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等离子电视我为什么会被淘汰
在价格决定一切的家电市场,价格优势意味着市场份额多少。面对40寸、42寸的液晶持续疯狂降价,等离子难挡市场被飞速蚕食。值得担忧的是,全球等离子面板供应商寥寥无几,缺少面板扩产带来的成本下降空间。等离子面板生商厂家从两年前的6家减少到仅剩三星、LG、松下、日立、先锋5家,而主要给国内厂商供货的仅有2家到3家,形成等离子面板的货源远没有液晶面板充足。产能没有大幅提升,等离子没有下降的条件,因此受到了冲击。在各大卖场40英寸以上平板市场等离子占优势,但近日40、42英寸液晶降价之后,其销售量暴增5倍,销售金额首次超过等离子达70%。创维集团市场总监孙伟中透露,根据市场今年前6个月对198家家电连锁统计,等离子销量普遍下降,而大屏幕液晶电视销量逐渐赶超。国内等离子与液晶电视的月销量差距已从2004年3月的2026台,扩大到今年2月的21027台。一年间液晶的领先优势扩大了10倍。按现在的形势,投资液晶面板的商家都增多,而液晶生产线也会投产更多,不被看好的等离子也只有五家厂商孤军作战,届时将对等离子形成致命的威胁,有人甚至抛出了等离子的宿命论,那么等离子会被市场淘汰吗?拒绝淘汰 为等离子平反自从传出液晶40寸、42寸跌破一万元之后,有关对等离子不利的消息不断传出,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位曾经是平板电视的老大身上,大家都在猜疑它。正当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赛诺副总经理叶平、长虹副总经理吴定刚、松下副总经理田孝齐、LG担当部长朴永国站出来说话了,同时也表示了等离子开始了它的反击。中国的等离子价格是全球最低松下副总经理田孝齐表示42寸等离子电视在中国国内已经是全世界最低的价格,据一份最新的调查,在美国的销售价格,松下品牌在美国等离子42寸大概价格是1900美金到2000美金,如果算2000美金就是1.6万,美国要加7.5%的消费税,美国一个机架是50到100美金。而现在松下在中国的市场价格是14900元,去商场还能还下500块钱左右,已经比全球价格低了。在液晶降价之后,等离子价格会下调,但这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如果降的太多,企业就没有多余的钱可以投入,整个中国电视产业也会逐步的下降,因此等离子不会过激地打这场价格战。降价的液晶并非主流 大部分只是处理品赛诺副总经理叶平则表示并非价格越低越好,因为通常情况便宜没好货并且容易上当。说来也是,如果松下把自己42寸等离子卖到8000块钱,笔者认为大多数人是不敢买的,因为人们会觉得它并不是真正的松下,或者多少年库存的,因为任何厂家是不会做亏本生意的。叶平经理提醒消费者,并不是越低越好。叶平经理表明跌破1万的液晶,都不是这些厂家的主流产品,都是过去的产品,或者比较老的产品,不是他们现在出的产品,它们只是借降价来造宣传造气势。田孝齐经理也提出这样两个可能:最近世界上六大生产线和七大生产线陆续投产,液晶电视在欧洲市场、美洲市场的增长受到了阻碍,没有像中国人这样看好液晶。在美国和欧洲市场受到阻碍,但产量已经拉好了,赔钱也要做,亏本也要做。这是一个可能。第二个是等离子行业不合格屏已经全扔掉。但液晶电视有A级品、B级品、C级品,黑点的,这些液晶电视是多少都会卖出来的,因为这样才能找回成本。错误的舆论引导让等离子陷入困境在说到液晶近来出现大的跳水,40英寸有1万以下的,但是42寸等离子电视价格半年没有什么大动作了,等离子价格优势如何体现时。长虹副总经理吴定刚站出来说话了。吴定刚经理入指出40寸、42寸的液晶电视在万元以内,这是个别厂商在价格做的一些下调,而这些个别现象就被媒体大肆报导,舆论的压力是可怕的。吴定刚经理表示等离子在中国不被看好,很大一部分跟错误的舆论与老百姓有一个迎合新的心理,很大关系。因为等离子大屏幕推出有3、4年的时间了,液晶一直做不大,在去年9、10月份推出37英寸液晶好像是崭新的东西,大家都觉得新的东西就是先进的东西,老的东西相对落后一些。放眼全球市场,等离子的困境只是发生在中国市场的特例。从全球市场来看,等离子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朗,格局与中国市场有较大差异。在全球大屏幕电视市场中,等离子电视仍占绝对优势,2006年1月-6月的等离子电视市场比重预计为47%,而液晶电视比重仅为17%。因为对于等离子电视来说,对比度、响应时间、色彩重现度、大视角色偏等参数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对比度标称值可达10000∶1以上,经过滤光镜衰减后至少也可以有5000∶1以上,画面的层次感要好过任何其他的电势技术;响应时间则属于微妙级别,看动态画面完全没有拖尾现象,画面很流畅;色彩重现度的高低决定了电视画面与原景物色彩的相似度,等离子电视普遍可以达到90%以上,色彩艳丽而逼真,而液晶电视由于是通过背光源发光,色彩重现度相对较低一些;等离子和液晶电视虽然视角都可以到170度,但是液晶电视在大偏角观看时,画面会
B. 等离子电视机的结论
液晶电视机和等离子电视机都属于平板电视机的一种,等离子电视机已经有些年头了,技术含量比较高,它是一种主动发光的显示器,各项技术指标都比较优越,能耗略高一点,但是动态的,其实并没有比液晶电视机高许多,只是不易制作小尺寸的产品。
液晶电视机是近年由液晶显示器发展而来,它是一种被动发光的显示器,由于液晶屏的尺寸越做越大,所以液晶电视机也向大屏幕方向发展,由于使用了LED作为背光源能耗进一步下降,但由于液晶的固有的物理性能,分辨率可以做得很高,但受响应时间的拖累,所以液晶电视机的动态图像、色彩还原等表现不如等离子电视机,…… 。
目前尚不能说那一种更先进,因为两种电视机都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中,等离子电视机的分辨率越做越高,能耗在不断降低,影像残留问题也在改善中……,而液晶电视机的高端产品使用动态三色LED背光技术,能耗进一步下降,动态指标大大改善,……。
我国平板电视机市场液晶电视机一统天下的局面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从收看效果来看目前平板电视机中还是等离子电视机为最,这也是业内内行人士、影音发烧友的首选。
液晶电视机由于比较容易实现静态高清晰度,能耗略低,尺寸可选的范围比较大,企业上马生产比较容易,……所以国内液晶电视机市场比较繁荣,这和商家、媒体宣传不无关系。
消费者不一定懂很多,但是消费者会比较,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现在开始发现等离子电视机的许多优点,开始会选择了。
C. 什么品牌的电视机比较好
比较好的电视机推荐:小米 4C L50M5-AD、TCL 55Q2、东芝 65U6900C、三星 UA65NU8000JXXZ、东芝 75U6900C。
1、小米 4C L50M5-AD
