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毕业论文
如何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增强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关于汽车营销方面的论文
汽车营销毕业论文
一、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的概念
美国汽车配件经销商雷蒙德的汽车配件店位于美国亚特兰大市的一个郊外,这个小店与别的配件店并无二致,但其特色是网上交易,任何与汽车配件销售相关的服务均可在互联网上实现。该经销店的销售员们都具有丰富的网络知识,他们耐心地帮助没有网上交易经验的顾客完成在互联网上的买卖。如果顾客需要,他们还可免费传授各种有关网上交易的知识。为了体现网上销售的快速与便捷,他们提供24小时服务,只要顾客提出问题,他们总是力争在15分钟内给予答复。顾客只需坐在家中的电脑前进入该经销店的网站,然后就可以完成所有想做的事,观看该店全貌、下载所需车款配件的图片、了解价格、下订单等。然后,就可以安坐在家或在自己的维修店里收到由销售员送货上门的汽车配件。
网上交易确实有着许多优点。节约时间,这是显而易见的。对于经销商说,这种交易方式越来越成为吸引客户的一种途径,人们慢慢地接受它,并表示认可。同时,网上交易还减少了许多开支,其中包括员工、管理、市场等方面的花费,而节省下的费用又可在汽车配件售价上使顾客受益。
这是国外汽车配件经营实现网络化销售的一个实例。这种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实现网上经营,对我国的汽车配件销售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从目前我国的汽车配件销售状况来看,整个汽配流通领域的网络建设还很不健全,还是处在一种内部局域网的状况。这种网络的设置大都是为了企业内部的协调和日常管理,而非电子商务。
我国开展网上配件销售的前景,也可以从国外汽车配件网上销售的发展中得到启迪。在国外的汽车配件销售中,怎样才能做到“零公里”销售?怎样才能为顾客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有了互联网,上述两个问题可大大缓解。现在,全世界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通过互联网来购买汽车配件的人正在快速增加。
二、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的优点
网上购买汽车配件车不管对于顾客、经销商,还是对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首先,对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来说,互联网可以更方便地收集顾客购买汽车配件过程中所提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汽车配件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可以据此分析出顾客的购买意愿,从而尽早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汽车配件。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和费用,又抢得了市场先机。其次,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和便捷服务,生产企业可以及时得知配件销售商的库存情况和销售情况,从而调整自己的生产和汽车配件调配计划。汽车配件销售商减少了库存,加快了资金流通,获得了较满意的收益。对用户来说,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象“点菜单”似的随意选取自己所需要的汽车配件。
市场信息对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和销售商来说至关重要,而通过互联网即可轻松获得。互联网汽车配件销售商可以给生产企业提供顾客实时实地的信息。这种需求意愿的信息可以帮助生产企业降低汽车配件销售费用,而这种费用通常将占到汽车配件最终销售价格的15%左右。如果算上促销费用的话,这种费用所占比例就更高了。事实上,互联网还可起到一定的广告促销作用。
以前,销售商所经销的汽车配件中总有一部分畅销,而另一部分滞销。滞销部分占用资金所引起的费用就要分摊到卖出去的汽车配件上。通过互联网,生产企业和销售商都可以及时避免生产和销售市场销售不好的汽车配件。有了互联网的便捷服务,不仅仅节约了时间和费用,更重要的是,互联网还可引起一种观念的变革,使汽车配件生产企业、销售商和顾客贴得更近。
三、我国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和电子商务,已经开始呈现发展的趋势。目前国内的许多大中型汽车修理企业建立电脑管理系统,实现了内部联网。这种网络覆盖了整个维修业务。从业务接待到派工领料,再到检验结算。电脑化的实时控制使经营者可随时了解到厂内的实时状态,从而可以进行监控,并且大大提高每位员工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可取代手工做帐和对帐,加强配件管理。
