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大全 > 海尔市场营销管理详情

海尔市场营销管理详情

发布时间:2021-06-26 08:36:56

① 海尔市场销售类是干什么啊

就是说白了是督导管理你下去的销售员,如果是县区就是管理开发经销商

市场营销考试题目,有关海尔的案例分析,问题1:有人说海尔是靠广告做大的,你认为呢为什么 问题2

八百里人整合营销有说,这种说法不对,海尔是运用了很高的促销艺术,而是结回合品牌战略进行答了整合营销传播,他也是遵循消费-市场-产品的导向,在内部建立信息-开发-制造-售前-售中-售后的市场链,引入sst机制,创造了市场在企业内部的运作机制,实现了全员营销,塑造了竞争力

③ 市场营销 关于写海尔的营销策略是什么

从企业角度上看:企业文化深,平时日积月累,重注品牌宣传,凭借口碑效益,专客服方面做得好,用一颗真属心打动每位客户。还有一个就是网上营销模式,网上代理、网上直购等,信息共享化快速,方便快速,同时也有利于宣传。从物流角度上看:它拥有一个庞大的供应链,供应商的小部件集全,等等。其运动模式——自营模式,因其本身物流管理做得好,这减少了成本,又提升了对商家的亲力亲为的态度,依托物流营销这一块,使更多的代理商、商家加盟进来,等等。

