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止血药的品类
止血药可通过收缩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或增强血小板功能,或加速、加强血液凝固过程,或抑制血块溶解过程而产生止血作用。近十几年来,以从蛇毒提取的止血酶类为主要成分的生化类止血药在临床应用最为普及,并成为临床治疗出血性疾病或出血状态的主流药物。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止血药约有20多种,根据作用于凝血机制的不同环节,分为四大类。
促凝血因子活性药:是通过影响某些凝血因子,促进或恢复凝血过程而止血。代表药物有血凝酶、去氨加压素、维生素K1、维生素K3、维生素K4、醋甘氨酸乙二胺等。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药: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受损毛血管端收缩而止血。代表药物有卡巴克洛、卡络磺钠。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通过抑制纤维蛋白酶原的激活因子,使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能被激活,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代表药物有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抑肽酶等。其中6-氨基己酸因作用强度弱、维持时间短、副作用较多,现已少用。这类药对一般慢性渗血效果较好,对癌症出血及创伤出血效果较差。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用时要小心选择病人,必须明确有纤溶功能亢进,否则会将出血性疾病转变成致命的血栓病。对老年病人特别要小心。对有血栓性倾向和栓塞性血管病史者应禁用。
其他外用止血药:可吸收创面止血封固剂、明胶海绵、吸收性止血绫、小蘖胺、云南白药、止血粉8号、止血消炎贴等。
除根据药理作用分类以外,还可根据药物来源属性分类,分为化学药品(如维生素K系列)、生物制品(如血凝酶)和其他制品,生物制品所占份额较大,剂型以冻干粉剂居多。据中国药学会相关统计,中国医院用止血药市场规模达到了约15亿元/年,年平均增长率4.59%,基本保持一个稳定的用药水平,约有200家企业的产品参与止血药市场竞争。2004年根据全国16家抽样医院止血药销售金额推测,血凝酶的份额达33%,抑肽酶占15%,氨甲环酸占16%,凝血酶原复合物占7%,其余的依次为凝血酶、人纤维蛋白原、氨甲苯酸等。
② 止血药的分类
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的药物可治疗血管因素所致的出血,如安络血、维生 素C和路丁等;垂体后叶素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收缩,有止血效果,特别是对咯血和门脉高压引起的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更有效。 止血药
②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止血敏等。 ③大量的出血病人是由于凝血机制障碍所致,维生素K可促使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因子Ⅶ、Ⅸ和Ⅹ,有助于制止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6氨基己酸、对羧基苄胺和止血环酸是抗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可使已形成的血凝块不致被溶解和破坏,达到防止由于纤维蛋白溶解增强所致的出血;对于由肝素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引起的出血,可静脉注射鱼精蛋白,由凝血因子抗体引起的出血治疗困难,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此外,一些中草药也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如云南白药、三七、止血灵、仙鹤草、白芨、紫草、茜草和白茅根等。局部外用的止血药有明胶海绵和止血棉(由安络血、药用明胶、依他酸二钠和甲醛等经严密消毒后制成),对创面渗血和牙龈及鼻出血有较好疗效。根据药物作用的不同,用于止血的中药一般分为凉血止血药、收涩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温经止血药。凉血止血药主要用于火热炽盛、阴虚火旺、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证。收涩止血药主要用于内无瘀滞,外无实邪的吐血、衄血、咳血、咯血、便血、尿血等。化瘀止血药主要用于瘀血阻滞脉络,不得循经而外溢引起的各种出血证。温经止血药主要用于久病阳气虚弱,不能摄血引起的各种出血证。
