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策划 > 畅销书营销模式分析

畅销书营销模式分析

发布时间:2022-09-27 07:33:20

㈠ 什么样的书能畅销

一、近年来国内畅销书市场大透视

1、畅销书从无到有,一支独秀

畅销书被关注实际上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原来也有畅销书,但那是计划经济下的畅销书,其中最畅销的是毛选。实际上畅销书真正被关注是在出版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间。但是,对畅销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实际上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是必须正视的,那就是,畅销书现在已经成为了目前图书出版业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畅销书在整个市场中所占的利润比率和市场比率也是必须正视的。图书商报的总编王一方副总编谈到,开卷公司有一个调查,认为畅销书市场目前还是二八的比例,也就20%的畅销书占80%的市场份额。这个说法从全国市场来看是否属实,我不能确定,当然也要排除特殊的教育出版这一部分,但是,我们出版社的情况是符合这个规律的。我可以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我们社这几年主要做了这几本畅销书。去年,崔永元的《不过如此》发行量是104万本,它的码洋(定价×印数)是2000万元。余秋雨的《行者无疆》发行量是46万本,码洋是将近1000万元。崔永元的书的利润是300多万元,余秋雨的利润是将近200万。所以两本书整个的码洋是3000万元,利润额将近500万元。我们社是个比较小的社,不到30个人,每年配给我们的书号是110个左右。我刚才说到这两种书。还有几种,大概发行量是5万到10万本左右,在我们整个书的品种之间占了不到5%。但是,它们的码洋额占到了70%,利润额占到了60%。这是去年的大体情况。前年,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发行量一共是61万本,陆幼青的《死亡日记》发行了40多万本,两本书加在一起大致100万本左右,比率、码洋数加起来和去年比差不多。前年王朔的《看上去很美》发行了40多万本,吴小莉的《足音》发行了将近30万本,还有一个《贫嘴张大民》发行了10万本,这个累计数大体就是这样一种状况。因此,我之所以今天要说畅销书,就是因为它是目前出版业,至少是我们这样一种小型出版社的经济支撑力,非常重要!
可能在座的各位并不太了解目前出版社的实际状况。目前,除了教育类出版社以外,文艺类出版社,我们社还不是纯文艺类出版社,文艺出版社根据出版署对于出版社出版范围的规定,只能出版文艺类的书籍。文艺类的出版社完全得走市场化的路子,日子不好过,只靠卖一两万本的书,我个人感觉,要养活一个出版社是很难的。所以我觉得,文艺类的出版社特别需要学会如何运作畅销书。这一两本书,以崔永元300万的利润来说(现在一些出版社以卖书号为生。)相当于,它得卖100号才能够达到崔永元这本书的利润。所以,我觉得文艺类出版社千万不能功利心太强。畅销书做起来虽然非常难,但是回报也相当的丰厚;投入和产出是成正比的,这是市场必然的规律。我说这些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大家说明:做畅销书和研究畅销书完全是值得的。这是一个很基本,很直觉,很现实的想法,也是我们出版社这几年经验的总结。

2、何谓畅销书,案例分析、拨云见天

关于什么是畅销书,我想在座的有些都是这方面的专家,好多也是很专业的同学和老师。对这个问题大家也许都不陌生。其实在国外一些出版业发达的国家对这一定义的界定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美国的《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基本上是按照数量来决定某本书是不是畅销书。他们的畅销书发行量也比较大,有的一发一两年下来就是上千万。但是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法国,他们对畅销书的界定就不仅限于数量,还有其它的一些规定。就是由评委们一起来做一个评定,然后整体评出畅销书。好像品味方面还是很讲究的。但是就我们国内来讲,自从出版业转入市场化以来,基本上还是以数量来界定的。用以判断的标准无非是一些大报纸的或者图书城的排行榜。没有别的因素,就是发行量而已。能够算作畅销书的销售数量,去年文艺类的畅销书,很荣幸,都是我们出版社的,第一位就是崔永元的104万本,第二位就是余秋雨的46万本。前十位,我们调查了一下,就是发行量20万以上的,也就是说,发行量在20万以上的就可以进入畅销书的前十位。社科类的畅销书,像《谁动了我的奶酪》,前一段时间已经发行了170万本,但是我估计现在应该有所突破了。《穷爸爸、富爸爸》发行了7、80万套,按套算,《哈里波特》也发到了将近百万套。我们目前的排行榜是被分为了这几类:文学类、社科类、少儿类、英语类、漫画类。漫画类在前几个月是朱德庸的《涩女郎》那一套东西,每年发3、4万套。通过排行榜,我感觉大概是因为畅销书的概念还没有完全被正面认可,所以它的发展还是不太规范,而且盗版的现象很严重。崔永元的那本书我们是发了104万本,但是据说盗版发行了200多万本。我为什么会相信这个呢?因为被交到我们手里的盗版书的样式和品种一共有46种,就是说一种如果只印两万,也将近百万了;而这46种只不过才是从全国1/3的城市里搜集到的。盗版形式在目前的改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批量的数量很少。盗版商也很聪明,他不会一下子就印上10万册。一个地区一般只有一个盗版商,各自为战。每个盗版商印两三万本,这两三万本就能挣三四万块钱。它品种多,累计起来,赚的也就够了。我们社在92年出版的《王朔文集》,到现在为止,盗版的版本已经不下200万套了,这是我们初步的调查。所以,像目前的这种市场情况,很难确定你的书究竟会畅销到什么程度。但是从正版来讲,整体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情况。但是跟国外的畅销书相对照,仍然是没有办法比的。但是,我认为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国民、读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再加上我们图书出版业的整体规范,我估计数量会上去的。但是由于现在咱们图书的畅销品种很多,所以累计数估计也不小。以上就是我们现在出版业畅销书的一个基本情况。

二、畅销书策划经典三部曲

1、应时而生、洞悉社会潮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

关于畅销书的其它一些问题,我想谈三点,都是自己的感受,谈完也希望跟大家有个交流的机会,和大家共商榷。一个就是关于畅销书的变化问题。我的题目是:畅销书的变化特征——与时俱进。这个话题虽然很大,但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许多作者找到我的时候都说:“老金,我这本书两年前就发了5万本。”这样的情况很多。我们的编辑就会跟他说,两年前可以发5万本,现在可能会发20万本,但是也可能连2000本也发不到。这就是一种变化,不用说两年,就是仅仅半年,变数也是很大的。还有其它的一些例子。比如说某本书,我确定发它,我觉得这本书的市场应该是这样,但是它做完以后,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这是很有可能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与时俱进的问题,也就是说整个大的社会环境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时候看不出来,你感觉不出这种变化对你的影响,但实际上一定都是在变化着的。在座的各位都很年青,但是我想大家一定都还有这样的记忆,也就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个时候,什么书最畅销?大家可以回忆一下。除了再版的那些古典名著一类,最畅销的就是文学书,小说。这个跟当时的一个出版状况很有关系:也就是当时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出版?应该出版什么?如何进行出版?也就是出版还没有发展到一年有14或15个品种的这样一种情况。那个时候真是小说一支独秀,几乎每一个作家都有一夜成名的经历。可能在座的有很多都是文科学生,应该都知道这种情况。其中包括不同类型的作者和作品,像伤痕文学,改革文学,莫言的红高粱等,大家都该众所周知吧。我们后来在分析这些情况的时候谈到当时为什么文学书这么好发,许多现在的作家就非常有失落感。当时的书怎么就那么好发?现在为什么就作不到呢?他们就不相信。我们跟作家谈的时候,通常在这个问题上都要花特别多的口舌,但是事实就是这个情况。因为当时刚刚从文革中走出,好多国家的大政方针都没有确定。国家要朝什么方向走,改革开放的方向,市场经济的方向,没有确定。当时老百姓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以后能挣多少钱,用咱们现在的话讲,实际上就是咱们国家民族的大事没有得到解决。小说偏偏爱关注这些问题。我们的作家用这些比较形象的,稍微有一点艺术表现手法的,讲故事的方式对国家,民族的命运进行关注。80年代出了一批的作家,他们的书非常的好卖。上到王蒙,下到苏童、王朔这一批。王朔的一本《过把瘾就死》当年算是爆发了,其中盗版的,一个湖南盗版书商就盗版了40多万本,你就可见当时的发行量。与其说老百姓在看小说,不如说是通过小说在关注国家的命运,实际上就是这样。所以我说当时的文学书好卖,实际上是有它的社会背景的,社会的大的原因的。仅仅过了十年,到现在就不一样了。我觉得在座的大概有些人能数出市场上现在的畅销书品种,一年中间,首先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畅销书的多元化,在多领域中齐头并进。文学类仍然有畅销书,但是真正的文学类畅销书在畅销书的比例中占的份额很少。而且是记实文学的畅销书更好卖一些。刚才我说的崔永元的书,白岩松的书,都被放到文学类的书当中,可实际上也可以放到社科类中。文学类的书一直比较畅销,但是量都比较小,跟崔永元的40天发了80万本的记录根本没有办法比。还有一类就是素质教育的,子女教育的,也比较好发。还有像理财类的,英语类的,包括网络文学的,都会比较好发。《第一次亲密接触》发到现在大概也是上百万本,有四五年的时间了吧。前三年一直在排行榜的第一位。所以这些情况就说明畅销书的变化非常大。至于原因,我觉得不用说就已经很清楚了,因为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有一个问题非常非常的明显,就是市场竞争的极其激烈化。因为市场的竞争,所以涉及了一系列的话题。比如子女教育的问题,《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我就觉得绝对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问题。但是为什么这两年这么好发,就是因为现在社会对尖端人才的需要。对于这种人才观,家长和学生都觉得只有在国外转一圈回来才算的上是人才。所以现在出国那么热,哈佛又是这样一个闻名于世的学校。不过我可以讲,《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的策划、编辑工作做的也很到位,让这本书卖的很好,这本书最后是卖了130多万本。这就说明了畅销书是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的。《奶酪》好发,大家认为是它的宣传、炒作很到位,而我个人则认为它最大的优势是借了“势”了。大家可以看看这本书的封底上有一段话,“全世界头号的、前百位的大的企业的CEO都对这本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且每个人只有一句,一目了然。这本书最好的地方就是用一个很浅显的、带有点寓意的故事,以一个很好让人接受的形式向人们指出了应该适应变化、迎接变化、才能寻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生存点这样一个道理。还有《穷爸爸、富爸爸》为什么好卖的原因与现代的读者需求很有关系。我这里并不是对读者有什么亵渎,只不过要说的是现在的社会,实用类的书一般会比较好发。读者真的恨不能直接从书里看出人民币、看出桑塔纳。同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社会在变化,媒体也在变化。当初文学书好发的时候,图书绝对是强势媒体,电视不太发达,报纸、期刊对图书尚构不上威胁。到现在,报纸大概是七、八千种,杂志是四、五千家,电视有那么多的频道。所以,图书的强势地位一下子就一落千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书不太好卖,或者说读书分流,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2、市场细分,定位读者群体;雅俗共赏,调制大众品味

