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杜康宣传片

杜康宣传片

发布时间:2021-12-07 04:34:14

㈠ 杜康造酒的故事要完整

传说杜康造出了一种奇怪的饮品,喝下去上半身发热,下半身发冷,他觉得不太对,这饮料中必定还少点什么配料。于是向一老者求教,老者告诉他,九天之后的酉时,在村口找路过的三个人要三滴血。
杜康早早在村口等候,路口行人稀少,正暗暗着急时,走来一个教书先生,杜康上去说明来意,教书先生欣然赠血;又过了一会,走来一骑马的武士,杜康拦马,听说原由之后二话不说,慷慨赠血;武士走后,路口就再没有人经过了,眼看酉时将过,焦急中看见路边大树下,躺着一个傻子,没有办法,杜康酒只能又采了一滴傻子的血,这才凑够了这“三滴血”。
回家将三滴血混入原先的配料,果然造出了绝佳饮品。为了纪念这一传奇经历,杜康决定把它叫做“九”(等了九天),字型则为酉时的酉加上三滴血,也就是现在看到的“酒”。
也因为这神奇的三滴血,喝酒有了不同的表现。初饮时恭恭敬敬客客气气——这是第一滴文人之血起了作用;三杯下肚豪情万丈频频举杯,“干”!——这是第二滴武士之血起的作用;酒过三巡,开始胡言乱语,神志不清,更有甚者溜到桌下——这是第三滴傻子之血起的作用。

