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策划 > 粽子的市场调查报告

粽子的市场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1-05-24 07:17:57

1. 关于端午节的调查报告例文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夏至,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纪念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策划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 、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端午节食俗】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从《风土记》中记载的作法看来,当时的粽子是以黍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余馅料。但在讲究饮食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之下,今天能看到的粽子,不论是造型还是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干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后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的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只见黄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为“黄金裹玛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嘉兴“五芳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个小时,煮熟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
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特点是圆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两种。甜的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甘贝、冬菇、绿豆、叉烧等。
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软、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乾等。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於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扑鼻,也有人沾上白糖来吃。
端午节还吃咸蛋。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的佩饰
健人,旧时江浙一带端五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健人一说与艾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骆虎状,妇人皆戴之,”似此则当有驱邪辟疫之作用;一说即古时的步摇,纯为妇女装饰品(蔡云《吴献》注)。
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画额,时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长命缕,时端午节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鸡赶免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有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端午的禳解、祛除及避五毒
如上所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

你可以自己决定挑其中的哪几段。

2. 关于端午节的调查报告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1-4]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 [5-7]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3.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的调查报告

以临近端午节前夕,孩子们听到要过节都高兴的发出了欢快的笑声,幼小的孩子们都等着大人们包粽子,讲故事。而我们也将人世尘俗抛掷脑后,投入到节日的欢乐中。 如今已是端午之节,我很想念屈原前辈。屈原是谁你们可能不知道,我来给你们讲一个故...

4. 关于端午节的研究报告

[编辑本段]【端午节各地风俗】
端午节是我国非常受欢迎的传统节日,各地有很多不同的习俗和习惯来过这个节日,大家通过各种方法祈求安和,避邪保平安。
安徽
安徽合肥:端午节插艾草招福驱邪
端午节到了,安徽合肥市民按照传统习俗,纷纷购买艾草插在门上以招福驱邪。合肥市淮河路上一个菜市场内,一位女士买了几枝艾草,正准备回家烧饭。她说,按照传统,端午节要把艾草挂在门上驱邪。在合肥市城隍庙市场的路边,家住郊区的王大爷推着辆三轮车卖艾草。他的艾草是从附近的山上采来,用别的草叶将几枝扎成整齐的一捆捆来卖,一块钱四捆,艾草散发着特殊的芳香,不时有人上前挑选购买。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羽状深裂,表面是绿色,叶被密生白色毛,茎叶均有特殊香气。中国古代以艾草为药,针灸的灸法,就是以艾草置于穴道上,进行烧灼治病。古人也因此认为艾草可以招福驱邪,中国古书中记载:“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古时认为端午节之后天气开始炎热,蚊虫滋生,易发传染病,因而在这一天以所谓“天中五瑞”——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等5种植物,来驱除各种毒害。
安徽歙县:端午节跳钟馗捉鬼
位于安徽南部的歙县每年端午节除了吃粽子、悬艾草、舞龙舟等风俗外,还有独具特色的跳钟馗施威捉鬼活动。钟馗小鬼们扛着“钟进士出巡”、“肃静”、“回避”的牌子,钟馗手持利剑,戴着破伞,还有小鬼捧酒钵等民俗表演。
据了解,跳钟馗是民间避邪驱鬼的方式之一。过去歙县许多村落端午节都有跳钟馗表演,钟馗出巡范围只限本村,村头路口、大街小巷都要巡到,以示驱鬼之彻底。事先准备接钟馗的人家,为了达到求神驱鬼的目的,将燃放鞭炮助威,在鞭炮声中,尘土四扬,气氛威严。有资料显示,在中国清代诗人的作品中就有端午吟咏钟馗的诗,也许是这时天气湿热人多病,瘟疫易流行,故请钟馗来驱邪捉鬼。
河北
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
山东及东北
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五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
山西
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
江苏
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黄玉一块,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
四川
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在梅洲,还有喝雄黄酒的习俗,说是可以辟邪/防蚊虫的作用。在这天每家每户的房门上都插有艾草,说是可以辟邪。
广东
每年端午节前后,不少父母都有带着小孩到江边浸泡“龙舟水”的习惯,以祈福孩子身体健康,快快长大。客家人有吃染苦瓜的习惯(用糯米与鱿鱼末混和塞进去籽的苦瓜里)
台湾
端午节,家家户户还有打“午时水”的风俗。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睭(眼睛),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云南
那边人过端午,吃花生、桃李等。但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义则和南人有别。吃花生是取其长生之意,吃李子则象征子孙繁衍,有人还认为可以预防中暑。
浙江
习惯吃粽子,撞煮熟的鸭蛋。
普遍
带葫芦:端午节带葫芦是历来的风俗,小孩、成人佩带葫芦,有避邪驱瘟之意。佩带传统文化寓意"福禄"的葫芦,可以化戾气为平和,增强福缘气场。
当然还有比较普遍的就是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赛龙舟啦,这些都是非常受欢迎的端午节习俗。

