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夏进牛奶官网
有,直接输入夏进乳业网络
② 夏进乳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及规划
夏进乳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及规划
事实上应该是全国第一名。
③ 宁夏夏进乳业集团银川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宁夏夏进乳业集团银川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04月29日,主要经营范围为批发兼零售、预回包装食品、答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等。
法定代表人:马卫红
成立时间:2004-04-29
注册资本:6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640000000007080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科技园
④ 夏进牛奶的发展
公司94年整套引进九十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荷兰施托克公司二次超高温灭菌奶生产线,95年安装投产,98年引进瑞典利乐公司砖型TBA/9软包装生产线。公司产品有三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10个规格。主要产品有:纯牛奶、甜牛奶、杏仁牛奶、酸牛奶、咖啡奶、学生奶等。年生产能力在三万吨以上。工艺技术先进,确保产品不受污染,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夏进牌系列乳品食用、携带方便,例于长途运输,是旅游,家庭餐饮的理想饮品,夏进乳品的承诺是:”新鲜、安全、卫生、营养、健康。“ 夏进公司在改革中不断发展,通过”三改一加强“,实力逐渐雄厚,已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幢景未来,公司将按照”科技兴企,管理精细,情系大众“的宗旨发展壮大。”夏进牛奶香,常喝保健康“,愿”新鲜、营养、健康“走进千家万户,夏进公司将真情和爱心奉献给所有的朋友。
为了生存,夏进先后为乐百氏、娃哈哈等十几个品牌代加工,满负荷生产,并从细微处着手,制定了69项430条质量管理规则,即使生产的是别人的品牌,也不能质量软骨,何况包装上还打着夏进公司的地址。像一棵崖上的草,夏进顽强地捧出自己的一份绿意。
夏进真是幸运的,恰逢中国银行要发放一笔支农项目资金。夏进也有这种身处绝境而寻生存的勇气和眼量,满目疮痍的夏进硬是捧着一部未来的发展规划从志在必得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争取到了2000万元低息贷款。有了资金,就有了发展的底气。
速度、资金、规模、竞争力……就是在所有的人都以为这个企业已是御风而行,加速度发展的时候。夏进又出奇招。
2001年,夏进集团高层召开了一次决定命运的会议。这次经典的论争和决策,使夏进真正具备了强者的素质。
一年后,上市公司新华百货入主夏进乳业,并斥资3600万元控股新公司宁夏新华百货夏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60%的股权。张志前任公司董事长。夏进终于如愿以偿,实现了借壳上市,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企业自此步入了腾飞的轨道。
有了资金保证,市场的魔杖挥动起来才会如画虹般秀美:2002年,夏进乳业在平吉堡奶牛场投资组建夏进昊尔乳业公司;2003年,夏进乳业投入1.4亿巨资兴建夏进乳业大同分公司,将触角伸向了奶源充足的华北市场;2006年,为了提升产品的科技创新能力,又斥入1个亿的资金在银川市兴建夏进乳业科研中心暨20万吨乳品加工项目……
⑤ 夏进牛奶的现状
“以销定产”的经营方针,改制企业的运行机制,以及年薪20万的激励机制卷起了宁夏企业的营销旋风。夏进的市场网络建设遍布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250个城市。与市场开拓并行的是启动技术创新工程,大规模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着眼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加拿大合作,通过“中加奶牛综合育种”项目,实施科学养殖,提升奶牛养殖的科技含量;引进荷兰施托克二次超高温灭菌奶、法国的百利包、瑞典的利乐砖灌装线等国际最先进的生产线28条,提升产品品质。企业年生产能力从建厂时的1万吨猛增到26万吨以上,产品形成6大系列30多个品种。
2002年以来,夏进公司果断将“第一车间”前移,帮助农民建园区、扩牛群、兴草业。先后斥资7989.7万元,在全区自建、联建53个养殖园区,80个挂牌运行奶源基地,设有70个固定收奶站,并为园区、基地和养殖大户提供了118套挤奶机和储奶罐。又做出提供贷款担保、技术服务、设施配套、共担风险、疫病防治、年终奖励等10项承诺。截至目前,夏进公司共为奶农担保贷款2078万元;为保证奶农交售牛奶,近3年承担的投入达241万元。
为夏进公司供奶的奶牛存栏数已发展到5万多头,为公司供奶的奶户在1万户以上,先后发放奶款4个多亿。
牵一发而动全身,夏进公司的发展还促进了种植业、养殖业、饲料加工业、塑料制品业、印刷包装业、货运信息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乳品加工为主的产业链。
思路是新的,经验是新的,夏进腾飞的翅膀也是新的。强乳富民。
也许当初人们难以想到,几年之后,这个当初靠代加工产品维持生存的夏进,有一天竞生出一双雄鹰的翅膀,一飞冲天,在神州大地的每一片天空,成为万众瞩目的风景。
⑥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大家帮帮忙(高分悬赏)(急)
不用我的论文,我没话说。但如果我的文章有用,请对我给予肯定!
