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電子商務帶來新行業

電子商務帶來新行業

發布時間:2021-06-27 23:13:57

『壹』 電子商務給金融業帶來哪些新的機遇

1.網路時代的金融服務

網路時代金融服務的要求可以簡單概括為:在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地點(anywhere)提供任何方式(anystyle)的金融服務。顯然,這種要求只能在網路上實現、而且這種服務需求也迫使傳統金融業的大規模調整,主要表現在更大范圍內、更高程度上運用和依託網路拓展金融業務,而且這種金融業務必須是全方位的、覆蓋銀行、證券、保險、理財等各個領域的「大金融」服務。

2000年,隨著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不少地區的網路金融業務開始邁出實質性步伐。網上銀行服務已經逐步成為銀行必須提供的金融服務之一,否則銀行就必然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網路金融對傳統金融的沖擊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網路金融業務會極大地降低交易成本。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網上銀行的經營成本遠遠低於傳統的銀行業。網上銀行是指通過Internet這一公共資源及使用相關技術實現銀行與客戶之間安全、方便、友好聯接的虛擬銀行。它可為客戶提供各種金融服務產品。

現代商業銀行面臨的是資本、技術和管理水平等全方位的競爭。各家銀行不斷推出新的服務手段,如:電話銀行、自助銀行、ATM、客戶終端等。據國外統計資料顯示,銀行通過各種服務手段完成每筆交易所花費的費用情況,對比如下:

營業點:1.07美元;

電話銀行:0.54美元;

ATM:0.27美元;

PC:0.15美元;

Internet:0.1美元。

從上述對比中可以看出網上銀行的服務費用最低,甚至比普通的營業費用要低10倍。這主要是由於它採用了開放技術和軟體,極大地降低了開發和維護費用。例如信用卡業務是一項與計算機及網路系統緊密相連的銀行業務,對於信用卡申辦人,若其已經上網,則可通過網路提出申辦意向,這樣可大大方便客戶,縮短從申辦到領卡的時間。持卡人也可以通過網路查詢自己的帳戶余額和用卡明細,這一功能可替換當前的電話銀行系統,並且比電話銀行系統更加直觀和快捷。對於那些有E-mail地址的客戶,銀行每月可向他們提供對帳單,可為銀行提高工作效率,節約紙張。另一方面,也可讓客戶更快地收到信息。同時,銀行在網上還可以對特約商戶進行信用卡業務授權、清算、傳送黑名單及緊急止付名單等。

隨著Internet的迅速發展,網上購物變得越來越普及。顧客通過Internet瀏覽商家在網上展示的各種商品,據此選購自己喜愛的商品,選定後顧客所需做的只是輸入自己的信用卡號碼和密碼即可。這便是電子商務給金融業帶來的機遇例證之一。

有了網上銀行,人們就可以直接得到支付、轉帳等銀行服務。因此,網上銀行能夠提供比電話銀行、ATM和早期的企業終端服務更生動、靈活、多種多樣的服務。與營業點相比、網上銀行提供的服務更加標准化和規范化,避免了由於個人情緒及業務水平不同而帶來的服務質量的差別,可以更好地提高銀行的服務質量。

(2)降低銀行軟、硬體開發和維護費用

網上銀行的客戶端採用的是公共瀏覽器軟體,不需要銀行去維護、升級,這樣可以大大節省銀行的客戶維護費用,而使銀行專心於服務內容的開發。由於客戶使用的是公共Internet網路資源,銀行避免了建立專用客戶網路所帶來的成本及維護費用。

(3)降低客戶成本,客戶操作更加生動、友好

客戶只要可以接入Internet便可使用銀行服務,真正實現了跨越地理和時間限制的客戶服務。異地的客戶還可以節省過去實現方法中的國際、國內長途費用。客戶使用公共瀏覽器就可以享受到、圖文並茂的客戶服務。另外,網上銀行可以實現銀行的廣告、宣傳材料及公共信息的發布。例如,銀行的業務種類、處理流程、最新通知和年報等信息都可以在網上進行發布,這是網上銀行最基本、最簡單的功能。網上銀行還可以實現客戶在銀行各類帳戶信息的查詢,及時反映客戶的財務狀況,實現客戶安全交易,包括轉帳、信貸、股票買賣等。