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畅销书的目标追求。畅销书的阅读是一种大众阅读,实际上也就是图书的读者群的问题。一句话,什么人在读畅销书,出书出给谁看。现在,全国一年的新版书是8万多种,再版书是6、7万种,加起来大概是14万种,品种浩繁。这些品种之间,它的读者数量是绝对不一样的。这个大家应该很清楚。读清史的人数和读二月河的帝王系列的人数绝对是不一样的。读甲骨文研究的人数和读金庸的书的人数绝对是不一样的。畅销书作的就是后者,也就是针对人群多的这样一个阅读兴趣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家不好意思承认这个。我觉得一定要承认,畅销书就是给这些人读。大众的数量要比小众的数量多出10倍、20倍,甚至百倍。畅销书认定的就是这群人。实际上,阅读的层次是非常的明显的,而且大家的选择是非常的多样化。这种情况之下,一个人不可能什么样的书都喜欢读。

现在,我想谈谈我们自己对畅销书的阅读主体作的一个分析,就是哪些人在读畅销书。这算是一家之言吧,之后我们可以共同讨论这个分析的正确性。我们认为,畅销书的阅读主体,目前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13岁到17岁,初中和高中学生为主要群体。比如《哈里波特》、《魔戒》、《哈佛女孩刘亦婷》、韩寒的《三重门》,应该是这个群体的阅读对象,这群人的阅读非常具有强势。但是他们的阅读是非常有特点的。特别是初一到高三,一共有六年,这中间是有区别的,是非常不一样的。这部分人的阅读特点就是他们的阅读还带有很大的家长和社会的引导性,就是自主阅读能力差一点。他们刚刚接触社会,要让他们去读一些课外的东西,在选择上就会有很大的问题。所以,家长和社会就会出来干涉:你能读什么,不能读什么。家长给你做主。所以做书的人一定要注意分析家长的选择。这是其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教材和教辅的压力特别大,其实课外的阅读量并不大。还有一个比较本质的特点就是,这群孩子的阅读兴趣实际上是非常广泛的,尤其是对成人阅读的外部世界,实际上是有特别多的自己的看法的,不要看他们只有这么小的年纪。所以我觉得这三个特点应该是决定我们在给这群人做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我的观点就是在给每一群人做书时,都应该对他们进行细细的分析,做的不宜多,因为他们看不了这么多。就一本足已。而且要做的看上去很正义,很向上,很激励。这就涉及到畅销书的品味问题。我在后面还会有涉及到这个问题。所以13-17岁的这一段,我们分析了一下,这些年的畅销书,可能有50%的品种是这一部分人在看。第二个群体就是18-22岁的大学生群体,可以延伸到研究生这一块。在座的今天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大学生。我不太了解你们的心理状态,但是我知道有一类书,只要出来,就是大学生在买。比如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和崔永元的这本书,以及进入社会以后的这些书。我凭着自己的感觉觉得现在的大学生跟过去的大学生很不一样。现在的大学生在学校里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以外,考虑的就是将来以后怎样进入社会。所以他可能不仅学自己的专业,还学专业以外的很多的东西。我们认为,这一时期更多的是一个成长规划期,阅读的面也会更宽泛,更深入,层次也会更高一些。这一群体绝对是强势部分。因为在西北的一些地方,余秋雨在那里签名售书的时候,他们真的是在那里拿着饭票买书。家长也不像孩子在初中和高中时候那样会下很大心思给他们买书了,因为上大学了,相对应该独立了。钱在学生的手里,有很多去处。真的花到买书上,还真是得掂量一下。所以我们在做书的时候,通常会考虑到定价问题。就是考虑到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的消费水平。第三个阅读群体就是22-45岁这样一个年龄段。他们的特点就是已经进入社会,要在社会中随社会的调整和变化而调整变化。所以这个时期的书是要以能为他们充电,帮他们转岗为目的。刚才我们提到的《穷爸爸,富爸爸》,《奶酪》一类的书都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在读。尤其是那些进入外企或者合资企业,虽然收入比较丰厚,但是稳定性并不好的这样一群人。特别是进入35岁以后,他们有一种比较强的经济实力,所以我们觉得这个时候他们要想买书,掏钱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做他们喜欢看的书。什么是他们喜欢看的书,这个面比较宽,我觉得许多类畅销书都会诞生出来,总量不大,但是每一个基数都会有一点。比如说5万到10万本,10万到15万本都有可能有。比如我们最近做的迟莉和张抗抗的两本书,首印都是15万本,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这些书的目标读者就是这些人,特别就是这群人中的女性群体。迟莉的书大部分都是女性读者,30-45岁的女性在读。感情生活的变化,还有等等的其它一系列的东西,都在其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大家在其中找到寄托,或者是进行宣泄。这其中,我们觉得在这个年龄段,女性读者的量要大大的高于男性读者。有人讲男人看报,女人看书,就是指这个年龄段。因为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女性,是不用在外面继续做事情了,她们往往追求更细腻的读书享受,开始与港台靠近。报摊上20块钱以上的高档杂志,买的人大部分都是这类女性读者。所以,我们在做这一部分书的时候,眼前浮现的大部分都是女性读者。就连崔永元都说他的那本书,40岁以上的女性最爱读。整个三个读者群的分类大致就是这样。13-45岁,往上走和往下走都不是没有读者群,但是13-45是强势市场,其它人群不可能形成有规模的畅销书市场。但是,13-45岁这个年龄段,实际上还是应该可以有一个更加细分市场的。有些人大概觉得市场越是细分,书就越不好卖。实际上不是这样。读者群越是确定,书就越是好卖。国外好像有一本杂志叫《十七岁》,就是一本专门给17岁的孩子办的杂志,发行量就是非常的高。我们也尝试想以后做这样的书,因为它的人口基数大,宣传好了,很容易就能卖到十几万册。

关于畅销书的问题,我想谈两点争议比较大的方面。每次跟大家聊的时候都会提到一个问题,就是畅销书的品味问题。因为大家一般都认为畅销书都比较低俗,下架率高,留不住。有些同志跟我说老金你的书卖的挺好,但是在书架上放不了几天就下了。这种说法比较多。这种说法经常会干扰我们的编辑做畅销书的决心。如果说畅销书的品味比较低俗,它是不可能畅销的。《上海宝贝》绝对不是因为它本身好而卖的好,而是因为这本书一下子不让卖了,结果反而卖的好了。《上海宝贝》在畅销之前,走了一年时间才走了一万本不到。她在四川签名售书的时候正好感上我和白岩松也在四川签名售书。卫惠确实是比较会做戏,引起了四川媒体的惨烈竞争,竟然在饭馆里抢卫惠。现在卫惠的书国内不让发了,但是她的海外版权反倒是火了,爆发。我认为畅销书的品味,应该是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的那个点上。我经常跟我们编辑说,做特别高雅的书,高到和者太寡的情况时,确实是不会有几个人看的。我们曾经做过这样的几本书,确实不好卖,你有多好的心愿也不行。所以最好的编辑,就是要找到这样一个平衡点。你要做的特别低俗,你试一试,你要把封面做的稍微低俗一点,家长就会出来干涉。其实,我十分相信现在读者对品味的把握能力是很强的。他找的那个东西,真的不是那种俗的都不能看,或者是高雅到自己都看不懂的那种书。他选的是中间的那种。所以现在的许多出版社都是在让自己的编辑做这样一种训练,去找这样一个平衡点。所以我认为,越往后发展,随着读者品味的提升和改变,随着阅读兴趣选择的拓宽,这个点可能会越来越高。比如《时间简史》,我觉得挺难懂的,但是卖的很好。《徽州》这本书,因为印制特别精美,有品味,所以卖的也特别好。三联有几本书,累计发行量也不小,它除了金庸的书卖的好,有几本很学术的书卖的也很好,这就是证明之一,除去因为人口基数大,再就是品味的问题。关于留存下来还是留存不下来,我说一说排行榜的问题。现在的畅销书,比如崔永元的那本,是在排行榜的第一名的位置上待了5个月。因为排行榜是一个月发布一次,一共五次名列第一,到现在半年多,一直没有出过前20名。像《三重门》也在排行榜上停了一年半的时间。但是一年十几万种书中的其它的书,除了这种畅销书,其余的三个月一律下架,无论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有多高,或者说多有意义。因为新华书店本身也要赢利,它不可能把卖不掉的书一直摆下去,新书很快就会跟上来。所以畅销书在目前的出版业,可以说是占了很大的作用。新华书店不说,街头的那些小书店,完全进的就是畅销书,卖不动的书它根本不进。大书店现在也在向这个方向走。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无论是大书店、小书店,它都有相当一部分学术性很强的书。它认为一直好卖的,它就会一直放在那个地方。另外还有一些专业书店,比如一些外语书店,科技书店,它们不是靠这些畅销书来挣钱,它是有一些其它的营销方式来支持它,完全来走专业书的路子。所以我刚才说,如果这样比,畅销书在书架上停留的时间要比其它类的书多的多。但是如果要拿畅销书来跟《红楼梦》比,跟《围城》比,跟巴金、老舍、鲁迅的比,是根本没有办法比的。但是像这样的书,几千年来能留下几本?所以我经常跟我们的编辑讲,不要想在一本畅销书上把所有的东西都做足。如果想让它流芳千古,又想让它上一百万,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说,畅销书只要品味适中,把量做上去,能保持到一年、两年就算功德圆满,比如白岩松的那本就是2年时间卖了61万本。一本书在畅销期可以卖多长时间,在非畅销期又可以卖多长时间,都是很有规律的。所以我说,我们是不可以给编辑太多的压力的,要把一本畅销书做的十全十美,所有的社会责任在一本书上全部都体现出来,那不是现实。当然了,也不排除我们有这种美好愿望,一本畅销书没准真可以持续很长时间,比如《王朔文集》,就卖了10年。从92年到现在,一直在走。10年合同期满了之后,他闲我们不给他印,转走了。真的是卖了整整20年。我认为王朔的语言渗透能力是很强的。像《过把瘾》、《玩的就是心跳》,至今仍然是各大媒体用作标题的语言。我觉得这就是作品的力量了,你还能要求它怎么样?另外过去有一些老作家的话,真正能够像这样流传下来的也真没有很多。所以我们应该对畅销书更加宽容一些,有一点效益就可以了,更何况有这么大的效益呢?另外就是畅销书和一些精品书(发行量比较小的一些书)的关系。从数字上看其实就很清楚。畅销书不过5种,其余的全是发行量一两万本,三五千本,面向非常小的读者群的书,全国都是这样。全国的十几万种书里面有一千种20万以上的书就已经很了不得了,就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太大了。其它的书都是这种发行量不太大,面向读者比较固定,比较精品的书。但在这十几万种书里面,有大量雷同的书。真正要做的专业价值很强,研究价值很强,研究成果可能流传下来的书的品种其实也不是很多。我觉得如果用做畅销书的这种手法来做这类书的话,效果应该也很好。这些书就有可能从原来的三千册发到三万册。所以我觉得,根本不必担心出版社做这种书的力量,它有大量的书号保证,问题是到底现在有多少人愿意做这个。另外对出版社的社长来讲,他要倾斜他的精力和财力,有多少倾斜到这些书上。所以我又必须提到畅销书了,就是他必须要做几本畅销书,挣点钱来养这些书。如果你没有现成资金的话,情况就必须是这样。我们那年还做过一套《中华文学通史》,是社科院文学所张炯他们主编的。这套书因为印的不太多,码洋也就是1000万元,前期投入量200多万。它跟畅销书不一样,畅销书是先收钱,书商会急着给你送钱,这种书不行,这种书就必须先垫上钱。但这个书到最后还是盈利50万元左右,因为这个书的运作很不错,很成功。所以我就觉得这些书在运作中必须做到互补。