5. 请问粽子市场调研报告怎么写最好有范文,感激不尽!

粽子是明显的季节性产品,可能没有专门的粽子厂家,但粽子生产商一般都是食品厂是不会错的。
1先写概述,粽子的特征,消费市场,消费量,高中低端产品需求等
2然后市场需求,时间段,客户,人群,价格
3再写市场供应:哪些地区需求大,哪些渠道消费如网上,超市,批发市场
4再写客户:客户特征,传统文化影响,农村城市的买家,喜欢啥类型的粽子
5再写竞争者:主要生产厂家,生产规模,区域位置,民间手工制作所占消费比重等
6 对上述做个总结~~就这样啦,可能没有现成的报告

有问题在线问~~

6. 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调查报告五百字左右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

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7. 端午节风俗的调查报告

实验想法:不久就是端午节了,听说端午节到来时,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就要做一个研究报告。看看各地都有哪些不同的风俗习惯也好多多了解各地不同民族对端午节的热爱之情。

实验方法:我通过看报.问老人.上网等各种渠道查查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端午节的由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屈原自投汨罗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传统名称: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小女曹娥救父投江: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诗词二首:

五日·选一(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调查报告结论:看来这端午节的习俗真多呀!

8. 餐饮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急求!

今年-7月份全国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0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3%。其中,上半年营业额1728.5亿元,同比增长18.5%。上半年我国餐饮市场继续呈现高速发展的势头,增幅居全国消费品市场的首位,名列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前列。上半年餐饮市场的主要特点是:
1、餐饮业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越来越好。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是餐饮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完成394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8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13元,增长1.5%。随着经济发展的逐步回升,经济活动增多,城乡人均收入持续增加,市场更加活跃,需求日趋旺盛,对餐饮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促进餐饮业营业额增幅显著攀升。
2、假日消费成为市场的新亮点。元旦、春节、五一等节假日市场较往年更加火爆,各地旅游团队用餐、家庭宴席、婚庆寿宴和散座业务明显增多。据对全国十个城市饮食服务企业调查,今年春节期间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5.1%,五一节期间比上年同期增长60.3%。北京全聚德集团“五一”节期间,共接待93735人次,销售烤鸭47536只,营业总额达1062.31万元,比2000年春节7天收入提高了110%。从今年“五一”节市场看,出现了销售高峰来势猛、节奏快、持续时间长的市场特点,呈现了“四多两少”的特征,即“散客多,家庭消费多,婚宴多,内地旅游团队多;预定包桌减少,人均消费减少”。假日消费的突发性、时效性、品牌性和民间性的表现明显。过去是以单位宴请为主,包桌消费高,服务节奏较慢,而假日经济以家庭消费为主,要求节奏快,品尝到风味特色。居民消费不仅浏览名胜,而且品尝美食,宁可多费些周折也要吃到名牌。西安饮食集团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54亿元、利润613.26万元,其中:公司双休日和节假日共实现营业收入7199万元,占上半年收入的46%。
3、企业经营特色更加突出,经营水平普遍提高。在竞争不断激烈的情况下,企业更加注重创新经营和特色经营,菜品、质量就餐环境和服务水平等逐步提升,行业总体经营水平有所提高,为行业持续发展创造了基础。由过去偏于重品种、重价格向重品牌、重质量方向转化,抓管理、上档次、创名牌。山东净雅大酒店有限公司以经营胶东海鲜餐饮为主,其营业面积达25000多平方米,员工1000多人,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民营餐饮企业。前不久,他们通过了国际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从而使企业质量管理又上了一个新档次。他们认为: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始终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必须有一套科学、先进、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因此,决定导入ISO900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加快企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在净雅的一次顾客意见调查中,顾客对菜品评价的合格率在99.8%以上,对服务评价的合格率在99%以上。
4、大众化经营持续红火。小吃、快餐和成品、半成品市场不断扩大,家庭私人消费占市场的比重继续增大,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上海新亚集团的新亚大包快餐,二年来已发展了87家快餐连锁店,今年开始发展家庭小厨房,将连锁店深入社区,开展成品、半成品和菜点现做现卖的服务。同时对新亚大包以开“母子店”形式大力发展,争取达到200家。即在居民集中区开设较大规模的“母店”再向周边地区辐射出一些“迷你型”的“子店”,其发展规模与服务功能将不断增大。这样既可减少资金投入和人员培训负担,又可使更多的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到统一水准的“新亚大包”。江苏常州市大娘水饺餐饮有限公司。以月均开一店的速度快速推进,小小水饺开出了大市场,成为快餐业的一颗新星。据了解,该公司现已

