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大全 > 分析海尔在美国的市场营销

分析海尔在美国的市场营销

发布时间:2021-04-16 13:14:48

Ⅰ 国产空调巨头海尔,为什么能在美国抢下27%的市占率,销量排名第一

2017年,海尔集团旗下的海尔+GEA双空调品牌拿下美国第一,占据27.2%的市场份额,几乎是第二三名之和,打破近20年的美国空调旧格局。在2018年,美国空调市场下降5%,海尔却增长30%以上,稳居第一。

海尔在1999年就进入了美国市场,不过,美国家电市场主要由本土品牌和日韩品牌霸占,海尔的生存空间非常小,刚开始一年只能卖50台冰箱,可以说是惨不忍睹。不过,海尔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投入,在2004年有建立了一个工业园,并加快本土化,启用美国本土的员工,营销方式等等,让海尔逐渐打开了市场,并获得了高速的发展。

Ⅱ 分析海尔、格力与美的等品牌在场景营销方面的策略、成果

海尔格力美的等品牌在场景,营销方面的策略与成果都采用了先进的贴近现实的广告。

Ⅲ 今日的海尔在海外市场如何营销

GDOU国贸的同学。牛

Ⅳ <海尔在美国市场的竞争战略分析》

海尔品牌成功打入美国市场 1999年4月30日;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中部的一个人口为8000人的小镇坎姆登(Camden),海尔投资3000万美元的海尔生产中心举行了奠基仪式。一年多以后,第一台带有“美国制造”标签的海尔冰箱从漂亮的生产线流下来,海尔从此开始了在美 海尔品牌成功打入美国市场

1999年4月30日;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中部的一个人口为8000人的小镇坎姆登(Camden),海尔投资3000万美元的海尔生产中心举行了奠基仪式。一年多以后,第一台带有“美国制造”标签的海尔冰箱从漂亮的生产线流下来,海尔从此开始了在美国制造冰箱的历史。海尔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制造和销售产品的公司。

从海尔最初向美国出口冰箱到现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海尔冰箱已成功地在美国市场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去年,美国的零售巨人沃尔玛连锁店销售了海尔品牌的空调。今年初,沃尔马连锁店开始销售海尔的两种小型电冰箱和两种小型冷柜,并同海尔签订了再购买100,000台冰箱的协定。海尔在美国最受欢迎的产品是学生宿舍和办公场所使用的小型电冰箱。海尔在卧式冷柜方面也取得成功。该产品在美国同类型号中的市场占有率占三分之一。海尔的窗式空调机也具有广阔的市场;该产品已占美国市场的3%,今年的销售量有望翻番。

美国市场是非常成熟的市场,是世界上最难进入的市场。亚洲许多公司都在这个市场上栽了跟斗。台湾的ACer,过去10多年花了10多亿美元在美国推销其品牌,但终于因亏损严重而退出了美国市场。由于进入美国市场的艰难,我国国内公司目前主要通过接单生产或以OEM的方式进入美国市场。比如科龙,其在香港和东南亚的销售打的是它自己的品牌;但在美国和欧洲的销售都是OEM的方式;即它出口到美国的产品都以美国公司的品牌销售。比如目前在沃尔玛连锁店销售的Nagic Chef牌冰箱就是科龙设计和制造的。目前在美国市场上的中国产品,打出中国品牌的企业,海尔是第一家。

海尔冰箱被评为美国畅销产品。美国著名杂志《TWICE》对全美最畅销家电进行了统计,海尔(600690)冰箱同GE、惠尔浦等世界名牌一起成为美国最畅销产品,其中以海尔为代表的各类小型冰箱销售增长最快,平均速度为23.9%o据有关统计资料,海尔两种型号的冰箱BClll和BC50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小型冰箱,在2000年9月的统计中排名第2和第4(2000年8月排名曾是第1和第2)。美国家电市场名牌荟萃,竞争激烈,几乎是所有世界名牌的竞技场。海尔能以自己的品牌在美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说明海尔产品已经完全具备了参与国际高水平竞争的能力。

海尔的进入战略

海尔自称其国际化战略采用的是“先难后易”战略,即先进入国外最讲究.最挑剔的市场,占领制高点,然后居高临下进入其他国家市场。但是从海尔进入美国市场的发展线路看,海尔采取的战略实际上是“先易后难”战略。

一般而言,企业的国际化过程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渐进模式,即“先易后难”模式。另一种是“全球启动”模式,可以说是“先难后易”模式。

