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包装使用油新品牌推广方案
应用:
本食用油营销策划案适用食品行业中小企业在新产品上市时,且企业实力和产品竞争力较弱的情况下,可扬长避短开发占领区域市场并迅速形成品牌效应有借鉴作用。
内容:
当一个企业开发和推出新产品,且在大城市没有竞争优势而中小城镇不易接受时,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尽快挤占市场,这是摆在我们营销策划人员面前的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重要课题。如果仍以硬广告、拉关系推销等传统办法,虽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往往事倍功半,且企业难以承受得不偿失。
太长了 你还是留个信箱 我发给你好了
Ⅱ 关于食用油的市场调查报告
食用油中国版图品牌格局 看不见的战场
去年年底,食用油再次掀起了一轮涨价潮。几大品牌几乎同时宣布上调大豆油、调和油、菜籽油等品种的价格,且涨幅均在10%%上下……有人开始高呼:请有关方面正视此次食用油涨价的“民生痛感”。甚至有人说食用油涨价无疑加重了生活成本,加重了民众的生存压力。也有人慷慨激昂:这是外资垄断的必然结果!放眼市场,近年来,橄榄油、葵花籽油、葡萄籽油等小品种、新品类食用油不断涌现,以大米为主要产品的利是品牌又推出了“利是”稻米油,这些号称更健康食用油的出现,对中国食用油品类及品牌格局的影响值得人们拭目以待。面对这种状况,我们不禁要问,食用油真的有必要大幅提价?此次调价,到底是供不应求?还是产量过剩、存在滞销而由某些油品品牌进行的商业炒作?抑或是粮油制品加入国际竞争行列随行就市?食用油多品类的格局对价格趋势有何影响?或许,回眸近年来中国食用油品牌市场的发展状况,会对我们有所启迪。
中国食用油行业发展现状———从小包装食用油热潮到健康、营养用油的“食用油新时代”
18年前,第一瓶“金龙鱼”小包装食用油出现在中国市场。从此这种安全卫生的桶装油逐渐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散装油逐步退出国内大中城市。从这个时候起,中国的食用油消费就开始了快速的增长,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小包装食用油已经取代散装油成为市场主角。
食用油是人们的日常必需品,人们的消费习惯正由散装油向小包装精致油方向发展。这样小小的一个转变却造就了一个市场容量超过200亿,年增长速度超过30%的小包装食用油大市场,而这个市场几乎被外资及南方品牌垄断,辽宁品牌大多昙花一现,2009年辽宁中稻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建设稻谷深加工产业基地,以利是品牌进军食用油市场,辽宁本土食用油品牌登上中国油脂大市场的版图,与群雄共竞争。
然而,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油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中国全年食用油消费大约在2400万吨,进口的棕榈油、豆油、菜籽油的总量高达68%%,由于我国耕地资源紧缺,油料作物的耕种面积已经无法扩大,直接导致了中国食用油无法自给自足、以及中国食用油市场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之一。稻米油———这种与稻谷共享耕地资源并依赖于稻谷加工的副产品的诞生,使得食用油的本土供给占比有了改变的可能,促进了中国食用油品牌市场的再次洗牌。
“时势造英雄”———食用油市场竞争状况及主要品牌
早在利是稻米油出现之前,油脂行业的快速成长和丰厚的利润空间也造就了中国食用油市场上巨头,出现了“金龙鱼”、“胡姬花”、“福临门”和“鲁花”等著名品牌和“嘉里”、“中粮”等产业巨头。中国市场上食用油品牌众多,约600多个,但据资料显示,国内约有70%%的销售收入集中在占总数7.5%%的企业,“金龙鱼”、“福临门”、“鲁花”三大品牌占据了市场42.20%%的市场份额。中粮集团&“福临门”
中粮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进出口公司之一,连续10年进入世界500强行列,具有巨大的资本优势。1995年,中粮集团以“福临门”品牌进入利润丰厚的小包装食用油行业。中粮集团和美国ADM公司联合新加坡WILMAR公司等国际知名公司合作进行产业运作,耗资20亿打造“福临门”的生产布局,目前旗下的主要企业有: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黄海粮油工业(山东)有限公司、东洲油脂工业(广州)有限公司、北海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大海粮油工业(防城港)有限公司、中粮艾地盟(山东)有限公司、山东莱阳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等。自从2001年底,中粮出售了所持有的“金龙鱼”的全部股权后,向外界表达了集中资源和精力全力打造“福临门”品牌的决心。嘉里粮油&“金龙鱼”
