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策划 > 中国野生淡水鱼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野生淡水鱼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1-05-20 02:21:42

A. 目前我国淡水鱼类产品消费状况如何

我国消费者历来有食鲜鱼的习惯,相当部分消费者喜食淡水鱼,而不喜食海水鱼。淡水鱼适应性强,产量高,南北方均有养殖,既符合人们的消费习俗,又为消费者所普遍接受。目前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消费观念的转变,传统淡水鱼市场仍存在很多商机。关键在于打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品牌,要保证品质和质量。
除了固定的消费者群体以外,淡水鱼的消费市场还有待开发。因为淡水鱼虽然便宜、易得到,但是目前在大中城市,绝大多数幼儿园的伙食中从来不安排鱼肉吃,因为淡水鱼几乎都有肌间刺,挑除很难,为避免鱼刺对儿童造成伤害,虽然淡水鱼有营养,幼儿园还是不敢选用,而这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目前,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食品开发大有潜力。因此,淡水鱼发展还有潜力,关键在于开发淡水鱼类产品的加工品,如鱼糜和鱼丸等,以及通过餐饮文化来推广新产品。

B. 野生淡水鱼可以进入菜市场吗

野生淡水鱼可以进入菜市场的,没有规定不准进入菜市场。 只是在我家这边,由于近期的特殊情况,近来一段时间,没有了早市和露天市场,农副产品及野生鱼类,只能批发给有房子能卖货的商店。

C. 我想做水产生意,怎么做市场调查

酒店里的水产生意只要涉及到高档水产品,最好要先去各酒店的采购部门了解专情况,比如什么品种,周属需求量是多少,价格等等。最后就是你的货源问题,你怎么解决,普通的品种早就有人在搞,酒店一般也不会换人供应,一味的压价竞争只会招来别人的反感,想清楚再做啊。

D. 我国濒危淡水鱼有多少种

800种以上的淡水鱼类是中国内陆水体极其珍贵的生物资源。其中包括为数众多的特有和珍稀类群,其中也不乏单型属和种。近年来,由于人类和自然的综合影响,许多鱼类逐渐变为濒危物种,初步的统计表明有92种,大约10%的中国淡水鱼类属于濒危物种。为了保护鱼类的生物多样性,我们分析了这些致使鱼类濒危的原因。

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有新物种的产生,也有老物种的灭绝。但在生命史的长河中,物种的产生和灭绝常常是保持着相对的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格局或多或少发生了改变或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现代**,人类的活动不但加速了经济和**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别的生物。在整个地球,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是生物灭绝的主要因素。与别的生物一样,淡水鱼类的生活受到人类经济和生产活动,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以致于几十年前的经济鱼类今天成了濒危鱼类。主要鱼类种群也小型化和低龄化。目前,不但淡水鱼类的资源量明显减少,其物种数量也呈下降的趋势。

一、中国淡水鱼类濒危状态

由于地理环境和地区气候的巨大差异,中国拥有极大的生物多样性,仅淡水鱼类就有900余种。它们是中国内陆水体宝贵的生物资源。大约70%的中国淡水鱼类是鲤科鱼类.其中有很多特有种、单型属和种。它们不但是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特殊和珍贵的研究材料,也是人类非常重要的生物资源。但是最近几十年来,许多淡水鱼类成了濒危物种。初步的统计结果显示92种大约l0%的中国淡水鱼类是濒危物种。这些濒危淡水鱼类包括:鲤科鱼类52种,鲇类11种,鲟鱼类5种,鲑蹲鱼类6种,其余(鳗鲡等)18种。濒危状态共分为4级:灭绝、稀有、濒危和渐危。我国淡水鱼类有4种灭绝、23种稀有、28种濒危、37种渐危。

二、中国淡水鱼类致危原因分析

虽然生物致危的原因许多,但明显的原因是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环境的改变。对鱼类而言,主要的致危原因是水电工程引起的环境变化、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水体的污染、盲目的引种和渔业法的不力。

1、鱼类栖息地的改变

1.1 水利工程的修建(水电工程大坝)
大坝修建以后,江河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坝所引起的变化对鱼类产生了许多压迫以致于鱼类不能适应新的生活条件。例如,大坝的修建使得流水环境变为静水,许多流水适应的鱼类在该水域就不能生活。大坝的修建对鱼类最严重的影响是改变了生殖环境,破坏产卵场。当然,大坝也切断了一些鱼类的洄游,直接影响生殖和生长,限制了种群的分布。
近来,我国以水电和灌溉为目的在江河的干流和支流修建了或正在修建或计划修建许多大坝。例如,长江上就修建了葛州坝,三峡大坝也正在建设中。这些工程严重影响了鱼类的生境,改变种类的区系和鱼类种群结构。长江特有色类种华鲟、白鲟的自然繁殖和生长就受到葛州坝的严重影响。

