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给给茶的市场定位是什么
我国地域广阔,茶叶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近千个茶叶品牌,且各有特色.同时,劳动力丰富,茶叶科研也成体系.对浙江,福建,四川,湖南,云南等产茶大省来说,茶是衣食万户的
产业.茶文化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从产业的角度看,中国茶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却面对着如何打出品牌做大作强的问题.我国名优茶有上千种,但一些名优茶叶,虽然知名度很高,却大多是以地方特产的模式来应对市场,无法发挥品牌的优势,更无法在国际市场上与知名品牌相提并论.
中国茶叶中国茶叶龙头企业品牌老字号
㈡ 茶叶的网络营销定位比如市场细分 目标市场选择 目标客户定位 核心产品定位
茶叶的网络营销定来位
区分自茶叶的定位,是高端 中端 还是低端
客户定位:
企业用户,采购大量需求;个人用户,小量需求
网络营销市场包括一个用户对该茶叶品牌认知度的培养,广告的投放
企业也可以自建平台,或者利用现有的平台网上商城,就是做好B2C
㈢ 马连道茶城的市场定位
作为北京特色,马连道正瞄着国际化特色商业街的目标迈进。 奥运将至版,马连道整体形象也将有进权一步的提升。区政府将在对发展马连道茶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以茶文化创意产业推动马连道的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通过引入茶叶拍卖和大宗交易等交易制度,迅速提升茶产业,推动茶叶贸易,规范拍卖制度及相关贸易规则,将马连道建设成全国茶行业龙头市场和国际茶叶交易中心,此外也会加强茶叶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㈣ 天福茶叶的目标市场是怎样的
应该是低、中、高档都有吧!
但是每个店也不同的,有的定位好高的,那要看周围的人群是咋样的。
㈤ 华北城茶叶市场的目标消费群体是什么有人分析过么!
茶叶茶具经营户的销售对象主要是:核心商圈零售(保本)、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团购(纯利)、批发(薄利多销)这三种。
1、华北城综合区EF区于今年5月底正式开业,ABCD区也计划今年国庆前开业,规模达40万平米近2000户的商城经营户、5000名工作人员、日均10000人次的客流量都是茶城的眼前现成消费群体。华北城其余160万平米的商铺今明两年陆续竣工并投入使用,届时,将会有10000多户经营户老板、30000多名市场工作人员、每日至少有40000人次客流量。
值得一提的是,华北城主要经营建材装潢类产品,而这类产品的经营户绝大多数是福建、浙江、广东商人,他们本身就是茶叶的主力消费者,再加上他们在店内招待顾客的方式也是喝茶,又会大大带动客流群体的茶叶消费量。所以,实践证明紧邻装饰城的茶城零售生意往往是最好的,紧邻环渤海建材城的珠江茶城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
2、周边居民客群:
(1)、静湖小区(紧邻华北城)规模大,已全部入住,居住人口有3000多人。
(2)、华北城西侧有8000亩“休闲岛”宜居住宅区、东南面10000亩的“天何城”运动休闲住宅区、东北侧6000亩的“生态园”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为此政府投资12亿元做基础设施。随着这些特大房地产项目的竣工,以华北城为中心2公里范围内将会有20万固定人口。
3、第二商圈客群分析:
华北城距离武清区城区约4公里,居住着40万固定人口和流动人口;
华北城距北辰区城区约3公里,居住着60万固定人口和流动人口;
这两个区的城镇居民消费实力还是比较强的。
4、团购客户分析:
(1)天津农垦集团及其下属各单位。
(2)华北城及其商户。
(3)武清区和北辰区包括几个开发区在内,有几千家的政府各部门、国营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
(4)华北城已被确立为“中国房地产集团采购基地”和“中国之家全球选型采购基地”。
(5)由于华北城是市重点项目,政府各相关部门、新闻媒体、各界人士来参观、访问者居多。
㈥ 中国茶叶在市场定位上存在什么问题
茶仅仅成为一种商品 而忽略它的传统文化
茶质量得不到保证 没有规范的定价标准
㈦ 中国茶叶市场的走向
物品总量及购买力决定售价,同时售价也反作用购买欲。在金融危机底下,人们收入减少的情况下,购买力自然低,而且金融危机也教晓人们留钱傍身,积谷防饥。自前年普洱售价高峰后,其实其售价也一直处于下调,本人也觉得当时普洱售价被有些人过分抬高,有些水分。现在倡导合理消费,对于不合理的价格,聪明的消费者当然难以接受。
茶叶市场前景也是广阔的,毕竟如楼上朋友所说,要喝的始终要喝,但是随着市场化的竞争和消费观念的改变,茶叶的售价也许不会再被麻木追高了。
本人也好茶,茶对身体的好处也是人人皆知,而且其口感是其他饮品无法代替的。所以说,茶叶行业永远不会没落。
㈧ 中国茶叶市场的分析
目前中国茶叶发展趋势良好,特别是在北方市场,以前都是以奶和酒作为日常的饮品,现在逐步趋向于茶叶,特好于云南普洱茶。
先看看这篇报道:
中国茶饮料市场发展潜力和新趋势
在28日至29日于天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茶饮料、咖啡饮料发展研讨会”上,业内专家发表观点,中国茶叶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存在茶园种植集约化程度低、茶叶加工企业规模小等发展瓶颈,同时还面临着茶汤萃取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挑战。
2009年中国大陆茶园面积达到了2700多万亩,稳居世界龙头地位。然而,中国茶的平均出口价格仅为每公斤2美元左右,约为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的一半,综合深加工相对落后。
有资料显示,尽管日本茶叶年产量仅为9万吨,不足中国的1/10,但茶产品的人均年消费量约为1500克,是中国的4倍。日本的茶产业链已延伸到面食、化妆品、除臭剂、茶染服装等领域。
在茶产业同样发达的中国台湾省,蕴含丰富的矿物质让“即饮茶”正在向“功能性饮料”转变,“以茶饮料代酒”的现代餐桌文化也在时下盛行。
专家认为,提高茶叶品质和安全卫生,开拓广阔的内需市场,是中国茶饮料市场的潜力所在。
从这里不难看出,中国的市场空间的确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