这款小米电视4C 50英寸主打人工智语音、4K HDR、超窄边、钢琴烤漆等特点。采用一块3840*2160分辨率大屏。小米电视4C 50英寸搭载64位CortexA53四核1.5Ghz处理器,内嵌Mail-450 GPU,搭配主流的2GBRAM+8GBROM。智能系统方面,预置PatchWall人工智能语音系统,并且标配蓝牙语音遥控。
5、东芝 75U6900C
电视采用了120Hz刷新率面板,响应速度6毫秒,支持MEMC动态补偿。除了高刷新率外,屏幕还拥有高色域,接近90%的NTSC色域。此外,产品还搭载有40W超大功率音响,在低音增强技术的加持下,带来更好的视听体验。内部搭载有64位A53 四核处理品,搭配2GB+32GB的大储存,满足电视系统的流畅运行。
选购技巧:
1、屏幕
智能电视的屏幕相当重要,务必仔细阅读,不必纠结IPS硬屏和VA软屏,不必纠结国产屏进口屏幕,但是 屏幕务必选择RGB真4K,成本高,显示效果好,可以打钩选择。
2、处理器
智能电视处理器的好坏直接影响运行速度和流畅度,目前智能电视CPU厂商主要就是Mstar(晨星半导体)以及Amlogic(晶晨半导体)这两个品牌了,用的都是ARM架构,通常商家会标注处理器是A53四核或者A73双核等,两者性能差不多,是目前智能电视主流CPU,可以打钩选购。
D. 一项关于电视的社会问卷调查,请大家帮帮忙
1:第一台电视机面世于1924年,由英国的电子工程师约翰·贝尔德发明,到1928年,美国的RCA电视台率先播出第一套电视片《FelixTheCat》,从此,电视机开始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信息传播和思维方式。从此,人类开始步入了电视时代。
——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球面到平面
我国彩电业起步于70年代中期,至今已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即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的导入期,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成长期,心脏90年代中后期的成熟期。
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在1958年。在大跃进热潮中,天津712厂彩国产电子管心脏一部分当时苏联的元器件生产出了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当时我国电视机研制技术与日本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同一地点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但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心脏政治形势的影响,70年代我国彩电定的发展缓慢,降彩电显像管等关键部件仍需要进口外,生产规模,产量,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同期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日本相比,差距明显拉大。
70年代未、80年代初我国彩电事业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在自力更生基础上,遵循以市场换技术的指导方针,与国外合作,彩世界先进技术和设备来发展自己的民族彩电工业。
1978年,国家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定点在原上海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电集团。1982年10月份竣工投产,接着我国彩电工业摆脱了自行摸索的阶段,缩短了与国外彩电技术的差距。不久,国内第一个彩管厂咸阳彩虹厂成立。这期间我国彩电业迅速升温,并很快形成规模,全国引进大大小小彩电生产线100多条,并涌现也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1985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663万台,超过了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电视机生产大国。这期间国产品牌无论是技术还是规模都有了长跑的进步,仅长虹的产量就已达到单班日产1500但是由于我国电视机市场受结构、价格、消费能力等条件的限制,电视机普及率还很低,城乡每百户拥有电视机量分别只有1702台和0.8台。 到198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934万台,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
80年代后期,国产彩电品牌囿于技术、品种、功能、质量、价格等诸多因素的局限,难以满足国内日益教务长的市场需求,于是外国彩电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品牌优势,汇报会时机地抢滩中国彩电市场,造成国产品牌发展和产品销售执着趋弱。
为了冲破洋品牌冲斥中国彩电市场的局面,1989年8月9日,四川老军工企业长虹决定,长虹彩电在全国范围全面降价,每台向消费者让利50元,同时保证国家税收一分不少。长虹这次彩电降价开创了我国彩电史上价格战的先河,50天后,国家出台了彩电降价政策。此次长虹第先降价至少产生了两个划时代的影响,首先是从此国产彩电摆脱了计划经济的阴影,企业真正取得了对自己产品营销的主动权,为我国彩电业市场化奠定了基础。此外,正是由于国产品牌不断通过价格优势与外国品牌拉开了距离,为彩电最终进入进入寻常百姓家创造了条件。
进入90年代后,我国彩电市场格局动荡,一些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彩电老企业由于竞争能力弱,相继停产、转产甚至破产,被无情淘汰,而长虹、康佳、TCL、创维等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竞争意识强的彩电企业进入大发展时期,成为中国彩电市场的骨干企业。外国品牌在国产彩电技术飞跃提升和连续的大战后,市场销售势均力敌头日渐萎缩。
到90年代中期,全国已有彩电企业98家,国产品牌彩电年产量高达3500万台,从而稳居世界首位并保持至今。与此同时,国产彩电在质量和高新技术含量上的不断提高为开拓国内市场奠定了基础,而价格更是具有与外国品牌竞争的优势。1996年,国产彩电销售额首次超过进口彩电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到1998年,我国彩电业进入成熟期,产量持续位居世界首位,电视机产量达到3513万台,其中彩电产量2643万台,彩电产量比1980年增长了822倍。此外与实际产量相比,我国电视机的潜在生产能力更大,据电子部统计截至1997年底,我国电视机生产能力已达6507万台,其中彩色电视机生产能力4479万台,有近半数生产能力闲置。我国城镇居民彩电拥有量已经超过100%,而农村的彩电拥有量也已经达到了32.5%,电视机成为20年来对我国居民生活最具影响力的产品。
