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土特产也需要品牌么怎么做推广
土特产也可以推广,只要你想在网上卖就需要哦,网上做推广要找专门做内推广的公司才行,我们之前容一直合作的一个公司叫推一手,他们是这块的一级供应商,没有差价,有几个项目还可以,一个是问答置顶,一个是软文媒体,都可以在首页做到有推广信息的。
2. 地方特产品牌营销的品牌建设是区域特产的唯一出路
温总理在视察海尔时说过:“品牌对于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将来衡量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他拥有多少个在国际上知名的品牌。”日本首相在访问美国时曾自豪的说“丰田是我的左脸,索尼是我的右脸”。品牌是国家的脸面,更是国家实力的支点,是国家发展的推动力。2006年,国家商务部组织的品牌万里行活动,从北京到河北,从河南到浙江,从江苏到山西等,在此次的活动中,积极参与的不光是全国知名的品牌,更多的是区域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这次活动的主要目就是发现地域品牌,支持区域品牌,使特色品牌走向全国、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历史传统,民族习惯众多,区域地貌等等因素造就了中国各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包括食品、文化、土特产等,成就了有浓郁色彩的中国特色和百花齐放的特产行业。然而,“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在特产产业一样灵验,有些特产已经被全国人民所接受,成为全中国的特产,甚至走向世界,有些则困于一隅,濒临灭绝,垂死挣扎。在品牌经济社会,特色产品只有建设自己独特的品牌才能把特色文化或产品发扬光大,也只有品牌建设才是区域特产品牌的唯一出路。
1、政府推动行业整合加速产业竞争。
行业整合的旋风正席卷特产行业,这是政府所想,也是民心所向。区域特产目前大多是中小企业和手工作坊,有几家甚至有数十家同样的企业提供同样的产品,造成行业混乱、市场分散,一直是政府部门思考的重点。
2007年“两会”上,温总理的报告中明确:发展区域龙头企业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近年来无论从政府的政策力度还是资金支持力度,都在不断创造新高。对于各地的龙头企业,就必须要运用品牌的力量,快速实现跨越。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和顺应市场需求,为了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组织统一采购,统一品牌已成趋势,在此中间必将会有能代表地方特色,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的品牌受到关注和支持,形成品牌化效应,加速了产业品牌化的竞争。
2、意识+速度=产业冠军。
最先有品牌意识的企业才可能是最大的赢家,当所有的同类产品还在打擦边球、价格战、回扣战等一些比较原始的营销手段时,只要第一个把产品做成品牌,用品牌的思想来运作企业,就能赢得行业80%的资源优势和消费忠诚。
快鱼吃慢鱼,已成为生态法则,把优势转化为盛世,只有靠速度。
纵观中国的特产行业,各企业营销水平相当,同质化严重,要想成为产业冠军必须凭借敏锐的目光,最先发起攻势,树立品牌,抢占市场先机,抢先达到市场最大化,才能是市场的最大受益者。市场上的游戏规则永远是由先行者制定,先发制人,后发而受制于人。
3、产业优势必将被特色品牌所垄断。
市场竞争的加剧,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每个行业都供大于求,众多的竞争品牌分争有限的市场资源。行业越成熟,这种现象也就越明显。这就像群狼争夺一块肉一样,肉是有限的,而狼却越来越多。要想让自己的品牌立于不败之地,致胜的关键已经不仅是如何取悦消费者,而是如何打败竞争对手,从竞争品牌的口里夺食。随着竞争的不断深入,品牌营销的关键是如何抢夺更多的资源,资源争夺与垄断将成为未来品牌竞争的焦点。“品牌垄断资源,品牌代表品类”。是企业发展的目标,也是市场的规律。
4、品牌比产品更重要。
特产行业,大多企业在一个地区,使用统一地域名称,销售着相同的产品,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区分。同质化是这几年来市场竞争中提及率最高的一个词语之一,在特产领域,只有树立品牌才能让消费者辨别清楚,产生信任和忠诚。
比如山东德州传统名特产,德州扒鸡,盛名天下,被誉为“神州一奇”、“中华第一鸡”,其始于清朝,传于民国,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北方整鸡卤制的特色名吃。但这道独树一帜的中华传统名吃,并没有享誉中外,也不是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甚至在全国至今仍没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名牌企业。德州人买扒鸡都到德州扒鸡总公司,但德州人有多少知道德州扒鸡总公司的商标是“德州”牌,全国又有多少人知道?且德州产的扒鸡都可叫德州扒鸡,根本区分不开。如果德州牌扒鸡一开始就不用“德州”牌,而是用“华一”牌,中华第一鸡,据了解德州扒鸡集团是注册了“华一”牌但并没有启用,“德州扒鸡”离成功就那么一点点,但并没有那么做。而是和其他上百家的小作坊共享品牌,低略竞争,混为一谈。同样是山东的企业:龙大粉丝,则是占尽了地理优势,一度成为粉丝的代表。
