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作为中国本土一线护肤品牌佰草集,有哪些令人惊艳的营销方案呢是怎样的营销使得知名度和销售量提高呢
佰草集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
目标市场:中高收入家庭,特别侧重于女性购买者。内
产品价容格:国内定价380元 海外定价460元
渠道策略:主要采取广告开道,品牌专柜销售策略和网络销售策略进行市场销售
广告:前期开展一个大规模、高密度、多方位的广告宣传运动,突出产品的特色。 佰草集给消费者讲故事。在佰草集的广告语中经常可以看到故事和引用自古代的文字。在广告上,突出产品形象。 佰草集的代言人是产品本身,而非某个模特。
佰草集广告宣传语:清肌方,润玉方,美轮回,清肌养颜太极泥。
销售促销:在各个商场进行促销活动,在节假日实行价格优惠。
❷ 国内做品牌推广比较出名的公司有哪些
要说哪家出名这个各有己见吧,做品牌推广最主要的是效果,效果上专去了才是对推广者最好的答案。属我所知道的一家时间比较长经验比较丰富的就是推一手了,他们有12年的推广经验。主要是做外包的,比如问答、软文、网络、经验、文库、小红书都是一手资源渠道,没有中间差价。
❸ 中国品牌营销战略分析未来发展趋势
在今天,似乎关注内心世界的、关于生活方式的,才能与现代人产生丰富而有内涵的共鸣。所以,越来越多的品牌营销策划正以生活方式之名揽住我们的视线。谈到品牌的演进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一:顺时而为,自发演化。在农业经济占主导的年代,商品稀缺,谈不上市场经济和商业竞争。最初的品牌是自发演化的结果。
阶段二:知名度是品牌核心。工业时代,生产力远落后于思想力,供消费者选择的品牌并不多。此时消费者:广告知名度等同于「品牌」。
阶段三:品牌觉醒。世界市场日趋发达,竞争愈加激烈。多且同质化的品牌涌现,“品牌是什么”成为首要问题。品牌经由差异化塑造。
阶段四:品牌强势占领。品类不断分化,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最有利位置,使品牌成为某个类别或某种特性的代表品牌,有利于教育消费者向品牌倒戈。当消费者产生相关需求时,便会将定位品牌作为首选,这个时期品牌即品类。
阶段五:品牌营销策划由主动转变为被动。现在的消费者已经不care品牌定位了,他们更在乎质感、文化、效果,以及是否凸显个性,品牌丧失主动权。
那么,品牌营销策划的未来走向会是怎样呢?我们可以根据过往的经验,做出以下洞察:
其一,消费在升级,消费者在升级。有句话说“市场环境转变后,消费者变得更看重品牌在价值观层面的认同。”随着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社会消费环境重组,消费者对品牌的依赖感和狂热度逐渐下降,转而追求更高层次、更抽象的需求。
其二,品牌开始被消费者定义。喜茶塑造一种文化去凝聚消费者,星巴克营造精致高阶咖啡文化让消费者为之倾倒。品牌需要以用户为中心、基于关系重构商业模式、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渠道和沟通方式。
其三,消费者要品牌,更要生活方式。互联网时代让品牌意识逐渐淡化,而更关注态度和观念。瞄准用户群体的生活方式特征,才能迎合他们。
具体来说,生活方式品牌是怎样的品牌?
其一,生活方式品牌需要洞察消费者。以无印良品为例,“空”和自由性成为向往,就如空容器一样容纳终极自由的思想。
其二、生活方式品牌更具有生命力。在心理上,其迎合了消费者三种心理需求:①彰显社会地位,是身份象征②表现专业能力,是职业化标签③展示价值品位,是自我象征。
其三、合作成为展现生活方式的首选。合作成为生活方式品牌的时代选择,这是认同自有文化、渴望和向往品质生活的。
总结来看,现在对于品牌营销策划而言,生活方式定位不应也不再是空头口号,而是支撑自己的生命力!
