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问软饮料行业前景怎么样以及企业竞争战略,市场营销策略
—2009年中国软饮料行业市场营销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预测报告—
第一章 07年-09年Q1软饮料行业运行回顾
第一节 产业环境
一、经济环境
(一)国内生产总值
(二)工业生产发展走势
(三)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二、政策环境
三、社会环境
四、技术环境
第二节 供求形势
一、行业生产情况
二、行业销售情况
三、行业经营规模
第三节 贸易形势
一、进口情况
二、出口情况
三、进出口分析
第四节 行业运营绩效
一、行业成长能力分析
二、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行业经营能力分析
第二章 中国软饮料行业发展:挑战与变革
第一节 全球软饮料行业发展概述
一、行业现状
二、地区发展
三、主要企业
四、发展趋势
第二节 中国软饮料行业现状评价
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竞争状况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中国软饮料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生产要素
二、需求条件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五、政府的作用
第四节 中国软饮料行业发展趋势
一、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二、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产量区域分布仍不平衡
三、行业内部加速分化,产品差别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第三章 中国软饮料行业发展:地区比较
第一节 软饮料行业的地区布局
一、软饮料的地区布局
二、软饮料细分产品的地区布局
第二节 广东省软饮料行业发展
一、发展现状
二、竞争力分析
三、发展前景展望
第三节 浙江省软饮料行业发展
一、发展现状
二、竞争力分析
三、发展前景展望
第四节 上海市软饮料行业发展
一、发展现状
二、竞争力分析
三、发展前景展望
第四章 中国软饮料行业发展:营销策略
第一节 行业的销售渠道
一、饮料的销售渠道
二、成功的销售模式
第二节 行业的销售策略
一、终端开拓策略
二、终端管理策略
第三节 行业的广告策略
一、广告投放
二、广告策略
三、产品策略
第四节 品牌策略
一、品牌策略重要性
二、国内品牌策略现状
三、跨国公司品牌策略经验借鉴
第五章 中国软饮料行业发展:市场细分
第一节 碳酸饮料市场
一、市场供给
二、市场需求
三、品牌竞争
第二节 瓶装水市场
一、市场供给
二、市场需求
三、品牌竞争
第三节 果汁饮料市场
一、市场供给
二、市场需求
三、品牌竞争
第四节 茶饮料市场
一、市场供给
二、市场需求
三、品牌竞争
第五节 功能型饮料市场
一、市场供给
二、市场需求
三、品牌竞争
第六节 其他软饮料市场
一、蔬菜汁饮料
二、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
三、固体饮料
第六章 09-10年中国软饮料行业展望
第一节 行业景气指数展望
一、行业景气水平
二、行业景气形势展望
第二节 产业环境形势展望
一、经济环境
二、政治环境
三、社会环境
四、技术环境
第三节 关联产业趋势展望
一、上游供应产业趋势展望
二、产品包装行业趋势展望
第四节 软饮料行业展望
一、前景广阔
二、细分市场展望
第七章 2009年中国软饮料行业市场预测
第一节 饮料行业需求因素分析
一、软饮料消费特征
二、新兴的消费群体
三、碳酸饮料消费分析
四、果汁饮料消费分析
五、瓶装水消费分析
六、茶饮料消费分析
七、咖啡饮料消费分析
第二节 软饮料行业市场预测
一、产量预测
二、需求预测
第三节 饮料行业投资预测
一、投资规模预测
二、投资分布预测
第八章 优势企业经营与竞争分析
第一节 进入中国的国外优势企业
一、可口可乐公司
(一)公司经营状况
(二)竞争优势
(三)营销策略研究
二、百事国际集团
第二节 国内主要的优势企业
一、露露集团
二、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三、娃哈哈集团