1.2 江湖围垦造田的影响
江河、湖泊水面的减少是近来淡水鱼类物种量和资源量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粮食的需求量也快速增长.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人们在江河湖泊周围修建围堰以获得更多的土地来增加粮食的生产。围堰的修建使得江河湖泊的潜水区消失,无疑这就缩小了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鱼类的种群结构和数量都会急剧变化而趋于减少。在中国,围堰或类似的设施常常修建于湖泊周围。如洞庭湖等。

1.3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环境变化的原因之一。森林植被的破坏常常引起上游地区的山洪爆发,洪水冲刷大量的泥沙进入河流,这将影响鱼类的呼吸而造成大量死亡。

2、生殖环境(产卵场)的破坏和饵料来源的限制
大坝和水污染等环境的变化能够造成江河中鱼类产卵场的破坏甚至 消失。因为许多江河鱼类具有较为固定的产卵场,一旦这些产卵场遭到破坏,鱼类的种群数量将会急剧下降。江河湖泊中水草丛生的区域常常是鱼类索饵的环境,但是这些区域目前也遭到严重破坏。

3、 鱼类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1.过度渔捞
人口数量的增加势必造成食物的需求量的上升。而鱼类是人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最终鱼类资源被过度开发和利用。这种过度的捕捞是目前鱼类资源量急剧下降的原因之一。许多以前的经济鱼类因为过度的捕捞现在成了濒危鱼类。长江中过去有许多专业的渔民,而现在只有很少数的渔民,因为现在鱼类资源量很小。

2.盲目剔除湖泊中的肉食性鱼类
在有些湖泊,为了单一的增加水产品的产量,往往除去湖中所有的肉食性凶猛鱼类,这种方法可能会增加一些鱼类的产量,但却破坏了湖泊中的生物多样性,使鱼类种群小型化,低龄化。食物链趋于简单。

3.鱼类的大规模捕捞
大规模捕捞是指同时捕捞成鱼、低龄鱼、幼鱼和越冬鱼。有许多有害的捕鱼方法长期在各个水域中使用,严重破坏了鱼类资源的持续利用。毫无选择地从水体中捕捞所有年龄组的鱼类最终会影响鱼类种群的结构引起不可恢复的破坏。具体的错误捕鱼方法是使用网眼很小的网具,密封阵,电捕等。
4. 木环境的污染
随着工业、农业及城市建设,越来越多的生活、工业、农业废水被倾入江河及湖泊中,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特别是化工、造纸、农药对水体的危害最大。而且,过多的有机、无机废水会引起湖泊发生富营养化,使得大多数的鱼类不能生存。

5. 盲目引进鱼类
盲目地引进鱼类常常引起湖泊鱼类的土著种种群数量的下降甚至灭绝。一个湖泊,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形成了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各种鱼类有自己的生存空间,特定的食物来源,而引进的鱼类会与土著鱼类争夺生存空间和食物,从而引起土著鱼类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新疆博斯腾湖中引进河鲈使得土著的新疆大头鱼灭绝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o

6.法律所面临的困难
我国有许多有关渔业、野生动物、濒危物种保护的法令、法规。但是,由于许多具体的原因,如缺乏资金、设备、人员等,全面执法遇到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在边缘省份,大水面的湖泊等地区尤为困难.主要表现是:在禁鱼期非法捕鱼、捕杀国家一、二级保护鱼类、电捕和毒杀鱼类、使用炸药炸鱼等。另外,我国多样的地理环境和广阔的国土也给执法带来困难。

