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建筑(隔震、减震)减隔震的房子投入大吗
虽然增加了减隔震装置的成本,但是由于很好的抗震保护,还能一定程度上节省原本要用的更多的建材 综合计算还是比较实惠的
『贰』 建筑减隔震(隔震、减震)装置的寿命是多长
一般和建筑同寿命,隔震支座寿命较长,粘滞阻尼器寿命30年稍短。建筑减震产品选择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蓝科减震参与的“消能-承载双功能金属构件及其高性能减震结构”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是中国建筑减隔震行业第一个国家技术奖项。
『叁』 什么是减隔震呵呵谢谢
减隔震是减震和隔震的简称。减震是通过比如使用阻尼器等的设备来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而隔震则是在基础用隔振器将基础和上部结构隔离开来。
以上是通俗的理解。具体专业术语可以见高层课本。
『肆』 普通民用住房是不是减隔震建筑,减隔震建筑的要求是什么
减隔震建筑的要求就是使用减隔震装置来实现柔性抗震
隔震原理
建筑隔震技术就是在建筑物的基础或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装置(由隔震器、阻尼装置等组成),形成隔震层,隔离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减少输入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同时延长上部结构的自振周期,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达到预期的抗震防震要求,使建筑物的安全得到更可靠的保证。
采用隔震技术,不仅可以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完整、防止非结构构件的破坏,还能避免建筑物内部结构、设施的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次生灾害。工程试验经验和近10多年的地震灾害损失案例表明,隔震技术能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水平方向的破坏,采用隔震技术的建筑物,基本可以保证房屋在大地震中不倒塌。采用隔震技术可以减少房屋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50%-80%。而且“地震越大,隔震效果越好”
减震原理
减震,即建筑减震(结构消能减震)技术。
建筑减震(结构消能减震技术)是在结构物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连接件)设置耗能装置(阻尼器),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性(或黏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控制的目的。
打个比方,减震产品(阻尼器)就类似于汽车或者摩托车的避震器,能够消耗或者吸收一部分地震能量,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按阻尼器耗能机理不同,阻尼器可分为速度相关型阻尼器、位移相关型阻尼器和复合型阻尼器三大类。速度相关型阻尼器的耗能和速度相关,类似注射用的针筒推的越快,阻力越大。位移相关型阻尼器的耗能和位移相关,通常金属类阻尼器都是位移型,金属的形变越大,耗能越显著。复合型阻尼器阻尼器是综合了上述两者的特性。
向你推荐震安科技(震安减震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减隔震示范基地,小巨人企业,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
『伍』 国内哪些省份强制必须要做减隔震(隔震、减震)技术
1、JG/T 209-2012 建筑消能阻尼器
2、JGJ297-2013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
3、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4、DBJ/CT105-2011 TJ屈曲约束支撑应用技术规程
5、GB 20688.3-2006 橡胶支座 第3部分_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
『陆』 国内的减隔震(隔震、减震)技术有哪些知名专家
1、JG/T 209-2012 建筑消能阻尼器 2、JGJ297-2013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 3、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4、DBJ/CT105-2011 TJ屈曲约束支撑应用技术规程 5、GB 20688.3-2006 橡胶支座 第3部分_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
『柒』 建筑结构丨减隔震到底怎么做
是否对方公司是隔震装置产品的公司,你去负责隔震设计?这是一类专业公司,近年来在做加固或者建筑产品的一些公司在推行这个,以屈曲约束支撑为代表,附带也引进了隔震支座等。
说实话,就我们国内的设防烈度,一般建筑其实用不着隔震(7-8),就算在日本(基本都是9度区),采用制震隔震的房屋也不多。但汶川地震后,经过大量的宣传(或者说忽悠),好像这也成了一个产业,成为建筑结构业不多的设备产品。很多供应商还会告诉你采用减震隔震产品后会节省投资(这个帐不知道怎么算),你如果去,就是做这个工作的,把隔震方案纳入结构方案。
『捌』 减隔震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德新防震-地震伴侣-体验平安世界
转变防灾减灾思路,提升减震防灾实力,打造韧性城乡建设-减隔震一体化合成技术-抗风抗拉装置/滑板隔震支座/防震避震工程设计。地震时,主动滑移防止被动切割破坏及地震能量上传破坏。同时增加减震自动控制与平衡自动配重,使建筑物不但抗震而且抗风,防止建筑物倾覆力放大而产生晃动。提升建筑物整体防灾能力。
『玖』 建筑(隔震、减震)减隔震技术相比传统抗震技术有什么优势
传统抗震理论中的耗能部件通常为梁柱结构节点以及结构之间布置的支撑构件。虽然其分析简单、概念清晰、使用广泛,但在实际上,这种耗散地震能量的方法是将结构主要的受力构件推到了产生破坏的最危险的前线。根据传统的抗震设计理念,在地震作用中结构体系中可以出现部分破坏,但是地震是随机产生的,通过选用部分地震波进行结构整体的试算这不代表在实际情况下的地震反应过程中可以将结构即将出现的损伤与破坏估计准确。尤其在房屋建筑越建越高,越建越大的今天,当发生了罕遇地震情况下,结构主要受力构件的损伤,由此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不仅财产有所损失还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传统的抗震理论认为,为了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往往采取加大结构截面与提高材料的强度等级,增加结构的刚度,但在地震作用时结构的刚度越大,产生的地震力也会越大,同时浪费材料使得建筑造价昂贵还会减少使用面积。
新型的消能减震体系就是在结构中的特定位置安放有非承重的消能装置,在地震发生过程中这些特殊的装置便可改变结构的动力响应,同时阻尼器伴随着结构产生的相对位移便可产生消能减震的作用,消耗振动能量。如果地震比较剧烈时,阻尼器还可以先于结构产生破坏从而吸收了大量的地震能量,避免结构中重要的受力部分如梁柱节点等构件产生损伤从而提高结构的安全储备。而且因为消能减震装置为非承力构件,在发生损坏后方便检查、修理与替换。因为消能装置不是以提高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为目的,这样结构会在地震作用下受力更加合理,整个结构造价也会比传统的降低不少,成为高层建筑中重要的抗震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