与此同时,眼下一些经营规模较大、业绩较好的汽车配件经销商也引入了电脑化管理。由于汽车配件产品种类繁多,因此对使用此类管理软件的人员要求较高,必须经过一段时期的培训才能上岗。此类汽配经营管理网络涵盖了汽配经营的全流程。从产品入库、确定零售和批发价格以及按车型、编号等方式分类管理,最后到出货、结算乃至做帐、销帐。连锁经营搞得比较好的经销商已把这种网络管理扩大到了它的整个分销点,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网内网。许多汽车配件经销商都从网络管理中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其最显著的特点就体现在商品的调拨上,通过网络管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近几年旧的汽车配件流通体制逐渐被打破,各地汽配件市场蓬勃发展,不断成熟壮大。一些有远见、有见地的经营者已感觉到了网络时代的临近,纷纷建立和启动市场网络。象长春汽车配件城、北京西郊汽车配件城、上海汽车配件城等市场都把网络化建设和虚拟市场作为2000年的发展重点。但就现实来看,这种网络还是相当稚嫩的,当然更无法实现网上交易和服务。
随着我国“入世”步伐的加快,业内人士为之称道的“三位一体”的销售模式也逐渐落户中华大地。譬如,上海通用在选择各地经销商时候,就以是否具备“三位一体”的销售能力来最终确定对象的,这种“三位一体”销售模式正是整个汽车配件流通领域网络化的一个缩影。因为它包括了从整车销售、配件供应以及维修保养的全过程。
提起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和电子商务,有人认为,汽车配件电话购物其实也是电子商务,因为两者之间只是通讯平台不同,后台的操作基本上是一样的。其实这种理解并不准确,电话商务和电子商务更象是近亲,在许多方面,电话商务先天不足。首先,消费者从电话中了解的信息很有限,无法充分满足客户要求。其次,如果发广告,或印刷配件目录给客户,由于销售的配件越来越多,使得印刷成本越来越高,而更新速度却越来越慢。另外,在电话中交流时,由于环境、语音、语速、方言等因素的影响,使电话业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出错率不断增加。仅仅作电话商务,经营内容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一步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四、汽车配件配送系统和网络化经营的构建
众所周知,如今在网上实现成功交易的有形产品如图书、音像制品、成衣等等,而汽车配件作为一种有一定科技含量、某些产品还有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工业产品,要实现网上交易,较之其他工业产品,更有其优势,销售者和购买者只要在互联网上发布和输入汽车配件的有关信息,例如车型、车款、配件名称、零件编号、生产地、价格、数量等,即可实现网上销售或购买。要真正实现电子商务概念的网上销售,除了解决买卖双方的“诚信”等问题外,还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以前说起限制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不外乎支付手段、安全认证等方面,真正做起来,才会发现汽车配件物流配送系统是最难、最花力气、最花钱的一块。许多汽车配件电子商务企业试图寻找现有的实体网络,比如邮政、快递甚至送报公司作为配送系统。但是,一个适合与电子商务的汽车配件配送系统应该是什么样子?什么条件的实体网络能改造成为电子商务的汽车配件配送系统才会成本最低?
在商场购买大件商品,商场可以为顾客送货,连锁超市、连锁专卖店也有自己的配送系统。但商场送货都是一次性服务,客户也不是固定的,说到底只是个服务概念,不是网络概念。同一客户再次需要商场的送货服务时,对商场而言,这又是一个新客户。连锁店的配送网络只连接起不同的店铺,真正到客户家里或汽车维修厂的“最后一公里”还是个空白。被人看好的邮政、速递、送报公司,能将触角伸到老百姓家里,可是每天基本上只送一次,而且不太可能递送体积和重量较大的汽车配件。所以,如果汽车配件配送系统不能真正建立,实现配件网上经营就无法实现。因为,一方面入网的修理厂家希望通过互联网找到价格合适的汽配产品,以实现零库存的最佳状态,但被选择的汽配产品如果不能及时送达目的地,那网上交易实质上就无法实现;另一方面,当那些零部件制造企业发现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再容易时,就会想到通过互联网的集约化配送来降低其流通成本,也就希望有这样一套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同时,目前汽车配件流通领域内供大于求的状况,在短期内还根本无法改变,许多配件经销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货物积压,因此很需要通过网上完成过剩产品的交易,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作保证,否则网上交易也就名存实亡。
应该看到,单凭各企业自己去建立这样一套配送系统是绝对划不来的,所以可以预见随着汽车配件流通领域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带动这项服务领域的发展。而如何利用现有实体网络或自己建立配件配送系统,将是我国汽车配件流通领域要解决的关键。
那么,假如在拥有这样的物流配送系统的前提下,如何来实现汽配流通领域的网络建设呢?