E. 淡水鱼的中国状况

我国淡水鱼类约有800余种。其中,鲤科属种最多,有4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二分之一;鲶科和鳅科的属种也不少,两科共有2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四分之一;其它科如虾虎科、鳢科合鳃科等科共有2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四分之一。
在我国的淡水鱼中,有些种类分布很广,几乎到处可见。如以水草为主要食料的草鱼、鳊鱼、三角鲂、赤眼鳟等;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鳙等;杂食性的鲤、鲫等;其他如花麦穗鱼、达氏蛇、银鲴、条鱼、棒花鱼、黄鳝、白鳝、花鳅、泥鳅、鲶鱼以及常见凶猛鱼类乌鳢、鳜鱼、鳡等;此外还有性情温和的肉食性鱼类翘嘴红鲌、蒙古红鲌和青鱼等。除上述全国的广布种外,各地水域中也有不少本地区的常见种类。我国东北黑龙江及其支流中的鱼类约有90种,其中鲤科鱼类约有50种。黑龙江由于地处温带和亚寒带,多产冷水性鱼类,经济意义较大的常见种类有哲罗鱼、细鳞鱼、乌苏里白鲑、北极茴鱼、鲟鱼、达氏鳇、狗鱼及洄游性的大麻哈鱼等。此外尚有北方的特有种类亚洲胡瓜鱼、北鳅、黑龙江杜文鱼、杂色杜文鱼等。
随着地理位置南移,江河中的温带鱼类越来越多,冷水性鱼类则逐渐减少。辽河水系约有鱼类70种,其上游尚有北方种类;黄河水系约有140种,长江水系约有300种,二者的冷水鱼类极少,除常见的青、草、鲢、鳙、鳊、鲂、鳤、赤眼鳟、胭脂鱼等重要经济鱼类外,还有鲥鱼等特有种。
黄河、长江水系的上游和西北高原的一些河流,由于地形的原因,鱼的种类很是特殊,如鲤科的裂腹鱼属有13种,裸裂尻鱼属有8种。本地特有种有花斑裸鲤、新疆重唇角、中华锯倒刺鲃及白甲鱼等。
珠江水系的鱼类资源丰富,共约260余种,除全国广布种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鱼,如波鱼属、大海鲢等,华南地区特有的种属如鲮鱼、傜山鱼、四须盘、直口鲮、唐鱼、华南鲤等。
我国西南部的高原河流,如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许多地段水流湍急,鱼类资源一般。如鲤科的野鲮属、东坡鲤属、鲮属等,鳅科的平鳍鳅属、沙鳅属、科的外口鮡属等,这些都与印度、缅甸、越南、泰国的种类相同。另外裂腹鱼属、裸裂尻鱼属,巴鳅属都与西北高原的种类相同。 曾经面临濒临绝种的樱花钩吻鲑,历经二十年复育,全台已有六千多只,「国宝鱼」保住了。学者却发现台湾还有五十一种淡水鱼类,危急程度甚至胜于樱花钩吻鲑,前五大包括大鳞梅氏鳊、巴氏银鮈、饭岛氏银鮈、黄鳍石鲋和尾鳞微笑虾虎。
「大鳞梅氏鳊栖息地严重遭受破坏,最危急。」曾晴贤说,大鳞梅氏鳊在台湾早已绝迹,剩下金门金沙溪一小段河域可见,数量比樱花钩吻鲑还少。近来金门县府固定河床工程,让情况更加恶化,下月将以生态工法抢救。
此外,巴氏银鮈首度被纳入台湾特有种,却同时被认定「极度危急」,生存范围仅限台中乌溪,却位于鸟嘴潭工程周围,危机重重。分布在头前溪、后龙溪的饭岛氏银鮈也面临外来种侵袭。同样受到外来种威胁的还有黄鳍石鳆;看似正在微笑的尾鳞微笑虾虎,住在东南部溪流及兰屿,也面临生存危机,它们都急需保育。
林务局昨天发表国内首部《台湾淡水鱼类红皮书》,由中研院研究员邵广昭、清华大学教授曾晴贤、海洋大学教授陈义雄三人耗时五年蒐集资讯与实地探勘完成,列出五十二种受威胁淡水鱼。
