,還需要在商品質量、物流配送、電子支付等方面不斷改進和完善。
F. 網路營銷電子商務價格戰怎麼辦中間商怎麼生存
我現在也是做電子商務的,我個人認為 最好做一個限價措施,不然一味內的搞價格戰,最容後大家誰也得不到好處,還會把市場給搞壞。比如一個商品剛開始進入到市場,價格一定很高,這個時候就很多銷售商把這個商品降一點,從而來獲取自己的客戶,而客戶當然希望越低越好,所以另外的一些商家也開始紛紛降價,從而就形成了價格戰爭,市場搞亂。建議廠家或者總經銷商制定限價措施從而保護市場。讓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G. 電子商務的現狀和未來是什麼
電子商務的現狀是在發展中國家和農村地區蓬勃發展,成為半熟練工人、婦女以及其他群體實現就業的有力工具,促進發展中國家就業和包容性增長。
電子商務具有克服市場障礙和將消費者與企業對接的潛力,能夠直接創造就業,也能通過物流服務以及更廣泛的電商生態系統的其他環節創造就業。電子商務能使農村居民像城市居民一樣享受方便快捷、物美價廉的商品,提高居民消費水平,縮小城鄉差距,並能通過減少信息不對稱和提高經濟效率,促進經濟增長。
電子商務的未來是我國網路購物占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已超過一成,遠超歐美發達國家。更有研究部門預測,到2020年,我國網購占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將超過50%。
(7)電子商務價格戰現狀擴展閱讀:
電子商務體量不斷擴大,部分實體店被取代,實體零售漸成萎縮之勢——兩種經濟形態之爭有其現實背景。
專家指出,事實上,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呈現融合發展態勢。據《規劃》,「十二五」末,全國開展在線銷售的企業比例增至32.6%,電子商務服務業市場規模達到1.98萬億元,傳統產業與新興業態相關從業者達2690萬人。電子商務已成為各類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領域,成為全面促進就業的有力支撐。
H. 電商價格戰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
1.危害大於優勢。價格更透明了,廠家也開始傾向於電子商務,經銷商沒有優勢了。
2.你低他會更低,這樣導致產品的質量也會越來越差,使得人們會對網路產生懷疑,電子商務會走下坡路。
做好保密工作,自己多創新,有自己的創意,放別人沒辦法去跟你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