当前在品牌经营上,市场格局已基本成型,国产品牌基本可以分为三个组群:第一组群是80年代以熊猫、牡丹、金量等为代表的老品牌,这些品牌现在多进行区域性营销工作,在消费者心目中不具有相当的知名度。第二组群是长虹、康佳、TCL、创维等当红品牌凭自己的实力和策略控制着绝大部分市场代份额,其中长虹、康佳、TCL三家企业即占领37.82%的市场份额。而海尔、乐华、春兰、万燕、华宝等近年来利用其品牌优势进行扩张进入彩电行业而构成了新生品牌的组群。由于彩电是技术成熟品牌,生产难度和开发资金不大,所以这个组群发展很快。
进入90年代后期,我国彩电业无论是生产技术、产销量、企业管理等已全面进入成熟期,彩电市场已形成综合性品牌竞争,品牌营销已成为企业经营影响力的因素,品牌特色、营销策略的成功预示企业产品的腾飞。企业间比技术、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构成家电业中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彩电市场的品牌效应更加集中,并且出现了主导品牌垄断市场趋势。市场销售不断地向几个市场知名度高的名牌集中,而非名牌彩电的市场份额则逐渐萎缩。据对我国大型零售商场彩电销售情况的调查,1998年市场占有率前10名的彩电品牌,已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且可以支撑高于同类慧名牌产品价位,预计今后名优彩电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还会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还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据国家信息产业部一项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全国已有3亿电视用户电视机及其带动的电子元器件等电子产品的产值约占全国电子信息产品总产值的43%。彩电品种已中早期的黑白进入彩色,由模拟向数字化迈进,显示器由球面到平面,以至于掌握大屏幕等离子、背投、立体、高清晰度等彩电技术,创新的步伐越走越快,。进入品牌竞争时代的彩电企业的产品已不仅仅单指它的有形商品,还包括它的服务、信誉、品牌、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在新的世纪里,国产彩电品牌的历史任务是塑出具有"中国籍"的国际名牌,只有当一个品牌国际化时,其品牌形象才会更加稳因,而品牌国际化的关键是技术在国际上领先。
2:越来越清晰
3:没有加入到国际互联网络
4:有
5:广电局应该和电信部门多交流 别他妈的在那里装老大
E. led电视和等离子电视在显示效果和保护眼睛方面哪个更好些
PDP技术优势更明显
在国内平板电视市场上,液晶电视尚占优势的今天,为什么选择PDP屏.
对此,中国等离子专业委员会委员吴定刚表示,确定PDP屏为投资方向是在对PDP和LCD产品的各自特性比较、对全球市场的分析、PDP和LCD市场的竞争格局以及需要的投资规模、未来降低成本的空间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比较之后,长虹做出的战略选择。
吴定刚介绍说,PDP比LCD有两大独特优势,一是PDP本身就是全数字电视,在信号传输和显示中不需要经过D/A(数模)转换。正是因为具有数字电视显示方面的优点,又称PDP是一种数字的CRT。因此PDP在数字电视中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二是PDP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应用在电视机上,而液晶电视却是从显示器发展而来。
尤其对第二大优势,吴定刚用准确的数字和生动的例子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第一,随着数字化、薄型化、大画面化时代的到来,使平板电视将成为市场绝对的统治者。PDP电视机是以像素显示图像的固有分辨力电视机,并以寻址方式显示图像,这和LCD相同,都是平板电视机,因此具有平板电视机的轻、薄等特点,更适用于普通家庭。调查显示,在满足29英寸CRT电视的使用环境下,可直接升级使用50英寸级别高清PDP电视。第二,与液晶电视相比,PDP电视的颜色表现力具有绝对的优势。PDP由于是主动发光,所以可以更佳表现实物颜色,而LCD是背光源发光,通过过滤来表现不同的颜色,所以说LCD的颜色是不同的颜色加工的表现,不自然。PDP电视能够显示 687亿颜色比LCD电视(32亿色)多 20倍以上,能够表现更细腻, 更丰富的影像,细腻到能够显示一根头发。
三是PDP电视对比度更高,更具立体感。PDP电视是自发光型显示器件,黑和白的表现能力都很高,很自然,所以其对比度很高。 LCD电视靠白色光灯透过LCD板成像,虽然表现白色信号的能力比较突出,但是因漏光等原因,造成在图像较暗时不黑,所以很难达到高对比度。根据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 Z 9110-1979,店铺内的亮度(约2000勒克司),居室内的亮度(约75~150勒克司),大约有10倍以上的亮度差距,因此在店铺内的对比度表现LCD电视优于PDP电视,而在居室环境下PDP电视大大优于LCD电视,可以细微控制影像的灰阶, 连夜晚墙壁上的石纹都能够细腻地表现,LCD电视却不能。
四是PDP动态画面清晰度好,更适合观看动态画面。PDP电视对信号的响应速度只有百万分之3秒,而LCD液晶响应速度却有百万分之8000秒,PDP响应速度比LCD快2660倍,相当于跑车与自行车的区别。因此,PDP电视快速捕捉画面的能力大大强于LCD电视,非常适合观看快速移动的动态画面,如运动、电影、戏等。根据三星公司的研究表明,显示动态影像时,LCD清晰度急剧恶化,而PDP清晰度几乎没有变化。LCD电视则更加适合显示静止画面,如应用于计算机显示。
五是PDP可视角度大,更适合一家人在客厅里共同观看。PDP电视的可视角度接近180度,几乎不存在视角问题,消费者在不同的位置,看到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色度基本上变化不大,接近CRT电视机的可视角度,但比CRT要小,远大于LCD电视机。
由于PDP是自动生成光源,在任何角度观看都体现相同颜色,而LCD使用背光源,观看角度不同时,液晶间的缝隙漏光,就像是透过缝隙看画面,因此色彩表现失真。
六是PDP电视让人感觉更舒适,是真正的健康电视。根据2005年大阪教育学院作的一份调查可知,在观看PDP 电视100分钟后人眼会轻微下降,但是休息一会就马上恢复了,眼睛不会有不舒适的感觉,而观看LCD电视100分钟后,视力下降较大,休息后也不能马上恢复,眼睛会有疼痛的感觉。