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是新加坡郭兄弟集团专为中国的粮油企业而设立的一个投资公司。嘉里粮油1990年组建了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开始了中国第一批小包装食用油的生产,推出的第一个品牌就是“金龙鱼”。在随后的十年内,嘉里粮油又陆续在防城港、上海、青岛、营口、成都、西安和厦门先后投资建立了7家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形成了布点广泛、布局合理、规模宏大的油脂生产体系。已经发展了包括“鲤鱼”、“元宝”、“胡姬花”、“花旗”等16个国内小包装油知名品牌,涵盖调和油、色拉油、花生油、葵花油、粟米油、芝麻油等多油种的大型系列产品。
做好自己的品牌建设———应对中国市场可能形成的“双寡头”
几年前,中国内地恰逢食用油价格上涨。郭氏家族那场资产重组也引发了中国食用油市场的震荡。
中国最大的两家国有粮油企业———中粮集团和中谷集团完成了高达700亿元的合并,成为我国最大的油料油脂加工企业集团,旗下食用油品牌主要是福临门。
丰益国际整合后,受母公司兼并影响,郭氏集团旗下的嘉里粮油和益海集团很可能将被丰益国际收编为一家人。嘉里粮油是郭氏集团旗下粮油资产,主打品牌“金龙鱼”在中国食用油小包装市场排名第一,而旗下“胡姬花”品牌也颇有声誉。此外,嘉里旗下还有鲤鱼、元宝等品牌。当丰益国际完成所有股权转换后,中国市场上几大知名食用油品牌背后几乎都能找到它的影子。而这也意味着,在中国食用油市场将形成国有大鳄和外资寡头两相对峙的局面。
中国品牌建设专家李光斗指出,在后WTO时代,将有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受到挑战。据其介绍,在入世最初,汽车、家电等行业最先受到冲击。如今,在科技含量不高的快速消费品行业也将面临这一问题。在西方成熟市场上,行业前四名的品牌往往能占据行业75%左右的份额,“品牌寡头时代最终会形成,关键还是做好自己的品牌建设。”
迎接食用油新时代———“利是”稻米油在江湖大战中精彩亮相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首次锁定食用植物油
众所周知,作为13亿人口大国,中国以世界十分之一土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以上人口,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战略安全重中之重,但近几年来,中国的粮食自给已得到基本保障,且出口开始大于进口。相比之下,食用油却一直过度依赖进口,依存度高达60%%以上。2007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际石油、粮食价格持续性上涨,以及中国南方百年未遇冰冻雪灾直接因素,中国出现了以食用油、猪肉为明显特征的结构性物价上涨,已凸显中国食用油的战略安全隐患。
温总理在十一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特别要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及基本生活必须品和其他食品生产”。并提出“国际环境变化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增加,必须充分做好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各种准备,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这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首次锁定食用植物油。
他山之石———用优势产品“稻米油”跻身食用油市场,化硝烟于无形
在这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食用油涨价风波里,辽宁中稻集团的赵毅总经理显得淡定而胸有成竹。
多年从事期货贸易的赵总在这场风波的外围,充分印证了中国的那句古话———旁观者清。他说他羡慕整合之后的中粮集团所拥有的昭然实力,但是,我们的粮食集团为什么不走出国门?为什么不想办法在全世界种中国的地?因为只有控制了土地,才控制得了价格。所谓“巨头游戏”,说白了就是一种控制———资源的绝对控制。
中国是稻米的生产大国,拥有2982公顷水稻种植面积及年产2亿吨的水稻产量。然而,由于提炼技术及设备的困扰,尽管众所周知米糠油(稻米油)是迄今为止最健康的食用油,但却无法走进人们的视野和餐桌。
早在2006年,时任生威粮食集团董事长的赵毅就对中国的水稻产业、物流体系以及深加工等方面有了清醒的认识和布局。他曾表示:稻谷加工业的格局正在发生着变化,稻米企业在物流上的重要性日渐突出,稻米加工和稻米物流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水稻期货上市是大势所趋,南粮北储、稻米深加工业的发展都带来了商机。因此,港口在稻米加工和稻米物流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2009年6月末,通过对稻米油加工过程的持续改良及精心研制,辽宁中稻股份有限公司的首批“利是”稻米油新品终于成功下线。
2009年9月10日,辽宁中稻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中稻2009———利是稻米油全国推介会”在沈阳宾馆隆重召开。中国油脂学会副会长刘世鹏教授和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李淑媛教授分别做了《稻米油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和《稻米油与健康》的精彩讲演,从产品高度和营养解析角度分别给予稻米油产品高度评价。