1、汽配市场的网络建设必须坚持“小市场、大流通”的方针。比如在汽配城内建成完整的导购系统,客户入城后便能通过触摸式电脑对城内商家布局、产品价格和分类有详细地了解,使购物做到有的放矢,得心应手。不仅如此,汽配城还必须把各自城内信息通过专业汽配互联网站发送出去,与全国其他汽配市场实现信息共享,以扩大各自城内商户的交易面。
2、汽配经销商的网络经营。各地的汽配经销商在完善各自的内部网络管理、调配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汽配网站及时提供产品价格目录和品牌目录,以供广大用户(主要是修理厂和大用户)进行选择、定购,最终实现网上交易。现阶段,在配送服务还不完善的状况下,最可行的就是把一些比较特殊的产品和一些发达地区可能已经淘汰的过剩产品通过专业网络实现按需交易。
五、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改革之路
中国汽车配件网络销售的发展应该适合中国的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经营之路。诚然,美国的网络经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我们不能忽略这辉煌的背后,是美国雄厚的社会基础物质基础。早在100多年前,美国就已经建立起来了完善的公路、铁路、邮政、速递相结合的配送体系;当今社会的美国人已经习惯了“无货币交易”。可以这么说,互联网经济今天在美国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是有美国200多年自由市场经济发展作为基础的必然产物。就像一个孩子从一开始是用手爬,然后学会走路,过一段时间自然就学会跑了。而作为发展中的中国,仅仅是支付和配送这两方面的问题就已经形成了致命的“瓶颈”。
如何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互联网发展的特点,踏踏实实地去做一些实事,才是当今汽车配件网络经营发展的当务之急。中国的汽车配件电子商务和网络化经营必须走企业联合之路,网站与实体企业结合,实现机构调整以及行政、采购、配送、财务、市场信息、网络经营部门的改造,只有这样,才会是实实在在的互联网经营。目前,汽车配件的网络化经营还有比较长的一段路要跋涉,但是,传统企业一定要顺应互联网时代作出选择,网络化经营必然是汽车配件营销的必由之路和改革之路。
3. 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毕业论文
汽车服务营销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 在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前提下, 有效的营销组合会使制造商的竞争力得到提高, 因此, 服务营销组合是汽车营销中的一个重要策略。本文主要对汽车服务营销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 对企业在服务营销过程中, 归结和建议所采取相应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服务营销影响因素策略
1汽车服务营销概念
服务营销传统的概念是指“依靠服务质量来获得顾客的良好评价, 以口碑的方式吸引、维护和增进与顾客的关系, 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本文所定义的服务营销是指是在与顾客相互交流的过程中, 企业制定一系列的策略, 注重影响顾客感受的各个因素, 在与顾客的互动过程中, 让顾客体验到自己享受到的服务, 从而提高对于企业产品的诚度, 增加顾客对于已购买产品的满意度, 提高自己品牌的竞争力的过程。随着越来越关注售后服务, 现阶段, 汽车销售商逐渐主打“人性牌”、“情感牌”, 旨在从感情上近顾客, 但在汽车服务市场上,重点还是放在汽车服务本身上, 顾客对于高质量的追求是永恒的。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 例如欧美汽车服务从顾客购买的过程中情感和选择、顾客的感受和方便性考虑, 把汽车服务营销作为一个“系统”营销, 使顾客乐于接受其服务。相反, 我国的汽车服务行业
存在的过于复杂的问题, 其服务的
无序性、复杂性, 给顾客造成了很
大的困扰, 使顾客心理上存在着不
同程度的恐惧, 因此, 我们应该进
行高质量的
2影响汽车营销服务的几个因素
3汽车服务营销策略的制定
4结论
4. 汽车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我们可以针对此题目提供一套与要求相适应的源程序(教学版,个人版,专业版回,企业版)
为获取建议,你答需要留下有效的Email地址。
您还可以直接应用Baihi联系我们, 或借助网络知道向我求助, 或凭借网络知道发送短消息
或QQ:六五七幺五六幺五('幺'读 yao 一声)
有时间可以搞定你的题目
ES:\
交易提醒:预付订金是诈骗
定制开发MIS系统,,B2B/B2C电子商务,企业/个人网站更有优惠
5. 求一篇与汽车营销有关的文章
汽车营销论文探析
网络时代的今天,汽车制造企业的经营、销售和信息管理也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正在发生着巨变。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开创了网上交易的经营模式,许多网络公司应运而生。这股势不可挡的浪潮也冲击着那些老牌的工业公司,有百年历史的美国汽车工业已经行动起来,德国和日本也不甘落后,汽车工业巨头们纷纷行动起来,试图凭借电子商务使企业获得新的活力,在网络浪潮中占据领先地位。我国汽车工业一定要跟上世界汽车工业变革的步伐,不失时机地开展电子商务,以信息化改造传统的汽车工业,提高汽车产业的效率。
1 电子商务在汽车工业中应用的机会与困难分析
1.1 机会分析
电子商务是指人们利用电子手段所进行的商业、贸易等商务活动,是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它不仅指互联网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传统的汽车工业存在诸多问题,这给电子商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首先,通过开展电子商务可以降低企业的常规营运费用,这是由于:①电子商务节省邮寄和打印的费用;②顾客自助式销售减少服务费用;③协作降低了旅行和交流的费用。其次,通过实施企业内部信息平台建设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率,从而提高决策效率和R&D能力,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最后,通过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可以迅速缩短企业的供应链,改善供应关系,这将大量节省耗费在中间商的交易费用,降低交易成本。通过顾客拉动式的供应链,可以使企业更及时、更全面地掌握顾客的需求,根据顾客的定制进行生产,这样不但可以为顾客提供及时的个性化的服务,从而大大提高顾客的满意度,还可以减少库存甚至实现零库存,降低库存成本。同时,零部件供应商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汽车生产商的零部件需存情况,及时准确地供货。据福特公司统计,通过网络采购,每笔交易的费用已从原来的150美元下降到15美元,只占原来交易费用的10%,因此网上采购节省的交易费用相当可观。
