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哪些外国品牌进入中国营销失败的案例
1、Contagion的病毒广告牌
华纳兄弟加拿大分公司、Curb传媒以及广告代理商Lowe Roche共同对新片《世纪战疫》(Contagion)进行宣传推广,该片由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执导,讲述了一种神秘的通过空气传染的致命病毒席卷全球的故事。
他们聘请了一组微生物学家以及免疫学家给一块广告版注射了青霉素、霉菌以及色素细菌。这些细菌在光照和温度的控制下慢慢生长,最终拼成了电影的名称,他们把这块由细菌构成的广告版放置在多伦多一家废弃商店的窗户上。
一部分行人对这个广告牌感到不适,但是这个创意吸引了大量媒体的关注,获得了媒体大奖,并成为启发同行的源泉。拉腊米(John Laramie)是纽约户外广告创业公司Adstruc的CEO,他表示:“这个创意很酷,它很可能是某个人想到的疯狂创意,但是从策划到执行都非常成功。”
启示:游击营销
传统的营销模式有时作用并不突出,如果你打破传统,创意可能得到病毒式传播。创意游击营销博客(Creative Guerilla Marketing)的创建者卢姆(Ryan Lum)就表示,这个病毒广告牌就是游击营销的一个正面典型,“人们看到他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被激发起好奇心,想要搞清这个广告牌到底是宣传什么产品的。”
2. 品牌重塑 失败的案例
李宁呀,最典型了
3. 写一遍服装加工创业失败案例,1800字以上即可。395分送上。
案例分析:服饰品牌“米卢”之争
04年四月,民营企业与米卢签约,买断“米卢”品牌,去年底,因品牌开发计划失败而引出了―――
民营企业买断“米卢”
在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的江苏常熟,“名牌效应”自上个世纪90年代始,逐渐被广大民营企业家所认同。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村干部出身的民营企业主―――常熟恒通针织印染有限公司和张家港保税区意通化纤织造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蔡运以狩猎者般的勇敢和耐心“逮”得了世界足坛“金狐狸”―――当时的中国足球队主教练米卢蒂诺维奇,费尽周折,买断了“米卢”品牌。2002年4月与米卢签订协议,由张家港保税区意通化纤织造有限公司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申请中英文称谓的签字式样“米卢”和“MILU”作为该公司生产、经营的服装类(包括鞋帽类)产品的注册商标,并同意该公司使用其肖像、照片以及用其形象制作的广告宣传片等用于在各类媒体上的宣传、促销活动,另外,米卢还作为该公司的形象代言人,由该公司在各类媒体上发布。
招商失败纷争骤起
为开发、打造“米卢”品牌,蔡运找到华东地区广告业的名人―――常熟籍广告商吴伊文担任首席全权制作人。2003年6月18日,与吴共同签订合作经营协议,约定:“甲方拥有‘米卢’品牌注册商标权,乙方全面负责‘米卢’注册商标特许经营招商事务;甲方投入招商费用及广告费用人民币共计58万元;乙方策划招商‘米卢’品牌(策划费用)投入人民币20万元整;经招商所得米卢品牌招商金额双方协定首批应先还给甲方投入人民币58万元及乙方投入人民币20万元,以后扣除招商费用由甲乙双方各得50%;如招商失败,则乙方无条件地退还甲方人民币58万元。”协议签订后,蔡运按约履行付款义务,吴伊文随即在《服饰导报》等杂志上发布招商广告,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招商效果。2003年8月18日,双方协商终止了协议履行,并由吴退还蔡人民币52万元。后因双方对余款6万元产生纠纷,蔡于2004年9月向常熟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吴返还预付的广告费6万元。
收到起诉书后,吴伊文在答辩状中称,双方合作开发“米卢”品牌是事实,但2003年8月18日双方经协商清帐,已还原告52万元,另6万元作为招商费用,已开还原告收据,现在不存在再还原告6万元的理由,要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院认为:合作经营协议无效
在此案的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向法庭提供的一系列证据表明:“米卢”注册商标权人为张家港保税区意通化纤织造有限公司,蔡运非使用权人。经法院行使释明权后,原告变更了诉请,要求被告返还人民币6万元。在审理中,被告吴伊文坚持认为:除已退还原告的52万元,另6万元作为招商费用,已于2003年8月18日将票据给了原告,且于是年12月,由其任法定代表人的上海华实服装包装设计有限公司出具给常熟恒通针织印染有限公司(原告系其法定代表人)的6万元收据一张。原告则坚决否认这一事实,并认为被告花去招商费用的票据及6万元的收据未收到。法院亦对常熟恒通针织印染有限公司2003年12月至2004年1月的记帐凭证进行了全面调查,未查到6万元的收据凭证。审理中,被告也仅提供了刊登招商广告及文章的服饰导报,而未能提供花去招商费用的相关票据证实。
因此,法院认为:原、被告签订的合作开发“米卢”品牌特许经营协议为无效协议。根据法律规定,合同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因在签订协议时,被告亦未对原告的主体资格进行审查,致使协议无效,双方均有过错,对此双方均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判决被告吴伊文返还原告蔡运人民币6万元。(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谢谢采纳
4. 失败的企业营销案例有么
最早的可以参考秦池酒业和旭日升冰红茶这两个市场营销案例,很经典的昙版花一现营销案例,在权中国营销历史上很有教育意义
下面这个也可以参考
http://kecheng..com/view/eeda1f0c7cd184254b3535ca.html
5. 国际品牌失败案例分析
7-11,KFC在日本,目前就想到这俩。KFC在日本的案例很多,你到网站上查一查。应该够你写的了。
6. 有哪些外国品牌进入中国营销失败的案例
DG,这个牌子的东西之前在中国卖的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因为他的领导人有一些对中国的侮辱性的话语和一些行为,就导致他进军中国失败了,然后现在在中国已经完全不能看到这个牌子的商品存在了。
7. 请整理并分析一个成功或失败的营销战略案例。1案例背景 2.案例分析
孩子啊 老师布置的作业 要自己认真做 你这样找一个 等下肯定会有好多人跟你雷同,
8. 有没有“品牌市场策略”的失败案例
我觉得3721不是失败而是应市场需求而采取变通!
因时间原因我只说一个:(不是关于互联网的)
美国骆驼牌香烟就曾在泰国市场大败:
多年以前,骆驼牌香烟有一句很好的广告语:为了一支骆驼烟,我宁愿多走一英里的路.
画面为一烟民高翘着二郎腿,皮鞋底的洞赫然显露.其本意暗示烟民,为了拥有此烟哪怕是鞋底见洞也在所不辞.这个广告在西方得到普遍的好评.因而也成为世界杰出品牌之一.
为了能打开泰国市场,骆驼牌香烟的生产商英美烟草公司认为,要引起消费都的购买欲望,就要再增加地方色彩,为此他们为"骆驼人"拍摄穿着漏洞的皮鞋照,背景为曼谷的大庙巨寺,一见就知是佛国风情.殊不知,在泰国佛庙是至尊圣地,脚底乃是最污秽不堪之处,在最弛名的佛庙前如此肆无忌惮."是可忍,孰不可忍'结果可想而知,骆驼牌香烟只能席卷而归了!
因为他们忘了市场存在着差异性---宗教的信仰差异!
9. 列举成功和失败的服装企业各一例进行案例分析,整体介绍,导致成功或失败的主要原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ITAT服装连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