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校外培训有风险,选择校外培训时有什么要注意的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的学习成绩变得更好,所以会选择一些校外的培训机构,但是校外培训是有风险的,选择校外培训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呢,我认为首先一定要注意这个地方的消防措施,消防措施不全的一定不要选择,其次看一下老师的相关资质,老师水平不行,也不能够报,除此之外,我认为对于那些不正规的机构更是不应该选择,接下来跟大家具体说明。3.资质不全的机构也不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看到培训机构的利润,所以就想着自己也办一个培训机构,我们家附近就有很多的培训机构,但是他们没有资质,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感觉办培训机构比较赚钱,所以就找了几个大学生,然后几个人一起办了一个培训机构,我认为对于这样的机构来说也是不行的,因为他们的资质不全,而且根本教不好学生。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很多家长也比较注重孩子的教育,但是在选择校外培训机构的时候,首先不能够选择那些消防措施不全面的,因为如果发生危险将是惨痛的后果,其次对于那些老师水平不行的也不能够选择,因为他们教不好孩子,而且还有很多校外的培训机构,根本就没有资质,只是个人办的,这样的机构也是教不好学生的,家长不能选择。
②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校外补习机构的整改要求
法律分析:根据教育部的通知,对针对中小学生而开设的校外培训机构提出以下整改要求:第一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立即停办,进行整改。第二点,对无证开办却有办理证照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立即办理证照;对不符合办理证照条件的,依法依规停止办学责令其在经营(业务)范围内开展业务。第三点,纠正“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第四点,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第五点,查处一些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坚决查处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 第二条 (一)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要立即停办整改。
(二)对未取得办学许可证、也未取得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但具备办理证照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要指导其依法依规办理相关证照;对不符合办理证照条件的,要依法依规责令其停止办学并妥善处置。
(三)对虽领取了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但尚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校外培训机构,具备办证条件的,要指导其办证;对不具备办证条件的,要责令其在经营(业务)范围内开展业务,不得再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
(四)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五)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学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
(六)坚持依法从严治教,坚决查处一些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严厉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坚决查处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
③ 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有哪些规定
8月23日报道,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针对当前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有安全隐患、证照不全、超前培训、超标培训等突出问题,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关键环节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今年2月,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部署全面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坚决治理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有安全隐患、无证无照、‘应试’倾向、超纲教学”等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在已经有四部门部署专项治理的情况下,现在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意见》,其重要意义在于切实构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的长效机制,落实专项治理的成果,避免专项治理变成“一阵风”。
这次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意见》,力图解决专项治理发现的问题。比如,明确由省级教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本地校外培训机构设置的具体标准,省域内各地市差距大的,可授权地市级教育部门制定,并从场所条件、师资条件、管理条件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这对规范培训市场的供给十分重要,因为如果标准设置过高,很多机构难以达到设置标准,培训供给就有限,这就可能推高正规培训机构的价格,而价格低的非正规培训机构也会借机滋长,且游离在监管之外。