可以看出,网络经济对传统的汽车工业冲击最大的是网络营销部分。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电子网络系统在满足顾客需求与欲望、降低商业成本、减少交易环节、便利沟通方面有着传统营销渠道无可比拟的优势。
1.2 困难分析
尽管网络经济具有改造传统汽车工业的巨大潜力,电子商务具有传统营销渠道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由于旧体制的根深蒂固,所以用网络经济改造传统汽车产业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其困难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其一是汽车工业传统的组织运作方式与电子商务的组织不兼容。前者运作速度慢,而后者追求的是速度,战略调整快,反应敏捷。其二是传统的汽车公司业务周期是以年为单位,业务流程按部就班;电子商务是分秒必争,以小时、日、周为时间计算单位,其业务周期为13个月,循环递进,在业务流程设计上采取并行的业务模式,以便争取速度上的领先。因此传统的汽车营销方式与电子商务要建立全新的互动式业务模式,即速度优先的循环战略。其三互联网所倚重的企业文化与传统企业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具备更多的激励创新和快速反应特性,遵循速度优先的原则,运营更加灵活。除此之外,进入电子商务的企业面临的挑战还来自货物的及时配送和服务质量问题,如果配送和服务跟不上,电子商务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网上直销模式将夺去部分汽车经销商们的饭碗,这势必会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和阻挠,客户定制生产模式也将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模式发生激烈的冲突。
1.3 趋势分析
通过对电子商务在汽车工业中应用的机会和困难分析可以看出,用电子商务改造和提升传统的汽车产业势在必行。电子商务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与传统汽车产业组织和运作模式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凭借传统资源优势,依托电子网络技术,整合、改造自身的业务与管理,是传统汽车工业走向网络经济的必由之路。目前,世界汽车工业巨头们正在为实施网络工程而努力,2000年5月,福特、通用、戴姆勒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宣布联合建立一个电子商务市场,实现通过网络来进行零部件的采购,如今三大汽车公司将通过Covisint网站同他们的5万家供应商联网,雷诺、日产公司也称将加入这个网站。有资料表明,通过全面实施电子商务活动,每辆车可以节省大约14%的生产总成本,福特公司每年因此能节省80亿美元的采购费用,并从人头开支、办公纸张费用以及其它高效的交易中节省将近10亿美元的费用。现在经销商们不得不开始接受互联网,据统计,美国22600家汽车经销商中的65%已经设立了一名专职的互联网销售人员,61%设立了自己的网站,40%参与到了在线购买服务。据业内人士分析,美国的网上汽车销售额将从2000年的4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66亿美元。所有这一切表明:网络化将是汽车工业的又一次革命。本就落后的中国汽车工业要及时清醒地认识到网络革命的到来,积极投身到网络革命的浪潮中去。
2 用电子商务改造中国汽车工业的初步探讨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汽车产品关锐的逐步下调,汽车市场的开放性和竞争性越来越强。提高整个汽车产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及产品生产、销售成本就成为当务之急。而要提高汽车产业的效率,电子商务则是必由之路。
2.1 我国汽车行业电子商务的现状
我国汽车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已逐步展开,但现状不容乐观。目前,进行汽车信息发布的网站有30家,网站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较好的厂商网站在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发布的基础上开始尝试营销调研,而较差的网站只单设了一个内容简单的网页,用户甚至难以从中获取信息,大多数网站缺乏明确的设计思想和统一的界面风格,只是图形加文字的简单堆砌。网站主要内容包括公司简介、产品展示、销售和售后服务、供求信息5项。其中公司简介、产品展示的内容30家网站都有;含有销售内容的有19家,含有售后服务内容的有17家;而含有供求信息内容的只有1家。与国外汽车厂商相比,我国整车生产厂商在产品介绍上只是信息的简单堆砌,而没有从用户的角度考虑如何突出产品的特点,缺乏说服力,且竞争意识不强,几乎没有一家网站将自己的产品与其它竞争产品做过性能价格比较。大多数网上订单只是简单的信息录入加上电子邮件,真正的需求还依赖于供求双方的网下会谈。在售后服务的栏目制作上,大多数整车厂商显得漫不经心。
不可否认,我国汽车工业的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还相当低,尤其是企业间的数据交换,企业集团内部位于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分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企业之间的数据确认等等。除了极少数企业应用了EDI系统,更多的则还是以传真加电话的方式进行联系和沟通,数据交换、商业合同等多以书面或其它介质为主,同时辅以Email。企业之间设计信息的传送更多的仍以最原始的图纸传送方式为主,配备CAD系统的企业则以数据磁带的方式进行传递,只有少量的信息借助互联网进行传送。资源共享率低、运作成本高和产品开发周期长的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2.2 用电子商务改造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思路
