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保护环境的调查报告
主题:我家乡的环境问题
时间:2006年5月3日
活动情况: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去了几个比较热闹的地方:学校 河边 菜市场 超市等 我们发现污染比较严重,尤其是在学校的不远处和河边有很多的垃圾,我们看了一下大多都是来源于生活垃圾,而且白色垃圾占多数,我们还看到了倒垃圾的人,他们好像没有意识到着一点。菜市场就更不用说了,到处都是邻居和果皮,家禽场到处是臭味与各种毛,卖鱼的地方随处可见的是鱼鳞和血,乱七八糟而且很多的垃圾都是被随意扔在路上和路边的。医院和超市还算比较干静的。我们做了一些调查并且问了一些行人。我们发现他们的环境保护意、是还不够强,因为是在这样一个十分偏僻的小镇,虽然不贫穷但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我们做了一个简要的调查表。
(1)调查地点:学校 医院 河边 超市 菜事场等多个人口密集地。
(2)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3)主要表现:垃圾很多,很多小水沟都遭到严重的污染,水质变的恶劣,垃圾主要为生活垃圾,其中白色垃圾占了很发一部分。而且有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入河中,河水变的很脏很臭。
(4)主要原因: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十分薄弱,大家都不是很注意公共场合的环境卫生,也不注重保护身边的自然环境。
(5)解决方法:首先要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的意识,每个人都从身边做起,将身边的环境保护好,再做宣传,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活动体会:通过这次活动,不但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使我更加的熟悉了这项活动的过程,而且通过这次活动我也深刻的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们身边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明白了现在的严峻行势。我深刻的认识到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与自然和偕相处,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尽力去保护环境,同时也会做有关于环境的宣传。
❷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调查报告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都和人类自生不保护环境、浪费资源、破坏生态有关。倡导低碳联盟,环保生活已经迫在眉睫了.我和爸爸妈妈针对我家的日常生活做了一次调查和统计.
(一)衣:四季衣物购置合理,我的衣服都会传给表弟,基本无浪费。
(二)食:早餐以包子、馒头、面包搭配牛奶、豆浆为主,基本无浪费。中餐以面为主,每人一碗2—3两无浪费。晚餐三菜一汤,有时分量过多或味道不好,时有浪费,应注意。
每日的淘米水用来浇花,洗菜水用来拖地,冲厕所
(三)住:家里的电灯除部分用的节能灯外,没有其它的节能设施。冬天基本用电暖器和电热毯取暖。夏天主要使用风扇,最热几天用空调,温度控制在26度。通过使用发现:大功率的电暖器长时间开启的耗电量甚至比空调的耗电量还高,应注意控制,合理使用。
家里的燃气热水器使用频繁,特别是我和妈妈每日洗澡时间过长,浪费了大量的气和水资源,应引起重视。
电脑每日使用时间都超过了10小时,晚上用灯时间过长造成浪费。大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抓紧时间,早睡早起,尽量利用白天完成工作。
(四)行:目前家里的主要交通工具为电动车和自行车,必要时才开车。
(五)其它:全家已从6月1日开始使用环保袋。家里的垃圾袋主要采用可降解塑料袋,尽量多装,三天扔一次。
在外用餐有时使用一次性餐具,有时自带餐具。
冰箱温度设为7度,除假期外,电视使用率较低,每日用电饭煲煮饭,都较为合理。
家里的餐巾纸和卫生纸用量太大,平时都是随手扯许多来擦桌子擦地,没有养成节约的习惯,应注意。
上下楼一般只按一部电梯,减少了多余的损耗。
家里有一些小植物,但没参加过植树活动,以后要注意这方面的信息,积极参加。
通过这次对家里生活习惯的调查和清理,发现我家在节约能源方面还做得不够好,我们全家都认识到节约用电用水用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可以节约开支,节约能源,还可以减少废气排放,减少污染,造福子孙后代。所以,我们要坚决支持“低碳联盟,环保生活”!
❸ 关于环保袋的调查问卷
1:能
2:B
3:在短时间可降解
4:能接受,合理
5:可以归商家所有
6:每个政策的施行都需要一段时间,能接受,关键是人们意识的改变! 能
7:A
8:没有
9:人们的意识是最重要的,应该给人们不断灌输环保意识!