我不能监督,只有靠良心了。
真的是出于帮你,因为我理解你的急!!
蒙牛和伊利具有相同的产品,共同的市场,剪不断的渊源,他们之间的竞争从蒙牛创立之初就没有停止过,并在伊利2003年度从光明手中夺得中国乳业老大座次的同时升级为PK对决。经过04、 05、06三个年度的比拼,两家企业已成长为中国乳品业的两极,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两个对手在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发展战略等领域的巅峰对决。
产品创新。
为增强盈利能力,伊利和蒙牛的竞争已从初级的同质化产品价格竞争,转入消费行为细分,寻求差异化、创新化发展,开发各种功能奶、高端奶,区分同质化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避免价格战。
液态奶产品PK
液态奶是中国乳品业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占据中国乳品业的60%市场,液态奶的市场份额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排名,这是蒙牛和伊利争夺的主战场,他们在液态奶产品的UHT奶、乳饮料、酸奶等三个主阵地展开猛烈的争夺。UTH奶:功能型伊利“早餐奶”和蒙牛“晚上好奶”,高端型蒙牛“特仑苏”和伊利“金典”,逐对比拼。
在经过长期价格大战后,伊利在2005年首先推出了功能型的伊利“早餐奶”,向大众灌输营养早餐的理念,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蒙牛紧随其后,推出蒙牛“晚上好奶”,向消费者者传递,牛奶的营养与安睡作用,并相继推出蒙牛“早餐奶”、“未来星成长奶”等系列功能奶。
2006年蒙牛推出高端奶“特仑苏”,蒙语即金牌牛奶,向消费者宣扬其源于纯正奶源,高科技、高营养,得到了轰动性的市场效果,该产品”还在2006年度的IDF大会上获得“新产品开发大奖”。伊利也推出高端新品“金典”,宣传其奶牛MIP概念,同时不忘奶源地、高科技和高营养概念,并开展“关爱精英健康计划”市场推广活动为“金典”销售助力。
持续的产品创新,使两家巨头在价格竞争激烈的 UTH市场中稳定地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并保持了较高的盈利能力。但蒙牛产品种类更丰富,获益也更大。另外,根据AC尼尔森数据,截止2006年6月,蒙牛和伊利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1.7%,22.7%,这也正是两家在该产品领域竞争最好的评述。
乳饮料:伊利“酸酸乳”战蒙牛“优酸乳”,在乳饮料市场,先有伊利的“优酸乳”,向主要消费人群的青春少年传递从“青春滋味,自己体会”的诉求信息,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蒙牛推出追随品牌“酸酸乳”,并借助“超女”之势,飞速发展,销售收入从04 年的8亿元飙升至05年的30亿元,成为成长最快,最成功的产品,市场份额也超越了“优酸乳”。为避免低端产品的过度竞争,蒙牛推出了高端产品 “心情二次方”,伊利也随继推出对抗产品“C小调”,宣传其即营养又健康。近期蒙牛又推出了“真果粒”,含有可嚼果粒的常温乳饮料,解决了营养和技术两大难题,定位于白领女性,继续走高端路线。伊利也对外宣称,率先在其优酸乳中添加OLIGO益生元和CPP(酪蛋白磷酸肽)促钙因子,使得优酸乳不但口感好、有滋味,而且更益于健康。
从两家2006年中期报告分析来看,乳饮料市场争夺的结果是,蒙牛占优,其产品收入达17亿元。
酸奶:奶源地之战与技术之争,酸奶产品的利润水平和市场增速也都优于白奶,但技术要求更高,且需低温保存,保质期短,不利于长途运输,所以酸奶产品的竞争的着力点在奶源地和技术实力方面。普通酸奶市场的价格战也是一直不断,但在酸奶领域伊利和蒙牛PK的主要看点是奶源地之战和技术之争。