七是PDP电视动态清晰度更高。PDP可实现高动态清晰度,FHD PDP约1000线、 HD PDP约700线,而FHD液晶只有约400线(HD为高清,FHD为全高清)。
显示器件清晰度分为动态清晰度和静态清晰度,静态清晰度是在显示静止画面或相对静止画面(极慢速的活动画面)时的清晰程度,动态清晰度是在显示活动画面时的清晰程度。仅仅从静态清晰度的角度考虑,LCD比较容易实现高清晰度。而电视节目、电影基本上都是动态画面,所以作为电视来说动态清晰度才是更为关键的参数。动态清晰度是由分辨率和动态图像拖尾时间共同决定的。
八是PDP电视实际功耗低于LCD电视,更节能。LCD的背光源一直都亮着,故在显示不同明暗的图像时其功率相当。而PDP在全亮时的功耗比LCD略高,但在全黑时的功耗只有LCD的一半以下。以42英寸为例,PDP由于是气体放电,在显示纯白的时候耗电最多为230W,但是显示其他颜色的时候,不需要这样的功耗,尤其是黑色,但是液晶电视因为发光机理的原因,显示任何颜色都是一样的功耗,为210W左右。因此,虽然等离子电视的额定功率高,但是实际功耗(累计功耗)比液晶电视的低。韩国最大的电视台KBS对二者的实际功耗作过一项比较实验:播放电影“哈雷波特”,50″等离子电视一个小时要消耗电力180W,而用46″液晶电视一个小时要消耗电力270W。
九是PDP电视使用寿命更长。目前PDP电视寿命超过60000小时,以每天观看4小时计,可以使用41年。在实际使用时,三星的研究表明,在相同使用时间后,当LCD 电视亮度下降11.2%时,PDP电视只下降5.5%。
F.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和历史
电视机历史
一、机械式电视
俄裔德国科学家保罗·高特列本·尼普可夫(Paul Gottlieb Nipkow)早在1884年就提出并申请了世界上第一个机械式电视系统的专利,当时他只有23岁,还在德国读大学。经过研究他发现,如果把影像分成单个像点,就极有可能把人或景物的影像传送到远方。不久,一台叫作“电视望远镜”的仪器问世了。这是一种光电机械扫描圆盘,它看上去笨头笨脑的,但极富独创性。
1884年11月6日,尼普可夫把他的这项发明申报给柏林皇家专利局。在他的专利申请书的第一页这样写道:“这里所述的仪器能使处于A地的物体,在任何一个B地被看到。”一年后,专利被批准了。这个专利中的尼普可夫圆盘据认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电视图象光栅(television image rasterizer)。但是,尼普可夫本人从来也没有做出一个模型来证明他的设计。直到1907年,放大器技术的进步才证明他的这个系统的可行性。
1897年,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布劳恩发明了一种带荧光的萤火幕的阴极射线管。当电子束撞击时,荧光幕上会发出亮光。当时布劳恩的助手曾提出用阴极射线管做电视的显示器,固执的布劳恩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康斯坦丁·波斯基(Constantin Perskyi)在向1900年巴黎世博会提交的一篇论文中造出了television一词。波斯基的论文评估了机电技术的在当时的状况,并提到了尼普科夫等人的贡献。[3]1906年,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布劳恩的两位助手用这种阴极射线管制造了一台画面接收机,进行图像重现。但他们的这种装置重现的是静止画面,应该算是传真系统而不是电视系统。
1907年至1910年,波瑞斯·罗星(Boris Rosing)和他的学生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验证了在发射机中用快速转动的镜面扫描装置和在接收机中使用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的电视系统。
波瑞斯·罗星(Boris Rosing)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中离开了人们的视线。而斯福罗金(Zworykin)之后去了美国无线电公司(the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工作。他在那里建立了纯粹的电子式电视系统。不过,他的这个系统最终被认为是侵犯了费罗·法恩斯沃斯(Philo Taylor Farnsworth)的专利。
二、电子式电视
1911年,工程师艾伦·坎贝尔·斯文顿(Alan Archibald Campbell-Swinton)在伦敦发表演讲,同时在时代杂志中也被报道,描述了如何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同时使用阴极射线管传输电视讯号的细节。在演讲中,他还补充了在1908年撰写的杂志文章自然杂志中第一次描述的电子电视传送方法,这种传送方法沿用至今。其他人在当时也完成了使用阴极射线管作为接收机的实验,但是使用另外一个阴极射线管作为发送端的概念尚属首创。
在19世纪20年代末,当机械电视还在普遍使用的时候,发明家费罗·法恩斯沃斯和弗拉基米尔·佐利金分别已经在研究全电子传输管的工作中。
俄裔美国科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兹沃雷金),开辟了电子电视的时代。弗拉基米尔·佐利金(兹沃雷金)原是俄国圣彼德堡技术研所的电气工程师。早在1912年,他就开始研究电子摄像技术。1919年兹沃雷金移民美国,后在威斯汀豪森电气公司工作。
1923年,苏格兰发明家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的一个朋友告诉他:“既然马可尼能够远距离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那么发射影像也应该是可能的。”这使他受到很大启发。贝尔德决心要完成用电子讯号传送影像。他变卖了仅有的一些财产,并收集大量资料,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研制电视上,完成了电视机的设计工作。贝尔德成功用电信号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俄裔美国科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兹沃雷金)同时也在实验阴极射线管来产生和显示影像。1923年在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1886)工作期间,他研制了电子摄像管。但是在1925年的演示过程中,图像模糊不清、对比度很低、分辨率差,而且图像是静止的。
这种摄像管没有走过实验阶段,但是RCA(获取了西屋电气公司专利权)相信法恩斯沃斯1927年影像分解器的专利条件过于宽泛,会排挤其他形式的电子成像技术。所以,RCA在获取了1923年斯福罗金的专利应用之后,对法恩斯沃斯提出了专利抵触诉讼。美国专利办公室的检察官否决了1935年的决议,制定了法恩斯沃斯的发明优先于斯福罗金。
