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武则天的故事
人物轶事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奠之作,然也间有记游抒情诗篇,其《如意娘》诗云: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然作为女人,也有情意缠绵,柔情若水的一面,于此诗可见。
武则天还有《腊日宣诏幸上苑》诗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后来流传为一个故事,说武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牡丹傲骨,独不奉诏。武后大怒,贬之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高承《事物纪原》卷十《牡丹》)。案此诗写于691年,是武则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诗》于此诗题解云:“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说较为可信,所谓今花神催开百花,乃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实先有所布置。
据《新唐书·艺文志》录有武则天《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务已佚。令人辑有《武则天集》行于世。
② 武则天事迹
1、二圣临朝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让武则天处理朝政。然而也让武则天和李治出现了裂痕,也导致了武则天差一点被废。
龙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则天请禁止天下妇女为俳优之戏(指演滑稽戏的艺人),李治采纳并下诏。四月,李治欲亲征高句丽,在武则天及群臣劝谏下才作罢。
麟德元年(664年),李治让宰相上官仪起草了废掉武则天的诏书。墨迹未干时,武则天及时发现,软硬兼施,废后之事只好以失败告终。于是,武则天向李治建议让她一起上朝,临朝听政。二人合称“二圣”。此后,武则天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进一步增长。
由于李治在位时期国力昌盛,武则天积极窜掇李治封禅泰山。在祭祀昊天上帝时先皇配享,祭祀皇地祇时太后配享。封禅的时候先由皇帝初献,公卿当亚献。但封禅毕竟没有皇后的事,于是她又说,封禅为祭地之仪,由太后配享,彰显后土之德。
乾封二年(667年),李治因久病不愈,命太子李弘监国。
咸亨三年(672年)四月,武则天以两万贯脂粉钱,命人根据自己的形象在洛阳龙门石窟雕刻卢舍那大佛。此工程历时三年九个月完成。
2、情诗诉衷情
唐太宗驾崩后,作为才人,武则天居感业寺为尼。此前,武则天就和太子李治(后来的唐高宗)有过感情。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情诗《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武则天到晚年,还常默诵这首诗。
武则天与李治既是夫妻,也是政治伙伴。在李治驾崩后,武则天撰写的祭文情真意切,要求一定要和李治合葬。二人的墓是按照合葬墓的规格建造的。
3、神龙政变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在迎仙宫卧床不起,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二张谋反。
于是发动政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紫微城,杀死二张,随即包围武则天所寝集仙殿,要求她退位。武则天被迫禅让帝位与太子李显,随后徙居上阳宫(洛阳紫微城之西,亦称“西宫”)。李显复位后,率百官到观风殿问武则天起居,此后每十日一往。
又上武则天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周一朝结束。二月,唐朝复辟,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复称神都为东都。
据记载,晚年的武则天“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其衰老”。等到退位迁入上阳宫后,却不再梳妆打扮,面容憔悴。一次,李显入见武则天时,为此而大惊。
武则天哭泣道:“我从房陵把你接回神都,固然是要把天下托付于你,而五贼(参与神龙政变的五王)却贪求事功,把我惊动到这里。”
李显听后,悲泣不已,跪地“拜谢死罪”。有观点认为,正是此事,使得武三思等武氏族人仍能够参与朝政(由是三思等得入其谋)。
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岁。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并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韩瑗、柳奭三人的亲属。神龙二年(706年)五月,与高宗合葬乾陵。
4、创字改名
武则天为改革文化,创造了则天文字。部分则天文字还传到日本,成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字。而韩国庆州也发现过则天新字的印经。
武则天称帝前一年,改名为“曌”(zhào)。曌是“照”在则天文字中的写法,取“日月当空”之意。又作“瞾”,取“双目当空”之意。
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5、凤凰来仪
据《资治通鉴》记载,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五日,群臣上言:“有一只凤凰从明堂之上飞出,落在了上阳宫的肃政台梧桐树上。”武则天率众人观看,只见凤凰看到武则天后便向东南飞去,身后却有数万朱雀云集朝堂,翩然起舞久久不肯离去。
看到此景,一个大臣立即跪倒在地,向武则天解释道:“凤凰象征的就是神皇您,它飞到肃政台,见到您后才离开,就是在暗示您登基大宝;这些朱雀代表的正是臣下我们,您如果还是不登基,就是违背天意,朱雀们便不会离开,我们也将长跪不起呀!”
