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培训大全 > 食源疾病监测工作培训计划

食源疾病监测工作培训计划

发布时间:2022-01-03 06:52:57

⑴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卫生计生监督协管里面的食源性疾病工作是怎样开展的

国家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承担辖区内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工作的组织安排和管理职能。认真做好食源性疾病的监测的工作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培训督导,协调考核等。明确辖区医疗机构与疾病防控中心的工作分工,职责范围。切实落实,保证实施到位。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机制,协调机制,保证工作有序,扎实开展。

⑵ 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业务部门

性病艾滋病防治所
人员简介
所 长: 李 莹
全面主持性病艾滋病防治所工作
副所长:马 斌
主要负责高危人群干预、哨点监测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科 员:古丽萍
主要负责确诊实验室、职业暴露处理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赵爱玲
主要负责确诊实验室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王艳艳
主要负责确诊实验室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许 静
主要负责确诊实验室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罗向红
主要负责自愿咨询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任伟倩
主要负责抗病毒治疗、感染者管理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李 晴
主要负责自愿咨询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科室职能
1.负责全市性病艾滋病专报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并定期上报全市性病艾滋病疫情。
2.负责全市国家级和省级艾滋病哨点监测、国家级艾滋病综合监测的技术指导和数据的总结上报。
3.负责全市性病艾滋病筛查工作。
4.负责全市大众人群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5.负责全市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和安全套推广工作的技术指导。
6.负责全市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日常管理和指导。
7.负责全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品的统一管理、调配和发放,管理和维护全市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定期上报全市艾滋病职业暴露报表,同时配合省级完成每年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耐药性监测工作。
8.配合市卫生局和相关部门开展全市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
9.承担性病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10.按计划实施性病艾滋病相关的国际国内合作项目。
11.配合市卫生局完成性病艾滋病相关的督导考核工作。
12.提供性病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技术支持。
13.负责全市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建设的业务技术指导和评价。对全市新申报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进行现场验收。
14.建立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组织全市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质量考核。
15.承担全市范围内的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证、抗体筛查和其他艾滋病检测工作。
16.开展应用性研究,承担与艾滋病防治相关的病原学鉴定、现场综合防治、调研、监测、临床治疗等工作中相关的CD4T淋巴细胞和HIV-RNA等检测任务。
17.建立全市的艾滋病检测样品库和质量控制样品库。
18.收集、整理和分析艾滋病检测数据及相关资料,建立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基本资料库和艾滋病检测资料数据库。定期向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艾滋病检测数据及相关资料。
19.负责对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20.组织全市范围内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21.开展性病各项检测和淋球菌的耐药监测。
22.对全市范围内送检的梅毒筛查阳性标本进行确认检测。
23.开展全市性病实验室的建设的技术指导和性病检测人员的专业培训。
24.收集、整理和分析性病检测数据及相关资料,建立性病检测实验室基本资料库和性病检测资料数据库。
25.完成省级疾控中心及中心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防制科
人员简介:
科 长: 任光伟
全面主持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防制科工作
副科长:李 卉
主要负责寄生虫病防制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科 员: 李珍珍
主要负责地方病防制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科室职能
1. 承担全市碘缺乏病监测、防治、科研及培训任务。
2.负责全市碘盐监测工作。
3.负责收集碘缺乏病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及上报工作。
4.负责碘缺乏病咨询。
5.对全市人体寄生虫病发生、分布、发展的规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与研究,为拟订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6.拟订并实施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方案,指导和参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工作,并开展质量和效果评估。
7.对全市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进行技术指导、质量监控和考核,提供寄生虫病预防与控制的技术服务。
8.建立完善寄生虫病监测系统,实施传染性寄生虫病例的网络报告和审核,开展寄生虫病的病原与媒介鉴定服务,开展人体寄生虫病监测,应急处理寄生虫病的突发性或灾害性疫情。
9.开展寄生虫病防制策略、控制措施的研究,推广科技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
10.开展与寄生虫病相关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1.向社会提供寄生虫病的预防保健信息、健康咨询和诊疗等专业技术服务。
12.培训专业技术人员。
13.负责全市麻防专(兼)职业务人员的技术培训、业务指导,麻防新技术、新疗法的引进推广。
14.承担麻风病疫情监测系统资料的收集、整理、核实、汇总、上报。
15.承担有关麻风防治、畸残康复、消除麻风运动(LEC)、改善病员的生活及居住条件等项目的申请及管理。
16.负责全省麻风新、复发病例确诊的审核及部分病例的会诊确认。
17.参与以县为单位基本消灭麻风病达标的考核验收工作。
18.完成中心交办的其它临时性任务。
理化实验室
人员简介
科 长: 刘 清
全面负责理化检验工作
副科长:张洁青
主要负责
科 员:
科室职能
1.承担食品、保健用品及相关产品的理化检验。
2.承担水和涉水产品的理化检验。
3.承担化妆品、日用化学品的理化检验。
4.承担中毒事故调查中的理化检验。
5.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等合作进行相关科研课题的合作研究,并提供高技术的服务。
6.完成中心交办的其它临时任务。
微生物实验室
人员简介
科 长: 李小明
全面负责微生物检验工作
副科长:赵英杰
主要负责
科 员:
科室职能
1.承担全市食物中毒调查分析及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2.承担保健食品、普通食品微生物检验。
3.承担水及涉水产品的微生物检验。
4.承担化妆品的微生物检验。
5.承担公共场所用品及餐具的微生物检验。
6.承担细菌及真菌毒素的检验。
7.指导下级各单位卫生微生物检验业务工作。
8.承担大专院校学生实习、各单位微生物检验人员进修培训。
9.承担工业微生物污染分析控制。
检验检测所
人员简介
所 长: 李小明
主要负责微生物实验室全面工作
副所长:刘 清
主要负责理化实验室全面工作
健康体查科
人员简介
科 长: 张文海
全面主持健康体查科工作
副科长: 罗 永
主要负责健康体检和疫苗注射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科室职能:
1.按照卫生法律、法规要求,在保证规范诊疗,提供优质服务,探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经验,提高疾病预防与控制的效果。
2.承担职业性健康体检、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体检、学生健康体检。
3.承担各种疫苗的接种工作。
4.承担急性传染病、结核病、地方病、职业病等疾病的诊疗咨询工作。
5.完成中心交办的其它临时性诊疗服务工作。
职业病防治所
人员简介
所 长: 李 盛
全面主持职业病防治所工作
副所长:韩晓琴
主要负责职业性健康体检与职业病诊断工作,协助所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科 员: 毛 波(主要负责作业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检测工作,协助所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刘 钰(主要负责职业性健康体检工作,协助所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何明暄(主要负责作业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检测工作,协助所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科室职能
1.负责全市辖区企业职业卫生的管理,制定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规划。
2.负责尘肺病及职业中毒的职业病诊断、管理及急性职业中毒预防控制。
3.负责全市辖区企业工人的职业性健康体检。
4.负责职业病统计报告。
5.负责全市职业危害因素监测。
6.负责全市职业卫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7.开展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科研课题、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8.开展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技术指导工作。
9.完成中心交办的其他临时性任务。
免疫规划科
人员简介
科 长: 蒋永萍
全面主持免疫规划科工作,负责全市免疫规划工作安排、指导、督导等工作。
副科长:马汉平
主要负责免疫规划人员培训、儿童信息化建设、免疫规划常规报表等,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科 员:马彪雄
主要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工作、流脑的监测,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王龄庆
主要负责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疫苗的冷链运转,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刘 萍
主要负责麻疹的监测、麻腮风等疫苗针对疾病的监测,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刘家吉
主要负责AFP病例、乙脑的监测,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赵 红
主要负责科室政治学习、文档管理、二类疫苗的管理,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科室职能
a.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免疫规划的要求,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具体方案。
b.根据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制订技术方案、管理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并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进行督导和评价。
c.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和本地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的需要,制定本市第一类疫苗的使用计划,同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d.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结合本市的传染病流行情况,协助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地区的接种方案,指导疫苗使用管理工作。
e.协助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冷链设备建设、补充、更新计划,指导本市的冷链管理,开展冷链系统的监测。
f.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和常规接种率监测,并进行督导、分析、评价和反馈。
g.组织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和监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处理工作。
h.负责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成功率、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工作。
i.组织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参与和指导重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处理,以及其他与预防接种活动相关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j.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制作健康教育材料,对有关部门和基层开展的预防接种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活动提供技术指导。
k.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开展学术活动和信息交流,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
l.负责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a.参照全市各县(区)上报的第一类疫苗计划,人口资料,疫苗损耗系数、包装规格和以往疫苗用量等情况,核算制定第一类疫苗计划,统计报批。
b.及时按照计划向有关生物制品生产企业订购疫苗。
c.负责全市第一类疫苗每年四次的冷链运转;负责全市强化免疫疫苗的冷链运送。
d.负责全市疫苗的储存、分发和运输情况的监测管理。
e.负责市级疫苗冷链设备的管理,保证正常使用。
f.负责全市疫苗相关记录等信息资料的监督管理。
g.负责对全市疫苗冷链管理系统的技术指导。
h.根据全市二类疫苗的需求及疫情情况,制定第二类疫苗计划,并积极组织订购和供应二类疫苗。
公共卫生科
人员简介
科 长: 余加琳
全面主持公共卫生科工作
副科长:张 英
科室职能
a.在中心的领导下,认真组织全科人员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学习。
b.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学校卫生、环境卫生、食品与营养卫生和精神卫生等方面的各项防治、科研任务。
c.对全省的学校卫生、环境卫生、食品与营养卫生和精神卫生等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提供技术支持。及时组织基层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新进展等业务工作培训。
d.积极争取国内、国际合作项目。通过项目工作促进和推动全省的防治、科研工作,提高人员的项目管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
e.制定全省学校卫生、环境卫生、食品与营养卫生和精神卫生方面的监测、调查、防治等工作的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
f.对全省学校卫生、环境卫生、食品与营养卫生和精神卫生的防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评估。
g.完成国家疾控中心及中心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急性传染病防制科
人员简介
科 长: 张晓宇
全面主持急性传染病防制科工作
副科长: 王 芸
主要负责病媒生物防治、消杀工作
科 员: 杨克俭
主要负责文档管理、考勤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李红蓉
主要负责流感监测、细菌性痢疾监测,手足口病周报、卫生应急后勤保障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王昭君
主要负责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与管理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苏延军
主要负责手足口病监测、五大症候群监测、甲流监测及卫生应急的现场处理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高 磊
主要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报、卫生应急的现场处理的工作,及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张 薇
主要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报与管理及传染病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张 艳
主要负责五大症候群监测及传染病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陈晓林
主要负责病媒生物监测、疫源地消毒技术指导,创建卫生城市现场调查与技术指导,医疗机构消毒和感染监测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李小龙
主要负责病媒生物监测、疫源地消毒技术指导,创建卫生城市现场调查与技术指导,医疗机构消毒和感染监测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常永强
主要负责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和感染监测、病媒生物监测、创建卫生城市现场调查与技术指导监测、疫源地消毒技术指导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科室职能
a. 为拟订全市有关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预案及规划、策略等提供科学依据;
b. 贯彻落实传染病报告制度,负责全市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实施法定传染病的监测、完成疫情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上报工作。
c.开展传染病暴发流行等突发疫情的调查处置工作。
d.对县、区级相关业务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实施技术指导。
e. 开展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相关研究及技术更新,推广研究成果。
f. 开展全市消毒、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
g. 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开展急性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h. 完成中心交办的其它临时性任务。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科
人员简介
科 长: 万丽萍
全面主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科工作
副科长: 谯小伟
结核病防制所
人员简介
所 长: 冯菊英
全面主持结核病防制所工作
副所长:张 莉
王龄庆
科室职能
a.为政府制定有关结核病预防控制的法规、标准、规范、规划、年度计划(含经费预算)等提供技术支持,并协助组织实施。
b.做好辖区内结核病病人的报告、确诊、登记和治疗管理以及转诊、追踪和密切接触者检查的组织和技术指导工作。进行涂阴肺结核病人诊断质量的评价。承担病人诊断和治疗工作的疾病预防控制(结核病防治)机构应履行的职责。
c.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下,对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和管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指导。
d.设立专职人员负责结核病报表的收集、核对和上报工作,定期完成结核病月、季报表和年报表填报,并对信息的质量进行督导。对信息资料进行及时的评价,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e.制定培训计划,开展对本省、市级结防机构业务人员和医疗保健机构有关人员的培训,并接受上级的培训。
f.制定健康促进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培训市(州)或县(区)级健康促进人员,组织编发健康促进宣传材料,评价全省的健康促进活动的质量。
g.编制并上报药品计划,建立药品管理制度,保证货源充足,及时向市或县提供抗结核药品。保证有专人管理药品,建立药品账目,保证药品库房条件达到要求。及时检查库存药品的有效期,保证账物相符。
h.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组织本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包括对医疗机构)的督导、检查和评价工作。
i.开展结核病实施性研究工作。
j.完成国家疾控中心及中心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⑶ 长春市宽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部门划分