❹ 无纺布袋的市场调查
在深圳各大商场和超市内,商家销售或免费赠送的环保购物袋颜色不同、厚薄各异,种类也多达几十种。
昨天,在华强北地铁商场一家专门经营塑料包装袋的商家告诉记者,我们特意增加了无纺布环保袋的数量。在笋岗路市场上一专营塑料包装袋的店主告诉记者,市场上销售的环保袋都是用一种叫做无纺布的材料制作的,可以经常使用,比较环保。
限塑令的出台,也令一些普通塑料袋生产及销售商谋求转型应对市场变化。一家大型环保袋生产厂家告诉记者,1999年全国无纺布生产线仅有20条,而今已经发展到300条。
深圳市纺织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限塑令”的出台给无纺布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商机,很多企业都已经广泛联合其它纺织、塑胶业的生产商,通过已有的进入渠道和购销关系,全力将生产的环保袋打入消费市场。
❺ 关于环保型塑料袋的课题研究
然而12月4日,英国BBC电视台时事与新闻栏目的监制Jeremy Bristow带了一部名为《我们能拯救地球吗》的纪录片来到广州,描绘了继续放任全球变暖的未来地球的前途,给参加这天研讨活动的广外高级翻译学院的李春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Jeremy Bristow在过去的12年里潜心致力于环境纪录片的研究与制作,2006年《我们能拯救地球吗》在BBC一套和探索频道的播出,引起了英国全国观众的高度关注,创下了当年的高收视率。在片中,Jeremy Bristow遍访科学家,为我们描绘出当今人类和地球未来令人沮丧的前景,由于人们不环保的生活方式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未来50年海啸将会频繁发生,城市逐渐被海洋吞没,空气中二氧化碳融入海洋使海水变酸,生物链受到破坏,到2100年,全球一半的动物将灭绝。
全英国最具说服力的电视主持人大卫在镜头前严肃地说,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我们可能会葬身海底。“去改变这种现状,不管个人还是集体。”大卫说,他教人使用环保购物袋,把家里电器的总电源关掉,每次煮一杯开水而不是一大壶泡茶。
李春玲表示,自己是个有环保理念的人,比如不用一次性快餐饭盒和筷子,但她也不好意思地承认,自己有时并没有在生活里坚持环保的生活方式,因为觉得偶尔不环保可能并没有太大影响。她和大多数身边的人一样,习惯做口头环保者。
英国著名市场咨询公司tel曾在一份调查报告中表明,依据个人环保的行动力区分,环保者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超绿者”(very dark green),“深绿者”(dark green),浅绿者(pale green),最后是“口头环保者”(armchair greens)。
口头环保者无处不在,即使有时身受其害,转脸也忘了环保从自己做起的重要。家在广州工业大道南一栋小区顶楼复式单位的曾伟忠,只听说过地势低会被水淹,而从来不知道住在顶楼也会发大水。8月25日傍晚,一场暴雨夹着闪电袭击广州,他家的天台积水到了腿肚子,雨水灌到房间里,所有的木地板全被泡得翘了起来,而导致这场大水的主因竟然是,天台去水口被风吹来的塑料袋堵死,水完全无法通过管道流下去。现在的曾伟忠,仍然是塑料袋的忠实拥趸,垃圾也是随便丢出门外,至于环保,有那些名人在做啊,“我们老百姓做不做有什么重要啊?不是也有人一到地球日就去捡塑料袋嘛。”
志愿者眼中的口头环保者
在女生林琳看来,到沙滩去捡塑料袋的行为“很作秀”。林琳是厦门大学环境管理系研一学生,厦大减袋小分队的负责人。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她带领的减袋小分队选择在这天成立。“白色污染提了这么久,很多人还是没有真正意识到塑料袋的危害,还有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塑料袋最早是一名欧洲的工厂主于1902年发明的。由于其方便易用,价格低廉,因而几乎无处不在。自塑料袋诞生之日起,它注定了是“即用即弃”的消耗品。
小小塑料袋,风靡全球近百年。上世纪80年代,广东零售业最先开始向顾客附赠塑料购物袋,此后迅速普及到大江南北。当年的媒体曾热情讴歌这一“便民举措”,认为这开启了消费史上的新篇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小方便却变成了大麻烦。英国《卫报》曾把塑料袋评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研究表明,不可降解的塑料袋自然腐烂需要200年以上。埋掉?占用土地,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还会污染地下水。烧掉?会产生有害气体,损害人体健康。
在塑料袋的诞生地欧洲,它早就被多个国家和地区列在了禁用和限用物品名单之内。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还是对塑料袋亮着绿灯。即便在美国,除了旧金山通过了停用化工塑料袋的法案外,其他地区至今在这方面仍难有建树。
“不知道深圳那边能不能实施起来,如果政府立法的话,也能让更多的人来适应(塑料袋收费)。”林琳的亲身经历告诉她,口头环保,行动免谈的人不在少数。
