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傳統企業電子商務:如何把存量資源變成增量資源
傳統企業經過十幾年或者幾十年的的發展,在資源方面,都會有些「存款」,在做電子商務之前,企業一定要考慮自己有那方面的資源,做電子商務如何利用這方面的資源,以達到資源增值的目的。我之前曾為一家傳統零售提供電子商務戰略咨詢服務,此企業是國內知名的超市零售企業(簡稱A公司),通過分析發現,A公司擁有如下資源:1、門店資源,全國一線城市共有800多家門店,遍布城市大小社區;2、供應商資源,全國共有2000多家供應商,產品品類覆蓋齊全;3、用戶資源,全國共計有登記入冊的會員400多萬,去除部分年齡偏大的顧客,還有200萬的年青會員;4、品牌資源,基於十幾年的發展,A公司品牌有一定的全國影響力。基於此,我們為其制定了以下策略:1、有效利用門店資源1)將門店作為一個物流中轉站,所有產品從大庫直接發到門店,然後由門店再派發到終端顧客,由於是整體打包發貨,物流成本明顯降低。2)、把門店作為一個營銷平台,顧客在收銀台結算後,可免費獲取一本電子商務DM單,同時,部分電子商務獨有產品門店進行展示;3)、部分產品入門店庫,顧客可在線購買,線下自取;2、供應商資源:整合供應商資源,在近2000家供應商中,選擇部分優質供應商,要求其部分產品線整體轉移至網上商城,並根據網上用戶需求特點,要求供應商開發線上專有款式產品。由於大量供應商一直與A公司進行合作,並且,最重要的是,大量貨款未結算,所以,供應商整合配合度非常高,此項省卻了大量供應商開發時間。3、品牌資源:建議A公司的網上商城名稱、域名繼續延用即有品牌名稱,以此降低用戶的成本,縮短市場推廣的周期。4、用戶資源:將A公司的400萬顧客進行分類,將其分成A類顧客:可轉移到網上的用戶;B類顧客:可進行電話銷售的用戶;C類顧客:暫時放棄。通過將線下顧客轉移到線上,僅一項就節省了大量推廣費用和推廣周期。通過以上資源整合,A公司電子商務運營團隊並不是在做零起點的事情,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中。通過以上資源的有效整合,不但加快了電子商務的前進步伐,也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即電子商務+傳統門店的有效結合。以上看似簡單的事情,但在很多傳統企業中,卻是很難實現,這裡面最大的問題還是利益沖突問題。如上例中的A公司,其門店銷售是一家獨立的公司,電子商務也是一家獨立的公司,在資源整合中,就存在著利益沖突,門店本身就存在著面積不足的問題,特點是在節假日,為什麼還要拿出一定的面積給電子商務做展示呢?在這個時候,就需要老闆的英明決策了。如果老闆把電子商務看做是一個戰略項目,前期定會提供一些資源,否則,一旦遇到資源沖突,定會犧牲電子商務。所以,傳統企業從事電子商務,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把存量資源變成增量資源,但要獲取存量資源,一定要先搞定老闆啊!!!標簽:[標簽:Tags] |
② 什麼是真正的電子商務的庫存管理
可以說庫存管理關繫到電子商務企業的命脈,庫存管理得好,企業可以實現較快的發展。由於電子商務的購買和發貨在時間、空間上是非同步進行的,因此其庫存管理相對傳統零售業更加的復雜和專業。庫存,從字面上的理解,是指庫房中的存貨。對於生產型企業,庫存可以分為生產原料和生產結果兩大類。而對於零售型企業來講,沒有生產的過程,所有的貨品都是從上游采購後,存放在庫房,再給銷售給下游。庫存,也就是庫房中的貨品總和。但庫房中的庫存卻不能一概而論。即便是一個SKU,也會分屬不同的狀態。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實物的流轉過程中,難免會發生磕碰、損傷,這些發生損傷的產品也就不能正常銷售了,在系統管理時,也必須加以區分。電子商務操作中,由於購買和發貨在時間、空間上都是非同步進行的,客戶下訂單到發貨的過程中,也存在著時間間隔,也因此必須將庫存結構區分開來。為了適應這種非同步銷售過程,電子商務企業的庫存,在系統結構中,一般會分為如下幾個部分:1. 可銷售庫存(S)可銷售庫存(sellable inventory)是即網站前台顯示的庫存,也是庫存的最大組成部分。