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药和西药有什么区别
首先,它们的活性物质基础是不一样的,西药都是化学合成产物,而中药则多由植物、动物和一些矿物经过炮制和其他工艺加工而形成的活性物质群构成,这也是大家常说的天然产物与化学产物的区别。西药由单一的或有限的几个化合物单体组成,所以在人体内的作用模式与中药有所不同,西药主要作用于体内特异的靶点,一般来说具有相当高的选择性和专一性,即被人体吸收后在特定的系统、组织、甚至器官中有相当高的含量分布,并作用于这一部分而发挥治疗作用。如治疗高血压常用扩张血管剂等,但如果在其他靶点也有作用的话,那产生的后果就是我们常说的副作用了,而中药也有特定的活性物质作用于特定的靶点,但更多的是不同的活性物质作用于多个不同的靶点而产生协同、放大的优势作用,以整体的观念治疗病症,可以把中药形象地比喻为“霰弹”,如用桂枝汤解热是多种活性成分分别作用于外源性、内生性致热源,及体温调节中枢中多种神经递质而起作用的,又如用大承气汤泻下,是芒硝、大黄分别通过高渗性、反射性的肠运动增加的综合作用,可以说西药作用于特定的靶点,而中药则作用于多靶点。
㈡ 中药和西药有什么区别
1、组成:中药是多味中药组成,有效成分大部分不清晰;西药一般是单一成分或是几种明确的组方化学成分;
2、副作用:中药取自天然,副作用相对较小,但是由于成分复杂,有很多是至今不明的;而西药由于成分单一,相对容易研究,所以副作用的标示较明显;
3、疗效:至于疗效快慢与好坏,完全在于用药的合理性与不同疾病的用药选择;用得好,感冒用中药治疗,疗效一样快,也一样能快速治标和治本(标本兼治);
4、中药的特点和优势:不易产生耐药性,反复使用依然有疗效,不易产生过敏现象;缺点是,经常有异味,服用不是很方便,如大蜜丸,但往往是大蜜丸疗效较佳。
5、西药的特点和优势:由于成分单一,研究透彻,故应用研究比较全面,可以很方便地做成注射剂等,使疗效较快发生,并能采用一定技术掩盖药物本身的气味,服用方便;缺点是,耐药性问题突出,经常用同一种药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同样的疾病,往往要加大用量或使用不同种类的药品才能起效。还经常易产生过敏现象。
㈢ 中药与西药有什么区别
中药:我国传统使用的植物,动物,矿物药及其成药称中药。 西药: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称西药。 成药:按疗效显著的常用处方, 将药物制成一定规格的制剂,给予通俗的名称,患者可不经医生处方直接购用,这种药品称为成药。 中药的来源有植物,动物,矿物三大类。一般认为,中药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及其配伍禁忌等方面。 1、四气五味:中药的“气,味”实际上就是药物的性质,味道。“四气”也称“四性”是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这是同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寒性凉性的药物都具有清热性,泻火,解毒等作用。热性温性的药物多具有祛寒,助阳,温中,通络等作用。此外,尚有一类药性平和的药物,称为性平。“五味”是指药物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味道。味辛的药物具有发汗,行气,活血的作用;味甘的药物具有缓解,调和,补益的作用;味酸的药物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味咸的药物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此外药物还有涩味和淡味,涩味的作用与酸味类似,可归入酸味;淡味有利水渗湿的作用,因淡味理解为无味,所以习惯上也只称“五味”而不称“七味”。 2、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指药物进入人体后,分别产生上升,下降,发散和泻利的作用趋向。一般来说,具有升浮性质的药物,有向上向外的趋向,分别有升阳,发表,散寒,催吐和透疹的作用。具有沉降性质的药物,则有下行向内的趋向,分别具有潜阳,收敛,清热,降逆,渗利,泻下安神的作用。 3、补泻:补就是补其不足,即补益身体的亏损,增强机体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改善虚弱症状。如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泻就是泻其有余,即祛除致病因素,调整机体功能,制止病势发展。如解表,泻下,利气,利水,祛痰,导滞,催吐,消积等。 4、归经:归经是指药物对人体不同部位疾病的选择性治疗作用。它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某些药物能治某经的脏腑及其经络之病,则此种药物就归入该经。此外,药物的五味与五脏亦有一定的关系,即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这也可作为药物归经的参考。 5、配伍:配伍就是按病情的需要和药物性能,选择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前人用“七情”表示中药的配伍关系。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个方面。只用一种药物称为“单行”;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合用使疗效增强称为“相须”;两种功效不同的药物合用,一种为主药,另一种为辅药,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称为“相使”;一种药物的毒性受到另一种药物的抑制称为“相畏”;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称“相杀”;一种药的功效被另一种药破坏称为“相恶”;两种药同用能产生有害的作用称为“相反”。 6、禁忌: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有配伍禁忌和妊娠禁忌。配伍禁忌就是指相反,相畏的药物一般不宜同用。所谓相反者是指两药合用后能产生毒性;所谓相畏者,是指两药合用后能使药效降低或消失。此外,中药的禁忌还有病情禁忌和药食禁忌。病情禁忌中,如病属阴虚阳亢者忌用辛温燥烈之药;有实邪病者不宜用收涩之药等。药食禁忌俗称“忌口”。 中成药:是对于中药原药进行加工,配制中成药的原料,必须经过炮制,才能调配。中成药的剂型:中成药的剂型分为:丸剂,散剂,膏剂,丹剂,胶剂,酒剂,露剂,茶剂,锭剂,冲剂,片剂,滴丸,糖浆剂,注射剂,胶囊剂等。 中成药的误区: 1、中成药毒性小,用量可大可小。中成药较西药毒副作用小,但并不是所有的中成药都是无毒的,所以,服用剂量不可以任意加大。有许多中成药含有毒性成份,千万不可盲目加量服用。 2、中成药显效慢,需要长期服用。有些中成药含有重金属铅汞等,如果长期服用,会在人体内产生蓄积中毒。中医治病讲究“纠偏”,就是以药物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应用中成药时间过长,必然矫栓过正,引起新的疾病产生。所以,不管哪种中成药都不适宜长期服用。 3、中成药显效慢,不能用于急救。有许多人认为,中成药不适合甚至不能用于急救,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中成药中有许多是抢救危重病人的良药,如抢救中暑用的十滴水。 4、中成药没有失效期,贮存多久都能服用。目前,由于中成药的效期研究工作组相对滞后,绝大多数中成药还没有确定有效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药品就可以无限地使用下去。为确保药品质量,医药行政部门规定,对非效期药品效期管理实行“五年报验制”。
求采纳
㈣ 为什么中药比西药更有市场
中药的副作用相对于西药来说少一点。加上我们传统的文化。青睐中药还是多一点的。
㈤ 中药和西药在营销方面有什么区别啊
在营销方面各种产品应当说都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如果你说的中药是指成药的话那么在营销上和西药几乎是一样的,如果是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话,那么稍有不同,至少面对的客户有所不同,象中药材可以当农付产品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