㈡ 关于杜康有哪些典故

典故】杜康生卒于白水,是白水人民的骄傲。杜康酒酿出了淳厚的风土人情,酿出了古老的白水文化。明清、民国年间,白水烧锅千家,酒坊四乡。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唐朝诗人杜甫写出了“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杜酒劳频劝”的优美诗句:晚唐诗人皮日休亦有“滴滴连有声,空凝杜康语”的佳句传颂,浓香的杜康酒将黄土高原的淳朴和热烈展现得淋漓尽致。 也有人说他原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黄帝建立部落联盟后,经过神农氏尝百草,辨五谷,开始耕地种粮食。黄帝命杜康管理生产粮食,杜康很负责任。由于土地肥沃,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粮食越打越多,那时候由于没有仓库,更没有科学保管方法,杜康把丰收的粮食堆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因山洞里潮湿,粮食全霉坏了。黄帝知道这件事,非常生气,下令把杜康撤职,只让他当粮食保管,并且说,以后如果粮食还有霉坏,就要处死杜康。 杜康由一个负责管粮食生产的大臣,一下子降为粮食保管,心里十分难过。但他又想到嫘祖、风后、仓颉等臣,都有所发明创造,立下大功,唯独自己没有什么功劳,还犯了罪。想到这里,他的怒气全消了,并且暗自下决心:非把粮食保管这件事做好不可。有一天,杜康在森林里发现了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大树枯死了,只剩下粗大树干。树干里边已空了。杜康灵机一动,他想,如果把粮食装在树洞时,也许就不会霉坏了。于是,他把树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树,都一一进行了掏空处理。不几天,就把打下的粮食全部装进树洞里了。 谁知,两年以后,装在树洞里的粮食,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慢慢地发酵了。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粮食时,突然发现一棵装有粮食的枯树周围躺着几只山羊、野猪和兔子。开始他以为这些野兽都是死的,走近一看,发现它们还活着,似乎都是睡大觉。杜康一时弄不清是啥原因,还在纳闷,一头野猪醒了过来。它一见来人,马上窜进树林去了。紧接着,山羊、兔子也一只醒来逃走了。杜康上山时没带弓箭,所以也没有追赶。他正准备往回走,又发现两只山羊在装着粮食的树洞跟前低头用舌头舔着什么。杜康连忙躲到一棵大树背后观察,只见两只山羊舔了一会儿,就摇摇晃晃起来,走不远都躺倒在地上了。杜康飞快地跑过去把两只山羊捆起来,然后才详细察看山羊刚才用舌头在树洞上舔什么。不看则罢,一看可把杜康吓了一跳。 原来装粮食的树洞,已裂开一条缝子,里面的水不断往外渗出,山羊、野猪和兔子就是舔了这种水才倒在地上的。杜康用鼻子闻了一下,渗出来的水特别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尝了一口。味道虽然有些辛辣,但却特别醇美。他越尝越想尝,最后一连喝了几口。这一喝不要紧,霎时,只觉得天旋地转,刚向前走了两步,便身不由主地倒在地上昏昏沉沉地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他醒来时,只见原来捆绑的两只山羊已有一只跑掉了,另一只正在挣扎。他翻起身来,只觉得精神饱满,浑身是劲,一不小心,就把正在挣扎的那只山羊踩死了。他顺手摘下腰间的尖底罐,将树洞里渗出来的这种味道浓香的水盛了半罐。 回来后,杜康把看到的情况,向其他保管粮食的人讲了一遍,又把带回来的味道浓香的水让大家品尝,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有人建议把此事赶快向黄帝报告,有的人却不同意,理由是杜康过去把粮食霉坏了,被降了职,现在又把粮食装进树洞里,变成了水。黄帝如果知道了,不杀他的头,也会把杜康打个半死。杜康听后却不慌不忙地对大伙说:“事到如今,不论是好是坏,都不能瞒着黄帝。”说着,他提起尖底罐便去找黄帝了。 黄帝听完杜康的报告,又仔细品尝了他带来的味道浓香的水,立刻与大臣们商议此事。大臣们一致认为这是粮食中的的一种元气,并非毒水。黄帝没有责备杜康,命他继续观察,仔细琢磨其中的道理。又命仓颉给这种香味很浓的水取个名字。仓颉随口道 :“此水味香而醇,饮而得神。”说完便造了一个“酒”字。黄帝和大臣们都认为这个名字取得好。 从这以后,我国远古时候的酿酒事业开始出现了。后世人为了纪念杜康,便将他尊为酿酒始祖。 酿酒,白水康家卫人杜康首创于夏代,被称为杜康酒,后世代相传,民间酿酒业盛。 古时杜康造酒地址在县城西北7km处的杜康沟。以秫作料,汲用泉水。杜康死后,葬于造酒原址近旁,墓冢至今尚在,墓后侧建有杜康庙,立有石碑、供奉、纪念、颂扬杜康造酒始祖杜康。 杜康酿酒用水,系杜康沟之杜康泉水。《梁志》载:泉隐隐喷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乡民谓此水有酒味。“杜康泉水经陕西省轻工业局及县防疫站化验鉴定;水中性,硬度低,钙质少,易沉淀,宜酿酒。水质决定酒质,杜康泉水是杜康酒能够成为美酒的先决条件。 杜康酒,古有美名,代有传颂。三国时,曹操诗《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后代诗人也多用杜康赞誉美酒。 清道光十八年重修的《伊阳显志》和道光二十年修的《汝州全志)中,也都有关于杜康遗址的记载。《伊阳县志》中《水》条里,有“杜水河”一语,释曰“俗传杜康造酒于此”。《汝州志》中说“杜康,在城北五十里,俗传杜康造酒处”。《汝州全志》还裁有:“俗传杜康造酒处”叫“杜康促”,“在城北五十里”的地方。今天,这里尚有一个叫“杜康仙庄”的小村,人们说这里就是杜康促。“促”,本义是指石头的破裂声,而杜康仙庄一带的土壤又正是山石风化而成的。从地限中涌出许多股清冽的泉水,汇入旁村流过的一道小河中,人们说这段河就是杜水河。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在傍村这段河道中,生长著一种长约一厘米的小虾,全身澄黄,蜷腰横行,为别处所罕见。此外,生长在这段河套上的鸭子生的蛋,蛋黄泛红。此地村民由于饮用河水,竟没有患胃病的人。在距杜康仙庄北约十多公里的伊川显境内,有一眼名叫《上皇古泉》的泉眼,相传也是杜康取过水的泉子。如今在伊川县和汝阳县,已分别建立丁颇具规模的杜康酒厂,产品都叫杜康酒。伊川的产品、汝阳的产品座同白水的产品合在一起,年产量已达数万吨之多,这恐怕是当年的杜康所无法想象的。

