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做好计生群众自治
做好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切实维护好广大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把婚姻、生育、节育、救助、奖励优惠政策和经常性管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村级管理计划生育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就做好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加强组织领导是搞好基层群众自治的关键
县、乡(镇)村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分别成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领导小组,真正把群众自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实施方案》,并组织召开各个层次的会议,结合新农村建设,讨论制订好管用的《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每季度召开会议,专题讨论研究计划生育工作,督促各项工作制度和措施的落实,确保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体现“四个民主”,保障群众“三个权利”是搞好基层群众自治的主线
基层群众自治的目的是教育群众自觉自愿实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实施的过程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评议的过程,确立了群众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群众通过学习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了解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了解自己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村民或村民代表(占村民的2%)参与制定《计划生育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保证了群众的“参与权”;在《村规民约》的执行过程中,村民要履行自己的约定,否则会受到其他村民的谴责(监督)。同时,村委会对本村的计划生育事务要进行公开,并召集村民代表和会员代表评议符合条件安排生育二胎指标对象,评议享受优先优惠政策对象,评议(每半年)村委会的计划生育工作,保证了群众的“监督权”。
三、落实各项工作职责和制度是搞好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措施
(一)落实村自治领导小组职责。各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会议,专题讨论研究计划生育工作,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推行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开展随访服务和环孕情监测服务,落实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二)落实村委会工作职责。制定《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合同》,使这三个规章制度成为规范、约束村民的计生“小宪法”,村民互相监督并自觉遵守。村委会与农户签订《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合同》,《合同》一式两份,甲(村委会)乙(农户)双方各一份。在《合同》实施过程中,甲乙双方自觉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由群众监督的同时推选村民代表、协会会员代表组成计划生育监事会,负责日常监督工作。(三)落实会员小组长工作职责。健全会员小组长学习活动制度和会员联系户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服务活动。会员小组长每月组织会员开展计划生育政策、优先优惠政策,“一法三规一条例”、《计划生育协会章程》、生殖保健、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和农业科普知识的学习宣传活动。动员会员帮助被联系户发展生产,调整种植计划,制定增产、增收措施。会员小组长每月深入到户做好随访工作(包括流动人口,对流入本村采取避孕药具的对象,每月送药具上门,随访一次),了解群众在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困难,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解决。(四)落实村务公开制度,按时公开具体内容,以接受群众监督。村专职主任履行自己职责,将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生育政策、公民实行计划生育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人口和计划生育各种办事程序、维权举报电话等内容长期公开;将《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合同》的执行情况、育龄群众接受管理和服务情况(落实节育、环孕检等),财务收支情况和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每半年公开一次。将生育指标审批结果、新婚、出生、计外费征收、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户奖励及优先优惠政策落实、计生贫困户帮扶等情况每月公开一次,做到按时公开具体内容,接受群众监督。(五)落实评议制度,定期开展“六评议”,倾听群众意见和要求,并及时进行反馈。对办理的主要计划生育事务,如:安排再生育对象、特困救助对象、享受奖励扶助对象、特别扶助对象、二女结扎户一次性奖励8000元对象、符合清水县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社会养老保险条件对象和处理违反《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及《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合同》规定的人员情况,均经过议事会、监事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审核,确保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落到实处。并定期开展评议,倾听群众意见和要求。村民委员会每半年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报告一次工作,以接受评议。评议的主要内容有:一评思想组织落实、看目标管理是否达标;二评计生依法行政、看民主特色是否体现;三评优质服务水平、看群众权益是否得到维护;四评活动服务情况、看协会组织“三自”作用是否真正发挥;五评流动人口工作、看属地管理服务效果;六评干部德能勤绩、看育龄群众是否满意。评议后将群众反映的问题记录在册,并提交议事会(村委会成员、妇委会成员、协会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讨论后,能解决的给群众予以答复,解决不了的提交乡镇政府或有关部门解决。
四、开展宣传教育和优质服务活动是搞好基层群众自治的载体
群众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主人,围绕群众的需求,开展宣传教育、妇科病普查、生育关怀等活动,为群众提供生育、生活、生产等方面的服务,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提高群众对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满意度,密切干群关系,相对提高村级管理能力。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把计划生育变为自觉行动。围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图文并茂的人口文化大院、婚育文化一条街、文化广场,书写人文关怀的标语等。同时,会员小组长每月组织会员开展计划生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活动。在元旦、春节、母亲节、会员活动日、世界人口日等重大节日,装扮彩车、组织文艺节目、发放宣传品(避孕药具)、播放录音、开办广播电视栏目等形式开展宣传。同时,乡、村利用婚育学校、人口学校、会员之家等阵地开展宣传,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二)开展妇科病普查普治等优质服务活动。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为广大育龄群众开展生殖健康服务活动。将健康检查与向群众讲解计生政策和生殖健康知识相结合,与妇科病普查诊治相结合、与避孕节育服务相结合、与避孕节育药具免费发放相结合。县、乡(镇)充分利用各类医疗设备(B超、乳腺诊断仪、蓝氧阴道冲洗设备、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显微镜等),发挥医技人员特长,为育龄妇女开展健康检查,并为每位育龄妇女建立生殖健康档案和妇科病普查档案,并按疗程进行随访,形成长效服务机制。(三)落实利益导向政策,开展帮扶、救助活动。落实好特困救助、奖励扶肋、特别扶助、二女结扎户一次性奖励8000元、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清水县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社会养老保险等优先优惠政策。同时,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开展生育关怀关爱宣传慰问活动,通过发放慰问品和慰问金、动员会员帮助被联系户发展生产,调整种植计划,制定增产、增收措施等解决群众生产中的实际困难。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优先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既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关爱,又提高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
