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多宝的分销渠道模式
加多宝的营销模式
加多宝的营销模式是采取“总经销制+深度分销”的模式。具体就是,加多宝在每个大区,设立一名总的经销商,然后发展特定能力的经销商和分销商,这个特定能力就是专业配送的能力。这些分销商他们唯一承担的使命,就是把加多宝产品按照要求送到各个终端。而进场费等终端费用由厂家承担。
在全国一盘棋上,加多宝采取的是总经销制。把中国划分成为六大区域销售市场,每一个区域市场,都有一个总的经销商。在总经销商的协调指挥下,发展ka连锁、餐饮、批发、特通等具有专业物流运输配送能力的分销商。总经销商直接对这些分销商供货,大大压缩了渠道的长度,提高了渠道效率,也有利于市场的管理,更好的控制整个价格体系。与此同时,各个经销商、分销商只是完成物流配送的使命,加多宝的业务员、导购员负责对各类经销商覆盖的终端进行铺货、理货、促销、导购等市场服务。在大的区域市场人员编制与管理中,设有大区经理、办事处主任、主管等职位,若干业务人员。在办事处层面,还设置财务、人事、监察、企划四个部门,主要是更好的为销售部门服务。对业务员的日常管理主要是每日汇报制度。主管每天早上都要把自己所负责的业务人员的工作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上级领导可以通过日报表了解市场前线信息。如有任何可疑之处,可随时和业务员沟通了解情况。费用管理这一块,加多宝采取的是预算制。按照“提案—批复—执行—核销”的流程进行。人是一切的根源,要打造狼性销售团队,一定要给“肉”吃。在薪酬管理和绩效考核方面,相比其他快消品同行,加多宝都做得不错。在薪酬奖励这一块,加多宝的工资待遇排进了饮料前三,在高薪的激励下,员工干活自然卖力,业绩飘红也不是偶然。在年终奖励方面,据了解,初级业务年终奖可拿5000多元,高级业务代表年终奖可拿10000多元。在绩效考核方面,加多宝最主要的一点是“60%是基本工资,40%是绩效工资”。业绩达到60%就可以按照业绩完成比例,领取绩效工资了。这样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此外,加多宝的工资结构里,还有一个部分是生活补贴和油费补贴。另据加多宝的经销商介绍,加多宝不是采取进销差价,而是返利的方式给予渠道上各个环节的利润。比如加多宝给经销商的每箱货价格是72元,而经销商给批发商,批发商给终端每箱货的价格也是72元,而各个环节利润是加多宝以后补返利的方式给予的。加多宝的经销商还介绍说,加多宝公司非常讲信用,从来不拖欠经销商的费用,其他企业会在答应给经销商费用最后却给不了那么多,或者答应了给退换货最后又不给了,加多宝方面则不存在这些问题,他们会有专门的业务员主动给经销商打电话,询问产品还剩多少,有没有装卸过程中磕漏罐的,有多少,企业方面都给换。
深度分销,即是建立和渠道成员的良好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在市场资源投入方面,企业与渠道成员协同作战,资源互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收入分成方面,利益均沾,互利多赢。
2. 谁能救我的加多宝品牌营销啊
王老吉在广药的手上就像一个陈年老鬼一样,仅仅靠着倚老卖老,吸引的顾客也是年龄偏大而且本身有传统饮茶习惯的这些传统人群,实际上如果没有好的推广运作,将会慢慢沉沦下去,或者淹没在更多的竞争者手中,而浪费掉这个凉茶中的头牌品牌。而加多宝的广告就像麦当劳百事可乐一样充满了时尚时新的味道,培养了年轻的消费群体,而且从捐助公益慈善上讨好了全体消费者,使得跟它的竞争者确立了强力的道义优势,以至于变身成加多宝时,大多数消费者实际上反而并不买广药的帐。加多宝的两条路线打年轻牌和公益牌都不是广药能原创的,应该坚持好这两条策略,广药现在也在学加多宝的策略,加多宝只要挺住,广药的营销转型就将再次受到迎头痛击,那就真是没有回天之力了。这也是给广药这种不思创新不思进取只会拣现成的众多企业的教训,他们应该受到这种教训