❹ 国内外的品牌营销差异都有哪些,哪些值得拥有
本土与发达国家市场环境差异对品牌战略影响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市场垂直度的差异对品牌战略的影响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很多行业的市场垂直度相对较高,即同一行业存在着档次差异很大的不同细分市场。这反映了我国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两点差异:一是很多行业还没有发展到成熟期;二是我国消费者的习俗和购买力差异大,所以对产品的功能和品质的需求差异较大。如润滑油,中国From EMKT.com.cn市场中的规格要比美国多若干倍;再如奶粉、牙膏等日用品,在发达国家的产品形式比较单一,垂直度很低,然而在我国由于需求层次的差异较大,产品的形式和档次都很丰富。
无论是行业没有发展到成熟期还是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导致的市场垂直度较高,都反映了我国市场中新兴的机会很多,因此,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空间和成功的概率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更高。
首先,由于市场的垂直度较高,对产品的功能和品质的需求差异较大,企业在进行品牌战略规划时,就会获得更广阔的核心价值发展空间,无论从产品本身的差异点还是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都能更容易地找出既能打动目标顾客又能与竞争对手产生鲜明区隔的核心价值,这是成功规划品牌战略的第一步。
其次,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成功的概率也会提高。一方面,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得企业在选择自身的品牌战略时彼此的重复率更低,这从根本上提高了品牌整体的成功率;另一方面,由于在某个相同或相似的市场的竞争强度较低,企业的竞争往往很难升级到核心价值层面,绝大部分的行业仅仅停留在品牌知名度的竞争,因此,先人一步的品类占位、品牌名的美好联想、目标顾客认可的品牌气质、行业领导者的地位识别都会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的法宝,这些在发达国家市场是初级品牌资产,但对中国否认很多行业而言,一个品牌拥有这些初级品牌资产就足以在竞争中取胜了。
市场垂直度较高的特点还决定了企业如果采用副品牌战略,将会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先以一个主品牌涵盖企业的系列产品,同时给各产品打一个副品牌,以副品牌来突出产品的档次和个性形象。
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环境的差异
比较项目 中国市场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
市场垂直度 大多数行业的市场垂直度较高,同一行业存在着档次差异很大的不同细分市场 大多数行业的市场垂直度较低,对产品档次的差异要求较小
市场成熟度 很多行业还处于导入期和成长期,没有发展到核心价值竞争层面 绝大多数行业都已步入了成熟期,市场极度细分,各细分市场都有各自“霸主”
市场传播环境 广告法的立法还不完善、媒体成熟度还不高、各地的传播环境相对独立 立法完善、媒体成熟、传播环境日益一体化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文化普遍缺失 社会责任意识普遍较高
企业实力 薄弱,需低成本发展,品牌战略既要服从于长远目标——有效累积品牌资产,也要促进短暂的销售提升雄厚,战略推进无不依靠强大财力为后盾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 注重面子文化;感性消费大于理性消费;“80后”对消费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大 理性程度要高于中国消费者
结论 品牌战略不能照搬西方,必须突出中国国情。
二、市场成熟度的差异对品牌战略的影响
判断一个市场成熟度的标准是该行业中是否已有了不可撼动的领导品牌,就发达国家而言,目前绝大多数行业都已步入了成熟期,而我国由于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很多行业还处于市场导入期和成长期,这就决定了我国企业在规划品牌战略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
1、很多行业品类占位、品牌知名度的竞争将高于核心价值的竞争
