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大全 > 市场营销风险失败的案例分析

市场营销风险失败的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15 04:46:43

㈠ 找一则体现市场营销观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急急急!!!

2002年以前,从表面看,红色罐装王老吉(以下简称“红罐王老吉”)是一个活得很不错的品牌,在广东、浙南地区销量稳定,盈利状况良好,有比较固定的消费群,红罐王老吉饮料的销售业绩连续几年维持在1亿多元。发展到这个规模后,加多宝的管理层发现,要把企业做大,要走向全国,就必须克服一连串的问题,甚至原本的一些优势也成为困扰企业继续成长的障碍。而所有困扰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企业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难题——红罐王老吉当“凉茶”卖,还是当“饮料”卖? 自己分析吧

㈡ 举例分析市场营销计划失败原因教训

一、傲慢与偏见注定没落命运
1、缺乏市场进入战略:与宝洁、麦当劳、可口可乐等以营销见长的世界级企业不同,宝威进入中国市场缺乏系统的战略思考和规划,中国油漆市场规模和前景如何?中国消费者对油漆的购买行为和消费习惯是什么?谁是自己的目标客户群?谁是自己的竞争对手?选择什么时机进入?进入哪些市场?以哪些产品进入?这些对宝威来说都是“未知数”。战略决定成败,正如孙子兵法所说“多算胜,少算不胜,何况无算乎?”,宝威进入中国市场缺乏清晰、科学的扩张战略,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2、缺乏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深入“洞察”:对于在欧洲占据显要位置的宝威来说,要进入的中国市场与欧洲和西方国家则有着自己独特的区域文化,中国消费者在购买能力、购买行为、消费习惯、价值取向等方面也与欧洲市场和消费者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在不进行系统、科学的市场调查研究的前提下,仅凭对中国市场所知了了的外籍高管对区区一个中国中等城市的偶然一次走访,就做出了中国市场缺乏购买能力、市场规模和潜力小、市场培育需要较长时间等的结论,犯下了典型的“见树不见林”和“经验主义”的错误。这就直接导致宝威丧失进入中国市场的绝好时机,给包括立邦在内的先行进入中国市场的世界级竞争者“先入为主”、抢占消费者心智的难得机遇。
3、品牌传播与消费者沟通策略失误:经营品牌就是经营企业与消费者、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和巩固需要策略上的精准、沟通上的多渠道、传播上的多角度。宝威缺乏对中国消费者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完全站在自身角度考虑,以“全世界领先的技术”傲慢的对待消费者,是完全的技术导向而非消费者需求导向,以冷冰冰的技术而缺乏感情的沟通来传播品牌。实际上,中国消费者对家庭装饰除了功能上的需要外,更需要从个性、情感和个人表现上得到满足。
4、营销体系管理的失误:中国是地理面积、区域跨度都很大的市场,不同区域市场的分销渠道体系差距也很大,而近年来以超市、大卖场为主的新型零售业态迅速崛起,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的分销策略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宝威在中国区域市场的产品销售和分销体系缺乏科学的规划,不顾品牌基础、竞争现状和营销队伍水平和实力,完全以模仿的方法推出“百城千商万店”的经销商发展计划,结果使当地营销人员迫于压力不惜请专业的调研公司以假数字来蒙骗总部。
二、宝威中国市场品牌快速提升的策略建议
1、放下“贵族”身份挺入中国市场纵深处:在中国这样一个新的国度和市场,宝威需要抛弃过去的经验和偏见,认真倾听中国市场的“脉搏”。除聘请专业的市场研究公司对中国各个区域市场进入深入、科学、透彻的研究外,更需要营销人员深入一线市场,与经销商、消费者进行深度沟通,准确把握中国市场环境和特点,透彻了解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习惯,全面掌握竞争者的状况和营销策略
2、科学规划中国市场营销战略:基于对市场、消费者、竞争对手等的深度了解,并挖掘企业自身优势资源,找准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优势,科学规划宝威中国市场营销战略,包括未来3-5年的战略目标、区域市场战略、战略实施计划和保证措施等。
3、重新规划品牌战略:在中国市场,宝威已远远落在竞争对手的后面,更没有几个消费者知道宝威在欧洲的“贵族”身份,消费者对乳胶漆品牌已经有了自己心目中的排序。为此,宝威需要对品牌进行再定位,以显著差异化的品牌核心价值、鲜明的品牌个性与竞争品牌形成大的区隔。
4、准确厘定营销策略:在中国市场上,乳胶漆已由当初的纯粹墙面保护材料演变成一种文化,一种时尚,一种个性的张扬。在价格战、性能战、品质战、绿色环保战一波高似一波的竞争中,宝威要针对不同区域市场,在产品结构、定价、分销渠道、广告促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有竞争力的策略。
5、找准需求“按钮”加强品牌传播:中国市场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品牌知名度仍然是影响消费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立邦、多乐士等品牌的电视广告、平面广告、报纸广告铺天盖地之时,而宝威却鲜有动作而显得寂寂无声。为此,宝威近阶段的重要任务,是找准消费者的需求“按钮”,以能够引起目标群体强烈共鸣、显著差异的品牌利益诉求,全面加强品牌传播的广度、深度和频度,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
6、完善营销管理体系、分销体系:针对中国市场环境和特点,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扁平高效的营销管理体系,全面提升营销人员的策略思维、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同时,根据产品特点、品牌个性、目标群体和竞争者分销策略,规划宝威中国市场分销策略,快速构建分销网络和渠道,与各级经销商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抢占终端资源。
以上策略建议缺乏充分的研究和信息支撑,宝威迅速扭转其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地位和形象的关键,是自己要有超强的策略思考能力,以及国际化的视角、本土化的市场策略和手段。我们期待着宝威这个欧洲“贵族”,能够快速在中国市场树立自己真正的“贵族”地位和身份!