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科
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科现有职工4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医师1人,护师1人,技师1人,本科学历 1人,大专及以下学历3人。
主要工作职责
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工作规范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拟定艾滋病性病的预防控制计划、防治对策和措施,负责全区艾滋病性病疫情管理和疫情报告、分析,指导开展艾滋病性病知识培训、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等预防控制工作,负责艾滋病性病哨点监测工作,承担艾滋病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抗病毒治疗及感染者关怀服务,开展艾滋病性病自愿咨询监测(VCT),对司法公安系统的羁押人员进行HIV筛查,发现阳性者给予治疗和管理等工作。
对外服务项目:
1、艾滋病性病自愿咨询监测(VCT):
①重点服务对象为有过高危行为或者怀疑自己有可能感染HIV者。
②服务形式电话咨询、信件或电子邮件、直面交谈等。
④服务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8:30-16:30
2、对本地符合免费抗病毒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人进行免费的抗病毒治疗,并进行定期随访和体检:
免费抗病毒治疗条件:
①由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为HIV感染者;
②CD4淋巴细胞<200个/uL或出现临床症状,经本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专家组判定为艾滋病病人;
③所在地和常住地为宽城区的居民。
结核病防治所
结核病防治所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治疗和管理专业队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0人,在结核病的预防、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医疗设备齐全,配备有500mA X光机、全自动洗片机、生物安全柜、培养箱等先进的专科医疗设备,能进行结核菌痰涂片检查、培养等一系列有关结核病诊断的特异性检测。2003年以来,相继开展了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全面落实结核病防治规划,完善了区、乡、村三级防痨体系,实施短程督导化疗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为肺结核患者提供免费抗结核药品和治疗管理。2010年被省授予“全省结核病防治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主要工作职责:
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结合本地实际为政府制定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技术支持;负责结核病人的发现、报告、登记、治疗和管理工作;负责患者的资料收集、分析评价和上报工作;指导驻区各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和转诊等工作;开展密切接触者检查、结核病患者追踪工作;组织开展各级防痨人员培训、健康促进和结核病防治技术应用性研究,是全区的结核病预防、治疗、培训和技术指导中心。
对外服务项目:
医疗机构转诊的疑似或确诊的肺结核病人;社区、乡镇、村医推荐来的可疑病人及因有咳嗽、咳痰三周以上或有咳血症状的主动就诊病人开展诊疗服务。服务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8:30-16:30,结核病防治所全体医务人员决心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再创新业绩,为结核病防治事业和谐发展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免疫规划科
免疫规划科现有工作人员4人,其中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2人,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1人,大专1人,中专1人。
主要工作职责:
1、根据上级提出的免疫规划策略和技术规范,结合本区实际,制订并组织实施免疫规划工作目标、规划及策略;检查、督导、评价和反馈执行情况,采取纠正措施。
2、负责全区疫苗发放及冷链管理的检查和督导工作。
3、开展疫苗可预防疾病的监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及控制。
4、辖区内预防接种反应或事故监测、报告、调查处理。
5、指导基层单位免疫规划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协助纠正。
6、争取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与教育、宣传等部门协作,开展计划免疫的社会动员和健康教育。
慢性非传染(地方)性疾病预防控制科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科同时承担着地方病预防控制工作,现有职工3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主管医师1人,主管护师1人;大学本科2人,专科1人。
主要工作职责:
负责完成上级下达的慢性病防控任务,负责辖区内慢性病防控具体工作的管理和落实;收集汇总辖区慢性病监测数据,完成综合评估报告;组织实施健康促进项目;制订辖区慢性病干预的工作计划;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慢性病防控工作,并考核评估防控效果;开展死因监测、重症精神病规范化管理;指导辖区学校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负责地方病、布氏菌病等地方病防治工作。
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科
科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人,其中中级职称2人,大专2人。承担全区医疗机构、学校及托幼机构消毒指导、消毒效果监测及消毒知识的培训;疫点疫区终末消毒;病媒生物密度监测;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规范处置;寄生虫病人群感染情况调查;人群规范药物驱虫等工作。?
检验科
检验科由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和病毒检验三部分组成, 涵盖了五大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各个相关领域,为用户出具准确、可靠、公正的数据;为疾病监测、防制和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检验科现有实验室面积1200平方米,3个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和1个万级洁净实验室。现有职工7人(借调1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人,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3人,中专学历2人。拥有千元以上仪器设备40台,能开展27个微生物和理化项目的检测。
主要工作职责:
协助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并负责相关的微生物检验;承担着疾病监测、消毒产品及消毒效果监测、食品及水质卫生检测;负责从业人员健康检测及HIV初筛实验等工作。
健康教育科
健康教育科现有工作人员2人,承担着拟定全区健康教育工作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导和组织开展与健康相关疾病及影响因素的防治和健康促进工作。做好健康教育资料的收集、整理、储存、交流和利用;承担经常性、应急性健康教育工作;配合业务科室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质量管理与控制科
质量管理与控制科现有工作人员2人,中级职称2人;硕士1人,专科1人。承担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编制符合中心实际的管理文件(申报、内审资料、人员档案以及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送检样品(食品、水、餐具)的接收、登记、分发、备样,以及委托单、报告单、原始记录的档案管理及报告单的发放;协助检验科完成质量控制工作(日常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省市布置的质控工作);完善委托单、报告单和原始记录的设计。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科?
康危害因素监测科现有工作人员3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1人,硕士1人,专科2人。承担食源性疾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生活饮用水监测工作。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科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科现有工作人员3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1人,硕士1人,专科2人。承担食源性疾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生活饮用水监测工作。
健康体检科
健康体检科是宽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要服务窗口之一,现有工作人员5人,为广大从业人员提供办理健康证服务。以制度严格、技术精湛和热诚廉洁的行业作风,为社会提供具有法律效力、公正、科学、准确的优质服务。