3. 为什么说加多宝是中国商界营销之巅
1,优秀的产品(营销)定位。
本人常去广东。早年,王老吉的定位,更像是「药茶」,并非如可乐一般是「餐桌饮料」或者「即饮饮料」,带着一些「去火功能」的色彩。王老吉的尴尬角色在于,市场不知道它究竟是一个去火的药,还是一款饮料。论去火凉茶,不如去药铺买,或家里自制,若论饮料,不如可口可乐。出了广东,大家都认为「凉茶」就是凉了的茶,甚至有人说:「我们不喝凉茶,喝热茶」。
与此同时,在当年的餐桌市场,高大上的一般都是鲜榨果汁,普通一点的是碳酸饮料和如鲜橙多一般的果汁饮料。因为健康的原因,碳酸饮料逐渐遭到抵制,尤其是一些女孩子,基本不喝碳酸饮料。而果汁型饮料基本被国产垄断,基于大家对国产食品行业的忧虑,又很难被高档食客青睐。
加多宝的「怕上火就喝王老吉」,这个slogan,戳中的不是「功能」,而是「健康」。
王老吉第一批出街的广告是四个,应该是四个场景:
a,家人团聚是大餐,大家满头大汗,此时王老吉端上来,大家开颜。
b,情侣约会,好像是吃披萨(烤制,暗示上火),服务员上来王老吉。
c,职场聚会,吃煎菜(暗示上火),服务员上来王老吉。
d,年轻人聚会,吃麻辣火锅(暗示上火),服务员上来王老吉。
最后的配乐广告语是:「不必担心什么,怕上火和王老吉。」请各位注意,这条广告解决的问题,不仅是被广告业内反复称颂的「将去火概念融入人心」,更重要的是,这条广告的四个场景,讲「王老吉凉茶」这一产品饮料化,或者说:「去药茶化」。
在广告铺排方面,王老吉选择了央视这一最具影响力的渠道,也彰显决心。当年王老吉的营销费用应该是1000万左右吧,这个数在央视面前,其实并不算什么。这1000万带来的效果有目共睹,应该说不仅是成功,确实是巅峰了。
遗憾的是,作为快消行业,其产品定位方面,仍停留在「营销」本身,无重大突破。
2,线下渠道的营造。
为什么我说营销是条不归路,因为你线上做的再好,下来之后人家买不到东西,你的广告费就白花了。而线下的事,都是辛苦活。如同现在的it行业脚力app分发渠道一样,在快消行业,谁握住渠道,谁就是王。看看加多宝是怎么做的:
a,市场分级管理,策略不同。
应该是分5级别,具体记不清了,貌似是广东江浙是一级,两湖江西是二级。但匹配不同的市场策略。这是在广告和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个非常好的循序渐进的办法。
b,「总经销制+邮差商」的营销模式。要求代理有配送能力和压货能力。
同时加多宝的市场人员和代理商共同战斗,加多宝的市场人员每天需要摆放35家终端(包括餐饮、小卖店),每天发展3家终端。
c,地面广告「海陆空」轰炸。
在餐饮终端,「海」指加多宝logo的椅套、餐巾纸、牙签桶等,「陆」门口易拉宝、墙上pop(海报)、厨房围裙,「空」指的是空中有吊旗等,这些只要是免费赠送纸巾牙签开瓶器,这些小店就愿意配合。路边小店,加多宝也不放过。规定业务员每人每天要张贴30张以上pop、冰箱贴,对终端绝对的占领。
d,这一点最重要:善待渠道商。
渠道商最怕压款,加多宝结款非常痛快;在利润上,加多宝采取的不是进出货差价,而是倾向于按量返利的原则,你卖得越多,利润越高;损货是经销中的一大问题,比如说罐子漏了破了,这些加多宝都100%承担,各种促销物料跟进及时,还有专门的情感维护专员。
加多宝说,中国每卖出10罐凉茶,7罐是加多宝。这牛,不是白吹的。经历风雨,渠道为王。
3,加多宝的病毒营销(应该放到最后写的)。
其实本来应该后面再写这个的,但是我觉得上面的文字越写越严肃、越写越枯燥,来点大家喜闻乐见的吧。
不说了,看图。
这一系列的广告,年初被微博草根转发,事件背后,当然有推手喽。
4,加多宝互动营销。
去年过年,在很多超市里,对着这个机器大喊:「过年来罐加多宝」,达到一定分贝,就免费出一罐。
所以很多人对着这个机器大喊,超市里此起彼伏「过年来罐加多宝」!
