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反应市场营销对应的是
您好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反应市场营销”对应的是分销商市场营专销
分销商市场营销:对于制属造商而言必须开展分销商市场营销,以获取他们主动或被动的支持。
一是正面市场营销,即与分销商展开直接的交流合作。
二是侧面的市场营销,即绕开分销商的主观偏好,以密集广告、质量改进等手段建立并维护巩固顾客的偏好,从而迫使分销商购买该品牌的产品。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谢谢
② 市场营销学中反向一体化的概念是什么
如果没记错,应该是指零售商向上兼并中间商甚至制造商,以达到控制进货成本,增强渠道整体竞争力的一种手段。
这是营销学中,分销渠道里的概念。也叫前向一体化,与后向一体化相对应,共同归属于纵向一体化中。
③ 市场营销的答案
市场营销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诱因
是指刺激物所具有的能驱使人们产生一定的行为的外在刺激。
2.选购品
是指消费者为了物色适当的物品,在购买前往往要走许多家零售商店了解和比较商品的花色、式样、质量、价格等的消费品。
3.新产品扩散过程
是指新产品上市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采用的过程。
4.总可变成本
是指一定时期内产品可变投出成本的总和。产量越大,总可变成本也越大;反之,产量越小,总可变成本也越小。
5.规模效益
是指各种生产要素都等比例增加时,对产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如果产量的增加大于投入的增加,则企业支出会使规模效益增加;如果企业的产出增加小于投入增加,则企业规模效益会减少、如果企业产出与投入以同样的比例增加,则规模效益不变。
6.认知价值定价法
就是企业根据购买者对产品的认知价值来确定价格的方法。
7.直接分销渠道
是指产品从生产者流向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不经过任何中间商转手的分销渠道。直接分销渠道主要用于分销产业用品。
8.促销组合
是指企业根据促销需要,对广告、销售促进、宣传与人员推销等各种促销方式进行的适当选择与配合。
9.宣传
是指发起者无需花钱,在某种媒体上发布重要商业新闻,或者在广播、电视和银幕、电台上获得有利的报道、展示、演出,用这种非人员形式来刺激目标顾客对某种产品、服务或商业单位的需求。
10.市场营销组织
是指企业内部涉及市场营销活动的各个职位
及其结构
11.产业市场
是指一切购买产品和服务并将之用于生产其他产品或服务,以供销售、出租或供给他人的个人和组织。
12.知觉
是指个人选择、组织并解释信息的投入,以便创造一个有意义的过程,它不仅取决于刺激物的特征,而且还依赖于刺激物同周围的环境关系以及个人所处的状况。
13.有形产品
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即向市场提供的实体和服务的形象。如果有形产品是实体物品,则它在市场上通常表现为产品质量水平、外观特色、式样、品牌名称和包装等。
14.产品属性列举法
将现有某种产品的属性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寻找改进每一种属性的方法,从而改良这种产品。
15.密封投标定价法
是指采购机构(买方)在报刊上登广告或发函件,说明采购商品的品种、规格、数量等具体要求,邀商供应商(卖方)在规定的期限内投标的一种方法。
16.实体流程
实体原料及成品从制造商转移到最终顾客的过程。
17.拉式策略
是指企业针对最后消费者,花大量的资金从事广告及消费者促销活动,以增进产品的需求。如果做的有效,消费者就会向零售商要求购买该产品,于是拉动了整个渠道系统,零售商向批发商要求购买该产品,而批发商又会问生产者要求购买该产品。
18.尾数定价
利用消费者以数字认识的某种心理制定尾数价格,使消费者产生价格较廉的感觉,还能使消费者产生定价认真,有尾数的价格是经过认真的成本核算才产生的,使消费者对定价产生信任感的一种定价策略。
19.人员推销决策
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资源条件,设计和管理销售队伍的一系列经济过程。
20.市场营销战略
是指企业根据自己的市场营销目标,在特定的环境中,按照总体的策划过程所拟定的可能采取的一连串行动方案。
21.市场需求
是指一定的顾客在一定的地理区域、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营销环境和一定的营销方案下对某种产品的购买总量。
22.可支配个人收入
是指扣除消费者个人缴纳的各种税款和交给政府非商业性开发后可用于个消费和储蓄的那部分个人收入。
23.参照群体
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看法和行为的群体。
④ 什么是反营销
反向营销包括两个完全不同的含义,
一是营销策略上的反向营销即采取不同于回常规企业的营答销策略, 达到“反弹琵琶”的效果;
二是市场链条上的反向营销,即相对于产品销售客户的开发, 对供应商的开发。
市场链条上的反向营销即供应商开发, 是指当不存在合意的供应商时,采购方进行主动采购, 自行创造一个供应源的方法。每一制造商都需要这样的供应商, 他以最低价格提供最高质量的产品,从不耽误交货日期, 而且对最小的要求也立即响应。有两种基本方法能达到这一目的。 第一种方法是采用一种有系统的方法, 在给出一采购定单之前寻找与筛选潜在的供应商。 这是日本人与欧洲人采用的方法,而且也是ISO9000系列标准 ISO9000系列标准 的基本哲理。第二种方法是要求已签订合同的供应商去改进, 否则就使他面临失去生意的局面。这是许多美国制造商采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