㈢ 市场调研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

失败之鉴——市场调研案例分析
来源:.gov.cn

新可口可乐跌入调研陷阱

曾经在朋友处听到这样一个美国式的幽默,假若你在酒吧向侍者要杯可乐,不用猜,十次他会有九次给你端出可口可乐,还有一次呢?对不起,可口可乐卖完了。可口可乐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在美国人眼里,可口可乐就是传统美国精神的象征。但就是这样一个大品牌,20世纪80年代中期却出现了一次几乎致命的失误。

百事以口味取胜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可口可乐一直是美国饮料市场的霸主,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80%。然而,70年代中后期,它的老对手百事可乐迅速崛起,1975年,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仅比百事可乐多7%;9年后,这个差距更缩小到3%,微乎其微。

百事可乐的营销策略是:一、针对饮料市场的最大消费群体——年轻人,以“百事新一代”为主题推出一系列青春、时尚、激情的广告,让百事可乐成为“年轻人的可乐”;二、进行口味对比。请毫不知情的消费者分别品尝没有贴任何标志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同时百事可乐公司将这一对比实况进行现场直播。结果是,有八成的消费者回答百事可乐的口感优于可口可乐,此举马上使百事可乐的销量激增。

耗资数百万美元的口味测试

对手的步步紧逼让可口可乐感到了极大的威胁,它试图尽快摆脱这种尴尬的境地。1982年,为找出可口可乐衰退的真正原因,可口可乐决定在全国10个主要城市进行一次深入的消费者调查。

可口可乐设计了“你认为可口可乐的口味如何?”“你想试一试新饮料吗?”“可口可乐的口味变得更柔和一些,您是否满意?”等问题,希望了解消费者对可口可乐口味的评价并征询对新可乐口味的意见。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消费者愿意尝试新口味可乐。

可口可乐的决策层以此为依据,决定结束可口可乐传统配方的历史使命,同时开发新口味可乐。没过多久,比老可乐口感更柔和、口味更甜的新可口可乐样品便出现在世人面前。

为确保万无一失,在新可口可乐正式推向市场之前,可口可乐公司又花费数百万美元在13个城市中进行了口味测试,邀请了近20万人品尝无标签的新/老可口可乐。结果让决策者们更加放心,六成的消费者回答说新可口可乐味道比老可口可乐要好,认为新可口可乐味道胜过百事可乐的也超过半数。至此,推出新可乐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背叛美国精神

可口可乐不惜血本协助瓶装商改造了生产线,而且,为配合新可乐上市,可口可乐还进行了大量的广告宣传。1985年4月,可口可乐在纽约举办了一次盛大的新闻发布会,邀请200多家新闻媒体参加,依靠传媒的巨大影响力,新可乐一举成名。

看起来一切顺利,刚上市一段时间,有一半以上的美国人品尝了新可乐。但让可口可乐的决策者们始料未及的是,噩梦正向他们逼近——很快,越来越多的老可口可乐的忠实消费者开始抵制新可乐。对于这些消费者来说,传统配方的可口可乐意味着一种传统的美国精神,放弃传统配方就等于背叛美国精神,“只有老可口可乐才是真正的可乐”。有的顾客甚至扬言将再也不买可口可乐。

每天,可口可乐公司都会收到来自愤怒的消费者的成袋信件和上千个批评电话。尽管可口可乐竭尽全力平息消费者的不满,但他们的愤怒情绪犹如火山爆发般难以控制。

迫于巨大的压力,决策者们不得不做出让步,在保留新可乐生产线的同时,再次启用近100年历史的传统配方,生产让美国人视为骄傲的“老可口可乐”。

仅仅3个月的时间,可口可乐的新可乐计划就以失败告终。尽管公司前期花费了2年时间、数百万美元进行市场调研,但可口可乐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对于可口可乐的消费者而言,口味并不是最主要的购买动机。

