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日食记的成功
严格来说,她的成功从经济学角度讲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和价值,如果硬要这么说,那么我看应该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看好时机,自己开拓市场,即将一种新的理念植入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传媒帮了她不少忙,也是她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② 地方美食自媒体如何去做
首先,你的美食的确好吃、健康、营养、卫生,店铺环境舒适,服务贴心,而且经常有不错的活动;
其次,地方美食地域有局限性,人群也就有局限性;针对此情况,结合自身情况判断是否有必要专门去做自媒体进行营销推广;
再次,若结合自身确定要去做自媒体推广,那么应该先尝试下一些线上线下推广,线上一般可以选择大众点评、团购类似的美食平台进行适当推广,还有就是一些当地的美食方面的个人/企业自媒体结合店铺活动进行必要的推广,还可以在当地的社群类平台进行适当推广;线下的推广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性的推广就可以了;
最后,地方美食自媒体还是那句话,地域局限性决定人群局限性,特定地域特定人群,结合产品、服务等,来确定想做的自媒体定位,明确需求,分析市场,分析竞争对手,判断需求的可行性、空间性;
再次,明确自媒体定位,分析挖掘需求进行细分,根据定位确定目标用户,分析目标用户特征,根据用户特征进行内容产品营销推广,培养种子用户,分析数据,优化内容产品,维护用户,重复工作
分阶段进行,量化细化阶段任务和工作,精心打造自身的自媒体
对了,做自媒体离不开运营工具,72助手---自媒体运营工具不错,一键运营多个自媒体平台,省时省力省心
③ 自媒体的盈利模式有哪些
1、赞赏方式(自媒体赚钱最为直观的方式)
订阅号获得了原创功能之后,很快就可以获得赞赏功能。拥有足够多的粉丝,输出的文章质量较高,打动了读者的内心的好文,赞赏收入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特别是10w+的爆文,对文章的价值给予肯定,赞赏的金额累积下来也是一笔收入,而且赞赏的钱是直接给作者,还不用扣税。唯一的遗憾是赞赏功能,目前只有安卓用户才能独有,苹果用户该功能关闭,无法进行赞赏,对自媒体人来说赞赏收入目前也是大打折扣。
2、广告收入(最普遍的自媒体盈利方式)
广告,从传统媒体就有的盈利模式,这几年新媒体的发展,自媒体也不例外,广告成为一笔不菲的收入。
⑴ 商家软文广告
我们常说的广告有两种:广告硬植入(硬广)和软植入(软广)。
硬广是直接插入广告不掩饰,读者点击进去就知道是打广告,容易引起反感厌恶,对公众号自身来说不利于粉丝的留存,也不利于广告的投放效果。
软广是用情景带入悄无声息的就做了广告,读者潜移默化的受到广告的影响,赞同里面的广告带来的宣传效果,并乐于接受。
⑵ 图文群发广告
图文群发这类型的广告,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对应商家。还有云堆自有的贴片广告,通过云贴宝贴片广告展示形式多样,满足不同投放需求。很多自媒体人都没有商务洽谈能力,也没有资源对接需求商家。这样的情况下,你可以把你的帐号交给第三方,让利给这些第三方,你就可以专心做好运营即可。通过粉丝的阅读流量,进行广告的流量分成,也能获得盈利。
比如,云堆自有的贴片广告,通过云贴宝贴片广告展示形式多样,满足不同投放需求,也能让投放者盈利。
⑶ 文章底部广告
文章底部插入广告图片或者公众号互推的广告图片链接,贴个小广告。内容很小,对读者造成干扰的影响不大,粉丝伤害较小。
⑷ 菜单入口广告
不想给商家做广告,菜单栏也可以进行广告宣传,通过菜单栏进行商家的页面转跳,对读者没有任何干扰,用户自发点击,进行你情我愿的广告宣传。
3、公关宣传