3、营销运作、贯穿编辑始终;精心打造,策划设计互动

最后一个就是关于畅销书的运作方式。时髦的话叫“精心打造”。现在出版业有一句话叫做“做书”,不叫“出书”。我非常同意这句话。现在做畅销书的编辑是做一本畅销书就脱一层皮,非常非常的累。现在的出版流程一般叫做“编,印,发”,就是“编制,印刷,发行”。现在看来出版业的这种做法需要改变。比如说编辑,就不能只是案头,还应该会策划,印制也要配合编辑,发行不能叫发行,应该叫营销。所以很多出版社的发行部现在都改称为营销部。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有一些片面。我个人认为营销这个概念应该是从头到尾,最重要的是编辑要有营销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内容为王”。好多记者来我们这里都说,觉得我们社特别会炒作,一本书宣传宣传就做出来了。这绝对是个误解。可以这么讲,如果一本书不好,怎么炒都是不行的,我们有这样的经验教训。如果这个书确实不错,你暂时放弃它的宣传,人际传播都可以积累起来。我们前一阵给一个叫李奇的小品演员出了一本书,叫《杂碎汤》,当时我就很有看法。我觉得,并不是所有的名人都可以出书,读者对名人是有看法的,对你的写作能力,能不能出书是有判断和分析的。有些人出书读者会有期待,有些人他就不会觉得你的书能卖。但是编辑要出,社长也就只能说,那就做吧。宣传是铺天盖地,晚报上了一个整版,还开了一个很大的会,中国第一流的笑星全参加了。但是两万本到现在还是怎么都发不出去。当然,这其中还涉及一个问题,就是编辑和作者之间的对话能力。李奇坚持前面是随笔,后面是诗歌,更何况有些诗歌更像顺口溜。读者翻开以后发现情况不对,就会拒绝阅读,形成这样一种情况。但是我们的编辑特别特别的敬业,从头到尾的策划都非常非常的到位。关键就在于料没有选对,内容有问题。所以现在特别要提到的一点就是编辑要有营销的思路,要有市场的敏锐性和决断性。一个出版社在有七八编辑的时候,你就能发现,有的编辑看到一个选题就会觉得“呦,这个选题不错,能发”,有的编辑就是从头到尾看一遍,然后一点感觉都没有。我这里举个《死亡日记》的作者陆幼青的例子,我们

㈡ 如何写一本畅销书,浅析畅销书的制胜之道!爱利营销策划

作者:爱利营销策划 书籍是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崇高而圣神,但从营销的观点上,书和畅销书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这种却别正如同电影里的文艺片和娱乐大片一样,书是用来思考的,而畅销书是用来娱乐的,衡量畅销书成功如否的关键不仅仅是口碑,赚钱才是根本。 要想写一部畅销书,必须要做个营销策划各环节应该做的事情。1. 缺乏前期的科学市场调研: 把握的几个重点 消费者喜欢看什么书、行业内什么书最畅销、行业内有什么好的资源可以整合,另外,图书出版业赢利模式上是否有突破的空间,我们是否还在唯名人作家约稿为主,我发现其实市场上很多书得出版是没有做好前期的调研的,一本书匆匆忙忙的就从书桌走向市场了,更有甚者,攒书之风大行其道,一本书被划成无数个章节被无数个人去写,结果就是,好像一个孩子有几个爹生的一样,其实,我们多知道,孩子只能有一个爹,但是谁呢?这不是杂交,明显是乱交而导致的怪胎,畅销书是文化快餐不假,但是东拼西凑和杂交创新显然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欺骗,后者是创新。导致这一现象的背后因素是什么?我认为,中国图书出版业缺少真正的营销策划和品牌推广流程;图书出版体制的限制;与市场很好融合的作家资源的匮乏;图书出版业激烈的竞争;图书行业创新力度不够;缺乏赢利模式的创新导致行业利润所谓的降低;2.不是阅读习惯差,而是没有好书 如果做好一个很好的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写出他们内心和现实生活真正喜欢看的书,那么谁说中国人不愿意看书,关键,没有值得一看的书,我们该读什么?指望四大名著我看救不了现在的图书市场吧,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图书市场鲜有所谓经典问事了,如果我们的历史学家能够写出达芬奇密码这样的书,如果我们的财经作家能写出魔鬼经济学,如何他们知道如何将书很好的与市场结合,那么,还愁没有好书吗?3. 不是找作家,而是要创造作家。 我最近发现有很多图书编辑们为约稿找作家煞费苦心,这真实行业内的一个通病,难道我们中国这么缺乏好的作家吗,不是,我认为,中国人几乎每个人都堪称作家,每个人的思想梳理出来就是一本书,作家到处都是,全民写作也不为过,只不过是没有作为连接作家和读者的出版商们和图书策划人们,你们的工作没做好而已,你们的思路从根本上是错误的,你们应该打造的不是某一个知名作家,而是要打造知名出版商的品牌,带动一批无名作家走向成功,预期煞费苦心的扎堆找名人,还不如把经历都放在品牌的运作上,来缔造更过名人作家,这才是正道,不能粉末倒置。现在好莱坞拍的很多大片都摆脱了找打牌的惯用手法,为什么因为打牌太贵了,动则数亿美元的大片,打牌就要占去巨大的一部分,而打牌的巨大号召力能否能够带来相关的回报也是值得商榷的,所以,他们转变的思路是启用新人,用好导演、好剧本、好技术、好发行来赢得市场,典型的变形金刚系列就是如此,而且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鲜有的创造了文艺片的有一个记录,影视行业如此,图书出本行业更是如此。4. 畅销书制胜流程: 我认为,图书出版行业前期的策划非常重要,能够站在整个市场的高度上,发散性发散性整合创新很重要,表现在:了解消费者需求,选择一个类别,进行主题定位,整合与此主题相切合的资源(不一定是最好的),沟通发现最大的畅销赢利点,有点到面到体发散性引爆核心观点,跨行业赢利的可能性研究(游戏、影视、玩具、公园、音乐、连锁店),与图书内容的有效衔接,图书的撰写,撰写过程的前期调研和炒作,完稿好的整合营销策划推广,畅销后的衍生品牌的运作;进行下一个主题的运作;我认为出一本书不要仅仅想着就靠这一本书的作者和内容来赚钱,而是要充分考虑这本书和内容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衍生出什么样的商业机会,这些商业机会,在畅销书出版后是否能够成功的运作,出书而不仅仅卖书,一石多鸟,这样才能衍生更长的产业链,才能增加更多的盈利点,好莱坞的电影如此,其他行业也有很多这样的成功案例,只不过,能够恰如其分的如何,还是需要前期做很好的调研和考量的! 5. 网络写作不是掘墓人:有人说现在很多人都在网上看书,网上写作的人也不少,所以,很多传统的出版商有很大的冲击,我觉得这仅仅是对行业不了解而产生的借口而已,无论网络如何发展,无论起点网做的多好,传统出版商都不会死,反而会过的更好,为什么?首先现在的网络写作处于泛娱乐的低层次水平,写的书千篇一律,同质化严重,无实际内容,无系统策划和调研,作家水平层次不齐,写的东西很多都是幻想性的作品,无专业领域的出版,我们不能指望这些东西来拯救人们的灵魂吧,另外,读者的身份也主要以爱好网络的颓废一代为主,无消费能力,喜欢整天泡在网上,无思想追求,深受网络之害,沉醉于低俗、调侃、血腥、叛逆、个性、幻想的作品当中,造成更多人盲目的追求网络文学的意淫和自慰。网络只是将人们写作的习惯扩大而已,而不能夺取写作的神圣性,真正好的作品,必然是生活和人性在一定程度上的开花结果,一定是思想最为神圣的结晶,没有这些,纵然是网络和电子书在发达,没有好的内容,都是扯淡,内容为王是一切以文字问赢利要素的产品的终极载体,没有好的内容如何征服消费者,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网络写作的创新必然为图书出版人们打来更好的同多,而非,组织传统出版商的发展,另外,写书需要静心才好,读书也是如此,整天定在电脑前看书并不是很多消费者的习惯,他们更喜欢的还是散发墨香的纸质书籍!6. 如何让书不是书 这是我曾经考虑过的问题,书除了读还有其他作用吗?从书籍的出现而言,他的确是如此的,书籍是人们窥视别人精神家园的窗口,也是思考自己灵魂的良师,没有书籍,人类的文明必然是无法传承的,而今,商业如此发达,书籍的作者们和以此为生的出版商们,必然要把铜臭掺进书香里,让书慰藉人们心灵的同时也要为他们赚取大把的钞票,这不得不说是时代的进步和悲哀,因为书里边终于有很多内容是人工制造的,而非流于浑然天成,刻意制造的东西必然留下很多功利的残渣,人们会不小心被这些残渣塞了牙而痛苦吗?我想不会的,现在的人们多了形形色色的烦恼,他们更需要通过阅读来缓解和满足这些烦恼和空虚,或者将阅读成为提高自己水平的工具而已,书成为精神的收费导师。

㈢ 创业畅销书:借势营销的伪鸡汤

这是一个不谈创业就无话可说的时代。上至政府部门、下到街头小贩,从东部沿海到西南边陲,「创业」一词随着季节的变化、气温的升高而持续升温。翻开已经出街的6月杂志,「创业」毫无悬念地占据封面头条,在书店畅销书榜上,各色创业书籍「雄霸」畅销书榜几个月。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政策层面对创业的重视基于民众对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可加速国家发展,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的核心观点,这一政策的变化经媒体的广泛传播,逐步形成如今「大众创业、万民创业」的社会氛围。

表面来看,创业畅销书们在其中扮演了摇旗呐喊的鸡汤角色,然而事实上,这些创业畅销书甚至难言鸡汤,充其量,只是一种借势营销罢了。

在很多媒体眼中,创业书似乎可以成为一种图书类型,可以与小说、诗歌等类型的图书并列。事实上,出版商也在有意无意将这类书籍凑在一起,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标榜创业的畅销书的读者到底是谁?