建设国内汽车产业的电子商务系统,既要借鉴国外汽车行业的做法,还要结合中国汽车产业的国情。因此,中国汽车产业的网络化改造必须遵循三点:一是要实现电子商务的联合开发。目前,中国汽车企业数量众多,超过了美、日、欧企业数量的总和,但企业规模却很小(年产量仅相当于GM的1/6左右),企业自身缺乏全面开展电子商务的实力。通过联合开发,可以增强开发实力,实现资源、信息共享,降低开发成本,实现多赢战略。世界汽车工业巨头福特、通用、戴姆勒克莱斯勒和雷诺日产尚且联合开发电子商务,中国汽车工业就更有必要实行联合开发。另外,汽车制造企业与信息产业巨头结盟共同开拓电子商务也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径。二是要实现电子商务与传统模式的结合。由于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可能迅速实现网上交易。因此,目前较为理想的操作模式应是电子商务与传统模式的有机结合。各企业要建立产品数据库、技术信息库以支持销售,方便各级客户查询;建立以品牌为龙头、网络为手段、产品为纽带、仓储和配送力量为支持,发展包括配件经销商、汽车修理厂、汽车养护中心在内的连锁体系。在开放式信息平台的支持下,更大范围地联合行业内的企业,借助各自资源共享市场,共同获益。三是要大力开展汽车电子商务的配套服务,如网上拍卖、网上租赁、二手车市场和网络金融服务等。网上拍卖是汽车销售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有效补充,著名的德尔福汽车系统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100多次交易,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节省开支1.4亿美元。网络金融服务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购车信贷、保险等服务来鼓励消费,在这一点上丰田公司做得就比较好,丰田公司为购买者提供金融服务,让他们一朝选中丰田车,终生享受各种相关服务。二手车市场可以提高汽车的更新率,从而间接刺激了新车的消费。网上租赁为特殊消费者提供了便利,比如说那些身在异地的人和那些没钱购车却又急需用车的人等等。所有这些配套服务都直接或间接地刺激了汽车的消费。
2.3 电子商务开发的具体步骤
电子商务的发展应遵循这样四个阶段:④构建企业的网络基础设施;⑤办公自动化(OA);⑥建设企业核心的业务管理和应用系统;⑥建立针对企业经营的客户关系管理、供应连管理以及产品开发管理系统。
2.3.1 网络基础设施准备阶段
网络基础设施是企业搭建电子商务系统的基础,没有它电子商务一切无从谈起。
2.3.2 办公自动化阶段
有了网络基础设施,接下来就是要建设在此基础上的应用。最初的应用当然是办公自动化。通过办公自动化,一台电脑的资源可以被网络上其它电脑所共享,通过群件系统还可以进行群组的邮件处理,实现及时的上情下达和协调工作。当离开本地时,还可以实现移动办公。
2.3.3 建立企业核心业务管理和应用系统阶段
这是建设电子商务的很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一是企业向外发布企业信息,实现双相互动的外部网站;二是企业内部实施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外部主页既是企业对外进行品牌宣传、信息和产品发布的窗口,也是进行电子商务的必需工具。办事处、经销商或用户不仅可以从网站获取信息,同时也能通过网站向企业提供信息,从网上下订单,对订单进行跟踪,获取发货和信用信息等,大量的订单从网上传递,大大减少了订单错误和审核的时间、精力,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
ERP基于完善的管理思想和工作流程之上,将企业内部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制造、订单处理与交付等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企业对供货流程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同时由于它能够对库存的数量、金额进行及时监控,对于领导决策以及财务核算都带来更高的效率,因此,它是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最基础、最核心的支撑系统。这个资源计划系统是开展业务的基础平台,用户、办事处、经销商的订单在经过业务科审核后进入这个系统。当然库存数据也要输入本系统。输出结果是:一份生产计划,一份送车计划。其中购车订单确认结果将直接反馈到每一个订单办事处、经销商和用户,告诉对方能不能供货、供货的确切时间、地点和配送方式等信息,这些信息是系统根据预先制定的供货优先次序模型和一定的边界条件计算出来的。
2.3.4 电子商务直接增值阶段
如果把上述这些都还算作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平台的话,那么真正的电子商务就是针对企业经营三个直接增值环节来设计的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连管理(SCM)和产品研发管理(PLM)。
客户关系管理是通过构筑客户信息数据库建立企业与每一位用户之间的界面,用户的每一次访问都被记录下来,用以分析使用需求和访问习惯,以便于个性化地定制产品和制作网页;企业内部的人员对用户的拜访也被记录下来,用以了解用户的需求。客户的咨询服务只要拨同一个电话就会自动转接到相关人员那里,而且能够立即获取购车用户以前的服务和维修记录,便于向客户解答。
供应链管理是在ERP基础上通过构筑客户、经销商、办事处的互动系统来实现产品供应的通畅、合理、高效,既能满足供应,又不增大库存量而造成积压,保持供应的高弹性。比如经销商可以通过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了解到当前各个产品的供货周期、订单的执行情况、资金状况,而企业可以及时了解经销商、办事处的库存情况、销售情况,通过分析做出新的市场决策,大大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调配,缩短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周期,降低交易成本。
产品研发管理就是通过构筑产品信息数据库建立一个统一的产品研发系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所有参与设计的人员通过浏览器就可以共同完成某种产品的开发设计工作。系统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及时提供个性化的技术信息咨询服务。不但企业员工之间,而且企业的最终用户和合作伙伴都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参与到该技术中心产品研发设计中来,使其产品一开始设计就能够真正体现用户要求。同时,产品的设计信息将直接进入企业的生产制造系统,与供应链自动连接起来,从而简化工作流程,大大缩短了新产品从创意到上市的时间。