在1939年十月,RCA在输掉法庭上诉,但是他们还是希望能更进一步的生产商用电视机设备,RCA同意支付法恩斯沃斯1百万美元(在2006年等同于1千3百80万美元)在之后的10年期间内,使用法恩斯沃斯的专利,需要支付额外的授权费用。1929年兹沃雷金又推出一个经过改进的模型,结果仍然不理想。
美国的ARC公司最终投资了5千万美元,1931年兹沃雷金终于制造出了摄像机显像管。同年,进行一个完整的光电摄像管系统的实地试验。在这次实验中,一个由240条扫描线组成的图像传送给4英里以外的一台电视机(使用镜子把9英寸显像管的图像反射到电视机前),成功使电视摄像与显像方式电子化。
第一个半机械式模拟电视系统在1925年10月2日被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在伦敦的一次实验中“扫描”出木偶的图像看作是电视诞生的标志,他被称做“电视之父”。后来,他的这个系统被英国广播公司(BBC)所采用。后在1937年,英国广播公司(BBC)终止使用这种技术。因为在那时电子式电视系统更受欢迎。
决定性的解决方案—电视的基本原理基于在整个扫描周期内持续释放的电子流堆积和次要电子的储存的原理上—由匈牙利发明家Kálmán Tihanyi首次发现于1926年,1928年完善了该技术。
在1927年12月7日,菲尔·法恩斯沃斯(Philo Farnsworth)在他的圣弗朗西斯科格林大街202号的实验室里,首次使用影像解剖(Image Dissector)摄影管传送了第一个图像:一条简单的直线。1928年,法恩斯沃斯研制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给媒体进行演示,由电视传送一个动画图像影片。
1929年,这个系统被更加的优化,去掉了电动发电机,现在他的电视系统没有任何运动部件。同年,法恩斯沃斯使用了他的电视系统传送了首个直播人类影像:一个3.5英寸他妻子Pem闭眼的动态图像(也许当时光线太亮的原因)。
1928年,“第五届德国广播博览会”在柏林开幕。展会中电视第一次作为公开产品展出。有线的机械电视传播信号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无法显示精细的画面。
因为只有几分之一的光线能透过尼普可夫圆盘的孔洞,为得到理想的光线,就必须增大孔洞,担画面将十分粗糙。要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必须增加孔洞数目,但是,孔洞变小,能透过来的光线便会减少,图像便会模糊不清。机械电视的这一缺陷导致这种技术的淘汰。
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允许贝尔德公司开展公共电视广播业务。30年代以后,贝尔德又转向了彩色电视的研究。经过不断地改进设备提高技术,贝尔德研制的电视效果越来越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后来成立了“贝尔德电视发展公司”。随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贝尔德电视的传送距离有了较大的改进。
193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兹沃雷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
1934年8月25日法恩斯沃斯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富兰克林学会首次给全世界演示一套完整的全电子电视系统。其他发明家之前只是展示了类似系统的部分功能,或者演示使用静态影像或者动态图片影片的电子系统。但是法恩斯沃斯是第一个把电子扫描电视摄像机和电子扫描电视接收机整合在一起,提供直播,动态,黑白图像的系统。不幸的是,他的摄像机需要很强的光线,所以他的工作被迫中断。
在英国,艾萨克·舒伯特(Isaac Shoenberg)使用斯福罗金的想法开发了马可尼-电磁干扰(Marconi-EMI)自己的电子摄像管,这个设计构成了为BBC制造的摄像机的核心部件。使用这种摄像管,在1936年11月2日,一条405线的服务被架设在亚历山大宫的摄影棚内,由安装在维多利亚大厦顶上特殊制造的桅杆形天线进行广播。
它暂时替隔壁的贝尔德机械电视系统进行播出,但是它更可靠,也具备更佳的清晰度。而桅杆形的天线一直沿用至今。这台完全用电子电视系统播放的节目,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年德国柏林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报道,共使用了4台摄像机拍摄比赛情况。佐尔金发明的全电子摄像机,担这台机器体积庞大,它的一个1.6米焦距的镜头就重45公斤,长2.2米,被戏称为电视大炮。
这4台摄像机的图像信号通过电缆传送到帝国邮政中心,在那里图像信号经过混合后,通过电视塔被发射出去。柏林奥运会期间,每天用电视播出长达8小时的比赛实况,共有16万多人通过电视观看了奥运会。
1939年,英国大约有2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美国无线电公司的电视也在纽约世博览会上首次露面,开始第一次固定的电视节目演播。二战的爆发使得刚发展起来的电视的发展停滞了10年。战争结束后,电视工业又蓬勃发展起来,电视也迅速流行起来。
1946年,英国广播公司恢复了固定电视节目,美国政府也解除了禁止制造新电视的禁令;电视工业便飞速发展起来。在美国,从1949年到1951年,不仅电视节目已在全国普遍播出,电视机的数目从1百万台升至1千多万台,成立了许多家电视台。幽默剧、轻歌舞、卡通片、娱乐节目和好莱坞电影常在电视中播出。
德国科学家卡罗鲁斯也在电视研制做出了成就。1942年,卡罗鲁斯小组(包括两名科学家,一名机械师和一名木工),造出一台设备。这台设备用两个直径为1米的尼普可夫圆盘作为发射和接收信号的两端,每个圆盘上有48个1.5毫米的小孔,能够扫描48行,用一个同步马达把两个圆盘连接起来,每秒钟同步转动10幅画面,图像投射到另一台接收机上。
他们称这台机器为大电视。这台大电视的效果比贝尔德的电视要清晰许多。但从未进行过公开展示,因而他们的发明鲜为人知。
1956年,金斯伯格和安德逊设计的Modoll VRllo录像机的问世,使电技术前进了一大步。因最初制作电视节目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用电视胶片把节目拍摄下来,冲印,再通过电子扫描播出。采用这种方法的一个最大的缺陷,是无法进行电视节目的实况转播。另外一种是用摄像机直接把信号传播出去。这虽然满足了那些希望目睹现场情景的观众的需要,但是它不能重放。录像机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