先来看两本读者群体混乱的创业畅销书。《创业维艰》的作者霍洛维茨和《0和1》的作者彼得·蒂尔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两人都是从创业者摇身一变投资人,都经历过2000年互联网大泡沫。那么,这两位互联网老兵的书到底给谁看呢?创业者和投资人职业差异很大,在互联网行业,创业者要做的开发一款好用的产品,吸引海量用户,进而通过增长的用户数量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最终上市或被被收购,Google、Facebook、instagram无不例外。而在投资人眼中,团队、人才、行业趋势等等都是他们看重的关键要素。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了博弈与纠结。

这种纠结在彼得·蒂尔的《从0到1》里体现的尤为明显。作为创业者,他追求从0到1的本质创新,而他当年却还是投资了与Mysapce没有本质差异的Facebook;作为创业者,他希望自己和同伴拥有改变世界的使命感和长远计划,但在投资人的角度,快速变现离场的诱惑同样让他作出了卖掉Paypal以及Facebook股票。

更进一步来说,这本谈论投资哲学的《0到1》被生生包装成所谓创业圣经,只因为该作者是投资创业公司的投资者,尽管全书也在谈论所谓的创业公司与未来发展,但蒂尔已经脱离互联网产品第一线长达15年,他的这些创新、管理团队的经验能给连一个产品demo还没有做出来的创业者带来多少指点?

而多年畅销的《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也面临一大窘境。

站在作者克里斯坦森的角度来看,他花费毕生心血考察大公司的变迁史,得出大公司创新乏力的原因。然而这本本应由大公司高管必读的书目却也沦为所谓的「创业」书类(至少苹果公司和亚马逊公司的高管都推荐此书)。的确,创业者们可以将大公司创新的窘境作为突破口,可当你的产品还无力生存的时候,去幻想如何颠覆大公司的产品未免也太过天真。更何况,克里斯坦森的理论来源于B2B市场(即企业对企业市场),而近十年来,苹果公司在消费级市场几乎完全推翻了这个理论。

当下的这种定位错乱的创业书籍一股脑儿地摆在书架上,读者找不到自己想看的书,书籍也找不到自己的「主人」,出版商纵容可以嘲笑「互联网思维」的浅薄,但至少,他们做到了以用户(读者)为中心。

前几年,一本叫《失控》的书出人意料地在中国走红,一时间,整个中文互联网的人都在谈论这本书,线上线下的讨论异常热闹,堪称年度文化事件。但这是一本写于1994年、长达700多页的大部头。在书中,作者凯文·凯利引经据典,横跨生物学、人类学、物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描绘出互联网或者说科技带给人类的变化。

的确,凯文·凯利讲了很多东西,但另一方面,其实他什么都没讲。

创业者们从《失控》里读到了「外部式、边缘式创新的伟大力量」,并终将「颠覆」掉那些大公司;而大公司们则看到了「暂时性垄断」的合理性。于是,我们看到了凯文·凯利向创业者的金山网络CEO傅盛面授边缘性创新的秘诀,又看到了凯利与备受垄断指责的腾讯老板马化腾畅谈垄断的「好处」。

科技媒体人骆轶航这样评价凯文·凯利的《失控》:

彼得·蒂尔所遭遇的则是另一番情形。

头顶「Paypal之父」、「Facebook早期投资人」的光环,这位特立独行的投资人在硅谷有着鲜明个性。他公开质疑美国的教育制度,并拒绝投资Google 前员工创办的公司,他在斯坦福授课,讲述的是一套「从0到1」的创新哲学,简而言之,他崇尚的是从无到有的创新,也就是常说的颠覆性创新。

但从2月份的中国行开始,彼得·蒂尔的理论在中国式语境中面临着尴尬。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更推崇从「1到N」的重新。彼得·蒂尔可以轻松地列举美国的「0到1」创新案例,比如Google的无人驾驶技术、特斯拉的电动汽车,但在最近一次公开活动上,当谈到中国的「0到1」案例时,彼得·蒂尔一时语塞,然后极其为难的指出,在过去十年里,中国的所有企业和创业项目中只有5%是从「0到1」,而今天这个比例上升到了15%。

彼得·蒂尔在过去几个月俨然成为中国互联网界的新「老朋友」,从各种创业大赛到行业大会,都少不了他的身影。慢慢地,他不会再一遍遍地解释「0到1」的创新有多伟大,而是反复强调「1到N」的正确性,比如他说:

从《失控》到《0到1》,纵然作者都是美国人,内容也是以美国互联网为基础的思考和延伸,但在中国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则出现了另一番「别有用心」的解读。

麦克卢汗说:数字是人类感觉的延伸。科技媒体们充分领会到麦氏这句话的真谛,他们用数字让创业者和准创业者们感受到世界的变化。当写道Uber时,科技媒体们从来不会忘记这样的描述「2014年5月,Uber的估值只有100亿,而一年后的今天,Uber的估值增长到500亿。」在谈到一款名叫Snapchat的热门聊天应用时,记者们总要有意无意的加上一句「Snapchat现在已经拥有1亿日活跃用户,Snapchat用户数虽只有Facebook的十分之一,但其活跃度更高……」

这些科技媒体一度作为新媒体的身份横空出世,也的确为中国互联网内容产业贡海量的编译内容,这些能够敲打到创业者内心深处的数字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创业者。也为他们未来的成功做了提前注解,没有哪家媒体关心你的产品如何,同样也没有投资人会觉得产品好用再去投资你的公司,他们反反复复的问你一个问题:「你要做估值(市值)几百亿的公司?」

与科技媒体相比,伪鸡汤的创业畅销书不仅钟爱数字刺激,还用名人刺激——这里泛指自己创过业后卖掉公司或公司上市的人。

《0到1》里的彼得·蒂尔12岁时成为国际象棋大师,在斯坦福读过法律和哲学,1998年创立了Paypal,四年后以16亿美元卖给了eBay,实现财务自由的彼得·蒂尔进入创投圈,并先后投资了Facebook、LinkedIn、Spotify等企业,终成投资界一代枭雄。这样的数字刺激(16亿美元)和个人经历(从创业者到投资人)已经为这本书的畅销奠定了基础。

类似的情形还出现在《创业维艰》、《精益创业》、《创客》这些书中,作者曾经的财富背景与个人背景反而成了一本书的「主要内容」,以《创业维艰》为例,几乎所有的介绍都这样写到:

但真实的情况则是,从第四章「陷入绝境」开始,该书的基调被调整到大多数泛商业类鸡汤辅导读物的范畴内,霍洛维茨用一个个疑问句式开始了「授课」过程,类似于「可以从朋友公司挖人吗?」「大公司高管为何难以胜任小公司的工作」等话题成为霍氏话题的核心。倘若抛去名人光环,这些书还有值得一读的理由吗?

在2015年刚刚过去的半年里,我们见证到了「创业」从一个小群体的狂欢变成国家层面的行动,我们同样也看到了一款款刷爆朋友圈的创业产品销声匿迹,这是创业者最好的时代,也是创业者最坏的时代。在资本与技术的推动下,似乎每个创业者都有「15分钟的成名机会」,摆放在书架上创业畅销书让他们看到了未来,并完成畅销书社交的重任。

只是,这些伪鸡汤的创业书无法让创业者的成功时间超过15分钟。(本文首发于新京报·书评周刊)

㈣ 畅销书特点是什么

1、视角新颖独特
畅销书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任何一本畅销书都必定有一个或多个新奇点、闪亮点,即卖点,以此来吸引读者。比如年初推出的《联想风云》,《新浪之道》等,紧紧抓住社会广泛关注的新闻热点推出并进行营销策划,效果当然会很好。
2、好内容更需要好包装
选题和内容是畅销书的灵魂,但华丽精美或风格独特的包装,也是图书畅销的必要条件。当年王朔的《看上去很美》,去年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你》等,在包装上都有独到之处。当然,除了形式上的包装,对作者、对相关事件的整合包装更是畅销书的重要法宝。
3、生命周期短
畅销书一般都是围绕社会热点人物、事件或时尚潮流来做。当这些热点冷却,潮流过去之后,相关的图书也就自然被冷落了。一般的畅销书生命周期为3—6个月。但是,真正触动人类情感深处的佳作,也可能持续畅销,像中国的《我为歌狂》系列,引进版的《挪威的森林》,曾持续畅销一年以上。

㈤ 求:关于畅销书调查报告

国图书调查报告:畅销书的八个终极秘密

--------------------------------------------------------------------------------
2009-11-30 9:25:56 来源:长江商报

经济危机下的图书阅读呈现出哪些新的改变?2018年,纸质书就要死亡?结合本年度中国作家富豪榜的调查采访,我们推出畅销书启示录,为广大读者揭开谜底。

一 少儿图书销量最好
在采访中《怀尧访谈录》发现,今年国内的主要图书销售城市,如北京、上海、西安、武汉等地,销量最好的图书类别中,位列前三的分别是少儿、文学、生活。其中,少儿图书市场堪称木秀于林,其增长率明显高于图书市场的平均增长率。市场表现最好的两位本土少儿文学作家,分别是郑渊洁和杨红樱。

2006年1月,“童话大王”渊洁的作品汇集《皮皮鲁总动员》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截止到2008年12月,这套作品集共销售出1500万本,相当于3年来平均每天卖出13698本。进入2009年,《皮皮鲁总动员》的销量更是大幅上升,仅2009年2月期间,就销售出100多万册。另外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其“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杨红樱童话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系列”,总销量接近3000万册,相当于10年来平均每天卖出8219本。由于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今年少儿图书市场格外风光,暑假期间销量尤佳,不少家长选择给孩子买书,以此减少他们的上网时和户外活动。

少儿图书销量惊人,原因并不复杂:由于工作忙碌和琐事繁多,家长自己看书的时间越有限,越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书,所以在给孩子购书时,从来都不含糊。正所谓,“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话的背后,体现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本质上都是“向下”的——父母忙碌一生是为了下一代,爷爷奶奶忙碌一生是为了第三代……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可知,我国2007年全年出生人口是1594万人,2008年全年出生人口1608万人。这种“婴儿潮”必将带来各类消费需求,衣食之外,数以千万计的小家伙日益长大,他们开始接受教育,阅读即为一种学习方式。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少儿图书作为“婴儿潮”经济链上的重要一环,必然会继续发挥其优势,在图书市场大显身手。

二 广告狂人进军书业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人人均每年阅读图书0.7本,韩国的数字是7本,日本是40本,俄罗斯是55本。这也许是许多人抱怨国人不愿意读书,哀叹行业没落的一注脚。真是大家不愿意读书了吗?那为什么一张电影票的价格是一书的数倍,看电影的人却络绎不绝?