③ 止血的有什么药
常用的止血药是一下几种:
(1)维生素类:
①维生素Kl剂。成人每次10毫克,儿童每次1-2毫克,肌内或静脉注射。 推荐阅读:口服止血药有哪些 中药成份口服止血药
②亚硫酸氢钠甲蔡醒(维生素K3)。每次4毫克,每日2次,肌内注射。
③甲禁氢酿(维生素K4)。每次4毫克,每日3次,口服。
(2)酚磺乙胺(止血敏):主要作用是增强血小板功能,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血块收缩。为注射剂,每日2-6克,肌内或静脉注射。
(3)卡巴克洛(安筝血):可减少血液有毛细血管渗出。每次2.5-5毫克,每日3次,口服;每次10毫克,每日1-2次,肌内注射。
(4)氨基已酸:抑制血块溶解而达到止血目的。每次2-4克,每日3次,口服;氨基己酸4-8克加人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稀释、于15-30分钟内静脉滴完。 推荐阅读:流鼻血怎么回事 流鼻血怎么止血
(5)氨甲基苯甲酸(止血芳酸):作用与氨基己酸相似。注射剂,每次0.1-0.3克加人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中,静脉滴人。
(6)血凝酶:立止血、巴曲亭等卜是从巴西矛头蝮蛇蛇毒分离精制而成的冻干粉注射剂,可皮下注射或静脉给药,出血较重者可先静脉注射1克氏单位后,再皮下注射1克氏单位。
(7)凝血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冻干块状物或粉末。可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应用于创口,使血液凝固而止血。本品只能外用,严禁注射,如误人血管可导致血栓形成、局部坏死、危及生命。应新鲜配制使用,且必须直接与创面接触,才能起止血作用。用灭菌氯化钠注射液溶解成50-200单位/毫升的溶液,喷雾或用本品干粉喷洒于创面。
(8)垂体后叶素:对小血管有较强烈的收缩作用。注射剂,有5个单位1支和10个单位1支两种,每次5-10个单位,肌内或静脉注射。但本药不良反应较大,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肺心病及妊娠毒血症患者禁用。 推荐阅读:掌握几种鼻出血的止血方法
(9)云南白药:有粉剂和胶囊两种,每次0.2-0.5 克,每日3-4次,口服。
④ 止血药有哪些
凡功能制止体内外出血的药物,称为 止血药(hemostatic drugs)。 血液为人体重要的物质,凡出血之证,如不及时有效的制止,致使血液耗损,而造成机体衰弱,甚至危及生命,故止血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药性介绍
止血药的药性各有不同,如药性寒凉,功能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之出血;药性温热,能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出血;兼有化瘀作用,功能化瘀止血,适用于出血而兼有瘀血者;药性收敛,功能收敛止血,可用于出血日久不止等。
主要药:仙鹤草、艾叶、灶心土、白芨、紫珠。
5中药药理
血液在功能上存在凝血和抗凝血两个对立而统一的矛盾过程,二者相辅相成
止血药
以保持动态平衡,使血液在生理情况下既能在血管内不断流通,也能在损伤的局部发生凝固止血。当病理情况下,上述平衡被破坏,或发生血流不止,或形成血栓、栓塞(体内凝血)。 止血过程是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三个重要因素。如外伤出血,则见局部血管收缩,血小板在血管破裂处凝集,破裂并释放出血管收缩物质及“凝血因子”,而组织液及血浆中的一些凝血固子(因子V、Ⅶ、Ⅷ、Ⅸ、Ⅺ、XII等)也受到激活 而参与血凝过程,于是血块形成,出血停止。另外,当纤维蛋白形成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溶酶原
经激活因子(组织激酶、尿激酶)作用而变为纤维蛋白溶酶(蛋白分解酶),可使纤维蛋白分解,将血管内的血块溶解,以恢复局部血流畅通。
止血是个复杂问题,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血管的粗细、血压的高低、血液粘稠度及血液凝固的各种因素等,但最重要的是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因素,现将血凝过程及血块溶解过程与药物作用的关系以图概括。引起出血的原因很多,出血也是某些疾病的一个症状,故在应用止血药时应根据各种出血症的原因,辨证用药,适当配伍。如血热妄行,应与清热凉血药同用;阳虚不能温经,应与温阳益气药合用;阴虚阳亢,宜与养阴潜阳药合用;气虚不能摄血,当与补气药合用;瘀滞出血,宜祛瘀止血,以祛瘀止血药配伍活血药与行气药。常用止血药有白及、血余、仙鹤草、三七、侧柏叶、艾叶、地榆、槐花、大、小蓟、白茅根、紫珠草、茜草等;复方有胶艾汤、十灰散、四生丸、止血生肌