㈢ 杜康的起源来历

古时在河南一个乡村里,一个叫杜康的农民,家里有一垛麦草,夏天发酵后散发出一股清香,而且往下滴出液体,杜康就取碗去接,结了半碗时,从碗中飘出一位长者,长者告诉他,你明天端着这碗水到村口,等三个陌生人,从他们身上各取一滴血,放入碗中,就会是一种倍受欢迎的饮料。 第二天,杜康照做,因为行人稀少,很久才来了一位书生,杜康说明原因,书生慷慨应允;又过了几个小时才又来一位武士,杜康照旧陈述,武士毫不犹豫地刺腕滴血;可是第三个久久不来,等到酉时,才来了一个疯子,杜康不由分说强行刺破他的手指取了一滴血,三滴血滴如碗里,立即散发出诱人的幽香。 后来杜康用这一碗饮料做底,兑水成酒,生意兴隆。 所以这酒就是三滴血,加一个酉字。而且人们在喝酒时,开始都很文明,那是书生的血在起作用;喝到高兴时,就豪言壮语,就是武士的血在起作用;喝到最后,就胡言乱语,那就是疯子的血在起作用。

㈣ 历史上的杜康为什么那么有名气,他是那个地方,做什么的人呀

杜康为中国史传的"酿酒始祖",根据不同地区的民间传说,造酒圣人杜康又有黄帝大臣、夏代国君、以及汉代杜康之说。

折叠黄帝大臣

传说在黄帝的时候,有一个叫杜康的人,专门负责管理粮食。当时,随着农耕的发展,粮食每年都获得大丰收。可是,粮食多了吃不完,只能储藏在山洞里,山洞阴暗潮湿,时间一久,粮食全部腐烂了。杜康见状,开始苦思冥想储粮的方法。这一天,杜康来到树林里散步,发现了几棵枯死的大树,只剩下粗大空荡的树干。杜康灵机一动,把粮食全部倒进了干燥的树干里。过了一段时间,杜康来到树林里查看粮食,他惊奇地发现:储粮的枯树前,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野猪、山羊和兔子,一动不动,好像死了一样。他连忙走近看个究竟:原来盛粮的树干裂开了几条缝,由里向外不断渗水。看来,这些动物是舔吃了这水才躺倒的。可这究竟是什么水呢,杜康凑过去一闻,只觉一股清香扑面而来,他不禁尝了几口这浓香水,顿觉神清气爽。后来,杜康把浓香水带回家,请大家品尝,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说好味道。就这样,酒在民间逐渐普及开来,杜康也被人们尊称为"酒神"。

㈤ 大概十多年前有一部电影是讲杜康的,叫什么名字

1982年,伊川杜康酒厂与河南电影制片厂、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等多个影视制作机构联合拍摄了几部关于杜康的电影,分别是《酒仙杜康》、《杜康的传说》、《古夏血觞》等,其中有一部还在中央电视台进行过播出,具体时间以及哪一部现在已经不太好查找了,不过,现在的伊川杜康酒厂还保留着这几部电影的录像拷贝。《杜康的传说》、《古夏血觞》我看过,跟今天的大制作、大手笔、精良的影视作品无法相比,也反应了那个时代中国人的影视制作水平。

㈥ 杜康是哪个朝代的人

仪狄和杜康都是夏朝人,取的史料说仪狄是造酒第一人,现在对杜康的商业宣传似乎风头更甚。实际上都是传说,全世界的各个民族,都在不同的地方酿出了酒,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不是巧合,因为粮食发酵成为酒,是不分国界的。。

仪狄,夏朝人,相传是我国最早的酿酒人。《战国策•魏策》商记载了:“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于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酒字条》中,也有同样的说法。意思是,过去,夏禹的女人叫仪狄去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后,酿出味道很好的美酒,进献给夏禹,夏禹喝了,觉得确实好。可是他说“后世君王,如喝了这种美酒,一定要亡国的。”从此就疏远了仪狄而自己也和酒断绝了关系。仪狄奉旨造酒,不仅没受到奖励,反而遭到了惩罚,这岂不冤枉!
关于仪狄造酒的说法,在《太平御览》中也说:“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醪,是一种浊酒,是用米经过发酵加工而成,和现在的不带糟的酒醪差不多。“变五味”,是指酒具有多种味道。