另人忧心的是,湖泊、野塘鱼种正急遽下降。「日月潭已九成被外来种攻占」,曾晴贤说,危机除了外来种威胁、埤塘快速消逝,主要还是国人对鱼类认知不足,外来种大多来自宗教团体放生、钓客放流。他感叹,埤塘内青鱂鱼都不见了,许多曾是工程单位复育指标的明星物种也被纳进威胁名单,包括国道六号草屯交流道的条纹式须鲃。
不过,这次调查也发现部分族群恢复生机,包括高身铲颔鱼、鲈鳗和台湾斗鱼等。另外,也首度将包括高屏马口鱲、巴氏银鮈、沈世间爬岩鳅、屏东纵纹鱲列入台湾特有种。
《台湾淡水鱼类红皮书》五十二种受威胁鱼种中,尚有四十二种未列入保育名单,林务局表示,虽然「红皮书」不具法定犟制效力,下次野生动物保育名录检讨修订时,将优先纳入讨论,更急切需地方政府配合,别让台湾淡水鱼消失。 不同时期,不同著作中统计结果差异较大。据最近出版的《中国脊椎动物大全》和正在编印的《中国动物志》粗略统计,分布在中国的淡水(包括沿海河口)的鱼类共有1050种,分属于18目52科294属。其中纯淡水鱼类967种,海河洄游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68种。在这一千零五十种鱼类中,大体可分属下列四大类:
1.圆口类:这一类鱼是最原始的鱼形脊椎动物。鱼口没有真正的上下颚,口器形成吸盘,过着寄生或半寄生生活。身上没有真正的脊椎,祗有脊索。从进化的时期而论,圆口类首先发见于中奥陶纪,在志留纪及下泥盆纪最为发达,至下泥盆纪则渐趋绝灭,仅有少数种类遗留至今。在我国淡水中,仅七鳃鳗属的3个种生活于东北地区黑龙江至辽河诸河流中。
2.软骨鱼类:软骨鱼类从上泥盆纪发现,至石炭纪最为发达,随着再继续进化以成为现代的鲨类与鳐类。此类鱼全身骨胳均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这是一群低等的真正鱼类,现生软骨鱼类几乎都是生活在海洋中,仅有极个别种类生活于淡水中,其中赤魟除大量生活于海洋外,有一小群体定居于我国广西南宁至龙州的西江水系左江中,从其进化史看,赤魟为海产鱼类。据古地质考证,广西原为海洋,由于地壳的造山运动,均在新生代上第三纪上新世末期,当海水退出广西而被陆封定居于内陆水体中。
3.软骨硬鳞鱼类:此类鱼属硬骨鱼类,但骨胳系统为软骨性。体表鳞片表现为骨质菱形的原始鳞片,尾鳍为歪形,肠内具螺旋瓣。原始软骨硬鳞鱼类出现于泥盆纪,在地球上生存了相当长时间,到中生代大部分种类绝灭。现生的鲟鱼类出现于白垩纪,现在生存的种类不多,仅分布于高纬度的北冰洋区,我国淡水中生活着白鲟科的一种和鲟科2属8种。4、真骨鱼类:这是现生的普通习见、真正的鱼类,为现代最蘩盛的鱼类,中国的一千另五十种淡水鱼类中,除少数种(13种)外,几乎都属真骨鱼类。中国的淡水鱼类以鲤形目为主,尤其是鲤科鱼类约占总数的一半。其中鲱形目1科3属5种,鲑形目6科17属32种,鳗鲡目1科1属2种,鲤形目6科170属740种,鲇形目10种27属110种,鳉形目2科3属4种,颌针鱼目1科1属4种,鳕形目1科1属1种,刺形目1科2属2种,鲻形目1科3属7种,合鳃鱼目1科1属1种,鲈形目12科51属110种,鲉形目1科4属8种,鲽形目3科3属5种,鲀形目1科2属6种,总数为15目49科1037种。
真骨鱼类出现于侏罗纪,在白垩纪时,古代真骨鱼类进化为现代真骨鱼类其形态结构起了较大变化。头骨的上下颌普遍缩短,高级类型的上颌骨特化为没有牙齿的骨棒,牙齿集中到前颌骨上,尾鳍变成了完全对称尾或称正形尾,内骨骼高度骨化,奇鳍和偶鳍均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形状,腹鳍也常常由腹部移到紧挨头部,鳞片变得很薄,呈圆形。真骨鱼类的内外结构均具备了完善的水生适应构造,从白垩纪开始,沿着许多的辐射适应的路线发展,使它们成为地球表面一切水域的生活者。