6. 要一篇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汽车工业也到了转折的重要关口。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汽车消费结构的变化,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流通体制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加人wT0,无疑成了加速这些变化的催化剂。因此,尽快建立起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中国汽车工业营销新模式,是迎接“人世”挑战的重要一环。推行品牌营销,是实现汽车流通体制现代化,增强汽车工业市场竞争力,同国际接轨,保证汽车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品牌与品牌营销
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中国汽车市场发育和发展的过程中,品牌的概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对许多汽车经营者来说,品牌概念又是十分模糊的,他们往往十分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重视产品的促销,而忽视了品牌的价值和作用。就一个企业而言,企业形象处于第一层次,品牌形象处于第二层次,产品形象处于第三层次。一个品牌必须存在于企业中,必须依托在有形的产品(服务)上,但是,这个品牌又可以独立于它所代表的企业之外,独立于它所依托的产品之外。因为企业可以被兼并、联合或重组,也可能破产倒闭,产品可以换型或更新,但品牌的价值却是永恒的,是不断增值的。同一个产品,换一块牌子就可以身价百倍,这充分说明了品牌的重要价值。“兰博基尼”跑车无论在被德国大众公司收购前还是收购后,品牌形象的核心价值并没有因为企业间的购并而发生改变。因此,开发、塑造和管理品牌,是企业形象的根本,是产品价值人格化的体现。
对汽车中具有强烈个性的轿车而言,品牌意味着市场定位,意味着产品质量、性能、技术、装备和服务等等的价值,它最终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品牌形象来源于消费者对它的认同,是“正加正”的价值链而不是“正加负”的扁值链。这种价值链受人们“口碑传播”和“使用效果”双重驱动。如果不建立起消费者沟通的渠道,不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品牌价值就等于零。
品牌是有灵魂、有个性的,有环境特征的,是活生生的。品牌形象的核心和归宿是用户满意度。用户满意度最大的直接驱动力来源于对产品使用效果满意的程度。来源于产品的价值定位和由此生成的物超所值的感受,正是这些因素促使企业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提高技术装备的科技含量,不断降低成本,换句话说就是不断地技术进步。轿车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具有高价格、重复使用、多次投入的特点。因此,用户满意度的另一个更重要的驱动因素是营销体系的服务水平和功能多样化,也就是说,经销商是品牌塑造的具体体现者,不能仅仅具备产品售卖并取得利益这样的单一功能,还应该具备市场开发、备件供应、维修保养、车辆美容、保险上牌、融资租赁、分期付款、旧车整备再交易、信息反馈等许多功能。营销渠道是构筑品牌直接同用户沟通的桥梁,是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重要领域。
传统的营销体系不可能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塑造品牌形象。因为它们是横向、多元、非整合的。就经销商而言,无品牌或多品牌销售的结果必然是向横向发展,功能单一化,延伸到其它经营领域经营,这样一来,风险大,难管理,无形象。
汽车品牌营销的重要性是由品牌的价值链决定的,它引导经销商必须向纵深发展,通过多功能一体化和整合的服务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益。对整车企业来说,品牌营销,有利于集中人力和精力研究市场、开拓市场,有利于规划、发展和管理营销网络,有利于增加经销商的服务功能,有利于市场同产品开发和生产的衔接和配合,有利于对市场进行前瞻性的规划,有利于制定灵活的营销政策等等。它可以稳定市场、开发市场,可以划分区域、控制价格,可以使经销商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帮手。
目前,别克、本田、奥迪的营销网络正在向纵深发展。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经销商经营上具有排它性,也就是专营特定品牌的产品,经销商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法人地位,具备独立财务核算功能,多功能一体化,统一形象,整个网络体系呈现扁平结构,直接面向终级用户销售等。
二、中国汽车流通体制——从非品牌经营向品牌营销转变
中国汽车流通体制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9年),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汽车市场管理的高度集权。国家对汽车资源进行集中统一分配。
第二阶段是双轨制时期(1979—1985年),汽车的产销管理权转入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体制,资源配置实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指导企业”的模式。
第三阶段是市场化时期(1985—1997年),企业逐步成为市场化的生产经营者,市场需求呈现区域性,买方市场开始出现。这一阶段又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轿车卖方市场,后期是买方市场。
以上几个阶段的最本质特征都是无品牌经营,特别是市场化时期,经销商多,机构不独立,帐目不清,功能单一,市场混乱,层层批发,市场坚挺时一哄而起,争夺资源,市场疲软时,压价竞争。
