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要做一个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各位大虾帮忙给些建议
呵呵,不感当,在下只是中学生
1是哪一类
: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2为什么能流传至今?
3主要特点?
4文化沉淀?
5当代面临的现状?(如端午节)
6世界上以有的非遗
你可以看看《中国国家地理》04年6期
资料
2003年10月通过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公约》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性的涵义,是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精神生产这层涵义上的非物质性。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的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鱼纹,鱼纹隐含一“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中 央
北 京 天 津 河 北 山 西 内蒙古 辽 宁 吉 林 黑龙江
上 海 江 苏 浙 江 安 徽 福 建 江 西 山 东 河 南
湖 北 湖 南 广 东 广 西 海 南 重 庆 四 川 贵 州
云 南 西 藏 陕 西 甘 肃 青 海 宁 夏 新 疆 香 港
澳 门 台 湾
类 别:
民间文学 民间音乐 民间舞蹈 传统戏剧 曲 艺
杂技与竞技 民间美术 传统手工技艺 传统医药 民 俗
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中国项目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中国文房四宝将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昆 曲
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的昆曲艺术入选,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中国古琴艺术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入选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得益于横贯欧亚的古代陆上交通大动脉——“丝绸之路”,维吾尔木卡姆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记录和印证了不同人群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交融的历史。2005年11月,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第三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蒙古族长调民歌
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草原、与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蒙古族长调民歌也是一种跨境分布的文化。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2005年11月,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第三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Ⅱ 最近在做调查,请帮忙回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年所得扶持经费为多少,在线等待!!
根据“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文化厅关于下达2010年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的通知”,附件3中的内容“2010年度中央财政补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资金明细表”,是年国家级传承人中央财政补助均为8000元,每个传承人没有差别。此通知文件公开,可以在江苏省文化厅网站上进行下载。希望对你能有一定的帮助。
Ⅲ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a.口头传统和表述;
b.表演艺术;
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Ⅳ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指经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保护责任,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承人。符合下列条件的公民可以申请或者被推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一)掌握并承续某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在一定区域或领域内被公认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三)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员不得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应承担以下义务:(一)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文化行政部门的要求,提供完整的项目操作程序、技术规范、原材料要求、技艺要领等;(二)制定项目传承计划和具体目标任务,报文化行政部门备案;(三)采取收徒、办学等方式,开展传承工作,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培养后继人才;(四)积极参与展览、演示、研讨、交流等活动;(五)定期向所在地文化行政部门提交项目传承情况报告。
Ⅳ 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的主体有哪些
在2009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笔者对偃师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进行了调查,其结果让人有喜有忧。偃师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56个项目,其中“河洛大鼓”在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偃师银条的种植与烹饪”、“薛氏石刻”、“宋氏通背拳”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黄大王的传说”、“洛神的传说”、“玄奘信俗”、“牛心山信俗”、“二鬼扳跌”、“东蔡庄高抬故事”、“糖塑艺术”等入选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偃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不容乐观,虽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传承人每年有一定的补助经费,省、市级公布的非遗项目名录却没有具体的保护政策,传承人锐减的问题更为严重,笔者和周边县、区的非遗保护单位同志曾经在一起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同样困扰着他们。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保护体系,偃师市在今后的时间里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和探索。观察:河洛大鼓曾经的辉煌和现在的落寞河洛大鼓在上个世纪中后期几乎遍及整个河洛地区,那个时候河洛大鼓普及性非常强,现在的老人谈到河洛大鼓,都会饶有兴趣的品味儿时的情景,以......(本文共计2页) [继续阅读本文]
Ⅵ 非物质文化遗产入哪个图书分类号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图书分类时,属于G类文化、科学、教育。细分时,需要具体看是讲世界还是中国,总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遗产普查,抢救与保护)放在G112,中国则放在G122.
Ⅶ 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的论文题目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报告”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希望大家可以珍惜这种财富
Ⅷ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出版背景
配套图书彩色印刷,中英文对照,精选300余幅精美图片,100余处知识链接,在展现东方文化艺术魅力的同时,侧重于向外国人诠释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