5、地方特产需换脑前行。
2006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五年,是中国贸易全部对外开放的第一年,从此中国将真正成为地球村的一部分,在家门口参与国际竞争。无论是国外的产品还是国外的理念和思想,都将没有遮拦的和世界同步接收,同时运用。
特产作为中国的传统产业将受到重大考验,在以前只关注产品、生产,逐渐转变为关心品牌,关心需求,关心消费者,将从生产产品为主导一步跨入以品牌为根本的营销急流,而且必须要适应。思想上的转变是最难得,也是成就品牌的第一步。
运作品牌必须谋定而后动。
6、只有用全国的眼光,才能决胜地域市场。
上海中欧商学院的校长有句名言:“你要想知道地球是什么样的,就必须站在宇宙的高度来看。”对于做市场一样如此,总在一个行业或一个区域呆久了,难免会迷失方向,感觉阻力大于动力,需要聆听第三方的看法,站在更高的高度,也许摆在面前的困难已经迎刃而解。
虽然对于中国绝大多数特产企业只是希望自己的企业能成为区域强势,但作为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世界早就成为平的,要求企业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来构思,站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角度,才能称霸一隅,割据一方,成为特设品牌。
后记:
面对品牌时代的到来,特产企业已不是需不需要竖立品牌,而是如何给品牌定位,如何发展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发展壮大。市场竞争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退则只有死路一条,慢进亦是死路一条。在太阳出来的时候,非洲草原上的动物就开始跑了。狮子知道如果它跑不过最慢的羚羊,它就会饿死。对羚羊来说,它知道如果它跑不过狮子,它就会被吃掉。对企业而言,亦是此理。市场反应速度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只有能够迅速应对市场者,才能成为市场逐鹿的佼佼者。在这“品牌为王”的时代,速度已成为企业的生存法则。
3. 如何在当地建立全国土特产营销网络
···大连市···
【土地资源】
1993年,全市耕地面积为28.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8%,其中水田3.3万公顷,旱田25.4万公顷。全地区林业用地42.4万公顷(据1985年大连市农业资源区划调查统计),占土地总面积的33.1%,其中有林地34.4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3万公顷,宜林荒山3.3万公顷。 可利用草地面积26.7万公顷(据1985年大连市农业资源区划调查统计),土壤共有6个土类, 地带性土壤为棕壤,约90.7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81.5%;草甸土、水稻土、风沙土、盐土和沼泽土合计占18.5%。有滩涂资源6.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2%,其中黄海海岸4.2 万公顷,渤海海岸2.4万公顷。
【矿产资源】
大连地区已发现金属、非金属矿产及地热矿泉水资源等近30种、500余处。其中非金属矿产中的石灰石、硅石、金刚石、石棉、菱镁矿、滑石等价值较大。金刚石探明储量为全国 总储量的54%左右,在瓦房店市境内发现4个大型原生矿和1个砂矿。石灰石矿集中分布于甘井子区和瓦房店市一带,探明储量为全省的1/3左右,已发现大型矿床十几个,矿点百余处。 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不大,矿体小,主要分布于庄河、普兰店二市,已发现铁矿点70处、铜矿点40多处、铅锌矿点20余处和少量的铂(镍)、金、钼等贵重金属矿点。
【生物资源】
大连地区气候温和,自然生态环境优越,适宜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物资源较为丰富。 陆生野生维管素植物共152科、666属、1747种,其中油脂植物110种,药用植物120多种,土农药类植物50多种,可提取淀粉或做酿酒原料的植物50多种。全地区盛产苹果,山楂、葡萄 和黄桃的产量也较大,近年来开展了草莓种植。沿海藻类共150多种,分属绿藻、褐藻和红藻门,其中50多种具有经济价值,海带、裙带菜人工养殖大面积开展。沿海有机碳的年生产能力平均每公顷1.4吨。全地区有无脊椎动物约4850种,野生脊椎动物约765种。其中,具有经 济价值或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132种,野生脊椎动物有442种。沿海盛产鱼虾,鲍鱼、刺参、 扇贝、紫海胆、螺类等海珍品资源丰富,海湾大面积放养贻贝、扇贝等。北部山区开展了野鸡等野生动物家养。
【特色物产】
大连地区盛产苹果,山楂、葡萄和黄桃的产量也较大,近年来开展了草莓种植。沿海藻类共150多种,分属绿藻、褐藻和红藻门,其中50多种具有经济价值,海带、裙带菜人工养殖大面积开展。沿海有机碳的年生产能力平均每公顷1.4吨。
沿海盛产鱼虾,鲍鱼、刺参、扇贝、紫海胆、螺类等海珍品资源丰富,海湾大面积放养贻贝、扇贝等。北部山区开展了野鸡等野生动物家养。全地区有无脊椎动物约4850种,野生脊椎动物约765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或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132种,野生脊椎动物有442种。