奶源地之战。先是伊利发难,使“长富乳业”抛弃蒙牛,转投伊利,从而占有了长富乳业在华南乃至全国最大的奶源基地。蒙牛也积极展开对当地奶源的收购工作,并马鞍山投巨资建奶源基地。
技术之争。为避免低层次的价格战,伊利和蒙牛都在酸奶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投入,以提高其营养保健功能,进行差异化竞争。2005年伊利成立了酸奶事业部加强对市场的开发,还与世界乳业巨头芬兰维利奥合作,享有了LGG益生菌在中国市场连续5年的独家使用权,并于2006年初推出了自己的LGG益生菌酸奶,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向中高端市场发力。蒙牛也先后推出过LABS益生菌酸奶、冠益乳酸奶等产品,并在2006年末与达能合作成立酸奶公司,利用达能先进的制造工艺与研发技术,提升其酸奶的市场竞争力。
伊利和蒙牛在酸奶的收入占液体奶总收入的比重都比较小,竞争的强度要比白奶差得多,但随着酸奶市场容量的增加,两家都在这一领域加大了投入,预计他们将在这一产品领域展开更大的竞争。
冷饮产品PK
相比较液态奶品,冷饮产品的成长性和利润空间更大,伊利和蒙牛为争夺这一市场投入巨大。截至11月,伊利2006年度共推出新品65款,平均不到一周就会推出一个新品,产品线从低价格到10元包办。值得称道的是,伊利“巧乐滋”这一老品牌在2003年创造了2亿元惊人业绩之后,继续在2006年创造了四亿元的销售额。蒙牛也推出一系列的产品,其中的“随变”、“绿色心情”也有不俗表现。
另外,由于2005、2006连续两个暖冬,冷饮市场总量增速加快,伊利和蒙牛的冷饮收入也快速增长。伊利因为在产品创新、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取得了很好的战绩,在2006年上半年,伊利冷饮就实现了44.66%的增度,销售收入达到13.36亿元,全年预计收入将达30亿,将坐稳冷饮市场的头把交椅。
奶粉市场PK。
奶粉市场是乳品市场中的金娃娃,利润率极高。伊利是这一领域的高手,在2005年推出婴幼儿配方奶粉,取得了三位数的增长,估计2006年伊利奶粉市场的收入将会突破20亿,已经领军中国奶粉行业的。蒙牛在这一领域的表现无法与伊利相提并论,正如牛根生自己所说,在奶粉市场中,蒙牛是一只“丑小鸭”。为提高其奶粉领域的竞争力,2006年8月蒙牛与世界乳业巨头丹麦的阿拉福兹公司共同投资5.4亿元,利用阿拉福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生产奶粉,并开发其他乳制品,真正开始进军奶粉市场。蒙牛的奶粉产业能否走向辉煌,能否从“丑小鸭”成长为“白天鹅”,我们拭目以待。伊利、蒙牛双方斗法最精彩的看点就是在营销方面,这也是各种媒体评论最多的地方。蒙牛在营销方面是绝顶的高手,他们的“神舟”事件营销、“超女”娱乐营销、“送奶工程”公益营销,以及近日的“NBA”体育营销,极大的提高了蒙牛品牌的知名度,为业界所称道。伊利在这方面也积极追随蒙牛,他们的“政府”营销、“奥运”营销、“明星”营销也搛足了消费者的眼球。在这里,我想点评的是伊利的“政府”营销和“蒙牛的“公益”营销。
伊利:“政府”营销,伊利深吟“政府”营销之道,在方面长期投入巨大,无论是对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伊利都做得比较出色。2005年末伊利投巨资3000万元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鼎立支每年一度的“昭君”文化节;还与团中央发起“中国青少年发展伊利梦想基金”,与全国妇联等部门长期主办对哺乳期婴幼儿父母折科学哺育知识的普及教育。