今年9月5日,厦门无塑料袋日,林琳组织一群志愿者在两家厦门沃尔玛超市宣传“减袋活动”。那天,排队买价值一毛钱的环保布袋的顾客很多,在柜台直接对志愿者发火的顾客也不少。“有的直接就指着我们的鼻子骂神经病,店员没办法只好免费给他塑料袋。”(活动规定当天塑料袋每个收费0.1元)
与外面的人群相比,林琳本来对校内的学生更抱有信心。今年5月,减袋小分队发出了1181份有关塑料袋使用的环保问卷调查。“对于有偿使用塑料袋”的问题,得到了50.5%的支持率,无所谓和反对者各占21.1%和2.2%。
在数据的支持下,12月2日,林琳将活动移到校内进行。她形容,活动当天十分成功,校内两家超市节省下3000多个塑料袋。不过,当晚校园BBS却出现了反对的声音。反对的理由大同小异,“无非是为什么要有偿使用,收费的去向等等。”
小小塑料袋,在这个时候简直就成了一面镜子。在林琳看来,这些人都是口头环保者,他们最大的特征是——光说不练。口头上关注环保议题,实际上这些想法却没有影响他们的消费习惯。
在茶余饭后的谈天说地中,环保是热门谈资,“口头环保者”往往鄙视政府的不力和企业的无良。但却忘了,对环境最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始终只有一个个独立的民众。
今年的诺贝尔环保奖得主,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自己制作并主演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中用动画讲了“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如果一只青蛙跳进温水,再慢慢把温水加热煮沸,它就不会动,即使水温不断上升,它也不会动,直到有人把它救出来……
“我们人类的集体神经系统和青蛙的有些类似,如果遇到突然的危险,会断然采取措施,但如果面对渐变的危险,即使变化的速度很快,我们仍会呆在那里,没有任何反应,也没有任何措施。”戈尔警告我们。但问题是,谁会来拯救人类呢?
没有谁,只有人类自己。
❻ 关于塑料袋的调查报告
在这次调查中发现:
一、“限塑令”的目的
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污染外,它还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国家自2008年6月1日起实行“限塑令”,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市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最终达到减少连卷塑料袋等各种塑料袋使用的目的,以遏制其对环境的危害。
二、“限塑令”的意义
塑料袋实实在在地危害着环境,被丢弃的塑料袋不仅有碍观瞻,还会导致野生动物和家畜的死亡,以及堵塞城市下水管道等。对超薄塑料袋实施禁令、鼓励使用塑料袋替代产品和鼓励回收利用等措施将可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出售塑料袋所得可用于支持市政回收项目,还可用于降低环保产业劳动力成本,包括废品回收业和使用天然纤维制造塑料袋替代产品的行业都将受益。
三、环保袋的好处
使用环保袋有很多好处有很多,使用环保袋,即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白色污
染;而且环保袋的使用寿命比塑料袋长,最重要的是环保袋可以循环使用。相比塑料袋使用寿命短而且不易被降解,环保袋好处多多。
四、购买塑料袋的原因
超市有偿提供的塑料袋价格在0.1~0.3元之间,环保袋的价格则在3~5元之间。一次购物,人们所需用塑料袋的个数在2~5个之间,用环保袋一般是一个就够了,少数买的多的顾客,需要2~3个。由于“限塑令”实施不久,人们购物还未养成自带的习惯,如果去购物时没有自带环保袋或塑料袋,使用塑料袋的价格在1元左右,而再购买一个环保袋需要花3~5元。这是少数人依旧使用塑料袋的主要原因,因为忘了带而买环保袋,反而提高了购物成本。而且环保袋不方便对购买的商品进行分类,往往是把所有商品都混杂的放在一起,如果购买的商品较多,很容易造成一些商品的变形。
以前塑料袋不流行的时候,人们习惯于用篮子、布袋购物,也没觉得不方便。但也要确实认识到以前商品的种类不如现在的繁多,人们的购物需求不同。现在的人,往往习惯于把几天内所需的商品一次性买齐,所以环保袋的设计上也需要改善,并不是越大越好。
五、环保意识的强化
相较于“限塑令”实施之前,超市中人手塑料袋的情况,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57个被调查者中有38个使用自带的购物袋,即,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消费者群体至少下降了6成。有些没有携带环保购物袋的市民在购买小件物品或少量物品时,也都已经不再用塑料袋盛装,他们会选择手捧,或怀抱的方式
从这些现象来看,人们已经意识到塑料袋带来的危害,虽然长久以来的习惯不能一下子改变,但是会有意识的去减少使用塑料袋改用环保袋就已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塑料袋会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也会有更好的代替品出现。