大部分電子商務企業中,前台網站會與後台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保持數據同步,並作出判斷。當「可銷售庫存>0」時,這一商品可供購買,前台網站則會顯示產品可銷售;而一旦「可銷售庫存<0」時,前台網站則會顯示商品缺貨。一般所說的缺貨並不等於庫房中沒有庫存了,而只是沒有可銷售庫存。大部分的公司只會在前台顯示是否有庫存,但這實際上可以做到更細致。例如在京東的前台上,客戶在選擇不同收貨區域時,系統會根據各個分倉的庫存數據作出顯示,是否有現貨,以幫助客戶購買,達到更好的客戶體驗(圖1)。 而在卓越亞馬遜的系統中,當可用庫存數量很少時,會在前台提示客戶數量很少,請客戶加緊購買,提高轉化率(圖2)。 而顧客選購完商品,確認訂單時,前台網站會首先向後台系統發出要求,檢查訂單產品數量與當前可銷售庫存數量。若可銷售庫存數量>訂單產品數量,則通知前台網站成功,否則會通知前台庫存不足,提醒客戶。生成一張新的訂單後,該客戶購買的庫存則會被預留下來,用於後續的發貨,系統中可用庫存數量減少,而減少的可用庫存到哪裡去了呢?這就變成了下一部分。2. 訂單佔用庫存(O)當生成訂單時,可用庫存數量減少,訂單佔用庫存(Order Occupied Inventory)數量增多,變化的數量即訂單中的產品數量,這個很容易理解。設立訂單佔用庫存的原因在於:訂單的生成和庫房的發貨在時間上是非同步的。這樣做的優點在於:保證已經生成訂單的庫存,這部分客戶可以順利收貨;而且客戶在下訂單時,能夠保證有產品發貨。若不設立訂單佔用庫存,則會產生客戶下訂單後,庫存發現無貨可發的尷尬情況。而處理訂單時,針對的只是已經被訂單所佔用的庫存,與前台的銷售無關。訂單出庫後,系統中扣減的也只是訂單所佔用庫存。3. 不可銷售庫存(U)經常講要理論符合實際,這句話套用到庫存管理上來講,就是庫存的系統記錄需要與庫存實物相對應。前面舉的例子當中,產品由於破損無法銷售,在系統中也必須有相應的狀態。實際操作中,無法作正常銷售的原因很多,例如包裝破損、性能故障、型號標錯等等。為了理論符合實際,在系統中也會定義出這一部分的庫存為不可銷售狀態(Unsellable Inventory)。不可銷售庫存在系統中的標注方法有兩類。一類是使用不同的SKU代號來區別,例如某一正常商品的SKU編碼是351038,它所對應的不可銷售庫存的SKU編碼則是351038U;另外一種方式是使用同一種SKU,但是專門開辟一個不可銷售庫存區,所有不可銷售的庫存統一管理。4. 鎖定庫存(L)在銷售中,經常會使用的一種促銷方式是降價,這一方式的效果會非常好,成功的降價促銷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將商品一售而空,可銷售庫存直接轉化為訂單佔用庫存。但是有一些情況下,銷售方並不希望這么快就將所有的庫存都售出。有的時候是因為所有庫存全部作降價促銷的成本很高,有的時候是防止競爭對手的惡意采購,更多的情況下,則是希望將這一產品的降價作為引子,帶動網站的流量和整體銷售,這就需要將促銷分批次進行。為達到以上的目的,會採用鎖定庫存(Locked Inventory)的方式。庫存被鎖定後,無法直接銷售。促銷進行一段時間後,可用庫存為0,無法繼續銷售,必須在解除鎖定後才能轉化為可銷售庫存,繼續進行銷售。 5. 虛庫存(V)以上所說的,都是指在實物在庫房中的庫存。但庫房的總容積量是一定的,不可能無限制的擴展。而依據長尾理論,電子商務的最大優勢則是幾乎無限的商品展示和銷售能力。如何將有限的庫房處理能力和無限的可銷售商品聯系趕來呢?方法早就有了,虛庫存(Virtual Inventory)。有一些產品,雖然庫房中並沒有,或者並沒有很多,但是供應渠道非常通暢,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送到庫房中,變為庫存;另外一些產品,銷售量少,庫存的管理難度大,只有當產生訂單後,才向供應商采購。這部分不在實際的庫存中,但是可以很快采購到的貨品就叫做虛庫存。虛庫存的存在,是為了使前台網站的可銷售數量大於實際可銷售數量。當存在虛庫存時,電商庫存公式會變成:S=I-O-U-L+V6. 調撥佔用庫存(T)很多B2C企業有著超過一個以上的庫房。多個庫房的設置,主要是因為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庫存量很大,很難在一個單獨的庫房中存儲,另外,也經常會在客戶聚集地附近設立庫房,以滿足當地客戶的需求。