④ 海尔营销观念

海尔营销观念
海尔集团的前身为海尔电冰箱总厂。这个厂的前身青岛集团电器厂在1984年时资不抵绩,人心涣散,濒临破产利润。而经过整整16年,至2000年12月31日,海尔集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4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生产一个型号的冰箱,到如今海尔集团已拥用69大门类10800多个规格品种产品群。
从抓主品重量到抓服务质量,从单一产品到多种产品,从按量生产到按需生产,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海尔集团经历了巨大变化与发展。如今的海尔集团营业额比1984年翻了一千多倍。市场国内延伸到6万多个村,国外也发展了62个海尔经营商。海尔的管理模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海尔已登上国际论坛,海尔案例备受注目。
自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的战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企业也面临着一轮新的改革,改革大潮使许多企业濒临倒闭,有少数企业又重新站了起来,海尔即是其中之一。但像海尔集团这样成功的例子的确较少。我们不得不承认海尔的强大力量,有人说海尔是一个奇迹,但这奇迹也是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发展而创造出来的。海尔的营销管理模式倍受世人关注,也是我们值得深入研究的。
海尔的营销观念经过了一系列过程的发展。
第一,海尔最初的观念是产品质量过硬,从大铁锤砸冰箱事件中可看出,海尔集团在质量上下足了功夫,这是因为顾客都愿意花较多的钱购买质量好的产品。海尔建立了“零缺陷”质量标准,海尔的这个案例成功的使海尔的名字牢牢烙在消费者的心里,宣告了中国企业的一次转型,宣告了中国企业开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市场营销观念从此确立。这个即是产品观念。
第二,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后面临着强大的竞争。怎样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即是企业面临的大问题。因此出现了“北京打擂”事件,在当时比赛和评奖是最具权威的证明,海尔年年评奖,年年参加国际招标,建立了优质优价的良好形象和美誉。
第三,在市场充分包含的状态下,除了质量过硬外,还必须保证其服务的质量,无庸置疑,海尔的售后服务深入人心,人人都知道海尔的质量过硬,售后服务更是有强力的保障。海尔经历了追求优质产品到全面质量管理再到全面质量营销的不同阶段,质量成为了海尔产品的高附加值。
第四,市场营销观念。海尔推出的小小灵童洗衣机,大地瓜洗衣机都是细分目标市场后,调整营销策略,推出的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顾客第一”的观念在此得到充分证明。在产品开发上,针对款式,消费阶层,地域将目标进行调整,设计、生产适应不同市场需要的产品,始终保持产品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第五,大市场营销观念。海尔从单一的电冰箱产品,到洗衣机,电冰柜,到目前为止,海尔集团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69大门类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海尔集团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渗透着一种大营销观念,处处体现着大格局。
第六,社会营销观念,随着消费者意识提高,全球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环保,海尔顺应这种趋势,积极开发绿色家电,不断推出环保产品。例如无氟冰箱,节电冰箱等。这一发展趋势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今后产品研发的方向。
第七,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新经济时代,消费者个性化决定企业收益,为了创出一个国际化的品牌,2000年海尔依托海尔网站,整合物流,商流,资金流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产品上实现了量身订做。顾客可以在网上要求订做自己喜欢、要求的标准、样式。这与传统的营销观念有巨大的不同,符合世界发展趋势。海尔在这一步上无疑是在国内领先的,这也为海尔带来巨大的商机。
第八,营销的国际化,海尔集团把国外市场做为其发展方向,海尔在名牌战略基础上,积极开发国际市场,到1999年,海尔国内生产国内销售占1/3;国内生产海外销售占1/3;海外建厂生产海外销售占1/3;可以说海尔已不再是中国的海尔,而是国际化的海尔,海尔的产品在国外已推出市场,占有一定份额。
最后,海尔的品牌观念。海尔首先在质量上给予了人们信心,大铁锤砸冰箱事件使得人们相信只要是海尔的东西,质量的保障是无可置疑的,带动了海尔其他产品质量的可信度,树立了海尔优质的品牌。其次是海尔的服务质量,谁都知道海尔的售后服务是最值得信赖的,现在人们买商品不仅仅看质量,更要看售后服务,提到海尔,人人都说海尔的售后服务好,海尔的售后服务已深入人心,消费者选择了海尔就选择了放心,海尔更是把服务发展创造为销售传播的手段,将海尔“星级服务”包装成文化,在服务上树立了海尔品牌的知名度。再次,在国内厂家大打价格战时,结合产品档次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海尔在产品价格方面始终坚持比同行高的价格策略,不断塑造海尔的品牌价值,在一波又一波价格战中,海尔始终没有追杀,而是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
有人说,“海尔是靠广告做大的。”这种说法不太客观。不错,海尔人的确会做广告。“大铁锤砸冰箱”事件,“产品零缺陷,服务零缺陷”给予新闻很大的想象空间,成为海尔的一种宣传手段。但海尔能有今天的成就,不仅仅依靠的是这些事实和电视广告,海尔运用了很高的促销艺术,海尔并不是为了广告而广告,而是结合品牌战略进行整合营销传播。
海尔树立其品牌后认识到商标的管理至关重要,并较早在公司建立了知识产权办公室。随着海尔品牌价值越来越高,海尔商标影响力越来越大,海尔商标延伸扩张到集团旗下所有产品和领域,但海尔对内部产品使用进行了严格验证,不符合标准的不授权,从而保证海尔品牌的质量。
海尔输入了品牌,很快进入市场,企业慢慢进入了良性发展,海尔意识到品牌的资本价值,开始尝试了品牌的扩张计划。与杭州西湖电子集团的合作则是品牌虚拟经营的成功尝试。
海尔20年来的发展,创立了企业的文化。海尔内部有其传播工具——《海尔人》和《海尔文化手册》将文化系统提炼,通过言传身教,打造了海尔的文化灵魂。海尔还通过“海尔神活”“海尔人的坏事”等传播开始文化征服,从而打造出海尔的文化营销。
海尔将全面质量营销和品牌营销,文化营销等融合起来,成为海尔营销中的大环节的重要一环,相得益彰。
大家所熟知的海尔,已经是一种国际知名品牌;海尔拥有数不清的产品,在很多地区市场上,海尔就是消费者心目中最佳选择,海尔品牌的树立,是通过海尔营销观念的不断发展。今日的海尔是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中发展而来的。海尔人在改革大潮中没有故步自封,海尔今天的成就在于观念的更新与进步。海尔不仅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海尔是改革大潮中一个成功的象征。

⑤ 海尔集团管理模式

1、OEC管理模式

海尔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创造了 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模式,即目标系统、日清系统和激励机制共同组成的管理模式,称之为海尔的管理模式。

2、“市场链”负债机制

从1999年开始,海尔又创新管理模式:实行“市场链”SST负债机制。

3、80/20责任原则

海尔集团灵活地将“马特莱法则”,又称 80:20法则运用于干部管理。即从管理学角度,把80:20作为确定比值,要侧重抓关键的人、关键的环节、关键的项目,即20%,以带动 80%。

(5)海尔市场营销管理详情扩展阅读

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4月28日,它是在对原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资金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于1993年10月12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并于11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简称:青岛海尔,股票代码为:600690。上市十多年来,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海尔简介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⑥ 你对海尔公司的营销管理有什么看法随便说说