F. 谁可以告诉我我国淡水鱼总产量、产值的统计资料(03-07年)

在政策支持、消费升级、农产品期货价格上涨和生物能源需求剧增等利好消息的刺激下,沪深两市与农业相关的农林牧渔产业的上市公司短期都出现幅度较大的上涨走势。其中以獐子岛(002069)、洞庭水殖(600257)、中水渔业(000798)为代表的渔业养殖类股票有中线走强的迹象。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海洋捕捞渔业资源的衰退,国际市场对水产养殖品种的需求越来越
大,渔业养殖业日益已经成为国家支柱性产业。一批拥有良好品牌效应、规模较大、科研实力较强的渔业养殖企业将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渔业养殖业的霸主。
淡水养殖业快速发展

我国是世界淡水养殖大国,淡水产品产量世界第一。2005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5107.6万吨,水产品产值4016.1亿元,水产品养殖量达到3395万吨,占到水产品总产量的66.48%。随着我国淡水鱼纷纷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淡水养殖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水产品养殖的比重还将进一步提高,水产品养殖将成为水产品数量的增长的主要动力。根据FAO的预测,2030年中国水产品产量将达到7611.5万吨,较2005年产量还有49.02%的增长空间。

广东、湖北、江苏、湖南和安徽等地,是中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基地,淡水养殖业相当发达。从养殖的品种上看,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鳊鱼等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养殖面大,产量高,市场需求旺盛。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迅速增长,淡水产品纷纷走出内地,远销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12月17日,日照淡水养殖的活鲤鱼在韩国仁川通过检验检疫,正式进入韩国市场,宣告中国“四大家鱼”海外拓展的巨大成功。未来几年,淡水鱼出口的品种将丰富,出口量将更大,淡水养殖业将成为我国农村经济支柱性的产业。在国家加大对农村投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背景下,淡水养殖业将得到重点扶持。

通威打造中国淡水鱼巨头

2005年通威集团作为唯一一家从事水产行业的民营企业代表,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宝钢集团、中国中化集团、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比肩入列2005年度“中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2006年6月,通威商标更是以价值38.72元,再次入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通威作为水产行业的第一品牌已经深入人心。通威股份主营的水产饲料,2005年的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5%。2006年前三季度,公司水产饲料销售同比增长23%,增长势头强劲。

2005年以来,通威依托公司品牌效应和扎根淡水养殖区的有利优势,不断完善上游和下游产业链,形成一个世界级的集水产品品种改良、研发、养殖技术研究和推广,以及最后的加工、销售、品牌打造于一体的食品供应商整体链,这种明晰的战略方向将成为通威今后核心竞争力,淡水鱼养殖将成公司重点发展的项目。

四大家鱼作为通威的主打品种,已经实现由养殖基地到餐桌的商业运作。通威鱼的在北京推出后,通威旋风迅速席卷全国各大城市。通威鱼的成功得益于公司对淡水养殖全过程的高质量要求。目前,通威鱼的养殖采取的“公司+农户”的模式,积极推动养殖专业户、养殖大户扩大养殖面积和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公司对“养殖→加工→流通”的各个环节全程跟踪,实现“由农户养殖到消费者消费”的全过程监控,已经达到产品质量安全可全程追溯的要求。而且,在产业链上游,通威已在北京、广州、武汉、上海等四大区域建成了数十万亩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养殖基地,向养殖户提供通威水产饲料以及科学养殖方式。养殖户严格按照通威规定的养殖规范生产出来的鱼,由通威按照统一检测标准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以“通威鱼”的品牌上市。在下游流通环节,“通威鱼”由通威公司负责组织配送队伍,将通威鱼直接送达酒楼、商超、集市等销售终端,面向消费者。一条龙的服务,使得公司产品迅速占领市场,也提升了自身的品牌。

罗非鱼——21世纪之鱼

罗非鱼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逐渐成为深海鳕鱼的替代品,深受欧美、日本、韩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欢迎,在欧美地区消费者的心目中仅次于三文鱼,位居第二,被称为“21世纪之鱼”。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罗非鱼进口和消费国,2004年罗非鱼进口量达11.3万吨,2005年进口量达13.5万吨,预计2006年进口量有望突破15万吨,以10%左右递增的速度逐年上升。国际市场对罗非鱼的巨大需求为海南罗非鱼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海南罗非鱼基地将成为中国罗非鱼之乡,发展前景广阔。

2003年以来,海南罗非鱼产业发展迅猛。到2005年底,全省罗非鱼养殖面积达19万亩,产量达14.6万吨,比2002年增长108%,居全国第二位。罗非鱼出口成为海南第一大出口创汇农产品。2005年全省罗非鱼出口量2.22万吨,占全国出口量的22%。2006年海南罗非鱼产业发展势头更好,上半年全省新开发罗非鱼养殖面积2万亩,罗非鱼产量同比增长41%,罗非鱼出口量和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53%和51%。公司海南的罗非鱼养殖基地,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致力于推动海南罗非鱼养殖产业的发展。通威公司将从罗非鱼鱼苗培育到成品深加工全面着手,形成罗非鱼完整产业链,不断整合海南罗非鱼产业,与政府共同打造海南省罗非鱼的国际品牌,为海南罗非鱼走向世界提供有力保障。