拥有连锁店30家,今年头5个月营业额超4200万元,呈现良好的势头。他们严格规范连锁,抓住统一配送、标准化运作和制度化管理的关键环节,积极推进快餐连锁经营。不久前,“大娘水饺”公司按照国际质量体系标准严格管理,也通过了ISO9002认证,进一步树立了良好形象,取得了迈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传统端午节的来临,给餐饮企业提供了商机。上海杏花楼集团提早开始组织货源,选择最优质的赤豆、糯米和肉、禽蛋原料,加强员工培训,专门针对端午节的青团、粽子等品种组织人力物力增加生产,扩大销售。短短五天时间,所属万鑫斋公司就生产销售各式粽子达12万只。西饮集团所属西安饭庄、老孙家饭庄、五一饭店等单位不失时机拓宽经营视野,占领市场空间,提早抢抓商机,推出了节日传统民俗食品粽子、绿豆糕、油糕、柿子饼等品种。节日期间,三家分公司增收41.4万元。
5、营销观念加强,品牌促销力度加大。各地名品推展、精品展销、形象宣传、文化促销等活动广泛开展,从价格竞争逐步向质量与品牌文化竞争转化,营销促销的作用越来越大,得到企业的重视。今年各地普遍开展了美食节、展销月等活动,以节促销、媒体促销,文化活动与美食相结合的特点更加明显。企业普遍注重营造经营氛围,扩大市场影响力。一大批新老字号企业积极弘扬传统饮食文化、创新技术、创新菜品、树立品牌,取得良好的经营成果。同时,很多企业通过增加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经营水平。电子点菜、计算机管理广泛应用。天津集贤酒家采用厨房现场录像、前厅转放,使顾客边吃边看。北京华天集团注重前厅也重后堂改造,实行厨房敞开参观。上海兴起网络餐厅,顾客只动动手指,点击触摸屏,便可浏览餐厅的菜肴介绍、照片、价目,随意选择;等待上菜的时刻,可上网浏览,并进行视濒点播。上海长乐苑餐厅,将网络与餐饮娱乐相结合,每个桌上都有手提电脑,网民点击电脑显示触摸屏,便可在网上点菜、订座,并能及时看到点菜总价。
但是,从上半年餐饮市场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经营价位继续走低,企业经营难度不断加大,关开店数量同时增多;二是企业技术与管理发展水平不平衡,行业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三是餐饮卫生问题突出,一批中小企业和街头摊点卫生差、无证经营的现象严重,市场经营秩序也亟待规范等。
展望今年下半年餐饮市场,总体看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全年行业营业额增幅可达20%左右,有望达到3700亿元。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1、激烈竞争局面仍将保持。通过竞争将进一步对现有餐饮网点进行优胜劣汰,以市场的作用促进企业的整合,从而促进企业的进步和推动行业发展。
2、创新经营、品牌营销的趋势更为明显。企业要在市场占据一定地位必须加强创新经营力度和丰富文化品牌内涵。逐步改变传统的以手工随意性加工、单店作坊式经营、经验型管理为主的状况,向标准化加工、工厂化生产、连锁规模化经营和科学现代化管理的方向发展,促进行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3、大众化市场的经营空间更加拓宽。假日消费与家庭私人消费继续看好,大众经营品种和餐饮食品开发不断加快,在为流动人口、工薪阶层服务为主的基础上,向为家庭厨房服务延伸,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需求。
4、人才、技术与管理的作用更加突出。人员素质与科学管理水平将成为餐饮