另外,伊利在中央党校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以 “新农村•新发展•新机遇”为主题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活动中,由于伊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做出了杰出贡献,带领500万农牧民发家致富,荣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业龙头企业”称号。另外,伊利的高利税是其政府营销最有力、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其纳税总额已近50亿元,其中 2005年纳税9亿元,是蒙牛的两倍还多,在2006年度纳税数额将超10亿元。
虽然有关方面对伊利成为“奥运会合作伙伴”的过程颇有微辞,但“奥运会合作伙伴”的低成本获得正是伊利政府营销成功的最好例证。政府营销的成功,使伊利可以获取良好的经营环境和较低成本的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蒙牛:“公益”营销,蒙牛绝对是顶尖的营销高手,他们的“送奶工程”,极大的增强了消费者对蒙牛的忠诚度。但最为经典的显示蒙牛公益营销真功夫的篇章,莫过于蒙牛在获得产品创新大奖时总裁杨文俊的演讲。他说:“非常荣幸能够代表中国乳业、代表中国千万奶农,来领取这个世界乳业的至高无上的荣誉。这份荣誉,是属于整个中国乳业的、是属于13亿中国人的。特仑苏是蒙语‘金牌牛奶’的意思,我坚信,在民族乳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早日实现‘让所有的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的梦想!’一定能让所有的中国牛奶,都成为全世界的‘特仑苏’!”
这段非常之精彩,他没有过于标榜蒙牛,过于在这段演说中,杨文俊对蒙牛只字未提,也没有宣传“特仑苏”,却让全中国人倍感舒畅,可以说“爽”极了,更认同了蒙牛,认识了“特仑苏”,宣传了其品牌。
近两年伊利的营销工作提速较快,尤其是近期“奥运+冠军”营销,在势头上大有盖过蒙牛之意。另外,伊利也在公益营销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且其政府营销也越来越公益化,与蒙牛一起被评为“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
两家公司在营销领域的持续投入,既培养了中国乳业市场又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极大的扩大了顾客基础,增加了销售量,近几年的超高速发展就是他们营销创新的最大成就。
战略碰撞
战略是企业主要活动的出发点,蒙牛PK伊利,从根本上说就是两家乳业巨头发展战略的演义。
战略目标PK:2010年进入世界乳业前二十强 这是伊利和蒙牛两个中国乳业巨头2010相同的战略目标。
伊利:先深耕国内市场,牵手奥运,借机出海 伊利的战略规划中有两个阶段性的战略目标,即:2010年,进入世界乳业20强,成为中国最有竞争力的企业之一;2015年,进入世界乳业10强,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大型乳业集团之一。 多年以来伊利一直深耕国内市场,“用全球的资源,做中国的市场”,致力于打造中国一流的民族品牌。但在伊利牵手奥运之后,伊利的国际化开始启动,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市场国际化列入重要战略举措。2006 年初,潘刚对外界透露,“一定要是高水平的国际化、多方位的国际化,包括产品的国际化、技术的国际化、标准的国际化、管理的国际化等,才有可能使伊利最终成为国际乳业发展趋势的引导者”。
