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关于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大致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的。
分类原则
分而用之
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废弃物分流处理,利用现有生产制造能力,回收利用回收品,包括物质利用和能量利用,填埋处置暂时无法利用的无用垃圾。
因地制宜
各地、各区、各社(区)、各小区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企业回收利用废弃物的能力、居民来源、生活习惯、经济与心理承担能力等各不相同。
自觉自治
社区和居民,包括企事业单位,逐步养成“减量、循环、自觉、自治”的行为规范,创新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成为垃圾减量、分类、回收和利用的主力军。
减排补贴 超排惩罚
制定单位和居民垃圾排放量标准,低于这一排放量标准的给予补贴;超过这一排放量标准的则予以惩罚。减排越多补贴越多,超排越多惩罚越重,以此提高单位和居民实行源头减量和排放控制的积极性。
捆绑服务 注重绩效
在居民还没有自愿和自觉行动而居(村)委和政府的资源又不足时,推动分类排放需要物业管理公司和其他企业介入。但是,仅仅承接分类排放难以获利,企业不可能介入,而推行捆绑服务就能要解决这个问题。将推动分类排放服务与垃圾收运、干湿垃圾处理业务捆绑,可促进垃圾分类资本化,保障企业合理盈利。
垃圾分类回收说难不难,分而用之实为关键,因地制宜提供方便,自觉自治行为规范。
分类意义
当前形势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
垃圾增多的原因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消费增加了。据统计,1979年全国城市垃圾的清运量是2500多万吨,1996年城市垃圾的清运费是1.16元/吨,是1979年的4倍。经过高温焚化后的垃圾虽然不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但它投资惊人,难道我们对待垃圾就束手无策了吗?办法是有的,这就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垃圾分类处理的优点如下:
减少占地
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减少污染
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多采用卫生填埋甚至简易填埋的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污染环境。
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还可以减少危害。
变废为宝
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一次性筷子数十亿双,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 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制作笔盒,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而且,垃圾中的其他物质也能转化为资源,如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堆肥,生产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供热或制冷;砖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各种固体废弃物混合在一起是垃圾,分选开就是资源。如果能充分挖掘回收生活垃圾中蕴含的资源潜力,仅北京每年就可获得11亿元的经济效益。可见,消费环节产生的垃圾如果及时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好途径。
总结
垃圾分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这场人与垃圾的战役中,人们把垃圾从敌人变成了朋友。
因此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贰』 乡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啊
做好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关键是两步,一是引导农户进行“干湿分类”;二是通过“二次分拣”再次减量。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干湿分类”是关键。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生活垃圾中厨余和果皮类垃圾比例较高,其水分含量也高,于是,垃圾中转站臭气熏天,垃圾清运车辆滴水不止等现象层不出穷,罪魁祸首便是湿垃圾过多、水分过多。基于目前我国国情,以及农村的现状,在垃圾分类、处置途径等理论知识未纳入小学正式课本之前,过度细分垃圾种类、过多强调精准分类,都不是很切实际。“干湿分类”就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垃圾分类方式,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过度分类方式”。
『叁』 社区工作者如何开展垃圾分类
有个类似的题目的参考答案,希望可以帮助你找到答题思路!
模拟题目
继上海开始垃圾分类之后,2020年5月1日开始,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但是各社区间落实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分类意识薄弱、改善不明显等现象。为此,北京将全面铺开“盯桶战术”,动员工作人员下沉社区参加桶前值守。对此,你怎么看?