据说一天能喊出8000罐,但是这才多少钱呢?整个超市一整天都被他占领了。
不仅如此,这个营销手法,被微博疯转,又占了第二次便宜。
5,加多宝的娱乐营销。
这个大家都知道了,《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的广告投放,适逢加多宝和王老吉抢品牌的最后时刻,此役基本是毕其功于一役,完胜。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的影响力到什么程度呢?在我的概念里,过去十年,只有一档综艺节目能够比拼,就是李宇春、周笔畅那一届的《超级女声》(或者是快乐女生,记不清了)。总之,这俩最多也就是同等影响力吧,再想不出第三家。
《中国好声音》这个娱乐营销的两点有几个:
a,投入冠名费用仅6000万,应该说双方都在赌,加多宝赢了(第二季的冠名费是两亿,但是影响力远不如前);
b,「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这个广告词,一下就把「正宗」二字拿下来了。从此,加多宝是正宗,王老吉反而退居其次。
c,加多宝过程中,不仅仅是出钱冠名,他们没有坐等,而是利用手上的强大渠道,在十多个城市宣传,pop也贴到了各种终端。
6,加多宝和王老吉的战役。
这个,可不是聊聊几句能写下的,我们就从加多宝在期间的一些宣传词来「管中窥豹」吧。
a,全国销量第一的红罐凉茶,现改名加多宝。
极具欺骗性,我没说王老吉改名,我就说销量第一的改名了。但是还是被勒令下片子。
b,怕上火,现在喝加多宝。
上句广告遭投诉时改的。重点就是「现在」二字,极具欺骗性,还是告诉你,改名了。
c,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告诉消费者,虽然名字变了,但是配方和内容都没有变,还是买这个吧。
在线下渠道,告知经销商「就是改名了」,反正对接的还是那一群人,大家也都无所谓这种事情了。那时候吃饭的时候,客户叫「来罐王老吉」,上来的就是加多宝,然后商家会告诉你,「改名了」。
ok,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王老吉和加多宝的故事,也不是我这几千字能说完的。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总之,如果说中国某家企业,能够说得上当下「站在营销之巅」的话,那就是加多宝。
对的,没有之一。
别人的分析,借用一下。
4. 加多宝品牌营销模式是什么大神们看清楚了,是加多宝品牌营销模式!!!求助,求助!
企业做大没有用;倒闭的大企业比比皆是!关键是要做强;中小企业要学会打游击战,避免和大品牌的正面较量,而是集中优势力量攻击大品牌的薄弱环节。大品牌整体实力虽然强大,但总会有顾及不到的细节,不可能在所有品类、消费群体、渠道等各个环节都做到第一,所以中小企业要做的就是找到大品牌的营销弱点,集中火力猛攻。品牌营销不是简单的策划;品牌是一种以自身产品为基础、结合竞品和消费者为导向的一种大突围的经营模式!同时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越是在做不起大的广告的时候;要是要品牌的基本功做好;产品同质化品牌差异化!这些品牌基本功就包含了:如何从卖产品变成卖品牌、重塑定位、做好差异、产品的创新、包装的“品牌性”升级、打造样板市场等
BossOccupy:每天分享营销案例、营销工具!