四、椰树集团有限公司
五、农夫山泉有限公司
第三节 港澳台优势企业
一、台湾统一企业集团
(一)公司经营状况
(二)竞争优势
(三)营销策略研究
二、台湾顶新(康师傅)集团
(一)公司经营状况
(二)竞争优势
(三)营销策略研究
第九章 软饮料行业投资分析
第一节 行业SWOT分析
一、行业发展优势
二、行业发展劣势
三、行业发展机遇
四、行业发展风险
第二节 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一、行业投资规模
二、行业投资回收期
三、行业盈利性分析
四、行业成长性分析
第三节 中国软饮料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一、我国关于软饮料企业生产的相关法规
二、软饮料企业对资金的要求
三、软饮料行业技术发展要求
第四节 行业发展建议和策略
一、行业发展策略
二、行业投资策略
三、行业投资方向
。。。。。。。。。。。。。。
B. 中国饮料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我国软饮料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由国外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国内的天府可乐和健力宝共同掀起了国内的碳酸饮料浪潮。目前,国内软饮料行业逐步进入平稳的温和增长期。从企业市占率来看,软饮料行业格局愈发分散,竞争情况加剧。
可口可乐位居中国软饮料市场第一
根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20年软饮料行业市占率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可口可乐(主要业务为碳酸饮料)、养生堂(主要业务为包装饮用水)、顶新(主要饮料业务为茶饮料),其市场占有率分别为9.3%、8.4%和5.8%。
——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软饮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C. 求:饮料营销策划书
以下是某纯净水的策划书,你可以参考一下,大概内容差不多 饮料广告策划书:XX纯净水广告策划书 一,前言 目前可口可乐公司拥有可乐,醒目,芬达,雪碧等碳酸饮料,拥有酷儿等果汁饮料.冰露纯净水自2002年投入市场以来没有像可口可乐的其它饮料品牌那样以塑造品牌形象为核心展开广告宣传.像可口可乐的广告语:"抓住这感觉"雪碧的"晶晶亮,透心凉"已成为当下的时尚语.可冰露作为可口可乐投入中国市场的饮料产品之一,却没有进行品牌运作,悄无声息的一夜之间就出现在了消费者眼前.做好冰露纯净水的广告策划,实施好其广告策略有助于塑造与可口可乐公司相适应的冰露纯净水品牌形象,有助于提升冰露纯净水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二,市场分析 1, 市场前景 近两年来,虽然继低浓度果汁饮料的热潮过后,新一轮的功能型运动饮料正在兴起,但瓶装水一直占饮料市场中30%份额,虽然其它类饮料一直在试图分割市场,但瓶装水以其低廉的价格和天然纯正的特性,仍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中国内地的瓶装水的人均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可以说中国的瓶装水市场还很年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内地市场瓶装水的人均消费量每年正以20%的增幅发展. 2, 目前竞争对手 主要竞争对手:娃哈哈,乐百氏,农夫山泉 其它竞争对手:小品牌瓶装纯净水和地方品牌瓶装纯净水 调查结果显示:娃哈哈,乐百氏和农夫山泉三大品牌占据了瓶装水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在消费者最常饮用的瓶装水品牌中,有35.2%的被访者选择了娃哈哈,28.3%的被访者选择了乐百氏,17.8%的被访者选择了农夫山泉,这说明人们在购买瓶装水时有着较强的品牌消费意识,品牌是企业产品的生命,随着品牌消费时代的到来,如何进行品牌营销正日益成为企业的核心工作之一.而以乐百氏为代表的三大知名瓶装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其正确的品牌策划与战略实施. 