止血药
散、云南白药、三七伤药片等。上述止血方药,已有部分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其止血的药理作用如下:
(1)使局部血管收缩而止血:如三七、紫珠草、小蓟。
(2)作用于凝血过程,缩短凝血时间:有增加血小板数及促凝的,如仙鹤草、紫珠草;有增强血小板第Ⅲ因子活性,缩短凝血活酶生成时间的,如白芨;有增加血液中凝血酶的,如三七、蒲黄;有纠正肝素引起的凝血障碍的,如茜草,据称有抗肝素的效能。
(3)改善血管壁功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如槐花、白茅花。
(4)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纤溶酶)的活性:如白及、大蓟、小蓟、地榆、艾叶、仙鹤草。止血药中的三七、茜草、蒲黄等既有促进血凝的一面,也有促使血块溶解作用,这说明其功能兼具止血与活血祛瘀功能,有利于止血而不留瘀。
6品类
止血药可通过收缩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或增强血小板功能,或加速、加强血液凝固过程,或抑制血块溶解过程而产生止血作用。近十几年来,以从蛇毒提取的止血酶类为主要成分的生化类止血药在临床应用最为普及,并成为临床治疗出血性疾病或出血状态的主流药物。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止血药约有20多种,根据作用于凝血机制的不同环节,分为四大类。
促凝血因子活性药:是通过影响某些凝血因子,促进或恢复凝血过程而止血。代表药物有血凝酶、去氨加压素、维生素K1、维生素K3、维生素K4、醋甘氨酸乙二胺等。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药: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受损毛血管端收缩而止血。代表药物有卡巴克洛、卡络磺钠。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通过抑制纤维蛋白酶原的激活因子,使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能被激活,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代表药物有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抑肽酶等。其中6-氨基己酸因作用强度弱、维持时间短、副作用较多,现已少用。这类药对一般慢性渗血效果较好,对癌症出血及创伤出血效果较差。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用时要小心选择病人,必须明确有纤溶功能亢进,否则会将出血性疾病转变成致命的血栓病。对老年病人特别要小心。对有血栓性倾向和栓塞性血管病史者应禁用。
其他外用止血药:可吸收创面止血封固剂、明胶海绵、吸收性止血绫、小蘖胺、云南白药、止血粉8号、止血消炎贴等。
除根据药理作用分类以外,还可根据药物来源属性分类,分为化学药品(如维生素K系列)、生物制品(如血凝酶)和其他制品,生物制品所占份额较大,剂型以冻干粉剂居多。据中国药学会相关统计,中国医院用止血药市场规模达到了约15亿元/年,年平均增长率4.59%,基本保持一个稳定的用药水平,约有200家企业的产品参与止血药市场竞争。2004年根据全国16家抽样医院止血药销售金额推测,血凝酶的份额达33%,抑肽酶占15%,氨甲环酸占16%,凝血酶原复合物占7%,其余的依次为凝血酶、人纤维蛋白原、氨甲苯酸等。
7注意事项
◎止血药应用注意事项◎
一、止血药以其药性区分有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之不同,临床应用须跟据药性选择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二、止血药是治标之品,临床应用需配合相应的药物如清热药、温热药、活血化瘀药以及补益药,以标本兼治之。
三、凉血止血药一般忌用于虚寒之症,温经止血药忌用于热盛之症,收敛止血药主要适用于出血日久不止而无邪瘀之症,以免留瘀留邪之弊。
四、大量出血每有气随血脱、亡阳、亡阴之症,首应考虑大补元气、急救回阳以及挽回气阳,以免贻误病机。
五、止血药用量与用法各自不同,有需炒炭者(艾叶),有不需炒者(三七),有主要用于汤剂者(蒲黄),有直接研粉吞服者(白芨),有需用量较大者(仙鹤草),当各随药性用之。
止血药
8其它药物
◎具有止血的药物还有:
一、止血:荆芥、防风(解表药)、荷叶(清热药)、鹿蹄
止血药
草(祛风湿药)、降香(活血祛瘀药)、胡颓叶(化痰止咳平喘药)阿胶、山茱萸(补虚药)、乌梅(收涩药)。
二、和血止血:当归(补虚药)
三、补血止血:龟板(补虚药)