5. 加多宝凉茶的营销策略与以前有何异同
炎热躁动的夏季来临,饮料市场也随之动荡不安,各大品牌打响夏季营销战,而对于在营销界久负盛名的加多宝来说,今年是其金罐包装在市场的第一次试水。在“移动互联网+”的战略支撑下,包括“金彩生活圈”、“有你更金彩”、“金彩星期五”等一系列以“金彩”为主题的营销活动亦贯穿始终,成为其今年夏季营销的最大亮点之一。
互联网创意营销人陈格雷表示,在传统行业中,快消业拥有联结“移动互联网+”的天然优势:覆盖度够广、渠道够深、接触频率够密。作为率先开启“移动互联网+”战略的传统快消企业,加多宝如何锁定年轻族群、如何通过O2O模式以及借势互联网+娱乐营销引爆夏季消费,或许可以近期加多宝所做的系列“金彩营销”活动来一窥究竟。
平台合作:牵手腾讯优酷 推动品牌年轻化
有业内人士认为,从某种角度上讲,当我们在说“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在说“微信+”。或许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庞大的移动用户群和活跃的互动频率让微信成为“移动互联网+”战略实施不可或缺的平台。
作为“有你更金彩”的系列活动之一,此次加多宝“点亮金彩”活动正是借助拥有全球6亿用户的移动互联平台——微信,利用其庞大的移动用户群体和开放的分享平台,通过结合年轻人最喜闻乐见的星座、父亲节等热门话题,让“金彩生活圈”以轻松娱乐的方式地融入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再一次扩大“金彩生活圈”的受众范围,以点带面,在强化加多宝金罐升级的同时,让活动参与量和覆盖量实现几何级的增长。
6. 就是从加多宝中得到什么营销策略
加多宝整个运作的核心就是重新塑造一个凉茶品牌——加多宝。乍一看,加多宝似乎一切都从零开始,可是其很巧妙地利用各种各样的营销策略,展开了精彩绝伦的商战——将原来十余年红罐凉茶王老吉宝贵的“怕上火”的心智资源,移植到更改的新品牌名称“加多宝”的身上,从而抢占凉茶品牌的领导地位。
改名的广告宣传:
首先,广告宣传告诉消费者“怕上火,现在喝加多宝。”先将十多年建立在王老吉身上的心智资源移植到新品牌名称加多宝身上。
其次,传递“全国销量第一的红罐凉茶,现改名加多宝。”利用原来的销量领先(红罐凉茶确实连续销量在全国第一,消费者比较认可的。)树立领导地位,告诉消费者原来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的信息,从而印证前面讲到的“现在喝加多宝”。
最后,在消费者接受改名的事实后,消费者可能担心凉茶的配方与口味有改变,加多宝马上在广告宣传中消除消费者的疑虑:“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达到“名改质不改”的目标,让原来支持王老吉的消费者一样支持加多宝。
在广告宣传策略正确的情况下,加多宝马上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攻势。除了在覆盖面及影响力最大的央视媒体上投放广告,而且选择重点区域的媒体,如消费者对凉茶认知比较深厚的地区浙江的卫视、广东的南方卫视、体育频道等,进行那种狂轰滥炸般的广告投放。
整个广告宣传策略及投放,就是通过改名“加多宝”,让所有的消费者都知道王老吉真的改名了,然后将王老吉原来建立“怕上火”的心智资源移植到加多宝新改名的品牌上。想想假如加多宝移植成功,节省的不仅仅是十余年宣传的庞大的营销费用,而是抢占了凉茶品牌的领导地位,这才是最重要的,才是更有战略眼光的。因为,凉茶的品类,会像可乐品类一样前景无限,看看可口可乐的价值,就知道凉茶领导品牌价值了。
渗透的终端执行
终端执行力的强弱,关系到重新塑造品牌的成败。虽然终端不为加多宝所控制,但是其通过自身那种渗透的终端执行,将凉茶终端争夺战发挥得淋漓尽致。