(4)網路金融服務也打破了傳統金融業的地域限制,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提供金融服務。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網路可以十分容易地進行不同語言之間的轉換,這就為網上銀行拓展跨國業務提供了條件,使得網路金融服務能夠接觸的客戶群更大,打破了傳統金融業的分支機構的地域限制,能夠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規模經濟。一旦一家網路銀行順利完成了規模龐大的信息技術投資,就能夠以相當低的成本、大批量地迅速處理大量的金融服務,從而迅速降低運營的成本,實現更大范圍的規模收益。在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加人世界貿易組織以後,強大的外資金融機構根本無需再在中國境內大規模設立傳統的分支機構,只需通過開展網上金融服務,就能夠吸引相當大的客戶群體。

2.網路經濟時代的金融游戲新規則

根據網上銀行家網站提供的數據,1997年底已經有625家銀行提供在線和網際網路銀行服務,1998年底達到800多家,2001年將達到1200家。簡而言之,「要麼適應網路經濟,要麼死亡」,這就是網路經濟時代金融機構不可迴避的選擇;任何金融機構、任何投資者,都必須主動適應網路經濟時代的新游戲規則。

(1)網路經濟時代,不同金融機構之間、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之間的界限趨於模糊,金融服務的融合趨勢正在構建「大金融」的基石。

網路經濟的發展使得金融機構能夠快速地處理和傳遞大規模的信息,原來體制下嚴格的專業分工將經受強烈的沖擊,各種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日趨類似,同時,非金融機構同樣也有實力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

據報道,日本索尼公司計劃在2001年設立針對一般個人的網路專業銀行,資本額為200億日元,索尼網路銀行設定的目標是;五年內存款達到一兆日元。刺網.伊藤洋貨堂正在籌組網路清算銀行,而富土通、日本壽險、東京電力等公司也正在組建網路銀行。大的網路公司如Yahoo、AOL以及微軟等也紛紛藉助已有的網路優勢,進入到金融領域中來,蠶食傳統的金融業務並挖掘新的金融業務.也使傳統金融企業的競爭對手今非昔比,金融與非金融業的差別日益模糊。

(2)更多的金融服務將離開傳統的金融服務機構,推動金融市場非中介化加劇。

金融市場享受金融服務的經濟主體,在選擇金融服務時,其選擇的優先次序越來越表現為從透明度低的金融機構轉向透明度高的服務機構。所謂透明度,就是主動向市場提供信息的多少、收取交易費用的高低。總體上看,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的透明度較低,共同基金等屬於半透明機構,而證券市場則基本屬於透明機構。金融市場上交易成本的大幅降低和交易品種的不斷豐富,將吸引更多的金融交易從傳統的金融機構轉向金融市場。

(3)網路經濟的開放性,決定了任何金事機構都不可能置身事外面對網路經濟的大潮,也許一些金融機構會心存僥幸:即使暫時不介入網路金融,對業務的影響可能也不會太大。

網路經濟的開放性,決定了這種想法的一廂情願。即使銀行想固步自封,市場的競爭也不會允許這種可能性的存在。網路經濟會讓傳統的銀行業被迫接受網路金融大潮的沖擊與洗禮。

3.網路大潮沖擊下的銀行戰略:困境與選擇

在網路經濟時代,傳統的銀行必須直面網路經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及時調整自身的經營策略。

首先,銀行要充分利用網路條件降低交易成本,這主要表現為通過運用網路,以更低的成本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其次,銀行要利用網路條件強化銀行在傳統體制下形成的信息優勢。