在中国,由于很多行业还处于导入期和成长期,在产品层面的细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可以通过品类占位迅速建立品牌与其它竞争对手的区隔,赢得相关细分市场的亲睐;通过提升品牌知名度,进入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时间的候选菜单,这些对于一个新兴品牌的崛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怕上火,就喝王老吉”这句广告语已经获得了消费者的普遍认知,这正是王老吉明确的品类占位的结果。
2、品牌延伸的机会很多
一个企业在进行品牌延伸时要考虑以下因素:品牌核心价值、新老产品的关联度、行业与产品的特点、产品的市场容量和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企业发展新产品的目的、企业财力和推广能力、市场竞争格局与市场成熟度。其中,品牌核心价值能否包容延伸产品是决定是否可以品牌延伸的最重要因素,然而对于成熟市场,由于已有霸主品牌的存在,后进入者如果采用品牌延伸的方式,超越竞争对手的机会就会小很多,所以在发达国家品牌延伸的现象相对要少些,采用发展多品牌的形式进入新的成熟市场。
由于我国很多行业还处于依靠品牌知名度竞争阶段,市场中还没有稳定的领导品牌,所以,当一个企业在原来的细分市场积累了足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后,如果符合以上提到的品牌延伸原则,就可以进行理性的品牌延伸。娃哈哈采用的品牌延伸在中国市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然而当初它也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抨击,这些评论忽视了发达国家市场与中国市场的差异,犯了王明式的教条主义错误。
3、发展多品牌的机会虽不成熟,但比前几年要多一些
从目前来看,在我国市场发展多品牌的机会虽不成熟,但比前几年要多一些。首先,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原始资本积累,具备了一定的推出新品牌的实力;其次,由于一些细分市场规模较大,企业可以通过培育一个全新的品牌来占领市场,这样不仅避免了品牌延伸带来的一定程度的核心价值不能完全包容的情况,还可以先人一步形成品类展位的优势,打造该细分市场的领导品牌,提高进入壁垒。在发展多品牌战略时,也要避免受到短暂利益的诱惑,陷入机会主义的误区。养生堂的多品牌战略在我国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也吸取了一些教训,它旗下品牌林林总总,所涉门类也较广泛,如“龟鳖丸”、“农夫山泉”、“清嘴含片”、“尖叫”、“农夫果园”、“农夫汽茶”、“成长快乐”、“朵儿胶囊”、“母亲牛肉棒”……从养生堂所涉及的领域可以看出,它并没有从不断提高既有的品牌资产的角度出发来发展多品牌,更多的是对机会和短暂利益的盲目追求。比如“清嘴含片”和“养生堂成人维生素”就是机会主义导向的产物。看到维生素热就去推维生素、口香糖热就生产清嘴含片,结果维生素的业绩远远不如21金维他,清嘴含片销售不到1亿。养生堂应该将有限的资源聚焦在对“中医、养生专家”这一品牌概念的不断深化中,通过不断加强自身的研发能力开发出更权威的产品,在发展多品牌的同时让企业总品牌的资产得到持续的累积。
❺ 国内搞品牌战略品牌营销厉害的有哪些
品牌战略复这种项目都是制很大,就如楼上所说,肯定是公司CEO层级的一定是要出面的,外头确实有专门做这个咨询公司,反正互联网是很方便的,很多信息都可以查询的到,基本可以先看一些大公司的官网,觉得有意思的话可以直接去电话咨询.这种肯定是要电话联系的.网上留言,Email,在线沟通什么的说不清楚.我知道的也不多,当然也只是限于我知道的,华与华,正邦.艾尚.反正自己多查查其他信息没坏处
❻ 比较适合国内企业的品牌营销策略有哪些
对于品牌营销策略而言,没有什么是完全适合的,每个行业、每个企业的情专况都属不一样,就算是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能用的策略也都不一样,更没有那些营销策略是专门适合国内企业的。
经过20年的摸索总结,我们在为众多的大中小型企业进行营销策划、品牌策划、电商策划、战略策划的服务中,总结了一套完整差异化创新营销工具,如四轮驱动策略、品牌切割策略、电商平台策略、网络品牌建立策略、定点爆破策略、互联网盈利倍增策略、品牌定位策略、低成本突破策略、360度品牌策略等,并注重市场研究、消费者研究,不搞经验主义,用七分腿三分脑,来做策划。
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在不同时期所用到的品牌营销策略有的是可以借鉴的,有的是根据特殊情况制定的,所以千万不要拿来主义,还是要实事求是的。
❼ 中国本土品牌为何总死在从“名牌”到“品牌”的半路上
中国企业在运营品牌时常遇到一个难题:窜起容易,存活困难。
中国市场上每年都有不少新产品能在一夜之间爆红大江南北,连带一个品牌都成为大众新宠,一时风光无限。但这风光也真就“一时”而已,短的一两年,长不过三五年,即被湮没在市场中再难觅踪影。今天还俨然一副冉冉上升的品牌新星模样,保不齐明天就成了转瞬即逝的流星一颗,实在令人叹惋。
可以说,中国的企业家们极善于打造“名牌”却又死活没法将“名牌”再上升一步,玩成“品牌”,基本都死在了从“名牌”到“品牌”的半路上。