对此,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他们认为,图书在营销上出了问题。

这家成立不过三年的图书公司,所有出品单本销量超过20万册。而与此同时,中国图书平均销量是6000册,也就是说,读客图书是行业平均水平的33倍。原因何在?《怀尧访谈录》调查后发现,这家公司的幕后老板华楠,是广告界顶级精英。他服务的客户有黄金搭档、葵花药业、三精蓝瓶等……华楠说,“大量的好作品没有被阅读,不是因为大家不愿意阅读,而是营销的问题——你没有给读者一个购买图的理由。”另据《怀尧访谈录》了解到的信息,今年10月,引起诸多娱乐记者关注的著名娱记杨慧子影射名人隐私的系列小说《将爱》,其背后营销操盘手李青,同样是国内知名的广告精英。

广告狂人进军书业,将快消品的营销理念带入书业,无疑构成了对传统模式的一次颠覆。

三 符号作家销量不愁
什么是“符号作家”?就是在作品之外,代表着某种精神气质的作家,比如郭敬明和张爱玲,前者是少男少女的最爱,是青春期明媚和忧伤的代名词;后者是白领小资的偶像,是物质生活和内心世界有所追求的集大成者。写作者一旦成为符号作家,销量自然不用愁。郭敬明的一段自白,就是最好的注解。

“四爷我出道也有8年了,自己签售也有个百十来场了……但是,就连四爷我,都没过这种从下午6点签到凌晨1点的举啊……太震撼了……当我和文学之星的四个小崽子以及落落七堇年等,到达西单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我们是直接到达的一楼。而队伍是在三楼四楼买书,然后下去地下一层地下二层排队。所以,我们不会直接面对到人群。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不地问工作人员:‘还有多少人啊?’‘四千’。‘还有多少人啊?’‘四千。’”这是2009年7月17日,郭敬明对己在西单图书大厦签售现场的描述,那天现场卖了一万五千多本。”另外一位符号作家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出版后,同样引起白领的狂热追捧,上架两个月时间,全国销售总量突破60万册。
四 电子阅读正在升温
去年我们在《畅销书启示录》中曾指出:电子阅读正在悄然流行。一年后,这种趋势已经变得愈发明显,为更多人所关注。公众正在逐渐适应阅读电子图书。怀尧访谈录了解到,中国移动推出的手机阅读平台,用户已达200万人。不惟国内如此,国外对电子书的重视也非同一般。

在今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据说最抢眼球的不是诺贝尔得主赫塔·勒,而是近500家厂商带去的电子书阅读器。今年9月期间,德国的一家出版业杂志《书业报道》针对84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出版人进行了一项调查。在调查中,50%以上的人认为,到2018年数字化出版将超越传统的纸书出版,纸质图书将亡;10月,谷歌数字图书馆因收录数百位中国作家作品的简短预览陷于“侵权门”……纸质图书电子化的趋势,似乎已经很明朗。面对这一现象,内容提供商并没有惊慌失措,著名畅销书策划人闫超的观点颇具代表性,阅读永远不会消亡,改变的只是阅读的方式和内容的呈现方式。只要有读者存在,就没什么可担心的。现在我们卖的是纸质书,以后真的图书电子化了,我们就卖电子书。”

五 民营书商身份合法
对于全国1万多家民营图书公司或工作室来说,今年4月是福音月,在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民营出版获得肯定。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解读这个政策时公开表示,民营资本将被吸纳参与出版行业融资。

这意味着,长期以来由于只能从简单的书号合作,到项目合作、挂靠出版社,缺少合法身份的民营书商,今后将被允许以合法身份参与出版行业经营。

2009年4月25日,北京共和联动图书公司就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江苏人民出版社合作,双方共同出资1个亿,成立了北京凤凰联动文化传媒公司,凤凰控股51%。大书商有了新东家,前者解决了身份、版权问题,后者则可借民营企业的灵活性和新鲜创意,以及对市场的超强运作能力,提升出版社品牌价值,可谓优势互补。

六 健康养生身心灵火
去年大行其道的健康养生类图书,今年风头不减。《求医不如求己》(该系列书籍的累积销量已突破1000万册)、《不生病的智慧》《从头到脚说健康》、《温度决定生老病》等畅销书依然势头强劲。“身心灵”类图书因安抚人心也渐成书市热点。这类图书的热销毫无疑问与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有关。

七 引进书热输出遇冷
目前,我国图书引进和输出仍然严重失衡。每年引进图书一万本左右,输出才两千多本。引进的图,大多销量不俗。在当当网2009上半年的小说类畅销榜中,引进版图书占到前十名中的三席,分别是《三杯茶》《追风筝的人》《暮光之城》。相比之下,我们输出图书的海外表现实在令人尴尬。畅销书《狼图腾》在海外水土不服,销量平庸。中国小说到底怎么样能够传播,这是一个问题。

八 跟风书遭读者抵制
2009年1月一本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教育类图书迅速走红。该书上市不久就登上当当网热卖榜,迄今持续在榜时间超过40周;在卓越网同类热销商品中,同样位居第一。2009年8月,一本名为《好爸爸胜过好老师》的跟风书悄然上市,原本想借风沾光,不料遭到者恶评。此类的事情在中国图书市场,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前几年是悄悄跟风,取一个和畅销书相近的书名,到现在已经是明目张胆,愈演愈烈。在采访中《怀尧访谈录》还了解到,无论跟风书怎么折,其销量都很少能超过原作。

㈥ 什么是4Ps营销策略

4Ps营销理论(The Marketing Theory of 4Ps) 4P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随着 营销组合理论 的提出 而出版现的。1953年, 尼尔·博登权 (Neil Borden)在 美国市场营销学会 的就职演说中创造了“ 市场营销 组合”( Marketing mix )这一术语, 其意是指市场需求或多或少的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所谓“营销变量” 或“营销要素”的影响。为了寻求一定的市场反应, 企业要对这些要素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满足 市场需求 , 获得最大利润。 营销组合 实际上有几十个要素( 博登提出的市场营销组合原本就包括12个要素), 杰罗姆·麦卡锡 (McCarthy)于1960年在其《基础营销》(Basic Marketing)一书中将这些要素一般地概括为4类: 产品 ( Proct)、 价格 ( Price )、 渠道 (Place)、 促 销( Promotion ),即著名的4Ps。1967年, 菲利普 ·科特勒在其畅销书 《营销管理:分析、规划与控制》 第一版进一步 确认了以4Ps为核心的营销组合方法,即:

求采纳

㈦ 一份关于书籍的营销策划

内容提要

彩通书城地处连云港市中心,是连云港颇具影响力的几家书店之一,面对新华书店、大众书局等强劲竞争对手,联创团队成员针对彩通书城提出的策划案中,其核心是建立一个结合图书馆、书店、茶馆等功能为一体,以学生和白领为主的书吧。关于书籍方面,在店内醒目位置设置一个畅销书排行榜,为读者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向顾客提供大量(包括最新的)图书、教辅、杂志等供阅读的同时书城通过会员与非会员区别制定价订阅、出售和外借书籍。此外,营造良好文化气息的特色服务必不可少:开辟休闲空间,提供收费饮品、水果、点心等服务(还有很专业的品茗器具可以选购)之外,画展、时事专题展、考研现场咨询通报……也将定期举行。
如此这般,既迎合了很大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又使彩通书城在获得一定利润的同时扩大了固定顾客群,为其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打下基础。