9. 端午节包粽子做香囊来历调查报告

屈原

10. 端午节的调查报告

调查:近4成人认为端午节商业味过浓2009年05月30日 09:09CCTV《新闻1+1》2009年5月29日播出《端午:我们如何面对?》,以下为完成台本:

中国启动端午节申遗程序,湖北做代表,三省四地端午习俗联合打包申报。祭屈原、插艾草、吃粽子、赛龙舟,当端午习俗以传统形式被热闹保留,我们该如何传承其文化内涵?当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渐行渐远,我们该赋予传统文化怎样的创新符号?当众多国家同庆端午佳节,我们在分享中又该怎样呈现中国味道?《新闻1+1》为您解析。

主持人 王跃军:

您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新闻1+1》。

昨天是端午节,端午节应该怎么过?过什么?节前某地对一千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90%的学生仅仅回答出了吃粽子、划龙舟,这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传统的民族节日被边缘化、被浮浅化这样一种迹象。那么现在有人提出我们端午节应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这样的一个申遗的做法是不是就能够提升我们现在传统节日它的生命力,提高它的影响力呢?今天我们特别请来了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的副主任章建刚,欢迎你。章主任,我们首先一起来看一看,关于端午节申遗的进展情况。

(短片)

2009年5月29日《朝闻天下》主持人:

据新华社消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湖北省已经代表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前端午申遗已经进入到初评的阶段。

解说:

端午节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今年的端午节,人们除了吃粽子、赛龙舟,还把这两者联系在了一起。据了解,今年下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进行评审,然后具体公布。那么这次的申报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又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江清和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这次申报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我们按照文化部的要求,我们就做了申报文本,然后编辑一个申报片。端午节这个项目共有四个单位,一个是湖北的秭归、黄石,还有就是江苏的苏州和湖南的汨罗,介绍一些端午节的名称、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的由来、它的一系列的表现形式等等,然后与相关的申报地区共同办理一些申报的手续。

解说:

其实以端午为内容的申报除了中国的这次努力之外,韩国早在四年前就已经先行一步。2005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就已经申报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在当时也引起了中国民众的强烈关注和争议,甚至于响起了保卫端午节的呼声,颇有点悲壮色彩。如今再次面对端午节申遗,公众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有网站针对这次申遗展开相关调查,在有近三万人参与的“你是否支持我国启动端午节申遗”的调查中,有近九成的人表示支持,更有74.9%的人对这次申遗表示有把握。那么作为申办的一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江清和:

从理论上说,这个应该说把握很大,前几年韩国当时的端午祭通过的时候,当时在国内确实引起了一阵波动,当时社会认为就是说,就像商标一样,韩国抢注了我们的商标,其实不是这样的,韩国的端午祭跟我们中国的端午节有一点点联系,但并不是一个东西。韩国和中国的表现形式、呈现的方式、一些风俗习惯是有些区别的。韩国报端午祭跟中国报端午节这不矛盾,也不冲突的,也不影响的。

解说:

如今当端午节成为了我国特定的节日文化,传承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我们该如何看待这次申遗?我们的申遗究竟为了什么?端午节申遗又能否让这一传统节日再次焕发出生命力?