四、收敛止血:马勃(清热药)、五倍子、赤石脂、禹余粮、石榴皮、刺猬皮、乌贼骨(收涩药)。
五、凉血止血:栀子、白毛夏枯草(清热药)、代赭石(理气药)、黄药子(化痰止咳平喘药)、墨旱莲(补虚药)。
六、化瘀止血:五灵脂(活血化瘀药)。
9相关实验
凝血实验法
①凝血时间测定法。凝血时间的测定是观察中药对血凝机制有否影响的主要试验法。如发现中药提取物对凝血时间有所影响,可进一步考虑其他实验。所以本法也是筛选中药的常用筛选法。常用方法有玻片法及试管法。例如湖南医学院主编《药理学实验指导》,氯化钙的促凝血作用。仿照上法,可进行大黄石灰水的止血作用试验。采用本法测定时,除比较正常动物与服药动物凝血时间的差异外,对测试中药可设几个剂量组,并可采用已知中药或合成药作为阳性对照组。如止血环酸或止血芳酸注射液,可作为对照药,另设一组。
②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法。本法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有无障碍的试验法。
③中药对内源性凝血系统有关凝血因子的影响。在研究中药止血作用机制时采用。本法也是研究抗凝血药的常规筛选法之一。
纤维蛋白溶解实验方法
测定中药对纤溶过程的影响,也是发现凝血药和抗凝血药的重要试验方法。因为用药物干扰体内的纤溶过程,可以发生凝血或抗凝血的作用。一般先用全血或血浆凝块进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测定,然后再进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
血小板功能实验
包括血小板粘附性及血小板聚集实验。二者均有体外测定法及体内测定法。一般采用体外测定法。
血栓实验
本法可反映整体动物血流中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功能,其血栓结构类似动脉中的白色血栓。此血小板血栓的形成,除受药物作用外,也和血流速度。血小板数有关。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受到药物抑制时,血栓重量较轻,故从血栓重量,可测定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功能。可用此法研究活血化瘀药的作用。
⑤ 止血药有几种
止血药的分类:
1、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的药物可治疗血管因素所致的出血,如安络血、维生 素C和路丁等;垂体后叶素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收缩,有止血效果,特别是对咯血和门脉高压引起的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更有效。
2、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止血敏等。
3、大量的出血病人是由于凝血机制障碍所致,维生素K可促使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因子Ⅶ、Ⅸ和Ⅹ,有助于制止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6氨基己酸、对羧基苄胺和止血环酸是抗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可使已形成的血凝块不致被溶解和破坏,达到防止由于纤维蛋白溶解增强所致的出血;对于由肝素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引起的出血,可静脉注射鱼精蛋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由凝血因子抗体引起的出血治疗困难,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此外,一些中草药也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如云南白药、三七、止血灵、仙鹤草、白芨、紫草、茜草和白茅根等。
4、局部外用的止血药有明胶海绵和止血棉(由安络血、药用明胶、依他酸二钠和甲醛等经严密消毒后制成),对创面渗血和牙龈及鼻出血有较好疗效。根据药物作用的不同,用于止血的中药一般分为凉血止血药、收涩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温经止血药。凉血止血药主要用于火热炽盛、阴虚火旺、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证。收涩止血药主要用于内无瘀滞,外无实邪的吐血、衄血、咳血、咯血、便血、尿血等。化瘀止血药主要用于瘀血阻滞脉络,不得循经而外溢引起的各种出血证。温经止血药主要用于久病阳气虚弱,不能摄血引起的各种出血证。
⑥ 催产素=止血药
催产素可用于产后出血 ,但药理显然和止血药不同,因此不能等同^_^
催产素
一、种类及制剂