3, 消费者接受程度 虽然由于矿泉水,果汁等其它软饮料的出现对纯净水曾经红极一时的主导地位造成冲击,但调查显示,在我国七大中心城市中,有30.1%的人仍喜欢纯净水,有21%的消费者表明无所谓. 调查显示:有的消费者在购买瓶装水时受广告影响,而自己喝过才知道,售货员推荐和亲戚朋友介绍则分别为38.3%,25.4%和11.1%,这说明广告是瓶装水消费者在购买瓶装水时的最佳"导购". 三,广告策略 1, 目标策略 通过广告宣传,在X月内使冰露纯净水的品牌认知度提高到90%,销售量增加50%,进入中国瓶装水销量前三名. 2, 定位策略 冰露纯净水定位于大众品牌,以中青年消费者为诉求对象. 3, 媒体选择 电视,报纸,公共汽车车身,站台,超市POP 4, 诉求策略 冰露纯净水广告宣传诉求一种品质,塑造一个坚强而不失缠绵的品牌形象. 5, 广告创意 A 平面广告文案 标题:冰露,永远不认输! 广告语:相信你自己! 正文: 人生,充满无数的赛场, 面对一个又一个强有力的对手, 谁又会是永远的赢家 输,绝不会是终点, 坚强,也不等于永远. 心,依然坚强如冰, 流在你的脸庞,只是水, 是对冰的坚强的安慰. 输,只是再来一回, 冰露,永远不认输! 随文:冰露纯净水由可口可乐公司出品,国际品质,带给你非一般纯净的感觉. B 电视广告文案 口号:冰露,没你不行! 画面一:挥汉如雨的田径赛场,终点线上欢呼和沮丧的人们. 画面二:空旷的田径赛场,一个人的比赛. 画外音:没有对手的比赛,谁还会是冠军 画面三:近镜特写,失败者的沮丧,手持冰露纯净水喝一口,然后从头上淋下来,露出不服输的表情. 画外音: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你的对手,永远不服输.人生的赛场,没你不行! 四,广告计划 1, 广告工作计划 3月份开展全面广告宣传,同时在超市开展促销活动. 5月份结束本次广告宣传,开始新一轮的广告策划. 2, 广告发布计划 3月,展开电视广告宣传,同时在各大城市公共汽车车身广告,站台广告,还有各大城市晚报广告. 3, 其它活动计划 赞助各种大型体育活动. 4, 经费预算
D. 如何看待软饮料行业的营销
“十一五”期间,中国着重调整饮料产品结构,降低碳酸饮料的比例。饮料行业生产总量继续提高,重点发展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茶饮料等产品,适度发展瓶(罐)装饮用矿泉水,逐步降低可乐等碳酸类饮料的发展。因此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2009-2010年将是软饮料行业框架结构重构时期,功能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等健康饮料将组成新的框架结构的主体。 让我们从品类上对饮料未来的发展做个分析预测。 1. 瓶装水 —— 概念大战 VS 水源危机 康师傅、统一等矿物质水巨头受“水源门”事件影响,08年的业绩可能会下滑。但是矿物质水的成本优势太明显了。09年是全球经济萧条年,对于普通大众,1元的矿物质水肯定比1.5元的矿泉水更有吸引力。薄荷水、富氧水等有概念和卖点的产品会更加受欢迎。今年的概念大战和价格大战,会更加热闹。 2. 果汁饮料 —— 八强争霸VS 并购垄断 国内本土的果汁八强: 统一、康师傅、汇源、果粒橙、第五季、果缤纷、农夫果园、非常果汁,由于汇源被并购,一定会引起行业的重新洗牌和连锁反应。统一已经加快了并购的步伐。行业的寡头垄断趋势,已经无可避免。 3. 碳酸饮料 —— 百事换标 VS 剑指可乐 碳酸饮料在全球市场的衰退已经无法避免了,百事可乐已经顶不住了,开始又是裁员又是换标。当然目的很明显,想借此抢占可口可乐的市场分额。今年的可乐大战,一定精彩非凡。 4. 茶饮料 —— 竞争升级 VS 日资入侵 随着日资三大企业:朝日、三得利、麒麟的崛起,可乐原叶茶的加入,整个行业的竞争自然加剧。日资由于有更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对茶饮料市场的争夺上是很有优globrand.com势的。可乐则有渠道和传播上的优势,所以,茶饮料行业未来发展是最不明朗的,无法判断,真正的群雄割据,军阀混战。 5. 功能饮料 —— 一牛当先 VS 群牛乱舞 从09年起,特殊用途饮料代替了功能饮料的称呼。特殊用途饮料的格局就比茶饮料要明朗了,一半以上的分额是被红牛所占据;而另外的市场分额则被很多大大小小的各种“*牛”所瓜分,什么冰牛、赛牛、旺牛、狂牛、香牛、金牛等等,基本都是走瓶装零售3元左右的低价路线,也很少市场费用投入,成本肯定是很低的了。想要做老二的功能饮料很多,但是笔者认为实力都不够。 6. 蛋白饮料 —— 阴影犹存 VS 压力巨大 三鹿事件的阴影今年一定还多少有一些,牛奶企业的压力一定是非常巨大的,能否扭转战局,扭亏为盈,就要看今年了。