1972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一种3/4英寸大的卡式录音带,根本上改变了电视节目的录制方法。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业彩色录像放映系统所使用的卡式录音带。
(6)等离子电视市场调查扩展阅读:
电视机(英语:Television)简称电视,属家用电器。而这个词语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如指将动态的影像和声音转换为电子讯号,并通过不同渠道传输电子讯号,再将电子讯还原为影像和声音的技术,亦是电视讯号传送和接受的技术;和可以接收并还原电子讯号为动态影像和声音的装置,通称电视机;电视亦没有单一发明者。
而是由不同国家科学家研究的共同结果。早在十九世纪时,人们就开始研究将影像转变成电子讯号的方法。电视亦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商业活动,特指人群与人之间使用电视作为传播载体进行资讯交流、讯息传播的一种过程,诸如电视节目的制作、电视讯号的传输、电视讯号的接收和观众对于电视节目内容的评判和反馈等的各个方面。
屏幕尺寸
电视机的屏幕尺寸是一个衡量电视机可能的最小显示画面的参数,它以电视机屏幕对角线的长度量,单位通常是英寸。
液晶电视屏幕的尺寸是严格的产品说明书所标注的尺寸,因为液晶屏幕不存在被边框遮盖住的现象。
市场销售的个别产品存在尺寸不实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比标注的标准尺寸少1-2厘米,即少了不到1英寸的距离。
G. 深康佳数字电视机顶盒占市场份额是多少
海信已把提高质量作为主要落脚点,一个比较清晰的发展战略正在确立。它察觉到了市场环境的变化,并将精力投入到产品升级上五月底,北京数字电视项目招标结果正式公布,海信成为最终赢家。早在一年以前,海信就率先成为青岛数字电视网的重要策划者。而此次则是海信继取得山东广电网、青岛广电局、美国USDTV数字电视项目后的又一大单。高端电视的高增长是彩电业不争的事实。海信直接以第三代可以兼容数字信号的等离子电视切入市场,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这在国内属于首家。其差异化战略日渐清晰。海信有过快速增长期,作为追随者,海信选择粗放增长有其无奈。而海信第四代等离子电视的开发,为其跻身等离子第一军团增添了新的实力筹码。差异化战略日渐清晰长期以来,海信电器的主营业务一直围绕彩电业务展开。海信电器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4.3%,远远超过同一时期深康佳、四川长虹的14.4%、4.2%。作为追随者的海信公司,成为增长最快的彩电企业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困扰中国彩电业的两大顽疾依然存在。首先是不掌握核心技术,产品雷同化严重,功能设置、技术含量重叠的占70%以上,而且大部分走低端产品路线;其次是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中国彩电企业目前的产能在8000万台以上,其中国内市场的容量大约为3500万台,而去年中国彩电出口大约3250万台。这意味着,中美彩电反倾销案败诉后,中国将有3000万台的彩电产能闲置压力。价格战虽然迫使一些经营不善的彩电企业纷纷进行战略转型,如南京熊猫主业转向手机,数源科技主业转向房地产,但海信明确提出了要打造"精品彩电"。由于起步较低,恰逢国内彩电市场的价格战逐步走向恶化,海信的净资产收益率从1996年的35.5%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很长一段时间内,海信非常注重发展速度,而今已把增长的质量作为主要落脚点,一个比较清晰的发展战略逐渐确立起来。海信察觉到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并将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上。今年1~4月份,海信高端彩电出口有了重大突破,其中等离子出口4000多台、液晶出口40000台、数字机顶盒出口2000多台,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海信集团专门成立的平板电视研究所。目前,海信已经形成等离子42英寸至63英寸四大系列、液晶电视从15英寸到42英寸九大系列共计20多款产品的强大阵容。5月26日,北京数字电视项目招标结果正式公布:海信凭借其技术实力,在半年多的招标历程中成为最终的赢家。这意味着,从今年起,海信数字机顶盒将快速开启北京人盼望已久的数字电视梦想。此前,海信已与山东省广电网、青岛广电局、美国USDTV成功合作运营数字电视项目。2004年6月21日,海信全球平板电视研讨会召开。研讨会上,外方代表带来的信息为全球平板电视进入"摩尔时代"提供了佐证:显像管电视在2003年全球全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估计未来增长率不会超过2%,2007年后将逐步萎缩。与此相反,平板电视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70%,其中,30英寸以上大屏幕增长幅度超过100%。预计2007年,全球平板电视的销量将超过2700万台。目前海信平板电视海外销售是其国内的2倍,5月份的销售环比增长已超过100%,从已接到的订单看,7月份将达到30000台左右。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与国外合作、在国外建厂三大有效利器,海信规避了反倾销的种种壁垒,使电视出口量不仅没有下滑,反而出现了大幅增长。2004年,海信延续2003年数字彩电市场启动的势头,加快了平板电视系列产品的研发,并利用高端数字电视产品技术的储备优势和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保持了等离子换代彩电、LCD 液晶系列彩电、数字高清HDTV 电视等高端产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高端增速赛过核心技术近几年,各路彩电巨头对高端彩电趋之若鹜,高端彩电的快速增长成为彩电业获得重生的机会。专业人士认为,要"高端"就要有"专利"技术,而这一点却正好碰到了国内家电制造商的"软肋"。拥有30年国际企业管理经验的日本家电业专家池内宏造谈到中国彩电业时指出:"在数字电路设计上,中国国内有实力的彩电企业技术不相上下,但在光学组件设计上,核心技术一直为国外跨国公司垄断。中国彩电业要想迅速崛起,惟一的选择是尽快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对"国内高端彩电核心技术匮乏"的说法,海信电器董秘盛强并不完全认同。盛强对《新财经》说:"掌握核心技术固然重要,然而核心技术的积累并非一蹴而就,先掌握核心技术再进行生产的思路是根本行不通的。