從操作層面看,傳統體制下銀行的信息優勢主要來自於帳戶的信息,而帳戶信息的獲得則取決於銀行清算支付系統的運轉。銀行如果失去其支付中介業務,就會失去客戶的信息乃至整個業務。值得關注的是,在網路經濟時代,銀行在支付體制中的支配地位已經受到沖擊,這一是由於新的支付工具不斷出現,如虛擬信用卡的大量發行、電子現金(e—cash)的發展;二是非銀行機構藉助新興的信息技術爭奪支付系統的經營許可權。事實上,這一點在美國已經表現的十分明顯。從美國支付業務的發展趨勢看,銀行正在喪失其信息優勢——而信息優勢正是銀行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銀行必須及時利用網路經濟的條件,大力加強對客戶信息的採集與分析,如通過網際網路搜集關於客戶屬性、交易習慣、業務偏好等信息,並相應提供金融服務。

第三,隨著網路經濟的發展和金融市場的成本降低,銀行傳統的公司業務的萎縮是必然趨勢,因此銀行應當將業務發展的重點放在開發消費者銀行業務上,其中又更應當把重點放在與網路相關的消費者群體上。
(作者:木之青雨)

『貳』 如何看待電子商務行業未來幾年的發展前景

原標題:年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市場分析:電商「618」分析,三四線城市帶來新增長契機

2019年電商「618」市場分析

即使沒有往年鋪天蓋地的廣告、「喊打喊殺」的促銷,作為年中最大的增長點,沒有一家電商平台會懈怠「618」的排兵布陣。

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3中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已經突破10萬億元,2015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超20億元,截止至2017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29.16萬億元,同比增長11.7%。其中商品、服務類電商交易額21.83萬億元,同比增長24.0%;合約類電商交易額7.33萬億元,同比下降28.7%。進入2018年底中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超30萬億元,達到了31.63萬億元,同比增長8.5%。

2013-2018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全國網上零售額為9.01萬億元,同比增長23.9%。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額1.37萬億元,同比增長30.4%。雖然基數不高,但是其巨大的增幅,也成為了電商平台進軍的動力所在。

「截至目前,從今年京東618可以看到,低線級市場消費更加活躍,下單金額同比增幅達全站2倍,開始領跑各級市場,新品及反向定製商品熱銷,下單金額同比增長289%。」6月18日上午10時左右,京東零售集團輪值CEO徐雷在內部信中透露了這一信息。

無疑,三四線城市蘊藏著巨大潛能。

1、「價格戰」引流

進入六月,天貓、唯品會、京東等各個平台的「爆款清單」便開始頻繁在朋友圈刷屏。各電商平台使出渾身解數博得眼球,標榜自己的「低價」。

據了解,針對消費者的普遍需求,拼多多動態調整了補貼策略。

在補貼的拉動下,拼多多平台上,包括嬰幼兒紙尿褲、奶粉在內的產品,整體同比增速超過400%。另一邊,蘇寧易購也推出了補貼政策,截至6月18日中午12點,蘇寧易購全渠道訂單量同比增長171%,在品類表現上,智能、換新成搜索熱詞。作為「618」的發起方,京東商城在今年的補貼力度號稱最大。

各個平台在重點促銷的類目上都有不同的側重點。「隨著線上線下渠道持續豐富,價格對比成了消費過程中必不可缺的環節。我們希望通過多種策略的組合,幫助消費者省略比價環節,僅考慮商品是否實用和適用。」拼多多大數據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王濤對記者表示。

盡管各家攻勢較猛,但在關注度上,天貓與京東的主角地位,仍然難以撼動。截至6月18日14時,京東6月1日零點至今的累計下單金額達1795億元。在天貓平台上,過百品牌成交額已經超去年「雙11」,包括CPB、歐萊雅、屈臣氏、城野醫生、特侖蘇、匹克、銳澳等一百多個國內外大牌。

毫無疑問,價格仍然是消費的推動力。但是,當它成為電商的「規定動作」時,消費者也會對此產生審美疲勞。不過,在拼多多、雲集等新勢力的挑戰下,「價格戰」仍然難以避免。「一般來說,品牌會拿出爆款來引流,盡可能銷售一些能賺錢的產品。因為爆款往往是不賺錢的,就搭配套餐關聯營銷。」一名電商行業資深運營人士告訴記者,價格戰無可避免,如果不參與就會拉大與對手的差距,需要在產品設計上下功夫。