海尔文化具有深刻的中国文化烙印,但海尔的管理决不是中国式管理。海尔管理不仅具有鲜明的杂糅性,而且正在突破传统价值,向一家全球性公司迈进。 儒学的内在矛盾与海尔文化的局限性 张瑞敏是一个思想者。但在海尔国际化之前,张瑞敏所构筑的海尔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正是儒家文化的内在矛盾所致。这不是张瑞敏个人的问题,而是反映了整个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困惑。 国际化之前的海尔文化,确实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但是海尔却并没有达到儒家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如同两千年来,孔子的理想一直没有在中国社会中完满地实现一样,是一种历史的宿命。 儒家文化有三个层次:一、注重群体价值,“以和为贵”;二、“以仁为本”;三、强调道德修养,追求“内圣外王”。儒家文化无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之一,而且在今天仍有价值。然而,这一古老的价值体系,却具有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 儒家文化在注重群体价值的同时,也具有权威主义的倾向。儒家文化的这一特性,缔造了海尔的强人文化。万科打造了成熟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联想制定了完善的接班人计划,但海尔的命运却似乎掌握在张瑞敏一个人的手中。除了总裁杨棉棉之外,外界几乎不知道海尔其他领导层的名字。海尔选拔干部首要的标准是要听话,其次才是才能。这些都是强人文化的反映。因此,注重群体价值的儒家文化,在缔造海尔大一统局面的同时,也使得海尔的权力高度集中。这种文化与海尔作为科技企业所需要的创新精神必定是相互矛盾的。在此种情形下,“以和为贵”的目标就很难达成。近年海尔高级管理人员大量流失,表明海尔的凝聚力正在下降。 而儒家以“仁”为核心的追求,也与其等级主义构成矛盾。在严格的等级观念下,儒家的“仁”不仅是有差别的,而且往往受到血缘、地缘的限制,从而缔造出一种家长文化。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中,多少隐含着一种上级对下级的优越感。在这种亲情文化主导下的中国传统家庭中,亲情有时会被威严所窒息,晚辈往往缺少应有的说话权力,紧张气氛往往使“爱”变得缺少润滑。海尔正是弥漫着这样一种气氛。因此,尽管海尔采取了以员工名字命名发明等做法,来体现对个体的尊重,仍然改变不了其整体上令人感到压抑的氛围。 “内圣外王”的境界也没有在海尔实现。海尔存在的严重的管理粗暴作风,以至于出现了典型的“骂人文化”,上级骂下属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许多大学毕业生刚到海尔,就因管理人员的粗暴而另谋高就。管理人员骂人与“内圣为王”的境界相去太远了。把下级当仆人,也根本体现不出“仁爱”的味道。虽然孔子没有主张上级可以漫骂下级,严格的等级却造就出这种被粗暴践踏的“仁爱”。这一切,都是儒家文化的内在矛盾所致。 当然,海尔之所以流行“骂人文化”,与海尔工作压力超常有关。近年来,海尔被冲击世界500强的目标所累,几乎每一个员工都背负着无形的压力。海尔就象一个高压锅,一进入就有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巨大的压力让每个人的脾气都变得非常之大。为了改变管理中的粗暴作风,2001年,海尔开始推行了一段时间的微笑服务活动,要求每一名员工在与人交谈的时候都要以微笑示人。但这并没有起到根本的作用。 事实上,狂热冲击世界500强已经使得海尔背离了儒家精神的核心——中庸之道。张瑞敏曾经说过,在中国只有不顾家的人才称得上是企业家。这种拼搏精神值得钦佩,但却不应该提倡。在儒家文化本身就存在残缺的情况下,海尔却在背离儒家核心的中庸精神的前提下,去实践儒家理想,显然就更难上加难了。 事实上,儒家文化固然是中国企业不应抛弃的,但在现代商业环境之下,仅仅依靠儒家文化,并不能构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儒家文化不仅存在内在矛盾,更与现代商业文明存在某些方面的冲突。因此,在现代企业中彻底实践儒家文化是不现实的。 事实上,海尔并没有真正实现儒家的群体观。尽管实现了权力的高度统一,但海尔的团队精神建设却存在着严重的欠缺。在海尔集团,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都挂具体的指标。每月的月度例会对不同部门相同级别的人员进行考核,而不是对团队进行考核。同时,在周例会、日例会上,要对同一部门内部的每位员工进行优劣方面的考核激励。因此,海尔集团员工形成了这样的价值观念:只要个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就会得到奖励、晋升,公司不会考核我在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 在海尔实行以市场链为基础的内部市场化运作模式后,更加剧了这种价值观在员工心目中的地位。市场链将集团内部的不同流程作为上下工序进行处理: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客户,而且上道工序所得到的薪酬直接受制于下道工序对其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评价。这种做法加剧了员工的部门分割意识,将自己部门以及自己的工作作为最高目标,而不会考虑团队合作问题。 海尔的这种价值观在新产品开发方面表现也很突出。海尔产品开发部和营销部门、生产部门很少一起讨论,导致许多新产品并不是消费者所真正需求的,进而导致资源浪费。 团队精神的缺乏,本质上是海尔并没有成功地建立以“仁”为本的企业文化。在儒家文化统治中国的大部分时间中,群体主义同样受到了帮派斗争和割据主义的严重侵蚀。事实上,由于儒家文化的内在矛盾,从孔子本人到后来的中国社会,都未能达到儒家理想的高度。从海尔文化的局限性中,我们再一此领略了儒家文化的残缺。 超越中国式管理:海尔管理模式的杂糅性 使海尔成为中国标杆企业的因素不仅仅是儒家文化。