另一种说法酿酒,白水康家卫人杜康首创于夏代,被称为杜康酒,后世代相传,民间酿酒业盛。 古时杜康造酒地址在县城西北7km处的杜康沟。以秫作料,汲用泉水。杜康死后,葬于造酒原址近旁,墓冢至今尚在,墓后侧建有杜康庙,立有石碑、供奉、纪念、颂扬杜康造酒始祖杜康。
杜康酿酒用水,系杜康沟之杜康泉水。《梁志》载:"泉隐隐喷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乡民谓此水有酒味。"杜康泉水经陕西省轻工业局及县防疫站化验鉴定;水中性,硬度低,钙质少,易沉淀,宜酿酒。水质决定酒质,杜康泉水是杜康酒能够成为美酒的先决条件。 杜康酒,古有美名,代有传颂。三国时,曹操诗《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后代诗人也多用杜康赞誉美酒。

㈦ 杜康酒产地

自杜康村,杜康村也是中国酒文化的摇篮。历代墨客文人与杜康酒结下不解之缘,常以诗咏酒,以酒酿诗,因为杜康酒质量越来越高,在1988年时,我国外交部发出通知,杜康酒被指定为国宴用酒。

杜康酒有两大品牌:洛阳杜康和白水杜康,这也是直到如今仍有所争议的杜康酒品牌。洛阳杜康和白水杜康是分别来自不同地方的两款白酒品牌,洛阳杜康是来自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的白酒品牌,白水杜康是来自陕西省白水县的白酒。

“酿酒始祖”

杜康为中国史传的“酿酒始祖”,根据不同地区的民间传说,造酒圣人杜康又有黄帝大臣、夏代国君、周代酿酒圣人以及汉代杜康之说。

传说在黄帝的时候,有一个叫杜康的人,专门负责管理粮食。当时,随着农耕的发展,粮食每年都获得大丰收。可是,粮食多了吃不完,只能储藏在山洞里,山洞阴暗潮湿,时间一久,粮食全部腐烂了。杜康见状,开始苦思冥想储粮的方法。

这一天,杜康来到树林里散步,发现了几棵枯死的大树,只剩下粗大空荡的树干。杜康灵机一动,把粮食全部倒进了干燥的树干里。过了一段时间,杜康来到树林里查看粮食,他惊奇地发现:储粮的枯树前,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野猪、山羊和兔子,一动不动,好像死了一样。

他连忙走近看个究竟:原来盛粮的树干裂开了几条缝,由里向外不断渗水。看来,这些动物是舔吃了这水才躺倒的。可这究竟是什么水呢,杜康凑过去一闻,只觉一股清香扑面而来,他不禁尝了几口这浓香水,顿觉神清气爽。

后来,杜康把浓香水带回家,请大家品尝,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说好味道。就这样,酒在民间逐渐普及开来,杜康也被人们尊称为“酒神”。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杜康酒