蒙牛市场国际化,争取进行前10强 蒙牛的战略目标也是在2010年进入世界乳业前20名,并争取进入前10名。从蒙牛创业之初,就确立了“蒙牛•中国牛•世界牛”的三步走战略,风险投资的获得以及香港上市,成为其国际化的推进剂。在2002年,蒙牛产品就开始进入港澳地区,又成功销往新加坡、菲律宾、蒙古、美国塞班岛等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乳业中,蒙牛的牛奶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且蒙牛成为香港市民的“超市十大品牌”之一。但蒙牛并未满足于此,相继与阿拉福兹、达能合资,以增强其在奶粉和酸奶领域的地位,为国际化铺平道路。2006年4月又与香港迪士尼进行战略合作,以提高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知名度。
蒙牛对外公告以下战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寻求开发新市场,巩固加强原料鲜奶的供应,发展富有成效的副品牌,实现乳产品多元化,增强自身生产能力,不断提高雇员及管理层表现”。
蒙牛的市场国际化,不断提高液态奶的市场份额,对重资投入奶源地建设及产能扩增,和“特仑苏”副品牌的推出是其战略举措的真实演义。伊利与蒙牛战略上都希望成功世界乳业巨头,其实现途径也大同小异,只不过蒙牛的国际化走得早一些,伊利的乳品多元化做得好一些。
经过三年的PK,伊利和蒙牛都已成长为国内乳业巨头,与第二集团拉开了较大的差距,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也稳步提升,而且了他们的国际知名度都有较大提升。两家除了在产品创新、营销策略等方面的争斗外,还在奶源地建设、产能扩增、渠道管理、产品促销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比拼,现在我们可以从两家企业历年的乳品收入总量、各类产品的比重、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看两家PK的结果:
在乳品销售总量方面,伊利稍占上风,具体到各产品情况又各不相同:伊利的奶粉产品远强于蒙牛,两者不在同一水平;伊利的冷饮产品要强于蒙牛,且在2006年下半年有扩大这种优势的可能;液态奶产品蒙牛的占有率较大,而且也有扩大优势的可能。另外,伊利的液态奶、冷饮和奶粉三大类产品发展比较均衡,而蒙牛发展不够均衡,在奶粉产品发展不够理想。我们还可以看到,不论伊利还是蒙牛只要在他们产品创新做的好的领域,其销售收入、占有率等都会强于对方。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来总结两家企业PK的结果:不分仲伯,各有千秋。
虽然经过几年的快速成长,伊利和蒙牛都已成长为国内乳业巨头,但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技术、管理等方面与世界乳业巨鳄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想与他们并肩,伊利和蒙牛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尤其是国际市场的开拓将很快面临与狼共舞的惊险。
另外,国内市场的快速成长,使得国际资本纷纷投资于第二梯队企业,如夏进、太子奶等均已获得国际资本的巨大投入,有可能会成为第二、第三个蒙牛。再者许多世界乳业大鳄也扩大或开始与国内企业合作,借机进入中国市场,如:三鹿与恒天然的合作。而且还有一些是伊利、蒙牛他们自己请进来的,如蒙牛与阿拉、达能的合作,有可能是养虎为患,为虎所伤,造成品牌与市场的流失,也有可能因为文化、管理的差异,而影响业务的正常发展。这些都有可能使国内乳业竞争多极化,给伊利和蒙牛的发展带来变数。
我们希望伊利和蒙牛能够继续演义出更加精彩的对决,更祝愿他们如牛根生所说象德国的奔驰和宝马,在竞争中成长为世界级的优秀企业。
但任重道远!