由于稻米油是“新生事物”,所以在市场推广伊始,颇为艰难。商超均以“炒作概念”、“价值不高”、“消费者很难认可”等多种理由将“利是”稻米油产品拒之门外。
然而,应了中国人那句老话———好东西自己会说话。
稻米油是备受营养学家推荐的健康食用油,因为和其他食用油相比,稻米油脂肪酸比例均衡,可有效预防三高,心脑血管疾病等功能,富含谷维素,维E维物甾醇的营养之素,又可以降低胆固醇、缓解疲劳、增加免疫力,是适合全家老小的健康食用油,在美国,被心脏病学会推荐为心脏病人指定食用油,在日本厚生省指定为中小学生烹饪营养用油。
稻米油高烟点的优点,又特别适合中国人煎炒烹炸的饮食习惯,烹饪少油烟,厨房更洁净。
强劲的品牌宣传与货真价实的产品特性,使“利是”稻米油产品终于从7月中旬陆续在家乐福、沃尔玛、新玛特、兴隆、中兴、乐购等系统卖场上架销售。令中稻公司始料未及的是,摆货当天在无任何优势排面、无任何促销、导购的情况下实现了自然走货。
随着消费者逐渐对稻米油产品认可,辽宁中稻集团的赵毅总经理对自己的产品充满信心。
新的产品就是新的机会、新的产品就是新的挑战,在这场没有硝烟只有油烟的食用油江湖大战中,辽宁中稻可以说是敢于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的品牌“利是”自然最先品尝到当中的美味,自然也是创造“历史”的人。
[2009中国十大食用油]
上榜品牌(排名不分先后)
金龙鱼中国名牌,嘉里粮油出品,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福临门FORTUNE中国名牌,中国粮油食品集团,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鲁花食用油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山东鲁花集团,十佳食用油品牌
香满园/胡姬花含元宝/鲤鱼,中国名牌,嘉里粮油,十佳食用油品牌
多力食用油葵花油一流品牌,上海佳格食品,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海狮食用油上海名牌,上海良友海狮油脂,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盛洲食用油福建名牌,厦门中盛粮油,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红蜻蜓重庆名牌,重庆市油脂公司,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刀唛/红灯新加坡/香港名牌,深圳南顺油脂,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鹰唛食用油广东省名牌,中山市鹰唛食品,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Ⅲ 品牌营销策略的独辟新径
当市场趋于饱和、相对成熟的时候,产品和营销方法都不断趋于同质化,市场细分的难度增加,竞争的难度也随之升级。劣势品牌在行业成熟期脱颖而出的机会减少,难度增加。而许多企业选择了另一条路,创造一个市场并牢牢的控制着这个市场。抢先法则认为,发现一个新市场并迅速占领它比什么都重要。创造新市场的方法有产品创新、营销手法创新和使用方法创新等三种常用方法。 日化市场近几年先后经历了价格战、除菌战、绿色战、成分战等,竞争方式不断升级。后期进入日化市场的许多品牌大多人云亦云,销量并不乐观,但吉林九鑫集团推出的满婷香皂在市场上表现不俗。名不见经传的九鑫集团之所以一跃成为后起之秀,是因为自己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推出了“除螨养肤”的理论。九鑫集团在消费者心中牢牢的树立了“九鑫除螨”的形象,也为日后品牌延伸创造了条件。在产品创新方面,山东九阳豆浆机也是一个成功案例。
根据我国爱喝豆浆的传统和消费者对方便和卫生的新需求,九阳发明了豆浆机。山东九阳几年前还是一个小型企业,但几年内就创造了年销售十几亿元的不俗业绩,以至令许多知名传统家电企业也对豆浆机市场垂涎三尺。山东的另一个企业皇明集团,率先推广太阳能热水器,也已经成为太阳能大王。 使用方法的创新有时也能成为一种很有效的营销策略。1996年前,我国消费者食用的粉丝是散装粉丝,既不方便保存又不卫生。龙大集团1996年推出了中国第一包包装粉丝,一下子占领了全国粉丝市场,并且连续多年稳坐粉丝行业头把交椅。1991年金龙鱼率先推出了小包装食用油,十几年来一路高歌,最终成为了食用油行业老大。
独辟新径开创一个市场并不意味着会占领一个市场,许多企业并没有笑到最后,成为行业的牺牲品。海尔药业首先推出“亚健康”概念,而其亚健康产品采力并未取得良好业绩。发明VCD的万燕没有等到VCD市场成熟就被迫“隐居江湖”。
进入新市场前,首先应当做详细的市场调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市场进入时机和发展趋势。其次,应当有雄厚的资金和系统的营销方法确保能迅速占领市场。再次,应当建立行业防御体系,防止其它品牌迅速跟进。品牌防御体系是阻断竞争对手“顺杆上爬”的有效手段。在防御方面,应当做好知识产权保护、产品品种储备、技术储备、政府保护、营销人才储备等方面工作,尽量提高行业进入门槛,有针对性的设置行业进入壁垒。
Ⅳ 什么是小包装食用油,制作标准是什么
超市里卖的5L 4L等不同规格的瓶装油。
就是我们日常吃的瓶子油!