海信主要强化自己在电路设计方面的优势,以及品牌优势参与市场竞争,而速度对海信尤为重要。"海信注重培育在高端彩电产业链中的竞争力,走在了国内其他彩电企业的前面,尤其在近期明显加速。今年"五·一"节前后,公司相继推出等离子、液晶、背投和CRT四大门类20多款1080P高清产品,实现高清产品全线升级。公司表示,年底前,将在全国500家重点形象商场停止高清产品部分非1080P彩电的销售。海信1080P这种顶级格式完全可能成为数字电视高、低端产品的重要分水岭,其不仅标志着中国数字电视技术已走在了世界前列,更重要的是,在即将到来的国内外品牌逐鹿数字电视的竞争中,海信又增添了一枚极其重要的砝码。"3C"背后的数字电视悬疑数字电视还没有给国内彩电企业带来任何回报,但它确实离消费者越来越近了。2004年的春天,海尔、TCL、海信奏响了"重振PC"的号角,希望借助"3C融合"浴火重生。而海信集团总裁周厚健亲自上阵进行推介,可见其在海信布局中的分量。几年前,海尔、TCL、海信"首吃螃蟹"进军PC,结果却差强人意。也是几年前,厦华、春兰、创维纷纷切入IT业,但好景不长,多数企业相继退出和转型。之所以出现如此难堪结局,第一,早期的3C融合并没有真正走向市场,多数以概念炒作为主;第二,对3C融合的时机和节奏把握不到位。几年过去了,海尔、TCL、海信等家电企业再度"豪赌"3C融合。海信扬言"3年突破50亿元,50年实现IPO";海尔宣布,"重振3C";TCL宣布,"新组建TCL数码电子事业部"--家电厂商再度进入IT业,思路已脱胎换骨。对于家电行业,它们需要IT技术支持,这其中既包括通讯的网络技术,又包括计算机应用层面的技术。离开了先进的IT技术,家电厂商的3C融合恐怕永远只是个梦想。应该说,硬件建设方面,中国家电业已经具备了3C融合的基本条件,其市场影响正在逐步增强,概念炒作的色彩正在退减。"对我而言,到海信不是换了一个工作,而是脱胎换骨地做一件事情。"从方正集团助理总裁的位置空降到海信数码任CEO的周险峰,这样描述自己几个月以来的变化,他说,"3C是一件完全不同的事情。"海信数码的总经理吴京伟同样来自方正。民族证券IT行业分析师蒋海认为,"彩电行业的出路必然是升级,但3C融合的原动力并不在彩电制造商这一方面。3C融合并不存在技术问题,但没有迹象表明彩电企业能很快实现3C融合,眼下,专心开发高端电视是各厂商的首要任务。"蒋海比较看好海信的高端电视, 认为"海信产品技术可以与国外产品媲美,而性价比要明显优于国外品牌。相对来说,高端彩电的市场是显而易见的"。青岛是中国数字电视的首批试点城市,2003年下半年开始试点,2004年的用户预计达到15万。尽管这个量还是比较小的,但海信作为数字电视的主要提供商仍是受益匪浅。应该说,现在正是彩电企业锻造品牌的好时机,显然海信深谙其道。变频空调金矿当前,电荒之痛正在蔓延,空调行业的节能刻不容缓。在能源稀缺的日本,变频空调已经达到95%以上的市场份额。1997年4月,海信空调与"变频"这个新鲜词一同闯入中国消费者的视野。海信空调发展的历史,也是变频空调被中国消费者逐渐认知的历史。近三年,海信变频空调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居于领先地位,其份额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截至目前,海信在中国市场的变频空调产销量累计250万台。一项权威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等五个空调消费较高城市中参与调查的77.5%的居民表示,将在未来时间里购买变频空调。据悉,变频空调在青岛、烟台等地已经占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国美、苏宁等大型商业连锁中,变频空调在空调类产品中的销售比重日益增长,达到同类产品的近20%,变频空调渐渐成为消费主流。业界人士预测,未来三年,国内变频、定速空调的总体市场份额将发生根本性逆转,由目前的"定速8倍于变频"改变成各占50%的局面。一位长期跟踪海信电器的分析师认为,海信电器是海信集团所属的惟一一家上市公司,集团极有可能在适当时间将变频空调业务装入上市公司。基于变频空调的发展前景,这将为上市公司提升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H. 如何区分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
等离子电视(PDP)和液晶电视(LCD)都属于平板电视,它们就像双胞胎,虽然表面上十分相像,但本质上却有很大差别。其中两者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使用的面板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成像原理大不一样。等离子电视是依靠高电压来激活显像单元中的特殊气体,使它产生紫外线来激发磷光物质发光。而LCD电视则是通过电流来改变液晶面板上的薄膜型晶体管内晶体的结构,使它显像。除此以外,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也有各自的特点,如等离子电视在同等尺寸下比液晶电视便宜,而液晶电视在节电性能与显示分辨率方面具有优势
关于清晰度
生产液晶电视的企业往往宣称在清晰度上要高等离子电视一筹,并声称目前等离子电视宣称的最高物理分辨力不过1024×1024,而几乎所有的液晶电视都可以达到1024×768的高分辨力,最高的已达1920×1080。事实上,市场销售的等离子电视的物理分辨力大部分只有852×480,只有少数等离子电视的物理分辨力达到1024×768。
但决定平板电视清晰度不只是屏的物理分辨力,电路对高清信号处理的好坏也直接影响清晰度,单纯从屏的物理分辨力来判断还不够充分。所以,液晶电视生产企业单纯从屏的物理分辨力攻击等离子电视不够科学。
关于视角
无论液晶电视怎样辩解,等离子电视在视角方面要好于液晶电视,当然等离子电视也不是“没有视角问题”。对于客厅、卧房用的电视机,很少有人会在超过120度的角度去看电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双方关于视角的攻击没有必要。
关于响应速度
响应速度曾是液晶电视的软肋,近期虽然在技术上已有很大改进,但有时也被生产等离子电视的企业作为攻击液晶电视的对象。有企业宣称,他们的液晶电视响应时间已降低到8毫秒,但实际上,市场上销售的液晶电视响应时间大部分在12毫秒左右。即使已宣称响应时间降到8毫秒的液晶电视,在播放快速运动图像时仍有拖尾现象,因为企业所宣称的8毫秒响应时间是在播放静止图像的情况下测算的。
对于一个快速运动的黑色图像或者白色图像,液晶电视都有轻微拖尾现象,但这并不表示,等离子电视在这方面就完美无缺,对于快速运动的白色物体,等离子电视同样会有轻度的拖尾现象,只是当快速运动的物体换成黑色,就不会再有拖尾现象发生。
关于灼伤
等离子电视在处理运动图像时优于液晶电视,但当静止的图像长时间出现在等离子屏幕同一位置上时,就可能出现灼伤现象。当等离子电视出现灼伤现象,开关机的时候,屏幕上会隐隐约约地出现长时间播放的那张图像,好像印在屏幕上一样,而这成为一些液晶电视生产企业攻击等离子电视的对象。