第四个阶段是向品牌经营过渡时期(1997年至今),中国轿车市场开始进人品牌经营的起步阶段,特别是1999年以上海通用别克、广州本田雅阁、一汽—大众奥迪等品牌人市后营销体制的建设为标志,中国轿车市场加快了品牌营销的发展步伐。它们对经销商网络实施了从外观形象到内部布局、从硬件投入到软件管理、售前售中售后等一系列服务程序,都有统一的规范、统一的标识、统一的形象、统一的管理并实施严格的培训。品牌经营不仅可以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管理,避免过度或恶性竞争,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品牌形象
一汽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之一。1997年,将捷达轿车作为试点,开始了品牌营销的尝试。尝到甜头之后,红旗、解放和奥迪也相继开始品牌营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以捷达轿车为例,在实施品牌经营以前的5年问,年均销售量始终在一万辆到二万辆之间徘徊,1997年成立一汽—大众销售公司以后,当年就超过4万辆,之后,每年以2万辆的速度增加,1999年1—10月,已经销售捷达轿车62896辆,市场占有率达到13.51%,而1997年品牌经营前的市场占有率只有5%左右。尤其是这几年,正是轿车市场彻底转入买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候,取得这样的成绩更加不易,可见品牌营销的巨大作用。
当然,一汽集团公司的品牌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历史的包袱以及诸多矛盾和问题。这是今后必须克服的困难。对捷达轿车来说,经营商网络的品牌营销还刚刚开始,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
从品牌经营的结果来看,同非品牌经营相比,营销质量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解决了以往售后服务、备件供应与销售分离的局面,其它服务功能例如上牌、保险、车辆美容等得到加强。上述环节分离的结果是利益难以协调,缺乏通过不同部门的平稳的信息反馈渠道,缺乏对特定品牌的关注。
2、划定了经营的区域范围,统一价格政策,有利于其向纵深经营发展。过去在一个区域内分散众多的经销商,导致价格、服务等无序,不能对专一品牌进行市场开发。
3、结束了层层批发式的多环节销售,转人了直接面向终级用户的销售,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
4、结束了“小门面”“摊位式”的经营模式,转向程序化、高投入的经营。这无疑对有形的汽车交易市场提出了挑战。
5、现款交易或有保证的质押,规避了风险。
6、结束了单一新车的销售,分期付款、1日车置换、车辆融资租赁等开始受到关注。
7、初步建立起客户管理系统,跟踪用户使用情况,提高用户满意度。
我国汽车工业面临跨世纪的挑战,轿车市场在不断地分化与擅变之中。我们认为,构造一个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汽车流通框架体系,是跨世纪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的基本模式和必然选择。品牌经营的基础是建立起新型的工贸关系,使工贸之间形成一个适度分工的定位,演变成在整车企业领导下金融机构参与的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流通体制。工贸之间应该是一对咬合十分紧密的齿轮,整车企业是主动轮,而经销商是从动轮,它应该在主动轮的带动下稳定和谐地运转。
三、对品牌营销的几点政策建议
1、关于汽车流通制度。推行品牌经营,在实践中存在着很多困难,急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其中包括:
(1)车辆报废更新制度——变以年限里程限制为车辆性能、安全、环保、能耗限制。(2)保险制度——变消极、等额、高额的保险为积极、阶梯型的保险。
(3)税费——减免或取消消费税;允许企业抵扣或直接减免运费和对经营商返利的增值税。
(4)目录和落籍——加快新政策的出台。
2、关于汽车流通形态。
(1)小轿车经营权。过去,小轿车经营权是由整车企业推荐,国家工商管理部门批准。由于没有限定品牌,由这家推荐的经销商不销售本企业产品而销售其它企业产品的事时有发生。有的经销商利用几家的产品倒资金,严重损害整车企业利益,扰乱市场。此外,轿车经营权目前几乎是终身制的,能进不能出,无经营能力和经营资格的经销商不能得到清理。因此,建议国家对小轿车经营权进行清理,变无品牌授权为有品牌注册;变终身制为有限年制,到期根据企业推荐重新确认。
(2)营销功能。变经销商经营多样化为功能多样化。支持有能力的经销商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和融资租赁业务,允许有能力的经销商开展旧车整备和置换业务,解决车辆评估、转籍、保险等方面的问题。
3、关于流通体制。应加快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营销模式的建设步伐。此外,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提是了解市场,准确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尽管目前的信息手段日益现代化,但一些对市场决策至关重要的基础信息却不能及时准确完整地取得。例如,各地的轿车保有数量、新车上牌数量和车型、用户结构等,在国外属于公共信息,企业可以方便地取得并加以有效利用。但在我国却无法得到。经销商对当地的这些数据资料也不可能得到,即使有也是零散的,不准确的。国家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尽快解决共有数据资料共享问题。最后,品牌是无国籍的。“耐克”卖的是“牌子”而不仅是“鞋子”,不论在那里生产,消费者的感受都是一样的,轿车品牌也如此。如何理解目前轿车品牌的概念,在认识上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与如何认识民族汽车工业有关。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外品牌的引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特别是“入世”后,中国轿车市场的国际化也是大势所趋,这正是国外轿车公司开始向中国输入新的产品和技术的主要原因。因此,引进品牌在未来的中国轿车市场必将继续唱主角。但是,在建立品牌营销体系时,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自己,防止跨国公司利用品牌的无国籍性销售其它产品,这是应该弓[起我们注意的大问题,对保护我国的汽车工业至关重要。
7. 汽车营销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