规范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从供给端进行治理,这对缓解培训热会有一定作用,比如禁止培训机构开展提前教学、超纲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长的焦虑。针对禁止提前教学、超纲教学,《意见》明确提出建立教育培训机构备案制,有助于教育监管部门及时了解培训内容,纠正提前教学、超前教学等问题。
应当看到,我国家庭的校外培训需求,主要源于升学竞争之下家长对提高孩子竞争能力的渴求,而且这种需求普遍存在。成绩好的学生在校内可能吃不饱,并想保持竞争优势,因此要选择校外培训;成绩差的学生在校内可能跟不上,也要选择校外培训。比如,每个假期都被学生作为“赶超”“逆袭”的机会,名义上是假期,但有的学生比上学时还累,很多学生的暑假生活都在培训班度过。
④ 教育部发布校外培训风险提示,校外培训机构有什么风险
据媒体报道,2021年6月16日,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微发文,学期考试临近,暑假将至,特提醒广大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培训项目缴纳培训费用时,要警惕虚假宣传,诱导缴费。此消息在社交平台上也引起了众多网民们的关注与讨论。
部分网民认为,校外培训机构以校外培训为幌子,其师资力量并没有达到国家认证的要求,然而却巧立名目收费多样,应该对其进行规范;也有部分网民认为,校外培训机构实际上不利于孩子的减压。那么校外培训机构有什么风险呢?以下笔者来讲一讲。
一、收费较高最后,校外培训机构的一个问题是他们的虚假宣传。在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宣传时,他们往往会进行夸大自己的教育实力,从而吸引众多家长来报校外培训机构。这样不仅对家长来说,其金钱受到了损失;而对于孩子来说,有可能会遭到错误的引导。
⑤ 教育督导委发布校外培训风险提示,校外培训可能面临哪些风险
说起来,“校外”内涵其实是非常丰富的:
它既包含通常我们所理解的各类补习培训班、特长培训班,也其实还包含当前正如火如荼在教育领域攻城略地的在线教育;
甚至某种程度上,后者在当前倒显得比前者还更重要一些。
但在参加传统教育体系组织的各类升学考试之外,我们同学完全不妨将其他时间的学习过程,大范围转移到比如在线教育这样的产品上面来;
今天的教育分级体系,毫无疑问,也将转移到网络、在众多互联网平台推动下被更合理完成。
⑥ 教育部关于校外培训机构新政策
法律分析:1.依法审批登记。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登记实行属地化管理,严格执行“先证后照”制度,必须证照齐全才能开展培训。
2.依法规范。必须将校外培训机构纳入法制的轨道予以管理。具体就是要依法依规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审批登记、开展专项治理、强化日常监管,切实规范校外培训秩序。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开展培训业务和相关活动,自觉维护中小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 二、明确设置标准
(三)确定设置标准。省级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校外培训机构设置的具体标准;省域内各地市差距大的,可授权地市级教育部门会同当地有关部门制订,并向省级教育部门及有关部门备案。
(四)遵循基本要求。各地标准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场所条件方面,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有符合安全条件的固定场所,同一培训时段内生均面积不低于3平方米,确保不拥挤、易疏散;必须符合国家关于消防、环保、卫生、食品经营等管理规定要求。通过为参训对象购买人身安全保险等必要方式,防范和化解安全事故风险。师资条件方面,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所聘从事培训工作的人员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相应的培训能力;从事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培训机构应当与所聘人员依法签订聘用合同、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聘用外籍人员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管理条件方面,校外培训机构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做到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同步设置、党的工作同步开展,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必须有规范的章程和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培训宗旨、业务范围、议事决策机制、资金管理、保障条件和服务承诺等。
⑦ 教育督导委发布校外培训风险提示,面对校外培训我们该注意什么
教育督导委发布校外培训风险提示,这件事情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不得不说这是面对校外培训,我们一定要注意他是不是合格的培训机构,我们都知道有非常多不良的培训机构,教师没有证就让他上岗,也是让每个人感觉到非常的震惊的。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不一定非得学习好才能成才,让他成才首先要把他培养成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他在以后的社会中能够有一技之长,我们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不是一味的奢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能多么好,我们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对自己的父母体谅一下,因为他们也是恨铁不成钢,是非常的辛苦的,我们只能通过好好学习来回报他们,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学业有成。
⑧ 关于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工作意见和建议是什么
1、家长对孩子期望普遍过高。因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大家都在补,我能不补嘛?”的思想,形成了人人都想上培训班的不良风气,导致事实上学生及家长对培训机构的需求量增大。