⑦ 夏进牛奶的未来
若问夏进怎么具有如此的胸襟、气度和胆识,那是因为夏进怀抱着非同寻常的发展梦:战略远景:成为弘扬华夏进步文化领导品牌,打造西北富民事业标杆企业,成就员工事业梦想最佳平台,成为国内乳业及相关领域的知名品牌和同行业龙头企业,全力培养核心竞争力。
战略目标:西北乳品行业的旗舰地位,全国目标市场的首选品牌,中国食品行业的管理之星,3年内液态奶生产规模达到80万吨。
随着北京物美收购宁夏新华百货,物美已经向夏进乳业投资3个亿,并且提出了“实施夏进品牌战略”:第一项“加快资金注入与股权结构优化实施资本扩张战略”——投入3亿元资金外,还有第二项: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与技术研发,实施产品创新战略——在未来三年,夏进的产品系列除灭菌纯奶外,还将增加以枸杞奶为代表的功能型配方奶、酸奶系列产品、奶粉以及奶酪等。计划三年内,年生产各类液态奶30万吨、奶粉2万吨,力争销售额达到20亿元。真正使夏进成为推动自治区乳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奶农增收致富。已向市场隆重推出枸杞养生奶,即是夏进产品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之一。第三项:加快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提升战略——通过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升夏进品牌知名度;以枸杞养生奶为突破口,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量。力争三年内,将夏进由区域性品牌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第四项: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实施全方位的市场营销战略——在全国250个大中城市销售网络基础上,全面开放物美全国600多家所有店铺,以最优惠的通路条件,提供给夏进最好的销售位置与陈列。第五项:加强管理团队与人才引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在注重培养与选拔企业内部现有人才的基础上,还将在国内外聘请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家陆续进入夏进管理团队,显著提高夏进乳业经营管理水平与效益,从而全面提升夏进乳业的核心竞争力。第六项: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把优质奶源作为争夺乳业市场的立根之本——在现有生产能力23万吨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枸杞奶与奶粉生产设备的生产能力与投资规模,至2009年,使夏进乳业鲜奶收购量由13万吨达到40万吨以上,相当于整个自治区鲜奶产量的90%,每年支付给奶农的鲜奶收购款达到10亿元左右。与奶农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确保奶农的收益,逐步提高广大奶农养殖奶牛的积极性与经济效益。
此次物美集团作为新华百货的第一大股东,把夏进乳业集团的发展列入了集团发展的重要战略框架之中,为夏进乳业集团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新思路,创造了新机遇,标志着夏进乳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里程碑。
⑧ 新华百货夏进乳业公司银川分公司的详细地址还有联系方式更多的介绍一下该公司的营销状况如何是否需要帮推
银川新华百货商店股份有限 公司位于银川市 商业区新华东街繁华地段,是由宁夏最大的版国有商业企业——权银川市新华百货商店经股份制改组,于1997年元月3日创立的宁夏第一家商业上市公司。
公司目前拥有四家子公司,近八十家连锁店,主营业务涵盖百货综合、超市连锁、商品配送、家电、手机批发及乳品加工等,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的地区性企业集团。现任公司董事长徐鸣凤为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女企业家、全国优秀创业女性。总经理邓军亦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并于2002年11月光荣地出席了党的“十六大”。
⑨ 宁夏夏进乳业是私企还是国企
股份制企业
夏进乳业
新华百货夏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夏进乳品饮料有限公司”,公司于92年初开始立项筹建,94年底投资3943万元建成投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乳业集团公司,总资产已发展到48236万元。
企业历经了四个阶段的改组改制
1994年—2000年:引进香港萌进公司资金,组建“中外合资夏进乳品饮料有限公司”,建厂时的总投资为3943万元;
2000年—2001年:外资退出,公司改为内资企业,更名为“宁夏夏进乳品饮料有限公司”;
2001年—2002年5月:吸收公司部分内部职工的股份,初步进行股份制改造,企业更名为“宁夏夏进乳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5月—2006年:银川新华百货控股60%和夏进公司联合,企业更名为“宁夏新华百货夏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3月15日,企业注册更名为“宁夏新华百货夏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除金积厂母公司外,还有大同夏进公司、昊尔公司、银川公司和兴业源牛场四个子公司。
2006年6月——至今:新华百货股份重组,与北京物美、欧洲瑞寰基金联合成立“宁夏寰美乳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控股夏进乳业。
2007年8月2日:企业注册更名为“宁夏夏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