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论述人口老龄化对房地产市场及房地产营销管理的影响。
2011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为13.26%,总数内为1.79亿,65岁及以容上的老年人占比为8.87%,绝对数接近1.2亿。到了2013年底,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已达9.7%。
从增幅来看,2000年起每年以0.2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这意味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老龄化加速的一个结果就是,社会经济发展活力下降,因为干活的人少了。
两套房的背后
不远的将来,爷爷奶奶留一套房,外公外婆留一套房,确实是90后以及年龄更小的群体所面临的情况。
在这两套房背后,是加速的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国际上有个通用的指标,即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一国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如果按第二个标准衡量,中国在2000年左右就进入老龄化社会了,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6.96%,2001年该数据为7.1%。
⑵ 人口老龄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什么
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这些都是对房地产市场不利的因素,不少人看跌房地产市场也是由于这个原因,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是个大趋势,如果政策没有180度的大转弯或者是女性生育意愿突然大幅提升的情况下,这个趋势是很难改变的。80后是继60后的又一个生育高峰,80后的人口有2.2亿,90后是2.08亿,10后是1.63亿,00后是1.62亿,也就是说“00后+10后”比“80后+90后”少生了1亿左右的人口。关键是现在每年的生育人口数量还在呈现递减之势。
过去20年中,城镇人口多了4.7亿,全国上百万个村庄消失了,笔者生长于农村,亲身经历类似的事情就不少,这个趋势未来还会持续,而且还会加上一个趋势,那就是未来还会有不少乡镇甚至是县城都会逐渐萧条。水往低处走,人往高处走,这是经济规律,也是人性,所以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对房地产的长远影响是巨大的,未来全国的房价很难出现普涨的局面,越是核心的城市,房价越有支撑,而人口持续流出的城市,房价会逐渐“鹤岗化”。
⑶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房价有何影响
即使人口老龄化带来青年人口数量下降,但人口增加必然使得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持续上涨。老人出于养老的需求,与子女一起居住会存在着诸多的不便,如两代人生活习惯、思想观念、消费习惯的差异,作息时间的差异,处理问题意见不一,再加上日常起居不便,住在一起时间短尚能忍受,时间一长难免出现矛盾。所以,未来住宅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
⑷ 如何理解人口因素对房地产营销管理的影响
人口因素对房地产企业营销的影响及对策 人是市场的主体,区域人口规模与增长率,人口的年龄结构、家 庭结构以及人口的迁移等,都对房地产开发的定位以及营销有显著的 影响。 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两个方面: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 增长。这两方面的变化对房地产需求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人口的 自然增长并非对房地产产生现实的需求,二是二三十年后的潜在需 求。因为新生婴儿既无购买住房的能力,也没有购买住房的需求。从 另一个角度来看,新生婴儿的增多会导致家庭的抚育成本增高,家庭 的可随意支配收入减少,对住房的消费也随之减少。人口的机械增长 则对房地产产生现实的需求。这些迁入人口绝大多数是靠购买住房来 解决居住问题的。 人口结构。从年龄亚文化群来看,由于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在行为 方式和消费需求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趋 势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中国总体人口结构从 “成年型”向“老年性”转变。从而使得房地产刚性需求的主体缩小。 然而,其中还有一种现象在改变这种需求的结构,那就是家庭人口结 构由“金字塔”型向“倒金字塔”型的转变。在“金字塔”型的家庭 人口结构下,家庭人口规模呈指数级增长,不断分解为一个个“核心 家庭”,所需房屋的数量和面积不断增长,这就是传统的“分家”模 式。在“倒金字塔”的家庭人口结构下,人口数量自上而下逐层减少。 例如现在城市中的部分“三口之家”住进了上百平米的商品房中,若 干年后随着儿子的娶媳或者女儿的出嫁,如此大面积的房屋对于两位 老人来说必然会产生部分“闲置”,而房屋的结构和设施却未必符合 老年人的需求。 对策: 房地产市场顽固的刚性需求似乎不受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国家的金融和财政政策只能影响它的弹性需求。这也许就是现阶段利 用金融和财政政策来调控房价未取得实质性效果的原因。“经济”的 本意就是经世济民,为了满足普通市民对于房地产的刚性需求,政府 也许应该加大力度建设经济适用房,把房地产需求的“基”给稳住。 随着人们对“家”的精神概念的追求,住宅将从满足生存需要,实现向舒适性转变。这就对房地产项目的建材、结构和设计提出了新 的要求,同时房地产开发商还应该在物业服务和社区文化等方面多下 功夫,提供房屋核心产品以外的精神文化附加值。 针对人口结构对房地产营销的影响,在老年型社会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投资老年公寓之类的房屋。
⑸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消费结构面临转变
老年人口的增加,对消费总的影响不大,但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消费支出,用于医疗方面的会大幅度上升。同时,旅游、老年服务消费、休闲等相应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将加大,大量资金转向老年人消费,将直接导致从事生产方面的投资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比将放慢。
(二)科技创新遭遇浅滩
老年人口的增加,会降低整个社会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的速度,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下降,从而诱发采取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削弱了技术进步和灵活劳动力市场对长期增长的贡献作用。从科技方面来讲,目前提倡的创新型社会,中青年的创新能力较老年人要强,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正是劳动力人口中中青年比例下降。这非常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
(三)劳动力比例下降
人口老龄化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年龄人口决定劳动力供给,而劳动力供给又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不足就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和设备的闲置,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这从欧洲发达国家就可以看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正成为制约欧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原因就是由于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结构老龄化所造成的。
(四)养老、医疗保障压力加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在退休人员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正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增加。与此同时,目前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基本没有养老保险。据统计,1980年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而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变到3:1,预计到2020年,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者将超过l亿人,届时抚养比例将达到2.5:1。老年人群是医疗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费对象。据卫生部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可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尤为突出。
⑹ 人口环境中人口老龄化,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对营销的影响
1 、人口数量。人口越多,若果收入水平不变,日用品需求量就越大,那么市场也就越大。
2 、人口的速度增长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扩大。因为人口增加,其消费需求也会迅速增加,哪么市场潜力也就会越大。
⑺ 请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未来市场影响
消极的影响来
1.赡养老人的费源用在中国一般是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的,如果老龄化严重,会增加社会的负担。甚至使经济放缓。
2.会使我国劳动力缺乏,社会也会同样缺少活力
积极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会促进一些医疗等一些和老人有关的行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会刺激经济的发展
⑻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中国人口老龄化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增量减少与高速经济增长,共同导致普通劳动力的短缺从而工资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反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的相对弱化。这意味着产业结构必须要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升级。另一方面,在人均收入刚刚跨入中等偏上水平的发展阶段上,中国在物质资本丰裕程度上尚不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劳动力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上也存在着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上也不具有比较优势。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中国未富先老的人口转变特征对经济增长的潜在不利影响理解为:第一,过早地失去赶超发达国家的后发优势;第二,失去了对仍具有人口红利的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第三,尚未获得发达国家所应具有的技术创新优势。因此,无论是面对高收入国家还是低收入国家,中国原有的竞争优势都在减弱,这无疑加剧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给家庭和社会也带来了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