五、协会参与是搞好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条件
计划生育协会会员与群众联系紧密,协会参与计划生育基层自治的目的是发挥协会联系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引导教育群众转变婚育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协会通过发挥“五项”职能,监督村级“两委”落实政务公开,引导群众自觉学习计划生育政策,评议村级计划生育工作;监督村级“两委”落实计生“两户”在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监督村级“两委”领导带头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引导群众开展互帮互助构建和谐村组活动,提高了协会工作水平。
㈡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指什么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中国在城市和农村按居民的居住地区建立起来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1][2]是城市居民或农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3][4]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建立在中国社会的最基层、与群众直接联系的组织,是在自愿的基础上由群众按照居住地区自己组织起来管理自己事务的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下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1][2]
㈢ 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包括哪些内容
一、城市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包括哪些内容计划生育居民自治是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和社区居民,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生育政策规范生育行为,参与旨在建立健康幸福家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方案,组织起来实行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将计划生育纳入社区管理服务体系,积极协助政府做好本社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管理工作,对政府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进行民主监督。 二、农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包括哪些内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是指村民委员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根据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动员和组织群众制定计划生育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实施计划生育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实行村务公开;鼓励群众自学实行计划生育,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增进群众身心健康。同时,发挥基层计划生育协会的作用,实行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㈣ 基层群众自治的基础是什么
A、依法办事
基层群众自治的基础是依法办事。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能够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在自治的内容上,群众自治的事务涉及群众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人民群众能够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能够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能够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选择A、依法办事。
(4)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培训计划扩展阅读:
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进行,能够坚持正确的方向并稳定有序地发展。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设与实践活动是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政治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基层群众自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稳定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较好地解决了我国人民民主发展问题,使得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政治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
㈤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那三种组织形式
基层指的是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首先发育于城市。中共十七大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正式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起,纳入了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
1954年12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制定并颁布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这个条例的贯彻和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到1956年底,城市居民委员会不但在全国各个城市普遍建立起来,而且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㈥ 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的定义是什么
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是指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项公共事务纳入村民专自治,在属村两委的领导下,发挥计生协生力军作用,依法制定村规民约,基层群众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使基层的人口计生工作逐步走上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路子。
㈦ 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的基本要求六好是哪六好
一、城市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包括哪些内容计划生育居民自治是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和社区居民,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生育政策规范生育行为,参与旨在建立健康幸福家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方案,组织起来实行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将计划生育纳入社区管理服务体系,积极协助政府做好本社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管理工作,对政府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进行民主监督。 二、农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包括哪些内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是指村民委员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根据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动员和组织群众制定计划生育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实施计划生育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实行村务公开;鼓励群众自学实行计划生育,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增进群众身心健康。同时,发挥基层计划生育协会的作用,实行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