⑷ 襄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室设置

内设机构:中心办公室、离退休退养干部管理科、工会办公室、监察审计科、财务科、总务科、急性传染病防制科、免疫规划科、艾滋病性病防制科、慢性病寄生虫病防制科、皮肤病防制科、卫生监测检验科、公共卫生科、健康教育所、有害生物控制科、预防性健康体检科、质控科
(一)办公室
1、负责起草、制定中心中长期发展规划、各类工作计划、方案、工作总结、综合性文件,审核印发各类文件;
2、协助中心领导做好日常工作的综合管理与协调;
3、协助中心党政领导组织召开各种会议,负责记录、整理,并督促检查会议决定、决议事项的落实;?
4、负责党务(群团)、政务、人事的具体工作;
5、负责来往文件(文书)的收发、传阅、归档,各类文书档案的管理、保密工作;?
6、负责计算机网络建设、维护和网络安全工作;做好网站建设、更新、网上政务公开工作;
7、负责会议室使用管理,做好视频会议设备的管理维护;
8、负责劳动、固定资产投资、其它综合信息等统计上报工作;
9、负责公务活动接待与管理;
10、负责车辆使用、维修、调度管理;
11、完成上级、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二)财务科
1、根据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制定财务工作的计划、总结;
2、按规定编制财务预算计划,上报决算报告;
3、协调相关部门关系,保障各类专款及时足额到位;
4、负责预算内、外收入、支出和货币资金的管理,建立健全各类账目;
5、每月按时编制财务报表,定期做好财务分析;
6、负责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的备份、立卷、建档工作;
7、定期清理往来账款,保证资金运行安全;
8、负责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的领购、分发、缴销等工作;
9、负责单位各种业务收费,日清月结;
10、负责单位社会保障、水电、税费、通讯费用等缴纳工作,按期报账,做好职工各种费用的收缴、发放工作;
11、负责固定资产的登记、参与管理;
12、参与单位目标考核、内部核算及招投标等相关事宜;
13、负责中心的项目资金核算工作,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审核各类项目支出;
14、完成上级、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三)总务科
1、拟定中心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计划、方案、总结,并组织实施;
2、负责中心后勤保障与服务(水、电、通讯等),基建与维修工作;
3、负责中心物资采购与仓储,组织基建维修、物质采购招标工作;
4、负责中心物资、仪器设备档案和帐卡管理;
5、负责生物制品冷库管理及冷链运转;
6、负责出租房屋的管理;
7、负责户籍档案及暂住人口的管理;
8、负责环境卫生、绿化、美化、亮化及门前“三包”管理;
9、完成上级、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四)监察审计科
1、根据《行政监察法》、《审计法》、《会计法》、《价格法》等法律法规,拟定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履行监察职能,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3、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查证中心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
4、传达物价收费政策,定期清理中心科(所)收费项目标准,做好物价收费检查工作和收费许可证年度审验工作;
5、受理群众来信、来访、举报、投诉事件,做好调查处理并及时答复;
6、组织开展职工满意度、社会公众满意度、社会相关部门满意度调查及分析;
7、开展监察、审计、物价收费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
8、参与物资采购、招投标工作的全程监督;
9、完成上级、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五)工会老干科
1、拟定工会、计划生育、关工委、离退休管理工作计划、方案,做好工作总结,负责承办日常工作;
2、负责离退休干部和内退职工管理工作;
3、负责职代会的筹备、组织工作,督促落实相关事宜;
4、负责计划生育、流动人口验证及管理工作;
5、落实有关福利政策,做好职工的关心慰问工作;
6、组织开展职工文体活动及各类社会公益活动;
7、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红十字会工作;
8、协助党政做好民主建设工作,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9、收集职工意见和建议,开展民主监督;
10、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楼栋等创建活动;
11、完成上级、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六)项目管理办公室
1、承担项目活动策划和协调、财务管理、物资的采购与分发、督导评估、绩效考核、人员培训、会务、对外联络、信息收集与反馈等工作;
2、组织制定项目工作计划;
3、组织协调各项目实施单位参与项目的活动;
4、组织协调项目的监督和评估活动;
5、汇总项目实施单位工作进展报告,并按国家、省项目办要求上报;
6、组织制定财务计划,按时完成财务报告;
7、组织完成物资采购、验收、入库、发放、使用、维护、档案管理,报表汇总及上报工作等;
8、完成上级、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七)艾滋病性病防制科
1、参与制定艾滋病防治相关政策、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方案和考核评估标准;
2、负责市区艾滋病疫情报告、监测、自愿咨询与检测、重点人群行为干预、抗病毒治疗等工作;
3、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4、负责性病监测和管理工作;
5、在防艾办领导下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督导、考核、绩效评估;
6、开展全市艾滋病防治的指导工作;
7、完成上级、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八)急性传染病防制科
1、依据上级急性传染病防制相关政策、策略、规划、工作指南与技术措施拟订我市急性传染病防治规划、计划,制定突发公共卫生预测预警、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负责全市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系统管理及全市传染病疫情信息收集、整理、报告、归档;
3、开展疾病监测及人群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与控制;
4、拟订我市急性传染病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5、组织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理散发疫情;
6、开展辖区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防制技术指导和培训;
7、组织开展市区传染病漏报调查;
8、完成上级、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九)免疫规划科
1、根据上级制定的免疫规划、策略和技术规范,结合当地情况,制订并组织实施县市(区)、城区工作目标、策略和措施;检查、督导、评价和反馈执行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和采取纠正措施;
2、提出工作经费预算草案;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冷链设备和接种器材补充、更新计划,指导本地区的冷链管理工作。进行冷链系统的监测及冷链设备的检查、维修和保养;
3、建立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
4、制订全市一类疫苗及市区二类疫苗使用、分配计划,规范疫苗管理;
5、指导和参与接种率常规报告、监测和分析评价;
6、指导预防接种服务和实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做好检查、督导和监测工作;
7、组织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实验室监测,以及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工作;
8、指导和参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和处理,以及其他与预防接种活动相关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9、组织开展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活动,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10、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11、承担城区(樊城、襄城)的免疫规划工作的组织管理、宣传培训、考核检查和工作实施;
12、收集免疫规划相关的本底资料,认真做好免疫规划资料的整理归档;
13、完成上级、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十)慢病寄生虫病防制科
1、依据上级业务部门计划方案,制订全市地方病、寄生虫病、慢病、血吸虫病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方案;
2、安排部署地方病、寄生虫病、慢病、血吸虫病控制中的各项工作,并督导各县(市、区)全面落实;
3、掌握全市地方病、寄生虫病、慢病、血吸虫病控制工作情况;
4、定期对全市地方病、寄生虫病、慢病、血吸虫病工作计划落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评估,撰写督导或评估报告;
5、在碘缺乏病防治日、疟疾防治日、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非传疾病的防治日,组织开展宣传咨询活动;
6、按时上报各种、各类工作报表、工作总结;
7、完成上级、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十一)消毒科
1、依据上级业务部门计划方案,制订全市消毒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方案;
2、开展医疗机构和重点行业预防性消毒质量与感染因素监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参与暴发疫情、灾害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及时制定消毒控制方案,指导各种疫源地的消毒,做好疫源地消毒质量控制与评价;
3、指导各类医疗机构的消毒及院内感染管理,及时处理院内感染疫情,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发生与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
4、负责全市消毒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和检查考核,及时总结和推广消毒管理工作经验;
5、负责全市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及感染重点行业的业务培训;
6、开展消毒专项调查或研究,分析危险因素,提出防制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
7、完成上级、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十二)有害生物控制科
1、依据上级年度业务工作规划、要点制定全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策略和技术措施;
2、开展病媒生物监测,掌握本地区病媒生物的种属、分布、季节消长情况;
3、制定本地区病媒生物控制技术方案,并参与实施;
4、参与暴发疫情、灾害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5、组织、督促、指导、检查和考核全市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及时总结和推广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经验;
6、探索病媒生物防制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药品,不断提高病媒生物防制科技水平;
7、完成卫生创建工作中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8、完成上级、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十三)公共卫生科