自媒体人把粉丝量成功做起来了,就可以接宣传软文了,就是用自己的微信号来帮其他的企业或者商家进行宣传,按照文章的头条,次条等顺序进行报价,或者打包报价。一般有影响力的深度kol大号头条价位数十万,中小自媒体报价根据粉丝量和阅读量几百或者几千不等的价位。
4、电商宣传
有这样的一群自媒体人,可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比如买各种东西的体验,选购经验分享。因为他们是有独特的见识,对这个感兴趣的人就会关注他们,后序推荐点产品,很多人都会买单。
5、演讲、培训
自媒体人通过自己的做号的经验,或者某一方面的特长,进行演讲和培训,一场商业演讲可以少至几千块多至几万不等的辛苦费,培训有学习者,感兴趣的用户愿意为知识付费,价格几十到几百,收入也是相当可观。
6、出书
有些写作能力比较强的自媒体人,已经在出版自己的书籍,写作能力相当更高。无论是低成本的电子书还是成本较高书刊,很多自媒体作家都在为自己的书做宣传,卖出书籍,获取收入。
7、卖号获利
自媒体在把自己的号形成一定的品牌价值之后,会被一些大的机构注资或收购,直接被被挖走跳槽。也有将微信公众号或者是微博账号直接转卖掉。不管是收购还是卖号都是自媒体人获取盈利的方式,而且收入很客观。(前提是自媒体把这个号运行的相当好才能吸引投资人)网上流传,有人用一个20万关注用户的微信公众号,换了一辆价值四十万元的越野车不在少数。
8、线下活动
目前很多自媒体常用活动方式:组织线上用户参加线下活动,联合商家进行活动的举行,也能获得报酬。
9、写稿
很多自媒体人通过自己的文章进行赚钱,一篇好的文章进行投稿,选中后获取稿费,文章质量越好,收入就会越高。
10、新闻客户端(第三方账号)
自媒体人的发文,还能在新闻客户端获取收益,在今日头条、网易新闻、搜狐客户端、企鹅媒体平台、一点资讯等新闻客户端也能靠文章盈利,增加额外的收入。
④ 自媒体有哪些盈利模式
网络搜索新成博客,一个关注草根站长的自媒体博客
一、自媒体+广告
互联网最基础的盈利模式是先积累大量的流量,然后进行流量分发,分发的方式可以是类似于网络的竞价排名,也可以是CPC、CPM、CPA等付费形式的广
告,也可以通过用户的社交分享进行分发。移动互联网崛起之后,类似于网络这样的流量集中分发平台逐步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无数个“小中心”。自媒体便是其
中一种类型。
如果要问十个做自媒体的人如何盈利,9个会告诉你先积累海量粉丝,然后帮广告主写软文或者直接上硬广上banner。这种盈利方式在2015年得到了极大的释放。据社会化媒体广告投放平台微博易给出的数据,微博易
去年一年为自媒体提供了高达7亿元的意向订单金额,有的单个自媒体在微博易最高收益达548万元,其中近50个破百万,单个广告主总计最高投入1948万
元做社媒传播,最多选用了7000个自媒体为品牌发声。另外据传,某汽车厂商宣布明年将把60%的广告预算投放到新媒体。
相比于上千亿的网络广告市场,自媒体广告仍然是沧海一粟,但目前的数据仍足以让许多自媒体人兴奋不已。不过通过跟许多广告主聊天发现,除了那些牛逼哄哄的
大号以外(头条6位数,不准甲方改文案),大部分的自媒体号在广告市场当中仍处在弱势地位,收费方式甚至已经苛刻到了按销售转换付费。通过带参数的链接分
发,自媒体甚至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返利网。简单来说,广告主真正的意图仍然是导流,品牌层面的推广似乎还未轮到自媒体。
除了那些牛逼大号,自媒体广告的次级赢家应当是那些手里握着几十上百个号,号称有“矩阵”的人。举一个例子,有个心灵鸡汤号叫“悦读”,粉丝数190万,
单个来看,并不算什么,但是这个号背后的公司手里同时拥有20多个类似的账号,粉丝数加起来近1千万,靠着这个数据做背书,“悦读”的头条价格也达到了6
位数。
不过芷妹比较担心的是,在微信朋友圈广告门槛不断降低,各类智能化移动广告平台不断推出、新的移动流量巨头不断形成的时候,自媒体广告这种原始、手工、粗
糙的广告形式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更为艰难的是,在面对这一挑战的时候,自媒体并没有多少招数去应对,因为所有的技术开发都掌握在腾讯手中,自媒体很难通过