2、供應商的抉擇

當「價格戰」愈演愈烈之時,在低價促銷與保持品牌調性方面,一些品牌也陷入矛盾之中。

6月17日中午,格蘭仕通過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遭遇天貓「不作為」,導致其官方旗艦店在天貓上的搜索結果異常,影響了「618」銷售。這份聲明還暗示,搜索結果異常或與格蘭仕和拼多多達成戰略合作關系有關。天貓官方對記者回應稱,並沒有屏蔽對方,在平台上的搜索都是正常顯示的。

事實上,在競爭最為激烈的2013年、2014年左右,品牌面臨「二選一」已經是心照不宣的事實。某家居品牌高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以往平台希望商家二選一隻是很隱晦的表達,而今年則表現得很直接。「我們主營的陣地還是在京東和天貓,畢竟在其他平台的銷量也不大,可以說微乎其微,就不再作為重點。」

據上述家居品牌高層透露,幾乎所有的平台都陷入了流量瓶頸中,相比於以往的「雙11」和「618」,流量下降了起碼30%。「京東以往很多廣告資源都是免費配送的,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慢慢變成了買一送一或者買二送一。過渡期過去後,今年這些免費資源都變成了收費的,隨便一個位置就要花出去三四十萬,也不是小數。」

相比於那些願意去拼多多、雲集等新平台開店的新品牌、代工企業,品牌的顧慮在於如果一味配合低價,會對自己的定位和用戶造成傷害。「我們品牌是中端偏上的,目前大部分用戶都是一二線城市,有電商平台讓我們把單價200元左右的產品降到70元,然後再幫我們重點去推。最後都沒答應,這對品牌來說沒有好處。」一名品牌方人士向記者坦言了自己的顧慮。

因此,跟隨電商平檯布局,開拓新品成為新的增量所在。6月1日零點剛過,李施德林亞太區負責人和海外工廠的工人都被叫醒了。因為一款漱口水在天貓的爆賣,他們收到通知連夜加產,並和新加坡、泰國等各國團隊聯系,加急調動空運和專車,從海外倉庫補貨。

小鎮青年即流量?下沉市場帶來新增長契機

移動大數據平台Quest
Mobile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3月底,中國移動互聯網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用戶規模達6.18億,存在巨大的人口紅利,下沉市場的消費支出在大幅增長。

在流量為王的今天,「小鎮青年」成為最大的貢獻者,也成為平台挖掘的「潛力股」。6月5日,拼多多公布的階段性數據顯示,截至5日上午11點,該平台實物商品訂單成交量已超過3億筆,其中近七成來自三線及三線以下城市。其中,數碼家電成為下沉市場訂單量快速增長的新增驅動。在天貓平台上,這一趨勢同樣明顯。

天貓官方數據表明,今年「618」開始才一分鍾,電動牙刷就賣掉了14051件,蘋果產品在天貓的成交同比增長達120%。尤其是在三至六線城市,蘋果產品的成交同比增長達170%,比一二線城市高出近1倍。

京東零售集團3C電子及消費品零售事業群總裁閆小兵向記者表示,今年三線以下城市成為消費主力,銷售增速遠遠超過一線城市。但是,低線城市卻並不代表低價,平均訂單單價高於一線城市。「低線級市場消費更加活躍,下單金額同比增幅達全站2倍,開始領跑各級市場。」

下沉市場正在給電商帶來新的增長契機。——聚劃算營銷總監敖樹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下沉市場用戶對於一些消費升級的商品搜索量很大,同時消費潛力也不小。聚劃算它不同於以前的團購,只是推出爆款促進銷量。現在的重點是對供給側的升級,對供應鏈進行改造,針對人群做定製產品。

在三到八線市場,不同的人群,購買力和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需要清晰判斷他們的購物畫像。