而且,很多其他植物蛋白饮料:米乳、玉米汁、谷类杂粮类植物蛋白饮料的加入,令动物蛋白饮料巨头们心理上压力又大了! 7. 凉茶市场 —— 王者独尊 VS 行业亏损 08年,除了领头羊,整个凉茶罐装行业几乎全面亏损,很多企业连工资都发不出。完全是这些企业进入之前的心态就不对,高举高打,幻想一战成名。整个饮料行业,笔者认为凉茶是最难的一个行业,并不是其中竞争有多激烈,而是第一名的品牌定位太强了,其他对手又集体犯战略性错误,凉茶行业的格局也容易判断,强弱分明,两极分化,尸横遍野。 8. 咖啡饮料 —— 蓝海细分 VS 新老大战 全国既饮咖啡品牌应该是只有“雅哈”、“雀巢”、“伯朗”等少数几个,广州、深圳两地只有少数几个区域性品牌,如帮德、力神、摩尔等,风味较单一,并且大部分是奶咖啡,知名度也较低,此外上海有几个本地品牌。相对而言,咖啡市场是个细分的蓝海。去年,娃哈哈推出的呦呦奶咖表现尚可,但是,今年台资和日资企业一定会加大咖啡饮料的推广力度,很多新品牌会上市,一场新老大战会一触即发。
E. 软饮料行业中国市场销售数据
2009年,受金融问题的影响,美国实体经济在2009年可能显现走弱态势,就业与收入增长的问题将进一步发展,美国市场需求将进一步疲弱。受美国金融问题和经济问题的影响,预计欧盟和日本经济也会呈现走弱态势,而且可能先于美国。受此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减弱。就国内来看,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经济放缓已成定局。我国政府已经将“保8%争9%”作为2009年经济增长目标,2009年经济形势会很严峻。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劳动力工资成本提高,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提高、节能和控制污染排放方面的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较为明显。另一方面,随着总需求增幅放缓,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提高产品销售价格转移成本上升压力的空间有限。企业利润减少,经营困难加大,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能力,进而影响到企业投资的增长。但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饮料工业造成的困难是短暂的,2009年,在国家拉动内需、拉动农村消费的政策下,国内消费市场值得期待,估计2009年下半年将会有好转。在一个具有13亿人口、GDP过十万亿元的世界经济第六大经济体的中国,饮料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应该是比较乐观的。从饮料消费水平看,中国城乡居民人均饮料消费量还很低,饮料市场消费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除白酒以外,大多数饮料行业在我国仍然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我国人均年消费软饮料仅8千克,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是西欧发达国家的1/24,其中果汁及果汁饮料人均年消费量仅1千克,是西欧的1/40。差距从另一方面看也意味着发展和成长的空间和潜力。从长期趋向看,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随着社会餐饮业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的逐年提高,饮料产品将成为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的生活必需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费群体将不断发展壮大,人均饮料消费量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饮料产品社会需求总量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因此,2009年中国饮料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