在看似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武则天决定“顺应天意”,登基称帝,身后的数万朱雀也果然飞走了。
其实,这并非真的天降祥瑞,而是武则天为登基而制造的舆论。凤凰是孔雀所扮,“赤雀数万集朝堂”是因为武则天事先派人在朝堂上布满鸟食,掐准时机将数万赤雀从笼中释放,饿了许久的鸟儿见到朝堂上的“饕餮盛宴”,自然久久不肯离去,于是成功制造出了这一出瑞兆。
③ 武则天做了些什么事情来保证武家的延续
除了那些不能接受篡权的人外,人们对姓氏、亲戚和后宫的工作也非常反感。当卢氏想让鲁氏家族控制西汉时,他终于把整个家族带到了黄泉。在宫廷戏剧中,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皇宫是不允许参与政治的。这些皇帝不能容忍妇女谈论政治,更不用说成为朝廷的统治者了。我们可以想象武则天的情况。然而,武则天上台执政23年,用她临死前说的10句话,吴氏一家从门被毁中获救。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一生无疑是非常令人眼花缭乱的。他把这个问题摆在了桌面上。他也是同龄人,所以他对此非常谨慎。最后,她还决定去接她的儿子李仙,让她成为王子。
作为李氏家族,李贤应该像李氏家族一样痛恨武则天,但李贤早就被武则天从北京降职了。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冷淡,除了血缘关系之外。不过,也是因为他们之间关系的特殊性,也自然也以两人为中心来缓和他们与家人之间的关系。
除了李显之外,武则天还经常组织两家人一起喝酒,一起宣传感情。有时候武则天很高兴看到这一幕,但她内心也很清楚,这可能是一群人来展示自己,她担心的事情可能还会发生。为此,她还决定把所有政权都归还李家。
她所做的还不足以彻底改写吴家的命运。为了彻底保存武功,武则天在临死前做了一个更重要的决定。这是十个字:去皇帝那里,称它为"天后"。她的意思是,她死后又是李氏家族的妻子,也因为这句话,世界再次回到了李氏家族的手中,而且由于武则天的身份,李唐世界一直在进行,两个朝代之间没有任何插曲。
④ 介绍一下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拜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争宠,互相谗毁。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为皇后。王皇后被废不久,即与萧淑妃同被则天害死。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自显庆末年起,乘高宗体弱多病之机,遂专国柄,威势日重。
上元元年(674),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宫中称为“二圣”。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二月,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则天于天授元年(690)称帝,国号周。废睿宗为皇嗣,改东都洛阳为神都。 武则天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大肆翦除异己,打击政敌,并滥杀一些被她怀疑的大臣。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裴炎及程务挺等人,少数被贬逐,多数遭诛杀;李氏皇室及宗室诸王相继杀戮殆尽。武则天以女主的身份号令天下,执政前又无自己的心腹,执政后多疑臣民不忠于己,遂任用索元礼、周兴及来俊臣等酷吏,广事罗织,严酷逼供,奖励告密,虽然消灭了一些政敌,但也滥杀无辜。到武周政权正式建立以后,斗争趋向缓和,此风才有所收敛。我来说两句:究竟该挖不该挖 ,究竟应该怎么挖。
武则天为抬高武氏一族及宠臣李义府等人的社会地位,抑制旧门阀士族及李唐皇族,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把武家列入第一等,并规定凡五品以上官员皆入于谱。为了培植自己的政治力量,扩大其政权的社会基础,她举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员外置官,破格用人。这样做虽然选拔了一批才能之士,但也不免使官员倍增,流于冗滥。 高宗在位时,武则天曾上疏建言12事,其中有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等进步的主张,高宗皆略施行之。在武则天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由于隋末农民起义的作用及唐太宗贞观之治奠定的基础,也由于武则天沉重打击了旧士族和大贵族、大官僚集团,执行了一些具有进步性的政策,所以社会经济呈现出发展的趋势。武周政权建立后,她感到整个西域过于阔远,不易管辖,遂于长安二年(702)把天山以北地区从安西都护府划出来,另置北庭都护府,治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安西四镇(即碎叶、龟兹、于阗、疏勒)自垂拱二年(686)起为吐蕃所占。武则天不甘心失土,乃于长寿元年(692)遣王孝杰等大破吐蕃,恢复了四镇。武则天还非常重视著述,召学士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政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寮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她另有《垂拱集》、《金轮集》等著述。 但武则天也有不少消极的行为。她信图、崇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打击政敌的过程中也不免滥杀无辜。官吏大增也必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在她统治时期尽管社会经济有所上升,但逃户问题已经日益严重,府兵制开始走向破坏。武则天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武攸绪及武攸宁等人,并大封武氏宗人为王。大臣吉顼等人深以嗣君之选为虑,武则天也感到作为女子,死后只能入李家宗庙享子孙祭祀,所以接受臣下建议,于圣历元年(698)迎还庐陵王李显,复立为太子。武氏晚年宠爱男妾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二人狐假虎威,作威作福。神龙元年(705)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诛杀二张,逼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中宗上尊号为则天大圣帝,后人因称她为“武则天”。同年十一月去世。
⑤ 关于武则天的成就