『叄』 電子商務對各行業有哪些影響

一、電子商務對傳統貿易的沖擊
電子商務將傳統商業活動中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傳遞方式利用網路科技整合,企業將重要的信息以全球信息網(www)、企業內部網(Intranet)或外聯網(Extranet)直接與分布各地的客戶、員工、經銷商及供應商連接,創造更具競爭力的經營優勢。
二、電子商務對金融業的影響
網路金融業務會極大地降低交易成本。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網上銀行的經營成本遠遠低於傳統的銀行業。網上銀行的客戶端採用的是公共瀏覽器軟體,不需要銀行去維護、升級,這樣可以大大節省銀行的客戶維護費用,而使銀行專心於服務內容的開發。由於客戶使用的是公共Internet網路資源,銀行避免了建立專用客戶網路所帶來的成本及維護費用。客戶只要可以接入Internet便可使用銀行服務,真正實現了跨越地理和時間限制的客戶服務。網路金融服務也打破了傳統金融業的地域限制,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提供金融服務。
三、電子商務對證券業的影響
網上證券交易是互聯網能提供的信息服務內容之一,也是互聯網應用最為成功的範例之一。證券電子商務(SEC)把電子化手段滲透到證券活動的各個環節,如信息採集、發布、傳聞、檢索、交易、貨幣支付、清算、交割等一系列過程,理論上理解,它可以減少從投資者到交易所、清算中心等「供應鏈」上的環節,從而也就有可能降低證券交易的成本、加速資金的利用和信息的傳遞,所以基於互聯網平台的證券電子商務將有比傳統證券交易更好的優勢。

『肆』 移動電子商務的出現給電子商務行業帶來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電子商務勢不可擋,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電子商務正在悄悄改變著世界。傳統模式的發展是要靠時間和口碑的慢慢積累,而電商模式的發展速度可以說是爆發式的增長。

這也迫使企業對電商模式要進一步理解消化,以便更好利用,讓企業在基礎穩固的前提下快速發展,成為行業的典型。

首先,電子商務改變了商務活動的方式。傳統的商務活動最典型的情景就是一邊「推銷員滿天飛」,「采購員遍地跑」,「說破了嘴、跑斷了腿」;消費者在商場中筋疲力盡地尋找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現在,所有的一切,通過互聯網只要動動手就可以了,人們可以進入網上商場瀏覽、采購各類產品,而且還能得到在線服務;商家們可以在網上與客戶聯系,利用網路進行貨款結算服務;政府還可以方便地進行電子招標、政府采購等。

其次,電子商務改變著人們的消費方式。網上購物的最大特徵是消費者的主導性,購物意願掌握在消費者手中;同時消費者還能以一種輕松自由的自我服務的方式來完成變易,消費者主權可以在網路購物中充分體現出來。

第三、電子商務改變了企業的生產方式。由於電子商務是一種快捷、方便的購物手段,消費者的個性電子商務及其社會影響化、特殊化需要可以完全通過網路展示在生產廠商面前,為了取悅顧客,突出產品的設計風格。

製造業中的許多企業紛紛發展和普及電子商務。如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在1998年的3月份將分布在全世界的12萬個電腦工作站與公司的內部網連接起來,並將全世界的1.5萬個經銷商納入內部網。

福特公司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能夠按照用戶的不同要求,做到按需供應汽車。

第四,電子商務給傳統行業帶來一場革命。電子商務是在商務活動的全過程中,通過人與電子通訊方式的結合,極大地提高商務活動的效率,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傳統的製造業籍此進入小批量、多品種的時代「零庫存」成為可能。

傳統的零售業和批發業開創了。無店鋪網上營銷」的新模式;各種在線服務為傳統服務業提供了全新的服務方式。

第五,電子商務帶來一個全新的金融業。由於在線電子支付是電子商務的關鍵環節,也是電子商務得以順利發展的基礎條件,隨著電子商務在電子交易環節上的突破。

網上銀行、銀行卡支付網路、銀行電子支付系統以及網上接入服務、電子支票、電子現金等服務,將傳統的金融業帶入一個全新的領域。

第六,電子商務轉變政府的行為。政府承擔著大量的社會、經濟、文化的管理和服務的功能,尤其作為「看得見的手」,在調節市場經濟運行,防止市場失控方面有著很大的作用。

在電子商務時代,當企業應用電子商務進行生產經營,銀行金融電子化,以及消費者實現網上消費的同時,將同樣對政府管理行為提出新的要求,電子政府或稱網上政府,將隨著電子商務發展而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新角色。

