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茶叶营养与保健论文有哪些参考文献
去“文发网”看看 很很多免费的参考文献 还可以提供论文写作指导 并且帮忙发学术论文哦
茶叶不仅是一种老少咸宜的饮料,而且它治病强身的功效也不容小觑。茶叶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是茶叶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基础,也使得茶叶日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有人把茶叶称为“原子时代的饮料”、“二十一世纪的饮料”,的确是很有道理的。
茶叶的成分很复杂,作为一种食品,茶叶含有大量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能量能量是维持机体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是由碳水化物、蛋白质和脂肪这些生热营养素提供的。与其他食品相比,茶叶是一种低能量食物,但不同种类的茶叶所能提供的能量不一样。一般来说,茶质量越好,能量越高。每100克茶叶提供能量以绿茶最高,而砖茶的能量最低,这是因作为原料的茶叶质量不高。如在茶叶中加入牛奶和糖,每天饮茶6杯,约1100毫升,所获得的能量可占全天饮食提供能量的7%~10%。故国内外有人喜欢饮牛奶茶或糖茶。
蛋白质“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形式”,也就是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蛋白质有非常重要的营养功用,在评价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时,主要是看其中必需氨基酸种类是否齐全、比例是否合适、数量是否充足。茶叶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只是比例尚不够合理。令人感兴趣的是,茶叶中还含有大量的茶氨酸,这是茶叶所特有的,是形成茶叶风味的主要成分。
与一般食物相比,茶叶中蛋白质的含量很高,达20%~30%。其含量与茶叶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绿茶中的蛋白质高于其他类型的茶叶。但在泡茶时能溶于水的蛋白质还不到2%,其余绝大部分留在茶渣中不能被利用,因此每天从饮茶中摄取的蛋白质是很少的。但如将茶叶吃下,则可得到数量可观的蛋白质,而在茶汤中加入牛奶、酥油或乳酪等,还能给茶叶增加多量的优质蛋白,可以有效地提高茶叶原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如藏族的酥油茶和蒙古族的奶茶。
碳水化物碳水化物就是通常所说的糖类,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等。以往的资料认为茶叶中碳水化物的含量不高,一般在10%以下。而新的报道表明,茶叶中的碳水化物含量多在40%左右,某些优质茶叶可高达60%以上,这可能是因为和以前的测定方法不同所致。茶叶中的碳水化物多为多糖类,而能在沸水中溶出的多糖仅2%左右,占茶叶水溶物的4%~5%,因此通常认为茶是低能量低糖饮料,适合于糖尿病和其他忌糖患者饮用。
脂肪脂肪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同样体积的脂肪所提供的能量是碳水化物或蛋白质的2.25倍。茶叶中的脂类含量不太高,绿茶和红茶一般不超过3%,砖茶可能是加工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脂肪,其含量可达到8%左右。茶叶中的脂类有磷脂、硫脂、糖脂和甘油三酯等,其中的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人体必需脂肪酸。故饮茶可以使人体获得一定量的脂肪酸,但因其含量很低,所提供的量是很有限的。
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护身体健康所必需要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应。虽然这些物质在体内所占比例很小,但作用很大,是调节体内物质代谢必不可少的。
茶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其含量因茶叶种类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其中绿茶比红茶高,高档绿茶含量更高。维生素C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能防治坏血病、癌症及其他多种疾病。在二战中,为防治日本远征部队的坏血病,当时日本的粗茶几乎全部控制在海军手里。
茶叶中B族维生素的量是比较丰富的,如每天饮茶25克,可满足人体25%的需要量。通常绿茶中的B族维生素的含量高于其他类型的茶叶,以细嫩的茶叶中含量较高。B族维生素参与体内多种生理生化代谢过程,维持神经、心脏及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茶叶中无机物质占4%~9%,其中50%~60%可溶解在热水之中,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并且多有益于健康。茶叶中含量最多的无机成分是钾和磷,其次是钙、镁、铁、锰等,而铜、锌、钠、硫、氟等元素较少,不同的茶含量稍有差别。此外,由于茶叶有浓缩环境毒性物质的特性,有时其也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如铝、铅、镉等,并且其浸出率均在60%左右,这已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茶叶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人体是很有益处的。其中的铁、铜、氟、锌比其他植物性食物要高得多。前苏联的科学家发现茶叶中的铜和铁可以提高红细胞形成的能力,有治疗贫血的作用,而且茶叶中的维生素C有促进铁吸收和利用的功能。氟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珐琅质生长不可缺少的物质,茶叶中的氟较一般植物性食物高得多,可达10~15毫克/100克,其中80%溶于茶汤之中。每天饮茶10克,可获得1毫克的氟,已基本满足人体的需要;饭后用茶液漱口效果良好,尤其对学龄前儿童护齿更有好处,但儿童不宜多饮茶,特别是浓茶。硒是人心肌代谢不可缺少的元素,此外硒还有抗癌和防癌作用。陕西的紫阳茶含有丰富的硒,实验研究发现其有抗突变的效果。
总之,茶叶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特别是其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一般植物性食品不能比拟的。作为低能量和低脂肪的食品,其具有很高的开发和运用价值。因为加工过程中的某些步骤会使氨基酸或维生素等营养素遭到破坏,故而绿茶的营养价值高于其他各类茶叶。但是迄今为止,茶叶仍主要是被当做饮料,这一点在国内外都是如此。茶叶中的某些有效成分不能溶解在水中,泡茶时溶出的成分仅是其中的少量,绝大部分被当做废料丢弃,这样就使茶叶的营养价值大大降低,实在可惜。如将茶叶加入到其他食品中去,成为名符其实的吃茶,这样可使茶叶的营养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这是我能找到的 希望可以帮你哟