【交通状况】
大连交通通信便捷,海陆空交通四通八达,已形成具有较强运输能力的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大连港水深港阔,不冻不淤,是闻名世界的天然良港,现有泊位70多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大连港是中国最大的粮食和石油转运港口,承担了中国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运货物和9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30万吨级矿石码头投入使用,新增港口通过能力3300万吨。2007年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80万标箱。海上运输网络密集,不仅有通往上海、天津、烟台、威海和韩国仁川等城市的客运航线,还有通往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条国际货运航线;大连至烟台的烟大铁路轮渡项目大大缩短了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货物运输距离。大连陆路交通十分便捷。铁路与华北、东北铁路网相联;公路线四通八达,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大连至丹东的高等级公路“黄海大道”、大连至旅顺的“旅顺南路”等成为活跃大连经济的交通动脉;市区内公交便利,轨道交通、无轨电车、公共汽车路线密布,并具有世界先进的交通指挥系统。大连空港——周水子国际机场可起降波音747等大型飞机,开通了上百条国际国内航线,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货物空运基地。
【经济简介】
【工业】
大连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承载世界制造业转移的能力。目前已形成以石化、电子、机械、轻纺服装、冶金建材、食品医药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有许多工业企业是中国同行业的骨干企业: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原大连造船厂)具有百年历史,是中国最大的造船综合企业;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原大连造船新厂)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化船舶总装厂,拥有30万吨级大型船坞,被海内外誉为中国造船业的“旗舰”;大连又是中国最大的出口船舶基地,已建造的最大出口船舶为30万吨;大连机车车辆厂是中国大功率内燃机制造厂家,目前中国使用的内燃机车50%以上出自这个厂,有些产品还远销国外;大连重工•起重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之一的大连起重机厂是中国生产起重运输机械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专业厂。此外,还有大石化、西太平洋石化、瓦轴、大钢等著名企业。按照国家产业布局和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规划重点,大连正在建设以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为先导,大型石化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和软件、先进装备制造业和船舶制造四大基地为支撑,新型材料、服装、家具、饮料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
大连已成为中国最具开放色彩的城市之一。到2003年底,全市累计批准成立外商投资企业80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22家进驻大连。近年来,大连对外贸易稳步增长,进出口业务兴旺,2004年实现外贸自营出口101.5亿美元。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政府批准兴建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目前中国开发面积最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年10月兴建以来,已开发50平方公里,该区已有外商投资企业1500余家。大连保税区是中国政府1992年5月批准建立的中国东北地区惟一的保税区,已开发面积1.98平方公里,到2004年底,该区内有各类企业3000多家。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辽宁大连出口加工区,该区是中国政府批准试点的15个出口加工区之一。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中国政府1991年3月批准兴建的,已开发面积8.2平方公里。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大连经济的支柱产业。大连作为中国第一个“创建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被确定为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和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正在向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软件开发基地和中国最优秀的软件产业基地之一的目标迈进。