1、拟定和实施健康危害因素干预与控制工作计划、方案;对相关单位、部门、厂矿企业、医疗机构进行健康危害因素干预与控制的技术指导工作;
2、收集健康危害因素干预与控制基础资料,并整理归档;
3、执行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规划和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辖区内食源性疾病和食品污染物的监测和报告,开展食品污染、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
4、执行合理营养膳食指导规划和方案,承担营养监测、调查、报告工作,组织开展营养监测、评价,组织开展城乡居民的合理营养膳食指导,参与营养相关重大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5、执行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规划及方案,组织开展辖区内学生常见病及其影响因素监测工作,实施、评价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措施;
6、组织开展放射、环境危害因素监测和干预工作,参与环境污染中毒事故、放射事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置,参与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定;
7、按时上报各种报表、工作总结;
8、完成上级、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十四)皮肤病防制科
1、制订全市麻风病防治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文件,撰写工作总结;
2、掌握全市麻风病防治工作情况,安排布署麻风病防治中的各项工作;
3、及时准确掌握全市麻风病疫情,负责全市麻风病新、复发病人的确诊、查菌、MDT联合化疗,指导基层开展麻风反应治疗、疫点处理、密切接触者体检,线索调查,畸残的预防、康复工作;
4、每年对全市麻风病防治工作进行检查、督导、评估和考核,及时总结和推广防治工作经验,提出今后工作意见;
5、开展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业务技术,及时了解和掌握麻风病防治新动态、新进展,提高整体水平;
6、组织、参与麻风节各项活动;
7、完成上级、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十五)健康教育所
1、协助主管部门,制定全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长远规划,活动计划和考核评估标准;
2、负责与社会各有关部门联络及协作,协调建立社会健康教育网络运行机制,并对运行机制进行效果评价;
3、围绕卫生工作及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重点工作和中心任务,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辖区搞好经常性健康教育活动,并对健康教育活动效果进行评估;
4、自然灾害与事故及疾病暴发流行时,配合救灾防病工作落实辖区应急健康教育活动,普及防病知识,进行行为干预,保护灾区群众的身心健康;
5、定期对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有计划地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并对培训效果实施评估;
6、对辖区健康教育活动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发现和培养健康教育的典型经验,及时交流推广;
7、对辖区内不同人群(城市社区、农村、医院、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并进行效果评估;
8、有计划地制作各种实用、有效、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资料和培训教材,为各项健康教育活动服务,并开展效果评估;
9、争取有关主管部门的配合,开展成瘾(吸烟、酗酒、吸毒)行为的健康教育工作;
10、组织和指导基层机构完成健康教育的协作项目和调研课题;
11、做好健康教育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储存、交流和利用,并与有关单位开展资料的交流活动;
12、做好中心对外形象的公共宣传及疾控工作相关风险沟通工作;
13、完成上级、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十六)科研教学管理科
1、科研管理工作
(1)制定中心中长期科研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2)负责对中心职工科研成果、论文进行收集、审核、申报和奖励工作;
(3)负责中心科技文献数据库申请和数据库利用分析工作;
(4)完成上级、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2、 继续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
(1)组织、审核本单位申请上报的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组织职工参加经有关部门认可的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3)做好中心业务人员技术档案管理;
(4)根据中心各类业务人员实际情况,制订各类人员继续教育或培训计划;
(5)制定中心新职工岗前工作规范的培训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
(6)做好实习生教学的安排和管理,并及时将教学实习评定和教学实习总结报告反馈给校方;
(7)完成上级、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3、预防医学学会工作
(1)负责全市学会年度工作;
(2)编印发放有关学术资料,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3)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和卫生科普宣传;
(4)负责收集整理学会相关工作资料;
(5)完成上级、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4、阅览室工作
(1)负责中心学术期刊、专业图书、报纸等信息征订等工作;
(2)年终对各类杂志、卫生科技报纸进行分类装订,登记入库;
(3)免费向职工提供学术期刊浏览、图书借阅工作;
(4)完成上级、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十七)监测科
1、负责起草卫生监测工作计划、方案,撰写工作总结;
2、开展疾病和健康相关危害因素的生物、物理、化学因子的检测;传染病病原学分离鉴定、疾病危害因素实验室诊断。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3、中毒事件的毒物分析与鉴定、毒理学评价;
4、食源性疾病实验室检测与食品营养研究;
5、引进推广实验室新技术、新方法;
6、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及计量认证相关工作;
7、负责对全市卫生检验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指导下级实验室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以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8、完成上级、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十八)预防性健康体检科
1、拟定全市(市区)食品、公共场所、化妆品、生活饮用水等法定从业人员和全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的工作计划、方案;制订工作流程;
2、负责辖区健康体检表的发放、体检及体检结果的签发,体检信息的收集、整理、结论、统计、分析及归档;
3、按时上报各种报表、工作总结;
4、完成上级、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十九)质量管理科
1、负责监测检验等技术服务工作质量管理,并对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监督、内部审核;
2、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起草、编审、补充、修订和报批,对受控技术文件的确认及组织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3、负责技术资料、标准、方法、规程的收集、审核和管理等工作;
4、协助有关科室开展监测检验新项目、新技术的论证;
5、组织实施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
6、负责各种质量记录表格、检测报告的审核和管理;
7、负责计量认证相关工作;
8、承担“襄樊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管理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
9、承担“襄樊市艾滋病检测实验室验收工作组”日常管理工作;
10、负责全市疾控机构实验室和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培训;
11、完成上级、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⑸ 食源性疾病监测中糖葫芦属于什么分类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食源性疾病的分类1肠道致病菌 约10种左右的肠道致病菌,是食源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生物致病因素。感染后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和多种感染性腹泻。常见的致病菌及其污染的食物为:沙门氏菌(禽、畜肉)、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剩饭)、肉毒杆菌(发酵制品、肉制品)、李斯特单核细胞增生菌(乳制品)、椰酵假单细胞菌(银耳)和肉制品大肠杆菌等。2食源性病毒 通过食品传播的病毒主要有诺若病毒、轮状病毒、甲肝病毒和戊肝病毒等。感染后可引起病毒性腹泻、甲肝、戊肝等疾病。3 寄生虫 主要是华支睾吸虫,感染后可引起肝吸虫病。还有阿米巴原虫,感染后可引起阿米巴痢疾。4自然产生的毒素 如黄曲霉毒素、海中的生体毒素、毒蘑菇中产生的氰苷和毒素、有毒动物(如河豚鱼)产生的毒素等。5化学性污染 主要是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杀虫剂、灭鼠药的滥用,含重金属(铅、铜、汞、锌) 、有机氯和化合物(多氯联苯) 、有机磷的化合物、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造成的污染。食源性疾病的预防1.把好病从口入关,不吃不洁食品、不喝生水、不吃隔顿凉拌菜、不购买无证摊点的“三无”产品、不到无证摊点进餐。2.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上岗,坚持每日健康晨检制度,发现有腹泻、发热、喉痛、化脓性伤口或皮肤病(脓疮)等,应立即暂停工作,治愈后才能重新上岗。3.把好食品原料采购、验收、加工、储藏、销售各个环节关,不采购三无产品。加工、储存食物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不销售过期变质食品,食品应烧熟煮透出售。熟食存放2小时以上,应彻底地再加热后才能食用。4.对群体人群,严禁使用危险食品。对学校集体食堂,夏秋季所有的凉拌食品都是危险食品,其它如皮蛋、四季豆、发芽马铃薯、鲜黄花、含甲醛的血制食品、亚硝酸盐超标的腌卤制品和腌制蔬菜等。5.养成勤洗澡、洗头、漱口、反复清洗双手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在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有两大特点:一是原料污染或变质、原料储存和加工不当导致的集体聚餐暴发。其中,餐饮单位(包括集体食堂、宾馆、饭店)占责任单位的60%以上,最近发生的福寿螺事件就是一个鲜活例子。二是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肉和肉制品、水产品导致的疾病暴发。据监测,我国每年至少有3亿人发生食源性疾病。其中,由沙门氏菌污染肉和肉制品导致的发病率最高,约占97%;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水产品导致的发病率为2.5%。 培养卫生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预防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捷径,不要吃生的或未熟透的猪、牛、羊、鸡、鸭、兔等其它肉类食品,切忌吃生的末煮的淡水鱼、虾、螺、蟹,蛙、蛇等食物。当患者怀疑自己患有寄生虫病时,如出国得了虐疾;或生吃了不熟的猪、牛、羊、鸡、鸭、兔、淡水鱼、虾、蟹等。高度怀疑患有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患者,应该尽快到正规