尽管儒家文化在海尔企业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但这不是我们给海尔贴上中国式管理标签的理由。 事实上,海尔管理模式是欧、日、美、中管理的融合,具有典型的杂糅性。海尔早期决定与国外企业合资时,谈判对象包括日、意、德、美等几家技术不相上下的公司。最后,张瑞敏认为德国人刻板理性、办事认真的严谨作风,可以较好地推进海尔的文化观念转化,因此选择了德国利勃海尔作为合资对象。这对日后海尔文化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海尔文化中那些严谨的程序化、规范化、理性化的运作方式和观念,都深深地打上了德国文化的烙印。这也与青岛受德国文化影响较深不无关系。 在海尔发展的过程中,还吸收了日本企业中的“爱社如家”、“团队精神”、“产业报国”等理念,海尔精诚一致、忘我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渗透着日本企业文化的因子。 海尔也充分吸收了美国的管理哲学,鼓励个人价值追求,“你能翻多大的跟头,我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为员工创造一种“自我设计、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机制。海尔还把美国文化中直截了当的批评,不留情面的理性精神植进企业文化中。如果某干部1年内受到3次书面批评,就会被免职。《海尔报》上点名批评也是常事。海尔的这种文化与中国式管理所倡导的“面子文化”完全不同。 海尔还摒弃了论资排辈、年功序列的观念,大胆起用年轻人才。海尔近二万名员工中,管理人员的平均年龄不足30岁。海尔以服务为核心的“顾客永远是对的”的观念,也是美国企业文化的体现。 海尔的“OEC管理法”就是融合美、日、欧、中文化的产物。“OEC管理法”,即日清日高管理系统,全面、全方位、全过程地对每人、每天、每事进行控制清理,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企业每天所有的事都有人管,做到控制不漏项;所有的人均有管理控制的内容,并依工作标准对各自控制的事项按预定的计划执行,每日将实施结果与计划标准对照、总结、纠偏,达到对事物发展过程的时事控制,确保事物发展向预定目标前进。“OEC管理法”吸收了德国文化的严谨、日本文化的精细、美国文化的系统性等元素,是多种文化的杂糅,而决不是简单的儒家文化。 全球化与海尔文化变革 2002年3月4日,海尔在纽约百老汇购买原格林尼治银行大厦作为北美总部,标志着海尔已经在美国树立起本土化的名牌形象。2003年8月20日,海尔霓虹灯广告在日本东京银座黄金地段点亮,这是中国企业第一个在东京银座竖起的广告牌,也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影响力上升的标志。 目前。海尔集团正通过自身的品牌优势整合国际市场资源。海尔集团已在30个国家拥有制造基地,在20多个国家拥有贸易公司,在8个国家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 2006年初,张瑞敏宣布海尔集团进入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海尔集团的全球化战略与以往的国际化战略有本质的不同:国际化战略阶段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而全球化战略阶段是在当地国家形成自己的品牌。 国际化使海尔更深切地意识到原有文化的局限性。张瑞敏甚至说,国际化使海尔面临一个完全不同的新起点,感觉越做越难做。其根本原因就是无法在国际上移植海尔文化。 面对国际化困境,海尔不得不制定了新的企业精神和工作作风。海尔原来的企业精神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现在则改为“创造资源,美誉全球”。其中,前者是强调以中国为据点,向全世界辐射,而后者则是强调全球化,强调超越国界的精神。 目前,在全世界几个大的经济区域,海尔品牌的提升都伴随着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在美国,海尔自由式酒柜填补了美国市场的空白,成为中产阶级时尚生活的一部分;在欧洲,海尔变频空调获欧洲“节能之星”美誉;在日本,海尔一款洗衣机产品在日本最大的连锁店持续保持人气最旺产品的榜首位置。 在海尔工业园里,有一块不大起眼的绿地,种植着数十株合欢树。从2000年开始,海尔的品牌每在一个国家落地生根,海尔人就在这里种上一株合欢树。随着国际化进程不断加深,海尔文化已不可避免地由民族文化为主导向以国际文化为主导转变。 海尔国际化突围的瓶颈 尽管海尔企业文化的中不乏创新的因子,但国际化海尔仍然面临着难以突破的障碍。这就是为什么张瑞敏会感觉国际化“越来越难”的原因。 事实上,国际化固然艰难,但“越来越难”却说明海尔还不具备一流的文化变革能力。从张瑞敏的一些言论和海尔文化目前仍存在的痼疾来看,使他感觉“越来越难”的原因无疑还是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内在矛盾使得它所追求的目标很难实现。因此,尽管海尔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儒家文化中注入新的因子,但真正转变观念却相当艰难。 据说,张瑞敏只喜欢看三本书:《老子》、《论语》、《孙子兵法》。张瑞敏的阅读取向无疑束缚了他向更高层次的迈进。 张瑞敏目前仍然没有改变自己在海尔集团惟我独尊的地位。张瑞敏不仅未制定出接班人计划,而且不相信任何一个未来接班人能够驾驭海尔。从张瑞敏的这种非理性自信中,可以看出,尽管海尔已经从整体上超越了中国式管理,但要彻底摆脱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也许不是在一代人身上能够完成的。 因此,海尔的中国文化烙印,不仅未能说明海尔的管理模式是中国式管理,反而成为海尔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在超越中国式管理的道路上,海尔必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⑦ 海尔选择的目标市场策略是什么