【金融】
大连金融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外资银行最集中的城市。目前,已有19家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在连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在连金融机构已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结算网络,大连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结算中心。大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三大期货交易所之一,也是亚洲最大、全球第二的大豆期货市场,2004年期货成交额超过5万亿元,成交量占全国的58%。
【展览业】
大连的展览业异军突起,成为大连的新经济增长点。星海会展中心设施先进,1996年落成以来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大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和汽车、家电、家具、五金、渔业、电子通讯产品等展会300多个,累计成交额1000多亿元。仅2004年就举办大型展会56个,实现成交额285亿元,有6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达8.0万平方米的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将于近期投入使用。
【农业】
大连自然资源丰富,素有“苹果之乡”、“水产品基地”等美誉。品质优良的苹果、黄桃、樱桃、葡萄等水果和鲜美可口的鲍鱼、对虾、海参、扇贝、螃蟹等海珍品远销海外,虾夷扇贝、海胆、刺参和裙带菜的产量占中国总产量的90%以上。农业以粮食、水产、水果生产为主实行多种经营,形成了水产、水果、蔬菜、畜牧、花卉等五大优势产业。大连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金刚石矿品质优良,储量居全国之首。
【商贸】
大连商业繁荣。全市商业网络发达,现代商贸业态发展迅速,国有商业、民营商业、外资商业相互促进,购物中心、大型超市、连锁店等交相辉映。全市有青泥洼、天津街和西安路三大商业区,商业网点15.5万个,国际水准的大型商业设施50多个。大连商场是中国十大商场之一,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国有零售商业企业集团。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隆、马来西亚的百盛等都已落户大连。开始实施电子商务、信贷消费等现代营销方式。大连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商都迈进。
在大连购物,您应首先着眼于富有浓郁“大连味儿”的海鲜、水果、工艺品及服装饰品。主要特产有:海参、海带、鲍鱼、对虾、扇贝、香螺、红虾酥心糖等海味产品,红玉苹果、黄金桃、大连樱桃等水果及玻璃制品、绣品、贝雕画等工艺品。
大连有四大商业中心:青泥洼桥、天津街步行购物一条街、人民路和西安路。既有秋林、友谊、百盛等著名商城、购物中心,又有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爱逛街的游客一定可以得到满足。
喜欢买衣服的游客一定要在九月来,你可能有机会买到许多在国际服装节上展示的服装。
【港口建设】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成东北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这是中央政府对大连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定位,为大连提供了新一轮发展空间和机遇。大连正在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口岸优势、天然优良的建港条件、雄厚的临港工业基础、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和完善的现代服务功能,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程。
参考资料:
http://ke..com/view/2504.html#2 莱州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西临渤海莱州湾。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3′-120°18′,北纬36°59′-37°28′。东临招远市,东南与莱西市接壤,南连平度市,西南与昌邑市相望,西、北濒临渤海湾。总面积1878平方千米。2008年底,全市总人口90.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8万人。
市人民政府驻文昌路街道西北隅居委会,邮编:261400。代码:370683。区号:0535。拼音:Laizhou Shi。 莱州市辖5个街道、11个镇:文昌路街道、永安路街道、三山岛街道、城港路街道、文峰路街道、沙河镇、朱桥镇、郭家店镇、金城镇、平里店镇、驿道镇、程郭镇、虎头崖镇、柞村镇、夏邱镇、土山镇。
