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南村的村務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9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9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一事一議籌勞355個(勞均1.5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2. 海南村的農村經濟
該村充分利用山海資源的優勢,念好山海經。目前,海南村採石場已開始開發,效益較好,洞頭咀岩場即將動工,總方量達621萬方,可增加集體經濟收入400多萬元,投資140多萬元村主幹道路硬化工程已經完工。10畝標准廠房用地現已批准,有望即將動工。工業園區面積有待政策許可將擴大到120畝以上,一級文化村工程已經完成。村莊整治工作現已全面開展,這將有利於促進農村環境的美化優化和精神文明建設,同時搞好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310畝農業豐產方在該村試點,實行管理、灌溉、防治、播種四統一,有效地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大力推進灘塗養殖,海水、淡水養殖,有70%以上勞動力參加養殖業,不斷提高廣大村民的經濟收入。2006年榮獲區、鎮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先進集體。
3. 海南村話
在海南省北部的臨高、儋縣、澄邁、瓊山四個縣以及海口市郊區一帶,有50萬餘人歷來使用著一種與當地漢語或其他少數民族語言很不相同的語言,使用這種語言的人半數以上集中在臨高,占該縣人口的90%以上;其次在瓊山,有11萬多人,占該縣人口的24%左右;澄邁有4.8萬餘人,占該縣人口的10%左右;儋縣有2.4萬餘人,占該縣人口的4%左右;海口市郊有5.4萬餘人,占郊區農業人口的72%左右。由於居住在臨高的人口最多,比例又大,當地的人習慣把這種語言稱為臨高話,用「臨高人」泛指使用臨高話的人。據有關學者研究,臨高人來海南島定居的時間較早,大約是在秦漢時代。
臨高人一般以居住地名相稱,如稱東英人、白蓮人、長流人等等。過去一些國外學者稱他們為「翁貝」或「貝」(Ong-Be或Be)。據了解,海口市郊長流一帶的居民,稱什麼村的人為翁貝××,如本利村人叫翁貝本利,因此「翁貝」只有「(某某)村人」的意思,不是他們的自稱。
臨高話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當地人全部使用臨高話。各縣臨高話在語音上有一定的差別,可分臨澄土語和瓊山土語兩個土語。由於語音有差別,各土語的人通話有一定困難,但仍可以用各自的土語進行交際。居住在臨高縣操各種漢語方言的漢族,也能用臨高話交際。所以該縣的人使用漢語的機會比其他縣的人少,漢語水平也低一些。一般地說,居住在城鎮的人多兼通海南話和普通話,居住在農村的人,男子略懂當地漢語,婦女和兒童一般不懂漢語。在城鎮或農村中,念文件、讀報時用本地話(漢字臨高讀音)來讀。學校用普通話教學,學生課外仍多使用本地話,一般不懂也很少使用海南話,只有縣機關開會或者與外地人接觸時才用海南話或普通話。
村話分布在海南島西部昌化江出海處兩岸,有6萬餘人,他們自稱「村人」。使用著一種與黎語有點近似的語言,他們稱為「村話」。村人與黎族美孚方言的人住地毗鄰,但彼此不能通話。操村話的人歷來報稱漢族。經初步鑒定,村話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一種語言,但與黎語較為接近,如與黎語同源的詞有31%左右,與壯語同源的有28%左右。村人居住的農村內,一切活動都使用村話,甚至讀書讀文件也用村話的讀書音(漢字村話讀音)來讀。農村裡群眾懂海南話和普通話的不很多。但有些鄉鎮(如四更鎮)讀書的人較多,外出工作的人也多,群眾的文化程度普遍比當地黎族高。
……操村話的人能操漢語的不比黎族的多,中老年婦女基本上不懂當地漢語,但學生不論男女都能略懂普通話。村話地區中的一些鄉村屬革命老區,幹部和知識分子較多,但另一些鄉村(如我們作抽樣調查的東方縣三家鄉)群眾漢語水平則較低,男子能熟練使用當地漢語或普通話的只有36.7%,加上略懂的人數也分別只有43.3%和 60%。如果把婦女也計算在內,懂當地漢語的只有25%,而懂普通話的只有27.3%。
「海南話」(又稱「瓊文話」、「文昌話」)屬閩方言,與廣東省的雷州話(自稱「黎話」)、潮汕話很接近。海南漢語方言還有儋州話(屬粵方言)、客家話、軍話(屬北方方言)、疍家話等,人數較少。
4. 我是荔灣區海南村的,想寄快遞,請問什麼快遞公司有上門取貨,電話
芳村的吧,我也是,很多啊,申通,圓通,順豐都到的
5. 海南村的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26戶,共鄉村人口2595人,其中男性1302人,女性1293人。其中農業人口2595人,勞動力1252人。該村以納西族為主,其中納西族2595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595人,參合率100%。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5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