⑹ 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监测预警能力,贯彻预防为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置的原则,迫切需要加强对食源性疾病数据的收集、报告和管理,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信息报告平台,加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能力建设。

疾病监测是长期地、连续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的资料,并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疾病的动态分析不仅指疾病的时间动态分布,也包括从健康到发病的动态分布和地域分布。其影响因素包括影响疾病发生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疾病监测只是手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其最终目的是预防和控制疾病流行。

⑺ 宣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机构职责

(一)办公室
协助领导组织协调管理中心的各项工作,协助各科室组织制定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业务规划及中心内部工作规范、计划,并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做好全中心工作总结,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事务公开及监督执行,负责人事管理和职工考核、聘用、定职定岗定级及奖惩工作,负责会议组织、文秘及档案管理,协助党建工作,承担领导交付的其他工作。
人员编制4人, 正副科长各1人。
(二)总务科
1、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财会制度,负责中心的收入、支出,负责中心事业经费及其他经费的计划、财务管理和业务核算,负责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负责中心现金和票据及帐目管理,负责专项资金和基建财务的管理,负责中心财务审计、合同审核和实行财务报告。
2、负责宣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有资产和房产的管理,负责仪器、设备、药品、办公用品等物资的购置、保管、配发和使用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设备正常使用。
3、负责宣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车辆维护、调配和使用,保障正常用车和行车安全。
4、负责水电及通信,保障中心用水、用电和通讯畅通,负责职工后勤。
5、负责离退休职工有关工作。
人员编制6人(含驾驶员3人),正副科长各1人。
(三)健康教育科
制定宣城市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的年度总结和评价。指导和组织开展急慢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和学生常见病防治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承担基层健康教育机构和人员的培训工作,结合卫生防病重点,有计划、有组织地独立或协助中心其他科室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负责编印各类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不定期向新闻媒体提供卫生宣传新闻稿件。
人员编制3人,正副科长各1人。
(四)公共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科
根据各类公共场所国家卫生标准,负责开展公共场所卫生质量监测。负责对城乡生活饮用水、涉水产品及室内外空气质量进行监测。根据国家化妆品卫生标准,对化妆品卫生质量实施监测。负责对饮用水处理的技术指导。参与协助处理重大水体污染事故、食物中毒。调查掌握各类学校及学生的基本概况和生长发育状况,研究青少年多发病、常见病的发病规律及影响健康因素,提供改进措施。指导和开展全市学生健康监测,并对结果进行评价。做好全市中、小学生学生常见病群体防治。负责全市饮食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食品样品,餐具监测。开展营养卫生的调查指导工作等。组织开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分析和报告,为识别、控制或消除职业危害提供依据,组织开展对接触有害因素人群的职业性健康检查。组织参与对职业病个案调查,负责职业病诊断和各种职业病患者的核实登记工作。建立健全职业危害本底资料,掌握有害因素动态变化情况,参与职业中毒和放射事故的调查处理,配合工会、劳动、卫生监督等相关机构做好对本辖区企业部门建设项目“同时”预防性卫生监督和经常性卫生监督中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协助指导各县(市、区)开展职业卫生工作,对职业卫生业务资料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负责制定辖区内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规划和计划,并负责实施等。
人员编制8人,正副科长各1人。
(五)防疫科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按照专业分工,负责辖区内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负责制定传染病监测计划和传染病控制方案并组织实施和指导。负责收集、统计管理、报告疫情资料,分析疫情动态,进行疫情预测,预报;掌握各类急性传染病流行规律,流行因素,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疫情信息。对重点传染病实施主动监测,提出有效控制措施。负责本地区发生的暴发疫情及原因不明的突发性疾病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技术处理;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单位,疫情调查处理质量进行评估;认真开展防病措施及疾病监测的考核、评价工作。负责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单位及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技术指导;开展质量控制;对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积极开展科学调研工作,积极引进和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为疾病控制服务。积极参与并负责完成社会性救灾防病工作等。
人员编制4人,正副科长各1人。
(六)计划免疫科
不断完善宣城市计划免疫工作网络,在完成第三个85%达标的基础上,建立完善计免工作本底档案。负责宣城市计免疫苗计划制订(含计划分配计免相关疫苗以及纳入计免运行的乙肝疫苗),负责处理因接种引起的异常反应。负责组织指导全市执行《计免技术管理规范(试用)》等法规,组织全市免疫接种实施(包括接种组织形式、程序、接种等),并定期对其两个效益进行评审。及时掌握相关传染病的疫情动态,对暴发性疫情、疫点、疫区的调查分析。有计划地做好相关疫苗质量监测,会同相关科室做好冷链运转、冷链设备管理与更新,做好免疫质量、人群免疫水平以及相关传染病的监测。开展和推广计免监测新方法,包括病原学、血清学、免疫学等。在全市积极推广定点接种,检查督促基层严格执行安全接种,组织计划免疫工作考核等。负责管理宣城市卡介苗接种工作,制定接种计划,开展统计及培训,并定期考核评价,做好卡介苗接种质量的监测工作。
人员编制3人,科长1人。
(七)消毒杀虫科
配合爱国卫生活动开展群众性消毒、杀虫的技术指导及消、杀、灭的科研工作。对常用杀虫、灭鼠剂的抗药性情况进行调查,并辖区内消、杀、灭药械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开展对医疗机构、学校消毒效果的监测工作。开展公共场所、学校及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配合有关科室对法定传染病的疫源地、疫区进行消毒指导,为防病提供决策资料。开展全市啮齿动物、医学昆虫的科属、分布、消长趋势、控制效果监测和调查,掌握相应的资料,有相应的标本档案。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人员进行消毒、灭菌技术培训及基层站技术指导。开展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及杀虫消毒药械的监测检验工作等。
人员编制3人,科长1人。
(八)结核病防治所
根据安徽省结核病防治规划,参与制定宣城市结核病防治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对全市各项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指导与评价。指导和督促各县市区规范实施日本援助-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和全球基金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协助健康教育科开展防痨知识的宣教及普及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改进防治措施,组织开展有关科研工作和试点,收集分析结核病防治工作有关资料,建立基础档案,实施资料档案化管理。
人员编制6人,正副科长各1人。
(九)性病、艾滋病防治科
制定宣城市性病艾滋病防治计划,分析和掌握性病艾滋病疫情动态,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开展《安徽省艾滋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规定的各个项目工作及其他艾滋病防治项目;参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组织管理及其他工作;负责对各县市区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和有关艾滋病防治项目的指导和督查;开展性病艾滋病的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开展对基层医务人员的防治知识及各项目工作的培训;建立疫情报告网,进一步完善网络报告制度。
人员编制5人,正副科长各1人。
(十)预防医学门诊部
承担预防用生物制品预防接种。开展结核病、血吸虫病和性病的诊治及咨询工作。承担从业人员的预防性健康体检工作。开展社区医疗服务和健康保健等。
人员编制3人,科长1人。
(十一)血吸虫病防治所
按照工作要求,负责组织、指导本地区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具体为制定本地区血防工作的防治策略和措施;组织交流经验,指导基层业务建设、培训专业人员,帮助解决技术上的疑难问题;深入基层参加具体业务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防制工作。通过分类指导,控制相关疾病的流行,降低人群的感染率,减少疾病发生,降低死亡率等。
人员编制5人,正副科长各1人。
(十二)地方病与慢性病防治科
制定宣城市控制、消灭疟疾、丝虫病规划,开展以疟疾、丝虫病及其他人体寄生虫病监测与防治工作,争取达标。负责其它地方病的监测与防治工作。掌握宣城市慢性非传染病的基本概况,收集相关资料建立档案。拟订宣城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计划,开展慢病防治工作。按卫生部要求,在宣城市开展死因统计工作,建立健全“死亡医学证明书”报告制度,积极推广使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等。掌握全市碘缺乏病的基本概况、本底资料,认真落实防治对策和防治措施。组织指导宣城市碘缺乏病监测工作,做好防治效果评价。组织指导全民食盐加碘监测及质量控制。负责碘缺乏病防治专业技术培训,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健康卫生、考核评价工作。
人员编制4人,正副科长各1人。
(十三)检验一科
按照卫生防疫规范开展微生物、血清免疫的检验工作,完成相关科室提出的微生物、血清免疫的检验任务。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新项目,以满足业务工作需要。对样品的收验、结果报告的签发、试验过程的记录及仪器、试剂的使用做到规范操作和登记。执行质量法规,维护仪器设备,保证计量的准确性,遵守检验操作程序,杜绝差错。参加对突发性疫情、疫点的调查处理工作,做到准备充足、处理迅速、报告及时、结果准确。严格执行国家菌、毒种管理规定,认真登记,按期传代、鉴定。做好有关检验记录,制定严格的菌毒种管理细则,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承担各县区的微生物、血清免疫工作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工作。
人员编制5人,正副科长各1人。
(十四)检验二科
按照《卫生防疫工作规范》要求开展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碘缺乏病等的监测检验工作。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新项目,以满足业务工作需要。执行质量法规,保证仪器计量的准确性,遵守检验操作程序,规范操作,杜绝差错。对样品的收验,结果报告的签发,检验过程的记录及仪器、试剂的使用做好登记。参加食物中毒等事故调查,对收集的可疑样品处理迅速、报告及时、结果准确。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对剧毒化剂制定保管、使用制度,按程序做好有关记录备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承担各县区的理化检验工作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人员编制5人,正副科长各1人。
(十五)质量管理科
负责协调宣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业务科室,全面开展工作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计量认证认可,组织拟订和执行质量管理文件、卫生检验操作规范和标准,接受分发检验样品,编制、发出检验报告,开展对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测检验质量控制的指导。
人员编制2人,科长1人。
(十六)专科医院
负责宣城地区常见地方病临床治疗实践和研究,根据相关政策重点开展对血吸虫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疟疾和丝虫病等地方病病人的医疗救治,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参与区域性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人员编制10人,科长副科长各1人。

⑻ 食源性疾病监测科室需要准备什么文件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入食物而进入人体的病原物质引起的疾病,通常包括感
染性或中毒性疾病(WHO)。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
的食品或者把有毒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1」。食源性疾病包括了食物中毒的全部,