全市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16个镇(办事处),1018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市总人口85.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9万人。男女性别比101∶100。人口出生率4.89‰,死亡率7.23‰,自然增长率-2.34‰。有少数民族17个,290人。 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0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0亿元,增长
4. 地方特色食品如何做成全国性知名品牌
但这些地方性的特色食品企业多数规模都不大,销售范围往往局限在企业所在地及周边省市,做到一定的规模,企业品牌和产品销量就会提升缓慢。由于在营销方面处在初级阶段,所以绝大多数这类食品企业很难从地方品牌转变成全国性的知名品牌。 北京精准企划凭借16年来为众多地方特色食品企业的成功营销策划经验,借此机会分析一下地方特色食品普遍存在的营销问题以及提出一些地方特色食品做成全国性知名品牌的营销建议,与广大地方性特色食品企业探讨和分享:一、地方特色食品普遍存在的营销问题 (一)只做产品,不重视品牌 多数地方特色食品企业都是只做产品和销售,不重视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建设。没有清晰的产品定位,没有独特的品牌销售主张,没有品牌个性,也没有品牌传播策略等等。如果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品牌规划,企业规模也是很难做大的。 (二)产品包装地方特色重,太土气 产品包装设计主要是找当地非专业的设计人员设计,又没有品牌策略和设计策略的指导,产品包装设计的地方特色太重、太土气。产品包装设计不成体系也会造成产品线混乱。 (三)品牌不能有效拉动产品的销售 在品牌力、产品力和销售力三个营销的重要环节中,销售缺乏品牌力的有效拉动, 产品销售到一定的规模再提升就会变的非常困难。产品和品牌的关系是产品支撑品牌的建立和提升,品牌拉动产品销量的增长。 (四)产品同质化严重,与竞品很难形成区隔 从产品的包装,产品的形态,产品的口味等等,不同企业,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差异化非常小,产品同质化严重,众多竞品之间难以形成区隔。一些产品品质好,销售状况比较好的地方特色食品由于没有建立品牌壁垒,很容易被竞品模仿,使消费者在品牌和产品认知上产生混乱,影响了产品销量的正常增长。 (五)低价竞争,使产品利润越来越少 很多地方特色食品增加产品销量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低价竞争,这会使产品利润越来越少,反过来也会影响产品的品质,最后伤到产品的品牌和消费者的利益。无序的低价竞争也会使企业现有的销售渠道产生不稳定,因为多数经销商更看重产品销售的利润,而不是为生产企业做品牌。因此防止价格战,提高产品利润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品牌。 二、地方特色食品做成全国性知名品牌的营销策略 (一)先建品牌才能区隔竞争对手 地方特色食品只有建立自己的品牌识别体系,才能使企业、品牌和产品与竞争对手形成区隔,不易让竞品模仿;也才能从众多同类产品和品牌中跳出来,才有机会成为地方特色食品的领导品牌和全国性知名品牌。 (二)先建品牌才能做大产品销量 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最终会落到品牌上,只有让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沉淀下清晰的形象,消费者在有这种需求时才会首先想到你的品牌和产品。建立品牌是地方特色食品做大产品销量的基础。 (三)先建品牌才能提高产品的利润空间 低价无序竞争的根源在于同类产品中的各品牌没有建立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市场定位 。建立品牌可以防止竞争对手通过低价竞争来扰乱正常市场次序,才能稳定产品的价格体系,提高产品的利润空间。 (四)产品包装特色化、时尚化、国际化 即使是地方性的特色产品,包装也不能太地方化。产品包装设计的风格应该是在保留地方特色的基础上,体现时尚化和国际化。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有品牌策略和包装策略的指导,单纯就设计论设计是很难实现的。 (五)做成全国性知名品牌的六大营销要素 地方的特色食品企业要想快速提升品牌和产品销量,从地方品牌逐步转变成全国性的知名品牌,需要首先具备以下6个方面的营销要素:1、企业标识是建立品牌的基础;2、要有自己清晰的品牌定位;3、明确界定产品的核心消费群体;4、找到品牌与目标消费者沟通的利益点;5、提炼独有的品牌传播口号;6、在产品销售终端建立和提升品牌。
5. 如何经营一家土特产店
如果是加盟土特产品牌,需要我们考察总部是否拥有直营店及经营情况。
门店的经营,通常是按照一季度或者半年来交房租,一家直营店,在经营三个月后,如果没有找到盈利的希望,可能还会再坚持3个月,但是半年没有满足盈利,都会选择放弃,所以一家直营店持续经营长短,可以确定盈利的基础,可以肯定项目可行性。
一个品牌拥有的直营店越多、直营店经营时间越长,积累的运营实践经验就相对越丰富。
如何经营一家土特产店?