我国汽车营销模式的现状与创新方向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novation
Trend
of
China's
Automotive
Marketing
Modes
作者:龚洁,
期刊
上海汽车SHANGHAI
AUTO
2006年
第07期
-
国外汽车企业营销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Marketing
Modes
of
the
Foreign
Automobile
Enterprises
on
Our
Country
作者:张建英,
期刊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2006年
第11期
-
汽车营销模式发展分析
作者:陈翩翩,
期刊-核心期刊
汽车工业研究AUTO
INDUSTRY
RESEARCH
2008年
第07期
-
我国汽车市场营销模式探讨
作者:白玉,程莎,
期刊
中国集体经济CHINA
COLLECTIVE
ECONOMY
2007年
第30期
-
国内外汽车企业营销模式的比较性研究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Marketing
Mode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Auto
Enterprises
作者:宋晓冰,秦维娟,李晓燕,武双林,
期刊
上海汽车SHANGHAI
AUTO
2005年
第08期
-
我国汽车营销模式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邢伟,
期刊
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LLEGE
FOR
STAFF
AND
WORKERS
2003年
第04期
-
汽车4S营销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范黎明,
期刊-核心期刊
汽车工业研究AUTO
INDUSTRY
RESEARCH
2008年
第10期
-
关于我国汽车营销模式发展的探讨
Probing
into
China
automobile
marketing
mode
development
作者:刘飞,徐成,
期刊-核心期刊
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
2007年
第08期
-
跨国公司在华汽车营销模式研究
Research
on
the
Automobile
Marketing
Models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China
作者:康灿华,黄韵玲,姜辉,
期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4年
第03期
-
浅谈我国汽车营销模式
作者:蔡云,聂丹丹,
期刊
中国集体经济CHINA
COLLECTIVE
ECONOMY
2007年
第08期
-
我国汽车营销模式探讨
Research
on
Automobile
Marketing
Modes
in
China
作者:刘依庆,龚国光,
期刊-核心期刊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07年
第09期
-
我国汽车市场营销模式和策略的发展方向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The
Sales
Mode
and
Strategy
in
China
Automobile
Market
作者:胡晓,
期刊
上海汽车SHANHAI
AUTO
2002年
第10期
8. 跪求关于汽车营销的外文文献!
唉,还是自己经手吧,如果那完全不是你的认识,你却拿来滥竽充数的话,迟早也会穿的,自己去经手才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能不能胜任一样工作,并不是靠自己去唬弄自己的。
9. 汽车服务与营销毕业论文有什么好的参考文献
[1] 郭彦清.汽车租赁业市场潜力与发展探讨[J].财经贸易,2000(8):76-78.
[2] 李辉,史建锋.我国汽车租赁业规模化发展因素分析[J].企业研究,2003(19):45-48.
[3] 周朗等.我国汽车租赁业的若干问题和建议[J].经济论坛,2004(20):88-89.
[4] 冯瑞林.汽车租赁业:六大问题及解决办法[J].现代物流探索,2006(2):76-78.
[5] 张其翔,吕廷杰.商业模式研究理论综述[J].商业时代,2006(3):23-25.
[6] 罗氓,曾涛,周思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租金理论的解释仁[J].中国工业经济,2005(7):56-57.
[7] 吴勇.解读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J].汽车工业研究,2003(11):25-27.
[8] 魏国旗.搞好软环境促进汽车消费[J].汽车工业研究,2003(11):16-18.
[9] 吕锦.分期付款销售法的可行性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4(12):39.
[10] 张宇哲.租赁业涉足汽车金融-政策缺乏使企业面临尴尬[J].财经时报,2005(1):33.
[11] 宋晓冰.发展我国汽车服务贸易的思考[J].上海汽车,2003(8):10-12.
[12] 严丙凯.汽车企业价值链管理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4(11):15-16.
[13] 冯丽.城市出租车行业经营模式的政府管制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6):34-35.
[14] 庄序莹.出租车特许经营权管制评析[J].城市问题,2011(1):25-28.
[15] 蒋超.国内汽车租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J].汽车与配件,2012(1):36-38.
[16] 琼.玛格丽特,南斯通著.什么是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17] 兰伯特.关键管理问题:各种商业模式的睿智精要[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18] 翁君奕.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经营魔方的旋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19] 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