金拓天牌子的油不错哦,尤其是山茶调和哟,里面茶油成分很多,价格70多元。
Ⅳ 食用油行业市场跟发展前景如何
2009年中国食用油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第三章 中国食用油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小包装食用油行业发展分析
一、2009年国内小包装食用油价格动向分析
二、国内小包装食用油市场发展及营销策略
三、国内乡村市场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现状
第二节 2008-2009年食用油发展现状
一、2008年我国植物油市场分析
二、2008年我国植物油市场运行数据分析
三、2008-2009年食用植物油产量分析
第三节 2008-2009年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一、2008年食用植物油加工销售收入前十家企业
二、2008年食用植物油加工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2009年食用植物油加工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第四章 中国食用油市场分析
第一节 2008-2009年油脂市场发展分析
一、2008年食用油市场发展状况
二、2008年食用油供需格局分析
三、2009年食用油市场供给博弈分析
四、2009年一季度食用油市场发展状况
第二节 金融危机对食用油市场影响分析
一、金融危机对食用油市场影响
二、食用油产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
略。。。。
自己看吧 http://hi..com/yes68
Ⅵ 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容量
怎么说呢,现在也没有准确数字,你看看年产值吧不用说小的地方品牌了,单就十大品牌来讲就够格天文数字了,怎么你要做行业垄断啊 ?我支持,歼灭金龙鱼福临门,什么时候开始操作,告诉我一声啊
Ⅶ 有一则关于油的新闻我看不懂,请教各位。
1:1:1”概念由来
总体来看,中国食用油市场竞争历经了三个阶段:产品炒作、品牌炒作、概念炒作三个阶段。对于小包装食用油概念营销,以金龙鱼的“1:1:1”、福临门“VA油”、鲁花的“特香花生油”为代表,并带动了整个食用油行业概念竞争。对于食用油,技术层面最容易出概念,如成分、工艺、材料等方面,其实金龙鱼、福临门VA油都是在成分方面“造”出的概念。在2002年7月,金龙鱼推出新一代调和油,并突出“1:1:1”概念,以深度传播产品“健康”,这是食用油四大核心卖点(安全、健康、卫生、营养)之一。可以说,在金龙鱼调和油推出“1:1:1”概念后,取得极大的成功,甚至引起了行业的恐慌,其概念营销案例则为营销界所推崇。为确保这个概念的“权威性”,金龙鱼还引用了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膳食脂肪酸建议数据,在广告中还宣称“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是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人体膳食脂肪酸平衡为原理设计的食用油。并且获得中国营养学会DRI认证的营养食用油”,这就是“三大权威机构”的由来。其实,金龙鱼更大的动机在于抢占调和油营销噱头的制高点,设置更高的市场门槛,由自己来制定调和油的行业标准。事实上,金龙鱼品牌食用油在市场上确已成气候,年销售额约达40亿元人民币,而福临门则为15亿元人民币,鲁花为10亿元人民币,三大品牌占据了整个小包装食用油市场60%以上的市场份额(2002年数据)。可见,金龙鱼已成为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第一品牌,自然令竞争“羡慕不已”,进而成为众矢之的。
概念营销危机史
金龙鱼打出“1:1:1”这张概念牌后,危机也随之不期而至。2002年中秋节前夕,北京和南京均有消费者质疑“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存在宣传上的“文字游戏”,矛头直指“1∶1∶1”。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一位北京的消费者称,他在电视广告、商场的招贴广告和产品外包装上得知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符合三大权威机构所提出的健康理论,受广告的影响决定购买金龙鱼。但是,他发现在该产品醒目的“膳食脂肪酸的完美比例”的产品标签下,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比例为“12:44:44”。于是,这位消费者质疑:既然厂家的产品没有达到“1:1:1”的健康标准,为什么还要在产品的广告中大力宣传这个概念呢?认为这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当时,金龙鱼方面是这样解释的:广告中所出现的“1:1:1”是指人体每日膳食应摄入的脂肪酸比例,由于人体摄入的饱和脂肪酸来源除了调和油之外还有肉类食物,因此广告中所说的“1:1:1”比例并不是金龙鱼调和油的脂肪酸比例,以金龙鱼调和油“12:44:44”的比例再加入正常摄入的肉类等食物所包含的饱和脂肪酸后的比例就正好是“1:1:1”了。如此解释,手法与2004年这次危机几乎同出一辙。如此就更加令人不解,关于“1:1:1”概念的警钟早已给金龙鱼敲响了,为什么出现问题后没有积极更正呢?。