❷ 关于日本茶道的流派的参考文献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却具有日本民族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了解日本茶道之一斑。
村田珠光曾提出过“谨敬清寂”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动了一个字,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清寂”也写作“静寂”。它是指审美观。这种美的意识具体表现在“佗”字上。“佗”日语音为"wabi",原有“寂寞”、“贫穷”、“寒碜”、“苦闷”的意思。平安时期“佗人”一词,是指失意、落魄、郁闷、孤独的人。到平安末期,“佗”的含义逐渐演变为“静寂”、“悠闲”的意思,成为很受当时一些人欣赏的美的意识。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是日本社会动荡、改组时期,原来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层走上了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佛教净土宗应运而生。失意的僧人把当时社会看成秽土,号召人们“厌离秽土,欣求净土”。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很多贵族文人离家出走,或隐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创作所谓“草庵文学”,以抒发他们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积愤。这种文学色调阴郁,文风“幽玄”。
室町时代,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竞争激烈,商务活动繁忙,城市奢华喧嚣。不少人厌弃这种生活,追求“佗”的审美意识,在郊外或城市中找块僻静的处所,过起隐居的生活,享受一点古朴的田园生活乐趣,寻求心神上的安逸,以冷峻、恬淡、闲寂为美。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这种美意识引进“茶汤”中来,使“清寂”之美得到广泛的传播。
茶道之茶称为“佗茶”(不是沱茶,^_^),“佗”有“幽寂”、“闲寂”的含义。邀来几个朋友,坐在幽寂的茶室里,边品茶边闲谈,不问世事,无牵无挂,无忧无虑,修身养性,心灵净化,别有一番美的意境。千利休的“茶禅一味”、“茶即禅”观点,可以视为茶道的真谛所在。
而“和敬”这一伦理观念,是唐物占有热时期中衍生的道德观念。自镰仓以来,大量唐物宋品运销日本。特别是茶具、艺术品,为日本茶会增辉。但也因此出现了豪奢之风,一味崇尚唐物,轻视倭物茶会。热心于茶道艺术的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等人,反对奢侈华丽之风,提倡清贫简朴,认为本国产的黑色陶器,幽暗的色彩,自有它朴素、清寂之美。用这种质朴的茶具,真心实意地待客,既有审美情趣,也利于道德情操的修养。
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凡此种种都表示对来宾的尊重,体现“和、敬”的精神。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❸ 龙井茶叶参考文献和西湖龙井的历年价格
网络学术可以找到参考文献,输入关键词,在输入年份,就能找到相对应的参考文献。如果不知道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可以网络搜,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直接按着填就出来了。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❹ 茶文化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陆羽的书,宋徽宗的书,都忘记名字了
❺ 关于茶叶包装设计参考文献
现代包装设计要强调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再利用 ,突出人性化 ,以人为本。在现代商品的包装设计中 ,包装色彩的人性化在各个方面得到了体现 ,包装的可靠性和方便性在结构上得以实现 ,而人性化理念在包装材料上表现的更加突出。本文通过对人性化包装设计内涵、在产品包装中的体现以及实现人性化包装设计的途径的研究,指出产品包装设计中要赋予更多人性的、情感的、审美的内涵,体现出人性的关怀,建立一种人与产品、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关系。
The modern packaging design is supposed to emphasize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recycling of the resources while highlighting the humanity and caring for people. In the modern design of packaging goods, the humanity of packaging colors are reflected in every aspect, the reliability and convenience of packaging are reflected in the structure and the concept of humanity is better reflected in the packaging material.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connotation of human-oriented packaging design, its reflection in the proct packaging and the approach to human-oriented packaging design, points out that the design of the proct packaging should be endowed with more human, emotional and aesthetic meanings, should reflect the concern of humanity and establish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procts and between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
❻ 茶饮料的参考文献急求、、、
[1] 郑红发. 名优绿茶加工方法[N].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410125),2009.