关于对比度
如果单纯从企业在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标注的对比度数字来看,液晶电视远远不如等离子电视,但不能说等离子电视比液晶电视好。这是因为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采用了不同的对比度测算方法,甚至每个企业采用的测算方法都不一样,他们在自己的产品上标注的数据当然会有很大差异。 等离子电视大多采用全白全黑的测算方式,对比度一般都很高,有些企业宣称其对比度高达8000∶1就是这个原因。如果按照美国国家标准ANSI来测算,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的对比度大都在200∶1或者300∶1左右,这种测算方式是对同一幅图像显示的黑色和白色进行对比。
关于模拟和数字
等离子电视生产企业攻击液晶电视显示的图像是模拟的,而等离子电视则是全数字的。但如果从画质来说,模拟的图像让人感觉平滑,而数字图像让人感觉跳跃。
互有长短各得其所
销售量与销售额
随着画面亮暗的不断变化,等离子像素是间隙工作。液晶分子不能承受高温,况且灯管的损坏率高,抛开开电路损坏的因素,等离子寿命相对较长,我见过97年的等离子用作生产流程监视,每天20小时工作,至今还正常显示。换作液晶早坏了。
在40英寸以上市场,等离子电视有明显优势,尽管夏普已生产出45英寸液晶电视并开始上市,但受高代液晶面板还没有大规模量产的限制,液晶电视在大尺寸方面还不能与等离子电视相比。 在30英寸以下市场,液晶电视与等离子电视相比也占据着绝对优势,但是,目前在中国市场还没有小于40英寸的等离子电视。
从技术原理来看,液晶电视是被动发光,后面有一个背光,液晶板打开以后,后面都是冷阴极荧光管,那是常亮的,通过改变刺激液晶的电压值就可以控制最后出现的光线强度与色彩,并进而能在液晶面板上变化出有不同深浅的颜色组合了,功率不会因为显示的效果而改变。而等离子电视是主动发光,每一个小的像素都在发光,其功率和发光次数、亮度等有关,在全白的情况下,每一个等离子显示单元都达到了峰值,此时等离子电视耗电比液晶电视高。但是电视的图像有白有黑,在黑的画面上不发光,这时候耗电量只有全白的30~40%。均衡考虑,在实际操作中,聚焦在某一个时段,应该说基本上是差不多的;而在耗电峰值的时候,等离子电视的耗电要多一些。但是从动态的角度讲,等离子电视的耗电不一定比液晶电视高。
从物理学上来讲,等离子是内发光、点发光的,液晶是面发光的,所以液晶要好,对眼睛要好一些。使用上来讲,看运动的物体的时候,等离子不太“拖影”,液晶“拖影”的现象比较严重,我们经常会看电视正下方滚动的新闻小字,“拖影”会比较糟糕,这两种电视会让你觉得头晕目炫。传统显像管电视,基本不“拖影”,色彩也比这两个要好。所以我建议(1)如果你是新买电视或原来的电视坏了必须更换,追求时尚,那么就买一个液晶电视(2)如果是更换电视,我觉得还是谨慎为好,没有必要花这个钱,效果并不好(3)如果是为了小孩,应该控制一下小孩看电视是时间,同时为了保护小孩对色彩的感知力和减少“拖影”对视力的影响,暂时不应该换(4)技术更新很快、但是节目没改过来,高清的节目太少,没有太多实用价值,不值得用。
I. 电视调查市场上常见的平板电视的种类和各自特点
各家都有大屏幕,大屏幕又有液晶、等离子、液晶背投,看得她眼花缭乱,营业员力荐自己的产品,更听得她一头雾水,到底买哪一个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三种电视的特点。
屏幕尺寸:各有大小
屏幕尺寸是许多消费者购买电视最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在这方面液晶背投有着明显的优势,其屏幕尺寸一般为42吋、50吋、56吋,60吋的产品也能见到;等离子电视在屏幕尺寸上也较有优势,目前市场上主流产品的尺寸通常是42吋、46吋和50吋,也很适合大客厅以及会议室使用,不过要追求更大尺寸的用户,就只能够考虑液晶背投或者背投了;液晶电视的普遍尺寸在20吋、27吋、32吋、37吋,在三种电视中是最小的,消费者购买液晶电视多数是放置在卧室或者书房使用。随着2005年下半年第7代液晶屏生产线的批量生产,42吋甚至47吋的液晶电视也陆续增多起来。
分辨率:各有高低
面对已经来临的高清时代,分辨率也是消费者特别关注的要素之一。在这方面,液晶电视占据了上风,主流液晶电视的分辨率多为1366×768或者1024×768,物理分辨率可达1920×1080的液晶电视也已上市销售,购买如此高分辨率的液晶电视,可以在高清时代一步到位。
基于液晶技术的液晶背投电视的分辨率也不错,市场上的产品可以达到1280×720或者1366×768的分辨率,也是符合高清播放标准的,比如索尼推出的BRAVIA液晶电视具有1280×720的分辨率,这是HDTV的标准格式。
而42吋等离子电视分辨率一般是852×480和1024×768,也有少数42吋等离子电视具有1024×1024的分辨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目前市场上的低价等离子电视全部都是852×480的分辨率,这根本就达不到高清播放的标准,50吋的等离子电视分辨率普遍是1280×768,顶级的等离子电视分辨率可达1366×768,当然价格比同分辨率的液晶背投和液晶电视贵上许多。
画质:各有优劣
画质也是消费者特别关注的地方,传统背投自然是早已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而液晶背投无论在亮度、对比度、清晰度、解析力上都远远超过传统背投,在画质上液晶背投不逊色于等离子电视;而等离子电视在色彩、亮度和对比度方面要胜过液晶电视,也没有拖尾现象,不过液晶电视在这三种电视中的分辨率是最高的,解析力是最好的,液晶拖尾现象几乎难以察觉。
外观:薄厚之分
外观时尚华美的电视能够给家庭增添更多的乐趣,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凭其超薄苗条的“身材”自然赢得了许多消费者的喜爱,而液晶背投被称为是继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之后的第三大类薄型电视,机身厚度为30-40公分,比起传统CRT电视轻薄很多。
从上面的比较来看,液晶电视、液晶背投和等离子电视各有优劣,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仅追求大屏幕效果,那么低价的等离子电视可能会吸引很多消费者,不过这类等离子电视技术和性能都比较落后,而且无法满足高清视频的播放。而等离子电视价格,和相同尺寸但分辨率更高的液晶电视相比,没有多大优势,大尺寸顶级的等离子电视价格又相当昂贵。相对等离子电视价格的“两极分化”,液晶电视的降价吸引了不少的消费者。对于精打细算的消费者来说,想花费最小就能够享受到大屏幕视觉效果的高清电视,成熟应用三片式液晶技术的液晶背投体现出来的高性价比比较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