G. 急需关于水产的实践报告

水产学院赴湖北省宜昌市清江库区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清江鱼”是泛指在湖北省宜昌市清江库区中养殖生活的各种经济鱼类的总称。“清江鱼”具有肉质细嫩,鲜美可口,无泥腥味等特点,因而在国内享有盛名。为了促进清江网箱养鱼业的健康发展,我们于2006年暑期进行了实地调查,期望在总结养殖经验,寻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健康发展清江网箱养鱼的方法,为政府主要负责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清江网箱养鱼现状 1.清江水域水质条件 清江流域系长江湖北宜昌段的主要支流,全长423km,因水布垭,隔河岩,高坝洲三大水电站的建立,形成了面积63244公顷(约15.6万亩)的库区,总库容超过40亿立方米。该库区属贫营养型水库,两岸山清水秀,植被良好,支流众多,水流平缓,水中溶氧充足(在7mg/L 以上),PH值呈弱碱性,因水质清澈而得名。沿途无任何工业污染源,据环保部门测定,水质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常年水温在12-30℃之间 ,透明度3m以上,适宜鱼类生长。清江流域得天独厚的优良水质条件对发展投饵网箱养鱼十分有利。 2.网箱养殖规模养殖品种 清江库区的网箱养殖是清江水产业发展的主要产业,目前库区有网箱养殖户511家,网箱15160只,网箱养殖面积为30多万平方米。主要养殖品种有斑点叉尾鮰、鳜鱼、鳙鱼、匙吻鲟、史氏鲟、杂交鲟,次养品种为鲤鱼、草鱼、鳊鱼、南方鲶等。另外根据库区特殊区域性水温变化等特点,还引进了金鳟、虹鳟、胭脂鱼、黄颡鱼、加州鲈、等名优品种进行养殖。 其中有70%--80%的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10%左右的网箱养殖鲟鱼,还有10%左右的网箱养殖鳙和其它鱼类品种。清江斑点叉尾鮰的生产已形成规模,年产量已达7000t,并经加工出口创汇,打开了国际订单渔业新局面。 3.网箱养殖户的效益(以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为例) ①、生产1kg鱼的成本 A、饲料成本:6.4元[饲料价格3.2元/kg,饲料系数2.0(通过渔业生产水平和饲料研制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后可以控制在1.5以内)] B、鱼种成本:0.6元(每尾价格0.2元) C、鱼药成本 0.2元 D、工资成本 0.3元 E、销售成本 0.2元 F、固定资产折旧及贷款利息 0.25元 合计7.95元 ②、销售价格 中转站每kg收购价格10.2元(合同最低价) ③、每kg利润 销售价10.2元/kg-成本价7.95元/kg=2.52元/kg ④、资金回报率27.5% 就目前来看,在生产正常的情况下,网箱养殖户的平均单产为50kg/平方米,网箱规格为4m×5m×3m,普通养殖户架设20个网箱,完成生产后的销售收益便可达到50400元。 4.三种主要养殖鱼的优劣比较及其市场前景 目前清江网箱养殖的3种主要品种是美国斑点叉尾鮰、鲟和鳙。现将它们的习性特点、投资和销路以及市场前景分析如下: 斑点叉尾鮰属温水性鱼类,生长季节长,经驯化的鮰以投喂精饲料为主,生长速度快。斑点叉尾鮰引种时间较早,由于近亲繁殖等各方面原因已导致品质发生退化,其抗病力和免疫力已下降,本身极易患病,且易大规模发病而造成巨额损失。斑点叉尾鮰在清江目前养殖规模最大,已经形成批量生产销售。在正常情况下,养殖户的利润为1.6-2.5元/kg,养殖投入和收益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因是规模化养殖,其利润也较为可观。该鱼主要是用于加工成鱼片出口欧美、韩国等,其价格受加工厂的收购限制与国际市场的影响,不稳定,养殖户承受的风险较大。但由于该鱼目前为出口创汇品牌,政府对其发展较为重视,投入也较大。若能将该鱼种更新、提升品质,使其保证国际市场的质量要求,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鲟鱼属冷水性鱼类,(生长适温为18℃-24℃)生长季节较短。网箱养鲟主要靠投喂人工饲料,由于饲料价格相对要高得多(6700-7200元/t),因而其资金的投入较大,发展速度受到一定限制。鲟是活化石,与斑点叉尾鮰相比,具有较强的免疫力和适应能力,在适温下一般不会爆发大规模鱼病,因而养殖风险小。鲟全身都是宝,尽管鲟鱼的鲜活售价已由几年前的200多元/kg回落到现在的28-32元/kg,但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必将成为大众化的消费食品。鲟鱼的养殖规模在不断壮大,销售市场也处在不断上升的态势。若能依托湖北宜昌天峡鲟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鲟鱼的加工产业,特别是鱼皮的加工,鱼子酱的生产和生物制药产业等,增加其附加值,其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相当可观。 鳙鱼为清江固有鱼种,具有适应范围广,生长季节长,生长速度快等优势。该鱼除了摄食精饲料外,还滤食水中的天然饵料,故养殖成本较低,投入较少。