首先要知道创业者要开什么样的特产店。特产店的经营技巧。现在的大众特产有很多,如果还是选择开一家没有特色的店,那么,创业者的经营也将不会有任何优势。选择开有特色的店,无论是产品还是店面服务上,做出特色来更有好处。
其次在经营的时候可以将各类特产进行分组,然后命名,或者用一句优美的诗词来描述。除了特产之外,同时,服务、店面等都可以有特色。
最后如果同时经营众多的特产有点不切实际。在产品销售上选择市场上流行的几类就可以了。特产店的经营技巧:经营时抓住特产的特色以及大众消费者们的需求,这样经营的话能够迎合需求,开启更为火热的好生意。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6. 地方特产的营销如何走出去
企划、营销、市场推广、客户定位与市场划分。很多啊,不容易做。最好专门看一些这方面的书
7. 家乡特产产销情况如何,对家乡发展有什么影响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1.口碑传播
水果蔬菜特产消费是一种重在品质的消费,而品质只有经过体验才能被感知。感知的效果因人而异。只有满意的顾客才会积极地去为满意的产品做宣传,才能为品牌的推广做贡献。所以,口碑传播便成为水果蔬菜特产的品牌推广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口碑传播就是让满意的人告诉他身边的亲朋。在亲朋之间交谈的时候,人们都是没有戒心的,信息可以直接到达受众的心底。口碑传播是平时人们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它是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容易成为一个“圈子”中一个时间段的谈论话题。口碑传播的说服力比广告,比公关,比其他任何推广方式的说服力都要强。
这也是终端推广乃至企业推广的最高境界:让别人主动为你说好话,让消费者去为你的品牌、产品做推广,做销售。而且,不需要你付出任何的代价。因而,口碑传播可以作为终端推广的一个永恒目标。口碑传播的要领是产品品质确实好;要有人有意识地对产品特点进行总结,并概括成琅琅上口(或者易懂易记、幽默风趣)的传播语言效果更好。
2.广告策略
广告是借助大众媒体的营销宣传术,是水果蔬菜特产品牌推广的主要工具。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以精美生动的电视广告、印刷广告、车厢广告等进行整合广告传播,使其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根据市场定位,确定产品的优势,确定广告的总概念做文章,对消费者的观念施加影响,引导和影响他们对水果蔬菜特产市场的看法、偏爱和最终的选择;广告表现手法宜采用符合目标客户品味的表现手法,以务实为主,强调简明,可信,以单刀直入的方式表明项目的利益点和支持点,不追求前卫创意和过度的艺术表现;突出产品卖点,以媒体品牌塑造和产品性价比两大推广线,构成总体的广告推广策略。
运用电视做广告,可以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地展示水果蔬菜特产的特点,感染力强,传播效果较好。只是成本较高。运用广告宣传水果蔬菜特产需要注意准确地把握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卖点要鲜明,表现形式要有创意。
3.利用产品本身进行品牌推广
调查发现,许多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品牌推广极感兴趣。如崔氏公司生产的中药保健饲料注册“崔氏”牌商标,品牌与公司名称合二为一,让顾客非常直观地感受公司和品牌的关系,印象非常深刻。只是这种推广方式的适用范围非常有限,很多水果蔬菜特产难以操作。
4.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主要是通过塑造企业的形象,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给公众留下积极、美好的印象,间接地促进产品销售的品牌推广方式。其特点往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见效慢但却较持久。适合水果蔬菜特产品牌推广的公关策略主要有