第一部分 环境分析

一、目前的宏观环境
(一)港城书籍市场的人口环境
人口是构成市场的主要环境,市场是由有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人构成的,人口的多少直接影响市场的潜在容量。
对于港城书籍市场来说,具有购买能力的人还是比价普遍的,重要的是在面对新华书店、大众书局等强劲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如何更进一步地去吸引这些购买力在彩通书城的消费欲望。
1.人口的总量状况
目前为止,连云港新浦区书籍销售市场的总人口约36.92万,各类学校20余所,在校学生4万余人。对于一个尚处在需要慢慢发展中的城市来说,这种人口还算是乐观的,更何况随着连云港的发展,将不断有外来人口来此学习、工作和生活。
2.大体的年龄结构
据最近公布的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国民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较高,69.1%的被访者认为当今社会阅读是“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18~29岁年轻人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要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群体。分析不读书的原因,“没有时间”成为排第一的原因,比例为49.4%,“没有读书习惯”居第二,比例为42.8%。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着不同的需求,同时对于书籍的类别偏好和有效的阅读时间也不同,因此,我们需要挖掘不同年龄层次的中的有效人群。
①极具潜力的婴、幼儿。婴虽然婴儿、幼儿看不懂书籍,但是现在全中国的父母对于自己孩子都异常重视,个个被当做掌中宝、心头肉,如何周到地照顾婴、幼儿方面的书籍无疑是很受欢迎的。
同时,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非常大的期望,不希望他们比同龄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尽早地接受教育和学习。
②普遍的青少年人群。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仍旧是应试教育,所有的青少年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教辅类的书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纷繁复杂的辅导材料是需要选择性购买的,彩通书城提供的休闲区使得学生们可以静下心来慢慢翻阅、精心挑选自己真正需要的书籍。有的参考书并不太需要但是里面个别地方又确实不错的,学生可以在休闲区摘抄,对于会员来说更可以外借。正值青春年少之际的学生对于小说、时尚杂志的渴求也是不小的。会员的打折购书更进一步的激起学生的购买欲望。
此外,对于青少年人群中的大学生来说,光临书吧是很好的选择。他们来书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文化上的需要,二是书吧的环境。随着高校的连续扩招,而高校硬件设施却不能够跟上扩招的速度,高校里面的资源紧缺日渐明显。尤其是在期末临考前的一个多月,自习室显得异常紧张——经常都是学生在前一天晚上就占好位置等着教学楼、图书馆开门。
③庞大的中年市场。离开学校,进入职场,希望远离失业的困扰,希望自己经营的公司更顺利的发展壮大…..不断地读书充电对于中年人来说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上的需求会逐渐增长。特别是白领阶层,他们收入高,但是所面临的竞争与压力也相应的大一些,他们急切需要一个舒适的休闲环境来缓解工作上的压力。
白领中午吃过午餐到书吧中翻翻书,听听音乐小憩一下同样可以放松自己的身心,为下午更好地工作提供了基础。
⑤老年化的来临。如今,我国正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当然连云港市也不能例外,老年人口在全市人口中占据了不小的比例。
供老年人消遣娱乐的场所和活动项目有限,而打牌、打麻将并不利于老人家们的健康。在一个舒适的书吧中一边聆听着音乐喝几口茶,一边翻阅一下自己感兴趣的书刊对于老人不失为一种享受,也是适时的一种休闲。
(二)目前的经济环境
一定的购买力水平是形成市场并影响其规模大小的决定因素,它也是直接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经济环境因素。
1.彩通书城周边经济环境
连云港彩通书城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人口密集的繁华商业街,西对连云港最大的苏果、时代超级市场,北邻文峰、五星两大购物中心,周边学校、医院、机关、商场等星罗棋布,人脉丰盈,文化深厚。
新浦区是整个连云港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经济相对发达,人均收入较高,形成了一定对文化商品的购买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类似连云港这样的苏北地区经济较落后的中小城市正在以迅猛的速度进行着经济的腾飞,欣欣向荣的城市发展必将带来欣欣向荣的文化消费,追求时尚与品味的城市居民对于高品质图书的消费与需求必将有所增强。人们更加渴望获取先进的信息,学习优秀的文化,吸取更多的知识;藉以改变自身落后的面貌,由此产生了对文化商品丰富的需求。由于本地文化发展的滞后,文化消费市场不发达,种类单一。虽然存在各种书店,但没有充分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要,书籍的销售市场仍有容纳小型特色书店的空间。
2.我国总体经济情况
①2000年~2006年经济情况。进入新千年之后,我国国民经济是处于飞速的发展水平,2000年到2006年这六年的时间中,我国的GDP增长率(见附录一 参考数据——表一)、我国的居民个人收入(见附录一 参考数据——表二)、以及我国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金额(见附录一 参考数据——表三)都在是逐年上升的。
经济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消费者收入水平也在提升,进一步地促进了消费。彩通书城的书吧模式,让顾客在休闲区阅读时也可以享受付费购买饮料,饮品、水果、点心等服务(还有很专业的品茗器具可以选购)的营运模式是能够行得通的,不会像过去一样出现绝大多数的顾客舍不得花钱消费在享受休闲之上的情况。
一边翻阅自己喜欢的书籍,一边听着音乐,渴了还可以喝喝饮料、品品茶,累了还可以尝尝点心、吃吃水果,这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懂得享受的现代人,十分欢迎这种营运方式的书吧。
它打破了书店只卖书的常规,规避只能枯燥选书、讨得顾客欢心的同时,也为彩通书城带来了额外的收入,是顾客与连云港彩通书城达成双赢局面的一件好事情。
②2006年之后的经济情况。虽然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过去,但是人们对于书籍的需要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大的影响。
然而,为了在金融危机中保住自己现有的工作,不只是白领们,每一位职员都会更加拼命地为自己充电。考证、进修等都需要书籍的辅助才能得以顺利地进行。因此,我们也可以把金融危机看作是书籍市场进一步扩展的一次机遇,应当牢牢把握住。
彩通书城采用全场书籍8折出售,会员还有更多优惠的形式在金融逆境中稳定老客户的基础之上,还进一步地吸引了更多的新客户。
(三)政治法律环境
在每一家书店中,学生的教辅材料都占了相当一部分的比例,彩通书城也毫不例外。然而,国家对教材教辅市场的逐步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书店教辅书籍的销售情况。
不同学校自主选用不同的教材,则相应的教辅只会更加纷繁复杂,每套教辅的销量势必会有一定幅度的减少。书吧提供各类教辅,对于销量不高的可以采取会员外借的形式,既避免顾客需要的书籍出现找不到的现象,又可以小额的增加收入。
(四)社会文化环境
1.教育水平状况
世界各国教育水平差别很大,埃塞俄比亚的识字率只有10%,美国的识字率却高达99%,而我国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也参差不齐。连云港处于我国南北之间的地域,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历史文化浓厚。
连云港目前也有不少高校,这对于一个城市的
因此这里的文化环境还是较为乐观的。
2.审美的观念
目前,人们的审美观念是一步一步的上升,对于事物的美感越来越注重。因此,书吧内部的结构布置是十分重要的。
广州时代广场5楼联邦咖啡书屋的布局就值得参考借鉴(见附录二 参考图片——图1、图2、图3)。
根据节日的不同也要相应的变换书吧内的布置,以免一年四季一个模样而引起顾客的审美疲劳,造成顾客的慢性流失。
在书吧内明显的位置设置书籍畅销榜,每月更换一次,也是一种避免审美疲劳的方式,同时也为顾客选书、购书提供了导向。
3.民族传统的影响
一年中,我国的节假日也比较多,这对于书吧的营运十分有利。
在节假日,一般书店即使书籍不打折,由于消费习惯,书店中还是会人山人海,更何况是位于人口密集的繁华商业街的彩通书城,在这样的环境下开设一个提供附加服务的书吧,也就不需要某一门类的专业书店的市场条件。
此外,彩通书城位于连云港的市中心,每逢节假日大家都喜欢逛街购物,当顾客逛累的时候可以到这里的休息区来休息一下,缓解自己的疲劳。休息之时少不了饮品来解渴,随意翻翻也许又会勾起顾客卖书的欲望,利用小细节来小赚钱,极少成多。
但是,平时就必须要给人一种舒适轻松的感觉,如此才能使顾客在节假日逛街时也想到它的存在。
(五)自然环境情况
彩通书城处于商业圈,没有恶性的自然环境污染,最多的就是,店外人行道上行人乱扔的垃圾。虽然表面与彩通书城无关,但也会影响到顾客对其的看法,应排专职人员清理店外一定范围的卫生就如同在店内的清理标准一样,给人清爽的感觉,增强顾客的亲近感,舒适感。
二、当前的微观环境
(一)书吧内部环境
书吧的模式营运起来之后很容易被别的书店所模仿,所以企业内部文化必须有自己的特点,而且是不容易被模仿出来的。
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管理部门的领导此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营运起来之后这是需要慢慢摸索,慢慢改进的。
就比如振大超市与时代超市,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布局完全不同,进入时代超市,消费者的消费路线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被设置好了,而进入振大超市,消费者会有一种茫然的感觉,不知道从何下手,更甚者找不到收银台。这就是一种文化的差异。竞争者只能学到“形”,而不能学到内涵。
(二)供应商方面
彩通书城目前的书全是8折销售,可见其供货渠道是比较好的,这是一个微弱的趋势。
但是并不能满足于此,我们需要对供应商进行等级分类,以确保重点,兼顾统一;还要广开供应门路使自己的供应商多样化,以降低狭窄供应的风险。
(三)顾客这一方
顾客是上帝,必须很好地贯彻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思想。
定期对顾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顾客心中所想,掌握他们的阅读动向。
(四)同行的竞争者
在连云港国有书店仍然占主导地位(民主路新华书店),其他民营连锁书店在也不在少数(领航考试书店、大众书局等),竞争日益激烈。
书吧的模式在彩通书城的雏形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势必会在众书店中脱颖而出。
(五)不容忽视的公众
无论任何时候,公众的力量都是不容忽视的。
1.经济支持的金融公众。与银行、投资商、保险公司……搞好关系,对于书吧的营运,大型活动的开展等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2.强大的媒介公众。经常与报社,电视台之间进行友好交流,共同组织公益节目,或者大型活动,建立良好友谊的基础上,对于广告的发布和宣传是十分方便的。
3.有意义的社会团体公众。与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协会……这些有意义的团体增进沟通,欢迎他们来开展讲座等对于书吧自身也是一种赢利。租金不说,还会吸引更多认识对彩通书城的关注,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
4.自身的内部公众。不用说,它的重要大家也十分明了,内部矛盾重重地企业是不可能长久地良好运营的。

第二部分 战略及行动方案

一、会员与非会员区别对待
在这种经济条件下,书吧将采取会员与非会员制并存的形式。
1.会员形式
会员需要每年在会员卡中缴纳50元的书籍维护费,但是每次到书吧中看书是不需要再交钱,还可以享受外借书籍和接受书籍赠与的权利。
2.非会员形式
非会员每次来书吧按1元每小时计算,在门口服务台领取非会员卡即可进入书吧了。离开书店时顾客将非会员卡递给服务台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用计算机读取该客户在书吧中所停留的时间,就可以结账了。
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书吧中也应贯穿这一理念。
1.存包的问题
目前,彩通书城对于顾客的包是由工作人员存放。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费人工,顾客的存取都不方便快捷。
而大众书局并不专门存包,虽说比较自由但是这样对于想翻阅书籍的顾客来说十分不便,想好好看书,手里却还有东西要拿着,放地上可能会弄脏也不安全,一不留神就被偷窃了。
书吧将采用大型购物超市目前所使用的专用存包柜,便捷安全。
2.休闲区消费的结账方法
在休闲区的消费将采用刷卡形式。
对于会员来说,点了所需要的食品之后,只要将会员卡递给吧台的服务员刷一下,就将消费的所有信息计入会员卡中。会员既可以用会员卡中的预存款付费,又可以在离开书吧时用现金一起结账。
对于非会员来说,既可以直接结账,也可以领用临时的卡在离开书城时一起结账。
3. 感应门的设置
在书吧的出口处安置和图书馆一样的感应门,如若有个别不自觉的顾客企图偷盗书籍出书吧时,感应门会自动报警,从而增强彩通书城自身的安全性,将损失减低。
三、翻阅受损的书籍处理
因为采用书吧的形式,顾客可以在彩通书城之内任意翻阅书籍,所以书籍的受损情况必定是相当严重的,只要妥善的出力受损书籍才能够更好的减低损失。
对于金装书、特刊等,目前彩通书城都是在店内不拆封的,需要购买才可以阅读,这个方法可以继续沿用。
此外,将受损书籍分类——轻微、一般、严重三个档次。
1.轻微受损的书籍
对于这一类书籍,继续放置在书架之上供顾客阅读。由于受损情况较为轻微,继续阅读并不影响顾客的阅读心情。
2.一般受损的书籍
这类书籍以赠送的形式奖励给消费或者阅读时间达到一定程度的会员,从情感上拉拢老顾客,也用这种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成为书吧的会员。
但是,必须对奖励的标准进行明文规定,写明在宣传小册上,免费赠与顾客。
3.严重受损的书籍
对于这类书籍,可以定期放置在折价区,再稍微分分类,某一些10元两本,某一些10元三本等等这种形式进行处理,减少损失,顾客也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书。

第三部分 行动方案控制

对于书吧普通服务员来说,高中以上(含)学历即可,过高的学历只会造成人才的浪费和自身成本的增加。但是,因此又会出现员工素质不是太高的现象,不太能够妥善处理与顾客之间的问题。
日本松下公司曾教育员工:“好好留住每一位顾客公众,可能就此增加许多顾客公众。失去老主顾,就会丧失许多发展机会。”
每有1名顾客不满意,通过口头或书面向公司投诉,就有约26名保持沉默并有不满情绪的顾客。而这26名顾客每个人都会对另外10名亲友造成消极影响。而这10名亲友中约33%的人会再传给另外20人,也就是说1名顾客的不满意就会产生1*(26+10)+(10*33%*20)=326人的不满意。
书吧需要订立明确的员工守则,规范员工行为,尽可能地减少与顾客之间的摩擦,减少顾客对于彩通书城的不满意度。
与报社、电视台建立相互合作关系,对于广告宣传成本的减少是有利的。
在书吧内放置自行设计的宣传小册供顾客阅览,定期更换内容。
在彩通书城升级改造期间就雇佣学生兼职在闹市区、学校等公众场合进行宣传和问卷调查(见附录四 问卷调查表——表四),使得大家对其有所了解,就如同当初大润发进驻连云港的攻势一样,先造势。