主持人:

对于像端午节申遗大家觉得把握性很大,但是多少也有一定的争议。我们也看到,像端午节的申遗有人说,使我们的传统节日能够发扬光大,靠申遗只是一个外部力量,你觉得像这样一个节日把它发扬光大,很大程度上应该在我们民族内部产生一种力量,对这种争议您怎么看?

章建刚 特约观察员:

我觉得申遗的工作呢,我觉得我们这次是它的规则也有些变化,它也不限制你提出多少项,我们大概是几十项的一个总的一揽子的计划,所以我想申请下来应该成功的希望还是非常大的。至于我们跟韩国之间,我觉得大家可以分别地做这个事情,这个前一段我去韩国,跟他们也讨论这个问题,我觉得韩国社会在现代化的进程上,可能比我们走得还早,所以对于文化遗产的问题、文化资源的问题,他们相当重视。所以他们能够先行一步,我觉得也是值得祝贺的。

主持人:

那比如像韩国的端午祭,我们叫端午节,实际在有些内容上是不太一样的,但是其渊源应该说基本上是相似的。它申请成功了,对我们申请是不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章建刚:

好像教科文组织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是说只会批准一个国家有这样的习俗,它毕竟要看端午节这样的习俗在古代东方很多的地方、很多的民族其实都有这样一个习俗,所以我认为应该不会有冲突吧。

主持人:

像端午节这样的一个节日,它里面有很多相应的比如活动或者说一些传统的习俗,刚才我们提到说某地的中学生调查的结果只是吃粽子,只是说划龙舟,包括我们现在对它也有不同的这种说法,是纪念屈原呢,还是纪念伍子胥呢,还是说它本身是一种驱邪避灾这样的节日呢,怎么样来对端午节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章建刚:

我觉得像具体到端午节这样的节日,其实它有一个很长的发展的过程,而且它自身呢确实是带有一种特征。其实最早的时候呢,端午节主要是人们在进入夏天的时候,他要过一个节日,就好像春天的时候我们有春节,那么夏天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夏节。

主持人:

为什么要过这个节呢?

章建刚:

到这个时候我们知道季节的变化,我们人体有很多东西跟自然界互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比如说夏天,天气很炎热,我们可能身体有一些地方需要调整。我们也可能会接触更多的,比如说潮湿的、闷热的这样的天气,所以我们自身要调整这个身体,有时候不够呢,我们还需要借助一些草药这些东西来调整,所以我们有喝雄黄酒,用艾草或者菖蒲来泡水、来洗澡等等,这样的一个趋势。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我觉得这个节日里边,可能还有一些跟我们农耕生产方式有关的一些习俗,所以比如说我们满族,他可能是狩猎的民族,所以过这个节的时候,他会射箭。另外一些农耕的民族,他可能会比如划龙舟,或者抓鸭子,他在水里边活动,跟他的农事活动可能是相关的。

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一方面,就可能跟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相联系。当时的中国地域也是很广阔的,所以不同的历史事件发生了以后,这个节气就会加入,在不同的地方加入不同的内容,所以就像我们这次申报的端午节,在湖北、湖南主要是纪念屈原,在苏州可能是纪念伍子胥的。

主持人:

我们说使我们的节日发扬光大,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我们还回到申报这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件当中来,您觉得像申请成功了,这个端午节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成功了对于我们来讲,会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章建刚:

首先,当然申报的意义就在于说要表明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所有的全体人民意识到了保护文化遗产它的重要性,它有这么样一个决心,有这么一个愿望,要把我们的传统的文化充分地把它挖掘出来,保护好,这也是让世界各地的人民都知道这个事情,也欢迎他们来了解我们这样的风俗,我觉得这个是主要的意义。

像教科文组织这样的国际组织,它一直在为全人类的和平发展在做工作,由这样一个组织向世界来宣传这样的一些代表作,来认证这样的东西,我想它会确实比我们自己出去说,让我们一个一个个人出去传播的话,那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主持人:

你刚才提到说能表达我们一种态度,能让外面来看到我们很多内在的东西。但从我们内在的角度来讲,只从我们内在的角度讲,申遗会对我们文化的传承起到什么作用?