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huo的女儿,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政治家。性巧慧,多权术。
637 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武氏以美貌应召人宫,始为才女,赐号武媚,时年14岁。649年,太宗死,入感业寺别发为尼。时王皇后正与萧淑妃争宠,决计利用武媚的美貌,转移高宗对萧氏的厚宠。遂令武氏暗中蓄发,献给高宗,封为宸妃。翌年生是长子李弘,晋为昭仪。
武氏再次入宫,得力于王皇后,开始对王皇后卑躬屈节,极力奉承。她知道王皇后与萧淑妃有矛盾,便联合王皇后,夺去高宗对萧氏的宠爱。当萧氏失宠后,她认为自己要当六宫之主,必须把王皇后打下去。654 年,武昭仪产下一女儿,深得高宗喜爱。有一天,王皇后闲得无聊,到昭仅宫中逗小公主玩了一回,然后离去。武氏在王皇后来时,她故意避开,及王皇后离去,将小公主弄死,嫁祸于王皇后。655 年,王氏被诬以杀死小公主的罪名,废去后位,立武氏为皇后。此后又生了三子一女:李贤(章怀太子)、李显中宗)、李旦(睿宗)和太平公主。足见其专宠之地位。
武氏自立为皇后之后,开始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683 年,高宗死,李显继位为中宗,尊武氏为皇太后,由太后临朝称制。翌年,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睿宗,武太后掌实权。690 年,废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
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基础。但是,武则天逼害王后萧妃,杀害亲子,大封武氏诸王,重用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受到历史的谴斥。
705 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奠之作,然也间有记游抒情诗篇,其《如意娘》诗云: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然作为女人,也有情意缠绵,柔情若水的一面,于此诗可见。
武则天还有《腊日宣诏幸上苑》诗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后来流传为一个故事,说武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牡丹傲骨,独不奉诏。武后大怒,贬之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高承:《事物纪原》卷十《牡丹》)。案此诗写于691年,是武则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诗》于此诗题解云:“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说较为可信,所谓今花神催开百花,乃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实先有所布置。
据《新唐书·艺文志》录有武则天《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务已佚。令人辑有《武则天集》行于世。
⑥ 关于武则天的资料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
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后,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
(6)武则天宣传扩展阅读:
轶事典故
武则天为改革文化,创造了则天文字。部分则天文字还传到日本,成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字。而韩国庆州也发现过则天新字的印经。
武则天称帝前一年,改名为“曌”(zhào)。曌是“照”在则天文字中的写法,取“日月当空”之意。又作“瞾”,取“双目当空”之意。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后世纪念
皇泽寺为武则天的祀庙,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城西嘉陵江畔。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传说武则天死而为神,民间遂为其建庙命名“皇泽”,祈望她的“在天之灵”能泽被乡梓,因而祀庙内一直供奉她的真容像。
⑦ 武则天生平(详细的)
武则天为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出身隋朝皇室,父亲为隋朝观德王杨雄之弟、遂宁公杨达),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北徐村人)。武则天于武德七年(624年)生于利州(今四川广元)。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来到洛阳宫(紫微城)后,听说十四岁的武则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在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业寺进香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因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李治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入宫前,武则天已怀孕,入宫后便生下儿子李弘。武则天回宫后,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李治的宠爱。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让武则天处理朝政。然而也让武则天和李治出现了裂痕,也导致了武则天差一点被废。
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余人来到神都,上表请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武则天未准许。百官及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计六万余人,俱上表请愿,睿宗亦上表自请赐姓武氏。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在迎仙宫卧床不起,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二张谋反。