催产素原为动物垂体后叶提纯的使子宫收缩的成分,其中间可能含少量加压素,供注射用。现已化学合成。
二、药理作用
(一)子宫平滑肌 对子宫平滑肌有选择性兴奋作用,可增强宫缩。在非孕期及早、中孕期作用弱,在妊娠末期尤其在分娩期作用强。雌激素使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增加,而孕激素则使之降低。催产素作用迅速,用药后2~3分钟即起作用,但持续时间短,仅20~30分钟,对子宫体的作用比对子宫颈作用强。催产素易被消化液破坏,故口服无效。
(二)乳腺 对乳房有促使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有利于乳汁的排出。
(三)心血管系统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一般治疗量无不良影响,但因催产素与加压素结构极相似,即使人工合成的纯品中,亦含有微量加压素活力,能使周围毛细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故大剂量应用时有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及脉搏增快。
(四)肾脏 对肾脏一般剂量无影响,但大剂量可有抗利尿作用。
三、临床应用
(一)产后出血
1.适应症 用于产后出血及有产后出血倾向者。
2.方法及剂量 胎盘娩出后,给催产素10U肌注,或将催产素10~20U加入5~10%葡萄糖液500ml静滴。
(二)引产及催产
1.适应症 及禁忌症用于过期妊娠、妊高症、妊娠合并内科疾患,须提前终止妊娠以及产时低张力性宫缩乏力者。
有下列情况者禁用,以防子宫破裂:(1)明显头盆不称;(2)胎位不正,如横位;(3)有剖宫产史及作过肌瘤剔除术者。
止血药
hemostatic drugs
能使出血停止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的药物可治疗血管因素所致的出血,如安络血、维生素C和路丁等;垂体后叶素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收缩,有止血效果,特别是对咯血和门脉高压引起的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更有效。②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止血敏等。③大量的出血病人是由于凝血机制障碍所致,维生素K可促使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因子Ⅶ、Ⅸ和Ⅹ,有助于制止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6氨基己酸、对羧基苄胺和止血环酸是抗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可使已形成的血凝块不致被溶解和破坏,达到防止由于纤维蛋白溶解增强所致的出血;对于由肝素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引起的出血,可静脉注射鱼精蛋白,由凝血因子抗体引起的出血治疗困难,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此外,一些中草药也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如云南白药、三七、止血灵、仙鹤草、白芨、紫草、茜草和白茅根等。局部外用的止血药有明胶海绵和止血棉(由安络血、药用明胶、依他酸二钠和甲醛等经严密消毒后制成),对创面渗血和牙龈及鼻出血有较好疗效。根据药物作用的不同,用于止血的中药一般分为凉血止血药、收涩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温经止血药。凉血止血药主要用于火热炽盛、阴虚火旺、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证。收涩止血药主要用于内无瘀滞,外无实邪的吐血、衄血、咳血、咯血、便血、尿血等。化瘀止血药主要用于瘀血阻滞脉络,不得循经而外溢引起的各种出血证。温经止血药主要用于久病阳气虚弱,不能摄血引起的各种出血证。
凡功能制止体内外出血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血液为人体重要的物质,凡出血之证,如不及时有效的制止,致使血液耗损,而造成机体衰弱,甚至危及生命,故止血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止血药的主要适用于各部位出血病证,如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
止血药的药性各有不同,如药性寒凉,功能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之出血;药性湿热,能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出血;兼有化瘀作用,功能化瘀止血,适用于出血而兼有瘀血者;药性收敛,功能收敛止血,可用于出血日久不止等。