㈧ 有没有神仙杜康的电视剧

没有哦,但他的描述还是有的
传说杜康是周朝人,他的祖父叫杜伯,是周宣王的御史大夫。有一回,宣王辇(多指皇帝坐的车)行至市上,听到街头有群小儿拍手念歌,大意是说“月亮将升,太阳将落,周朝就要亡国。”
宣王大怒,命随行御使抓起小儿审问保人教此反歌。小儿说是,是三天前一行路人教的,说常念此歌,可消灾避难。
第二天,宣王当朝时,怒冲冲将此事讲于大臣,并问太史伯阳父:“此语何解?”
伯阳父善解阴阳八卦,专靠装神弄鬼在朝中得宠。他旋动罗盘,皱眉推敲了一阵说:“月为阴,日为阳。阴气上升,阳气没落,当是妖人乱政,请万岁早防。”
正在这时,宫中太监上朝奏道:“启禀万岁,今日酉时宫中八十岁的老宫娥无孕临盆,生下一个女婴,落地能言宫中之事,还喊当朝天子您的威名呢!”
周宣王一听,甚觉奇怪:“真乃天下奇事,待寡人(皇帝自称)前去探视一下,看她是何方神童,可知这人乱政的端倪。”说着便从御座上站起来。
这时伯阳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口诵《周易》,旋动罗盘,口中念念有词了一会儿,趋前几步跪在宣王面前说:“启禀万岁,怒臣直言,大王千万不要去。”
“为什么?”宣王问。伯阳父接着说:“今为酉日,这女又生于酉时,酉日酉时,忧日忧死。女人为阴,这正是要乱周国的妖女,快快斩杀,以保社稷平安。”
宣王闻言信以为真。遂发旨差杜伯前去杀害女婴。
这杜伯是宫中三世老臣,为人厚道,有一副菩萨心肠。伯阳父经常胡说八道,冤杀无辜,满朝文武怨声沸沸,他今天怎会听信釜伯阳父一派胡言乱语,去杀害那不懂事的孩子!他先差手下人去暗地周旋,把女孩送出宫去,然后才带上大队人马赶往后宫,虚晃一枪,就回殿交差了。
谁知杜伯做事不密漏了风声,这事很快让宣王知道了。宣王气得眉毛倒竖,钢牙紧咬,一蹦三尺高道:“好你个杜伯,阳奉阴违,竟敢戏弄寡人,我要把你满门抄斩,五马分尸。”遂传令太宗伯召虎去捉拿杜伯,伯召虎与杜伯一生南征北战,怎忍心使杜伯一家无辜受害,他也赶紧差人给杜伯家通风报信,让杜伯一家四散逃命,然后才赶到杜伯家只拿了杜伯,一把大火把杜府化为灰烬,上朝复命去了。
那年杜康才七岁,正在家中后花园玩耍,忽见家中火光冲天,不知如何是好。他的叔父杜隰跑来背起杜康窜出了后花园。
他们出门一直向东南走,一路晓行夜宿,当来到人烟稀少的伏牛山时已是五黄六月天了。
这年的天格外热,日头火毒,把土地荒山晒得龟裂张嘴,把树木野草晒得萎萎蔫蔫。这一天,他们来到汝阳地面,顶着日头爬上凤凰岭,热得汗珠儿“吧嗒、吧嗒”直往地上掉,渴得嗓子“呼哧、呼哧”直往上冒火。正在这时,前面出现一片大桑林,林边有一股泉水“咕嘟、咕嘟”往外冒。他们急忙跑到泉水边去喝水。谁知一跑进桑树林,这里竟像又换了一个天地:草绿绿、水清清、地阴阴、气森森。汗水一丁点儿也没有了。杜康说:“叔父呀,落难人四处都是家,这么好的去处咱们也难找,我看咱们就在这里住上吧!”
杜隰听杜康说得有理儿,就在这里找了个山洞住下来,渴喝泉中水,饥采林中果,馋捕河中鱼,乐打树上鸟。虽然日子清苦,不似家中富贵,但自食其力免得官府通缉倒也心情舒畅。
谁知没过多久,一天,杜隰正要带着杜康上山打猎,从岭下走来一个人,他叫胡大,是这凤凰岭一带有名的泼皮。他见杜隰年轻力壮有一身好气力,杜康虽年少,但眉清目秀,聪明机灵,就小眼一眨巴想出了个歪主意。胡大说:
“你们是何方人士,怎么住在我家的山林宝泉上?怪不得这些天我家尽出倒霉事儿,原来是你们侵了我祖上的洪福荫德,毁了俺家的财气。”
杜隰急忙上前赔礼道:“官人息怒,我们是河西人士,不知这里规矩,请您海涵。”
那胡大一听杜隰说是外地人,知道好欺侮,赵发楞起来,说:“并非是我有意欺侮你,俺这里规矩,凡侵他人祖荫,要论为人奴,你随我下山去吧!”
杜隰是个老实人,怎会知道这其中有诈,随着胡大下了山。从此,杜隰给胡大家干农活,杜康就给胡大家放羊。
七岁的娃娃去放羊,你想那日子可咋过哩!杜康暗地不知落过多少泪,哭过多少场。每天刚麻麻亮,杜康就赶着羊上了山,他知道有桑树林那个好地方,天天都把羊赶到那里放。这胡大是个掉粒芝麻也要寻三天的吝啬鬼,光想让人干活,舍不得让人吃饭,每天杜康上山放羊,只发给杜康一个秫(高梁)米团做干粮。