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岁。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并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韩瑗、柳奭三人的亲属。
(7)武则天宣传扩展阅读:
武则天在位政治举措:
1、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发展科举。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
2、整顿吏治,严惩贪吏,拔擢贤才。
武则天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反之,对于贤才则破格拔擢。
3、广开言路,注意纳谏
武则天对纳谏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在建言十二事中,“广言路”、“杜谗口”,也占了重要地位。垂拱二年(686年)三月,她还设铜匦于朝堂,鼓励群臣上书言事。
4.任用酷吏
武则天的统治稳定之后,开始启用酷吏。为巩固统治,武则天使用严酷手段。为掌握国家统治大权,她毒死了已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武则天
⑧ 介绍一下武则天的生平及故事
武则天的生平及故事: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
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天授元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
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所以使得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8)武则天宣传扩展阅读:
武则天建立了不世伟业,不仅破天荒地当了女皇,开创了自己的王朝,而且令人惊异地稳稳坐了十四年皇座。这在绝对男权的封建社会中,真是不可想象。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女皇,在接班人问题上却始终处于两难抉择。她可以通过造神运动把自己置于半神半人的超人状况,从而成为一个国家的元首,但她无法改变整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基础。
况且,在她自己的内心,也还是摆脱不了传统的男权影响。她虽然非常宠爱女儿太平公主,但她从来没想过要把自己的帝位传给女儿。接班人的竞争主要是在武则天的侄子与武则天的儿子间展开。
中国历史上的女性专权,常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必须建立自己的势力集团,这一集团的主要力量往往是娘家人。
武则天也是如此,武氏家族是一个大的家族,在武则天的后辈中,最出类拔萃的是她的侄子武承嗣与武三思。尤其是武承嗣,称得上武则天造神运动中最重要的功臣和始作俑者。
武则天称帝后,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周文王为武氏的始祖,尊为文皇帝,尊自己的祖先平王少子武为睿祖康皇帝,太原靖王为严祖成皇帝,赵肃恭王为肃祖章敬皇帝。
魏义康王为烈祖昭安皇帝,周安成王为显祖文穆皇帝,忠孝太皇为太祖孝明高皇帝,这些人的夫人均称为皇后。
然后,她大封武氏家人为王,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武攸宁为建昌王,武攸归、武重规、武载德、武攸暨。
武懿宗、武嗣宗、武攸宜、武攸望、武攸绪、武攸止等都被封为郡王,诸姑姊均被封为长公主。如此一来,武氏的力量顿时空前。
⑨ 武则天的资料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奠之作,然也间有记游抒情诗篇,其《如意娘》诗云: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然作为女人,也有情意缠绵,柔情若水的一面,于此诗可见。
武则天还有《腊日宣诏幸上苑》诗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后来流传为一个故事,说武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牡丹傲骨,独不奉诏。武后大怒,贬之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高承《事物纪原》卷十《牡丹》)。案此诗写于691年,是武则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诗》于此诗题解云:“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说较为可信,所谓今花神催开百花,乃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实先有所布置。
据《新唐书·艺文志》录有武则天《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务已佚。令人辑有《武则天集》行于世。
年谱
⑩ 武则天里范冰冰宣传片的那一集
《武媚娘传奇》是由唐德影视、范冰冰工作室、《读者》集团、恒大影视、中影联合出品,由高翊浚执导,由范冰冰、张丰毅、李治廷、张钧甯、张庭、周海媚、李李仁、李解等人主演的古装历史剧。
该剧主要讲武则天从14岁入宫闱后再到身着皇袍头戴帝冕最终登位的人生历程,以及权力斗争的故事。
该剧于2014年12月21日登陆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首播,2015年1月14日登陆浙江卫视《中国蓝剧场》。该剧在湖南卫视首播后掀起收视狂潮,大结局时以破5%的收视率创下近年来电视剧收视新高。
中文名:武媚娘传奇
外文名:The Empress of China
其它译名:无
出品公司:唐德影视、范冰冰工作室、《读者》集团、恒大影视、中影股份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拍摄地点:无锡、横店、涿州
首播时间:2014年12月21日
导演:高翊浚
编剧:潘朴
主演:范冰冰,张丰毅,李治廷,张钧甯,张庭,周海媚,李解,李李仁,任山,王绘春
集数:96集(湖南卫视版)
每集长度:未删减版42-45分钟 卫视版25-45分钟
类型:宫廷、爱情、历史
上映时间:2014年12月21日
制片人:范冰冰
在线播放平台:乐视网 优酷 爱奇艺 芒果TV 腾讯视频 搜狐视频
首播平台:湖南卫视
接档:四十九日·祭
被接档:活色生香
摄影指导:鞠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