各個庫房之間,必然存在著庫存的分派和調撥。當產生調撥計劃後,調出地庫房的某一部分庫存就會被佔用,這部分庫存被稱為調撥佔用庫存(Transport Inventory)。調撥佔用庫存和訂單佔用庫存的性質相似。當存在調撥佔用庫存後,電商庫存公式變成:S=I-O-U-L+V-T7. 調撥中庫存(A)庫存的調撥,必然會存在一段時間,庫存既不存在於調撥出庫房,也不存在於調撥入庫房,這一部分庫存就像漂在空中一樣,稱為調撥中庫存(Air Inventory)。設1號庫房為調撥出庫房,2號庫房為調撥出庫房,在調撥發貨前,這兩個庫房的庫存結構為:I1=S1+O1+U1+L1-V1+T1I2=S2+O2+U2+L2-V2+T2I=S+O+U+L-V+T若從1號庫房調撥出量為A的庫存到B庫房,在1號庫房調撥發出後,2號庫房收到調撥前,兩庫房的庫存結構為:I1=S1+O1+U1+L1-V1+T1-AI2=S2+O2+U2+L2-V2+T2I=S+O+U+L-V+T-A可以看到,兩個庫房的總庫存減少了,調撥中庫存在路上,只能計在財務庫存中,而並不能計入實物庫存。只有當調撥完成後,庫存進入2號庫房,總庫存才會恢復。
③ 為什麼說目前電商企業轉變為運營存量
精細化的流量運營是電商的下一步發展重點,進入流量存量競爭的階段,精細化的流量運營、滿足個性化的需求,從而提升轉換率和客戶黏性是各平台的布局重點。
在尹小璐的觀點里,疫情後的經濟恢復,將帶動零售企業從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的運營轉變。在通過諸如小程序、社交、直播、群組等渠道擴大線上增量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對存量的進一步把握。如何提升精細化運營管理,鞏固存量、實現線上線下經營的充分融合,是尹小璐最近常常思考的事情。
在這次疫情的應對過程中,蘇寧也發揮了智慧零售商業體優勢,依託渠道和資源,出台了35條助農扶商政策,為廣大品牌、商戶、中小微企業等帶來技術、資源、能力等多維支持,成為行業自救和逆勢增長的堅強後盾。
(3)電子商務存量擴展閱讀:
線上線下一體化程度更高的新零售業將會爆發
商家、物流、電商平台的合作,使供銷順暢。它們互為唇齒,相互交叉,從需求和供給兩方面對實體經濟形成良性支撐。面對數字時代新商業生態的不斷完善,中央財經大學的數字經濟讓陳端豎起了大拇指。
正如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主任、阿里新農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崔麗麗所言,電子商務平台的「虛擬」賦權來自數字經濟時代的「反向傳輸」機制。「電子商務是距離市場最近的供應鏈,對上游生產、物流和市場都有很強的引導作用。」
④ 為什麼說目前電商企業已經從爭奪流量轉變為運營存量
精細化的流量運營是電商的下一步發展重點,進入流量存量競爭的階段,精細化的流量運營、滿足個性化的需求,從而提升轉換率和客戶黏性是各平台的布局重點。
在尹小璐的觀點里,疫情後的經濟恢復,將帶動零售企業從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的運營轉變。在通過諸如小程序、社交、直播、群組等渠道擴大線上增量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對存量的進一步把握。如何提升精細化運營管理,鞏固存量、實現線上線下經營的充分融合,是尹小璐最近常常思考的事情。
在這次疫情的應對過程中,蘇寧也發揮了智慧零售商業體優勢,依託渠道和資源,出台了35條助農扶商政策,為廣大品牌、商戶、中小微企業等帶來技術、資源、能力等多維支持,成為行業自救和逆勢增長的堅強後盾。
(4)電子商務存量擴展閱讀
線上線下更為融合的新零售將爆發
商家、物流以及電商平台的配合,讓供銷變得順暢,三者互為唇齒,交叉賦能,從需求側和供給側兩端對實體經濟都形成了良性支撐,面向數字時代的商業新生態的持續完善,讓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教授陳端點贊。