杜康每天把羊赶到桑树林,就把干粮放在一棵老桑树的树洞里,然后躺在树下歇息。每到这时候,他就想心事。他想,过去山珍海味吃不完,出门香车宝马相接相送。现在,秫米团团也不让吃饱,还挨打受气。他越想越生气,连那放在树洞中的秫米团也不想吃了。就这样,天长日久,放在桑树洞中的秫米越来越多,杜康不思饮食,身子骨越来越瘦。
且说杜康的叔父见杜康一天比一天消瘦,心里很难过,认为杜康是常吃秫米受不住得了病,找人打听,才知道用曲粉能治这病儿,就找了些曲粉让杜康吃。
这一天,杜康又把羊赶上山,坐在老桑树下嚼曲粉,他想:“都是宣王那老东西不讲理儿,才逼得俺有家难归沦为奴隶,积在心里的是仇恨,吃这曲粉有何用?”一气之下,他顺手把一把曲粉也扔在桑树洞中,躺在地上就气呼呼地睡着了。
突然,“轰轰隆隆”,天空响起风闷雷,把杜康从梦中惊醒。他睁开眼一看,不好,黑压压的乌云已经遮住了半个天空,冷飕飕的狂风也从西天狂卷而来,眼看就要下雨了。杜康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拿起鞭子赶着牛羊就往山下跑。没跑出半里路,“喀嚓嚓”一阵炸雷,“忽刹刹”几道电光,雨就像天上银河扒开了豁子,一个劲往地上浇起来。杜康的身子本来就很虚弱,怎经得住这暴雨淋、狂风吹。他到家就病倒了,卧床不起。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仨月过去了。杜康的病越来越重,一会儿热汗淋漓,一会儿发抖,每天不知要热热冷冷多少次,被折磨得颤额大高,肋骨外张,浑身上下只剩下一张皮包在骨头上。杜康知道自己的病没得治了,早晚要死在这地方。他想,我来这里受尽磨难,本想成家立业光宗耀祖。怎料想,世事坎坷,苍天不留杜家之后,竟让我这样窝窝囊囊地去互,
如趁我还有一口气,到桑树林去,在那棵大桑树上刻字留记,占了那块风水宝地,家里人来也能寻到我的遗骨。
主意拿定,杜康撑着虚弱的身子往老桑林走去。刚到桑林边,忽觉一阵芳香飘来,顿觉目清气顺,身上也有了劲儿。
这是啥味儿恁让人开心,他一边想着,两眼滴溜溜四处瞅,瞅来瞅去瞅到他扔秫米团的那棵桑树上。天哪,原来这香味是从那桑树上飘来的。他三步并成两步来到桑树下,细细一瞅,只见从他扔秫米团的桑树洞里有一种浓浓的香汁沿着树的裂缝往下沿。杜康爬在桑树身上,用舌头去舐那香汁,“哎呀,好香甜啊!”他爬在树身上贪婪地吸吮起来,一会儿,他感到浑身轻松,一点病也没有了。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神仙搭救俺?杜康站在老桑树下皱眉思索,只不过一眨眼工夫,再看那桑树洞下,流出的香汁隐隐约约显出两行字迹:
宦海无望兮莫强求,
造福民间兮乐千家。
杜康看着这两行字想:呵,是神仙告诉俺,我不能做高官,还能为人们做点好事,可是,怎样才能造福民间呢?
秫米加上曲,兑上水就能生成这香汁,为人治病儿,喝着有味儿,能造福民间的可能就是这东西,这真是上苍赐给俺杜康的洪福啊!他急忙跪在地上感谢神灵,突然,天空一黑,数不清的小鸟从四面八方飞过来落满桑树枝头,
“啾--啾--啾--啾--”小鸟欢快地叫着。
“酋--酋--酋--酋--”杜康在细细品味着。
“对,这旨水是上苍赐予的,是上苍告诉俺就把这东西叫酋。”杜康站起来。这时他又想,不行啊,酋是百首之领,这东西怎能和百首之领同名呢,不犯忌吗?他灵机一动,“哎,这东西是一种酋水生成的,干脆就在酋字的前面再加三点水(氵+酋)不就成了。”到了后来,杜康做酒于酉日死,人们说做酒人没有头儿了,为了纪念杜康,就去掉了“(氵+酋)字头上的两点,变成了现在的“酒”字。从此,酒就有了正儿八经的名字。
杜康越想越高兴,砍根竹筒尽接了桑树洞中的酒蹦蹦跳跳回家去。
全村的人见杜康摇摇晃晃抱病而去,都为杜康悲伤,不过半天工夫,他竟又高高兴兴地回来了,人们又感到惊奇,纷纷跑来问杜康是怎么回事。杜康告诉大家说,是酒救了俺的命,并拿出美酒让大家尝。
那酒众人一尝,老年人耳灵聪明青年人满面红光,姑娘们光彩照人。杜康揣摸,酒有这么多好处,我何不想法多造出一些让大家喝?于是,杜康就常在桑树洞里放秫米团酿酒喝。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了胡大耳朵里,他也想尝尝酒是啥滋味,就找着杜康说:
“杜康,听说你会做酒,很好喝,为啥不送来让我尝尝。”
“好,好,好,我这就去给你拿。”杜康说着走进屋去抱了一竹筒酒递给胡大。胡大接过竹筒一闻,噫,好香啊,他忙把酒筒送到嘴边,“咕嘟,咕嘟”美滋滋地喝起来,一口气竟把一竹筒酒喝得净光,还逼着杜康再去取酒让他喝。
杜康说:“做酒可不恁容易,俺仨月操心挂意才酿出 点酒,你一口气就喝光了,你要想常常有酒喝,就把那片桑林给俺让俺做酒。”
胡大想,那山林尽是树木野草,没有一寸土地,本来就不是我的,是我想让他们叔侄给我干活才诳他们。只要能让我喝酒,就把桑林给他们,因此道:
“好,我把山林给你,从此你要天天供我喝饱酒。”
杜康有了这片桑林,就把林中的大桑树都挖出洞来做酒,从此杜康就以酿酒为业了。后来,这里渐渐形成一个村落,叫成了“杜康村”。
因为杜康在老桑树下发明了酒,后来人们就把那棵老桑树叫酒树,至今,在杜康村还有一棵暴皮粗根、老态龙钟的大桑树呢!
空桑秫饭发明酒,这故事可信吗,晋人江统在《酒诰》中也记载过这件事。
康水三奇
老辈人常说,杜康河上有三奇:河雾平不及岸,鸭蛋黄鲜血样红,虾米俩俩相抱蜷腰横行。据说,杜康河上这三奇,是王母娘娘贬金童玉女到杜康河上才有的。
传说这杜康河里的鸭和虾是天上王母娘娘身边守瑶池的金童玉女,时间长了,两人互相爱慕,有了爱情。一天,王母娘娘举行寿宴,叫金童玉女去寿星阁打扫庭堂安放御酒。张罗完后,两人见天时还早,诸神尚未来赴宴,就倒满了一壶玉帝赐给王母娘娘的寿宴御酒,取几颗寿桃偷偷来到杜康河上。
这一对情窦初开的妙龄男女,平时虽然互相爱慕,但天规森严,戒律如锁,再加上王母娘娘整天横眉冷眼,平日只能以目传情,不敢越雷池半步。今天有机会单独相会,就像干柴烈火上又浇了油,“轰”一下就着了。他俩拥拥抱抱,道不尽男恩女爱,绵绵痴情。
他们正在恩恩爱爱,突然天空阴云密布,电闪雷鸣。护法神出现在金童玉女面前厉声说:“好个金童玉女,胆大妄为,苟且私会。”说着,掏出缚仙绳把金童玉女捆上灵霄宝殿。
玉帝大发雷霆,高举朱笔要将金童玉女除名仙册,贬到人间。王母娘娘奏道:“陛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四姐为崔生大闹东京,牛郎为织女鹊桥相会,七姐恋董永死守茅舍,白蛇为许仙化身塔峰,都大辱圣面。今天将这一对叛逆贬下人间,他们定会苟合成双,岂不是让他们因祸得福了?”玉帝问王母娘娘:“你意如何?”王母娘娘冷笑一声说:“以妾之见,将他们贬为弱肉强食的冤家。看他们如何去亲,如何去爱。”玉帝连连称是,遂判道:“金童为虾,玉女为鸭,世世代代,饿鸭食虾。”
金童玉女初闻玉帝要将他们贬往人间,不但没有怨恨,心中还暗暗高兴,盼望早一时离开这天宫地狱。后见王母娘娘巧施奸计才觉着大事不妙,急忙跪在王母娘娘面前苦苦哀求。可王母娘娘心狠手毒,怎么肯依了他们,将袖一甩道:“欲通上天路,康河雾接云。”说完便甩袖而去了。
金童玉女被护法神推下云头,落到杜康河上。金童变成了虾,玉女变成了鸭,同在一水游弋。鸭子饿昏了头,饿扁了嘴,必得双眼流泪水,也不吞食情郎充饥。虾米只能伏首哭泣,也无力相助。他们盼啊!盼啊!盼望杜康河有朝一日雾气升腾,高接彩云好沿雾升天。谁知王母娘娘已示意杜康河神,雾依水面游,不许接九天。因此,本康河的雾一直是平不及岸。
天宫酿制的香黍酒叫人闻了醉,沾口晕,不少嘴馋的仙人都因贪酒醉死了。狠心的王母娘娘竟把这酒倒到杜康河的酒泉里,想把金童玉女也醉死。谁料想,这仙酒倒进酒泉后,河里到处都有了酒香。金童一闻到这香气,就钻到酒泉里喝起来,直喝得懵懵懂懂(糊涂样)浑身通红,走路东倒西歪,忘了往事,和别的小虾结了婚。
鸭子不忍伤害金童,常常以水充饥,天长日久,肚子越喝越大,脖子越伸越长。后来,它见薄情郎另找新欢,才一气之下,张口吞食起虾米来。
因为玉女吃的是金童的骨血,生下的蛋就成了血红色。金童这时很后悔,可也没有办法向玉女说明白,只好天天和后妻躲在石缝里、水草下。久而久之,他们躲弯了腰,躲驼了背,双双相抱再也分离不开了。现在杜康村的虾还是俩俩相抱蜷腰横行。那玉女终生未婚,经常哭泣,把一双眼睛也哭成了泪眼,直到现在,杜康河上的鸭子还是眼泪汪汪,人称“沔鸭”。