“先易后难”包括目标市场的选择先易后难和经营方式的先易后难。目标市场的先易后难指的是企业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首先选择自己熟悉的.地理位置或风俗习惯相近的海外市场作为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市场,然后选择相对陌生、地理位置更遥远或文化差异更大的海外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其基本顺序是:

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海外相邻市场——全球市场

比如我国内地许多企业在海外的投资都是从香港开始的,因为香港地理位置同内地接近,文化同内地基本相同。又如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海外的工程承包活动,是从尼泊尔、坦桑尼亚等国开始的,因为我国在 20世纪周年代初以来对这些国家提供过大量的经援项目,使中国的工程公司对这些国家的文化和经营环境比较了解。

经营方式方面的先易后难则是指企业先通过简单易行、投资要求最少的方式——出口(包括被动出口和主动出口)参与国际市场,然后逐渐从事资金要求更高、风险更大的跨国经营活动,包括设立海外销售办事处和海外直接投资。

先易后难的国际化模式的好处是企业可以有时间积累经验、积累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增加企业海外经营能力,减少决策的风险和对失败的承受能力。这是世界上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国际化方式。

“全球启动”模式是指企业从成立之初就实施国际化战略,一成立就是跨国公司,从而越过了一般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许多阶段。比如美国的LASA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销售微处理机标准技术的公司。其创办人有美国人、法国人和瑞士入,资金来自欧洲,经营总部和研发总部在美国,产品销售部在法国,财务管理在瑞士,而生产则在苏格兰(以利用苏格兰的投资优惠政策)。

又如英国的IXI公司,这是为UNIX操作系统提供桌面、窗口计算机软件的公司。它的发展不是先从国内开始然后再向海外出回,而是相反。该公司创建人和董事长由于对美国和日本市场非常了解,因此公司成立之后首先针对美国市场生产,其次是日本市场,最后才在英国销售。该公司的资金来自英国、德国、奥地利和日本。在美国和日本设立了子公司。在产品推出4年之后,该公司的收入有60%来自美国,20%来自英国,10%来自日本。

全球启动的发展模式之所以出现是因为80年代以来,通讯、交通迅速发展,企业家更容易得到海外市场的信息和从全球范围得到资源。全球启动的优势使企业可以有效地利用公布在世界不同地区的资金资源、研发资源、优惠政策和客户资源,抢先占领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场。全球启动的企业以高科技企业居多。 海尔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方式基本上是第一种模式——先易后难的渐进模式。从进入方式来说,它采用的是先出口然后再直接投资:

出口——联合设计——设立贸易公司、当地生产。

海尔1995年开始向美国出口冰箱。起初是以OEM的方式,然后才开始打自己的品牌。而在美国设立“海尔美国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和投资建立“海尔美国生产中心”则是在近5年之后,这时海尔已积累了较 多的有关美国市场的知识。

海尔在地理位置的发展也是传 统的先近后远。1995年7月海尔在香港成立贸易公司;1996年6月海尔在印尼成立莎保罗有限公司;1997年6月海尔在菲律宾成立海尔一LKG电器有限公司;同年8月在马来西亚组建海尔工业(亚细安)有限公司。按海尔总裁张瑞敏的说法,以上的投资都是海尔为进入美国市场练兵。尤其是菲律宾,也是说英语国家,受美国的文化影响较深,在菲律宾积累的经验许多可用于美国。

除了进入方式以外,海尔的产品战略和投资方式也是先易后难。从产品种类来看,海尔的策略是首先以一.两种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站住脚之后再多无化发展。目前在小型冰箱上,海尔基本站住了脚,接下来是扩大战果:销售和生产海尔的其他电器和电子产品。海尔在曼哈顿的总部大楼第四层的近4000平方英尺的展厅;已开始展示和推销海尔洗衣机、冷柜、大容量电冰箱、纯平电视和其他海尔产品。海尔在坎姆登的冰箱工厂周围还留有足够的地皮供未来进一步建工厂生产海尔空调、海尔洗衣机、海尔电视机用。