六、“限塑令”施行中的阻力
和超市严格执行“限塑令”相比,菜场执行情况要差得多。根据一则新闻报道,记者在一家农贸市场问一名摊贩:“今天不是不让送免费塑料袋了吗?”该摊贩回答:“我这是方便老百姓啊,不给塑料袋他怎么买菜呢?” 一名菜场经营人员说,每个塑料袋两毛钱,但为了这两毛钱,他们往往要向消费者解释半天,仍有人不理解。还有消费者听说塑料袋要另外收费,竟扔下已经称好的菜扬长而去。
由此可见,在超市商场以外的农贸市场以及水果摊位,“限塑令”并没有起到很强大的“限塑”作用。
“限塑令”不“限塑”并不能够说明“限塑令”不适合现实情况的需要,反而更能够体现出环境对“限塑”的需要以及“限塑”从硬性规定到人们自觉执行之间的距离。
七、减少施行阻力的措施
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与问题同时产生。要使“限塑令”施行过程中的阻力减少,我们通过这次调查,总结出了几点。
1.继续加强对“限塑令”的宣传,使限塑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2.从总体上加强环保意识,不仅仅是在使用塑料袋上;
3.要依法治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从生活习惯的各个方面出发,制造更便利时尚的环保购物袋;
5.鼓励各个事业单位施行不违背于“限塑令”的实际措施,等等。
总结:
我国每天对塑料袋的使用量超过三十亿个。其中,超市塑料袋用量达40万吨,是一次性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最多的场所之一,虽然商务部规定: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从6月1日开始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也不得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塑料购物袋。但是超市以外的百货商店、菜市场、水果摊的塑料袋用量是超市的三倍,而生产这些塑料袋平均每天需要消耗的石油至少13000吨。这些塑料袋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卫生。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手段之一。 根据有关专家测算,“限塑令”的实施将使塑料袋的使用量减少至少三分之二。有专家表示,我国实行“限塑”,是利用经济手段治疗人们的白色污染“依赖症”,最终实现由“限塑”到“禁塑”。而现在需要做的,一方面是通过宣传教育,让老百姓把自觉摒弃塑料袋变成习惯。另一方面,还是要找到既能兼顾百姓生活便利,又环保的塑料购物袋替代品。对于老百姓来说,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虽然眼下的“限塑令”给市民带来了些许不便,但从长远考虑,合理的使用塑料购物袋,逐步减少塑料购物袋的使用总量,可以从根源上遏制“白色污染”,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最终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但是,“限塑令”是国家行政机关通过行政法规来达到“限塑”的目的,要从“限塑”到自觉的摒弃塑料袋,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每个人去自觉地执行。
❼ 全国超市统一使用环保收费方便袋,其费用到底哪儿去了拜托各位了 3Q
【新闻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以下简称超薄塑料购物袋)。 旅客列车、客船、客车、飞机、车站、机场及旅游景区等不得向旅客、游客提供超薄塑料购物袋(包装袋),铁道、交通、民航、旅游等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环卫部门要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切实减少被混入垃圾焚烧或填埋的废塑料数量。 今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这是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下简称《通知》)中所做的规定。 按照此规定,以后顾客购物要么自己带菜篮或布袋,要么花钱买塑料购物袋。顾客能否接受这样的规定?沈阳的超市、商场将会对此做出怎样的反应?昨晚,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超市塑料袋其实不免费 辽宁省环保局的统计显示,在沈阳,一般的大型超市每天平均使用塑料袋3万只,成本在3000元左右。沈阳市环保部门的数据表明,沈阳每年消耗塑料方便袋约30亿只,市民每年要为这些塑料方便袋支付6000多万元。 表面上是免费提供的塑料购物袋是否真的“免费”呢?实际上,目前各超市以免费形式提供塑料袋,但其费用实际已计入商家的经营成本中,塑料袋的成本摊到了每一件商品的价格上,最终还是由顾客埋单。 家乐福沈阳地区公共事务经理周玉萍表示,家乐福一个店每个月在塑料袋上的花费最少要在七八千元。 