自主的技术开发实现高级的智能广告投放,更别说数字营销了。更为严重的是,手工作坊式的软文也将不断削弱自媒体本身的价值,目前微信文章不断低走的打开率
即是明证。
二、自媒体+付费阅读
有人说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是知识,但是同时知识又最不值钱,互联网的诞生和“免费”精神
更是将知识的价值冲淡到了最低。在版权意识尤为薄弱的中国,愿意为知识付费的人少之又少。自媒体的崛起在为民众争取到更多话语空间的同时却又制造了巨量的
垃圾,这更加剧了知识或者说内容的贬值。
内容的贬值带来的最大后果就是自媒体人创作积极性的锐减,各大自媒体平台也意识到了这个
问题,于是在原创保护的基础上增加了各种激励机制。比如,微博在做长文打赏、视频打赏、微任务广告分成,今日头条在做“千人万元”计划,目前已签约179
个作者,今日头条给这些作者保底1万元收入。不过说到底,这些设置几乎都可归约为“打赏”,打赏的核心是“赏”,不是购买或者交易行为,打赏的动机当然可
能是觉得你写的真好,但也有可能是觉得你辛苦了,赏你点饭钱。总之,这种机制可以让自媒体人开心一阵,但无法持续地提高其积极性,因为当新鲜劲儿过了之
后,愿意打赏的人自然会锐减,免费意识仍然占据上风。
一个比较高级的形态是做付费阅读,这种模式比较挑领域,像财经这样专业性强,内容生产门
槛高且信息难以获取的领域比较容易推行。摩尔金融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摩尔金融上曾经有一篇名为《两会催生股票“风口”分析》的文章,定价188元,短短半
天,就有超过500人购买,收入超过10万元。也正是这样的机制,让很多雪球上的作者跑到了摩尔金融。
另外一个比较容易实现付费阅读的是深度报道或者非虚构写作,这类作品以其详实的调查、独到的分析能够吸引一部分高质量的读者群,读者付费的意愿也高于一般的内容。但是这样的内容一般的自媒体人几乎不可能写出来,往往是传统资深媒体人转型之后在做。
总体来看,自媒体要实现打赏不难,但难以为继,大部分都无法糊口,而付费阅读的模式对于大部分自媒体而言也不现实。归根到底,自媒体的内容仍不够专业、不够有深度。也许只有当垃圾信息已经烦得大家实在受不了的时候,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才会被明码标价进行售卖。
三、自媒体+电商
媒体驱动型电商、社会化电商、社区化电商等等名词对于爱玩概念的国人而言并不新鲜。无论是《悦食中国》、《日食记》、《一条》这样小而美项目的崛起,还是阿里投资微博,自建来往这样的大手笔举措,将媒体、社交与电商结合似乎成了解决传统B2C获客成本不断高昂的有效途径
这种模式的基本逻辑是,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吸引粉丝,然后再通过软文的方式出售自身产品。
与传统的B2C不同,媒体驱动型的电商并不直接卖东西或赤裸裸地玩促销,而是先洗脑让你形成黏性然后在不知不觉当中销售商品给你。传统电商很大程度上看到
的只是商品,背后的品牌、人、故事是隐性的,而媒体驱动型电商正好补上了这个短板,将人物和品牌放在了产品前面。以茶叶类的自媒体“茶人王心”为例。通过
持续不断地分享茶知识、茶道、生活方式,线下举办各类茶会吸引了众多爱茶、对生活有追求的粉丝,然后再输出有意思的软文推广自己的茶叶品牌——小茶婆婆,
茶人王心在死气沉沉的茶叶市场开辟了一条清新的道路。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媒体驱动型的电商并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
❶
适合该模式的往往是那些低频高客单同时又非标准化的产品(艺术品、工艺品、需要品鉴的商品),比如大家趋之若鹜的《一条》,它卖的东西虽说算不上奢侈品,
但是也够得上轻奢了,主要消费人群还是那些吃喝不愁的贵妇或者硬撑小资的文艺青年。一般自媒体人很难承受这种长时间不出单的品类。相反,一般的高频快消品