㈣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题:政治风云导致“米沙”的失败

这个案例主要体现出了营销环境的多变性。
1.米沙玩具熊主要是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2.面对营销版环境权对企业带来的威胁,一般有三种方法:改变自己的营销策略,转移,退出。要改变这种玩具的销售局面,没有固定的答案,也没有标准的答案。例如,既然民众都对它深恶痛绝,那就通过沟通宣传让大家买回去用来憎恨他,对他撒气。另外,也可以通过一些营销活动来改变消费者的认知,把消费者的目光引到体育上来。当然做这些事情,都要看企业的成本。

㈤ 市场经济失败案例,分析其危害,说明遵守市场规则的重要性

推荐去看吴晓波写的《大败局》《大败局2》,专门分析失败案例,诸如秦池、爱多、托普、中科创业、三九药业、顺驰、华晨、健力宝、科龙等,有一定深度。

㈥ 求市场营销失败案例、、失败的市场决策案例 或者 失败的运营管理 之类的分析方面的网站或电子书

推荐两本书给你看看,淘宝网上当当网上都有卖的。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失败篇)

跨国品牌失败案例

也许对你有帮助的。

㈦ 市场营销危机营销案例分析

世界五百强的成名之路都是这样过来的,去商界看吧,大把的

㈧ 市场营销中企业营销失败的案例

时间仓促,给你些参考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奥妮之败

1998年奥美国际广告公司参与的旨在拯救奥妮皂角洗发浸膏的行动,成了奥妮的“滑铁卢”———在广告市场砸进8000万元后,销售货款只收回1亿元,减去广告费用后可谓是血本无归。
奥妮从此一蹶不振。

秦池“标王”之殇

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秦池酒厂通过采用广告促销战略,以巨额资金获得中央电视台1996年黄金时段的广告“标王”,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从而使白酒的销售额直线上升,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酒厂一跃成为全年销售收入达9.5亿元,利税达2.2亿元的知名白酒企业。但是,广告促销会带来很大效益,但同时也会带来很大风险。初尝广告甜头的酒厂人开始有些过分依赖广告的作用了。他们把“宝”完全压在广告的投入上,希望凭借广告“标王”的身份再度称雄市场。但是,这样的决策给该厂带来的并不是希翼中的滚滚财源,而是难以咽下的苦酒。由于生产管理方面没有相应加大力度,而且巨额的广告收入又给企业造成沉重的资金负担,该厂的经济指标开始大幅下滑。之后,该厂连续亏损,最后到了破产边缘,“秦池神话”最终破灭。

巨额广告费拖垮智强

因每年上亿元的高昂广告费所累,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核桃粉大王”———四川智强集团因破产最终走上拍卖台。
智强集团原是一家地方国营食品企业,在1998年央视广告招标会上,该集团以6750万元的巨资夺得央视在1999年第一、二、四季度广告黄金段位的“A特段”。加上在其他媒体投放的广告,所耗广告费用高达1亿多元,成为当年四川投放广告最多的企业,被称为四川“标王”。
在巨额广告费的轰炸下,“智强”商标的知名度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提升。该集团的主导产品“智强核桃粉”、“智强鸡精”等产品销往全国近400个大中城市,出口到了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企业也先后获得“四川省重点企业”、“四川省小巨人企业”等殊荣,并被誉为“中国核桃粉大王”。
然而,由于该集团鼎盛时期的年产值才1.6亿元,而每年的广告费就超过1亿元,企业经营被高昂广告费所困,因而经营每况愈下,出现了借钱或贷款打广告的现象。2003年成都春季糖酒会,智强出巨资包断主会场的大门和最重要的展场,做最后一拼,不久就溃败得不可收拾,半年后,集团即向法院提出了破产申请。

阅读全文

与市场营销风险失败的案例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酒吧舞台人员策划方案 浏览:243
4s店周末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299
跑步赛事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690
教师跟岗培训方案 浏览:147
安全培训活动方案 浏览:364
校本培训使月学校教育经费方案 浏览:569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 浏览:263
电子商务基础理论与实践a卷 浏览:564
电子商务协会上海 浏览:699
销售技巧培训方案 浏览:548
国际书画展策划方案 浏览:71
促销活动结果分析 浏览:958
商场节日促销活动方案 浏览:870
电子商务网站开发语言 浏览:585
房地产开盘推广方案 浏览:236
教学专家到校培训方案 浏览:756
企业内部培训策划方案 浏览:762
感恩系列茶会策划方案 浏览:956
幼儿园教师园本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622
初中教师暑假培训方案 浏览: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