主要药:仙鹤草、艾叶、灶心土、白芨、紫珠。
⑦ 常用止血药有哪些 妇科止血药有哪些
意外出血如不及时有效制止,致使血液耗损,会造成机体衰弱,甚至危及生命。下面,医通小编就告诉您几种常用的止血药,以及一些妇科炎症适用的止血药。 一、止血原理 原理有凝血和收缩血管,还有就是物理原理和生理原理。 侧柏叶,白茅根,它们的原理是生理性的,有的出血是因为血热引起的,它们有凉血的作用,这样就有一个平衡以达到止血效果;三七的作用原理与肝脏有关也应属于生理性的。 白芨,它止血的原理应该是物理性的,这跟它所含胶状成分有关,创面能形成一种保护膜和跟红细胞凝集形成血栓以达到止血效果。 槐花的作用原理是减少血管的的通透性。 蒲黄,仙鹤草,血余炭,艾叶,地榆,棕榈的作用原理是凝血作用 二、医学常用止血药 1.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物 垂体后叶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溃疡,急性胃粘膜损伤,贲门粘膜撕裂。 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胃肠道粘膜的小动脉与毛细血管,使其强烈收缩。 生长抑素: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食破。 卡巴克洛/卡络柳钠:鼻出血、子宫出血、脑溢血等。 酚磺乙胺:防止手术前后的出血、胃肠道出血等。 2.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 氨甲环酸: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出血、治疗溶栓过量所致严重出血。 3.凝血酶 凝血酶:小血管或毛细血管渗血的局部止血、外伤出血、口服用于上消化道出血。 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出血、敌鼠钠盐中毒。 蛇毒血凝酶:需减少流血或止血的各种医疗情况。 4.促进凝血因子活化药物 维生素K1:新生儿出血症、胆绞痛等。 一些中草药也具有很好的止血效果,如云南白药、三七、止血灵、仙鹤草、白芨、紫草、茜草和白茅根等。 推荐阅读:外伤止血护理与急救 三、妇科止血药 常用的口服止血药物有云南白药、宫血宁胶囊、维生素K、断血流胶囊(片)、安络血、止血芳酸、止血敏、妇血安片和妇血康颗粒等。
⑧ 怀孕了但是用过盐酸利多卡因、盐酸肾上腺素、蛇毒血凝酶(速乐涓)、头孢丙烯分、布洛芬缓释胶囊对宝宝有
利多卡因注射液、左布比卡因注射液、罗哌卡因注射液、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3月30号停用)、
⑨ 常用的止血药有哪些
意外出血如不及时有效制止,致使血液耗损,会造成机体衰弱,甚至危及生命。下面,医通小编就告诉您几种常用的止血药,以及一些妇科炎症适用的止血药。一、止血原理原理有凝血和收缩血管,还有就是物理原理和生理原理。侧柏叶,白茅根,它们的原理是生理性的,有的出血是因为血热引起的,它们有凉血的作用,这样就有一个平衡以达到止血效果;三七的作用原理与肝脏有关也应属于生理性的。白芨,它止血的原理应该是物理性的,这跟它所含胶状成分有关,创面能形成一种保护膜和跟红细胞凝集形成血栓以达到止血效果。槐花的作用原理是减少血管的的通透性。蒲黄,仙鹤草,血余炭,艾叶,地榆,棕榈的作用原理是凝血作用二、医学常用止血药1.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物垂体后叶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溃疡,急性胃粘膜损伤,贲门粘膜撕裂。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胃肠道粘膜的小动脉与毛细血管,使其强烈收缩。生长抑素: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食破。卡巴克洛/卡络柳钠:鼻出血、子宫出血、脑溢血等。酚磺乙胺:防止手术前后的出血、胃肠道出血等。2.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氨甲环酸: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出血、治疗溶栓过量所致严重出血。3.凝血酶凝血酶:小血管或毛细血管渗血的局部止血、外伤出血、口服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出血、敌鼠钠盐中毒。蛇毒血凝酶:需减少流血或止血的各种医疗情况。4.促进凝血因子活化药物维生素k1:新生儿出血症、胆绞痛等。一些中草药也具有很好的止血效果,如云南白药、三七、止血灵、仙鹤草、白芨、紫草、茜草和白茅根等。推荐阅读:外伤止血护理与急救三、妇科止血药常用的口服止血药物有云南白药、宫血宁胶囊、维生素k、断血流胶囊(片)、安络血、止血芳酸、止血敏、妇血安片和妇血康颗粒等。