危机不大也“受伤”
尽管金龙鱼表示在广告中声称“1:1:1”不止金龙鱼一家,但由于近几年来金龙鱼对“1:1:1”概念的过度宣传,使金龙鱼无疑是一只出头鸟,或者说一个出头的椽子,不是“被打”就是“先烂”。金龙鱼这次“1∶1∶1广告事件”正值八、九月份,然而每年的二月、九月都是小包装食用油的销售旺季。竞争企业之间互把广告矛头对准竞争对手,意在争夺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国庆节食用油销售旺季的市场,尤其团购。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金龙鱼方面除了董事总经理李福官、企业研发中心负责人谢黔岭、嘉里粮油集团广告部经理朱志国献身从不同角度细说“1:1:1”外,还通过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山医科大学营养学教授苏香宜来“证言”这个概念的科学性,以及“0.27:1:1”与“1:1:1”的关系。虽然从理论上说得过去,但面对这场舆论危机,对金龙鱼销售的影响不言而喻,对此嘉里粮油的有关负责人也承认:“不仅使金龙鱼团购消费群体受到极大影响,还使同行业粮油企业受到创伤。”同时,9月10日,因其在广告中宣称“1:1:1”的金龙鱼调和油里三种脂肪酸的真实比例为“0.27:1:1”,北京市工商局广告处以其“1:1:1”广告涉嫌误导消费者为由,召集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广告部负责人了解情况,要求金龙鱼更改广告内容之后,再重新在媒体上播放。对此,金龙鱼油生产厂家嘉里粮油集团(中国)总经理伍翔飞表示,公司已经决定对金龙鱼油的广告进行局部调整,放大金龙鱼外包装上的“0.27∶1∶1”的字号,以与“1:1:1”划清界限。总经理伍翔飞同时表示,广告上“0.27∶1∶1”字体放大,只是让消费者更加了解调和油所含营养比例,只是局部的一个调整,对整个广告并没有太大影响,还会以原来的广告继续播放或刊登。
概念营销冷思考
这次危机,本质上看是概念营销危机,表面来看是广告战。但更具体地表现为一种舆论战(又称流言战),或口水战,这是一种非理性、非常规商战手段。虽然金龙鱼厂商并不承认其发布了有损竞争对手或包装食用油的“软性广告”,并且也流传着公关公司受金龙鱼的竞争对手“委托”黑手幕后操纵这场舆论“纠纷”,但还是疑问颇多。如果金龙鱼没有发布软性广告,为何不通过法律手段为自己讨回公道?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出现问题后不知道反省自己,不知道吸取教训。这场危机把金龙鱼在营销上的一些薄弱环节暴露无疑:一是概念营销传播缺乏系统性、严密性,结果因概念营销作茧自缚;二是媒体公关能力“虚弱”,由于过于低调而没有建立起媒体公关体系。金龙鱼在开展概念营销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个是概念的科学性、合理性,这就要求概念有科学的理论、技术、现实支持,使概念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一种炒作噱头;二是概念的科学、合理传播,选择恰当方式、媒体传播概念的涵义,使目标消费群体不对概念产生歧义,以及不被竞争对手抓住“小辫子“;三是注意概念营销环境,概念营销以不损害行业利益、竞争对手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为前提,创造良好的关系营销环境。如果从上面几点来分析金龙鱼,可以看出金龙鱼的概念营销牌打得尚“欠火候”。
有一句颇有哲理的话:吃亏就是占便宜。金龙鱼如果能通过这场危机吸取教训,并确保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或许这场危机对于金龙鱼来说也是一次“提高”,恰是“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Ⅷ 中国小包装食用油是金龙鱼开启的时代潮流吗
是的,过去,大家都是吃油都是吃那种论斤称的散装油,改革开放初期,金龙鱼开创了中国小包装食用油的历史,高品质的金龙鱼食用油给中国家庭的餐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Ⅸ 如何评估一个城市小包装食用油的总体需求量
包装食用油行业是一个高速成长的行业,经销商是这个行业中重要 的渠道成员。生产商对经销商的管理水平高低对销售业绩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为了提高对经销商的管理水平,生产商需要对经销商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估,深入了解 经销商在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策略。经销商评估的方法有很多,但应该如何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评估方法呢?在本文 的案例中,金福集团在明确自己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评估模型和指标。这些指标包括反映经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