加多宝基本上控制了KA卖场、批发、学校等渠道终端,并选择重点的餐馆终端,特别是火锅店、湘菜馆、烧烤店等,加强渗透性,做到短时间内铺上改名的红罐包装,以及改名加多宝的品牌形象,配合到广告宣传的改名,达到“步调”的一致。
拿凉茶的大本营广州来说,有5万多个士多店,加多宝的业务团队类似开始了二次创业,不断加大人员的投入,拼命地去这些士多店贴海报、搞终端陈列、包装终端形象等,而为了鼓励终端多进货,又搞包装箱回收、买赠等活动,目的就是将渗透的终端执行到底。
用无孔不入来形容加多宝这种的终端执行,那是最恰当不过的。加多宝之所以如此重视终端执行,目的就是在王老吉还没有铺货到渠道时,让消费者方便买得到。这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移植心智资源的方式。当消费者在一定阶段里不断重复购买某一品牌,就会形成相对固定的消费习惯。等到王老吉上架时,消费者已经形成了消费加多宝的购买习惯,这种加多宝重新塑造凉茶品牌就会水到渠成。
7. 加多宝是如何推广自己的品牌的
首先加多宝在树立王老吉时一直保持良好形象,在灾难来临时进行集资捐助,当与广药集团发生商标纠纷时,在网络,微博,贴吧,赚取了不少同情心。其次在商标案定下以后,加多宝紧锣密鼓的开始了新的一轮战斗,如果你留意会发现从速度上广药就落后了很多,一、市场定位
一、市场定位
加多宝沿袭了在营销策划王老吉品牌时一贯的定位思想,对加多宝凉茶进行了精准、明确的定位:正宗凉茶领导者——加多宝。大张旗鼓地宣传加多宝是正宗凉茶,直接挑战王老吉的正宗凉茶定位。包含冠名《中国好声音》,加多宝也向外界宣传是看中该节目的正宗概念。
为了有效阻截原来的王老吉品牌,用了这样的广告语“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还是原来的味道,还是原来的配方”,并且使用与原来的王老吉广告相似的场景画面,试图让原来的王老吉消费者相信王老吉凉茶已经改名加多宝凉茶了,加多宝凉茶就是正宗凉茶的代表。通过此种策略,试图留住原来为王老吉品牌辛辛苦苦积累下的老顾客。
通过这则改名广告,可见加多宝集团已经从最初的打“悲情牌”走到了今天与“王老吉”彻底决裂。加多宝正在一步步的抢占先机,相比之下,广药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公司还在为生产线烦扰。
二、品牌传播
6000万巨资豪赌《中国好声音》,加多宝赌赢了。《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不仅让浙江卫视迅速在众多卫视中脱颖而出,让湖南卫视、江苏卫视嫉妒眼红;也让加多宝的名字随着传播得更广。冠名《中国好声音》只是加多宝品牌传播策略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如果稍加留意,我们会发现加多宝几乎冠名了国内所有卫视的知名综艺节目。甚至有人发现,某些二、三线城市的电视节目,加多宝也进行了冠名。
除了电视节目冠名之外,加多宝的电视广告可以说也是铺天盖地。加多宝看来是下了“血本”,要让加多宝凉茶迅速打响市场。这与当初在地震期间王老吉捐款一个亿的大手笔是殊途同归。
三、渠道覆盖
广告学中有一个“终端巩固提高原则”,讲得是品牌广告不仅要在大的媒体平台曝光,也要在销售终端不断地出现,以加深消费者的心理印象。加多宝深谙这一道理。笔者因工作需要湖南地区各个城市出差,经常在一些餐饮、商超等销售终端看到加多宝的喷绘、红灯笼等各种宣传品。几乎每一个有加多宝凉茶销售的地方,都有加多宝凉茶的广告。这种终端覆盖的能力,是其它快消品品牌无法超越的。