總而言之,作為一種新形式的商務活動,電子商務帶來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尤其對社會的影響會遠遠超過商務的本身,除了在經濟領域內產生的巨大而深刻影響外。

它還將對就業、法律制度以及文化教育等帶來巨大的影響。電子商務會將人類真正帶入信息社會。

(4)電子商務帶來新行業擴展閱讀:

移動電子商務主要提供以下服務:

銀行業務

移動電子商務使用戶能隨時隨地在網上安全地進行個人財務管理,進一步完善網際網路銀行體系。用戶可以使用其移動終端核查其賬戶、支付賬單、進行轉賬以及接收付款通知等。

交易

移動電子商務具有即時性,因此非常適用於股票等交易應用。移動設備可用於接收實時財務新聞和信息,也可確認訂單並安全地在線管理股票交易。

訂票

通過網際網路預定機票,車票或入場券已經發展成為一項主要業務,其規模還在繼續擴大。網際網路有助於方便核查票證的有無,並進行購票和確認。

移動電子商務使用戶能在票價優惠或航班取消時立即得到通知,也可支付票費或在旅行途中臨時更改航班或車次。藉助移動設備,用戶可以瀏覽電影剪輯、閱讀評論,然後訂購鄰近電影院的電影票。

購物

藉助移動電子商務,用戶能夠通過其移動通信設備進行網上購物。即興購物會是一大增長點,如訂購鮮花、禮物、食品或快餐等。傳統購物也可通過移動電子商務得到改進。例如,用戶可以使用「無線電子錢包」等具有安全支付功能的移動設備。

在商店裡或自動售貨機上進行購物。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電子商務通過移動通信設備進行手機購物,讓顧客體會到購物更隨意,更方便。

如今比較流行的手機購物軟體如「掌店商城」等,實現了手機下單,手機支付,同時也支持貨到付款,不用擔心沒有PC就會錯過的限時搶購等促銷活動,盡享購物便利。

娛樂

移動電子商務將帶來一系列娛樂服務。用戶不僅可以從他們的移動設備上收聽音樂,還可以訂購、下載或支付特定的曲目。

並且可以在網上與朋友們玩互動式游戲,還可以游戲付費,並進行快速、安全的博彩和游戲。

無線醫療

醫療產業的顯著特點是每一秒種對病人都非常關鍵,在這一行業十分適合於移動電子商務的開展。在緊急情況下,救護車可以作為進行治療的場所,而藉助無線技術。

救護車可以在移動的情況下同醫療中心和病人家屬建立快速、動態、實時的數據交換,這對每一秒鍾都很寶貴的緊急情況來說至關重要。

一些行業需要經常派遣工程師或工人到現場作業。在這些行業中,移動MASP將會有巨大的應用空間。

MASP結合定位服務技術、簡訊息服務、WAP技術,以及Call Center技術,為用戶提供及時的服務,提高用戶的工作效率。

閱讀全文

與電子商務帶來新行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8暑期校本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102
地區性汽車的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610
教室親子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84
培訓計劃編制工作方案 瀏覽:26
最新新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86
美容院雙十一促銷方案 瀏覽:987
日威電器促銷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25
第三方物流企業與電子商務 瀏覽:517
2018年學校提高培訓的方案 瀏覽:422
河北省執法局安全生產培訓方案 瀏覽:267
自考電子商務概論網上作業答案 瀏覽:941
班級晨會策劃方案 瀏覽:204
高中主題班會策劃方案流程 瀏覽:546
營口家裝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103
東北財經電子商務 瀏覽:484
2018小學寒假校本培訓方案 瀏覽:816
義務教育法培訓方案 瀏覽:243
統戰部制度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445
服裝公司國際商務會議策劃方案 瀏覽:529
餐廳年夜飯推廣方案 瀏覽: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