章建刚:

申遗起码首先是让所有的人民都知道这样的事情,你比如说端午这个故事到底有多少种版本,其实我想很多人并不知道刚才节目里也看到了,大家就知道吃粽子、划龙舟,其实它的形式还很多,比如说浙江的宁波,还有一些叫曹娥祭,像这些内容我们其实也没有更多的去挖掘,通过这样一个广泛的宣传呢,可能大家都去找这样的资料,通过挖掘把它的内涵充分的能够把它揭示出来。

主持人:

我想申遗呢无疑要有所花费的,大家可能就会想到,它要动用人力、动用财力,这种端午节的申遗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讲,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章建刚:

成本的问题要看我们怎么去计算,如果说仅仅是做一个文本,包括拍一些电视片,那我觉得这个成本并不是很大。如果是我们这两年,我们各级政府呢都在推动这个公共文化服务的事业,通过这个申遗的过程呢,它也要把群众性的文艺活动,这种文化活动,把它开展起来。在这个方面做的事呢,我觉得它不是单纯为了申请遗产的项目,它实际上是和我们整个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是相关的,这个应该说是物有所值的吧。

主持人:

观众朋友今天和大家所谈论的话题,是由端午节要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引发的,如何能使我们的传统节日它的内在或者它的内涵进一步发扬光大呢?稍候我们将继续。

应该说就像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对于像端午节等一系列的传统民族节日把它边缘化了、把它浮浅化了,这样的趋势应该说存在一定的迹象。的确对于这种传统的文化节日它的内涵的这种淡漠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接下来我们看一个片子,来了解一下。

解说: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这是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描写端午佳节热闹场面的诗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的说法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插菖蒲、喝雄黄酒、进行龙舟竞赛等活动。如今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端午节习俗承袭下来,并成为国家法定假日的时候,却有人呼吁“莫让端午节变成粽子节”,还有人感慨“端午依旧过,粽子在飘香,龙舟在疾驶……除了这些端午还剩下些什么?”

近日,一项关于端午节的网络调查显示,62.51%的被调查者认为,人们自己忽视了端午传统,不够重视。有37.49%的人认为,端午的商业味太浓了。有41.81%的人在端午节最想做的事是在家休息。

事实上今年的端午节活动由于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各地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状况。在南方,特别是屈原故乡所在的湖北省,以及联合启动端午申遗的一些省市,端午节活动热闹非凡。在湖北秭归端午文化节的重头戏是龙舟比赛,一些选手的帽子还用竹子和笋叶编织三只小鸟,象征着屈原的妹妹呼唤哥哥回来。在武汉东湖之滨,一群身着汉服的大学生向屈原像行祭祀大礼。而在我国其他的一些地方,端午节活动则更多与吃粽子有关,例如各地举行的包粽子大赛,其中南京和专门举办了外国人包粽子大赛。而对于一些上班族来说,趁着端午小长假去周边旅旅游是最重要的。端午节已经被简化为,去超市买几只速冻的粽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外,对它所蕴含的其它文化意义知之甚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调查:九成学生只知端午吃粽子 成年人嫌过节单调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到底该如何普及?
粽子节快乐!昨天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但许多中小学生见面的第一句祝福语却用粽子来代替。

27日,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就中学生对端午节的认识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在九成以上学生的心中,吃粽子几乎成了端午节的全部内容。

如何过端午知之甚少

这项调查在我市字水中学、朝阳中学等5所中学的1000多名初中学生中进行。对于端午节的来历,学生们显得并不含糊,都表示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吃粽子则是为了“让屈原的尸体在河里不被鱼吃掉,所以把粽子丢在河里”。