营销策略 :产品定价、定位及其品牌战略。

(1).定价定位 “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海尔坚定地实施品牌战略。

(2)品牌战略海尔有句格言:“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信誉是企业的灵魂,产品合格不是标准,用户满意才是目的。”海尔品牌策略的核心是凸现服务优势和强调技术与创新。海尔品牌的独特性,除表现在产品质量、服务、信誉等方面外,更重要的是它独特的成长过程。

1、海尔品牌策略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分别是--名牌战略阶段、品牌多元化战略阶段和品牌国际化战略阶段 。海尔凭借其高质量、人性化、“真诚到永远”的服务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尊重和忠诚。

2、其理念的领先合水平的差距,也造就了海尔品牌与其他家电品牌的差距和差异。海尔的品牌战略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文化性。

3、销售特色 与消费者之间零距离,随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及时跟踪服务,把服务向全方位拓展,这就是海尔的服务精神。在国内,用户打一个电话,45分钟就可上门服务。

(7)海尔市场营销管理详情扩展阅读:

集中性市场营销策略:

1、实行差异性营销策略和无差异营销策略,企业均是以整体市场作为营销目标,试图满足所有消费者在某一方面的需要。集中性营销策略则是集中力量进入一个或少数几个细分市场,实行专业化生产和销售。

2、集中性营销策略的指导思想是:与其四处出击收效甚微,不如突破一点取得成功。这一策略特别适合于资源力量有限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由于受财力、技术等方面因素制约,在整体市场可能无力与大企业抗衡,但如果集中资源优势在大企业尚未顾及或尚未建立绝对优势的某个或某几个细分市场进行竞争,成功可能性更大。

3、集中性营销策略的局限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市场区域相对较小,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二是潜伏着较大的经营风险,一旦目标市场突然发生变化,如消费者趣味发生转移;或强大竞争对手的进入;或新的更有吸引力的替代品的出现,都可能使企业因没有回旋余地而陷入困境。

⑧ 海尔市场营销观念

做自己!

阅读全文

与海尔市场营销管理详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电子商务商务中心 浏览:265
农村门店营运培训方案 浏览:697
小班新生入园家长会策划方案 浏览:403
对电子商务发展建议 浏览:354
网店开业促销活动方案 浏览:931
双11促销活动通知 浏览:832
县域支行村镇营销方案 浏览:541
有关评选的策划方案 浏览:198
电子商务专业自我评价怎么写 浏览:383
电子商务经验交流材料 浏览:998
我国电子商务的缺乏核心竞争力 浏览:519
ibm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浏览:271
电子商务从小数据到大数据的转变 浏览:691
2014年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浏览:552
化妆品元旦促销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832
汉朝电子商务外包 浏览:121
聚淘电子商务 浏览:772
皮草推广方案 浏览:534
汽车经销商促销方案 浏览:52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唯品会 浏览: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