(1)相关会议的展示和演讲。如参加水果蔬菜特产博览会、交流会、相关专题的研讨会等,展示产品形象,宣传产品特点,传播品牌概念。
(2)利用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活动或者节日等进行品牌推广。
(3)公益服务。如向特定公众进行赞助等。这是公关常用的方式,树立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4) 书面材料;在对主管部门汇报时或者在媒体刊发等等各种方式,总之有个原则只要是符合法律法规的,能对企业的形象做促进工作的方式都是可以采取的公关方式,可以在具体情况下灵活运用。公共关系虽然促销见效慢,但对品牌形象地塑造和传播却极为有效。运用得巧妙的话,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网上建推广基地
网络广告是近些年发展十分迅速,而又备受年轻人欢迎的媒体形式,具有明显的非强迫*互性、实时性、经济性、形式多样、易统计性等特征。不少地方的政府和企业利用网络来进行水果蔬菜特产品牌的推广,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6.人员推销
人员推销是企业的销售人员用面谈的方式,向具有购买欲望的顾客介绍商品,推销商品,实现企业销售目标。品牌水果蔬菜特产的推广需要需要、建立强大的推销队伍,可以结合目标市场。重视人员队伍的招聘、培训、评估和激励,并注重人员推销技巧的运用,通过演示和演说积极传递品牌水果蔬菜特产的新信息,建立长期的客户关系。
如果水果蔬菜特产企业采用高端定位,希望实施高端消费带动战略,就需要利用团购等形式,借助于一些处于较高地位的某些组织或某些人进行产品试销,便需要人员去推销。企业要发展经销商,也需要一定的推销代表。
7.实地推广
由于水果蔬菜特产的品质重在实际体验的特点,导致人们对水果蔬菜特产的天然、自然、原产地倍感兴趣,似乎只有原产地的东西才最正宗,因而许多人乐意借旅游、出差、路过之机到原产地购物,甚至有些人专程到原产地购买产品。所以,利用好原产地的优势来进行品牌推广身份重要。遗憾地是许多水果蔬菜特产都是地域性的,人们容易误认为凡是当地的都是正宗的。而农民也乐得如此,以便趁机在路边、田间、地头、村口摆摊设点、现场零售。不少地方的水果蔬菜特产组织化程度还较低,品牌保护意识还较为淡薄,导致一旦某个地方的水果蔬菜特产出了名,附近的同类产品便会攀龙附凤,以至于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鱼目混珠,这是水果蔬菜特产品牌企业最头疼的事。
8.终端推广
水果蔬菜特产营销无论是采用直营还是利用中间商网络进行销售,最终都是要通过终端进行产品的展示和销售。终端产品展示的形象直接营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行动。因此,水果蔬菜特产企业必须重视渠道终端现场的品牌推广工作。
终端品牌推广集中体现在品牌宣传、品牌展示(包装)、摆放位置、导购员的介绍等方面。如何设计吸引人眼球的宣传品(海报、吊旗、条幅、展板等)、产品外包装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排放为止,集中、大量摆放统一品牌的产品也会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导购员得体的介绍,充分展示产品的卖点,传播品牌的文化内涵,更使品牌推广最有效的环节和手段。
总之,水果蔬菜特产品牌推广基本上离不开推动和拉引两大基本策略,每一种策略都包括一些具体的推广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利有弊。企业在选择水果蔬菜特产品牌推广方式时,应根据产品的特点、目标定位、自身实力、渠道模式、发展战略等,结合各种推广方式的特点来确定,切不可机械模仿,盲目照搬别人的做法。
8. 土特产销售的土特产营销策略
1、“土帽子”和“土掉渣”
土特产品虽然以其“土”、“特”吸引消费,但包装的外表、品质的标准不能“土”,也就是土其“味”而不能土其“形”。有很多消费者反映,自己十分渴望一些带有地方风土人情的产品,但现在的土特产品需要在外表形象上提升层次和品牌效应。所以土特产也应该摘掉自己的“土帽子”土特产的卖点不仅仅就一个“土”字。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前两年火暴异常的“土掉渣”烧饼,核心卖点就是土,因此在市场上出现了井喷现象,这就是一种新的以土为核心的创意,恰恰相反它不是把烧饼做的更土,消费者吃烧饼时,并没有感觉到有多土,相反造成了一种时尚。