但对于如何去过这个传统的节日,学生们则表现出困惑来。他们能列举出的过节内容少得可怜,90%以上的学生只能列举出吃粽子、划龙舟这两样,挂陈艾、喝雄黄酒等少数几种课本上见过的方式,也很少有学生能答出来。

在调查中,对于“你希望怎么过端午节”这个问题,有65%的学生回答说:“吃粽子,在家和父母一起过节”;17%的学生回答:“可以出去到处游玩”;还有14%的学生回答:“希望多放几天假,少布置点作业”。

端午有更多文化内涵

“学生们对端午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肤浅的书本知识上,对过端午节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却很模糊。”华夏国学研究院院长黄明超先生说,从收到的1000余份调查问卷中,发现大多数孩子对端午节的由来、习俗有一定了解,但明显是来自于课本,在生活中难以感受到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黄明超说:“端午节可以放假,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吃粽子,是孩子们喜欢端午节的主要原因,但端午节绝不应该只是这些内容,这个流传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成年人也嫌过节单调

其实不只是中小学生对端午节的感受停留在粽子上,对于许多成年人来说同样如此。

“一早起来上网,看到韩国人进行端午祭的新闻,心里感到酸酸的。”家住江北长安丽都1-21-3的黄先生说,“人家过传统节日,有盛大的仪式和丰富的内容,而我们的节日,现在连划龙舟都很难看得到了,大家到商场去买点包装精美的粽子就算是过节。”

36岁的王开玲女士老家在四川达州,她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是这样过端午节的:一早起来母亲就会给她手上系上一条五彩线,再挂上一个香包,然后和小伙伴一起上山摘指甲花,将手指涂得红红的。那时,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上菖艾,下午去河边看赛龙舟,晚上回家妈妈熬艾草水给她洗澡。“现在想起来都暖暖的,但是在现代社会里,很多东西似乎都难以实现了。”
端午节申遗下半年有结果

今年端午节还有一层不同意义——以屈原故里湖北省为主体,我国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全面展开,今年下半年就将有结果。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昨天采访了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江清和。

江清和称,现在相关的申报资料已经递交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年下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评审,并公布结果。据悉,端午节申报的主要内容包括:节日习俗的内容,比如端午节挂艾叶,挂菖蒲;祭祀等方面的习俗,以及体育游戏竞技的活动。

本次申报的遗产名称是“中国端午节”,内容实际上是由三省四地的“端午习俗”组成,分别是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以及湖南汩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和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申报材料由三省联合“打包”递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据中广网

端午节你是如何度过的?
今年是我国第二个端午节假期,你是如何度过这个假期的?继4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遗程序。目前该项目已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进入初评阶段。你是怎么度过这个节日的?《国际先驱导报》联合新浪网展开调查,欢迎你的参与。

你是怎么度过这个端午节的?
1吃粽子
2喝雄黄酒
3赛龙舟
4插艾蒿、挂菖蒲
5祭祀屈原、伍子胥
6学习了与节日有关的知识
7旅游
8什么都没做
你觉得端午节的意义是什么?
1和家人团聚
2了解民俗知识
3重温民族精神
4传承历史文化
5没意义
你觉得我们还有必要将“端午节”申遗吗?
1有必要。为传统节日明确身份是应该的。
2没必要。申遗只是个形式,自己如何看待和认识这个节日更重要。
3不知道。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阅读全文

与粽子的市场调查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师资培训服务方案 浏览:912
百度竞价推广计划方案 浏览:850
2015年度公司培训计划方案整理版 浏览:255
深圳披披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253
市场营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浏览:466
泉州市聚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276
美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 浏览:841
设备培训组织方案 浏览:121
建设工程培训服务方案 浏览:567
2017年培训计划方案 浏览:608
华晨消防电子商务平台 浏览:839
市场营销学吴建安期末考点 浏览:869
开展科技辅导员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331
有关电子商务的填空题 浏览:601
网络营销的外文文献及翻译 浏览:117
毛笔书法教师培训活动方案 浏览:939
规章制度培训方案 浏览:619
食人员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21
幼儿园游戏活动园本培训方案 浏览:850
中心校校本培训方案 浏览: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