第四部分 营销成本计算

连云港市彩通书城是实体企业,它已经有书吧的雏形,只需要在其基础之上进行改进和完善即可,所以花费并不需要太大。
书吧装修以简洁明快为主,可以饰以名画、书法等文化气息比较浓厚的饰品,体现安静、休闲的风格。店面装修大概在2万元左右。
还有自动存包柜,感应门的增设安装,以及广告宣传花费需要15万元的样子。
此外,购买茶具、食品、饮料等支出,加上非会员卡的制作成本大概花费5000元,。
合计总共投入18万元左右即可升级营业。

第五部分 效果预测

书吧的模式目前在连云港还没有出现,菜头那个书城在其原有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打开连云港市书店运营的新一页。
在升级期间就先造势,当重新开张时,大家对其的关注度势必会上升,这对于书吧今后的营运时隔好开端。
书籍不同于食品、日用品的销售,店主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难以胜任。目前国内各大高校附近书店林立,但真正经营好的却非常少。很多书店没有品牌和特色经营的意识,各个门类的书籍都有,但各个门类都不精不全,与其他书店相比没有任何特色可言。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勇士,彩通书城要做的就是书籍市场的勇士。
新鲜的模式新鲜的感觉,将继续受到老顾客的欢迎,同时又将吸引更多的新顾客,进一步扩大彩通书城目前的市场占有率。

结束语

联创团队选取连云港市新浦区的连云港彩通书城作为考察研究对象,针对该企业存在并影响企业发展的具体的营销问题展开调研、论证和营销策划活动。面对新华书店、大众书局等强劲竞争对手,在进行深度市场调研和市场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实际问题,完成了该营销策划方案,真正实现书吧的营运模式,给书店带来一场“革命”,为彩通书城进一步的抢占连云港的市场份额提高了可行性。
休闲书吧集图书馆、书店、茶馆的优点于一身,可以在人们喝茶聊天的时候翻翻时尚杂志或流行小说,也可以让人们在舒缓的音乐中,忘记工作的疲劳和学习的压力,放松身心,同时也是交流、聚会的好地方。
会员制与非会员的的区分对待,只会更进一步的增进顾客对书吧的兴趣。
目前,连云港市并没有类似的书吧,彩通书城在其原来的基础之上进行书吧的升级改造,经营情况一定会非常好。

㈧ 哈利波特丛书畅销原因(从市场营销策划角度谈)

第一:“内容适合读者胃口”;第二:“宣传得很到位,对象找的很准”;第三:“每次策划都给人有一种期盼和惊喜”;

㈨ 畅销书的畅销原因

从读者角度分析,本人从网上摘抄如下文字
(1)首次上市,主要的传播对象是针对那些有猎奇心理的读者,对于这类读者向他们提出一种全新的概念“财商”,并通过海报、主流媒体等制造出一种热销的局面,把他们的好奇心提升到最高状态,促使他们去购买。

(2)接着是针对那些持观望态度的有怀疑心理的读者,他们的心理是矛盾的,既想买又拿不定主意。为此需要打消他们的疑虑,采取专题新闻发布会与专家推荐的方式促销。

(3)第三个层面是针对那些自我控制心理强的读者,这类群体对图书有自己的看法与选择,他们不会轻易受媒体或其他传播方式影响。对于他们来说,首要的问题是必须让他们自己认为读此书是有益的、有价值的,因此采取了书评、书摘等类似的评介活动,让他们了解此书的价值所在。

(4)针对那些从众心理强的读者,这类群体的人数很多,他们往往是看别人是否拥有,是否很多人都拥有。因此借助读者交流、作者访谈、图书排行榜等形式向他们传递图书热销及销售业绩的信息来促使他们行动。

(5)针对持有教育心理的读者,提出理财教育的观念,并通过“对话”栏目等形式进行理论探讨与交流,对现行的大学教育模式的不足与缺陷进行评说,指出要想变得富有,就得接受理财教育。

(6)针对富有上进心理的读者,采取各种研讨会、培训班的形式,来扩大图书的销售,提升图书的品牌形象。

在营销传播里值得重视对作者的包装宣传。据调查,影响读者购书的原因中,作家知名度占36%,作品内容占12%,作品形式占10%。美国图书音像行业的资深顾问在长期研究后发现,一些出版社之所以成功,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明星的力量,明星的魅力与出版物的融合造就了一批畅销书。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花大力气包装作者,作家明星化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作者的包装宣传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本身已经是名人,一种是作者还不是名人。前者显然对宣传更有利。但是这里要注意两点:

一是名人也需要宣传。有人认为已经是名人了就不用再做过多宣传。其实名人一旦淡出被媒体关注的视野,读者对其作品的关注也就大为降低。国外的出版业在对作品进行推介时将读者对作家作品的认知程度作为很重要的参考资料,因此非常注重对作者的宣传,即便是对于某些不爱抛头露面的大腕级作家,出版商们也有高招:连续地做新书广告,每当作者生日、获奖或有其他重大事件时刊登广告做宣传,在新书上市之前将巨幅样书、作家画像大量悬挂在书店周围,以此加深作者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刺激购书。事实上,大众对名人有天然的关注,据业内人士透露,名人出的书,封面上有作者头像的普遍比没有头像的卖得更好。

二是对作者的媒体形象的塑造。对名人媒体形象的塑造作得最好的当数娱乐界,他们打造一个明星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塑造这个形象,而这个标准为大众量身定做的。对作者的包装也应如此。余秋雨塑造公众文人的形象是非常成功的。余秋雨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他与其他畅销书作家不同之处是他的人文知识分子的身份,所以他的历次媒体亮相都是在向公众传递这个信息,这个身份又始终和他的作品联系在一起。余秋雨共著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他的公众文人形象和他的作品相得益彰,使他在大量的争议中仍然是首屈一指的大众文化畅销书作家。

将一位不出名的作者包装成明星是一项很有潜力的工作,并且在作者身上寻求卖点是畅销书一贯的炒作手法。在国外,大力宣传包装新作者,从而带动其作品知名度的提高,使之成为自己出版社的招牌作家是很多出版社的营生之道,造成名人效应这种宣传方式往往比单独宣传一本书成效更显著。在国内,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方面的工作还相当薄弱。也有个别作得比较好的案例。比如中信出版社对《水煮三国》的作者成君忆的包装。出书时成君忆不是名人,出版社策划了以书带人的宣传方式。先是大力宣传该书的独特性,然后让幕后作者浮出水面,接着是大量的宣传采访,作者在各种媒体出现,俨然成为本土管理的代言人。书火了,作者也火了,紧接着,又推出成君忆的《孙悟空是个好员工》,这本书一面世也立即上榜,成君忆显然已经成了一位不折不扣的畅销书作家。

㈩ 有关图书营销运作的书籍

传统图书营销,专注于直线性图书展示,既图书为单一媒介,将图书纯粹的作为一种知识,没有正视其产品的特性。没有深入开展其市场性,同时,又深深地将读者误引入一个陷阱。书评、书摘、或新书介绍都是传统的“经典”之作,名家之书评引导了一波波消费潮流,名人推荐的标签更是大肆打折,犹如市场小贩,前街卖狗肉,后街挂羊头,更有美女帅哥脱光洗净当纯种绿色食品,想咱袁伯伯杂交水稻都没有这般崇高的解民于水火之中,于是传统图书营销方式向新营销模式转型成为必然。

新得营销模式的建立也即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传统图书向电子商务转型,已经成为网络业界和传统图书出版业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很多出版公司,出版集团自己更是把向电子商务转型当作事关全局、事关生死存亡的大事。主要的问题已经不是要否转型,而是怎么转型?面对那么多的电子商务软件、解决方案、商务模式和专家指点,不少传统企业转型心切却又无所适从,不知究竟该听谁的,究竟该从哪里入手。

"需求"是市场之源,从研究"需求"入手,我们的图书营销才会走稳每一步。回顾电子商务历史,正是来自企业的商务需求推动了电子商务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没有企业的商务需求,就没有今天的电子商务。没有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同样也谈不上出版向电子商务转型的必要。转型当然需要专家咨询,但是,指导传统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的第一个"专家",是企业自身的商务需求。需求是最好的"专家",考察和研究你的需求,让需求告诉你传统图书营销向电子商务转型的第一步究竟应该怎么走。

作为企业,你的需求可能来自客户对你越来越高的要求,可能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可能出自你进一步发展的战略考虑,也可能来自其它什么地方。仔细研究你的企业需求究竟在哪里?电子商务确实能够提升你的客户服务能力吗?电子商务确实能服务于你的企业发展战略吗?你的竞争对手已经或计划向电子商务转型了吗?电子商务确实能为你的企业增加效益吗?一切从企业的商务需求出发,需要怎么转型就怎么转型,没有需求不转型也罢。你也可以从最迫切的需求入手,看一看哪个环节、哪个方面是你的企业中最薄弱、最令人头疼的?这往往就是你的企业中最迫切需求应用电子商务之处。比如你感觉采购管理太乱、采购成本太高,很想改善却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那么不妨试一试电子商务的办法,试一试应用网上采购与管理,效果可能会让你喜出望外。从这里开始,你可以渐次调整和变革企业的其它环节、其它方面,逐步整合并完成企业向电子商务的转型。

多元化与个性化越来越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标志。电子商务丰富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也丰富了企业的商务选择,出版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不必也不能一个模式、一概而论。需求也是网络业界最好的"专家"。出版业界的同仁们,不妨从那些泊来的、通用的、"标准化"模式中解脱出来,努力将目光投向中国传统出版企业的商务需求,研究和推出真正适合中国出版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的东西。比如模式,是需求和成功创造了模式,而不是相反。从需求出发而不是从模式出发,成功才会离你更近些。下一个新的商务模式,也许正期待你在需求的引导下去创造。

出版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也必然被加强。

文化倾向对出版营销的影响在传统意义上主要深层表现在核心文化和亚文化,具体反映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层面上。核心文化为公众所广泛承认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等,它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础。亚文化是在认同核心文化的基础上头,各个社会群体表现出的不同的文化特征,如地区亚文化,民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等。

图书营销活动中,如何合理连结各个文化群体,在电子商务中,合理分析用户需求的文化表现形式,比如电子商务的具体形态,交流方式,互动程度,文化氛围,感官体验都对营销主体的选择产生制约。