要追其原因,先让我们来了解下“名牌”这个词吧。这个词本身极有意思,它是中国营销界独有的术语,国外没人这么说,所以英文中也没有直接可对照的翻译。理论上讲,它应该被翻译为“establishedbrand”指“已建立成熟的品牌”。我想我的同行们最初在创造这个词的时候,想表达的也是这么个意思,品牌中的杰出代表,更成熟、更完善,具有更广泛的品牌辨识度,更高的消费者忠诚度和美誉度。
但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家们以及酷爱煽风点火的广告从业者,往往望文生义,将企业的精力和资源都集中在“名牌”的这个“名”上。通常的套路是这样的,先出产品,不管好坏,然后打广告,只要有钱,狂轰烂炸,不愁产品不出名。板斧来去不过两把,虽简单粗暴,好处却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短期效果明显。在快消品行业尤甚。快消产品单价低,故新品尝试成本也较低,加之购买频次高,消费者易被广告说服,愿意尝试新品。能让消费者熟识,便能鼓动其购买,知名度与销量短期内成正比,利益显见。这种既得名又获利的事情,无怪乎企业家们热衷。
恰好有个典型的例子,可供参考。九五年,山东秦池酒业以6666万元第一次夺得CCTV标王,一举成名,其后销售业绩年长500%,从一家地方酒厂成功脱变为一家全国知名的大企业。紧接着九六年,秦池集团又以3.2亿元的天价卫冕CCTV标王,结果呢?虽然九七年秦池酒的广告仍旧铺天盖地,但它的销售额却比九六年时锐减了3个亿,大量库存积压导致辉煌一时的秦池酒业不过三年转瞬就成了经济泡沫。
原因再简单不过,消费者知道你,不等于他信任你、喜爱你,更不等于他要购买你。品牌知名度永远不等于品牌忠诚,你至多可以靠名气吸引消费者进行首次尝试购买,但无法靠名气维持消费者对你的认可和忠诚。而维护一个老客户的成本远低于开发一个新客户,做“品牌”远比做“名牌”划算。
再往深了说,当一家不具备系统化运营能力的企业通过打广告骤提升知名度,瞬间将自己从原来的区域市场放大到全国市场时,其竞争对手也就从原来那些不入流的行业追随者变成了制定行业规则、改变行业规则的挑战者甚至是领导者。
营销的本质通俗的讲就是“卖货”,传播也是为了“卖货”,建立品牌的终极目标还是为了“卖货”。中国本土品牌永远死在从“名牌”到“品牌”的半路上,是因为不少企业家们把发家的“卖货”手段“传播”,当成了唯一的“手段”,企望靠一招鲜吃遍天下。中国企业在运营品牌时常遇到一个难题:窜起容易,存活困难。
中国市场上每年都有不少新产品能在一夜之间爆红大江南北,连带一个品牌都成为大众新宠,一时风光无限。但这风光也真就“一时”而已,短的一两年,长不过三五年,即被湮没在市场中再难觅踪影。今天还俨然一副冉冉上升的品牌新星模样,保不齐明天就成了转瞬即逝的流星一颗,实在令人叹惋。
可以说,中国的企业家们极善于打造“名牌”却又死活没法将“名牌”再上升一步,玩成“品牌”,基本都死在了从“名牌”到“品牌”的半路上。
要追其原因,先让我们来了解下“名牌”这个词吧。这个词本身极有意思,它是中国营销界独有的术语,国外没人这么说,所以英文中也没有直接可对照的翻译。理论上讲,它应该被翻译为“establishedbrand”指“已建立成熟的品牌”。我想我的同行们最初在创造这个词的时候,想表达的也是这么个意思,品牌中的杰出代表,更成熟、更完善,具有更广泛的品牌辨识度,更高的消费者忠诚度和美誉度。
但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家们以及酷爱煽风点火的广告从业者,往往望文生义,将企业的精力和资源都集中在“名牌”的这个“名”上。通常的套路是这样的,先出产品,不管好坏,然后打广告,只要有钱,狂轰烂炸,不愁产品不出名。板斧来去不过两把,虽简单粗暴,好处却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短期效果明显。在快消品行业尤甚。快消产品单价低,故新品尝试成本也较低,加之购买频次高,消费者易被广告说服,愿意尝试新品。能让消费者熟识,便能鼓动其购买,知名度与销量短期内成正比,利益显见。这种既得名又获利的事情,无怪乎企业家们热衷。
恰好有个典型的例子,可供参考。九五年,山东秦池酒业以6666万元第一次夺得CCTV标王,一举成名,其后销售业绩年长500%,从一家地方酒厂成功脱变为一家全国知名的大企业。紧接着九六年,秦池集团又以3.2亿元的天价卫冕CCTV标王,结果呢?虽然九七年秦池酒的广告仍旧铺天盖地,但它的销售额却比九六年时锐减了3个亿,大量库存积压导致辉煌一时的秦池酒业不过三年转瞬就成了经济泡沫。
原因再简单不过,消费者知道你,不等于他信任你、喜爱你,更不等于他要购买你。品牌知名度永远不等于品牌忠诚,你至多可以靠名气吸引消费者进行首次尝试购买,但无法靠名气维持消费者对你的认可和忠诚。而维护一个老客户的成本远低于开发一个新客户,做“品牌”远比做“名牌”划算。
再往深了说,当一家不具备系统化运营能力的企业通过打广告骤提升知名度,瞬间将自己从原来的区域市场放大到全国市场时,其竞争对手也就从原来那些不入流的行业追随者变成了制定行业规则、改变行业规则的挑战者甚至是领导者。
营销的本质通俗的讲就是“卖货”,传播也是为了“卖货”,建立品牌的终极目标还是为了“卖货”。
❽ 为实现“中国品牌”,国内企业在国际品牌营销战略中应有什么对策