鳙鱼无论是在鱼苗品质,还是在适应性与自身免疫力等方面均表现较好,在鱼病防治方面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因此许多农户都意投入该鱼的养殖。但目前,鳙鱼的养殖数量较少,还不具备一定的规模,养殖分布也较零星,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鳙鱼的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主要是面向餐厅酒店,目前市场空间较大,仅宜都市清江鱼生态养殖协会,每天均要向武汉的餐馆提供300kg的鲜活鳙鱼,运到武汉的收购价为16元/kg,基本不愁销路,且利润空间较大。若能利用“清江鱼”的品牌效应,其收益与发展潜力将更为可观。 5.清江库区网箱养鱼的运作模式 目前清江网箱养鱼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两种:一为“养鱼协会”,另一为“公司+基地+农户”。 (1)养鱼协会运作模式:清江流域宜昌段的养鱼协会主要有“宜都市无公害鮰鱼养殖协会”和“宜都市红花清江鱼生态养殖协会”。我们对后者进行了重点调查,该协会为非赢利性组织,成立于2005年,地处宜都市红花套镇鄢沱园区,包括两个乡镇,四个库区村,73个养殖户,共1400多只网箱。协会成立的目的主要是将单一的养殖户联系起来,形成一股大的力量,有利于组织协调和规模化运作。协会的优势在于能够取得养殖户会员的信任,更好地了解养殖户的动态和进行交流。协会主要职能为集体组织采购鱼苗,购买饲料并对会员养殖户报一定量的赊销,寻找市场销售渠道,提供技术服务,组织养殖环境的清理整顿和鱼病的防治等。 协会具体的运作方式: 引导:协会根据市场走向,引导养殖户调整养殖品种。今年该地区的鮰鱼突发性大面积患病,养殖户蒙受巨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协会引导大家从单一化养殖转向多元化养殖,调整养殖结构,养殖一定比例的鲟鱼并套养鳙鱼,以提高抗风险能力,效果良好。 技术服务:协会通过统一定购饲料,饲料厂商提供售后技术服务,适当时候由协会出面邀请专家对养殖户进行讲座。 销售:协会以公司名义对外招商,实行规模化销售,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销售网络,农户的养鱼不愁销路,养殖自然积极。 鱼病防治:协会帮养殖户检查鱼病开处方,一些超出协会能力范围的鱼病,协会出面请水产局人员乃至专家会诊。 (2)“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 宜昌市天峡鲟业有限责任公司本身是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企业,公司依托自己的网箱基地为生产基础,自己生产饲料养鱼,然后将养成的成鱼加工,包装销售。在此基础上,公司为扩大生产,与当地的养殖户达成协议,即养殖户在公司购买鲟鱼苗和饲料,天峡公司负责提供养殖户相关的技术支持,并承诺以保护价收购养殖户的成品鱼。该模式的运作,使养殖户的风险大大降低。目前天峡公司已经与上百户养殖户达成了协议。因为鲟鱼可以说全身都是宝,深加工价值潜力相当大,加上天峡公司从98年开始鲟鱼的养殖探索,技术较为成熟,养殖户的养殖成活率较高,且不愁销路,近几年带动农户增收也较明显。 二.库区网箱养鱼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种质退化,养殖效益较低 尤其是库区网箱养殖品种斑点叉尾鮰苗种品质降低,由于该鱼引进时间较早,经过几十年的养殖,该鱼各方面的品质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诸如免疫力下降,生长速度减慢,使得养殖叉尾鮰的风险增大,养殖效益降低。 2.盲目跟风,网箱养鱼面积超负荷 当地农民看到网箱养殖赚钱,盲目跟风现象严重,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网箱养殖中来,如鄢沱地区在2002年仅有8个养殖户,到2006年已经发展到50几户。然而,库区的水域面积是一定的,所能承载的网箱面积也是有限的,按库区水域面积:网箱养殖面积=800 :1计算,目前清江所布置的网箱数量,已经超过了理论设置水平,局部地区网箱面积甚至超出理论水平的5~6倍。由于网箱养鱼的饲料、鱼类的排泄废物等本身会对水体造成一定的污染,因而对那些水体交换量较小,网箱设置密集的水域,水质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对“清江鱼”养殖的发展带来了不利。 3.养殖品种单一,养殖结构欠合理 多年来,库区鱼农网箱养殖的品种主要是斑点叉尾鮰,且不少养殖户仅单养叉尾鮰,因而抗风险能力较低,一旦叉尾鮰大规模发病,鱼农就会遭受惨重损失。如2006年4-5月份,由于养殖的叉尾鮰发生爆发性疾病,而导致叉尾鮰大量死亡。有59个养殖户的1094只网箱,因发病共死亡鮰211020kg,占网箱中鮰总量的44.48%,其中鱼种死亡170615kg,占死亡总量76.80%。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万元。 4.网箱养殖技术支持力度较弱 目前库区网箱养鱼的技术来源主要是由饲料厂和鱼药厂提供的售后技术服务,政府发放养殖资料和联合举办不定期技术讲座。迄今,库区养鱼体系中还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从事库区的技术服务工作,当地的农民还停留在靠自己不断的地摸索总结经验养鱼。