发展趋势来看,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是2009年我国饮料产品将向多样化发展,其中,传统碳酸饮料保持平稳,茶饮料继续走红,咖啡饮料有所发展,它们将共同构成2009年我国饮料市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饮料一般分为5大类:碳酸饮料、水、含乳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继碳酸饮料、水、含乳饮料后,近年来茶饮料很快成为新宠,运动饮料也将越来越受人们欢迎。一些新兴的复合型果汁饮料如生菜汁、西洋菜汁、蔬菜汁等,及近来国外兴起的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低聚糖等成份的“时髦饮”,正在营造健康饮料的新概念。产品互为补充、口味多种多样、包装形式各异、功能各具特色,总之,产品多样化已成为当今及未来饮料发展的一种趋势。由于碳酸饮料一直就是饮料市场的最主要力量,所以,2009年传统碳酸饮料会继续保持平稳。但是由于消费者消费口味的多元性、消费方式的多样性,给饮料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虽然不同饮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替代性,但由于消费者口味偏好的千差万别,使得不同饮料品类之间并不能绝对被替代。况且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场合、不同生活方式下对饮料需求也有所不同,这样就使得2009年我国饮料企业市场发展空间多姿多彩。如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适合东方口味的茶饮料将在2009年继续受到追捧。茶饮料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低”:低热量、低糖、低脂肪,具有天然、健康、解渴、提神的特性,比碳酸饮料更加爽口、解渴,比水饮料更怡人有味,而且清香淡雅,回味无穷,富含保健成分。正因为茶饮料有如上的特点和功效,它一在市场上出现,就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畅销不已,尤其是年轻一代成为其消费的主力军。喜欢喝茶饮料的消费者都认为,茶饮料虽然比水饮料贵了一点,但显得更“潇洒”,更“时尚”。而且,减肥已经成为时尚,甜度低的茶饮料也自然倍受现代女性的喜爱。2009年茶饮料的发展将延伸到花草茶等产品。茶饮料市场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从健康的概念开始着陆,提高茶饮料中茶的真正含量,中国的饮料企业应当抓住机遇。中国茶饮料市场的空间还很大,健力宝、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进入也说明了这一点。在众多的饮料中,真正能和中国文化联系起来的只有茶饮料,可以说茶饮料的后劲还很足。而西方人的“茶”——咖啡饮料也将在2009年露出希望的曙光。最近有报道说,两大巨头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已经加入了咖啡饮料的竞争,产品何时引入中国,“两乐”仍在思量,中国大中城市里成长的年轻一代,无疑将是他们最想争夺的消费者。
二是2009年果蔬汁饮料将有良好的表现,尤其是果粒饮料将成为市场新宠。来自经济部门的消息显示,果汁饮料作为一种天然、低糖的新型健康饮料,越来越被消费者所接受。有统计数字表明,美国人年均果汁消费量为50升左右,与此同时,中国人年均果汁消费量还不到1升,差距十分明显。在这组数字的暗示下,完全可以相信中国人应消费更多的果汁。调查表明,随着高收入人群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更加关注健康,果汁饮料以补充维生素的形象出现,自然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而且随着年轻一代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大多数消费者都认为PET瓶饮料更显潇洒时尚,具有喜欢流行特质的人群会更多选择PET包装的果汁饮料。