正如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所長、阿里新鄉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崔麗麗所說,電商平台這種「虛擬」對實體的賦能,源於數字經濟時代的「反向傳導」機制。「電商是最接近市場端的供應鏈環節,對上游的生產、物流、市場有著強指導作用。」
⑤ 請幫忙解釋一下「存量」和「增量」這兩個指標的含義與區別
存量、流量、增量與股市相對規模
在《人民網》於4月7日發表我在強國論壇上做客時關於虛擬經濟的談話的同時,也刊登了一些網友的不同意見,其中包括米阿侖先生的質疑意見。本來我無意對這類屬於經濟學常識的問題作出回答,但最近有幾位朋友都問起這一問題,並認為我如不作出回答會使廣大網友誤認為米先生的意見有道理。因此我只好再一次佔用《人民網》的寶貴篇幅對這一質疑予以澄清。
以下是《人民網》上刊登的米先生的質疑原文:
「國民生產總值能用金融交易總量來衡量嗎?能用股票市值交易總量衡量嗎?在紐約股票市場,每天交易總量高達幾億、甚至上十億美元。這還僅是一個地方的股票市場;如果全算上,一年下來,年總量會高達千百億美元。但那是金融交易數額,不是國民生產總值。國民經濟生產總值有若干種統計方法,卻有個共同點:統計的是最終產品和服務,而不是交易總量。
有個經濟學里常用的例子,也許更能說明這個基本道理。一雙鞋使廠商開支2.50美元,零售商開支4.50美元,消費者開支6.00美元,交易總量是13美元。在國民生產總值統計中,只包括最終產品的6.00美元,而不是交易總量的13美元,否則,就是虛假的產值統計,就是做假帳了。」
這一質疑是針對我在《虛擬經濟探微》文中的一段話而來的,現將這段話錄出如下,以供讀者對照。
「目前虛擬經濟的規模大大超過了實體經濟。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平均年經濟增長率為3%左右,國際貿易年增長率在5%左右,國際資本流動的年增長率在25%左右,全球股票總價增加了2.5倍。筆者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數據計算,1997年年底全世界虛擬經濟總量是140萬億美元,到2000年底是160萬億美元(其中金融衍生品年末余額約95萬億,股票市值36萬億,債券市值29萬億),大體相當於全世界GNP的總和(約30萬億美元)的5倍。全世界虛擬資本每天流動量是2萬億左右,大約為世界日平均貿易額的50倍。可以預計,隨著電子商務和電子貨幣的發展,虛擬經濟的規模還會繼續膨脹。」
學過經濟學的人們都會知道,在經濟學中有三種類型不同的數量,即存量、流量與增量。存量是指系統在某一時點時的所保有的數量;流量是指在某一段時間內流入及(或)流出系統的數量(其中流入量或流出量稱為單邊流量,而流入量加流出量稱為雙邊流量);增量則是指在某一段時間內系統中保有數量的變化)。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可用以下兩個公式表示:
增量=流入量-流出量
本期期末存量=上期期末存量+本期內增量
米先生的質疑中出現了兩個重大錯誤,第一個錯誤是把我文章中說的存量(年末余額)說成了流量(交易總量),因此他與此有關的幾句話就不值一駁了。
第二個錯誤是把我文章中所說的對虛擬經濟相對規模的一種衡量方法誤認為是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衡量方法。按照一般人的理解,不同類型的數量之間是不可比的。但是經濟學家為了能比較各國之間某一數量的相對規模,往往要將某一數量和GNP或GDP相比,因為GNP或GDP已經成為表達各國經濟實力的通用指標。
例如對各國外貿相對規模的表達,國際通用的辦法是採用進口額與出口額之和(雙邊流量)與GDP之比。這時如果用外貿額的增量與GDP相比,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例如某國某年的GDP為10000億美元,同年內進口額(外匯流出量)為2900億美元,出口額(外匯流入量)為3100億美元,故增量為200億美元,這時若用增量與GDP相比,其結果為2%,這怎能說明該國外貿的相對規模呢?如果這一增量是負數(即進口額大於出口額),那就更加荒唐了。
更有甚者,如另有一個國家同年的GDP為1000億美元,進口額為100億美元,而出口額為120億美元,增量為20億美元,這時其外貿額的增量與GDP之比也是2%,我們能說這兩個國家外貿的相對規模相同嗎?