[2] 汪松能,李永火,江茗. 名优绿茶生产与储藏保鲜[J]. 桑蚕茶叶通讯(江西省婺源茶校),2000,02,28.
[3] 李全,梁贵秋,陆飞等. 对桑绿茶加工技术的探讨[J]. 广西蚕业,2009,46(4).
[4] 农艳芳. 生化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J]. 中国茶叶加工,1997,(2).
[5] 任俊银. 高新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J]. 中国学术电子杂志,1999,(4).
[6] 权启爱. 高新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J]. 茶叶机械杂志,1998,(2).
[7] 许小芹,汪胜华. 潜山县无公害名优绿茶加工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1).
[8] 纳新. 新型茶叶食品的加工[J]. 中国食品.
[9] 绿茶加工新技术及设备的开发研究[J]. 茶研院科技处,2009,(1).
[10] 林秀云,林剑素,王忠. 茶叶中微生物污染初探[J]. 茶叶科学技术,1996,(1).
[11] 朱建一,肖宏儒,钟成义. 绿茶加工过程中有害微生物污染试验研究[M]. 南京: 农业装备技术出版社,2010,36(1): 23-27.
[12] 张方舟,林正和. 烘青绿茶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及其控制技术[M]. 福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184-187.
❼ 书法,茶叶包装类论文参考文献
您的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呢论文什么时间需要呢需要开题报告 任务书吗最好有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 采纳哦!!
❽ 求五个关于潮汕功夫茶论文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可以在网络学术中找到。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t�&.5P��a�gin-right:0; margin-bottom:1px; margin-left:0; mso-para-margin-top:0.0000gd; mso-para-margin-right:0.0000gd; mso-para-margin-bottom:0.0000gd; mso-para-margin-left:0.0000gd; text-indent:0; mso-char-indent-count:0.0000; text-autospace:ideograph-other; mso-pagination:none; text-align:justify; 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 line-height:150%; " >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1. 研究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德中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种种原因及对两国产生的不同影响,由此在了解中德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和影响的同时,也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发展区别所产生对待同种问题的不同的结果。
2. 主要特色:
运用对比分析法,结合漫画及时下热点问题,展开研究。
3. 工作进度:
2013年11月中旬导师见面,确定论文题目
2013年12月中旬完成论文大纲
2013年12月底完成开题报告
2014年3月初完成初稿
2014年4月完成二稿
2014年4月底定稿,完成摘要,译文
2014年5月中旬上交全部资料,指导老师写评语
2014年5月底整理文件明细
2014年6月初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列出你参考的书籍
❾ 从日本茶道看日本美意识选题参考文献
还有学校的要求什么的按照要求来做
❿ 关于茶叶包装设计参考文献
现代包装设计要强调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再利用
,突出人性化
,以人为本。在现代商品的包装设计中
,包装色彩的人性化在各个方面得到了体现
,包装的可靠性和方便性在结构上得以实现
,而人性化理念在包装材料上表现的更加突出。本文通过对人性化包装设计内涵、在产品包装中的体现以及实现人性化包装设计的途径的研究,指出产品包装设计中要赋予更多人性的、情感的、审美的内涵,体现出人性的关怀,建立一种人与产品、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关系。
The
modern
packaging
design
is
supposed
to
emphasize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recycling
of
the
resources
while
highlighting
the
humanity
and
caring
for
people.
In
the
modern
design
of
packaging
goods,
the
humanity
of
packaging
colors
are
reflected
in
every
aspect,
the
reliability
and
convenience
of
packaging
are
reflected
in
the
structure
and
the
concept
of
humanity
is
better
reflected
in
the
packaging
material.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connotation
of
human-oriented
packaging
design,
its
reflection
in
the
proct
packaging
and
the
approach
to
human-oriented
packaging
design,
points
out
that
the
design
of
the
proct
packaging
should
be
endowed
with
more
human,
emotional
and
aesthetic
meanings,
should
reflect
the
concern
of
humanity
and
establish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procts
and
between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