2、因大部分家长忙于工作,相当部分低龄孩子需要在学校放学后托管,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部分资质不合格的培训机构的萌生。
3、家长安全意识不强。很多非法培训机构存在楼层高、安全通道被堵塞、疏散不畅等消防安全隐患,但由于家长安全意识淡薄,缺少了对良莠不齐的培训机构的甄别与淘汰,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非法培训机构的生存。
基于以上原因,建议:
1、抓源头方面。严格培训许可证的审批要求,确保证照齐全。校外培训机构必须经审批取得办学许可证后,登记取得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下同)才能开展培训。已取得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在办学过程中发现有不符合设置标准的,应当按标准要求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依法吊销办学许可证,终止培训活动。
2、强管理方面:主管部门要起到监督作用,要经常检查,切实发挥监管责任。加强非法取缔、媒体曝光等工作。同时,社会也要积极发挥作用,社区和学校要积极开办三点半学校,解决需托管孩子的家长实际困难。建议有各街道牵头,每个社区成立一个托管班,有大学生或社区志愿者带班管理。
3、提师资方面: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所聘人员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相应的培训能力;从事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培训机构在取得办学资格的前提下,应当与所聘人员依法签订聘用合同、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
以上内容参考: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的建议
⑨ 教育部校外培训机构十严十不准是什么
法律分析:假期补课占用学生休息时间,这是不合法的。可向教育局举报。国家到目前为止没有出台关于禁止假期上课的法律。但各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出台了相关规定:严禁学校寒假期间组织或者变相组织中小学生进行补课,不得举办各类学科竞赛辅导班,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
法律依据:《四川省中小学减负“十严十不准”》 一、严守生命安全底线,不准实施违背教育规律和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行为。二、严禁歧视学生,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侮辱学生。三、严格执行课程设置方案,不准侵占课程设置方案规定的学生文体活动时间、缩减学生休息时间。四、严禁违规补课,不准布置超时超量的课外作业五、严控考试次数,不准违规组织学生参加任何学科竞赛、考级活动。六、严禁公布考试成绩排名,不准违规以各种形式宣传炒作高(中)考升学率和高(中)考状元。七、严禁层层下达升学指标,不准将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的主要标准。八、严肃招生纪律,不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笔试方式或以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学习等级等为依据招生。九、严格执行“一科一辅”规定,不准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十、严格规范家校联系,不准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向学生施加过重的心理压力。
⑩ 校外辅导机构有哪些安全隐患
校外辅导机构的安全隐患有四:
其一,设施安全隐患常致伤害发生。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法官陈乐表示,目前法律对营利性民办非学历教育的场所并没有统一的安全标准和要求。实践中这些校外机构一般是租借在商住两用楼或普通居民住宅,甚至是地下室,设备简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其二,伤害事件多因同学间玩笑或摩擦导致。在西城法院受理的校外机构发生人身伤害案件中,一半以上案件是由于同学间的摩擦导致。此类伤害多发生在上课前或者课间休息时。由于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以及校外机构师资不足等原因,因同学间的摩擦造成伤害仍然是学生在校外机构发生伤害的主要原因。
其三,文体活动是伤害风险高发点。篮球、足球等体育活动要求参与者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应有一定的预知。参与者如因为违反规则产生损害,要自行承担部分责任。而对校外机构而言,开展此类文体活动,如没有规范的管理,易发生人身伤害案件。
其四,非正规注册的托管班管理较混乱、获赔难。陈乐介绍,当前一些托管班为个人开办,租赁普通居民住宅,没有经过正式的注册和许可,设施简陋,管理较为混乱,存在饮食卫生等安全隐患,易发生人身伤害事件。一旦发生损害,由于资质不全、责任不清等问题,家长、学生的合法权益难以有效保障。
(10)校外培训辅导机构安全扩展阅读:
法官建议:保存相关证据以便有效维权
“规范校外辅导机构管理秩序,有助于进一步维护家长、儿童合法权益,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甘小琴等一线法官结合审判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辅导机构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权利义务,在发生纠纷时有据可依。同时,定期检查设施,去除安全隐患。对于机构内未成年人接触的各类设施尤其是风险高发的桌椅、运动设备等,要定期进行维护检查。设置艺术、体育等特殊类的非学历教育机构,需有满足教学要求的专用教学设备。
其次,对年龄较小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管理。辅导机构应在教室和楼道内设置必要的监控设备,一旦发生纠纷,有据可查。事故发生后应迅速采取措施积极救治,就相关事故通知家长。有条件的辅导机构可设置医务室或专业医务人员,安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给予救治。对于开展体育运动项目相关培训的机构,应建立相关安全保障制度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