实施品牌营销开拓国际市场是我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徘徊观望与裹足不前只会导致机会的丧失,因此,要求广大企业家从根本上转变认识,抓住机会,有所作为,积极实施品牌营销策略,努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转变。
1.品牌营销战略的产品策略。
产品是营销的核心与载体。一切营销活动都无一例外地围绕产品进行。在国际市场中,企业要做好品牌营销的产品策略,必须树立起“整体产品”概念。产品整体概念将产品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对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营销而言,每个方面都很重要,不可偏废。就核心产品来说,必须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就形式产品来说,要改变传统上不重视产品包装的误区,在充分尊重当地习俗的基础上,包装产品,使出口产品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当地需要;就附加产品来说,必须加强售后服务,使消费者对产品有信心。通过上述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产品的良好口碑和声誉。
2.品牌营销战略的价格策略。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产品一向以价廉而着称,但随着产品原料价格的上涨,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普遍增加,低价已经不再是优势。中国商品要进入国际市场,一定要取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不能一味依赖于所谓的成本低、价格廉的优势来参与竞争。价格是产品和服务质量高低的重要信号,在没有其它可资利用的信号时,高价意味着高质,低价意味着低质。在今天人们日益注重生活质量的情况下,一味以低价作为开拓国际市场的策略显然是不明智的,从品牌建设角度看更无异于饮鸩止渴。因此,我国企业要在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上下功夫,并逐步提高产品价格,提升品牌价值,从而获得来自品牌的超额利润,实现品牌的持续经营。
3.品牌营销战略的渠道策略。
强大而健全的销售网络是企业拉长产品市场半径的有力支撑,同时又是迅速扩大品牌知名度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构建产品的销售网络变得更加重要。在国际市场的渠道建设上,由于国际市场的空间关系,行销环节一般比在国内销售更多,这势必会降低行销效率,影响行销质量。为此,企业要充分利用在国内取得的经验,尽可能地缩短营销环节,采用多种形式扩展行销渠道。可通过与国外大经销商合作,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形成较为稳定的销售渠道,借助外商的关系和资源建立网络体系,销售网络一旦构筑,也就具有了持续的营销攻势。
4.品牌营销战略的促销策略。
促销是企业开拓新市场、巩固原有市场的重要手段。对于任何一个试图想出色地将品牌推向全球消费者的企业而言,广告和公关是必不可少的。我国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建立起“中国品牌”,必须要敢于和善于运用促销策略。一方面要坚决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想障碍;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在本国做得好的广告,并不等于在海外也能成功,广告宣传的策略必须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消费者的文化传统、消费习惯,以及媒介的传播率等问题,在广告上实现“有所投、有所获”。同时,适时适量地开展公关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向当地社区捐款建设敬老院、参加社区绿化等社区福利性活动,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口碑。这是企业长期的无形资产,必将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超额利润,也将为我国企业建立国际品牌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国际市场的品牌营销是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中国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勇于和善于利用品牌策略,积极努力,开拓创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品牌营销战略之路,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