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抛绣球的项目意义
抛绣球作为壮族人民的传统体育活动,在广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无形中增强了此项目的吸引力,而美丽的绣球和其乐融融的歌声更使人有一种心动不如行动的感觉。抛绣球技术动作简单,易于掌握,它能促进人们的友谊,起到以球传情、以球传神的作用,其中的奥妙是不可言喻的,只有参与这项活动才能体会到它的魅力所在。
抛绣球不但具有社交娱乐的作用而且能锻炼人的体力、意志,提高人的灵敏性和身体素质,能培养果断、坚毅、自信和积极向上的高尚品质和情操。经常练习抛绣球还可以锻炼耐久力和意志力,提高投准能力。
㈡ 【提问】什么是“绣球”什么是“抛绣球”什么是“抛绣球找夫婿”“抛绣球招夫婿”的风俗是怎么来的
几百年前,在靖西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勤劳勇敢的小伙子,名叫阿弟。他的邻村有一个名叫阿秀的姑娘,长得美丽大方。两人相互爱慕。
有一年,阿秀在集市上遇到了一个恶少。这个恶少有钱有势,看中了阿秀,想要据为己有。但是阿秀宁死不从。恶少得知阿秀的心上人是阿弟,便买通官府,将他关进了大牢,并判了死刑。
秀得知这个消息,心里非常悲痛,天天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之后,阿秀开始为阿弟缝制绣球。在缝制的过程中,阿秀的手指被针扎破了,鲜血滴在了绣球上。被血染红的绣球,其上的花更加鲜艳了。绣球做好后,阿秀买通狱卒,在地牢里找到了阿弟。当阿秀知道阿弟已经被折磨得骨瘦如柴时,她绝望了。她把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就在这时,一道灵光闪过,阿秀重见光明,阿弟和阿秀来到了一处美丽的地方。两人结了婚,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后来,这个故事广为流传,绣球慢慢地成为一种吉祥物,象征着壮族青年男女的爱情。再后来,民间就有了“抛绣球”这项活动。
㈢ 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物品绣球有哪些用途
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物品绣球主要是图个吉祥、喜庆。民间娱乐添彩祝兴。
㈣ 绣球的抛绣球活动
抛绣球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造的古乐器——“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飞砣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绣花布囊,即绣球。人们在茶余饭后常互相抛接以娱乐,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
抛绣球一般在歌圩节期举行。绣球为圆形,布面,绣有花鸟,内装木棉花或豆、米之类农作物,四角缀以彩色布带,供手握抛掷。玩时,男女分成两对,双方人数相等。男女双方相距一定距离,各列一方,每方有一“乜同”即领队,在中间树一高竿,作为抛球的高度标准。抛球时首先由女方领队手拿绣球,唱完一首山歌将球抛出去,男方如能接住算男方胜利,否则女方胜。谁胜谁将对方剔出一人,然后由胜方发球。每发一次球,均必先唱山歌,如此轮流直至一方“全军覆没”。这时,胜方追逐负方、抢取对方头巾、手帕,互相追逐嘻戏,尽兴方散。宋朱辅《溪峦丛笑》载:“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双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此活动也是男女青年传情的方式。姑娘若看中一男青年,便将绣球有意抛去,男方接过绣球,若亦有情意,即系礼物于绣球上投报之。 抛绣球有两种形式:一是民间形式。男女青年分列各站一边,人数大抵相等,绣球数量不限。抛绣球的人,手持绣球上端的彩带,用力旋转数圈,即趁势向对方抛出。接球的人要看清球的来势,选好位置和角度接球,还要有个优美的接球姿势,若接不住来球,就会召来一阵哄笑,或者接受唱歌、做游戏以示被“惩罚”。因此,在抛绣球的过程中,各人全神贯注,紧张而又热烈。
二是作为正式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项目,它要求有专门的比赛用球和比赛场地。抛绣球比赛要求有两名参赛队,每个参赛队分别由五名男女队员组成,比赛分上下半场,每半场20分钟。比赛时,将绣球抛过9米高的杆上直径为1米的彩环就可得分,得分最多的球队即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