⑼ 江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业务科室设置

传染病预防控制科负责法定传染病及其流行因素的预防控制、监测、预测和预警工作;负责相关传染病疫情的现场处理、流行病学调查及效果评价工作。
公共卫生应急科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应急准备;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培训、物资管理、应急演练;承担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监测、分析、评估、报告工作。
计划免疫科负责全市免疫规划的组织实施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等工作;监测、调查和处理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负责疫苗调拨计划及冷链管理。
艾滋病预防控制科负责艾滋病的疫情监测、行为干预、流行病学调查、自愿咨询检测、技术指导等工作。
性病麻风病预防控制科负责开展皮肤病、性病、麻风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分析和管理;组织开展有易感染性病危险行为的人群干预工作;负责全市性病、麻风病及皮肤病防治机构监测质控、业务指导和培训。
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科负责寄生虫病及其流行因素的监测、预防控制、预测和预警工作;组织寄生虫病的调查、处理及评价工作。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科负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筛查高危人群;负责居民病伤死亡的死因监测;负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业务指导。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科负责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技术指导工作;负责媒介生物传播因素监测和干预,及疫源地和除四害工作的指导和评价;负责病媒生物抗药性检测。
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科负责医院感染因素监测与控制、消毒产品监测,及重点行业、场所消毒指导和评价。
环境与学校卫生科负责对生活、工作等公共场所环境中影响人群健康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与评价,提出干预策略和措施;执行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规划及方案,开展学生常见病及其影响因素监测工作,实施预防控制措施;负责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负责与学校卫生相关的宣传教育、技术指导等卫生服务;开展健康相关行业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监测与管理。
食品安全和地方病预防控制科负责食源性疾病和食品污染物的监测,开展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开展公共营养监测和评价;组织实施地方病的监测和控制工作。
病原微生物检验科负责病原微生物检测检验、病原学鉴定;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病原学检测;负责病毒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鉴定,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开展环境健康效应因子检测评价和健康相关物品的毒性测定、功能评价;组织开展艾滋病、性病实验室质量管理。
健康教育科(市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协调指导各市、区的健康教育工作;负责拟订全市健康教育的规划、规范和考核评价体系,并按程序报批;组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方面业务培训,实施效果评价;承担“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江门市办公室日常工作和控烟健康教育,烟害防控、干预和评估;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设计制作健康教育传播材料,普及医药、卫生、保健知识。