目前全球果汁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其需求量仍保持10%的速度稳步增长,同时俄罗斯、南非、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市场已经启动,将成为未来果汁市场需求的新增长点,果汁成为畅销的产品受到全球消费者的青睐和追捧,已成为世界消费的一大热点和世界经济的新靓点,果汁行业前景十分看好,统计数字表明,美国人年均消费果汁为45公升,德国为46公升,日本和新加坡为16~19公升,世界人均消费量达7公升,而我国人均年消费量仅1公升,国内果汁市场的增长空间很大。从市场现状看,果汁行业发展迅猛,消费者的选择率超过35%,市场容量达到300多万吨,并且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幅度。在目前我国的果汁饮料市场上,活跃在一线的品牌有统一“鲜橙多”、康师傅的“每日C果汁”、可口可乐公司的“酷儿”、汇源的“真鲜橙”、农夫山泉的“农夫果园”等。随着“农夫果园,喝前摇一摇”经典广告语的深入人心,农夫果园在中国果蔬汁市场中的地位也突飞猛进。一些市场调查机构在对中国果蔬汁饮料市场品牌综合竞争力的排名中,农夫果园打破了统一、康师傅以往一统天下的局面,跻身综合竞争力前三甲,并且超过康师傅。在品牌成长性上,农夫果园更是当仁不让,以109.58的成长性指数位居榜首。果汁含量在10%~19%的产品销售量最大,并且这一类产品的市场份额还在不断增加。一些生产商已经减少了果汁含量为20%~25%的果汁产品的销售量,增加果汁含量为10%~19%的产品销量。但相对其他地区,价格相对较高的纯果汁在较为富裕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的市场占有量更高。台湾统一已推出以利乐包装的“鲜橙多果粒in”与“葡萄多果粒in”,果汁浓度为30%,为冷藏型果粒果汁饮料,以能最大程度保存果汁鲜度为卖点。果汁市场近年的竞争日趋激烈,光明乳业推出了果汁产品,大型连锁超市也纷纷推出自有品牌。同时,果汁产品也呈现差异化走向:如包装材料仍以PET瓶、复合纸盒包装为主导,但是包装尺寸则是从大尺寸家庭装到单次消费包装不等。低果汁含量(10%~19%)的产品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高果汁含量的果汁饮品。一些生产商比较成功的做法是在产品包装上标明果汁含量及成份,以区别于低果汁含量的饮品。例如农夫果园主推的30%和100%两种果汁产品,都将果汁含量标注在标签的显著位置。果汁饮料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饮料品种,选择率已经超过35%,其市场增长速度超过瓶装水饮料、碳酸饮料和茶饮料的增长速度。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中外企业竞相加入到果汁饮料的生产行列中来。
三是2009年将是我国饮料市场多元发展转型重组的一年,市场“机会”多多。从消费形态看2009年饮料市场一定有很多“机会”。有人说,饮料市场无主题,主角只有一个,那就是消费者。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把握永远都是品牌成功的关键。从消费看,2008年各饮料产品之间存在极高的重叠性。碳酸饮料消费者中58.4%饮用茶饮料,功能性饮料消费者96%饮用碳酸饮料,茶饮料消费者65.5%饮用果蔬汁饮料。在重度饮料消费者中,各饮料交叉消费的情况非常普遍,这表明,各饮料由于口味不同、功效不同,长期共存将是趋势;而碳酸饮料重度消费者中,29。7%为茶饮料的重度消费者,18.9%和16.5%分别为100%纯果汁和果蔬汁饮料的重度消费者,这表明,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茶饮料和果汁型饮料将会从碳酸饮料市场中争取更大的空间。从消费者特征看,功能性饮料表现出了最为突出的年轻化倾向,而100%纯果汁消费者高收入的倾向最为显著。从消费者年龄特征看,茶饮料和果蔬汁饮料最为接近,但相比之下,茶饮料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高收入家庭。碳酸饮料和瓶装水由于市场渗透率极高,其消费者特征并不显著。各饮料产品重度消费者(平均每周饮用4次及以上)特征差异更加突出。碳酸饮料和功能性饮料的重度消费者主要集中在15~24岁的年轻群体,15~24岁重度消费者比例都超过40%。茶饮料、果蔬汁饮料、100%纯果汁的重度消费者在各年龄段分布比较均衡,相对而言,茶饮料15~24岁消费者比例略高于其他两类饮品。