热点解析
1、分析政策出台的目的意义
(1)专人值守垃圾桶,倒逼居民提前在家做好垃圾分类。解决了各个社区垃圾分类水平参差不齐的乱象,改善了社区的环境。
(2)帮助指导并监督居民正确投放。对于部分垃圾分类意识薄弱,以及垃圾分类知识方法不清晰的人群,可以起到很好的指正和帮扶作用,普及了垃圾分类的知识。
(3)改善垃圾分类效果。垃圾分类在前期投放和分类的环节不做好,必然对后续的运输和处理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远离了初衷,而“盯桶战术”能够保证分类的准确度,保障垃圾分类的最终效果。
2、分析政策可能存在的问题
(1)垃圾分拣可能因为不卫生而遭到居民抵制,垃圾分类看似简单但种类繁多难以界定,简单的指导可能不能保证知识的落实。
(2)上班族早出晚归,垃圾投放时间和正常时间不相符。
(3)依然有少部分群众对垃圾分类不理解不配合。
3、结合实际谈落实
(1)社区针对厨余垃圾的破袋和卫生问题,可提供洗手液便于分拣后清洁,消除其存在的抵触心理;对于分类知识不熟悉,社区应提供耐心详细的说明手册和专业的辅导。
(2)可根据社区居民作息时间适当调整。同时可针对其开展物业对特殊群体上门收垃圾、智能垃圾箱扫码随时开启、预留24小时垃圾箱等方法。
(3)正向激励更能培养行动自觉。社区通过积分奖励、换购商品等措施,很好培养起居民的垃圾分类习惯,激发起分类热情;相对传统思维处罚的方式,激励的机制,或许更能让居民感受到行为的价值,并形成行动自觉。
『肆』 如何开展社区垃圾分类培训课
为了扩大影响,2004年9月1日,“北京地球村”又在上海徐汇区田林街道23个社区发起内“人人参与,共建容田林——绿色生活行动”垃圾分类活动。
实验证明,一个墨盒的墨能污染60立方米的水源。2008年我国产生废弃墨盒的数量已超过4500万个,硒鼓超过400万个。这些废弃的耗材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成为土地和水域的新污染源。不仅如此,喷墨打印还有挥发性物质污染,激光打印有破坏臭氧问题。许多国家早以法律形式要求对墨盒、硒鼓等耗材实行强制性回收。在中国,由于一次性原装耗材的高利润驱动,生产企业难以割舍,使市场上可循环利用的再生耗材普及率不到15%。
为了提高公众对随意丢弃打印机墨盒和电脑硬件所造成的环境危害的认识,2005年2月,“北京地球村”和惠普公司共同发起了“循环巨龙”活动,并且鼓励所有的政府部门、企业客户、学校与社区积极地参与到循环回收的行动中。
『伍』 垃圾分类培训 形式
垃圾分类处理这一“小事”的背后,是大写的民本情怀,是富有远见的新发展理念和生态文内明思想。垃容圾分类持之以恒,品质雨花未来可期。
多措并举,打通垃圾分类最后一米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垃圾分类既是民生的关键小事,也是社会发展的大事,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深谙这一道理的雨花,为此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生活垃圾分类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雨花区委书记张敏多次强调,坚持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充分调动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更好地推动雨花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围绕垃圾分类,雨花打出系列组合拳——
怎样切实打通分类最后一米?雨花区组建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区教育、卫计、机关、社区、物业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在全市率先出台《雨花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工作方案》,不仅在生活小区倡导“2+4”分类模式,从容器标准到垃圾投放、收集、运输等各个环节,更有明晰规定。
『陆』 垃圾分类进农村宣传活动
不知道你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垃圾分类不是现在开年会说要统一什么全国内标准之类的吧,垃圾分类肯定要容进农村宣传,因为农村其实是垃圾的重灾区,很多农村根本没有垃圾桶,你想把垃圾桶放到哪里哪里根本是痴人说梦,还垃圾分类,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柒』 农村垃圾分类如何开展
首先在农村开展垃圾分类前,要举办垃圾分类动员大会,召集村民来参加,告知村民垃圾分类的标准以及如何在农村进行垃圾分类,并且多举办活动来激发村民垃圾分类的动力,其次,要在农村装置垃圾分类设备,以便垃圾分类。
『捌』 如何宣传村民对垃圾的处理和认识
具体建议:
1、组织保障。乡(镇)长一把手负责制,负责全乡(镇)垃圾处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各村成立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的工作小组,负责实施本村的垃圾处理工作,并作为考核其工作业绩的指标之一。
2、宣传教育。为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对垃圾分类收集、综合利用的认识,乡(镇)政府专门请垃圾处理方面的专家讲课;组织从事这项工作的干部外出参观学习;把垃圾分类的知识印制成挂历,发放到户;通过会议培训、广播宣传、印制宣传手册等方法,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垃圾分类。将农村生活垃圾分成五大类:一是可生产沼气或有机肥的厨余垃圾;二是只能造农家肥或不出村就可集中掩埋的灰土垃圾;三是可再生垃圾;四是有害垃圾(电池、灯管灯泡、农药瓶、油漆桶、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等);五是可燃垃圾(果树枝、农作物秸秆等)。每个村设置垃圾分类固定收集点,做到美观、经济、实用,农户按分类投放。
