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丽水景宁的民族特色乡镇有哪些,急求!!谢谢!!
国家4A级景区~畲乡之窗大均:具有独特的畲族风情 国家地质公园~大际:有许多地质奇观
2. 海南特色民族小镇
是啊这一个海南特色民族小镇是很漂亮的。
3. 长坪瑶族乡的民族特色
长坪瑶族乡内聚居着于瑶族、壮族、汉族三个民族,有着典型的大散居、小聚居的少数民族居住方式,主要语种有瑶话、壮话、桂柳话和蒙山土白话四种,其中最通用语种是桂柳语。
4. 民族乡镇享有自治权吗
民族乡镇不享有自治权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上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因区域太小、人口太少,事实上不可能行使自治权,不宜建立自治地方和设立自治机关。为此,根据宪法的有关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内其他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或者民族乡。”这就是说,在民族自治地方内,不够建立自治地方条件的、相当于乡一级其他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可以建立民族乡。但是根据宪法第三十条还规定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三级,而民族乡的行政地位则在县(包括自治县)一级之下。同时,宪法第三十条还规定:“县、自治县可分为乡、民族乡、镇。”因此,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而是县以下的基层行政区域。但是民族乡又不同于一般的乡,宪法第九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民族乡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采取适合民族特点的具体措施。”因此,民族乡虽然不是一级民族自治地方,但却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一种重要补充。
5. 成立少数民族乡镇的宣传标语
聚众兄弟姐妹情 创办民族多元乡
6. 民族乡镇如何跨越式发展论文
生态文明视域下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界别是政协委员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组织的鲜明特色,也是政协发挥作用的优势所在。民族和宗教界别是政协界别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各少数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组成。省政协民宗委在工作中注重发挥界别优势,增强界别活力,着力服务发展、稳定、和谐大局,着力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宗教和谐和社会稳定。
一、突出界别特色,发挥“三个优势”
特色蕴含优势。民族宗教界在构成上具有广泛性和特殊性,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宗教和谐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一是发挥“凝聚民心”的基础优势,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民族宗教界委员是少数民族和宗教界的代表人士,有着特殊的身份和信仰,在团结各族群众和广大信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民生问题比较突出,群众要求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的呼声强烈。民族界别委员就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深入调研,建言献策,帮助破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难题,协助解决民族地区群众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等民生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有利于凝聚民心,促进民族团结。宗教界委员积极参与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调研,协助各宗教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切实维护广大信众的利益。宗教界高僧大德把解经说法与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结合,让广大信众在领悟教义教规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支持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树立良好行为规范。各宗教发挥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崇俭尚德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工作,带头为灾区筹款捐物,帮助受损寺观庙堂重建,广泛开展济贫、助学、治病等慈善活动,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促进了宗教和睦和社会和谐。
二是发挥“沟通民意”的桥梁优势,促进社会稳定。界别委员来自界别群众,代表界别利益。民族宗教界利用自身联系广泛的优势,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社情民意和委员“五个一”活动,把各族群众的意愿反映给党和政府,团结各族群众与党同心同行。民族界委员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围绕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时代命题,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积极表达我省民族群众意愿和呼声。宗教界委员带头践行宗教和谐,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围绕“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宗教事务条例》贯彻落实等工作,深入调研,认真监督,真实反映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合理诉求,沟通民意、化解民怨,促进了宗教和谐、社会稳定。
三是发挥“汇聚民智”的主体优势,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需要汇聚各族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民族宗教界委员在界别群众中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对民族宗教工作有较深入的认识和独到见解,能够就民族宗教工作提出质量高、可行性强的意见和建议。民族界委员围绕民族地区基础建设、产业发展、资源开发、生态保护深入调研,积极建言。宗教界委员就加强宗教自身建设、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工作,积极交流、深入研讨。大家围绕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共同主题,创新工作机制,搭建聚力平台,整合智力资源。以调研、视察为平台,共同开展界别活动;以座谈会、研讨会和政情通报会为载体,与其他相关界别和党、政部门交流经验、研究问题,协力推进我省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二、突出界别主体,增强“三个活力”
委员是界别的主体,是界别活力的体现者。我们在界别工作中注重以委员为中心,加强学习,创新方法,搭建平台,不断增强界别活力。
一是以学习为契机,增强界别思想活力。树立大局意识。以学习中央、省委重要精神为契机,树立发展、稳定、和谐的大局意识,增强委员做好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组织民宗界委员考察学习兄弟省(区、市)民族宗教工作的好经验和办法,参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感受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果,增强爱国爱教意识。树立协作意识。以座谈会、研讨会为载体,邀请各市(州)政协领导和民宗委负责人与民宗界委员一道,就加强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展开讨论、交流经验、提高认识。结合民宗界委员文化多元、信仰多样的特点,经常开展联谊活动,支持委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是以专委会为平台,增强界别机制活力。加强界别交流互动。发挥民族、宗教界别联系紧密、作用互补的优势,以专委会为平台,以界别活动为载体,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开展工作。整合民族宗教界、科研院校、省直相关部门和其他相关界别的智力资源,围绕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共同主题开展活动。与全国政协、市(州)、县政协和党、政相关部门互动合作,共同开展调研及其他活动。加强界别联络。以政协重要例会、专委会主任会议、委员会议和重要活动为平台,组织委员参政议政,认真履职;以调研、视察和其他界别活动为载体,组织委员深入调研,建言献策;以界别座谈会、茶话会和其他联谊活动为纽带,组织委员加强沟通、相互学习、增进共识。主动邀请界别活动所在地界别委员共同参与,发挥他们知情的优势,增强委员参与界别活动的热情,提高界别活动质效。