海尔的当地化战略

企业实施国际化的战略时要考虑两个最基本的问题;是全球化还是当地化?所谓全球化是指企业针对全球市场生产产品,不考虑或较少考虑不同地方的差异。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公司尽可能在每个国家都采用标准化的产品、促销战略和分销渠道。尽可能整合全球资源,生产在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地方进行,采购在原材料最便宜的地方购买,销售则在价钱最高的地方销售。比如耐克公司,其设计和营销都安排在美国;因为美国才有最了解美国市场、世界领先的设计人员,美国市场是消费档次最高的市场。其生产则在我国东莱等地方进行,因为这些地方劳动力便宜。这种战略的好处是可以得到生产的规模优势、避免重复设计、重复研发等资源利用中的浪费,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与全球化战略不同的是当地化战略。当地化战略最重视的是当地特殊的消费需求,因此强调针对当地市场的特殊需求设计和营销产品。这种战略的最大优势是提供的产品特别考虑了不同地方的需求差异。比如电冰箱,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气候带.电压状况及消费习惯,所以对冰箱的设计要求也是各有所爱。不能满足当地市场的产品可能面临困难。美国的家电巨人惠尔浦1997年退出中国市场就是因为产品缺乏对中国市场的针对性的结果。1994年惠尔浦同雪花冰箱厂建立了台资企业,希望利用同中国企业的联盟占领中国冰箱市场。然而仅隔3年惠尔浦便退出了同雪花的联盟。同时也撤出了同深圳蓝波的联盟。导致惠尔浦失败的原因包括惠尔浦利用外国理论推导中国市场的需求;结果设计出来的新产品在中国市场销路不好。

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目前采用的基本上是当地化战略。它在洛杉矾建立了“海尔设计中心”,在纽约建立了“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在南卡罗莱纳建立“海尔生产中心”,在美国形成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经营格局。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国市场,更快地针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海尔在美国销售的许多产品都不是海尔原有的产品,而是专门针对美国市场设计和生产的。比如出口到美国的“大统帅”BCD一275海尔冰箱,就是根据海尔海外信息站反馈的信息,针对美国人对冰箱外观、制冷能力、使用习惯等区域化特征而专门设计、开发与制造的。

海尔当地化战略成功实施的一个例子是海尔酒柜。这是一种具有华丽的外观,采用磨砂玻璃门、曲线造型、柔和的内部灯光、滑动式镀铝食品架的产品。该产品的第一个型号去年7月份投放市场,售价400美元上下,深受消费者喜爱。在纽约的P.C.Richard & son百货商店的大厅出入口处,和洛杉研最著名的零售商店Best Buy商场展出,反映都不错。海尔希望在今年销售几万台这种产品,今年下半年,将有12个品种投放市场。计划到2005年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从在美国的队伍构思和设计该产品到该产品投放市场,相隔不到一年的时间。

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和生产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实施的当地化战略。许多在美国的成功的日本公司采取的是独资子公司、总部选派经理人对其进行管理的方式。海尔的方式不同。海尔美国贸易公司是海尔同美国家电公司(ACA)的合资企业,海尔持多数股权,ACA持少数股权。该合资企业管理完全交给当地雇佣的具有产业经验和开拓能力的美国经理管理。美国管理人员得到7很大的自主权。由他们来推销品牌;并争取新的客户。海尔要做的只是制定经营战略。海尔在美国的生产中心虽然是海尔的独资企业,但其主要管理人员都是美国的。目前除了几个中国派去的人员外,员工基本上全是美国人。

海尔的品牌战略

海尔要做的是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品牌运营商,创国际名牌是海尔的重要目标。因此宣传海尔品牌是海尔在美国的一项重要任务。过去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宣传比较低调,除了在几个主要机场的手推车上打上“Haier”商标外,基本没有什么广告宣传。但近来海尔加强了其品牌战略。海尔在美国将采用一些新的广告媒体,包括广告牌、汽车站和电视。将海尔最新的DVD同麦克尔·乔丹的影片宣传联系在一起的电视广告已经在电视上播放。走在洛杉矾\纽约、华盛顿的大街上,也可以看到巨大的广告1-888-76HAIER,这是海尔在美国推出的免费服务电话。海尔美国贸易公司的售后服务中心开通的免费热线电话服务已覆盖全美。

海尔在美国的优势与弱点

当世界家电业巨头们纷纷到中国设厂,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占领中国的广阔市场时,海尔在美国设厂生产有何意义?表面上看,海尔的此举似乎违背了比较优势规律,因为就生产上看,美国生产成本大大高于国内。但仔细分析,可以看出海尔在美国生产,有许多无形的好处:

1.有利于海尔争创世界品牌。美国是世界上进口家电最多的国家,世界所有家电名牌无不在这个市场上竞争。以通用电气、惠尔浦为首的美国家电企业在世界都非常有名。能在素以艰难著称的美国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等于向世界其他市场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海尔已经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家电厂商之一。这样,海尔可以凭借在美国的品牌,更加容易打入世界其他国家的市场。