關於股市的相對規模,用股市的增量與GDP相比也是荒謬絕倫的。試想如果某國某年的GDP為10000億美元,當年12月31日時其股市市值為5000億美元(存量),而去年12月31日時為4500億美元,增量為500億美元,為GDP的5%,這顯然不能代表該國股市的相對規模,如果這一增量為負數則更荒唐。再者,若有另一國家同年的GDP為1000億美元,本年年末與上年年末的股市市值分別為450億美元與500億美元,增量為50億美元,為GDP的5%,我們能說這兩國股市的相對規模相同嗎?因此股市的相對規模通常是用年末股市的市值與當年GDP之比來表達,在世界銀行每年出版的世界發展指標(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一書中就是採用的這一方法。在我的文章中所說的全世界虛擬經濟的規模大體上相當於各國GNP總和的五倍,也是採用這一方法來表達虛擬經濟的相對規模。
我感謝米先生對我在網上與網友們平等討論問題這一做法的肯定,但我也希望米先生在質疑別人的論點之前先認真學習並思考,以免無的放矢甚至錯誤百出,徒然貽笑大方。
⑥ 電子商務就業前景
首先,從發展前景來看,電子商務專業的前景還是非常廣闊的,未來電子商務的應用場景會進一步得到擴展,逐漸從消費領域向產業領域擴展,電子商務本身也會構建起一個龐大的產業生態,所以未來電子商務領域也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
電子商務專業是一個典型的交叉學科,學生既需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同時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學知識、經濟學知識和法律方面的相關知識,所以學習電子商務專業並不輕松。實際上,由於電子商務專業非常注重實踐知識的積累,所以學生在學習期間還需要完成大量的實踐任務。
從發展趨勢來看,電子商務專業未來將有以下三個大的發展方向:
第一:電子商務與行業相結合。在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下,未來電子商務與行業的結合會越來越緊密,電子商務不僅僅是企業的一個銷售渠道,更會成為企業整合互聯網資源的一個重要方式。未來電子商務專業將開設更多細分的方向,比如專注於工業領域的電子商務方向,專注於農業領域的電子商務方向等等。
第二:電子商務與社交相結合。在互聯網逐漸從增量時代進入到存量時代之後,電子商務與社交的結合會越來越緊密,基於社交(社群)的電子商務模式未來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三:電子商務與新媒體相結合。電子商務與新媒體的結合是一個比較明顯的發展趨勢,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新媒體的覆蓋面會越來越大,而基於新媒體的電子商務也將獲得快速的發展。
希望能幫到你。
⑦ 電子商務的現狀和未來是什麼
電子商務的現狀是在發展中國家和農村地區蓬勃發展,成為半熟練工人、婦女以及其他群體實現就業的有力工具,促進發展中國家就業和包容性增長。
電子商務具有克服市場障礙和將消費者與企業對接的潛力,能夠直接創造就業,也能通過物流服務以及更廣泛的電商生態系統的其他環節創造就業。電子商務能使農村居民像城市居民一樣享受方便快捷、物美價廉的商品,提高居民消費水平,縮小城鄉差距,並能通過減少信息不對稱和提高經濟效率,促進經濟增長。
電子商務的未來是我國網路購物占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已超過一成,遠超歐美發達國家。更有研究部門預測,到2020年,我國網購占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將超過50%。
(7)電子商務存量擴展閱讀:
電子商務體量不斷擴大,部分實體店被取代,實體零售漸成萎縮之勢——兩種經濟形態之爭有其現實背景。
專家指出,事實上,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呈現融合發展態勢。據《規劃》,「十二五」末,全國開展在線銷售的企業比例增至32.6%,電子商務服務業市場規模達到1.98萬億元,傳統產業與新興業態相關從業者達2690萬人。電子商務已成為各類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領域,成為全面促進就業的有力支撐。
⑧ 電子商務領域的存量轉移概念
企業線下銷售成本過高時,將產品轉移到互聯網進行延續銷售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