⑩ 止血药都有哪些
能使出血停止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的药物可治疗血管因素所致的出血,如安络血、维生素C和路丁等;垂体后叶素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收缩,有止血效果,特别是对咯血和门脉高压引起的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更有效。②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止血敏等。③大量的出血病人是由于凝血机制障碍所致,维生素K可促使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因子Ⅶ、Ⅸ和Ⅹ,有助于制止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6氨基己酸、对羧基苄胺和止血环酸是抗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可使已形成的血凝块不致被溶解和破坏,达到防止由于纤维蛋白溶解增强所致的出血;对于由肝素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引起的出血,可静脉注射鱼精蛋白,由凝血因子抗体引起的出血治疗困难,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此外,一些中草药也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如云南白药、三七、止血灵、仙鹤草、白芨、紫草、茜草和白茅根等。局部外用的止血药有明胶海绵和止血棉(由安络血、药用明胶、依他酸二钠和甲醛等经严密消毒后制成),对创面渗血和牙龈及鼻出血有较好疗效。根据药物作用的不同,用于止血的中药一般分为凉血止血药、收涩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温经止血药。凉血止血药主要用于火热炽盛、阴虚火旺、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证。收涩止血药主要用于内无瘀滞,外无实邪的吐血、衄血、咳血、咯血、便血、尿血等。化瘀止血药主要用于瘀血阻滞脉络,不得循经而外溢引起的各种出血证。温经止血药主要用于久病阳气虚弱,不能摄血引起的各种出血证。
凡功能制止体内外出血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血液为人体重要的物质,凡出血之证,如不及时有效的制止,致使血液耗损,而造成机体衰弱,甚至危及生命,故止血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止血药的主要适用于各部位出血病证,如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
止血药的药性各有不同,如药性寒凉,功能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之出血;药性湿热,能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出血;兼有化瘀作用,功能化瘀止血,适用于出血而兼有瘀血者;药性收敛,功能收敛止血,可用于出血日久不止等。
主要药:仙鹤草、艾叶、灶心土、白芨、紫珠。
◎止血药应用注意事项◎
一、止血药以其药性区分有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之不同,临床应用须跟据药性选择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二、止血药是治标之品,临床应用需配合相应的药物如清热药、温热药、活血化瘀药以及补益药,以标本兼治之。
三、凉血止血药一般忌用于虚寒之症,温经止血药忌用于热盛之症,收敛止血药主要适用于出血日久不止而无邪瘀之症,以免留瘀留邪之弊。
四、大量出血每有气随血脱、亡阳、亡阴之症,首应考虑大补元气、急救回阳以及挽回气阳,以免贻误病机。
五、止血药用量与用法各自不同,有需炒炭者(艾叶),有不需炒者(三七),有主要用于汤剂者(蒲黄),有直接研粉吞服者(白芨),有需用量较大者(仙鹤草),当各随药性用之。
◎具有止血的药物还有:
一、止血:荆芥、防风(解表药)、荷叶(清热药)、鹿蹄草(祛风湿药)、降香(活血祛瘀药)、胡颓叶(化痰止咳平喘药)阿胶、山茱萸(补虚药)、乌梅(收涩药)。
二、和血止血:当归(补虚药)
三、补血止血:龟板(补虚药)
四、收敛止血:马勃(清热药)、五倍子、赤石脂、禹余粮、石榴皮、刺猬皮、乌贼骨(收涩药)。
五、凉血止血:栀子、白毛夏枯草(清热药)、代赭石(理气药)、黄药子(化痰止咳平喘药)、墨旱莲(补虚药)。
六、化瘀止血:五灵脂(活血化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