㈨ 杜康是什么人物

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记载,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第五位国王,据《史记·夏本纪》及其他历史文献记载,在夏朝第四位国王帝相在位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政变,帝相被杀,那时帝相的妻子后缗氏已身怀有孕,逃到娘家“虞”这个地方,生下了儿子,因希望他能像爷爷仲康一样有所作为,所以,取名少康。少年的杜康以放牧为生,带的饭食挂在树上,常常忘了吃。一段时间后,少康发现挂在树上的剩饭变了味,产生的汁水竟甘美异常,这引起了他的兴趣,就反复地研究思索,终于发现了自然发酵的原理,遂有意识地进行效仿,并不断改进,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从而奠定了杜康中国酿酒业开山鼻祖的地位,其所造之酒也被命名为“杜康酒”(《说文解字》注:“杜,甘棠也”)。

明清时期的《白水县志》中记载“杜康,字仲宇,为我县康家卫人,善造酒”的记载。杜康沟里的泉水“隐隐喷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

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

㈩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里的“杜康”指的的是什么

杜康是一个人命,原是中国粮食酿酒的鼻祖,后作为美酒代称。

阅读全文

与杜康宣传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贵州财大市场营销期末考试试题 浏览:495
党员培训工作方案 浏览:70
师资培训服务方案 浏览:912
百度竞价推广计划方案 浏览:850
2015年度公司培训计划方案整理版 浏览:255
深圳披披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253
市场营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浏览:466
泉州市聚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276
美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 浏览:841
设备培训组织方案 浏览:121
建设工程培训服务方案 浏览:567
2017年培训计划方案 浏览:608
华晨消防电子商务平台 浏览:839
市场营销学吴建安期末考点 浏览:869
开展科技辅导员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331
有关电子商务的填空题 浏览:601
网络营销的外文文献及翻译 浏览:117
毛笔书法教师培训活动方案 浏览:939
规章制度培训方案 浏览:619
食人员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