三经街上,24小时营业的信盟超市的收银员说:“现在每天至少得用200多个塑料购物袋,这些也都是有成本的。” 商家顾客都说“是好事” 家乐福沈阳地区公共事务经理周玉萍表示,家乐福支持这项规定。“这样可以减少企业费用,顾客开始可能会不适应,但慢慢就会好了。” 为了提倡环保购物,从2007年9月开始,家乐福已经在推广环保购物袋了。环保购物袋是布制的,可以反复使用,有各种款式供顾客选择。“售价是4.9元一个,买满68元加2元就可以赠送一个。”周玉萍说,现在环保购物袋的市场越来越好,现在每个店每个月平均能卖出二三十个,多的时候可达到50多个,“顾客在慢慢接受环保购物袋”。 信盟超市的收银员对这个规定也表示支持,认为既环保又可以节省超市成本,但她同时也表示担心:“就怕顾客不理解,以前买东西给购物袋都习惯了。” 一位正在超市购物的陈先生对此表示理解,“节约能源,这是好事。” 但市民张女士觉得如果不免费给塑料袋会不方便,“现在家里装垃圾什么的用的都是超市、市场给的塑料袋,离不开塑料袋呀。一下子不免费给了,肯定接受不了。” 【二】超市说是“成本价” 1月15日,贾先生在万客隆超市东陵分店购买了几样物品。 “麻烦你给一个塑料袋,我把物品装起来!”结完账后,贾先生要求。 “对不起,塑料袋1元一个。”收银员说。 “我在超市里买完东西,装东西的塑料袋也得我花钱?”贾先生不解。 “这是环保型塑料袋,可以降低白色污染,而且能承受10公斤的重量,1元钱只是成本价。”对方解释。 万般无奈下贾先生再次掏出了钱包。 【三】这就是商家,顾客还有国家政策之间的博弈了 一段时间之后会有比较成熟的营销模式的 费用的话,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
❽ 塑料袋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限塑令”实施后塑料袋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塑料袋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长久的危害。由于塑料不易被分解,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而塑料购物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限塑令”实施已过去一周,我们试图通过了解目前塑料袋使用情况,了解人们当前的购物生活习惯与环保意识。
针对超市是人们购物的主要场所,也是塑料袋大量使用的场所,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在杭州物美大卖场文一店进行调查。调查采取实际考察的方式,在超市收银台后观察人们的购物习惯并列表统计。观察了目光可及的三个收银台状况,在下午7:15~7:35这20分钟内:共有57个人付款,其中男性25人,女性32人,其中用塑料袋的有19人,占总数的33.3%。而使用塑料袋的19人中男性11人,女性8人,占各自性别总数的44%和25%,占总数的19.3%和14%。而买环保袋的一共有22人,占总数的38.6%,其中,男性占人,女性占14人,占各自性别总数的32%和43.75%,占总数的14%和24.6%。其中自带环保袋或塑料袋的有10人,占总数的17.5%,其中男性2人,女性8人,占各自性别总数的8%和25%,占总数的3.5%和14%。不用的或用购物车的有6人,占总数的10.6%,其中男性4人,女性2人,占各自性别总数的16%和6.25%,占总数的7%和3.5%。
由此可见,国家“限塑令”推出后,“限塑令”实施初期,市场阻力不大,但仍然需要一个适应期。在超市和商场由于国家法律实施的强制性,限塑都顺利地推行了,也受到了多数市民的欢迎。
在这次调查中发现:
一、“限塑令”的目的
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污染外,它还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国家自2008年6月1日起实行“限塑令”,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市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最终达到减少连卷塑料袋等各种塑料袋使用的目的,以遏制其对环境的危害。
二、“限塑令”的意义
塑料袋实实在在地危害着环境,被丢弃的塑料袋不仅有碍观瞻,还会导致野生动物和家畜的死亡,以及堵塞城市下水管道等。对超薄塑料袋实施禁令、鼓励使用塑料袋替代产品和鼓励回收利用等措施将可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出售塑料袋所得可用于支持市政回收项目,还可用于降低环保产业劳动力成本,包括废品回收业和使用天然纤维制造塑料袋替代产品的行业都将受益。
三、环保袋的好处
使用环保袋有很多好处有很多,使用环保袋,即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白色污
染;而且环保袋的使用寿命比塑料袋长,最重要的是环保袋可以循环使用。相比塑料袋使用寿命短而且不易被降解,环保袋好处多多。
四、购买塑料袋的原因