笔者也在网上查找了些资料,了解到加多宝有一个庞大的渠道队伍,这些渠道人员不仅有销售指标的考核,也有终端宣传的考核。每天需要贴出多少张宣传品,都是有明确的数量要求。正是靠这种强大的执行力,才有了我们看到的铺天盖地的加多宝凉茶广告。
简单分析了下,加多宝首先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然后是通过品牌传播与渠道覆盖,将加多宝凉茶品牌传播出去。运用得是最简单的营销道理,但正因为其强大的执行力,保障了营销策略的落地生根。
8. 加多宝的营销策略是什么
加多宝整个运作的核心就是重新塑造一个凉茶品牌——加多宝。乍一看,加多宝似乎一切都从零开始,可是其很巧妙地利用各种各样的营销策略,展开了精彩绝伦的商战——将原来十余年红罐凉茶王老吉宝贵的“怕上火”的心智资源,移植到更改的新品牌名称“加多宝”的身上,从而抢占凉茶品牌的领导地位。
改名的广告宣传:
首先,广告宣传告诉消费者“怕上火,现在喝加多宝。”先将十多年建立在王老吉身上的心智资源移植到新品牌名称加多宝身上。
其次,传递“全国销量第一的红罐凉茶,现改名加多宝。”利用原来的销量领先(红罐凉茶确实连续销量在全国第一,消费者比较认可的。)树立领导地位,告诉消费者原来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的信息,从而印证前面讲到的“现在喝加多宝”。
最后,在消费者接受改名的事实后,消费者可能担心凉茶的配方与口味有改变,加多宝马上在广告宣传中消除消费者的疑虑:“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达到“名改质不改”的目标,让原来支持王老吉的消费者一样支持加多宝。
在广告宣传策略正确的情况下,加多宝马上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攻势。除了在覆盖面及影响力最大的央视媒体上投放广告,而且选择重点区域的媒体,如消费者对凉茶认知比较深厚的地区浙江的卫视、广东的南方卫视、体育频道等,进行那种狂轰滥炸般的广告投放。
整个广告宣传策略及投放,就是通过改名“加多宝”,让所有的消费者都知道王老吉真的改名了,然后将王老吉原来建立“怕上火”的心智资源移植到加多宝新改名的品牌上。想想假如加多宝移植成功,节省的不仅仅是十余年宣传的庞大的营销费用,而是抢占了凉茶品牌的领导地位,这才是最重要的,才是更有战略眼光的。因为,凉茶的品类,会像可乐品类一样前景无限,看看可口可乐的价值,就知道凉茶领导品牌价值了。
渗透的终端执行
终端执行力的强弱,关系到重新塑造品牌的成败。虽然终端不为加多宝所控制,但是其通过自身那种渗透的终端执行,将凉茶终端争夺战发挥得淋漓尽致。
加多宝基本上控制了KA卖场、批发、学校等渠道终端,并选择重点的餐馆终端,特别是火锅店、湘菜馆、烧烤店等,加强渗透性,做到短时间内铺上改名的红罐包装,以及改名加多宝的品牌形象,配合到广告宣传的改名,达到“步调”的一致。
拿凉茶的大本营广州来说,有5万多个士多店,加多宝的业务团队类似开始了二次创业,不断加大人员的投入,拼命地去这些士多店贴海报、搞终端陈列、包装终端形象等,而为了鼓励终端多进货,又搞包装箱回收、买赠等活动,目的就是将渗透的终端执行到底。
用无孔不入来形容加多宝这种的终端执行,那是最恰当不过的。加多宝之所以如此重视终端执行,目的就是在王老吉还没有铺货到渠道时,让消费者方便买得到。这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移植心智资源的方式。当消费者在一定阶段里不断重复购买某一品牌,就会形成相对固定的消费习惯。等到王老吉上架时,消费者已经形成了消费加多宝的购买习惯,这种加多宝重新塑造凉茶品牌就会水到渠成。
9. 加多宝的品牌营销策略
参照王老吉。其实王老吉用的就是加多宝的策略。一家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