如果用媒体思维来做,往往会死得很惨,因为做媒体、做内容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这闲工夫还不如多跑跑渠道,多找人刷刷单。
❷媒体驱动型电商对内容的要求非常高。能够带来销售转化,甚至具有洗脑功能的内容绝不是单纯的心灵鸡汤或者搞搞笑、卖卖萌就能够了的(当然,不排除各种
low逼网红也能俘获大批15线小年青的心)。举个例子,《悦食中国》是一个标准的媒体驱动型电商,由美食家殳俏创办,他们最早开始做的内容是视频,单集
不超过10分钟,主讲一种地方性美食或者土特产,风格像高级版的《舌尖上的中国》。据其内部人士透露,这样的片子单集成本超过了50W,显然不是一般屌丝
玩得起的。但反过来看,这样的巨额投入带来的收益也是明显的,2014年,光是粽子一个品类的销售额就超过了千万。
总体来说,自媒体要想玩电商,首先得想想自己腰包里的钱够不够,因为在媒体阶段要耗费的资金并不是小数目,要知道《一人食》的创始人是富家千金,《日食
记》的姜老刀则自个儿就有影视工作室,如果没钱,能像《悦食中国》那样拿到花样年的投资也成。其次,自媒体还得想自己要做的品类是什么,这在很大程度上就
超出了自媒体的能力范畴。毕竟不管是媒体型电商还是情怀型电商,最终你都得卖东西,光是做代理呢你无法彰显你的高大上和文艺范儿,但是要自己开发呢又会碰
到各种琐碎的问题,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做媒体。
不过,媒体驱动型电商有一条思路仍值得尝试,就是做平台,通过内容攒够流量,然后分发给平台上的各种小而美的商家。目前来看,国外有Etsy、Bottica等巨头采用这种模式,销售各种手工作品、独立设计师作品,但国内仍然鲜见,有一两家也是死气沉沉。
一句话,自媒体要往媒体驱动型电商转,时机仍未成熟,或者说能做也只是小打小闹,很难成气候。毕竟国人的消费水平和购物习惯还停留在淘宝,低频高客单的商品还未成为主流。个性化的需求的确存在,但还极其分散,召集成本对于一个自媒体而言很难负荷。
四、自媒体+IP
自媒体的最高级盈利形态是IP化的运营。所谓IP,一定具有多平台、多内容、多媒体等特点,但同时又紧紧地围绕在一个核心品牌上,纷繁复杂的内容由一个统一的精神勾连起来。
从目前比较成功的IP型自媒体来看,主要有两类,一类叫做拯救不开心型,比如《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等,主要通过娱乐、恶搞给人带来快乐,技术含量
低,黏性不高,粉丝说不买账就不买账,比如最近万万大电影的折戟;一类叫精神鸦片型,罗辑思维、吴晓波读书会都是这样的代表,他们往往打着智力输出的旗
号,迎合的是那部分对成功学极其渴望的人。很大程度上,这种类型的自媒体是刘一秒等成功学大师的高级版。要知道,成功才是国人最大的需求,贩卖成功当然是
市场容量最大的一门生意。
这其中,罗辑思维无疑将自媒体做到了极致,也不断地拓宽了IP的范畴,从最早的脱口秀视频节目到后来社群打造、电商运营,罗辑思维以“有种、有趣、有料”
为核心思想,俘获了大量渴望成功者的心。自媒体要转换成为IP,创始人一定要具备某种魅力人格(卡里斯马型人格),能戳中粉丝的心。芷妹曾与罗振宇有过3
天的接触,发现他会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极端的自由主义者,喜欢用肯定语气讲话、喜欢把道理推到极端、喜欢挑战传统的思维、喜欢用极其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述,当
然也喜欢与人争论。这样的结果是,许多判断力不强的人很容易上钩,很容易成为一个追随者。在这个意义上,罗辑思维这样的IP具有了某种类宗教的意味。社群
成员们把罗振宇当做神一般的人物,口中时常挂着“罗胖说过”这样的词汇。
如果你也具有这种潜力,你当然也有机会朝着IP的方向去努力,不过大部分人都会死在半路,因为对于受众而言,你不够有种、有趣、有料。所以,IP型的自媒体真的不是屌丝能玩的,屌丝顶多扮演“粉头”(粉丝的头)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