中国饮料市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所以无论是转产、新建的饮料企业,还是原饮料行业的多元化经营,都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大生产景象。瓶装饮用水有:北京的燕京,哈尔滨的纯中纯,广州的屈臣氏、益力,上海的凉一族、获特满、俊仕,杭州的虎跑、五大连池,成都的全兴,天津的启明星、天慈,海口的椰树,河北的露露等。碳酸饮料有:高兴就好、健力宝、津美、欢廷、冰峰等等。还有最近准备单独开发国产品牌的“四川百事”。茶饮料有:娃哈哈、天与地、岚风、茶韵、旺旺、找茶族、冬雨、鲜奇茶、午后红茶、三得利等等。果汁饮料有:燕京果汁、统一多果汁、茹梦、泰华、都乐、华荣、华旗、福运全、大享、荣氏、橙宝、三得利、麒麟、佳得乐、福运泉野酸枣果汁等等。有更多企业的加入,竞争自然会更激烈,因此,2009年将是中国饮料市场翻天覆地的一年,加上国际品牌的强势进入,现有饮料巨头进一步资源整合,都使得中国饮料市场格局变数重重。随着市场重组促进集中度的提高,市场竞争越发趋向于垄断,大的饮料企业集团将在2009年呼之欲出。
总之,展望2009年中国饮料市场将迎来各类产品百花齐放、温和盘整的一年。饮料厂家无疑要靠实力说话,而饮料,也还要继续靠包装来获得消费者的注意。但要看到,特别是近年全国饮料产量仍在不断增长,饮品供过于求的局面已经不可避免。预测在竞争最为激烈的功能饮料、果汁、茶饮料领域即将会有更多的新饮品面市,预计新一全国饮料行业的大洗牌就在眼前。所以,我国饮料工业要以加快调整饮品结构,并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综合成本和完善经营管理,来应对微利时代所带来的各种困扰,进一步提高全行业的国际竞争力。2009年将是中国饮料市场翻天覆地的一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茶饮料、果汁型饮料以及功能性饮料将会从碳酸饮料市场中争取更大的空间,这三个充满潜力的市场,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与整合。中国饮料市场始终是一个“风云变幻,群雄逐鹿”的战场。进入2009年,中国饮料市场更加红火、热闹,形成以茶饮料、果汁饮料、功能性饮料为代表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新兴的细分市场内,也经常形成新老品牌流坐庄的局面。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饮料市场已由当年的“汽水”一张面孔,发展为由碳酸饮料、水、果汁饮料、茶饮料、功能饮料、含乳饮料等等瓜分天下,果蔬、粗粮、大豆、咖啡等饮料寻求突破的市场局面。可以说,2009年的饮料市场将风生水起。据了解,在我国目前的饮料市场中,包装饮用水约占40%,碳酸饮料占近30%,果汁与果汁饮料、茶饮料、功能饮料各占10%左右。在饮料包装形式上,冷灌装或者热灌装的PET瓶、复合纸包、易拉罐、玻璃瓶等,都有自己的一方阵地。饮料行业内的各种大战此起彼伏,从碳酸饮料大战、纯净水之争,再到茶饮江湖,各饮料企业真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饮料形式悉数登场,市场布局基本完成,但是新进者挟裹着新包装、新工艺或新概念而来,将加剧市场竞争。2009年,饮料市场将再一次响起变奏曲。虽然2009年饮料市场变幻莫测,由于产品多样化,而导致茶饮料异军突起。而果汁饮料等继续看好,运动饮料越来越受人们欢迎,碳酸饮料、水、含乳饮料保持平稳,功能性饮料的消费必将更为理性、成熟。
来源:http://www.51baogao.cn/yinliao/2009ruanyinliao.shtml
F. “饮料”行业在淡季的营销策略应该如何
我也是做销售的,任何物品在一年的销售当中都存在淡季和旺季之分,而销量水平是体内现在一年的总体水平而不容仅仅是某 一个时间段,我认为在淡季的时候应该把基础工作做好:包括市场调查、经销商的走访、网络的开发,为旺季的来临提供更好的思路,我不知道你卖的是什么饮料,如果是大牌子的诸如王老吉、雪碧、可乐、果粒橙之类的一般过年过节的时候都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可以从饭店这个终端做起,冬季大罐的饮料应该销路会好些。促销方面,雪津的策略是在淡季的时候赠送一些小礼品(钥匙扣、打火机之类的)促进消费。最后重要的一点是做销售必须要有信心、对公司、对产品、对自己都要有信心,祝你销售业绩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