2、家乡的感觉真好
实际土特产更能让很多人产生对家乡的感觉和回味,如今在城市里的“农村人”很多,或者和农村有些关联的人很多,所以土特产更能让人产生对家乡的记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家乡风光和风味的回味……
你可能去过很多地方,吃过许多地方的土特产品,但很难,或者说基本吃不到地道的家乡土特产品,其中去除一些深加工特产,去除一些假冒原产地的土特产,更没有机会品尝到真正地道的乡土产品。
所以,真正的土特产品宣扬对家乡的情结也是土特产的一项明确的具体的打动消费者的利益,也是一张最佳的感情牌。
3、土特产区域牌
十大名茶之首的龙井茶,黄土高原的红苹果,国酒之称的贵州茅台,景德镇的瓷器……正是独特的地理来源赋予了它们独一无二的特殊品质,土特产的地理标志很大程度上就是土特产的“保护伞”。
地理标志既是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准,是推动土特产走向市场的重要工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可以让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茶叶、花生、调味品、苹果、茶叶、榨菜等土特产声名远播,身价倍增,成为创收的“金字招牌”。比如陕西的苹果、河南信阳的毛尖茶叶、重庆的涪陵榨菜等等。
我国历史悠久的土特产品很多很多,这些土特产品应该抓住这个地理标签,让更多的名优特产走出地方,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但同时要谨记不能因为数量而牺牲质量,不能因为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利益,龙口粉丝、金华火腿因部分企业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导致自毁信誉的典型案例就是前车之鉴。
4、产品创新
兵马俑穿着花衬衫,一听你就会在心里产生一种好奇。在西安,出现彩绘兵马俑,分别绘有民间剪纸、安塞腰鼓、皮影等图案,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生动展现了陕西的文化元素,也再现了兵马俑的时尚价值,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和称赞。
对于土特产来说,也可以打破固有的单一的概念,实行新的的尝试和改进,像这样进行产品创新的土特产还不多,不能说土特产就不能创新,只要你是商品,就得先具备商品的属性,土特产也不例外。如果有好的载体,独特的思路,土特产也可以活灵活现起来,增强土特产的核心价值。
5、包装提升
既然是土特产,在以前,就谈不上包装。要适应现代的商品竞争,在包装上就得下大工夫,人的形象很重要,产品的形象也很重要,我们要研究在消费者心目中,对某一特产的形象应是什么样的,以此来确定我们的形象设计,就像这个姑娘喜欢的是绅士,那我们就不要穿牛仔一样。
同时要尽量避免雷同,比如要表达绿色,就简单的搞一片绿色,看现在超市里的土特产品就能看出来,红枣的包装就是一片红,猕猴桃干的包装就是一片绿,如此大的雷同跟没有特色的包装是一样的效果,而现有的土特产品,普遍对形象力的研究不透彻,达不到让消费者一看就觉得是最好的土特产品的感觉,不能用视觉很清晰的表达产品的风格,达到了让人一看眼前一亮,仿佛回到乡间田园的感觉。
6、品牌建设是土特产发展的一项任务
国内的土特产基本具备浓郁的地方特色,有些特产已经妇孺皆知,被全国人民所接受,有些则困于一隅,濒临灭绝,被人遗忘。
区域特产目前大多是中小企业和手工作坊,有几家甚至有数十家同样的企业提供同样的产品,造成行业混乱、市场分散。大多企业在一个地区,使用统一地域名称,销售着相同的产品,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区分。同质化是这几年来市场竞争中提及率最高的一个词语之一,在特产领域,只有树立品牌才能让消费者辨别清楚,产生信任和忠诚。而不能和其他鱼目混杂的小作坊共享品牌,低劣竞争。山东的龙大粉丝就做的相当好,占尽地理优势,“龙大”一度成为龙口粉丝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