⑽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业务介绍

传染病防治所
传染病防制所由疾病监测与疫情信息管理科、免疫规划管理科、消毒和病媒生物防制科、病毒检验科和微生物检验科五个科室构成,承担着全市各类急性传染病防制和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置重任,是全市传染疾病研究和技术指导中心。拥有分子流行病学和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学科2个市级重点学科。
拥有国家流感网络监测实验室、HIV抗体确证实验室、细菌性传染病检测实验室、公共卫生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检测实验室、湖北省非典型性肺炎平行检测实验室等多个国家及省级认可的实验室。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2人,实验室拥有荧光定量PCR仪(实时)、梯度PCR仪、电泳系统、凝胶图像分析系统、二级生物安全柜、全自动核酸提取仪、Nanodrop 2000核酸浓度测定仪、菌毒种冻干设备、荧光倒置显微镜、超速冷冻离心机、梅里埃核酸定量检测系统、流式细胞计数仪等一系列先进的检测设备。
在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手足口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及时查明致病病原,在疫情处理过程中屡建战功。应用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Real-time PCR、分子克隆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等,可检测的项目涵盖了呼吸道病毒、胃肠炎病毒、肠道病毒、虫媒病毒、肝炎病毒及其它血液传播病毒等20余种病毒。在完成监测和检测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检验技术和水平平,在2010年艾滋病、轮状病毒研究方面喜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传染病防治研究所围绕全省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建立了科学、完备、快捷、准确的流行病学、病原学、血清学调查体系和传染病信息网络,能为上级行政部门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和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理及时提供调查数据和实验室数据。为采取正确的防制对策、及时控制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使全市应对突发紧急疫情以及对新发疾病、不明原因疾病的快速反应能力明显提高。
主要职责
1、制订全市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
2、对传染病疫情开展网络实时监控,并定期开展分析评价及预测预报;
3、开展对相关传染病的监测,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
4、协助武汉市卫生局制定和组织实施免疫预防规划;
5、负责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供应、应用效果的监测和评价;
6、调查和掌握我市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群分布、生态习性和季节消长情况;
7、组织开展消毒监测工作;
8、开展病原微生物和卫生微生物的检验,进行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9、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开展各项传染病防制工作, 如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监测和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计划免疫、消毒和病媒生物防制、以及实验室检验工作。
血吸虫病防治所
武汉市血吸虫病防治所是全市血吸虫病、碘缺乏病、疟疾及其他寄生虫病防治、科研和培训的权威专业机构。
1、负责全市血吸虫病、碘缺乏病、疟疾及其他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规划、防治策略、技术方案及相关工作项目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的制订;
2、负责全市防治工作技术指导、质量控制、检查督导、效果评价和技术培训;
3、开展疫情监测、信息管理、健康教育及专题流行病学调查和流行趋势预测,预防和处置重大疫情;
4、开展本领域应用性科学技术研究和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相关防治技术服务及咨询
5、承担市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日常工作。
所内设有血吸虫病防治科和地方病防治科。
血吸虫病防治科工作职责
1、负责制订全市血吸虫病防治策略、防治规划、年度计划和技术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
2、督导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与预防和控制效果的考核评估;
3、负责进行血吸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和流行趋势预测及其他专题流行病学调查,开展防治技术指导、质量控制,提供防治技术服务及咨询;
4、负责全市血吸虫病防治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积极宣传、普及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5、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信息管理和重大疫情的处置。参与大型建设项目血吸虫病卫生学评价及全市血防重点项目的规划、技术指导和论证评审;
6、开展血吸虫病应用性科学技术研究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推广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防治和技术培训项目;
7、负责全市与血吸虫病相关疑难杂症的鉴别诊断,承担市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日常工作。
地方病防治科工作职责
1、负责制订全市碘缺乏病、疟疾等其他寄生虫病防治策略、防治规划、年度计划和技术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
2、督导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与预防和控制效果的考核评估,进行全市地方病、疟疾及其他寄生虫病业务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工作;
3、开展虫种分布调查、流行情况调查和流行趋势预测及其他专题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及咨询;
4、进行疫情监测、信息管理和重大疫情的处置。
5、开展应用性科学技术研究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推广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防治和技术培训项目;
6、向社会提供疟疾、丝虫病、蛔虫、钩虫、饶虫、鞭虫等寄生虫和碘缺乏病的鉴定及防治知识咨询;
7、开展儿童甲状腺检测、人体碘营养状况评价、盐碘监测、儿童智商水平测试等各项工作。
艾滋病防制所科
艾滋病防制所科是承担全市艾滋病监测管理、防治工作组织实施、质量控制、专题调查、科学研究、业务指导、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以及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任务的业务科室。艾滋病防制所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监测管理科、干预指导科、确证实验室、中盖艾滋病项目办公室、湖北省100%安全套项目办公室。
一、主要工作职责:
(1)协助市卫生局组织制订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政策、法规,并提供科学依据。
(2)参与艾滋病全市防治规划的制订、实施与评价,组织协调制定有关技术策略与措施,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
(3)对全市艾滋病的监测和艾滋病实验室检测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组织制订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方案,并督导检查实施。
(4)组织开展艾滋病疫情和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和预测,承担艾滋病疫情报告管理,负责收集、交流全市有关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信息。
(5)为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艾滋病防治培训及有关部门开展宣教培训提供技术指导,组织制作有关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培训教材和宣传教育资料。
(6)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策略、流行病学、健康教育与干预、治疗与关怀、艾滋病病原学、免疫学及实验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7)组织开展中盖艾滋病项目工作。
(8)承担武汉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承办武汉市有关政策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的组织安排及上级单位交给的其它任务。
(9)组织指导开展湖北省100%安全套项目工作。
中盖艾滋病项目工作职责
湖北武汉中盖艾滋病项目目标是减少高危人群中的高危行为和HIV新发感染数量,并将有效的艾滋病预防策略推广到其他地区。目标人群包括男男性行为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项目拟通过促进疾控、医疗等部门与社会组织(小组)之间的合作,针对目标人群开展预防干预(动员检测与咨询)和阳性管理(流调、随访、关怀、抗病毒治疗等),尽可能多的发现HIV阳性并强化干预与管理,从而有效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省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工作职责
在全省范围内的娱乐场所中大力开展预防艾滋病推广使用安全套性病的宣传,对娱乐场所服务人员实施预防艾滋病推广使用安全套的行为干预措施、实现在100%的娱乐场所、100%的营业时间、100%的从业人员使用安全套。
二.业务概况
一艾滋病监测管理
1、常规疫情监测。根据疫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不同对象进行监测和检测,以及时掌握艾滋病流行情况。
2、突发疫情处理。对突然发生的艾滋病疫情,及时进行调查处理,摸清发生原因和传播方式,提出相应对策,阻止疫情扩散。
二艾滋病防治方案、技术工作规范制订和实施
1、根据艾滋病疫情发展和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制订相关的防治方案或技术工作规范,以提高防治能力,并使防治工作得以规范化、程序化。
2、根据已经制订的防治方案或工作规范,组织落实全市各项防治措施,督促实施进程,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三艾滋病防治质量控制
1、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对防治方案和具体措施实施情况进行过程评价和最终评价,效益―效果分析,为防治策略制订和调整提供依据。
2、根据有关工作规范和实验室评价体系,参与实验室质量评价。对艾滋病筛选实验室进行质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核发资格证书。
3、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制订相关的方案和规范,修正原有措施,以适应防治工作需要。
四艾滋病防制专业队伍建设
1、专业人员知识更新。会同有关部门,通过继续教育,举办学术讲座,参加学术交流及专题研究,不断提高专业人员业务能力,更新专业知识,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2、先进技术引进吸收。通过不同途径,不断掌握最新的各种技术手段,服务于防治工作,提高现有的技术和服务能力。