为什么电子商务在发达国家首先发展起来?为什么美国的网上购物没有遇到信息化基础、信用体系、配送环节等"瓶颈"?为什么欧美在探讨电子商务如何发展的问题上主要集中在安全、征税等技术和管理的层次上?而我国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关心的问题集中在如何搬走"信用、支付、物流"三座大山上?问题的关键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已经成熟,信用基础、金融服务、运输服务早已不是社会经济发展中要解决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如何当成"过剩资源"进一步利用、开发、组合的问题,而在这一点上,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尝试与突破。

图书营销电子商务化的过程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必然超越传统产业,出版发行行业的转型更加迅速。外国资本在国内发行领域不再受任何限制,投资比例、经营项目、设立地点均由投资者自主决定。当然,对外资发行企业也有条件限定,就是零售企业注册资金500万元,经营期限不超过 30年;批发企业注册资金3000万元,营业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独立设置的经营场所面积 500平方米。这意味着发行这一块全面开放。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已经三年, 到现在为止:1.香港泛华公司和人民日报大地发行中心合资成立的“大华媒体服务有限责任公司”;2.福建外文书店和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合资的“福建闽台图书有限公司”;3.南京师大出版社和台湾信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的“江苏宁谊文化实业有限公司”;4.北京二十一世纪锦绣图书连锁有限公司与德国贝塔斯曼合资;5,北京科文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美国、卢森堡合资);6.重庆电脑报经营有限公司(与香港合资)。目前看来,这些狼还是“狼崽子”,还不是凶猛的“大灰狼”,还没有对我国的发行业形成大的威胁。但从长远看来,我们就不能高枕无忧。

大的国际背景,把发行逼上了改革开放的前沿。这就叫形势逼人。逼着我们去求改革、谋发展。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与电子平台的运营更是在改革的潮头。

社会系统工程

美国的电子商务英雄如贝索斯、德尔等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榜样的力量,不断有精英要创造电子商务奇迹,但事实是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需要搬走一座又一座的大山、突破一个又一个的瓶颈,太多的先驱变先烈的故事都在证明着一件事,即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至少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1、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网络是电子商务的传媒和载体,没有高速通信网络做支持,就很难做好网络营销

通过网络技术的提升,图书营销新的形式的推出也会有依托的基础。比如利用网络进行的大型网络书展,专家,作家,读者互动平台的建立,大型出版,发行集团ERP系统的应用。

2、金融支付手段的完善。 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零距离收付、零距离购销。但如果没有安全有效的金融服务尤其是电子支付手段是做不到"零距离"的。

3、标准和法律环境建设。 电子商务进行的是无纸贸易,这涉及数字签名、电子发票、电子合同的法律地位和效力问题。此外,还关系到信息安全问题、隐私权保护问题、交易程式规范和数据交换标准问题,以及税收问题。缺乏标准的电子商务是不能产生的。

4、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企业要实现电子商务,就是要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将自己与有购销关系的贸易伙伴联系在一起,建立快速回应系统、"零库存"的供应链体系等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基础。

5、实物商品配送服务体系的建立。若没有专业化的、社会化的商品配送服务体系,电子商务特别是网上购物只能是一种网上购物目录服务。

中国发展电子商务应该推崇大电子商务观,即电子商务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电子商务应用的外部环境和电子商务应用者的内部条件等多方面。

图书营销案例:解析韩国作家崔仁浩中国文化之旅
9月18日至24日,长江文艺出版社邀请韩国知名作者崔仁浩先生在北京开展了为期六天的中韩文化交流活动,并配合该社9月初出版的《火鸟》一书进行宣传。期间,受到近百家不同媒体关注,该书的销售应声而起。近日,从北京开卷图书研究所传来的消息表明,《火鸟》正式销售未满一个月,已在9月的新书综合排行榜中占据第七名的好位置(参见本期市场月报)。
邀请国外作者来华进行图书宣传,国内出版人多有想法及实践。但组织这类活动的困难比邀请国内作者更多:一是资金压力,数万元的费用让一般人望而兴叹;二是邀请难度大,国际知名作者的工作繁忙,日程紧张,组织者要选出适合中国的营销时机发出邀请,需要做更多工作;三是要克服语言沟通和文化障碍,在短时间内集中组织多场各层次的跨文化营销活动,对图书营销人员来说也是一大挑战。谈起这次韩国作家崔仁浩文化之旅中国行活动,长江文艺出版社负责策划此次活动的罗新认为:“这次活动借鉴了商业和工业行业的营销理念,把活动定位为文化之旅,通过比较周密的计划,得到让人满意的效果。”

定位:文化之旅

罗新介绍说,邀请作者来华进行一次营销活动的想法,早在长江文艺出版社—洽谈引进版权时,就已经初步成形。《火鸟》的行销与市场策略则在签合同后不久就初步完成,特色就是定位成“文化之旅”。

崔仁浩是目前亚洲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其创作的《商道》、《王道》畅销韩国及亚洲各地区,销售上百万册。2003年他的作品刚一进人中国,便迅速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崔仁浩今年初推出经过修改的《火鸟》一书,在韩国引起轰动。这部被作者自称为“自画像”的长篇小说是作者早年的成名之作,曾被四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其中包括香港拍摄的电视剧《香港特快》。因此,该书的版权引起了国内多家出版社的注意。

当时作为出版社负责版权贸易的罗新,在洽谈版权过程中对作者崔仁浩和其作品也有了进一步理解:这位作者从小耳濡目染,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就相当感兴趣,《商道》中就表现了作者对中国的历史深度了解。而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崔仁浩也几乎走遍,尤其是西安、洛阳这类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古都。除了到中国各地采风之外,崔仁浩对中国当代的文化也有一定了解。比如他特别推崇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等电影。

“由于崔仁浩先生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公众知名度的特点,使他具备品牌影响力和广告媒体载体的功能。因此,我社举办此次活动不拘泥于陈旧的签名售书方式,而是充分利用作者的文化背景和韩国人文简单、率真、个性独特、性格张扬等特点,借助社会对‘韩流’的关注,把活动办成具有深度的文化内涵的交互式体验营销活动,从而形成更广泛的公众关注度。”罗新在谈到这次活动的策划思路时说。

实施:周密计划

《商道》、《王道》两书在中国出版后,销量表现良好,据说这两本书的出版社也曾有意邀请崔仁浩来中国做图书宣传,但由于作者工作繁忙,平时很难有时间参加活动,一直未能成行。而此次他与长江文艺出版社初次合作,就答应来华,是什么原因呢?在活动的第四天,当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向崔仁浩提到这个问题时,这位61岁的作者说:“土为知己者死。”

“我们社以前没做过这样的活动,这方面的经验很少。但是我社领导全力支持此事,而且事先我们也做了周密的计划,曾经出了一个长达十多页为期15天的活动企划案,和韩国沟通也很充分。因此打动了崔先生。”据介绍,中秋节正好也是韩国的一个大节,休息七天,因此崔先生特地利用休息时间到中国来参加活动的。而为了这次活动,他回去后每天的工作量要增加一倍,非常辛苦。而这,在无意间,也为媒体创造了一个话题:中秋来华。

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六天时间,该社策划人员提前两周就制作了一个行程表,在“文化之旅”中安排了包括北外演讲暨新书发布会、新浪名人访谈、央视国际访谈、北京多家媒体专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黄金时段一周的读者互动、签名售书、天津媒体全程跟踪体验中国文化、韩国多家媒体电话采访。

这样的行程安排考虑到几种主要的营销活动穿插进行,合理安排作者体力。其中,在高校的主题演讲活动也考虑过其他院校,后来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是因为这里的对外交流活动比较多,且有很多熟悉韩国语言文化的学生和教师。果然,现场气氛非常热烈,观众提问不断,崔先生的回答也很幽默,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这次活动对媒体发动也比较成功。“邀请国外作者来华营销时,读者和媒体对该作者的了解程度最为关键!作者喜欢和了解自己的媒体和读者交流。”在确定活动日期后,9月初就开始陆续通知媒体,形式主要是电子邮件和电话。在给媒体的材料中,长江文艺社详细介绍了作者的简历、主要作品、写作风格、新作特色及各界评价,并且附上活动的日程,媒体可以根据自己需要与组织者联系采访。全国大约有上百家媒体接到了通知。

长江文艺社共派出2人完成北京的接待工作。罗新和同事杨前旷为此次活动调动了一些友好关系配合,比如取得了北外校领导和校方的全力支持、清华大学出版社友人的支持、知名的工商业圈策划人的支持、在京的多家文化公司提供交通工具等。费用主要出版社负担,在六万元左右。

效果:直接推动销售

随着韩国作家崔仁浩中国文化旅活动的进行,新浪网首页“新闻中心”以醒目颜色保存新闻标题链接3天之久,《北京晚报》以彩版大幅介绍崔先生和《火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周黄金时段开展的营销活动,参与者中奖后将得到崔先生签名的《火鸟》。《沈阳晚报》、《重庆商报》和《成都晚报》等地方媒体做了图书连载。目前,仍不断有媒体提出采访要求。

媒体的宣传带动了《火鸟》的人气,崔仁浩在中关村图书大厦现场签售140本书,这样的数量连作者也表示“没有料到”。而罗新他们也没有料到,一次在历史博物馆门前,甚至有韩国游方的尼姑要求与崔先生合影。韩国方面也有媒体关注此次中国行,曾电话采访过,“远在韩国那边,通过韩国媒体也感受到崔先生在中国活动的热度”。

这次活动中增进了作者对长江文艺出版社及罗新等人的友好关系。得知作者有意写一篇涉及中国的作品,在中秋节,罗新特地安排了北京一个高层公寓和崔先生夫妇共度佳节。在装饰了漂亮的中国灯笼、一派现代感的房间里,崔先生还展示了他浑厚的男中音。

但罗新也认为,时间不够也使得他的一些活动构想未能充分展开,比如与其他中国作家的交流、去其他城市等

阅读全文

与畅销书营销模式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房地产广告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500
员工开口培训方案 浏览:568
日本三部顶级推理片2018 浏览:479
vip免费观看电视剧app 浏览:987
在线观看电影 浏览:947
项目质量策划书及创优方案 浏览:434
免费下载电影到手机上 浏览:592
在网上能免费看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464
满清十部电影大全 浏览:392
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浏览:970
《卡布奇诺》在线观看 浏览:743
吃奶片段的电影 浏览:638
英雄无泪林正英无删剪 浏览:512
赤壁铜雀台小乔几分几秒 浏览:78
六一美食节策划方案 浏览:546
村技2周弘版 浏览:2
手机在线电影 浏览:193
能直接看的网站有哪些 浏览:814
韩国爱情家庭推理片 浏览:996
黄暴欧美电影 浏览: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