4、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和运行机制。工作流程应为: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减量化分类→固定收集点→定期清运→①无害垃圾本村处置场处置②有害垃圾和不可分解垃圾采用村收集、镇中转、县市处理的垃圾处置模式。
补充: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的生活条件有了根本改善,生活也逐渐富裕起来,但是农村的污染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政协委员周仁建议,由政府部门引导从城乡结合部开始逐步推进垃圾集中处理试点工作,有效减少垃圾产出量,要求村民将自家垃圾分门别类,对完整的塑料袋等可利用的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将剩菜剩饭等有机垃圾作为沼气原材料送进沼气池;建议修建“分格式”环保板车(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和垃圾屋,实现垃圾二次回收,降低垃圾转运及处理成本;通过扩大城市垃圾发电项目规模,建立以中心城镇为单位的小型垃圾焚烧炉及填满处理设施等,逐步将成功经验推广到经济落后的乡村。
『玖』 怎样垃圾分类知识宣传
垃圾分类宣传方式有哪些 垃圾分类宣传应该怎么做
我
2018-07-19 阅读 1492
关注
做好垃圾分类,是节约社会资源,净化生活环境,减少处理投入等一举多得的好事,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垃圾分类宣传方式有哪些和垃圾分类宣传应该怎么做吧。
一、垃圾分类的意义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是对垃圾进行前处置的重要环节。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它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垃圾通过分类收集后便于对不同类垃圾进行分类处置。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处理,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因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二、垃圾分类宣传方式有哪些
1、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建议市园林环卫部门和媒体和邮政局合作,通过开辟专栏、水电费对账单、台历和幸运卡等公益广告宣传等方式,长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宣传。
2、在市区公共汽车站候车亭宣传栏、多条市区主要路段灯杆等处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宣传。
3、利用环卫作业车辆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宣传,在所有环卫作业机动车辆车厢制作垃圾分类宣传图案,喷刷垃圾分类宣传标语。
4、在相关学校、小区进行巡回展,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宣传巡回展。
5、向中心城区市民和试点单位派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宣传单张和小册子。
三、垃圾分类宣传应该怎么做
1、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普及分类的知识。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移动传媒、宣传栏等各种方式进行,让上至80岁老人,下至几岁小孩,都对垃圾分类知识有足够的了解,知道什么是“可回收”,什么是“不可回收”等知识,并从内心形成自觉意识。在日本,几乎所有家庭都了解和执行垃圾分类,甚至那些日本的导游都会对赴日外国游客进行宣传。只有广大民众从认识上都知道如何分类,并感觉有必要分类,才可能在行动上逐步做到分类。
2、完善垃圾分类的设施,在居民区增设合理的分类垃圾桶。可以根据垃圾配套处理措施对垃圾进行适当的分类,例如装有垃圾焚烧电厂的区域,可分为“可燃”—“不可燃”或“建筑”—“其它”等;垃圾采用焚烧(不发电)处理的区域,可分为“有害”—“其它”;垃圾采用填埋处理的区域,可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利用垃圾生产有机肥料的区域,可分为“有机”—“其它”等等。根据区域自身情况,可适当增设垃圾处理的设备,如垃圾焚烧电站、沼气发电设备、有机肥料生产基地、塑料等可再生垃圾利用工厂等。环卫工人的设备,也需要具备分类的功能。
3、建立相关的法规或政策,促使和引导民众进行分类。例如国内有些地区开始收取垃圾处理费,凡扔置混合垃圾的需按量交费;在日本,未分类的垃圾扔出来将被罚款等。先引导和试行,最后是强制,这样可促使老百姓逐步去适应和实施。
送花
投诉
阅读 1492
0
精彩评论
期待你的美评...
暂无评论
我
邀请你来美篇看他更多美文
关注
更多作品
查看主页
热门推荐
评论
点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