超市有偿提供的塑料袋价格在0.1~0.3元之间,环保袋的价格则在3~5元之间。一次购物,人们所需用塑料袋的个数在2~5个之间,用环保袋一般是一个就够了,少数买的多的顾客,需要2~3个。由于“限塑令”实施不久,人们购物还未养成自带的习惯,如果去购物时没有自带环保袋或塑料袋,使用塑料袋的价格在1元左右,而再购买一个环保袋需要花3~5元。这是少数人依旧使用塑料袋的主要原因,因为忘了带而买环保袋,反而提高了购物成本。而且环保袋不方便对购买的商品进行分类,往往是把所有商品都混杂的放在一起,如果购买的商品较多,很容易造成一些商品的变形。
以前塑料袋不流行的时候,人们习惯于用篮子、布袋购物,也没觉得不方便。但也要确实认识到以前商品的种类不如现在的繁多,人们的购物需求不同。现在的人,往往习惯于把几天内所需的商品一次性买齐,所以环保袋的设计上也需要改善,并不是越大越好。
五、环保意识的强化
相较于“限塑令”实施之前,超市中人手塑料袋的情况,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57个被调查者中有38个使用自带的购物袋,即,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消费者群体至少下降了6成。有些没有携带环保购物袋的市民在购买小件物品或少量物品时,也都已经不再用塑料袋盛装,他们会选择手捧,或怀抱的方式
从这些现象来看,人们已经意识到塑料袋带来的危害,虽然长久以来的习惯不能一下子改变,但是会有意识的去减少使用塑料袋改用环保袋就已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塑料袋会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也会有更好的代替品出现。
六、“限塑令”施行中的阻力
和超市严格执行“限塑令”相比,菜场执行情况要差得多。根据一则新闻报道,记者在一家农贸市场问一名摊贩:“今天不是不让送免费塑料袋了吗?”该摊贩回答:“我这是方便老百姓啊,不给塑料袋他怎么买菜呢?” 一名菜场经营人员说,每个塑料袋两毛钱,但为了这两毛钱,他们往往要向消费者解释半天,仍有人不理解。还有消费者听说塑料袋要另外收费,竟扔下已经称好的菜扬长而去。
由此可见,在超市商场以外的农贸市场以及水果摊位,“限塑令”并没有起到很强大的“限塑”作用。
“限塑令”不“限塑”并不能够说明“限塑令”不适合现实情况的需要,反而更能够体现出环境对“限塑”的需要以及“限塑”从硬性规定到人们自觉执行之间的距离。
七、减少施行阻力的措施
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与问题同时产生。要使“限塑令”施行过程中的阻力减少,我们通过这次调查,总结出了几点。
1.继续加强对“限塑令”的宣传,使限塑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2.从总体上加强环保意识,不仅仅是在使用塑料袋上;
3.要依法治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从生活习惯的各个方面出发,制造更便利时尚的环保购物袋;
5.鼓励各个事业单位施行不违背于“限塑令”的实际措施,等等。
总结:
我国每天对塑料袋的使用量超过三十亿个。其中,超市塑料袋用量达40万吨,是一次性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最多的场所之一,虽然商务部规定: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从6月1日开始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也不得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塑料购物袋。但是超市以外的百货商店、菜市场、水果摊的塑料袋用量是超市的三倍,而生产这些塑料袋平均每天需要消耗的石油至少13000吨。这些塑料袋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卫生。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手段之一。
根据有关专家测算,“限塑令”的实施将使塑料袋的使用量减少至少三分之二。有专家表示,我国实行“限塑”,是利用经济手段治疗人们的白色污染“依赖症”,最终实现由“限塑”到“禁塑”。而现在需要做的,一方面是通过宣传教育,让老百姓把自觉摒弃塑料袋变成习惯。另一方面,还是要找到既能兼顾百姓生活便利,又环保的塑料购物袋替代品。对于老百姓来说,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虽然眼下的“限塑令”给市民带来了些许不便,但从长远考虑,合理的使用塑料购物袋,逐步减少塑料购物袋的使用总量,可以从根源上遏制“白色污染”,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最终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但是,“限塑令”是国家行政机关通过行政法规来达到“限塑”的目的,要从“限塑”到自觉的摒弃塑料袋,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每个人去自觉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