三是以界别活动为载体,增强界别工作活力。突出界别活动主题。鼓励界别委员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围绕我省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大局,开展“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几个重要问题”调研;围绕宗教和谐主题,开展“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调研;围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助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开展“关于加快我省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和“加强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建议”调研。围绕灾后重建主题,组织界别委员对北川新县城建设情况进行视察。突出界别活动联谊功能。以春节、中秋节、藏历年、彝历年等民族传统节日和宗教礼仪庆典活动为平台,组织看望、慰问民族宗教界人士,共话共产党好、祖国好、改革开放好。以召开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谈会、全省民族宗教工作研讨会、专题学习会为载体,邀请政协领导、界别委员与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共商民族发展大计,共谋宗教和谐之策。
三、突出界别建设,解决“三个不够”
界别工作要与时俱进,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提高、开拓创新。省政协民宗委在界别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三个不够”:一是界别声音不够强。在界别活动中,多以委员个人名义参与提案、大会发言、社情民意,较少以界别集体的声音表达意愿;二是界别活动不够多。由于界别委员所在地多在民族地区和寺观教堂,相对比较偏远、分散,集中开展界别活动受到一定限制;三是界别工作机制不够健全,活动单一,界别工作机制创新不够。
进一步加强界别建设,解决界别存在的“三个不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要注意突出界别声音。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整合界别资源,集中智慧,多以界别名义发表有深度的意见和建议。要在重要调研、视察等活动中整合界别资源,突出界别特色。要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和未参加专委会相关界别委员的联系,主动邀请其参加界别活动。要加强对界别工作的总结和研究,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推广新办法。要加强界别工作的宣传报道,扩大界别的社会舆论影响。
二要丰富界别活动路径。要指导界别小组围绕主题开展界别活动,提高活动质量,形成参政议政合力。要开展界别小组之间的交流、互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要在专委会之间建立联动机制,相互配合,组织“界别活动周”,“委员社区行”等活动,创新界别活动内容。要多召开对口协商会、专题座谈会,加强与党政相关部门工作协同。要突破传统界别活动单一的模式,使界别活动路径更多、更有创意、更加活跃。
三要创新界别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政协领导联系界别工作制度,增强政协工作的界别意识。要健全落实界别召集人工作制度,增强召集人做好界别工作的责任心、使命感。要用活用好界别活动小组召集功能,按照便于组织经常性活动原则设置界别活动小组,选好、配好界别小组长,积极支持界别小组主动发挥作用。要建立健全界别活动考核激励机制,将界别活动成效作为考核专委会工作、界别召集人和机关处(室)工作的重要内容。
展望“十二五”时期我省民族宗教事业,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紧扣工作基调、服务发展大局、彰显界别特色,充分发挥民族宗教界别优势,不断增强民族宗教界别活力,为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助推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宗教和谐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7. 怎么才能打造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古镇
其实在打造民族特色古镇方面只要把握一些关键性的要素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吧。具体有一下几点: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推进少数民族特色古镇保护和发展工作是新时期保护、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体现。
2、正确把握保护与建设的目标。
开展少数民族特色古镇保护与发展工作的目标就是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创新与发展,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促进古镇经济全面发展,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一切具体工作要围绕此目标来进行,要使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的各项具体工作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相结合。
3、明确保护与建设的内容。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主要内容为:保护古镇的建筑风格、建筑工艺以及与自然相和谐的乡村风貌,增强村民保护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性,把民族文化保存在村民日常生活中,使特色古镇古朴纯真的民族风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具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特色民居保护要以民居维修和改造为重点。
4、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少数民族特色古镇保护和发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远景设计研究院一直把能否实现这一目标是此项工作成败的关键,相关具体工作必须围绕此目标展开。在民居改造和建设、村寨保护中,必须尊重村民意愿,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在古镇发展中,必须壮大支柱产业,选择好、建设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古镇经济,使村民富裕起来。
5、因地制宜,明确建设内容和目标,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建设模式。
一是要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建设模式。二是要突出彰显古镇特色,避免千村一面、千寨一律。三是要根据古镇的具体情况,确定保护和发展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6、多方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政府、村民、企业、社会团体等是民族特色古镇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各方都要准确定位,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形成合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村民为主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是做好民族特色古镇保护与发展工作的基本保障。
不知道以上回答你是否满意?
8. 民族古镇的成功要素有哪些哪些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民族特色古镇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所以保护和发展民族特色古镇意义重大。而现今民族特色古镇保护和发展工作成效显著,民族传统民居和民俗文化、生态环境都得到有效保护,古镇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取得进展,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从远景设计研究院多年民族古镇打造经验来看,民族特色古镇的成功要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环境舒适、景观独特
良好自然矸境和人文景观是民族特色古镇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这是与大众对古镇的本质认识和心理需求所匹配的。
2、规划科学、以人为本
民族特色古镇应以创造舒适的休憩空间和消费环境为关键,以人的感受为依据,以此满足人咅方面消费要求。
3、区位优势、良好交通
好的区位和交通有助于增加消费人群的数量,推动古镇的运营进入良性循环,因此区位优势与否,交通的易达性都决定着民族特色古镇的价值。
4、选址合宜、定位准确
通过对古镇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特定市场环境需求进行综合深入的整合分析,以差异化经营为手段,确定出民族特色古镇独特而精准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