2.有利于争取零售商和消费者。零售商和消费者都不喜欢“流寇”;因为家电产品需要解决售后服务的问题。在美国建立生产中心;意味着对美国的消费者和销售商的一种承诺;梅尔将长期在这里为顾客服务和提供后勤保障。这自然会使海尔的零售商和消费者对海尔的产品更感到放心,提高零售商推销该品牌的信心,从而使海尔更容易争取到零售商和顾客。

3.有利于更快针对美国市场作出反应。在美国建立贸易公司和设计中有利于海尔感受美国消费者需求的微妙变化和对百货商店实施库存监测,从而更能保障及时供货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产品。

4.建立在坎姆登的工厂将有助于海尔消除“外来者”这种形象。原产地标识对于美国消费者在类似产品和价格之间进行选择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对于美国的消费者,“美国制造”标识有助于赢得好感。

但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直接投资生产也有较大的风险。这些风险来自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许多不利因素,主要不利因素包括:

1.成本劣势。成本劣势来自几个方面。首先,作为外来投资企业,海尔必须对工人支付高于美国企业支付的工资,才能吸引到同一档次的员工。就像外国公司在中国支付给中国员工的工资要高于中国公司支付给同类员工的工资,我国在海外承包工程的公司支付给当地雇员的工资要高于当地公司支付给同类员工的工资一样。其次,远距离管理必然使管理费增加,包括增加的通讯.交通费等。再次;文化摩擦带来的成本。在美国生产需要处理跨文化管理的问题。因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2.占领的小型冰箱市场利润都比较薄,是美国主要家电厂家忽略了的市场。在这类市场上海尔的竞争对手是像韩国的大字这类竞争失利的品牌。海尔如果要往利润率高的那部分市场发展,则将直接同美国主要厂商对抗,那时必将遇到比现在更激烈的竞争。海尔在品牌、资金实力、研发能力等方面同美国主要家电厂商如通用电气\惠尔浦、梅塔格等有较大的差距。此外要往高瑞发展,海尔需要改变其低价供应商的形象。目前;这种形象还没有改变。

3.多元化的风险。我国的格力公司专业化生产空调、小天鹅公司专业化生产洗衣机,曾被评为亚洲最好企业的科龙也只生产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少数产品。海尔“生产69大门类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在美国也准备推出众多产品;要保证每种产品的竞争力可能有困难。(责任编辑:商务人)

Ⅳ 分析海尔在美国的成功的奥秘,体现了什么市场营销观念.

首先你得在国内有实力,然后走出去才有竞争力才不会丢人!!!

Ⅵ 海尔在国外与中国的市场营销方面的差异,为什么导致这种差异

在国内海尔是老大,自己定规则;在国外,是挑战者,按照别人的规则玩,当然会出现差异了。

Ⅶ 海尔STP 4p分析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海尔的营销策略: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07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86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6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5年8月,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据中国最权威市场咨询机构中怡康统计:2007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达到25%以上,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海尔市场份额高达30%以上,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截止到2007年,海尔累计申请专利7883项(其中发明专利1736项);仅2007年,海尔申请专利875项(其中发明专利502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2项发明专利。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海尔已参与9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其中3项国际标准即将发布实施,这表明海尔自主创新技术在国际标准领域得到了认可;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52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定,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425项。海尔是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
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
2008年,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进入第三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突飞猛进,海尔开始了信息化流程再造。海尔通过从目标到目标、从用户到用户的端到端的流程,打造卓越运营的商业模式。海尔的信息化革命,意味着 “新顾客时代”的开始。海尔通过流程机制的建立和卓越商业模式的打造,创造和满足全球用户需求。海尔已经启动“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通过无边界的团队整合全球化的资源,创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

阅读全文

与分析海尔在美国的市场营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庆方案设计师培训 浏览:424
2015的电子商务 浏览:231
湖洲电子商务网 浏览:577
公司pr推广方案 浏览:517
临床药品知识培训方案 浏览:816
冷餐晚会策划方案 浏览:19
用英语介绍电子商务 浏览:943
餐厅年度活动策划方案ppt模板 浏览:208
商场促销活动沟通函 浏览:659
茂名市必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114
红酒酒庄开业促销活动方案 浏览:317
装饰公司营销小区方案 浏览:653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浏览:137
世界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浏览:987
售楼处策划活动方案 浏览:727
幼儿园教师运动教研培训方案 浏览:450
游艇游玩策划方案 浏览:313
2016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浏览:346
劳动教育教师培训方案 浏览:899
义乌市本色电子商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