慢性病防治所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NCD)简称慢性病是指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为代表的,起病隐匿,病因复杂,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学病因证据,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从预防和健康促进的目标来看,慢性病就是针对那些符合具有迁延性、无自愈性和很少完全治愈性等特点,具有可预防性,并且在死亡、发病与经济损失上呈现显著性负担的疾病。
慢性病预防控制的任务是建立健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满足居民健康需求的慢性病防治体系,积极推行以健康促进策略为依据、公共卫生措施为主导、社区综合防制为平台的慢性病预防控制战略,降低人群危险因素水平,遏制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减少早卒,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健康期望寿命,达到控制慢性病的总体目标。
社区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所(简称慢病所)承担着武汉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是武汉市卫生局慢性病预防控制重点学科,包括三个科室:监测评价科、实施指导科和学校卫生科。主要工作为:居民死亡、重点慢性病和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慢性病综合防治、学校卫生和伤害控制等,通过监测、干预和评估以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保护人民健康。
主要工作职责:
1. 制订全市慢性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及技术规范;
2. 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实施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3. 开展居民死因监测和评价工作;
4. 开展伤害和重点慢性病监测和评价工作;
5. 定期开展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工作;
6. 开展慢性病综合防制和评估工作;
7. 对社区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工作进行指导与评估;
8. 开展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9. 开展青少年健康监测和常见病防制;
10.慢性病防制相关适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卫生检测检验所
卫生检测检验所由食品卫生、环境卫生、放射防护三个科室构成,负责履行政府公共卫生技术管理职能和向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技术服务。主要承担武汉市食品、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化妆品、室内空气、放射相关的卫生学监测检验、评价及卫生技术咨询服务。
卫生检测检验所的卫生检验检测实验室是湖北省首批计量认证合格单位,并于2005年通过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实验室认可,卫生检测检验专业于2007年被评为市级重点学科。
卫生检测检验所拥有完善的学科队伍,现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13人,占职工总数的33%,拥有高级职称人员8人,占职工总数的22%。四百余项检测项目通过了资质认定和国家实验室认可,并拥有价值1000余万元的各类仪器设备。主持了多项卫生检验相关国家标准方法制订和卫生检验相关的科研课题,在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检测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生活饮用水监测、洁净厂房检测、粮食及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分析等方面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卫生检测检验所工作职责
1、组织开展营养与食品卫生、环境卫生、放射卫生的卫生学监测检验、评价及卫生技术咨询服务;
2、建立食物中毒、环境污染、放射污染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指导和参与全市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3、组织开展对全市食源性疾病、水源性疾病、环境意外污染、放射性污染、食物中毒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控制对策研究;
4、组织开展全市各人群营养与食品安全、环境卫生质量与人体健康等公共卫生专题调查研究;提高公共营养水平和环境安全水平;
5、开展国内、外合作与技术交流,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提高检测检验和评价水平;
6、负责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验人员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
7、组织全市公共卫生相关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工作;
8、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武汉市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健康教育所
健康教育所承担全市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业务技术指导和效果评估工作,承担本单位对外宣传和健康教育传播材料的设计与制作工作。市健教所下设二个科室:健康促进科、宣传科,现有在职人员12人,具备公共卫生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6人,占50%,其中硕士学历3人,本科学历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2人,中级职称4人。主要设备有数码摄像机、非线编辑机、计算机、激光打印机、复印机、速印机、投影仪、彩色打印机、彩色扫描仪、数码照相机等满足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的设备。
健康教育所工作职责及内容
一、技术咨询与政策建议
1.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理论、方法与策略研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划、部门规章和技术规范等提供技术咨询与政策建议。
2.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规划、计划、方案和考核评估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业务指导与人员培训
负责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媒体及下级健康教育机构的业务指导,组织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有关人员的培训。
三、理论及方法研究
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领域的理论、方法与策略研究,探索不同场所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策略,总结科学、有效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适宜技术,并进行推广、交流。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传播
1.开展辖区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辖区内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
2.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健康教育宣传栏和组织现场活动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转播。
3.设计、制作和使用传播材料。
五、信息管理与发布
1.收集、整理、分析、加工健康相关信息,形成健康教育的核心信息,为媒体和相关机构提供信息源。
2.围绕辖区内主要健康问题,制作健康教育的核心信息,利用多种渠道,有针对性地向辖区公众发布。
六、监测与评估
开展健康危险因素和健康素养监测,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需求与效果评估,及时发布监测与评估结果。
预防医学门诊部
预防医学门诊部由体检中心和预防接种门诊两个部门组成。负责履行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健康检查以及各类二类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
预防医学门诊部拥有完善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现有本科学历以上人员14人,占部门职工人数的56%。拥有副主任医师4人,占部门职工人数的16%。体检中心实验室通过了计量认证,并拥有价值近百万元的各类仪器设备,以供体检的血液及肠道检查。
体检中心承担了全市食品、公共场所、药品及饮用水等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工作,并为检查合格者办理健康证;同时负责全市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性健康体检并出具检查结果与评价。
预防接种门诊负责实施人用狂犬病疫苗、乙肝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二类疫苗的预防接种和咨询服务。在国家制定、实施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接种的诊疗规范前,我预防接种门诊部率先制定并实施了狂犬病暴露后的诊疗规范,并在全市进行了推广应用,随后参与了国家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接种诊疗规范的制定和实施。预防接种门诊还与传防所的计划免疫科和病毒科等相关科室合作,参与了国家十一五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目前正在进行多项相关课题的研究活动。
预防医学门诊部工作职责:
1.负责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并为体检合格者办理健康证。
2.负责全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出具检查结果与评价。
3.实施人用狂犬病疫苗、乙肝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二类疫苗的预防接种和咨询服务。
4.开展省内外合作与技术交流,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提高检查、评价水平和诊疗效果。
5.负责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人员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
6.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阅读全文

与食源疾病监测工作培训计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深圳披披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253
市场营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浏览:466
泉州市聚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276
美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 浏览:841
设备培训组织方案 浏览:121
建设工程培训服务方案 浏览:567
2017年培训计划方案 浏览:608
华晨消防电子商务平台 浏览:839
市场营销学吴建安期末考点 浏览:869
开展科技辅导员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331
有关电子商务的填空题 浏览:601
网络营销的外文文献及翻译 浏览:117
毛笔书法教师培训活动方案 浏览:939
规章制度培训方案 浏览:619
食人员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21
幼儿园游戏活动园本培训方案 浏览:850
中心校校本培训方案 浏览:165
苹果公司的市场营销环境 浏览:690
优衣库促销方案 浏览:165
年度品牌推广方案和预算 浏览: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