特别在鱼病防治方面,对发生的一般性鱼病尚能抵御,而对较严重的鱼病如2006年出现的叉尾鮰爆发性鱼病(病原为麦芽糖寡氧单孢杆菌),就束手无策了。 三. 对发展清江网箱养鱼的几点建议 1.打造和维护清江鱼品牌 好水养好鱼,清江水域养出的鱼具有独特的口感风味,在国内享有盛誉,既可以上名贵筵席又适合大众消费,其鱼价远高于池塘鱼价。目前加工生产的“清江豆鼓鱼”、“清江烤鱼”等无公害食品,市场销售也较好。一个好的品牌在生产销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使产品在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利润中获得更大的空间。因此,必须打造和利用好“清江鱼”品牌,依托“清江鱼”的品牌优势逐步做强做大。 品牌是一个商品的灵魂,失去了良好的品牌优势,整个产业的个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因此还必须维护“清江鱼”良好的品牌信誉,严把生产关,正确使用饲料和鱼药,严禁各种禁用品,确保“清江鱼”的品质。 2.控制网箱养殖规模,保持清江优良水质 目前,清江库区网箱养殖规模已经较大,局部水域网箱面积已严重超过理论值,为了确保“清江鱼”品牌,使清江网箱养鱼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控制网箱规模,调整布局,切忌盲目扩大养殖规模。政府应当积极地发挥其关键的指导协调作用,做好相关养殖户的工作,并出台相关的政策条令,应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对库区的网箱养鱼进行管理与调控,实现库区网箱养鱼的合理布局,促其健康发展。 3.优化养殖结构,提高抗风险能力 适当地调整和优化网箱养殖结构,使养殖品种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提高养殖品种的抗病能力与抗风险能力,实现生态养殖,是提高养殖效益的有力措施。笔者认为,鉴于清江网箱养殖的叉尾鮰抗病能力弱、风险性大等情况,应适当降低其养殖比例,逐步增大抗病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鲟鱼的比例。目前清江库区鱼农探索出的四个小网箱外套一个大网箱的养殖鳙鱼模式就是一个较好的生态养殖方法,应当予以积极地推广。对于其它养殖品种诸如鳜、黄颡鱼、大口鲇等,因目前市场情况不稳定,则应严格依照市场来发展,适量养殖,切不可贸然增加其养殖规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建设水库网箱养鱼技术服务体系,提高技术服务质量 要想把“清江鱼”的产业做强,不断发展壮大,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做保障是不行的,单靠组织专家进行几次讲座和农民的经验积累是不够的。政府方面应当积极出面,与水产部门联络,培养为库区网箱养鱼技术服务自己专门的技术人员,并进行知识与技术的更新,为清江的渔业发展和鱼病的防治与监控提供及时的技术服务,使“清江鱼”产业实现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H. 中国最大的淡水鱼批发市场

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是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十强市场,其中水产品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批发市场。

阅读全文

与中国野生淡水鱼市场调查研究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师资培训服务方案 浏览:912
百度竞价推广计划方案 浏览:850
2015年度公司培训计划方案整理版 浏览:255
深圳披披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253
市场营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浏览:466
泉州市聚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276
美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 浏览:841
设备培训组织方案 浏览:121
建设工程培训服务方案 浏览:567
2017年培训计划方案 浏览:608
华晨消防电子商务平台 浏览:839
市场营销学吴建安期末考点 浏览:869
开展科技辅导员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331
有关电子商务的填空题 浏览:601
网络营销的外文文献及翻译 浏览:117
毛笔书法教师培训活动方案 浏览:939
规章制度培训方案 浏览:619
食人员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21
幼儿园游戏活动园本培训方案 浏览:850
中心校校本培训方案 浏览: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